Home Blog Page 237

【一圖看懂】中國是如何封鎖 VPN!

近日中國政府加強監管 VPN 服務,日常市民要翻牆已經越來越困難,到底「中國式網絡」與我們日常的網絡有何分別?中國政府是用什麼手法封鎖 VPN 呢?

從下圖所見,我們可以看見正常的網絡中,訊號透過當地的伺服器發送至海外不同服務的伺服器之中,然後再透過海外伺服器回應,我們便能正常瀏覽相關的內容。但在「中國式網絡」中,中國政府在當地伺服器與海外伺服器之中加上一幅「網絡城牆」。只要是經由被禁制的海外伺服器回應的訊號,都會被城牆封阻。

至於 VPN 服務,則是在這個「網絡城牆」中建立一個缺口,透過這缺口,用戶可以瀏覽被封鎖的海外內容。

不過在最新的封鎖中,中國政府就再於當地伺服器中加上第二幅「城牆」,新的「城牆」不是封鎖海外伺服器,而是直接封鎖發訊號至 VPN 之中。新的「城牆」令大部分的 VPN 無法運作,而且由於「城牆」直接設於當地伺服器之中,能進一步監控智能手機等裝置。

延伸閱讀:
VPN 是什麼?選擇、推薦及「免費」服務介紹 2020

【開箱評測】Wifi 5 vs Wifi 6:速度到底差幾遠

Wifi6 制式速度上比Wifi5快一倍,有利連接手機、電腦、遊戲機、智能家電等,有利打造智能家居,只需添置一部Wifi6 Router及擁有支援的裝置即可。然而,市面上的Wifi6 Router由幾百元到幾千元都有,NETGEAR Nighthawk RAX40 – AX4定位親民,是次以HP的Wifi6手提電腦實測,表現相當驚喜。

WiFi 6 手提電腦的秘密

HP Spectre x360 Convertible能夠支援Wifi6(802.11ax) ,全因它用上Intel最新網絡模組Wi-Fi 6 AX201,它在今年七月才推出,比起四月的AX200不同之處,是改用了自家專屬 CNVi 介面,其餘方面則與AX200一樣,符合 Wi-Fi CERTIFIED 802.11ac 及 Wi-Fi 6 Pre Certified 標準,在 2.4GHz 頻段提供最高 574Mbps 速度;5GHz 在配合 160MHz 頻闊技術時,則可達 2,402Mbps,天線部分則屬「Tx:2、Rx:2」規格,當然,在Wifi6 Router加持下,也能發揮OFDMA、強化 MU-MIMO以及1024-QAM等優勢。

延伸閱讀:【詳解】什麼是 WiFi 6?特性與速度,支援路由器及手機推介 2020

NETGEAR Nighthawk AX4簡介

NETGEAR Nighthawk AX4 屬4-Stream AX設計,2.4GHz 和 5GHz雙頻中各有兩個Stream,理論速度分別是 286.8Mbps 及 1,201Mbps,加乘後2.4GHz速度為574Mbps,而5GHz的有2,402Mbps,總頻寬一共是2,976Mbps,接近3Gbps,亦即AX3000規格。此外,產品也向後兼容舊有的802.11a / b / g / n / ac標準。機身方面設有五個 GbE 級(WANx1+LANx4)網絡插槽、一個 USB3.0 介面,並支援 Google Assistant 和 Amazon Alexa智能控制。

NETGEAR Nighthawk AX4 背面的插頭
NETGEAR Nighthawk AX4 上方的指示燈及按鍵

安裝簡便

NETGEAR Nighthawk AX4機底已貼了印有SSID及密碼的標籤,HP手提電腦也偵測到它的2.4GHz及5GHz網絡,輸入密碼並進入官網作簡易設定,並更新Firmwire即可使用。當然,大家也可利用Netgear手機App去進行安裝。

NETGEAR Nighthawk AX4 首次登入時會提供更新
NETGEAR Nighthawk AX4 預設登入資料收藏在機底

測試方式

實測方式是,以HP Spectre x360 Convertible分別連接舊有平價Router,以及支援Wifi 6的Netgear AX4,在同一網絡環境,即光纖連線下執行OFTA測試,比較兩者的速度分別。

近距離上下載快最少100Mbps

在辦公室內近距離測速,HP Spectre x360 Convertible於舊 Router 旁邊得出55Mbps下載數字,這是2.4GHz頻段的測試結果,改連5GHz後速度提升至138Mbps。但當換上Netgear AX4後同樣執行以上速度測試,數字分別是164Mbps及253Mbps,效果上有超過100Mbps的改進。上載表現方面,Netgear AX4也較舊有Router的快上100-200Mbps,對用家確是一大喜訊,尤其經常上載影片的Youtuber。

Wifi 5:近距離 2.4Ghz 測試
Wifi 6:近距離 2.4Ghz 測試
Wifi 5:近距離 5Ghz 測試
Wifi 6:近距離 5Ghz 測試

兩枝天線表現勝四枝

為滿足個人好奇心,於是跑遠一點在Router 10 米外,隔了多幅牆的位置進行測試。雖然Netgear AX4只有兩支天線,比舊Router的四支少,但從結果顯示,上下載數字依舊人企,由此可見,天線的多寡並不影響Netgear AX4的穿透力和速度表現,詳見下圖。

Wifi 5:遠距離 2.4Ghz 測試
Wifi 6:遠距離 2.4Ghz 測試
Wifi 5:遠距離 5Ghz 測試
Wifi 6:遠距離 5Ghz 測試

總結:

預計2020年起,Wifi6的裝置會逐漸普及,如現時需要入手Router的話,建議選購Wifi6的以作好準備,何況現時iPhone 11、三星S10和Note系列、及HP Spectre x360 Convertible已支援Wifi6,難保未來iPad和Macbook都成為Wifi6一份子。而NETGEAR Nighthawk RAX40 – AX4只定價千元出頭,適合普羅用家選購。

NETGEAR Nighthawk RAX40
定價: $1,190

網絡標準:IEEE 802.11a/b/g/n/ac/ax
最高 Wi-Fi 傳輸速度:雙頻 AX3000( 2.4GHz 600Mbps + 5GHz 2,400Mbps )
Wi-Fi 技術:上下行 OFDMA 、 Beamforming 、上下行 MU-MIMO 、 1024-QAM 、 20/40/80/160 MHz 頻寬、 DFS 頻道
網絡埠:1 × Gigabit WAN + 4 × Gigabit LAN
其他: USB 3.0
管理介面功能: VLAN 、 OpenVPN Server
CPU:Intel AnyWAN SoC GRX550 800MHz 雙核心(亦稱 Intel Lantiq PXB4583EL )
天線數目:2 支雙頻外置式
體積: 360 × 215 × 60mm

研究:戴口罩有助於防止「肺炎」

0

德克薩斯 A&M 大學研究發現,不戴口罩會使人更容易感染「武漢肺炎」。這個研究相信香港人都知道,不然不會人人口罩,而研究同時指出這並不是最重要的工具,但有足夠的防禦。

根據研究,在紐約、意大利和中國,在使用口罩在幾週內就能夠預防大量的「武漢肺炎」病例,而 Aerosols 是傳播的主要途俓,而口罩則有效防止人與人之間的傳染。至於保持社交距離,洗手與避免觸摸臉也是必要及重要的防禦方式之一。

【開箱】INNOZ MP-QI10W︱10W無線快充滑鼠墊有QI無線充電、PU仿皮設計

今集介紹 INNOZ 10W 無線快充滑鼠墊,除咗有QI無線充電外,PU仿皮外型設計夠時尚,$98有交易!

【D-Biz】供應商名單公佈,932 間全列表

0

政府第二輪防疫抗疫基金下的「遙距營商計劃」(D-Biz),我地都同大家分享左好多,但講左咁耐都無政府嘅供應商名單,而大家也都等等等,一路等終於等到依家政府有供應商參考名單啦!

你想搵佢幫手個間公司又係唔係呢個名單入面呢?我地 TechRitual 同大家搵齊 932 間供應商嘅資料,等你一次過就睇哂呢啲公司名。想快啲搵到間公司有無份,只要按 Ctrl+F 就得,你仲唔快啲搵下。

SP-542-22618 Hall Limited
SP-032-3623 Screens Strategic Advisors Limited三視顧問有限公司
SP-360-6013GVISIONS TECHNOLOGY LTD遠思科技有限公司
SP-175-3973HK (Hutchison Telephone Company Limited)3香港 (和記電話有限公司)
SP-106-2835 Miles Lab Company Limited五里數位廣告實驗室有限公司
SP-783-89151WM COMPANY LIMITED餐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SP-803-65069ERS I.T. SOLUTION69人科技
SP-666-76788DB Services Limited匯達網絡有限公司
SP-940-53191APP HK Limited
SP-831-097A Minor Production Limited一點製作有限公司
SP-296-046A Top Design & Production傲峰創作
SP-967-956A. R. Partners Limited亞柏科技有限公司
SP-822-945A.O. HORIZON LIMITED傲豐金融科技有限公司
SP-270-414A4lution Limited
SP-449-184Abas Business Solutions Ltd.珠璣商業軟件有限公司
SP-106-900ABC Computer Systems Ltd天龍電腦系統有限公司
SP-372-680abc Multiactive (Hong Kong) Limited辰罡科技有限公司
SP-160-390Acao (HK) Limited雅高 (香港) 有限公司
SP-333-414Accord Apps Development and Marketing (o/b Chi Group Holdings Limited)資匯集團控股有限公司
SP-972-284Accra Strategies Company Limited號覺策略顧問有限公司
SP-029-540Ace Studio Limited皇牌工作室有限公司
SP-019-047ACME Universal Development Company鼎豐環球拓展公司
SP-578-702Acode System高哲系統
SP-371-470Acroama Limited奧諾曼有限公司
SP-309-773Action Consultancy Company Ltd.匯動顧問有限公司
SP-607-988ACTIONI
SP-833-167ADAMS COMPANY LIMITD白武士有限公司
SP-014-697AdBeyond (Group) Limited超凡(集團)有限公司
SP-548-847ADEQUATE PROJECT MANAGEMENT & CONSULTANCY COMPANY LIMITED艾托迪項目管理及咨詢有限公司
SP-627-906AD-Linkage Limited
SP-764-765ADMANGO.COM LIMITED
SP-391-188AdTactics Marketing International Limited聯網全球市場顧問有限公司
SP-298-820ADTECH IT SERVCIES CO LTD
SP-948-187Advance Technology Company進階科技公司
SP-260-046Advanced Computer Engineering Limited.匯昇電腦科技有限公司
SP-333-343ADVOCA LIMITED
SP-232-552Advwhere Limited騰浪科技有限公司
SP-300-143AE Consulting Asia Tech Limited
SP-112-616AEROSPACE TECHNOLOGY SYSTEM COMPANY駿域科技系統公司
SP-859-593AESI (HK) LIMITED光一系統 (香港) 有限公司
SP-808-936AESIR Limited愛識有限公司
SP-774-755AF Trinity Technologies Limited
SP-253-115AFTERSCHOOL EDUCATION LIMITED放學教育有限公司
SP-167-552AGG e-Solution Limited
SP-046-724Ahsay Systems Corporation Limited亞勢系統有限公司
SP-383-269AIGENS TECHNOLOGY LIMITED毅進科技有限公司
SP-445-422Alfa Cloud (HK) Ltd.
SP-027-493ALLIANCE TECHNOLOGY GLOBAL LIMITED科聯創新科技有限公司
SP-402-443Alloy Systems Limited雅萊系統有限公司
SP-610-308Alpacian Limited訊安顧問有限公司
SP-408-594AlphaSoft Design Limited創新軟件設計有限公司
SP-339-539Alris Technology Limited壹壹科技有限公司
SP-818-169AMBER WORLD GROUP LIMITED
SP-465-243Ambros Soft Limited
SP-652-099Amidas Hong Kong Limited
SP-531-691AMS Solutions Limited數碼策略系統有限公司
SP-466-911Anchor Point Interactive Limited定點互動有限公司
SP-305-579Anglia Design Limited安基雅設計有限公司
SP-630-640Animae Technologies Limited
SP-440-088ANSHI INTERNATIONAL COMPANY LIMITED安仕環球有限公司
SP-959-922ANTELOPE INTERNATIONAL LIMITED羚羊國際有限公司
SP-643-872Aoba Hopkin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Ltd.青葉浩勤信息管理有限公司
SP-712-570App2One Limited
SP-155-971Appcider Limited
SP-736-297AppicIDEA IT Solutions Limited
SP-364-828APPIEA TECHNOLOGY CO.艾雅科技公司
SP-320-224Apposite Solution Ltd艾普科訊有限公司
SP-422-825Appsture Technology Limited艾施卓科技有限公司
SP-135-683APPTASK LIMITD先作科技有限公司
SP-030-706A-PRO MULTIMEDIA LIMITED艾博科技有限公司
SP-131-151APX SOLUTIONS (HONG KONG) LTD.智動方案(香港)有限公司
SP-201-758ARACHNE GROUP LIMITED香港網頁集團有限公司
SP-414-868Archery Design Limited神箭手設計有限公司
SP-959-911Archon Wellness Limited
SP-706-815ArcSolv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Limited協同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SP-741-553Ark Space Limited寶存有限公司
SP-823-221Arrogate Maker Limited
SP-174-938Artech Creative Innovative Design and Online System
SP-077-257Artiweb Technology Studio Limited緯迪科技工作室有限公司
SP-154-796AS HEALTHWAY INTERNATIONAL LIMITED鑫源康健國際有限公司
SP-216-521ASF Consultancy Limited
SP-666-515ASIA PACIFIC PROFESSIONAL ECOMMERCE LIMITED亞太專業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SP-261-070Asia Sport Connection Ltd
SP-956-452Asia Ticketing Limited
SP-211-947AsiaPac Net Media Limited亞太網絡資訊有限公司
SP-665-997Asiawpa Group Limited
SP-421-059Aspiring Technologies Limited拓思科技有限公司
SP-404-081Assist Media Limited協作媒體
SP-115-384ATCNET TECHNOLOGY LIMITED安森通訊科技有限公司
SP-464-558Atomic Technologies Company正烽科技公司
SP-780-404Auto Repair and Service Group Limited
SP-357-605Automated Systems (H.K.) Limited
SP-080-253Avatech Innovation Limited
SP-073-623AVEEGO LIMITED
SP-619-259Aves Asia Limited亞域亞洲有限公司
SP-046-733AVIT Engineering Company Limited
SP-736-169AZONNE LIMITED
SP-953-246B’z Concept Limited
SP-051-582Balloon Solution Limited氣球方案有限公司
SP-914-965Basezero Limited零基有限公司
SP-101-094BBPOS Merchant Services Limited
SP-207-447BCI Asia Construction Information Ltd寶利建築顧問有限公司
SP-634-022BEAMSTYLE LIMITED
SP-171-667Beautitag Limited源自美有限公司
SP-644-837Bedford Technologies Ltd.博科軟件有限公司
SP-023-152Beefintech Company Limited
SP-747-625BELUGA CONSULTANT LIMITED
SP-604-638Belun Technology Company Limited倍靈科技有限公司
SP-008-076BENOVELTY LIMITED彼樂科創有限公司
SP-762-796Better Pi Limited
SP-624-107BEYOND DIGITAL SOLUTIONS LIMITED
SP-979-599BFM International Company Limited白富美國際有限公司
SP-795-940Big Bang Creation Limited霹啪製作有限公司
SP-339-261Big Big Channel Limited大台網有限公司
SP-694-733Bindnet Technology Company Limited聯網科技國際有限公司
SP-562-519BINDO LABS LIMITED
SP-911-592BIPO Service Limited
SP-357-909Biz Forest Limited
SP-166-068Bizconline limited雲端容災有限公司 (純翻譯,沒商業登記中文名字)
SP-717-333BIZI STUDIO LIMITED
SP-037-372Bizspoke Technology Company Limited
SP-635-113BLOCKCHAIN SOLUTIONS LIMITED區塊鏈科研有限公司
SP-442-604Blue Eye (System & Web Development) Limited
SP-215-404Blue Ocean Lab Ltd.藍海工作室有限公司
SP-458-798BlueOcean Ad Limited
SP-878-739BNO Solution Limited
SP-163-827Boutir Limited掌舖有限公司
SP-697-618BoxAsOne Limited壹號箱店有限公司
SP-246-442BOXS LIMITED
SP-435-708Branch8 Limited
SP-260-483BREADIT
SP-774-501Breakfast Design
SP-538-553Bridge AI Limited貝智人工智能有限公司
SP-526-897Bridgenet Solutions (Hong Kong) Limited
SP-564-726Bright System Limited焯誠系統有限公司
SP-871-068BUDD TECHNOLOGY LIMITED遊民科技國際有限公司
SP-610-161Build.IT Ltd建築資訊顧問有限公司
SP-567-893BULB INNO limited
SP-609-212BULBUL CREATIVE (HK)
SP-552-973Buttonwood Protocol Limited梧桐樹
SP-620-353BZVIRAL LIMITED
SP-117-142C3 Internet Limited
SP-434-705Campfire Design & Digital樂誼設計
SP-859-356Candy Service Limited糖果服務有限公司
SP-138-382CANWE LIMITED
SP-886-841CAPITAL COMPUTER CENTRE LIMITED正都電腦中心有限公司
SP-219-019Caretech System Limited佳創系統有限公司
SP-646-165Caretia Limited康禧醫護有限公司
SP-127-810Carousell Limited旋轉拍賣
SP-286-018Cartals HK Limited嘉圖斯香港有限公司
SP-619-877cccdi ltd.三斯廸亞有限公司
SP-926-023Century Technology & Consultant Limited世紀科技顧問有限公司
SP-620-956CERON DIGITAL ENGINEERING思朗數碼工程
SP-972-092Ceterna (Asia) Limited
SP-334-932CG Marketing Company Limited睿創市場策劃有限公司
SP-886-953Chain Tech Limited
SP-825-766Chalkapoint Limited
SP-612-845Charmtop Consultants Ltd.創高顧問有限公司
SP-969-364ChatCampaign Limited互動短訊有限公司
SP-420-830Cheer Champion Cyber Limited駿盈數碼有限公司
SP-754-673Cherrypicks Limited創奇思有限公司
SP-698-841Chicboite Limited瀧鶱有限公司
SP-286-855China-Post Cross-Border eCommerce Limited中郵電商有限公司
SP-615-316Chinasoft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Service(Hong Kong) Limited中軟國際科技服務(香港)有限公司
SP-954-902CHUNG TIEN GLOBE LIMITED中天數碼有限公司
SP-611-910Cider System Company Limited信達系統科技有限公司
SP-732-235Cityline (Hong Kong) Limited購票通(香港)有限公司
SP-052-158Cityray Technology (China) Limited施特偉科技(中國)有限公司
SP-012-808Clarity Labs Limited
SP-754-609ClearGo e-Business Consultancy Limited
SP-529-092CLG CPA Limited智立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
SP-096-195Clickbala Network Limited橙盒網絡有限公司
SP-406-548CLOUD CONNECT TECHNOLOGY (HONG KONG) LIMITED睿雲科技(香港)有限公司
SP-713-802Cloudian International (Hong Kong) Limited雲新國際(香港)有限公司
SP-581-623Cloudterrain Limited
SP-746-234CMRS Digital Solutions Limited
SP-528-198Code Free Soft Limited
SP-796-285CodeCrafters (HK) Limited
SP-883-468Cogney Ltd.
SP-316-596Cohort 6 Productions Limited
SP-362-032COL Consulting Limited
SP-625-289COMPUTER SOLUTION LTD康索電腦有限公司
SP-058-423Concinnity Limited
SP-625-387Coner Creative Company
SP-554-480ConnectAR Limited
SP-056-544CONTINENTAL GLOBAL SERVICE LIMITED
SP-244-999CoolWalk
SP-036-614CoreMinder Consulting Limited慨達顧問有限公司
SP-031-258Corporate and Security Solution Limited企業安全方案有限公司
SP-138-140COT HOLDINGS LIMITED
SP-800-756CRANES MEDIA COMPANY天鸛創意媒體公司
SP-877-099Creasant Digital Limited創啟數碼有限公司
SP-589-288Cronumax Limited時馭有限公司
SP-079-823Crudo International Limited原晉國際有限公司
SP-482-611Cube Present Limited凝方有限公司
SP-867-092Custom Live Limited
SP-035-115Customindz Limited佳智能有限公司
SP-353-889CV GROUP LIMITED
SP-153-120Cyber Age Limited賽博有限公司
SP-338-207CYBER GAMES ARENA LIMITED電子競技娛樂有限公司
SP-477-412CYBERAPEX TECHNOLOGY LIMITED兆峰科技有限公司
SP-971-898Cyberforce Limited網衛有限公司
SP-629-950Cyberone Group Limited數聨互通有限公司
SP-516-589Cyberpor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 Limited數碼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SP-161-789CyberWeb HK
SP-993-801Cymballe Limited
SP-686-207Cypher Martin Systems Limited馬田電腦系統有限公司
SP-192-348D.A.C.K. Company Ltd.迪亞新奇市場策劃有限公司
SP-775-259D.R.TRADE(HONG KONG)LTD博士貿易(香港)有限公司
SP-282-462Danger Consultant Limited
SP-134-527Data World Computer & Communication Ltd.達訊電腦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SP-221-326Data World Solutions Limited達訊顧問有限公司
SP-605-194Dataplugs Limited多線通有限公司
SP-861-779DATAPOINT SYSTEM LIMITED數據通系統有限公司
SP-864-128Datatech Global (HK) Limited
SP-483-939DATAWORDS HONG KONG LIMITED達特沃思香港有限公司
SP-659-312DAXTRA TECHNOLOGIES ASIA LIMITED
SP-604-694DeepWork Technologies Limited
SP-742-866DELIGHT CREATIVE LIMITED煥喜創意有限公司
SP-175-097Deltapath Limited
SP-629-182Delvify HK Limited
SP-670-500Dexterity Electronic Company Limited捷電子有限公司
SP-532-068Dgiio Limited
SP-137-020Dhost Interactive點雅互動
SP-787-937Diamond Digital Marketing (HK) Ltd
SP-040-074DIGE 2 LIMITED
SP-586-361Digi Zone Technology (HK) Limited數碼科技(香港)有限公司
SP-699-632DigiDumpling Ltd數碼餃手有限公司
SP-892-747DIGIEASY COMPANY LIMITED
SP-820-315Digifarm Limited進盈媒體有限公司
SP-612-866Digilogistics Technology Limited盈運網科技有限公司
SP-433-439DIGIOO LIMITED網傲有限公司
SP-229-657DIYIXIAN.COM LIMITED第一線有限公司
SP-787-508DOCTOR A SECURITY SYSTEMS (HK) LIMITED艾博士安全系統(香港)有限公司
SP-442-951Document On Ready Ltd
SP-070-637DOUBLE COMPUTER LIMTIED德寶電腦有限公司
SP-854-938Dragon Creative Media Ltd龍行創意媒體有限公司
SP-851-745DREAM DESIGN夢想設計
SP-581-770Dynamic Software Development Ltd.縱橫軟件發展有限公司
SP-352-916E FIND MEDIA LTD易揾媒體有限公司
SP-062-121E Plus Computers Limited依加電腦有限公司
SP-729-054Easesales Limited易行銷有限公司
SP-098-205East Technologies Limited東科技有限公司
SP-598-326Eastech Systems Limited東創系統有限公司
SP-690-466EASY MOBILE LOGISTICS HONG KONG LIMITED啦啦快送
SP-984-899Easy Purchase limited易買科技有限公司
SP-861-702EASYAPP LIMITED
SP-029-019Easycommerce Network Technology Company易網通電商科技公司
SP-160-545EasyTrack Limited易啟科技有限公司
SP-978-157Eats365 Hong Kong Limited
SP-429-431eb-suite limited
SP-432-740E-Business Solutions Limited易新科技有限公司
SP-914-609eCargo Enterprise Limited嘉宏電商企業有限公司
SP-833-939eCloudvalley Technology (HK) Limited伊雲谷(香港)有限公司
SP-156-973eCup HK Limited
SP-840-025Edge Tech Consultancy Company Limited卓科顧問有限公司
SP-215-443Edgital Limited
SP-689-000Edison Global Networks Limited愛迪信環球網絡公司
SP-469-122EGUSI瓜子
SP-462-251eLearningPro Limited
SP-076-519ELEPHANT HOLDINGS LIMITED大象行有限公司
SP-764-954ELEVANT-GARDE LIMITED
SP-553-372Elite Cloud Technology (Global) Limited菁匯科技有限公司
SP-782-135Emarsys Limited
SP-446-042Emma Global (Hong Kong) Limited
SP-394-645EmployeeConnect HongKong Limited
SP-053-736EngagePlus Limited
SP-459-607Ensign Infosecurity (East Asia) Limited安信資訊安全(東亞)有限公司
SP-104-780Entinux Limited
SP-991-468eOneNet Limited易一有限公司
SP-854-790Epoch-Tech Computer System Co., Ltd.業達電腦有限公司
SP-687-986EPRO TELECOM SERVICES LIMITED易寶通訊服務有限公司
SP-824-239eRun Systems Limited營運通系統有限公司
SP-151-963EternityX Marketing Technology Limited恆力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SP-527-440Ethan Management Services Limited在朗管理服務有限公司
SP-976-134Eureka Holding Limited石盒子有限公司
SP-046-729EVENTBK LIMITED
SP-930-553EVENTMASTER LIMITED
SP-230-342Ever Growth Engineering & Technology Limited
SP-245-649EVERBEST TECHNOLOGIES LIMITED永佳科技有限公司
SP-794-951Everplay Limited
SP-334-194EVI Services Limited
SP-632-285Eware Networks Limited盈域網絡有限公司
SP-080-873Excellent Management Limited創博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SP-462-190Excellent Media Limited卓越媒體有限公司
SP-718-638Exhibit Me (HK) Limited展美(香港)有限公司
SP-819-466Expert Alliance Systems & Consultancy (HK) Company Limited合眾專訊系統及顧問(香港)有限公司
SP-114-129EXPERT SYSTEMS IVR ( ASIA) CO., LTD .
SP-844-581Expert Systems Limited思博系統有限公司
SP-954-983eZim Solutions Limited
SP-307-147F5 WORKS LIMITED
SP-821-118FABCOM LIMITED
SP-217-588Fano Labs Limited有光集團有限公司
SP-511-891Favor Service Limited
SP-351-201FEKS TECHNOLOGY CO LTD飛沙科技有限公司
SP-737-618Feral Technology Limited智翱軟件製作有限公司
SP-280-796Fevaworks Solutions (Hong Kong) Limited科域盈創(香港)有限公司
SP-748-234Fimmick Limited日崚有限公司
SP-908-482Find Solution Ai Ltd
SP-460-978Fintecom AI Limite
SP-395-025First Page Limited
SP-441-326Fitz Group Limited
SP-194-204Fivestones Limited
SP-379-722FLEXSYSTEM LIMITED
SP-326-118FORE SYSTEMS LIMITED科先系統有限公司
SP-978-563Forese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imited睿冠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SP-635-508Foresight Technology Company Ltd.科思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SP-526-156Forida Limited
SP-492-991Fortune Tech (Asia) Limited福達亞洲有限公司
SP-195-931Founder Globaltech Limited方正環球科有限公司
SP-743-549Founder New Media Limted領希新媒體有限公司
SP-104-605FOUR DIRECTIONS LIMITED四方創意有限公司
SP-612-176FRASERTEC LIMITED暉訊科技有限公司
SP-538-376Fred Simmonds Digital Marketing
SP-448-723Freedom Communications Ltd自由策劃有限公司
SP-646-560FREEDOMIZED SYSTEMS LIMITED飛龍系統有限公司
SP-835-188Fresh Accounting Limited新鮮會計
SP-879-495Fresh Design Production Company
SP-974-999Frontier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Limited豐盛科研有限公司
SP-954-695Fuji Xerox (Hong Kong) Limited富士施樂(香港)有限公司
SP-960-737Function One Computer Services鍵一網絡有限公司
SP-082-560FUNCTIONEIGHT LIMITED
SP-633-441Fung Omni Services (HK) Limited馮氏全渠道
SP-237-801Future Data Intelligence Limited未來數據智能有限公司
SP-003-427FUTURE T LIMITED創要科技有限公司
SP-755-486futurenow data technology limited文承智能教育有限公司
SP-958-858Galax Solutions Limited
SP-257-384Galaxy (Asia) Limited凱譽(亞洲)有限公司
SP-248-832Galaxy Communication (HK) Limited銀河通訊有限公司
SP-107-338Gamatech Limited嘉密科技有限公司
SP-128-214Geligulu.com Limited
SP-701-382General Network Computing Ltd
SP-303-737GEOSYS HONG KONG LTD香港吉奧系統有限公司
SP-196-130GetLinks Investment Holding Limited
SP-025-385GICA Logistics Software Ltd.致佳物流软件有限公司
SP-783-185Gilicious Cosme Limited
SP-567-239Global eSolutions (HK) Limited
SP-399-755Global Technology Integrator Limited科匯技術有限公司
SP-706-641Globalnet Wide Limited置高環球有限公司
SP-916-375GNS TECHNOLOGY LIMITED友成科技有限公司
SP-824-131Go VR Immersive Ltd.高視維創意傳播有限公司
SP-057-303Go4Fiber Limited高科光纖有限公司
SP-690-154GOA International Limited香港歌華國際有限公司
SP-313-670GOGO TECH LIMITED
SP-029-795GoGoChart Technology Limited
SP-037-857GOIP AULA LIMITED鷗娜科技有限公司
SP-465-721Goldbox Technologies Limited高博創科有限公司
SP-163-462GOLDEN DYNAMIC ENTERPRISES LIMITED金力企業有限公司
SP-586-219Gorilla Group Limited
SP-749-334GPEC Technology Co. Limited金瀚橋科技有限公司
SP-284-747GRANDTECH CLOUD SERVICES (HK) LIMITED昕奇雲端科技(香港)有限公司
SP-975-680Gravitas Limited
SP-969-192Grayscale Limited
SP-675-796Greate (HK) Limited
SP-544-826Green Radar(Hong Kong) limited劍達(香港)有限公司
SP-982-984GSL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 Ltd.捷佳高科技國際有限公司
SP-601-989Guardforce Limited衞安有限公司
SP-652-676Guna Technologies Limited
SP-000-137Guo Young Asia Limited國揚亞洲有限公司
SP-242-451Hampen Technology Corporation Limited漢華科技研發有限公司
SP-791-083Harbour Group Holdings Limited港海控股有限公司
SP-957-055Hazedawn Limited暮晨有限公司
SP-410-682HelloToby Technology (HK) Limited
SP-621-896HERMES LIVE TECHNOLOGY LIMITED開眼界直播科技有限公司
SP-016-668Hewlett-Packard HK SAR Limited惠普香港有限公司
SP-708-644Hidden Boss Limited
SP-584-779HIS IT SOLUTION LIMITED
SP-849-210HIS Technologies Limited行信科技有限公司
SP-872-780HK Systems Limited香港系統科技有限公司
SP-909-752HKB2B Limited香港商業互聯有限公司
SP-405-313HKERMEDIA LIMITED
SP-284-084HKT PAYMENT LIMITED
SP-913-369HMI Consulting Limited睿策顧問有限公司
SP-797-156Holistic Technology Company Limited浩全科技有限公司
SP-514-760Homie Limited
SP-841-286Hong Kong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imited香港通訊有限公司
SP-721-327Hong Kong Companies Online Limited香港商聯通有限公司
SP-822-191HONG KONG COMPETENCE EDUCATION INSTITUTE香港才能教育研究會
SP-044-204Hong Kong Marketing Planning Holding Limited香港市場策劃控股有限公司
SP-692-843Hong Kong Medical Marketing
SP-558-837Hong Kong Mobile Payment Technology Company Limited香港移動支付科技有限公司
SP-881-698Hong Kong Telecommunications (HKT) Limited香港電訊有限公司
SP-044-156Hong Kong Television Network Limited香港電視網絡有限公司
SP-345-676HONG KONG TOP BRAND LTD香港名牌有限公司
SP-277-710HORANGI PTE. LTD.
SP-562-679Horizon Technology And Solution Limited
SP-462-023HostLink (HK) Limited匯網通(香港)有限公司
SP-055-257Hotmob Limited
SP-461-956HR21 Limited
SP-515-828Huge Crown Technology Limited宏冠科技有限公司
SP-567-926Hyperides Limited
SP-328-628Hypthon Limited
SP-876-678i3D Printer HK Limited – Idea Maker HK香港創新印刷有張公司
SP-052-535I-ADMIN (HK) LIMITED
SP-759-317IADVANTAGE LIMITED互聯優勢有限公司
SP-113-910iASPEC Services Limited永泰信息技術服務有限公司
SP-799-525ibonus limited易宝时有限公司
SP-862-299I-Charge Solutions International Co. Ltd.一里通國際有限公司
SP-004-760iClick Interactive Asia Limited愛點擊集團
SP-670-212ICO Technology Limited揚科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SP-794-765ICON DATA CENTRE LIMITED安托數據中心有限公司
SP-200-186i-Concept Systems Limited
SP-090-973IDEAS INTERNATIONAL LIMITED艾智有限公司
SP-099-152iDisclosur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HK) Limited香港智能披露有限公司
SP-249-921IFINGATE LIMITED銳機金融科技有限公司
SP-941-070iFour Limited四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SP-339-480IG AutoAccounting Limited岩國程式會計有限公司
SP-856-916IHASHING TECHNOLOGY COMPANY LIMITED
SP-366-676iKnewit Limited
SP-031-297IM International Enterprise Limited溱楹國際有限公司
SP-320-174iMag Media Limited藝美媒體有限公司
SP-745-638IMAGIN Photography and Graphic Design Workshop Co.映美軒攝影設計工作室
SP-947-883imbee limited
SP-450-475Impacts Technology Limited
SP-928-929IMY Media Limited國仕傳媒有限公司
SP-882-111IN3D Limited立體驗有限公司
SP-778-801Individual House Limited天際銀海廣告策劃有限公司
SP-136-456Infinity Technology Corporation Limited淼科技有限公司
SP-282-483Infocan Computer (HK) Limited安富勤電腦(香港)有限公司
SP-816-610Inform Advertising Company, Limited英峰廣告有限公司
SP-062-353Infotoo International Limited因富通國際有限公司
SP-986-661Initsoc Limited引力數碼有限公司
SP-532-838inline apps limited
SP-611-739inLoop Technology Limited建祿科技有限公司
SP-896-471Inmedia Design Ltd正媒體創作有限公司
SP-729-439INNOCORP SOLUTIONS LIMITED
SP-635-755InnoNext (HK) Company創世(香港)公司
SP-754-007Innopage Limited
SP-644-161Innopath Solutions HK Limited
SP-521-165INNOVATIVE SOFTWARE TECHNOLOGY LIMITED創腦軟件科技有限公司
SP-430-480Innoverz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Limited新創華明有限公司
SP-574-913Ino-Pixel Solutions Limited
SP-282-446Inscoder Limite
SP-722-520Insight Computer Company Ltd.
SP-119-026Insight Enterprises Hong Kong
SP-781-632Integrated Corporation英特韋特公司
SP-680-189Integrated Design Limited
SP-428-451Integrated Global Solutions Limited榮堯泰國際科技有限公司
SP-445-558Integrated Security Services Limited資訊安全有限公司
SP-231-642intellipro solution limited
SP-021-087Intermate Network Limited互微網絡有限公司
SP-789-720Intimex Business Solutions Company Limited泰美商業科技有限公司
SP-779-105Invisible Technology Company樂無形有限公司
SP-124-205IOIO Ltd十下有限公司
SP-216-446IPL Research Limited
SP-755-448IS Services Limited
SP-080-399ISL HK Limited
SP-907-765Isobar Commerce (trading as Bluecom Solutions Ltd)
SP-854-416ISPARK GROUP COMPANY LIMITED艾仕柏集團有限公司
SP-215-103iSystems Security Limited资讯系统保安有限公司
SP-195-420IT BOX TECHNOLOGY LIMITED
SP-776-342ITATECH INTERNATIONAL LIMITED展輝科技國際有限公司
SP-344-076iTE Limited
SP-287-934ITEL SOLUTIONS LIMITED
SP-996-830ITL Technology Limited
SP-435-694ITOPIA Limited
SP-546-128ITOS Resources Company Limited
SP-090-425IT-Partners Limited
SP-834-244IVC Solutions Limited
SP-725-538iVision Technology (HK) Limited中宏科技有限公司
SP-455-185IVM TECH LIMITED
SP-098-961iZion Security Limited資安顧問有限公司
SP-273-382J & Pie Advertising Limited
SP-956-906Jadason Technology Ltd.特新科技有限公司
SP-797-924JAKIN TECHNOLOGY LIMITED利建科技有限公司
SP-064-719JASON PAY LIMITED戩宸有限公司
SP-607-059Jitpo Company
SP-980-174Joy Aether Limited喜悅導體有限公司
SP-510-023Joyous Communciations Ltd智悅廣告
SP-025-402JTSoft Company Limited棋雋軟件有限公司
SP-074-893JUMBO COMPUTER SUPPLIES珍寶電腦
SP-348-279Just Move Limited動有限公司
SP-166-739K Marketing & Communications Limited肯尼市場策劃有限公司
SP-700-642K99 Group Limited
SP-892-961Kalon Couture Limitied
SP-697-028Kami Intelligence Limited卡米人工智能有限公司
SP-171-737KanHan Technologies Limited看漢科技有限公司
SP-624-034Kano Technology Ltd.卡諾科技有限公司
SP-418-938KASUAL LIMITED
SP-303-637Kazoo Technology (Hong Kong) Limited實立科技(香港)有限公司
SP-572-847KDDI Hong Kong Limited日本凱訊(香港)有限公司
SP-141-716KEY CHAMPION COMPUTER LIMITED啟昌電腦有限公司
SP-127-559KiLax Limited翹領有限公司
SP-780-478KIMLO WORKSHOP LIMITED金露制作有限公司
SP-744-840KINGDOM TECHNOLOGY CONSULTING (HK) LTD.國道科技咨詢(香港)有限公司
SP-127-363Kitcle Limited傑谷有限公司
SP-593-374KITSOFT LTD
SP-702-329KLT Limited漢威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SP-384-566Knode Ltd
SP-593-728KNS SYSTEM LIMITED傑成系統有限公司
SP-669-355Komstadt Systems Limited適碩系統有限公司
SP-800-128KONICA MINOLTA BUSINESS SOLUTIONS (HK) LTD柯尼卡美能達商業系統(香港)有限公司
SP-790-167Kreaton Technology Limited氪騰科技有限公司
SP-949-843K’s IT Solutions Limited祈士科技有限公司
SP-627-016Lapcom Limited立高科技有限公司
SP-603-738LAWLO TECHNOLOGY COMPANY
SP-137-438LAYER LIMITED
SP-374-432Leader Digital Company先豐數碼公司
SP-679-837LEADER LAB SOFTWARE LIMITED領達軟件有限公司
SP-020-244Leading Wave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 Ltd.領航科技國際有限公司
SP-209-860Leagend Marketing Limited利俊設計有限公司
SP-375-419Ledo Media Technology Company Limited呢度廣告有限公司
SP-702-627Legato Solutions Limited歷圖創新方案有限公司
SP-118-203Legato Technologies Limited
SP-769-365Legend Worl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Limited駿和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SP-926-516LEMON101 (HK) LIMITED
SP-481-537LIFE TIME TECHNOLOGY LIMITED潮流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SP-159-419Lim Media Group Limited
SP-826-358LINGYUN (HONG KO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IMITED泠雲(香港)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SP-729-259LinkedIn Hong Kong Limited
SP-086-423Link-Pro CPA Limited
SP-932-476Links Technology Int’L Limited領訊科技國際有限公司
SP-542-396Linus Services
SP-887-625Lively Impact Technology Limited利聯互動技術有限公司
SP-381-021LLCK CONSULTANCY COMPANY
SP-972-184LODESTAR COMPUTER SERVICES LTD.鴻星電腦服務有限公司
SP-931-071Login US (Hong Kong) Limited儕登進(香港)有限公司
SP-425-594LONGOT LIMITED龍傲天有限公司
SP-081-484LOVEMY3 Limited愛買衫有限公司
SP-261-989M & L Enterprise Limited山 田 企 業 有 限 公 司
SP-330-307M Digital Partners Company Limited
SP-266-284M Global Technology Limited萬高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SP-608-692M.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明溢資訊科技公司
SP-156-210MA BELLE INTERNATIONAL LIMITED瑪貝爾國際有限公司
SP-650-817Macro Systems Limited萬高訊科系統有限公司
SP-774-813Macroview Telecom Limited高威電信有限公司
SP-789-243MAD Gaze Limited創龍企業解決方案有限公司
SP-308-258MAD Mobile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Limited邁灃流動媒體軟件開發有限公司
SP-655-352Madkids Communications Limited麥杰傳播有限公司
SP-383-093MADTec Solutions Limited綽聯科技有限公司
SP-738-885MagiCube Limited賢思創科有限公司
SP-664-178Magnet Marketing Limited凝銷有限公司
SP-566-597Manson Webtech Co., Limited文信互聯科技有限公司
SP-426-272Mantech Solutions Limited文臻方案有限公司
SP-155-968Martian Advanced Solution Limited明碩進階服務有限公司
SP-516-969Marvel Solution Limited瑪威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SP-381-905MARVELCONNECT TECHNOLOGY LIMITED
SP-996-979Master Concept (Hong Kong) Limited思想(香港)有限公司
SP-209-565Master Union Network (H.K.) Ltd.萬 滙 網絡 ( 香 港 ) 有 限 公 司
SP-280-237Masterkloud Technology Limited萬嘉雲專科技有限公司
SP-278-201MASTERLINK COMPUTER COMPANY LIMITED萬聯電腦有限公司
SP-500-642MasterSoft (H.K.) Limited商靈系統 (香港)有限公司
SP-231-600Matrix Technology (HK) Ltd勵訊科技 (香港) 有限公司
SP-756-399MatrixSense Technology Group Limited萬御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SP-753-158Matterios Limited
SP-318-079MAXFAIR DISTRIBUTION LIMITED萬豐來有限公司
SP-300-953Maximus Consulting (Hong Kong) Limited明治資訊顧問有限公司
SP-472-834M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匯能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SP-342-550MediaTech Development Ltd.芷華發展有限公司
SP-632-327Mega Ad Media Limited美加廣告媒體有限公司
SP-951-962Melon Tea Solutions Limited
SP-208-318Mention PR Consultants Limited文心公關顧問有限公司
SP-200-567Metastyle Asia Limited
SP-129-308Metro Broadcast Corporation Limited新城廣播有限公司
SP-431-036MEZZOFY (HONG KONG) LIMITED米索飛(香港)有限公司
SP-868-061MG Interactive Limited妙格互動網絡有限公司
SP-069-823MICRO VICTORY SYSTEMS LIMITED微勝系統有限公司
SP-649-474Microsoft Hong Kong Limited微軟香港有限公司
SP-797-730Midas Design Associates Limited
SP-083-678Midas FMS Limited
SP-028-751Miga Mind Company Limited微創科技有限公司
SP-087-037MILLION TECH DEVELOPMENT LIMITED萬碧發展有限公司
SP-631-039Mindcluster Limited
SP-292-500MINDVAN CONNECTION INC LIMITED
SP-638-954Minty Webs Limited
SP-382-868MOBINOLOGY ASIA LIMITED移動科技 (亞洲) 有限公司
SP-563-154Mofinity Limited移動科技有限公司
SP-697-679Molto Digital Limited西瓜數碼有限公司
SP-387-586Monster App Ltd
SP-701-070MOSON INTERNATIONAL LIMITED望新國際有限公司
SP-260-885Motion Networks Technology (HK) Limited捷訊網絡科技(香港)有限公司
SP-110-259MOTIVE POWER Limited
SP-434-977Movie6 LIMITED識電影有限公司
SP-583-793Moxie Company Limited
SP-147-997MR NEWBIE LTD維新科技服務有限公司
SP-471-786Mt. Bears I.T. Services熊山科技
SP-622-791MTAG LIMITED溢德市場推廣有限公司
SP-981-389MUF Group Company Limited穆芙集團有限公司
SP-732-854Mul Brand Limited洪立有限公司
SP-431-925Multiable Company萬達寶公司
SP-368-403MULTIMEDIA PACIFIC LIMITED
SP-461-690Multisoft Limited
SP-817-182Mymac Computer Technology Limited麥勤電腦科技有限公司
SP-190-572MYTV SUPER LIMITED
SP-274-654N2N-AFE (Hong Kong) Limited聯盛亞富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SP-814-007NANPE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LIMITED南鵬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SP-521-177Nasthon Systems Limited納斯韓系統有限公司
SP-474-657NATIVE ADVERTISING LIMITED本土策略廣告有限公司
SP-930-519NAVY NICY COMPANY LIMITED
SP-183-491NEC Hong Kong Limited日本電氣香港有限公司
SP-956-035Negawatt Utility Limited庫瓦有限公司
SP-813-294Net Print Limited正印作品有限公司
SP-182-407NETSURF SYSTEMS LIMITED力訊系統有限公司
SP-662-477NETWORLD TECHNOLOGY LIMITED網滙科技有限公司
SP-758-079NEW CENTURY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 LIMTED新世紀科技(國際)有限公司
SP-811-734New iMedia Solutions Limited新互動媒體有限公司
SP-039-189New Power Advertising Limited
SP-904-062New Vis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td新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SP-165-373NEWBEST COMPUTER LIMITED溢材記電腦有限公司
SP-993-212NewTrend I.T. Consultancy Limited
SP-445-102Nextlink (HK) Technology Co., Ltd博弘(香港)雲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SP-974-946Nexus Solutions Limited達龍斯科技有限公司
SP-772-548NIRVANA E COMMERCE COMPANY LIMITED超凡電商有限公司
SP-930-393Norray Professional Computer Ltd.歐美專業電腦有限公司
SP-157-792Notey Limited
SP-471-057NSC Limited
SP-365-306Nuclearsoft Ltd.核子軟件有限公司
SP-338-643Odoo Limited
SP-469-176One Cloud Company一舊雲
SP-350-481One One Cloud & Solutions Limited
SP-192-939One Piece Holding Ltd
SP-878-595One Solution Limited
SP-767-913ONE TWO GO CO., LIMITED菠蘿旅行有限公司
SP-097-678Onebox Creative Limited
SP-949-979OneDigiBox Limited宏迪亞州有限公司
SP-491-573OneJob Group Limitec職極集團有限公司
SP-598-007Oneland Property Limited揾地網有限公司
SP-820-627OnePort Limited一路通有限公司
SP-210-432Open Creative Limited
SP-431-258Open Knowledge Association Limited知識共享協會有限公司
SP-852-062OPPA SYSTME LIMITED奧巴系統有限公司
SP-885-403OP-SMOOTH COMPUTER CONSULTANCY (HK) LTD陽光電腦顧問 (香港) 有限公司
SP-212-270OR Media Limited
SP-875-993Orbit Consultancy Services Limited仁務技術顧問有限公司
SP-213-184ORIONX INTERNATIONAL LIMITED奧偲國際有限公司
SP-669-570ORTHODOX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IMITED奧德統國際集團有限公司
SP-128-509Owlish Online Limited
SP-647-563P & L Associates計盈行
SP-564-042PACIFIC CYBER BUSINESS SYSTEMS LIMITED數碼商業系統有限公司
SP-772-380Pacific Mobile Limited網絡動力(中國)有限公司
SP-205-801Pan Telecom Systems Ltd泛信電信系統有限公司
SP-202-725PARADM COMPANY LIMITED普達資訊管理有限公司
SP-928-610Paravers Technology Limited平行宇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SP-437-760Pat Solution Limited
SP-202-395Patcom System Limited柏萊系統有限公司
SP-040-813Pathways Solutions Limited
SP-964-396Payment Asia Services Limited
SP-378-646PCCW Media Limited電訊盈科媒體有限公司
SP-494-429PCS I-DATACOMMS LIMITED盈聯通訊科技有限公司
SP-778-450Pi Innovation Limited
SP-173-238PINECY TECHNOLOGY松柏科技
SP-246-285PINPOINTER SOLUTION COMPANY聚焦方案公司
SP-736-975Pixel Cat Technology Limited像素貓科技有限公司
SP-830-256Pixel Tama Interactive Solutions Limited
SP-802-689Pixellent Company Limited
SP-913-989Pixels Magic Limited
SP-484-386PLAY Production
SP-041-139PLAYMAP LIMITED遊戲地圖有限公司
SP-472-249Playnote Limited
SP-882-058Pnetform Technology Company Limited
SP-343-179Pocket Tech Solutions
SP-675-342Popared Limited.一炮而紅有限公司
SP-910-071POPSQUARE LIMITED
SP-977-433POPTICKET LIMITED撲飛有限公司
SP-754-992Popular IT Limited博比亞資料科技有限公司
SP-327-099Populis HK Limited
SP-619-112PortfoPlus Limited保富匙有限公司
SP-169-919PowerArena Limited百威雷科技有限公司
SP-704-913PowerTech System Limited權訊科技有限公司
SP-892-911Prestige Data Processing Service Limited中港數據服務有限公司
SP-854-169PreTech Group Holdings Limited先科集團控股有限公司
SP-592-957PRICE.COM.HK LIMITED香港格價網
SP-215-957PricewaterhouseCoopers Limited羅兵咸永道有限公司
SP-937-043PRidea Communications Limited天一公關有限公司
SP-778-001PRISTER CORPORATION LIMITED普斯特有限公司
SP-462-802Pro-An Computer Limited保雅電腦有限公司
SP-060-847Pro-Technic Machinery Ltd.寶力機械有限公司
SP-368-680PROTEL COMMUNICATIONS LIMITED普特通信有限公司
SP-086-909QBS System Limited比斯系統有限公司
SP-169-895QCURE HEALTHCARE TECHNOLOGY COMPANY LIMITED尚游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SP-963-777QFPay Haojin Fintech Limited錢方好近金融科技有限公司
SP-418-187QS SEARCH LIMITED彩皓集團有限公司
SP-609-373Queue Associates Worldwide China Limited
SP-658-247Queues Limited
SP-031-115Quikec International Limited易迅國際有限公司
SP-030-712RADICA SYSTEMS LIMITED雷克系統有限公司
SP-722-876R-Digital Limited
SP-720-839Re. Group Limited
SP-982-563React Digi Limited
SP-992-918REC Media Limited
SP-969-419Reckon System (Asia) Limited子睿系統有限公司
SP-614-744Recur Limited
SP-825-695Red Apple Solutions (Hong Kong) Limited紅蘋果科技(香港)有限公司
SP-496-308Red Apple Systems (Hong Kong) Limited红苹果系统有限公司
SP-885-060RED SOLDIER LIMITED
SP-216-714Redspots Creative (HK) Company Limited紅點子創作(香港)有限公司
SP-200-206Reform Marketing Limited域坊有限公司
SP-040-315Rentech Service Limited維泰會展服務有限公司
SP-307-329RESTUD.IO Limited
SP-908-592Rice Robotics Limited
SP-174-937RICOH HONG KONG LIMITED理光 (香港) 有限公司
SP-803-305RIGHTLINK TECHNOLOGY LTD通正科技有限公司
SP-017-054Riso Partners International Limited好合拍國際有限公司
SP-136-173Riverland Enterprise Company Limited江沃企業有限公司
SP-577-818RKPI Limited
SP-783-785ROCKET DATA TECHNOLOGY LIMITED
SP-800-384Roll Call Solutions Limited
SP-062-460ROLLANGLE (FREE BIRD LIMITED)ROLLANGLE (海鳥有限公司)
SP-108-571RON C DESIGN LIMITED
SP-450-354Rovertech Limited聯創科技顧問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SP-126-412RT Techology Idea Holding Limited振華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SP-166-057Sampras (HK) Limited森柏斯香港有限公司
SP-894-470Sanative Limited納醍有限公司
SP-558-485Sanuker Inc. Limited
SP-743-881Sanyo Extended Services Limited三洋拓展系統有限公司
SP-008-628Satetech Systems Limited升科系統有限公司
SP-704-215SCHMIDT-iSOFT LIMITED舒密智軟有限公司
SP-313-161SchoolTracs Ltd
SP-954-772SeaNet Solutions Limited凱聯企業方案有限公司
SP-903-991Securli Limited灏泰正元
SP-574-346Seed Blooming Limited種子策劃有限公司
SP-320-800seido Enterprises ltd思圖企業有限公司
SP-070-846Seito Systems Ltd.世通系統有限公司
SP-490-862SEKGAMDONG LIMITED石敢當有限公司
SP-049-632Senco-Masslink Technology Ltd.信港電腦有限公司
SP-070-894SENSE Training House Limited
SP-038-301Sereno Cloud Solution HK Limited施萊雲端有限公司
SP-461-692Set Sail Venture Limited啟航創投有限公司
SP-004-099She Communications Limited
SP-758-401Shij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ong Kong) Limited石基信息技術(香港)有限公司
SP-913-015Shine Training Tech Limited耀博培訓科技有限公司
SP-715-873Shingah Limited醒呀有限公司
SP-208-930SHOPSOLN DIGITAL LIMITED
SP-635-714Shopuzzle International Limited商拼圖國際有限公司
SP-361-783Shun Hing Technology Company Ltd.信興科技有限公司
SP-455-838Siderblue Inc limited
SP-600-047Sino-Bridge China Consulting Limited龍躍中國顧問有限公司
SP-555-251SJ LOGISTICS LIMITED昭津物流有限公司
SP-246-860Sky Cover Technology Limited天進科技有限公司
SP-583-020Skyey Technology Limited蔚天科技有限公司
SP-938-172Skyhigh Creation International Company Limited天行創意國際有限公司
SP-373-169Skynet Creative Limited高創意有限公司
SP-770-868Skynet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 Limited天網科技國際有限公司
SP-543-145SKYTEX CONSULTANT LIMITED天富達資訊顧問有限公司
SP-537-983SLEEEP Technologies Limited眠‧科技有限公司
SP-719-053Smark Global (Holdings) Limited傳匯環球(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SP-413-441Smart Business Consultancy Limited恩效有限公司
SP-845-404Smart Future (Asia) Limited創業 (亞洲) 有限公司
SP-719-525SMART GOAT INTERNATIONAL LIMITED智揚國際有限公司
SP-884-941SMART KIDDO EDUCATION LIMITED智科教育有限公司
SP-166-172Smart Professional Inc Limited卓越專業有限公司
SP-966-989Smart Retail Limited智慧零售有限公司
SP-147-389Smart Talents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 Company雋才市場傳訊公司
SP-535-619Smartlink Hong Kong Limited
SP-505-187SmarTone Mobile Communications Limited數 碼 通 電 訊 集 有 限 公 司
SP-857-126Snapask Hong Kong Limited知之有限公司
SP-011-959So Creative Limited
SP-147-111Social Analytics (Hong Kong) Limited輿情(香港)有限公司
SP-349-140Social Big Data Limited
SP-304-402Social Monitoring Limited
SP-173-982Social Power Limited
SP-930-694Social Stand Limited
SP-529-753Softcube Systems Limited軟傑系統有限公司
SP-624-617Softhard.IO Limited
SP-121-756SOFTMEDIA TECHNOLOGY CO. LTD.軟媒科技有限公司
SP-185-207Softmind Limited
SP-309-758SOFTSMART KN LIMITED
SP-958-887Solomon Hong Kong智勇商傳
SP-114-541Solos Technology Limited所樂思科技有限公司
SP-113-549SolutionOne Technology Limited
SP-110-685Solve Land
SP-514-560Sontec Technology Company Limited訊德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SP-152-734Sortviews Limited索料有限公司
SP-296-853SOS GROUP LIMITED
SP-615-450Soul Marketing Group Limited凌市場策略集團有限公司
SP-076-074Source Network Media Group Limited臻昇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SP-987-033SOZMART LIMITED精品薈有限公司
SP-065-091SparkLink Technology Limited焯聯科技有限公司
SP-146-215Speedy Group Corp. Limited環速集團有限公司
SP-818-958Sportopia Limited動境有限公司
SP-549-814SPREAD-IT LIMITED
SP-493-121Star Rune Production Limited星虹製作有限公司
SP-179-192Starling Labs Limited
SP-205-711Storeganise Limited
SP-378-046STRATEGIC COMMUNICATIONS CONSULTANTS LIMITED縱橫傳訊顧問服務有限公司
SP-159-909Streak Limited恆跡科技有限公司
SP-719-534Studio-R Co. Ltd.歷奇工作室有限公司
SP-655-509STYLE-IN-PROGRESS LIMITED木各創作國際有限公司
SP-525-331Suntrend Technology Co., Limited閃創科技有限公司
SP-757-593Sunvibe
SP-408-465Superhub Ltd.
SP-089-809Supplier Development Asia Pacific Limited供情網絡有限公司
SP-891-201Supreme Net威皇電腦網絡公司
SP-683-048Surpass Solution (Hong Kong) Limited帥柏方案(香港)有限公司
SP-209-390Swivel Software Limited訊譜軟件有限公司
SP-274-806System Aid Medical Services Limited醫博系統服務有限公司
SP-593-443T12M Digital Limited
SP-145-286Ta Solutions Ltd達道科技有限公司
SP-322-797TAB NEXT LIMITED開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SP-476-928Tact Technology Limited創基科技有限公司
SP-419-778Tailor Made Solutions Limited
SP-583-960Tako Professional Technical Limited德高專業科技有限公司
SP-256-188TALA GROUP LIMITED
SP-116-131Tango Digital Limited
SP-667-587TASK STRATEGIC LIMITED凱譽市場廣告策略有限公司
SP-339-810TEAMNOTE LIMITED
SP-968-213Tech Consulting (HK) Limited科技顧問(香港)有限公司
SP-565-289Tech Nine Limited玖創科技有限公司
SP-458-775Tech Vision System Limited科訊系統有限公司
SP-867-420Techcomm Solutions Limited科通方案有限公司
SP-886-902Techmania Consulting Limited
SP-599-891Technergy Solutions Limited科動系統有限公司
SP-620-015Technology Cloud International Limited科技雲(國際)有限公司
SP-207-214Technology Support Ltd
SP-642-596Techson Engineering & Technology Limited德信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SP-194-337Techson Engineering and Consultant Ltd.德信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SP-377-175Tech-Trans Telecom (China) Ltd科傳通訊有限公司
SP-595-009Techuniverse Limited環宇科技資訊有限公司
SP-954-217Tectom Limited唯萊科技有限公司
SP-012-195Telkie Limited
SP-642-530Tencon Technology Company Limited田匡科技有限公司
SP-031-066Tera Age太拉時代
SP-403-562Teramed Ltd.泰兆醫療有限公司
SP-559-703TFI BLOCKCHAIN TECHNOLOGY LIMITED天開區塊鏈科技有限公司
SP-499-051TFI DIGITAL MEDIA LIMITED天開數碼媒體有限公司
SP-867-856TG3D STUDIO INC. LTD.美國適萫三維科技有限公司
SP-637-125The Bards Limited說書人有限公司
SP-274-630The Boring Accountants Limited
SP-878-078The Builder International Limited
SP-844-460The Next Big Thing Limited創之星有限公司
SP-612-305theOrigo Ltd.
SP-813-950THF Technology Limited
SP-264-472Think Out Media Limited想出廣告有限公司
SP-573-427TIL Solutions Limited
SP-016-283TILDEN GROUP LIMITED天登集團有限公司
SP-988-898Timable Limited
SP-880-295Tobby Associates Limited
SP-732-983Tofugear Limited富基軟件有限公司
SP-377-939TOGO Pacific Limited道高太平洋有限公司
SP-608-744Top Asia Technology Ltd.冠亞科技有限公司
SP-084-400Top Excellent Consultants Limited卓先顧問有限公司
SP-593-044Topkee Media Limited信迪網絡資訊有限公司
SP-660-952TOPPROS CO.搵搜多媒體
SP-494-398TOUCHABLE LIMITED點亮商業有限公司
SP-614-720TraLand Technology Company錡麟科技公司
SP-025-118Travis Group Limited
SP-781-841Trend Micro趨勢科技有限公司
SP-854-195Trends’ Coding Limited
SP-844-934TRI-CONCEPT STUDIO LIMITED三創工作室
SP-401-777Trifinity Advertising and Marketing Limited創恆廣告有限公司
SP-958-744TRIMAX TECHNOLOGY COMPANY創高電腦
SP-726-379Tritech Distribution Limited
SP-133-808TRIUMPH COMPUTER CONSULTANTS CO.卓越電腦顧問公司
SP-215-068Tung Hing Automation Investment Ltd.東興自動化投資有限公司
SP-981-911TUNG HING COMPUTER SYSTEMS LTD.東興電腦系統有限公司
SP-237-647Turquoise – Age IT Solutions Limited
SP-381-090Turtle Media
SP-399-478TÜV Rheinland Hong Kong Ltd.香港德國萊茵技術監護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SP-229-746Ubeing Mobility Ltd富盈通移動科技有限公司
SP-582-135UDomain Web Hosting Company Limited通域存網有限公司
SP-794-121UDS Data Systems Limited聯合數據系統有限公司
SP-612-737Ultra Technology Company尖端科技公司
SP-442-805Union Cash Register Company Limited聯合收銀機有限公司
SP-463-833Union Enterprises (o/b Union Holdings Limited)惠達企業 (惠達企業有限公司所有)
SP-712-782United Technologies (Int’l) Limited聯訊科技(國際)有限公司
SP-929-617UNIVERSAL ADVERTISING COMPANY LIMITED環球廣告有限公司
SP-608-497Upmug Limited尚杯有限公司
SP-118-424URBAN AIR DESIGN LTD
SP-050-898VALOOT TECHNOLOGIES LIMITED
SP-274-286Vantis Cloud Solutions Limited雲特思雲方案有限公司
SP-128-697Vantis Solutions Ltd
SP-420-824Vanyu-Fuji Vending Machine Company Limited萬友富士自動販賣機有限公司
SP-282-071VdoEz視頻易
SP-201-905Venture Solutions Limited夢想推廣公司
SP-591-295Veridate Financial Limited
SP-893-511Vertex Systems Limited恆進系統有限公司
SP-461-208Veztan Limited晶益國際有限公司
SP-522-252Vico Systems Limited泓浩系統有限公司
SP-545-709Viewtech (Asia) Limited偉科(亞洲)有限公司
SP-060-025VIRTUAL LAB LIMITED
SP-731-427Virtue Media Limited六趣傳媒科技有限公司
SP-875-382Visiona MedTech International Limited瞳訊醫療國際有限公司
SP-426-614Visionaries 777 Ltd
SP-785-433Visual Squares Limited千里目科技有限公司
SP-140-573V-MAN PRO LIMITED
SP-672-306VODIEN INTERNET SOLUTIONS PTE. LTD.
SP-252-160Von Creative Company Limited
SP-909-798VOS HK LIMITED智能製造有限公司
SP-649-539VVDIGITAL COMPANY LIMITED威達系統顧問有限公司
SP-194-720WAFER SYSTEMS (HONG KONG) LIMITED威發系統(香港)有限公司
SP-886-928Wai On Services Limited惠安(香港)有限公司
SP-295-667WAION SOLUTIONS LIMITED惠安科技有限公司
SP-145-700Wantech Innovation Technology Limited宏圖創新科技有限公司
SP-857-638Wavenex Limited宏勢創意有限公司
SP-279-820WCHING TECH LTD CO. LIMITED惠程科技有限公司
SP-753-606WCL Solution Limited
SP-157-391We Aries Group Limited偉亞斯集團有限公司
SP-339-484We Software Limited慧訊軟件有限公司
SP-645-324WEALTH HUB BUSINESS SOLUTIONS富匯商業顧問
SP-155-350Wealth Management Cube Ltd富方投資平台有限公司
SP-319-631Web. Design and Production Company鍶瀚工作室
SP-092-708Web-On (Asia) Limited主網亞洲有限公司
SP-806-541Webs S’up Production Company Limited唯工作室有限公司
SP-430-540Webwave (HK) Limited網維香港有限公司
SP-733-653WECHATBIZ微業務
SP-158-592WEMINE LIMITED微礦有限公司
SP-968-568WESocial Limited
SP-086-921Wewa Interactive Solution (HK) Limited瀛鏵市場策劃(香港)有限公司
SP-013-787Whatsquare (Latticespace Limited)
SP-125-719White Ground Limited白本有限公司
SP-082-647Whole Win (Group) Ltd.浩宏(集團)有限公司
SP-502-016Wincas Technology Limited宏嘉科技有限公司
SP-561-454WING PRODUCTION LIMITED穎制作有限公司
SP-777-204Winning PerFect Limited弘毅有限公司
SP-995-929WISDOMLIB LIMITED智亮科技有限公司
SP-364-420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慧科訊業有限公司
SP-977-193WiseSpot Company Limited斯博有限公司
SP-893-363WISTKEY LIMITED威士忌科技有限公司
SP-286-118WiT Solution Limited智信電腦有限公司
SP-179-472Wizpresso Limited濃說有限公司
SP-492-732WOW Creative Limited創意非凡有限公司
SP-168-578Xenus Technology Limited思利科技有限公司
SP-397-688Xenyo Limited
SP-697-842XGATE Corporation Limited訊格得(亞洲)有限公司
SP-491-379XTREME THREE
SP-178-344Yahoo! Hong Kong Limited雅虎香港有限公司
SP-961-243YAKOO TECHNOLOGY LIMITED雅古科技有限公司
SP-053-783Yangtze River (Hong Kong) Limited揚子江(香港)有限公司
SP-778-376YFKH LIMITED盈豐國慶有限公司
SP-880-311Ying Interactive Marketing Services Limited熒迅連動營銷服務有限公司
SP-987-915YOOV Internet Technology Limited優科互聯網科技有限公司
SP-464-631Youduud Limited
SP-559-005YSD HK LIMITED維思特香港有限公司
SP-665-873Zebra Strategic Outsource Solution Limited施伯樂策略有限公司
SP-899-516Zensis Limited昇科有限公司
SP-333-901Zero Touch Services Co., Ltd偲德服務有限公司
SP-276-904Zeta Limited科卓有限公司
SP-692-106Zetakey Solutions Limited
SP-168-138Zim Systems Limited
SP-730-851ZING TAO GLOBAL LIMITED星淘國際有限公司
SP-539-698zizsoft limited
SP-030-469Zoe Hong Kong Ltd.

【D-Biz】申請細節公佈,4大細節要點幫你做好準備

0

D-Biz(遙距營商計劃)好多人都想申請,但由於今次計劃同抗疫有關,所以你見到唔少細節同 COVID-19 一樣唔清唔楚,而最新 HKPC 終於都有更多細節出爐,等你可以清清楚楚點申請,而今日就同大家分享 4 大細節位,等你可以係申請前做好準備,贏在射精前,到申請日 5 月 18 日即刻可以交表,搶先一步。

一:申請過科技劵不可再申請

申請資格相信大家都知,上市公司、法定機構、公帑資助的非政府機構都唔可以申請。申請必須要 2020 年 1 月 1 日前開業,而更重要的是原來你以前有申請過科技劵的話,就無辦法再申請今次的 D-Biz,呢點一定要特別留意。

二:申請用途限制好細

HKPC 係有一個列表寫清楚 D-Biz 到底有咩申請得,有咩唔申請得,成件事好簡單好清晰,以下俾大家睇下:

  • 網上營商
  • 網上接單和送遞、智能自助服務系統
  • 網上客戶服務和推廣
  • 客戶數碼體驗升級
  • 數碼支付 / 流動裝置零售管理系統
  • 線上 / 雲端財務管理系統
  • 線上 / 雲端人力資源管理系統
  • 遙距文件管理、雲端儲存及遠端存取服務
  • 網上會議工具
  • 虛擬團隊管理和溝通
  • 網絡安全方案
  • 其他線上/度身訂造/ 雲端業務支援系統

更多詳情:【D-Biz 懶人包】一文睇清「遙距營商計劃」:申請方法 / 服務 / 供應商 / 問題解答

三:申請可以用途不可以包括製作內容

雖然申請用途限制好細,但有一個好重要的規定,就係各項內容入面,無論係做營銷,還是任何類型的推廣,都「不包括宣傳物品、內容或資產(例如市場推廣所用的影像、文字和影片)的製作」,即係話你知宣傳嘅時候,如果你係用來做一啲 Material,好似影相、圖片、宣傳品等等嘅成本係唔可以加入去,即 D-Biz 唔會資助呢樣野。所以係寫計劃書時要留意呢個位置,絕對唔可以寫錯。

四:拿足 30萬要有 3 個 Project

只要是有助於遙距營商的科技應用,政府都會全額資助其購買和採用科技方案,包括與採用該科技方案相關的培訓開支 (上限為該科技方案的 10%),每個方案連同培訓開支的資助最多為 10 萬元,而每間公司可獲得的資助總額上限最多為 30 萬元,即最多可以有三個科技方案獲批資助。

具體有咩項目可以申請?

上面都講過,可以獲得資助的範圍好多,而詳情好多都未公佈,但以我地搵到其中一間獲認證的供應商 RADICA 為例,佢地已經有明確的方案可以選擇,可以一窺 D-Biz 具體可以資助到啲咩!睇番佢地登記網站介紹,項目分別有四個:「網上商店系統」、「E-Marketing 跨渠道數碼營銷系統」、「5G 遠程視像零售解決方案」及「AI 智能廣告推廣」。

「網上商店系統」係指可以係 14 日內起網店同做 SEO,有埋 Payment 支付、送貨物流配套、內容營鎖、網店建議咁。如果本身無做網店,想開始做網店嘅似乎係揀呢啲。

「E-Marketing 跨渠道數碼營銷系統」指 EDM、SMS、WhatsApp Business Marketing,登記表格設計、Customer Journey 等等,聽落似乎係一啲唔用 Google Ads 或 Facebook Ads / IG Ads 嘅宣傳方法,平時無用過嘅或者試下咩來?SMS 個度聽落似平時啲大化妝品公司 Send SMS 送 Sample 引啲人落舖頭,或者係 WhatsApp Business 幫手做 CS 答啲人問題,Set Up ChatBot 咁樣。

「5G 遠程視像零售解決方案」呢個話遠程視訊產品交易與查詢,線上線下客戶互動數據,一時間唔係好理解到係咩野,但似乎係有呢輪潮興嘅 Online 2 Offline / Offline 2 Online 咁嘅野來。

「AI 智能廣告推廣」指用程式廣告推廣,訪問超過 100億個廣告倍,似乎係用來落 Google / Facebook / Display Ads 等嘅廣告。聽落如果平時有上網做生意,做推廣嘅話,用呢個可以加大個本錢去爭贏對手咁。

以上都係小編係到大概估估下,具體係咩大家都係問番間公司(https://www.radicasys.com/dbiz-fund-anti-epidemic-fund-2020-hong-kong)以上都係同大家思考下可以用呢筆 D-Biz 錢做啲咩來幫自己推廣生意。

【D-Biz 遙距營商計劃 懶人包】一文睇清「遙距營商計劃」:申請方法 / 服務 / 供應商 / 問題解答

武漢肺炎疫情持續,創新及科技局早前就宣佈,在政府第二輪防疫抗疫基金下,將會推出為期 6 個月,為數 5 億元的「遙距營商計劃」(Distance Business Programme, 簡稱 D-Biz),資助企業利用創新與科技,幫助各行各業創出生路、撐過疫情。到底「遙距營商計劃」是甚麼來?幾時申請?甚麼公司才有資格?又如何申請?在這篇文章中,小編會整合所有你需知的資料,只要看完這篇文章,就可以一目了然。

什麼是「遙距營商計劃」(D-Biz)?

政府推出「遙距營商計劃」(D-Biz),目的是幫助各大小企業在疫情期間,能夠利用資訊科技開拓新的發展方向,從而能夠繼續營運和提供服務。

D-Biz 基本上係資助企業利用科技繼續營運及提供培訓,即資助企業用 IT 野,而你間公司無論係咪做 IT,但如果會用 IT 野或者想用 IT 野去幫你繼續營運,係廣義上都叫符合資格。例如你本身賣衫嘅,如果你用科技去幫你,似乎都符合資格。咁係咪咁簡單呢?仲要等多陣先知,但似乎真係咁簡單。

每間公司最多可獲 30 萬資助

只要是有助於遙距營商的科技應用,政府都會全額資助其購買和採用科技方案,包括與採用該科技方案相關的培訓開支 (上限為該科技方案的 10%),每個方案連同培訓開支的資助最多為 10 萬元,而每間公司可獲得的資助總額上限最多為 30 萬元,即最多可以有三個科技方案獲批資助。

10 個工作天即有結果

D-Biz 係用特快批核,同科技劵嘅做法唔同。透過特快批核的方式,商戶在 10 個工作天內就可獲通知申請結果。一旦成功獲批,資助金額首 30%,將於申請獲批後存入指定銀行帳戶。而這裡要提醒一下,由於需要有公司戶口,所以如果未有公司銀行戶口,就需要盡快開立,以免耽誤審批程序。

可以獲得計劃資助的範圍

網上營商
O 為想建立網上、手機或其他線上服務平台的公司而設,以透過訂閱制或度身訂造的電子商貿平台作商品及服務推廣目的,包括開發及管理
O 容許消費者通過互聯網下訂
O 透過搜索引擎宣傳及數碼廣告來推廣此類網上服務平台,例如社交媒體宣傳、電子優惠券及會員計劃等O 不包括宣傳物品、內容或資產(例如市場推廣所用的影像、文字和影片)的製作

網上接單和送遞、智能自助服務系統
O 為想建立網上、手機或其他線上服務平台的公司而設,以透過訂閱制或度身訂造的電子商貿平台為消費者提供商品或服務為目的,包括開發及管理
O 採用此類技術後,應容許公司能夠運用智能自助服務系統、智能服務站、智能自動售賣機及智能儲物櫃等方式執行點對點訂單下達並將其交付到指定位置,或與電子物流提供商平台整合
O 適用但不限於獲取或推廣自助服務的行業,例如飲食業的外賣服務
O 透過搜索引擎宣傳及數碼廣告來推廣此類網上服務平台,例如社交媒體宣傳、電子優惠券及會員計劃等
O 不包括宣傳物品、內容或資產(例如市場推廣所用的影像、文字和影片)的製作

網上客戶服務和推廣
O 使公司能夠利用互聯網開通訂購服務,適用但不限於預訂和預約服務,包括開發及管理
O 技術方案亦可適用於遠程學習設施
O 透過搜索引擎宣傳及數碼廣告來推廣此類網上服務平台,例如社交媒體宣傳、電子優惠券及會員計劃等
O 不包括宣傳物品、內容或資產(例如市場推廣所用的影像、文字和影片)的製作

客戶數碼體驗升級
O 為企業透過科技改善客戶服務經驗及體驗,包括但不限於:
O 全天候客戶服務支援,例如聊天機械人
O 利用擴增實景(AR)、虛擬實境(VR)或混合現實(MR)、 數位孿生(Digital Twin)科技提升客戶對產品或服務體驗
O 利用分析以改善客戶體驗,例如使用購買數據

數碼支付 / 流動裝置零售管理系統
O 讓在線/實體商店可採用支援多個電子支付渠道的系統,例如支付網關或流動銷售系統(POS)
O 包括一次性設置和相關的硬件/設備
O 不包括每次付款交易的手續費或同等費用

線上 / 雲端財務管理系統
O 採用電腦系統來管理公司與財務相關的流程,適用但不限於:
O 發票和收集賬單、會計和規劃預算、資產和負債管理、符合法規、報告
O 在具備適切的網絡安全保護下,系統可建基於雲端或讓員工遙距登入

線上 / 雲端人力資源管理系統
O 採用電腦系統來管理公司與人力資源相關的流程,適用但不限於:
O 薪酬和開支報銷、出勤和請假、培訓、報告
O 在具備適切的網絡安全保護下,系統可建基於雲端或讓員工遙距登入

遙距文件管理、雲端儲存及遠端存取服務
O 把打印文件數字化成為電子格式並存放於在雲端儲存系統
O 讓員工透過解決方案,例如桌面遠端控制、虛擬私有網絡(VPN),虛擬桌面基礎結構(VDI),以獲取公司信息,數據和系統。

網上會議工具
O 運用工具以允許群組成員透過以下功能,利用互聯網進行虛擬協作或會面,適用但不限於:
O 支援音頻和視頻通信、內容共享、管理約會和註冊、 會議記錄、在線投票和問答環節

虛擬團隊管理和溝通
O 運用工具以允許群組成員透過以下功能,利用互聯網進行虛擬協作或溝通,適用但不限於:即時通訊、O 視頻和語音通話、文檔共享和共同授權、分配工作、監察進度和協同產品開發

網絡安全方案
O 透過實施軟件、硬件和服務來防範網絡攻擊,提升公司的網絡安全
O 解決方案的例子,包括但不限於數據加密、防火牆、防毒/惡意軟件的方案

其他線上/度身訂造/ 雲端業務支援系統
O 其他解決方法(包括現成及度身訂造)以支持採用企業的計劃目標,使其能進行和繼續開展遙距業務,而不屬於上述類別
O 解決方案的例子,包括但不限於企業資源規劃(ERP),電子申請表和審批流程,機械人流程自動化(RPA)

申請「D-Biz」條件 / 所需文件

所有私營企業,除了上市公司、法定機構和接受公帑資助的非政府機構外,均符合資格提出申請,而申請的公司需持有有效商業登記證,並需在 2020 年 1 月 1 日前已經開業。而在提交申請時,公司需在相關行業仍有實質業務。

所需文件其實好簡單,包括有效的商業登記證 BR, NAR1、佔 30%以上股份的股東身份證副本、三個內的銷售單據(兩張)、三個月內的 MPF 供款紀錄(一張)及項目聯絡人(名稱、職位、電話、電郵)。

申請日期 / 申請程序

計劃會於 2020 年 5 月 18 日起接受申請。

雖然話申請期有六個月,但由於「遙距營商計劃」的資助總額只有 5 億元,假設每間公司可獲得 15 萬元,即最多只有 3000 間公司能夠獲得資助,但事實上大家都基本不會跟政府客氣,可以的話當然用盡政府資助的 30 萬,即最後實際能夠獲得資助的公司,可能不足 1700 間。在快速批核方式下,10 日就會有申請結果,所以到最後政府好難避免用先到先得的形式批核,因此最好現在開始就作好準備,寫好計劃書及準備所需文件。

申請「遙距營商計劃」(D-Biz) 流程

想申請「遙距營商計劃」(D-Biz),首先你要撰寫計劃書,並準備好所需的文件,包括商業登記證的副本 (最好是 PDF 檔),以及證明你公司在 2020 年 1 月 1 日後仍在營業的文件,例如發票、收據、租單、購貨單、強積金收據等。

一切準備妥當之後,就可以在 2020 年 5 月 4 日起遞交申請,透過快速批核的方式,遞交申請後大約 10 個工作天,你就會知道申請結果。而當申請成功獲批,資助金額的首 30% 就會存入指定的公司銀行帳戶內。

過程看似簡單,但其實最煩是撰寫計劃書部分,你愈早寫好並遞交文件,你就能夠愈早獲批,如剛才提到,創科局的五億元不能滿足到所有大小企業,所以最終只能以「先到先得」形式批核。

哪些是資訊科技服務供應商?

市面上有不少資訊科技服務供應商 (Authorized I.T. Service Provider) 已針對不同行業,預先計劃及準備針對各行業的適用方案 (I.T Solution)及培訓課程 (Training Course)。為加快審批時間,讓企業能夠盡快受惠,企業們可以找這類供應商幫忙,利用他們從事數位營銷的豐富經驗,為各行業提供便捷有效的計劃方案,協助企業設置各種遙距營商系統,務求申請百發百中。

不過,香港生產力促進局暫未公佈完整的核准資訊科技服務供應商的清單,而我地係網上尋找可見部份科技公司已經獲得政府的優質科技專業服務供應商認證,可以開始接受登記,進入寫計劃書嘅階段,而如果你想申請,搵呢啲公司申請左先,應該會比較穩陣。

具體有咩項目可以申請?

上面都講過,可以獲得資助的範圍好多,而詳情好多都未公佈,但以我地搵到其中一間獲認證的供應商 RADICA 為例,佢地已經有明確的方案可以選擇,可以一窺 D-Biz 具體可以資助到啲咩!

睇番佢地登記網站介紹,項目分別有四個:「網上商店系統」、「E-Marketing 跨渠道數碼營銷系統」、「5G 遠程視像零售解決方案」及「AI 智能廣告推廣」。

「網上商店系統」係指可以係 14 日內起網店同做 SEO,有埋 Payment 支付、送貨物流配套、內容營鎖、網店建議咁。如果本身無做網店,想開始做網店嘅似乎係揀呢啲。

「E-Marketing 跨渠道數碼營銷系統」指 EDM、SMS、WhatsApp Business Marketing,登記表格設計、Customer Journey 等等,聽落似乎係一啲唔用 Google Ads 或 Facebook Ads / IG Ads 嘅宣傳方法,平時無用過嘅或者試下咩來?SMS 個度聽落似平時啲大化妝品公司 Send SMS 送 Sample 引啲人落舖頭,或者係 WhatsApp Business 幫手做 CS 答啲人問題,Set Up ChatBot 咁樣。

「5G 遠程視像零售解決方案」呢個話遠程視訊產品交易與查詢,線上線下客戶互動數據,一時間唔係好理解到係咩野,但似乎係有呢輪潮興嘅 Online 2 Offline / Offline 2 Online 咁嘅野來。

「AI 智能廣告推廣」指用程式廣告推廣,訪問超過 100億個廣告倍,似乎係用來落 Google / Facebook / Display Ads 等嘅廣告。聽落如果平時有上網做生意,做推廣嘅話,用呢個可以加大個本錢去爭贏對手咁。

以上都係小編係到大概估估下,具體係咩大家都係問番間公司(https://www.radicasys.com/dbiz-fund-anti-epidemic-fund-2020-hong-kong)以上都係同大家思考下可以用呢筆 D-Biz 錢做啲咩來幫自己推廣生意。

申請資格

在 2020 年 1 月 1 日後成立、並擁有稅局發出的商業登記證 (BR) 的公司即可申請這個計劃。

有咩公司唔可以申請?

  • 上市公司、法定機構和接受公帑資助的非政府機構均不可以申請。
  • 已領取科技劵的公司無法申請。
  • 在其他抗疫基金裡獲取資助的便不合資格。

你可能會想知的 Q&A 整合

Q3: 申請文件遞交去哪裡?
A3: 這個 D-Biz 計劃雖由創科局資助,但生產力促進局才是處理這個計劃的秘書處,總辦事處地址位於香港九龍達之路 78 號生產力大樓。但以郵寄還是網上填表遞交,暫時未有公佈。

Q4: 這個計劃是否同時資助購買硬件以及軟件用途?
A4: 是的,所有購買和採用資訊科技方案的開支,都在資助範圍之內。但要注意的是,採用的資訊科技方案必須是透過核准的資訊科技服務供應商申請。

Q5: 申請獲批後,會先撥款費用的 30% 給企業,那是否需要預先墊支餘下的 70%,待方案完成後才獲得全數的資助金?
A5: 申請獲批後,企業可獲發放30%的資助金額。當項目完成及證明文件獲接納後,企業可獲發放餘下資助金額。

Q6: 如何界定一個方案?能否一個方案但同時包含多個服務?
A6:例如一間公司要開網店,然後需要做數碼營銷推廣,再建立客戶關係管理系統,管理客戶關係。這樣已經是相等於 3 個方案。

Q7: 培訓能否納入遙距營商計劃的申請類別?
A7: 須與項目發展有關的培訓計劃才能當作申請類別,上限為該科技方案的 10%。例如該科技方案所需的費用是 9 萬元,那你可申請的培訓計劃則是 $9000。

Q8: 如果現時本身已有網上商店,但希望可以獲得資助金額以進行網上推廣,以改善現時困局,可以申請嗎?
A8: 只要項目計劃內容符合申請資格 (例如購買和採用科技方案、相關培訓開支、網上推廣),均可進行申請。

Jabra Elite Active 75t 音質大躍進

最近武漢肺炎疫情嚴重,相信不少人都體會到,不論是戴口罩抑或是豬嘴(防毒面具),用手機要接電話的時候很容易會接觸到口罩外層,戴著豬嘴更難以手持手機通話,而以往有線連著耳機,脫下口罩的時候往往會卡住耳機,造成不便,而用真無線耳機便能解決以上問題!而近期上市的真無線耳機之中,江浩入手了 Jabra 最新推出的 Elite Active 75t,主打運動風兼具人體工學帶來的舒適感,實測下不只音質有驚喜,通話質素亦十分滿意。

開箱分享

Jabra Elite Active 75t 一貫簡約產品包裝風格,沒有多餘的裝飾和包裝,將耳機抽出來,放進充電盒即可使用。

▲ 打開包裝盒,就能看到耳機本體

▲ 內裡有耳機充電盒、兩款不同尺吋的耳塞和一條 USB-C 充電線。

▲ Elite Active 75t 不論是充電盒或是耳機均十分細小,充電盒放進褲袋裡亦不會太明顯,耳機比上一代細小 22%,十分適合耳窩比較小的用家。

這一代 Elite Active 75t 的耳機充電盒內裡有磁吸功能,耳機會吸附在充電盒內,收納十分方便。此外,耳機擁有 IP57 級防水防塵,四組收音麥克風來接收語音和環境聲音,藉以降低通話時的環境噪音,加上內置降低風噪的功能,通話清晰度有保證。

▲ 透過 Jabra Sound+ App,針對通話亦有多項功能調整通話體驗

耳機每次充電可用 7.5 小時,配合充電盒則能用上共 28 小時,若果每天工作都需要用上耳機的話,Elite Active 75t 的續航力和效能相信會令你滿意!最近都有在不同環境中使用 Elite Active 75t,由於耳機支援 Bluetooth 5.0 的關係,省電之餘,亦可同時連接兩部裝置,分別在 iPhone 和 Android 手機使用,基本上沒有遇上斷線問題,人多的地方如地鐵車廂中,只有極少數情況下曾干擾一兩秒,隨後很快就回復正常。

Elite Active 75t 和 Elite 75t 的分別,除了防水防塵的等級不同外,Active 版本採用特殊塗層,加上貼合耳道入口的人體工學設計,平日做運動戴著 Elite Active 75t 聽歌,即使沒有耳翼撐著亦十分穩固。左右耳機各設一個按鈕,預設左邊是開啟 Hear Through 功能,一按即可聽到環境聲音,右邊是用來接聽電話、音樂播放控制和開啟語音助理,稍後日子將可以透過更新來使用 Jabra MyControls ,自訂耳機按鈕功能。

音質有顯著提升

Elite Active 75t 採用 6mm 單元喇叭,支援 SBC 及 AAC 音效編碼,對於 iPhone 用家來講是十分合用,因為 iPhone 也只是支援這兩種音效編碼而已!而雖然耳機體積細了,但音質方面則全面提升,最明顯之處是低音增強兼有彈性,解析力和音場空間感亦十分出色。

我的試機歌單:https://s.moov.hk/r?s=QwbCOV

舉個例子,劉若英的《人之初》,各種樂器的定位十分明顯,左邊的吉他,右邊的 Bass 和大提琴,中間有鋼琴還有其他敲擊樂器,人聲並沒有因此遮蓋掉;梁靜茹的《暖暖》同樣顯示出 Elite Active 75t 三頻均衡的優點。享受空間感的用家,聽著《我等你》的時候,左右兩支吉他及和聲就像包圍著自己一樣。人聲呈現得比較好的一首,我覺得是周傳雄版本的《出賣》,樂器種類運用比較少的情況下,人聲十分透澈突出。

廣東歌方面,楊千嬅《再見二丁目》人聲方面的分析力十分出色,將環繞的鋼琴聲和鼓聲分隔出來,特別在副歌部份亦感順滑。「垃圾」系列其中《破相》、《漩渦》低音部份很有力又耐聽。如果要表現人聲的空間感,黎明的《情深說話未曾講》相信絕對不會令你失望。

▲ 透過 Sound+ App 可調整個性化的耳機 EQ,稍後亦有 MySound 功能更新,根據用家的個人聽力檔案來調校耳機,以達到最佳的音樂體驗。

Jabra Elite Active 75t 香港官方零售價為 HK$1,599,提供海軍藍、薄荷綠、鈦黑色、銅黑色、深灰色、磚紅色共六種顏色可供選擇,可以在豐澤、衛訊及百老匯買得到!而 SmarTone PriorityPlus™ 會員在 SmarTone 網上商店 購買更可享有 85 折!

【開箱評測】華為 P40 Pro:超班的「相機」…GMS 問題仍待適應

華為 P40 系列在港正式發售,最高階的 P40 Pro+ 最快要等到 6 月才有貨,換言之目前大家可以買到、玩到的同系列最強配置就是 P40 Pro 了。

P40 Pro 在定位上雖非頂尖,但除了處理器規格與 P40 Pro+ 看齊之外,其拍攝規格也絕非一般,單是潛望鏡式的 5 倍光學變焦鏡頭已經足以讓它可以與 Samsung Galaxy S20 中的最強型號 S20 Ultra 一鬥。

筆者使用了 P40 Pro 已經半個月時間,也是時侯與大家來個詳細評測,也好讓大家了解一下 P40 Pro 的拍攝質素強到甚麼地步。

P40 Pro 詳細規格

屏幕尺寸:6.58 吋 AMOLED,解像度 1200 x 2640
機身體積:158.2 x 72.6 x 9 mm
重量:209g
處理器:Kirin 990 5G (2x 2.86GHz + 2x 2.36Ghz + 4x 1.95Ghz)
儲存空間:8GB RAM + 256GB ROM
主相機:5000 萬像素 (標準)、4000 萬像素 (超廣角)、1200 萬像素 (5 倍長焦)、ToF 距離感測
前置相機:3200 萬像素
電池容量:4200mAh
防水:有
WiFi 6:有
無線充電:有
5G:有
其他:支援 IP68、WiFi 6

延伸閱讀:【詳解】什麼是 WiFi 6?特性與速度,支援路由器及手機推介 2020

手感、機身設計

早前在 P40 系列兩機抵港之時,我們就已經找來實機為各位進行過開箱及對比;P40 Pro 的機身設計與最高階的 P40 Pro+ 相差無幾,同樣採用 6.58 吋的四曲邊屏幕,比 P40 大上些許,另外在背面的鏡頭為四鏡組合。

▲ P40 Pro(左)比 P40 明顯要大上一個碼

單論外型,P40 Pro 的線條設計其實沒有太多令人可以注意的地方,事關這種四邊修圓,然後將鏡頭模組放到機背左上角的設計在目前的市場真的比比皆是;然而新的磨沙處理,不單避免了指模遺留問題,更靠光線折射營造了不俗的立體感覺,是 P40 Pro 令人印象曼深刻的地方。

不同角度、不同光影之下,在 P40 Pro/P40 機背上出現的光暈效果都有不同


Frost Silver 版本的 P40 Pro 機背

▲ P40 Pro 採用的是四鏡主鏡頭模組,而 P40 則為三鏡

兩機一樣採用 USB Type-C 插槽

▲ 兩機一樣採用 USB Type-C 插槽

▲ 彈出式卡槽可放入兩張 NanoSIM 卡或一張 NanoSIM + 一張 NanoSD

▲ 右側有音量、開關

延伸閱讀:【詳解】什麼是 IP68 等級?手機防水防塵標準一次說明

不論 P40 或 P40 Pro 都會有 Frost Silver 以及 Blush Gold 這兩種顏色選擇

P40 Pro 拍攝實測:出「色」取勝

講完機身、手感,當然就要來到最多人留意的重點 - P40 Pro 的拍攝能力啦。至截稿之時,P40 Pro 在攝影評測網站 DxOMark 處獲得了 128 分的高分,反觀被視為攝影硬件更勝一籌的 Samsung Galaxy S20 Ultra,則只得 122 分,五甲不入,名乎其實是「尾燈都見不到」。

▲ P40 Pro 雖然有四鏡,但不計用來測距的 ToF ,可以用來拍攝的分別有 5000 萬像素的主鏡頭、4000 萬像素的超廣角鏡頭以及 1200 萬像素的 5 倍光學變焦鏡頭

筆者以 P40 Pro 在多處拍攝了不同的相片,發現 P40 Pro 的相片不單是在一般手機所追求的「銳利度」上有不俗表現,其制勝之處實在為其色彩表現 - 今代 P40 系列除了擁有更強的鏡頭組件之外,又加入了華為自家研發的 XD Fusion 引擎以及獨立的光譜色彩感應器,不單是主鏡頭抑或超廣角鏡所出,拍攝對象顏色不單止貼近眼目所見,最重要是多了一份「實在感」。

P40 Pro 主鏡頭試相試相

P40 Pro 之主鏡頭採用了 5000 萬像素的 RYYB CMOS,RYYB 本身已具有進光量多的特性,而此 CMOS 本身又是 1/1.28″ 的大尺寸,預設還要以 Pixel Binning 技術將像素四合一、輸出 1200 萬像素的相片,多重因素疊加之下,日夜間拍攝的水平都相當高:

P40 Pro 超廣角鏡頭試相

至於超廣角鏡方面,P40 Pro 所用的 4000 萬像素 CineCamera 鏡頭乃在 Mate 30 Pro 上用過,本身已經有不俗效果,今次再加上 XD Fusion 引擎以及光譜色彩感應器加持,表現有稍微進步,但不算明顯。

P40 Pro 變焦試相

變焦鏡頭是 P40 Pro 全機的另一重點所在,其採用與 P30 Pro 同樣的潛望鏡式設計,不過 CMOS 就換成了 1200 萬像素;雖然在數據上有進步,但對比採用同樣設計、但採用 4800 像素 CMOS 的 Samsung Galaxy S20 Ultra,P40 Pro 的變焦鏡頭在最遠的變焦距離略遜一籌,只能去到 50 倍數碼變焦。

然而這樣並不可惜,因為去到 20 倍以上的數碼變焦,利用軟件插值成象基本上已沒有甚麼質素可言,如果是追求拍攝效果(尤其在低光環境)的,最好還是盡量使用 10 倍無損變焦或以下的焦段:

後記:沒有 GMS 的生活…要適應一下

P40 Pro 的拍攝能力,的確是 2020 年頭機種中數一數二水平,以其價錢來看性價比亦相對有優勢,只不過不少人仍然糾結於華為 P40 Pro 因受美國制裁而失去了 GMS 支援一事,筆者就簡單分享一下這段時間使用沒有 GMS 的 P40 Pro 的操作上手後感。

筆者於過去幾年,主力機都是有完整 GMS 的 Android 手機,即使是出廠後沒有 GMS、的 Mate 30 Pro,也是用「特別方法」安裝 GMS 後才使用的,對於我而言,GMS 的用途主要有幾個:

  • 聯絡人同步
  • YouTube、Gmail 等 Google Apps
  • Google Photos 相片備份
  • Whatsapp 聊天紀錄備份

而來到 P40 Pro,過往的「方法」已不管用,強行安裝 GMS 的效果亦不太好,結果就是硬著頭皮試用了只有 Huawei Mobile Service(HMS)的 P40 Pro 兩個星期。比較可以無痛處理的,是聯絡人同步的問題,只需要在舊手機也安裝 HMS 再登入 Huawei ID 即可;至於 Gmail、YouTube,則可以用瀏覽器版本勉強應付。

比較麻煩的還是與 Google Drive「備份」相關的操作,如 Google Photos、Whatsapp 紀錄等等就未有很好的替代方法,只能由零開始再進行備份。

▲ 華為的自家雲端 Huawei Cloud 目前已經加入了相簿功能,雖然功能與 Google Photos 完全沒有可比性,但勝在上載速度夠快,而且目前有推廣,除了人人都有的 5GB 容量,額外增加一年 50GB 容量是免費的

【電視選購指南】什麼是刷新率? 60Hz 和 120Hz

0

刷新率 Refresh Rate 是指電視每秒在屏幕上重新繪製圖像次數的量度。它以赫茲為單位,通常縮寫為“Hz”。刷新率通常與幀率(fps或每秒格數)混淆。它們的確非常相似,均指每秒顯示靜態圖像的次數,但幀頻通常指內容本身,而刷新率指視頻信號或顯示。

正如我們的文章所概述,許多製造商使用誇大的營銷術語來使自己的電視比其競爭對手具有更高的刷新率。儘管製造商希望您相信 120Hz 電視機本質上優於 60Hz 電視機,但刷新率本身並不能直接改善電視機的性能。從理論上 120Hz 絕對更好。隨著屏幕刷新頻率提高兩倍,效果應該更好。但不幸的是,幾乎沒有 120Hz 的內容。

如今,大多數中高端電視具有 120Hz 屏幕,而大多顯示器有 60Hz 屏幕。也有少量的 240Hz 顯示器,但這些顯示器主要用於電腦顯示器。但什麼是刷新率?為什麼重要呢?

何時重要

30fps / 60fps

在120Hz電視上播放60每秒顯示幀數視頻時,看起來幾乎與60Hz電視上播放的相同內容一樣。在這種情況下,電視會自行調整以匹配信號的刷新率從而有效地將其變成60Hz的電視,或者只是將每一幀翻倍。

刷新率較高的電視不會產生較少的模糊。由於這兩款電視的接獲回應時間都非常相似,因此60 fps的內容可以產生幾乎相同的圖像。60Hz和120Hz,具有相似的回應時間。我們以慢動作拍攝這些電視,以輕鬆比較每個單獨的幀。

24fps

雖然120Hz電視本身並不能產生更好的回應,但與標準60Hz電視相比,它可以提供一些優勢。最重要的優點之一是能夠播放以24Hz顯示的內容。包括60Hz電視在內的大多數電視都可以簡單地調整面板的刷新率以適應信號源,但是若你使用的電視像 TCL Android TV 般內置 Chromecast 的話,那麼無論電視的有多高,Chromecast 只能以60Hz輸出,而不管播放的內容如何。

由於24不是60Hz的倍數,可能導致問題。為了顯示這種內容,使用了一種稱為“ 3:2 pulldown”的技術。即是幀在重複3次和2次間的交替。並非所有人都注意到這一點,但它會導致某些場景,尤其是搖攝鏡頭出現抖動現象。120Hz電視可以完全避免這種情況,因為它們只能顯示每幀5次。某些60Hz電視機可以做到這一點。如果這對您來說是一項重要的功能,則可能必須獲得120Hz型號。

120fps

如果您的電視支援120Hz輸入,並且已連接到電腦或Xbox One,那麼擁有120Hz電視將是一個強大的優勢。 儘管很少找到具有此幀速率的遊戲以外的內容,但對感知度有很大的影響。

圖中所見,120每秒顯示幀數的圖片更加清晰。這是因為120每秒顯示幀數幀在屏幕上停留的時間是60每秒顯示幀數幀的一半。當您的眼睛在屏幕上跟踪移動的對象時,它將兩個幀融合在一起。由於120每秒顯示幀數內容的步數是原來的兩倍,因此不會產生太多的混合(這稱為持久性模糊)。

使用移動插值功能時

如果您喜歡電視上的移動插值功能(也稱為肥皂劇效果),則120Hz有用的另一個地方。大多數電視甚至具有60Hz的電視都具有此功能,但是由於運動插值通過在現有電視之間添加生成的幀而起作用,因此具有較高的刷新率可使您擁有兩倍的額外幀。 這樣一來,電視就可以製作出更好的插幀值,因為它可以將運動擴展為更精確的步長。

較高的刷新率的另一個有用功能是可以對60 fps內容使用運動插值。由於60Hz的電視每秒不能顯示超過60幀,因此不能在具有較高幀頻的內容上使用其肥皂劇效果功能。120Hz電視機的優點是能夠在每個60Hz的幀之間添加一個附加的內插幀,因為它可以顯示兩倍的幀。除非您有一台120Hz的電視,否則您將只能在24p或30p內容上使用此功能。

黑框插入

還有其他方法可以產生120Hz刷新率的相似清晰圖像。 如今,部分電視具有稱為黑框插入的功能。 本質上,電視會在短時間內顯示每個幀,並且在每個幀之間顯示黑屏。在大多數液晶顯示器或發光二極體的電視上,通過調節背光的閃爍頻率來實現,導致背光關閉半幀。在沒有背光的有機發光二極體電視上,這實際上是通過將黑幀插入一半的幀時間來完成的。

當您的眼睛移過靜態圖像,例如組成移動內容的每個靜態幀時,就會發生持久性模糊。在插入黑框時,靜態框的存在時間較短,因此持久性拖尾的長度較短。但不幸的是,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忍受閃爍,大多數人過了一會兒就會生氣。

不同來源的刷新率

電視與正在播放的內容一樣。可是,實際上幾乎沒有120每秒顯示幀數內容。在線媒體沒有提供此支援,使用刷新率的唯一來源是電腦,最新的Xbox One或蘋果的iPad Pro。我們已經整理一些常見資訊內容平台的列表以及它們各自的刷新率。

總結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升級到刷新率為120Hz的電視幾乎沒有好處。除非您具有每秒顯示幀數的內容,否則60Hz和120Hz的電視之間幾乎沒有什麼區別。若您享受肥皂劇效果,即對丟失的幀進行插以24或60Hz的插值,內容看起來才像是120Hz。

遊戲例外。由於遊戲可以即時生成內容,因此它可以輕鬆擴展至任何刷新率(假設您的電腦可以支援)。120Hz遊戲正迅速普及,現在具有1080p或1440p分辨率的Xbox One可支援。隨著高清多媒體介面2.1設備進入市場,由於高清多媒體介面2.1允許以4k@120Hz進行遊戲,因此120Hz遊戲有望繼續普及。

【開箱評測】華為 P40:細部啲嘅 3 倍變焦相機買唔買得過?

華為最新的攝影主力 P40 系列中的其中兩部 - P40 以及 P40 Pro 終於確定了香港市場的上市資料。值得一提的是,華為香港官方公布的價錢卻沒有比上代 P30 系列有向上調升,一反其他旗艦手機「年年加價」的常態。

華為 P40 的整體的規格、尤其在機背的三主鏡頭方面,P40 都有點像年前的 P20 Pro 、Mate 20 的一個加強版而已。三個鏡頭中唯一,可以與其他兩機看齊的就只有 5000 萬像素的主鏡頭,其餘的 1600 萬像素超廣角鏡以及 800 萬像素 3 倍光學變焦鏡頭,都是在 P20 Pro 身上見得到的舊配置。

P40 率先登場的兩機不用等,4 月 9 日就已經正式在香港各大零售渠道有售,價錢為:(8GB RAM + 128GB ROM):$4988

華為 P40 規格

屏幕尺寸:6.1 吋 AMOLED,解像度 1080 x 2340
機身體積:148.9 x 71.1 x 8.5 mm
重量:175g
處理器:Kirin 990 5G (2x 2.86GHz + 2x 2.36Ghz + 4x 1.95Ghz)
儲存空間:8GB RAM + 128GB ROM
主相機:5000 萬像素 (標準)、1600 萬像素 (超廣角)、800 萬像素 (3 倍長焦)
前置相機:3200 萬像素
電池容量:3800mAh
防水:有
WiFi 6:有
無線充電:有
5G:有

延伸閱讀:【詳解】什麼是 WiFi 6?特性與速度,支援路由器及手機推介 2020

▲ 華為 P40 採用三鏡頭,配置上有點年前旗艦的影子

P40 系列一如既往主打拍攝能力,不過近年華為機種在機身設計上都有自己一套,今日找來 P40評測的為歐版水貨,用的是兩腳插,但手機用其他 Type-C 火牛同樣可以充電無誤,另外盒內又有附送 Type-C 耳機。

雖然 P 系列的拍攝功能才是最強賣點,然而今代的 P40 用色旗艦味十足,尤其金、銀兩色的立體磨沙紋理處理更是可圈可點。不論 P40 或 P40 Pro 都會有 Frost Silver 以及 Blush Gold 這兩種顏色選擇。

作為同一個系列的機種,P40 與 P40 Pro 在配置上當然有不少相同之處,最簡單的一點就是兩機都採用 Kirin 990 5G 處理器,機身按鍵、插槽的設計都一樣,只不過 P40 Pro 在屏幕上就較大且加入了新的四曲面設計。

P40 (右) 與 P40 Pro(左)比較,可以見到 P40 的 6.1 吋平面屏幕黑邊較顯眼

P40 (右) 也比 P40 Pro 從正面看也明顯小一截。

P40 的金屬邊框則稍為平整,上手感覺就充實得多

P40(前)的前置鏡頭配置 3200 萬像素鏡頭 + Tof,其實同 P40 Pro 一樣,但整個前鏡的佔屏幕面積就細好多,無 P40 Pro(後)咁大。

P40 的SIM 卡槽一樣是放兩張 NanoSIM 或 一張 NanoSIM + 一張 NanoSD,並在機底用上 USB-C.

P40(上)與 P40 Pro 的開關、音量鍵一樣,皆位於右側

延伸閱讀:【詳解】什麼是 IP68 等級?手機防水防塵標準一次說明

P40 影相實測:3 倍變焦收貨

日光日白影成點?

P40 嘅相機雖然只係有 3 倍光學變焦,但佢同依家大部份嘅相機一樣,係光學變焦後,其實都會俾埋光學混合數碼變焦嘅選擇你,等你可以再推遠少少。我地首先就係辦公室嘅位置向樓下影。日光日白無論係 1 倍定 3 倍變焦都可以見到好清晰,而即使係推到去 5 倍嘅光學加數碼混合變焦,效果都仍然出色,白色車嘅車牌都仍然見到,而騎樓底嘅一啲暗位都仲見到少少細節,算係唔錯!

走入商場又點呢?

離開日光日白嘅大街,走入商場又會點呢?先來睇下 5 倍變焦嘅效果。好明顯睇到係光度不足嘅情況下,光學加數碼變焦始終都會有模糊及少少油畫化嘅情況,但以一部入門旗艦來講叫做可以接受,因為都仲叫岘到海報上嘅字體。

而你望埋後面個三張相,分別係 3 倍、1 倍及廣角,你就會發現,其實呢間無咩人食嘅壽司店距離其實好遠,用肉眼根本係唔可能睇到海報上嘅字體,更莫講話如果你係行住商場等位,想用手機 Zoom 埋去睇下仲有幾多個嗎碼到自己,以前嘅手機根本做唔到。

沒有用 AI 的食物相

P40 一樣都有 AI 模式,但係以下呢啲食物相係無開 AI 功能的,即係話張相係原圖直出,無加到味精,所以你到相片嘅顏色會淡一啲,但以餐廳內嘅燈光來講,對焦效果唔錯,但近少少影食物嘅時候就無可避免見到有啲遠景出現左失焦嘅情況,令人有點可惜。

結論:定位雞肋唔知點賣

講到 P40,作為入門旗艦嘅佢,係賣點上當然無 P40 Pro+ 或者 P40 Pro 咁多,但要作為一部出街用嘅手機,佢當然達到要求,特別係 3 倍光學變焦已經好夠日常使用,去盡少少推到去 5倍光學加數碼變焦,係日光日白仍然好吸引,只係你話要去到 P40 Pro 嘅 50倍或者 S20 Ultra 號稱嘅 100倍就好明顯係過份期望來。

如果華為手機用戶夠期換機,又唔想花太多錢,其實 P40 本身係一個好選擇,旗艦速度,3 倍光學變焦夠用,揸手也都好,唔太大,唔太細,但可惜係無 Google Service 嘅情況下,好多用開嘅野都用唔到,簡單如 WhatsApp 都仲未進入 HMS 呢個新家庭。係香港地無 WhatsApp 又點同朋友傾計呢?係呢個大條件下,就算 P40 做得幾好,用戶都未必埋單,或者繼續用番自己部舊機 P20 / P30,或者直頭轉會去 Samsung S20+ 都有可能。P40 到底邊個會買?應該定位俾咩消費者?確實好難諗。

【電視選購指南】OLED 與 LED 電視,誰的耗電量更大?

0

現在,消費者都會選購較低耗電量的電器,而電視尤其體現了這一方面。 LED 和 OLED 等現代技術令電視使用的電力降低了。顯像管和等離子設備較低效率的時代已經過去,因為這些技術會大大增加電費。

隨著時間的流逝,電視變得越來越大。在普通家庭中擁有 65吋或更大的電視並不罕見。儘管科技的進步使電視的耗電量降低,但更大的尺寸需要具有更高的要求。高動態範圍等新技術也無濟於事,因為,電視更明亮還需要更多能量。不過,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電視相當於幾年前出產電視的耗電量一樣。它們整體上是更好的電視,而確實亮度更高。

像任何電路一樣,更大的電視也會導致更多的熱量。這並不是什麼大問題,但如果電視沒有放置在溫度可調節的環境中,從理論上説,這可能會在較熱的國家引起問題。

電視的耗電量:電費與電視尺寸之間的關係

從這圖表中可見,2016 和 2017年的電視,在尺寸和耗電量之間有著明顯的關係。某些功能(例如全陣局部調光)在構建和使用上都更加昂貴。與標準的直接照明和邊緣照明的液晶顯示器電視相比,它們需要更多的 LED 。 OLED 一直比普通的 LED 耗電更多。但這兩種情況下都不是很大的數目,尤其與舊式等離子電視相比,後者的耗電量甚至是最耗電的 LED 和 OLED 的兩倍。

熱量考慮

需要記住一點:若電視使用時間長久,最終都會變熱。 在冬天,這不是大問題。電視產生的熱量最終(略微)減少了加熱器的熱量。但是,在夏季或全年溫暖的地區,多餘的熱量可能會成為問題。從本質上它可以抵抗您所做的任何製冷操作,因此您將花費更多錢在空調上,否則電視將釋放更多的熱量。

如果這些多餘的熱量對您來說是個大問題,那麼您可能在開始購買電視之前將耗電量作為您要考慮的因素之一。

亮度的耗電量

耗電量不僅關乎電視機的大少,而且幾乎與亮度完美的收放有著直接關係。亮度逐漸提高會導致更高的耗電量。將亮度降低到50%(而不是最大值)並不能使耗電量降低一半,這主要是因為電視的其他電子設備也消耗了一些能量。不過,它的確很接近,從最大亮度下的195W功減到50%的123W,可以假設其餘20個瓦數都在使用。

即使差異在成本上只是相對微不足道的,但很明顯,OLED 與 LED 一樣明亮,LED 的耗電量也較低。差異約相差50%,這意味著 LED 電視可以以一半的功率需求輸出相同數量的光。這點對於使用 LED 屏幕的 TCL 電視較有利。

減少電視耗電量的提示

降低背光設置。迄今為止,背光是最大的耗電量,而背光越低,電視消耗的功率就越少。將電視放在黑暗或昏暗的環境中有助您避免需要明亮的背光。關閉電視。聽起來很基本,但有些人一直在不停地運行電視。與關閉電視相比,持續打開電視會導致更高的成本。

許多電視具有“快速啟動”功能。這通常意味著當您按下電源按鈕時,它們將處於待機模式,而不是完全關閉。關閉這些功能會有幫助,而某些型號還允許您按實遙控器上的電源按鈕以完全關閉。

如今,大多數電視都具有可調節房間內亮度的光感技術。此功能可以使電視在不需要時降低亮度,而不是讓電視以靜態亮度運行。晚上,如果您經常在電視前入睡,請使用其睡眠計時器功能。這樣可以大大減少消耗電量,因為在您睡覺時會花費數小時的娛樂時間,而這些省回來的錢會放在您的口袋裡。

總結

電視越大或越亮,運行所需的功率就越多(通過我們的耗電量計算器可以看到電視使用了多少功率)。 即使是現代大型明亮的電視也不會消耗那麼多的功率,但減少電視消耗的能量的最簡單方法是變小、變暗、並在不使用時關閉電視。

【電視選購指南】什麼是 HDR 10、HDR 10+、Dolby Vision,有何分別?

0

HDR 有三種主要的格式:HDR 10、HDR 10+及Dolby Vision,它們都具有不同的 HDR 能力,每種方法都有自己的優勢。購買新電視時,您不必擔心它們支援的格式,因為它們都可以通過適當的設備提供出色的體驗。如果您確實想充分利用自己喜歡的內容,可以使用以下這些格式來處理關鍵的 HDR 。

HDR 10 – 內容: HDR 的開放標準
HDR 10+ – 內容: HDR 免版稅標準
Dolby Vision – 內容:杜比(Dolby)制定的 HDR 專有標準

HDR 10 – 10bit、10.7億種顏色
HDR 10+ – 10bit、10.7億種顏色
Dolby Vision – 12bit、687億種顏色

Bit Depth 位深度

Bit Depth 位深度是描述圖像中顏色的漸變量。標準動態範圍內容通常以”8”位為單位進行,可以支援1670萬種顏色。 HDR 內容通常以”10”位為單位進行,最多可顯示10.7億種顏色。您可以顯示的顏色越多,圖像出現的效果就越真實,在相似顏色的區域中出現的條紋更少,過渡效果更細微。

Dolby Vision(Dolby Vision)內容最多允許”12”位色彩; HDR 或HDR 10+僅為”10”位。這聽起來似乎沒有太大的區別,但”10”位顏色等於10.7億種顏色,而”12”位顏色將其增加到令人印象深刻的687億種顏色。這樣可以更好地控制灰度,從而獲得更逼真的圖像,而不會出現條紋。

優勝:從技術上是Dolby Vision。即使杜​​比視界(Dolby Vision)支援”12”位顏色,但幾乎沒有設備可以利用它。希望在未來幾年內,”12”位屏幕將開始普及市場。

峰值亮度

HDR 10 – 從1000到4000cd /m²
HDR 10+ – 從1000到4000cd /m²
Dolby Vision – 目前的主要為4000cd /m²,但最高支持10000cd /m²

目前,大多數Dolby Vision內容的主要為4000cd /m²。 HDR 10及HDR 10+可以從1000到4000cd /m²。這三種標準均可滿足高達10,000cd /m²的圖像要求,但目前沒有顯示器可以達到該水平。因此,格式之間沒有真正的區別,因為它們都達到了4000cd /m²的峰值。

優勝:Dolby Vision。Dolby Vision內容將具有更一致的母帶製作,因為HDR 10和HDR 10+的要求沒有那麼具體。可是,儘管如此,2018年幾乎生產的電視都能達到1000 cd /m²以上的水平,因此暫時不重要。

色調映射

HDR 10 – 使用PQ傳遞功能可以映射超出電視範圍的色調
HDR 10+ – 使用PQ傳遞功能可以映射超出電視範圍的色調
Dolby Vision – 使用PQ傳遞功能可以映射超出電視範圍的色調,但必須配合杜比芯片*

如果您有一台最大亮度為1400cd /m²的電視,它如何處理以4000cd /m²為主的電影中的高光?重點是,峰值亮度相對較低的電視如何處理峰值亮度更高的電影。

最簡單的方法是裁剪。在1400cd / m²電視的示例中,從1400到4000的所有內容都會被剪掉。這是什麼意思?這意味著在該亮度範圍內將看不到任何細節,並在該區域中沒有可辨別的顏色。這僅僅是因為電視無法在高於最大輸出的明亮區域再現細節。幸運的是,大多數體面的電視都不再使用這種方法。

另一種選擇是色調映射。在1400cd / m²的電視上,從1400到4000的高光會重新映射到1400cd / m²以下。實際上,這意味著從1000cd / m²開始,高光中的顏色會柔和地下降。

這將意味著與使用相同剪輯的電視對比,使用色調映射的電視會使某些高光顯得有點暗淡。雖然這是不可避免的,但與高亮顯示相比,色調映射的圖片在高光部分顯示的細節要多。

*使用Dolby Vision時,首批支援Dolby Vision的設備需要專有的杜比芯片,該芯片可檢查電視的型號並以電視的局限性為參考來應用色調映射。杜比放寬了這一要求,有些電視,包括索尼,可以通過軟件來實現。對於HDR 10和HDR 10+,色調映射完全是製造商的選擇,這可能會導致不一致。

優勝:Dolby Vision

Metadata 元數據

可以將元數據視為一種說明手冊,其中描述了內容的各個方面。它被包含在系列或電影中,並以最有效的方式來處理內容。

三種格式不同之處是元數據的使用。HDR 10僅要求提供靜態元數據。對於靜態元數據,整個電影或節目的亮度邊界都設置一次,並通過獲取最亮場景的亮度範圍來確定。Dolby Vision和HDR 10 +通過使用動態元數據對此進行了改進,這使它們能夠告訴電視如何在逐個場景甚至逐幀的基礎上應用色調映射。

優勝:Dolby Vision和HDR 10 +。它們更適合於適應光線完全不同的場景。

可用性

近年,新的 HDR 格式的可用性已大大提高。現在,在超高清藍光光盤上都可以找到Dolby Vision和HDR 10,並且大多數外接設備都支援。儘管光盤上仍只有少數電影支援Dolby Vision,首批HDR 10+電影已在超高清藍光上發行,但大多數外部播放設備尚不支援。 請注意,如果電視本身不支援Dolby Vision,則使用外部信號源不會有任何不同。

優勝:HDR 10

支援的電視

儘管絕大多數電視都支援HDR 10,而許多型號至少支援一種更高級的格式。Sony 和 TCL 大多數型號都支援 HDR 10 及 Dolby Vision,而 Samsung 仍在 HDR 10+上努力,而且任何型號目前並不支援 Dolby Vision。

您不應該期望便宜的 HDR 電視能夠利用格式的所有額外功能。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您甚至看不到任何區別。 只有高端電視才可分辨。

優勝: HDR

手機

儘管仍然有限,但大多數高端電話現在都支援 HDR 。大多數高端三星手機都支援HDR 10+,包括新的S10,S10e和S10+。自iPhone 8起,Apple iPhone就已經支援Dolby Vision,但只有iPhone X、XS和XS Max才具有真正的 HDR 屏幕。

優勝:HDR 10。由於您無法真正將外部播放器連接到電話,因此電話上的 HDR 主要限於串流媒體服務。儘管大多數串流媒體服務於Dolby Vision和HDR 10+中提供某些內容,但其中大多數內容仍是HDR 10。

遊戲機

儘管 HDR 最初為電影設計,但遊戲的優勢是不可否認。大多數現代遊戲機都支援HDR 10,包括原始的PlayStation 4、PlayStation 4 Pro和新的Xbox One。Xbox One還支援Dolby Vision。並非所有電視都支援Dolby Vision,因為它使用了一種新的“低延遲”Dolby Vision格式,從而確保了用於Dolby Vision的額外處理不會增加遊戲的延遲。

與電影一樣,遊戲開發人員必須在遊戲中啟用對 HDR 的支援。不幸的是,HDR 10並非正確實施,因此實際結果可能會有所不同。現在有幾種Dolby Vision遊戲可供選擇,包括《刺客信條:起源》,《戰地風雲1》和《守望先鋒》,僅舉幾例。

優勝:HDR 10

顯示器

顯示器所採用 HDR 的速度非常慢。但它開始發生了變化。現在越來越多的顯示器支援HDR 10。 視頻電子標準協會一直為顯示器的 HDR 尋求新標準,而這些標準通常無法達到出色 HDR 體驗所需的亮度水平。儘管如此,顯示器仍然落後於電視幾年。提供高品質的 HDR 顯示器非常昂貴,但仍達不到電視上的 HDR 體驗。 雖然已經發布了一些支援Dolby Vision的筆記型電腦,但沒有顯示器支援HDR 10+或Dolby Vision。

優勝:HDR 10

HLG(Hybrid Log-Gamma)

也有HLG或混合對數伽馬。目前,大多數主要的電視製造商都支援。HLG旨在通過將標準動態範圍和 HDR 合併為一個信號來簡化事情。這是直播的理想選擇,因為任何接收它的設備都可以播放一個信號。如果設備支援 HDR ,它將轉為 HDR 顯示,如果不支援,信號則播放標準動態範圍。由於打算用於直播,因此幾乎沒有可用的HLG內容。

結論

從技術上來看,Dolby Vision可以說是最先進的 HDR 格式,它已經得到了很大的改進,但缺乏內容使它有些退縮。HDR 10具有明顯的優勢,可以提供更多內容並在大多數電視上得到支援。HDR 10+幾乎可以與Dolby Vision的功能相提並論,但其內容極為缺乏,而且至少在美國,只有三星電視才支持。

最終,兩種格式之間的區別並不那麼重要。電視本身的質量對 HDR 的影響更大。儘管該技術在最近幾年有了顯著改進,但對於 HDR 來說還處於初期。在我們今天最好的電視上所看到的相比,這兩種格式都有能力產生更多的動態圖像。而限制歸於電視技術和字幕製作方式。我們尚無法達到10,000cd / m²的最大峰值亮度和擴展的”12”位顏色範圍。

【教學】全世界新聞台 YouTube 連結整合

唔鐘意睇 TVB,睇得多有線新聞或者 Now 新聞又覺得悶,想搵啲新野睇?好似去旅行住酒店時,打開電視有外國新聞睇,其實唔難,你打開 YouTube 其實都有好多選擇。雖然無 BBC、無 CNN 呢啲大台,但世界各地仲有好多選擇,例如英國嘅 Sky News、法國嘅 France 24、美國 ABC、德國 DW,全都有英文無間斷直播頻道,想睇幾時都有得睇。

英國 Sky News:
https://youtu.be/9Auq9mYxFEE

法國 France 24:
https://youtu.be/6N0lbZr_wXs

歐洲 EURO News:
https://youtu.be/6xrJy-1_qS4

美國 Bloomberg Finance:
https://youtu.be/dp8PhLsUcFE

澳洲 ABC:
https://youtu.be/G-sCNxj2M2M

美國 ABC:
https://youtu.be/w_Ma8oQLmSM

德國 DW:
https://youtu.be/NvqKZHpKs-g

俄羅斯 RT:
https://youtu.be/NvCSr7qzAAM

【電視選購指南】什麼是長寬比? (4:3、16:9、21:9)

0

當購買新的電視回家並完成設置,然後觀看你最喜歡的90年代喜劇,你會發現兩側的巨大黑條在歡迎你。舊的 43吋電視很小,幾乎看不見那條黑條。現在當變成了新的 75吋電視時,電視兩側則有著 8吋寬的黑色大柱。

這些黑條之所以存在,是因為你最喜歡的電視節目在不同的時代製作,那時電視的縱橫比與現在大不相同。但是長寬比是多少?我們將討論電視的歷史、為何存在不同的寬高比,以及如何去取消它們。或者,最少使它們不那麼引人注目。

長寬比是多少?

寬高比是電視的寬度和高度之間的比率。它定義了畫面整體形狀,通常表示為 W:H (其中W是寬度,H是高度)。今天售出的所有電視的長寬比均為 16:9,這意味著如果將寬度分成 16個相等部分,則電視或圖片的高度應為 9個部分。

16:9 非常適合電視,因為這是現今大多數電視節目使用的長寬比。但不幸的是,大多數電影製作都是使用 21:9 的電影院標準。21:9 寬得多,因此電視的某些部分需要在圖像上方和下方填充黑條,以適合大多數電視。

電視節目過去通常使用 4:3 的縱橫比進行製作,這比現今的電視大得多 (這就是為什麼16:9通常被稱為寬屏縱橫比) 的原因。為了適應現代電視,舊的電視節目在播放時使用了垂直的黑條或“柱格”。我們在此表中列出了最常見的寬高比,但是今天售出的每台電視都使用 16:9。

以什麼方式出現

當你觀看內容的長寬比與電視的長寬比不匹配時,通常會出現黑條。根據圖片,與顯示比例不匹配的類型,黑條會出現在不同的位置。假如,內容寬過電視,電視上則有水平黑條;相反,內容高過電視,電視上則顯示垂直黑條。

如你所見,當您在普通的16:9寬屏電視上觀看21:9影片時,頂部和底部會有一些黑條。在圖中,這是由頂部中央電視顯示的。

如何取消它們

不幸的是,如果電視上的黑條很困擾您,其實沒有任何魔術可以刪除它們而不改變圖像。但 TCL 電視會有一些選項可以改善,包括:

  • 裁剪圖片等於縮放,但會導致圖片的側面被去除。
  • 伸延可保留所有信息,但會扭曲圖像以適合您的電視。

不同的電視有不同的設置,因此,下表是不同品牌上找到不同選項及其具體名稱的表格。有一些具有兩種類型的縮放、兩種水平的裁切或其中一種裁切同時縮放和拉伸。

IMAX長寬比

IMAX電影和劇院是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涵蓋了從攝像機、揚聲器、房間大小、電視大小甚至電影類型在內的所有內容。不過,更重要的是,IMAX專有它們自己的縱橫比。IMAX現在使用幾種不同的比率來適應不同類型的房間,但主要有兩個比率:1.9:1和1.4:1。

1.9:1適用於更標準的數碼`投影機,並用於IMAX數字影院。它比標準的電影2. 35:1(21:9)比例高一些。1.4:1是更具標誌性的比例。它很高,幾乎是正方形,這是IMAX最為人所知的。因為銀幕通常比普通的電影院大得多,而且其高度有令人親歷其境的體驗。

如今,大多數使用IMAX的電影仍然以21:9的比例和1.4:1的IMAX混合拍攝。如上圖所示,IMAX內容將填滿整個16:9電視。圖像本身超出了16:9電視的高度,但會在藍光電影中裁剪以適合電視。您不會享受到全部體驗,但與其用”信箱”郵寄到標準電影院比率相比,您仍然可以獲得更完整的圖像。

什麼是21:9的電視?

21:9電視機是幾年前生產的。因為它們與標準電影的長寬比匹配,因此可以針對電影發燒友,並且可以從電視的另一端觀看電影。在發佈時也很少見,而且價格昂貴。近年來已出產了一些型號可以更改其縱橫比以匹配不同內容。

除非您只是用電視來觀看電影,否則最好使用標準的16:9電視。在整個電影院的電視上觀看正常的電視節目會使它兩側都顯示黑條,觀看起來這樣不太好。16:9的觀看區域可以大大減少這情況。如圖中所示,一台58寸21:9的電視與47寸16:9的電視相比,兩者內容對應的觀看區域是相同的。

如今,只有在電腦上才能找到21:9的比例。它大致相當於兩個並排的4:3電視。某些電腦監視器的寬度甚至更大,甚至會導致21:9的電影都帶有垂直的黑條。這些對於生產力和身歷其境的遊戲都是有幫助。

總結

現今絕大多數電視節目都是採用16:9的寬高比製作和分發的,每台電視也是如此。電影通常以21:9的縱橫比製作,這會導致在標準電視上圖像上方和下方均出現水平的黑條。有一些電視的寬高比為21:9,但儘管製造商進行了多次嘗試,這還未普及到家庭中使用,主要因為它會在熒幕兩側顯示時產生豎條。

【電視選購指南】什麼是分辨率?

0

什麼是分辨率?為什麼分辨率那麼重要?購買新電視時,您需要考慮這一點嗎?還是僅僅是電視的技術規格,不需任何進一步的考慮?我們著手回答以上所有問題,並嘗試揭開一些技術術語的神秘面紗。

分辨率是什麼?

簡而言之,分辨率是用於構成圖像的像素數。高分辨率的顯示屏使您可以在自己喜歡的遊戲、電影和電視節目中觀看更多細節。

儘管分辨率不是圖像質量的唯一渠道,但它很重要,並且大多數人會很容易注意到欣賞高分辨率電視與低分辨率電視之間的區別。媒體本身的分辨率也很重要。儘管現代的升頻技術已得到顯著改善,但您的電視只有在顯示具有相同分辨率的內容時才會看到最好的效果。

為什麼有這關係?

不需要升級電視的分辨率。根據電視的尺吋以及與電視之間的距離,升級到 4K 電視的細節可能不會有所不同。視力為 20/20 的普通人(歐洲為 6/6)只能將細節分開 1/60 度。因此,靠近電視可以更容易地看到分辨率的缺陷。

電視大小也是一個因素。65吋電視和32吋電視可以共享相同的分辨率,但是由於它們的尺吋差異,較大的電視上的像素較大,因為同一圖像在較大的表面上伸展了。

使用此數據,這意味著55吋電視需要7尺距離才能注意到各個像素。如果您坐在7尺以外的任何地方,您將無法分辨4K電視和1080p電視之間的區別。

對於新的8K電視,這是一個問題。65吋電視需要4尺距離才能分辨出它與4K電視之間的區別。這比大多數人舒適的坐姿距離更近。

最常見的電視本機分辨率是什麼?

當今市場上的大多數電視都具有 4K 分辨率。從廉價、基本的電視由小到最大、最先進的100吋電視、發光二極體(LED)、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或量子點發光二極體(QLED),一應俱全。1080p 曾經是最受歡迎的電視,現在卻非常罕見,通常在更小、更注重預算的型號上找到。要獲得大於43吋的電視,您必須購買4K。

市場上也仍然有一些720p電視,但是現在很難找到。在這種分辨率下,只能找到通常是32吋或更小的電視。這些電視都是非常便宜,而且質素不是很好。現在也有一些8K電視開始投放市場。目前,這些電視非常昂貴,並由於目前可用的8K內容很少,因此不值得購買。

哪種分辨率可用哪些內容?

您可以透過高分辨率的屏幕的內容中看到更多細節,但它們只能顯示出一樣的信息。儘管近年來高分辨率屏幕變得越來越流行,但內容追趕仍需要了幾年時間。儘管`Netflix的串流媒體服務是第一個升級到4K。但近年來,藍光播放器和遊戲機也迎頭趕上。

不過,廣播高清電視頻道仍然落後。現在有幾個全4K頻道可用,但升級基礎架構的成本令人望而卻步,並且減慢了開發速度。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4K高動態範圍電視廣播的進步很大。雖然現在可以用於 4K 的內容很少,大多數內容仍然只有 1080p。我們整理了一些 4K 超高清的常見來源表,您可以在此處找到。

像素問題

有幾種不同的面板技術,每種技術各有優缺點。製造商已開始使用不同的技巧來嘗試改善每種技術的不足,例如軟屏(VA)面板的窄視角。無論通過硬件還是軟件,這些技巧都並非沒有缺陷,它們可能導致某些類型的內容出現明顯問題。

RGBW

在大多數電視上,像素是由紅色,藍色和綠色的子像素組成的。RGBW 面板增加了一個白色子像素,同時保持了相同的子像素總數。RGB 面板始終使用相同的三個子像素,而 RGBW 面板在四個子像素結構之間交替:RGB,WRG,BWR 和 GBW。這意味著四個像素中只有一個像素具有紅色,綠色和藍色子像素。

這通常在觀看時不會很明顯,但在某些情況下,尤其是將其用作電腦顯示器時,可能會引起問題。例如,以上圖像在兩個不同的顯示器上顯示相同的紫色線。在左側,該行顯示具有標準 RGB 子像素的 IPS 電視上,在右側,同一行顯示在 RGBW IPS 面板上。如您所見,RGBW 面板的精度較低,因為顯示器必須使用周圍的像素來顯示所需的顏色。同樣,對於大多數普通內容來說,這不是很明顯,但是在電腦上,通常有較小的介面元素,這樣的一些不准確之處可以引起注意。

OLED 電視也使用 RGBW 面板,但有些不同。它們不是在 4 個子像素結構之間交替,而是向每個像素添加一個白色子像素。因此,有機發光二極體面板中的每個像素都具有全部三種顏色,並且可以在不使用周圍像素的情況下準確顯示任何顏色。

子像素化

某些電視,例如 Samsung Q90R 和 TCL 具有正確數量的像素和子像素,但並不是所有像素都可以直接使用。 取而代之,某些子像素會變暗,這是一種稱為抖動的技術,目的是改善水平視角。

在某方面,不像 RGBW 面板那麼引人注意,而且與 RGBW 面板不同,可以禁用此功能。以上所有照片都是在電腦模式下拍攝的,因此應該可以正確顯示4:4:4的色度。

總結

電視的分辨率是定義其圖像質量的最重要方面之一,但它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您所觀看內容的質量以及所觀看的位置。如果您離電視較遠,則區別變得不明顯。內容本身也是如此;使用全新的 4K 電視觀看錄像帶錄像帶不會有太大變化。

【開箱評測】華為 Mate Xs:將一年前的設計帶來今天還可行嗎?

雖然可摺疊型的智能手機來到今年才算真正在國際市場漸漸流行起來,但要講「起步」,其實要數上年差不多時間發表的 Samsung Galaxy Fold 以及華為 Mate X,只不過兩部機都因為各自看問題而要改良設計。

今日(3月18日),華為的摺機改良版本 Mate Xs 就在香港發售,作價港幣$19,888,我們早前也得到了實機作測試之用,雖然規格有變,但 Mate Xs 的主要設計概念仍然與一年前的 Mate X 沒有太大分別,究竟這樣的設計在一年之後是否仍然可以吸引用家?

華為 Mate Xs 硬件規格

屏幕尺寸:8 吋柔性 AMOLED,解像度 2200 x 2480
機身體積:161.3 x 146.2 x 5.4 mm(打開)、161.3 x 78.5 x 11 mm(摺合)
重量:300g
處理器:Kirin 990 5G (2x 2.86GHz + 2x 2.36Ghz + 4x 1.95Ghz)
儲存空間:8GB RAM + 512GB ROM
主相機:4000 萬像素 (標準)、1600 萬像素 (超廣角)、800 萬像素 (長焦)、ToF 距離感測
前置相機:無
電池容量:4500mAh
防水:無
WiFi 6:有
無線充電:有
5G:無
其他:側面指紋、55W HUAWEI SuperCharge

更堅固的軸承設計

綜觀華為機身上下設計,其最大賣點當然就是其可以摺曲的 AMOLED 柔性屏幕,而除些之外,其外在就沒有甚麼特別的賣點了。

作為 Mate Xs 重點的可摺曲 8 吋屏幕

從側面看去會隱約見到摺痕

但從正面看去還好啦…

摺合後,前方的主屏幕為 6.6 吋大

8 吋屏幕為罕見的 55:62 比例屏幕,閱讀網頁感覺十分寬闊

反而用來欣賞舊世代的 4:3 節目效果更佳

在 2019,Mate Xs 的前身 Mate X 曾在內地推出過,而筆者也有上手試玩過舊一代作品,兩者相比之下,Mate Xs 的摺疊鉸位設計改變是最容易察覺的,其不單止是加入了更全面的防塵機制,而且在強度上也明顯增強,每次的「變形」都需要多一點力量才能摺曲機身。

機身主要插槽/按鈕都位於右側的粗邊之上

例如音量控制以及加入指模解鎖的開關

四顆鏡頭同樣配放在這一邊

然而,這樣的設計放在一年前的確新奇,放到一年後、Samsung Galaxy Flip 已經登場的今天,卻令人稍嫌 Mate Xs 的進步未夠多,單是加上一層厚厚塑料保護膜的屏幕,就暗暗透出了實驗的味道。

屏幕邊緣處可以見到十分顯眼的膠膜,千萬不要手賤把它撕走呀

而除了摺合機制之外,Mate Xs 在配置與功能上與上年尾推出的 Mate 30 都十分類似,主要共通點在於它們都採用了 Kirin 990 處理器,而相機規格亦十分近似,只是 Mate Xs 比其多出了一個 Tof 鏡頭作測距之用。

保留華為旗艦系智能操作

Mate Xs 所預載的是 Android 10 系統以及 EMUI 10 介面,雖然就沒有 Google Mobile Service,但主要操作仍是相當典型的 Android 系統。

上面提到,Mate Xs 與 Mate 30 在配置上有不少共通之處,令人頗為驚喜的,是 Mate Xs 改成摺合屏幕的同時卻連 EMUI 的幾點智能操作都照辦煮碗地帶過來了。

最令人意想不到的,相信是連指關節觸控都可以放到柔性屏幕之上,可以用指關節雙敲屏幕截圖,又或是以指關節劃出想要截圖的區域

另外,由於需要配合摺曲屏幕的介面,Mate Xs 的介面並沒有採用虛擬導航鍵的選項,而是沿用全屏 Gesture,即從底下劃上回主介面、向上劃並停留則開出多工介面,從左/右側邊緣劃進就是 Back 鍵功能。

與 Mate 30 系列看齊的拍攝實力

Mate Xs 的相機配置與 Mate 30 如出一徹,拍攝質素自然也相當不俗,雖然未有 Mate 30 Pro 同級的 CineCamera,其在夜間的成象也是可圈可點,以下為大家送上幾組試相參考一下:

總結:縱有進步,仍然難以出手…

Mate Xs 的上手感覺,對比起年前的初版的確是結實不少,可以看得出華為為了完善這一部摺機所花的功夫。論設計,Mate Xs 這種外翻式的設計,雖然於技術含量上不及 Samsung Galaxy Fold,但 Mate Xs 在屏幕比例、智能操作配合上都比 Galaxy Fold 優勝。

只不過要讓 Mate Xs 對得起目前將近兩萬大元的售價,還是有點難度。首先,雖然設計的確有利操作、而 Mate Xs 的屏幕比例與顯示質素皆為上品,但摺疊屏幕的技術完成度似乎仍難以讓 Mate Xs 成為一部耐用度可以達到 2~3 年的旗艦機種;另一個更大的問題,就出於缺乏 GMS,如果只依賴目前尚未成型的 HMS,Mate Xs 的實用性、用途都將會大減 - 至少這種操作體驗是我們未必會捨得用兩萬購買的。

【詳解】什麼是 HDMI 2.1 ?

HDMI 2.1 可以說是 HDMI 標準最重要的升級之一。 HDMI 2.1 最初於 2017 年 11 月發佈,提高 HDMI 的最大寬頻能力,最高可達 48Gbps。這使高清晰度影片可以在 120Hz 時傳輸高達 10K 的分辨率,並增加了許多新功能,包括:動態高動態範圍 High Dynamic Range Imaging(HDR)、支援可變刷新率、快速切換、自動低延模式和增強聲音回傳 (eARC)等。

目前,市場上只有很少的 HDMI 2.1 電視,部分 2020 年的新電視支援某些 HDMI 2.1 功能,但無可用的 HDMI 2.1 訊號源可以利用這些新功能(直到 PlayStation 5 應該可以讓我們真正發揮 HDMI 2.1)。 HDMI 2.1 在電視上廣泛使用還需要一段時間,除了 PS5 及 Xbox Series X 外。

主要特點

HDMI 2.1 是一項重大升級。 它增加了許多新功能,並增加了 HDMI 支援的最大寬頻能力。 以下是 HDMI 2.1 的新增功能和更改列表。

支援 128Gbps

HDMI 2.1 將 HDMI 可以處理的寬頻提高到 48Gbps最大提高到至少 128Gbps。雖然這是新款的 HDMI 2.1 線可以處理的最大寬頻,但實際在電視與解碼器之間要支援 128Gbps 仍然有很長的時間。

例如,如果製造商只希望支援 4k@120Hz,並具有 4:2:0 色度二次採樣,他們僅需要 32.08Gbps,但在說明上仍然可以視為 HDMI 2.1。反過來,電視製造商可以選擇發佈一種電視或屏幕,支援所有新的 HDMI 2.1 功能,但不會實際支援 128Gbps。因此,這讓整個 HDMI 2.1 對消費者更複雜,因為它可能沒法實際達到 128Gbps。

支援新的解像度和更快的刷新率

HDMI 2.1 增加的寬頻將使電視製造商能夠發佈分辨率高達 10K(10420×4320)的新裝置,但別說 10K,8K 距離市場普及仍然有很長的距離。

動態高動態範圍 HDR

與其他 HDR 類似,Dolby Vision 和 HDR 10+等, HDMI 2.1 的動態高動態範圍(HDR)容許影片容基於每個場景甚至每格設置動態範圍。 我們暫不知道這項技術的性能如何,與我們認知的 HDR 有多少差別,但估計效果不會與我們認知的有極大差距。

了解更多有關 HDR 的資訊:HDR 與 SDR 技術對比,它對電視有多重要

自動低延遲模式

自動低延遲模式(ALLM),也稱為自動遊戲模式,是專為遊戲玩家而設計的另一項出色功能。受支援的電視在自動低延遲模式允許下,檢測到正在玩的遊戲時自動啟用電視的低延遲「遊戲」模式。 這免除了您每次開始播放時都必須手動啟用它的麻煩。 它甚至知道玩遊戲、在 YouTube 上觀看遊戲或觀看電影之間的區別,並根據需要自動進行切換。 再一次,Samsung 在此功能方面領先,因為部分 2019 年出產的型號已經支援。至於 PlayStation 5 方面則可以留意是否有「Rady for PlayStation 5」。

快速媒體切換 (QMS)

以前,如果你的電視在更改發送信號的數據(例如電視),屏幕就會變黑幾秒,因為電視需要調整為新信號。這在遊戲機上尤其明顯,因為遊戲機的輸出刷新率甚至分辨率有時會根據內容而變化。快速媒體切換可解決此問題。 當兼容的信號源連接到兼容的顯示器並切換格式時,顯示器將不再顯示黑屏,在不干擾黑屏的情況下立即在模式之間進行切換。

快速畫面傳輸 (QFT)

快速畫面傳輸更改了影像從設備傳輸到電視的方式。影像更高的速率傳輸,可以減少延遲。輸入延遲的原因有很多,包括顯示器處理圖像並在屏幕上顯示所花費的時間。快速畫面傳輸不會完全消除輸入延遲,但會減少設備(如 PlayStation 5)與電視之間因傳輸時間所引起的延遲。

增強音頻回傳 (eARC)

自 HDMI 1.4 版以來,ARC 已成為 HDMI 標準的一部分。ARC 容許你將所有設備(如:藍光,PlayStation 5 / Xbox Series X 遊戲機等)訊直接連接到電視,並具有一條為高清晰度多媒體電綫將電視連接到接收器。這樣可以實現接收器與電視之間的雙向通信。

聲音訊息從電視發送到設備,或者接收器僅用一根電綫將影像發送回電視。這使你可以將設備連接到電視,並且所有設備都會將聲音訊息發送到電視。 這對於掛牆式電視或吊頂投影機來說非常有用。

可是,ARC 有一些局限性。有限的 1 Mbps 寬頻限制了可通過返回通道發送的聲音質量,從而無法將高質量的未壓縮聲音發送到電視。

新的 eARC 解決了這些問題,並真正確保了電視和設備的效果。它極大地增加了聲音訊可以使用的寬頻量,達到 37Mbps。這種額外的寬頻可以發送未壓縮的 5.1 和 7.1 聲道,例如 Dolby TrueHD 和 DTS-HD MA。

DISPLAY STREAM COMPRESSION 1.2

隨著 HDMI 2.1 對寬頻的新要求,很明顯需要新的壓縮方法。壓縮影片流量最常見方法是一種稱為 “DISPLAY STREAM COMPRESSION” 的技術。 DISPLAY STREAM COMPRESSION 最初在電腦情況下開發的,由於只能使用RGB顏色,因此無法有效地編碼大多數電視信號。負責維護顯示壓縮流的視頻電子標準協會小組發佈了顯示壓縮流的更新版本,稱為顯示壓縮流1.2。 該版本將最大顏色深度增加到 16-bit,並啟用了本機 YCbCr 4:2:0 和 YCbCr 4:2:2 編碼而無需首先轉換為 RGB。

HDMI 2.1 支援此技術,但並非支援所有HDMI 2.1 的設備,它在不影響圖像質量的大前提下,大大提高了 HDMI 2.1 電綫可以傳輸的最大寬頻。只有非常高分辨率,高刷新率的設備才需要顯示壓縮流,並且可能需要很多年才普及。

常見問題

問:我的設備支援 HDMI 2.1 的功能 X,它是否支援 HDMI 2.1 ?

答:不一定。 有趣的變化之一是製造商首次可以選擇在 HDMI 2.0中實現 HDMI 2.1的某些功能,包括 VRR 和 ALLM,因為這些功能幾乎不需要額外的寬頻。

另一個示例是 eARC 可以透過軟件更新,將其添加到幾乎所有 HDMI 2.0 設備中。 只有少數幾台電視收到了增強音頻回傳更新,其中包括 TCL 電視。 這些設備不是 HDMI 2.1設備。 它們僅支援 HDMI 2.1 上的某些功能。

問:我需要升級電線嗎?

答:這取決於您想做什麼。HDMI 2.1 使用與現有 HDMI Premium High Speed 電綫相同的物理佈局和相同的連接器。除了需要高級高速電線的增強音頻回傳以外,其他大多數新功能都可以通過現有電线在現有設備上實現。但是,如果您想利用任何新分辨率或更高的刷新率,最終將需要升級電线。

要注意,電線本身並未綁定到特定版本。如沒有 HDMI 2.0 電線或 HDMI 2.1 電線之類的東西,取而代之的是將電線通過認證過程,以對電线進行某些最大寬頻認證。 HDMI 2.0通常要求最大寬頻為18Gbps,經過認證的電線可以標記為“優質”。通過 HDMI 2.1 最大寬頻 48Gbps 認證的新電線可以標記為“超高速”。這並不意味著“優質”電線不能與 HDMI 2.1 設備一起使用,只是表明它尚未獲得額外寬頻的認證。

問:我可以升級現有的設備嗎?

答:這取決於 HDMI 2.1 的更高寬頻需要在電視上使用更先進的處理器,因此任何現有的電視都不太可能支援更高的分辨率或刷新率。 另一方面,大多數的附加功能只需要很少的附加寬頻,儘管它們需要相當大的韌體更改,但可以在現有設備上實現它們。 關於 eARC,具體來說,多家製造商已經宣布了在現有設備上支援計劃,有些已經接受了韌體升級。

問:什麼時候可以預期更多 HDMI 2.1 設備?

答: HDMI 小組仍在製定其 HDMI 認證的詳細計劃。 第一個 HDMI 2.1 認證計劃是針對增強音頻回傳認證的,始於2018年8月。 HDMI 小組尚未宣布何時開始針對 HDMI 2.1其他功能的認證計劃。 儘管如此,首批 HDMI 2.1設備已經開始投入市場。 不幸的是,仍然沒有任何 HDMI 的源設備。

總結

HDMI 2.1 是一項重大升級。 第一代 HDMI 2.1 設備可能會更昂貴,並且不會充分利用新技術,因此我們不建議您等待 HDMI 2.1。 話雖如此,如果您希望家庭影院能夠適應未來的需求,2021 年將發佈更多電視和其他設備,這些設備將至少支援某些 HDMI 2.1 功能。

【開箱評測】華為 nova 7i:外觀顏色幾靚,但相機質素一般,平平地買個 HMS 體驗

華為上半年旗艦 P40P40 Pro 就未見影,不過在此之前就在香港推出了摺機 Mate Xs 以及平價中階手機 nova 7i,當中的 nova 7i 相信是目前香港推出最平價用上 Huawei Mobile Services (HMS) 的手機,有興趣想體驗一下 HMS 到底是甚麼一回事,這部 nova 7i 就低成本讓你感受到。

老實說,計我話這部 nova 7i 的推出,相信或多或少都有想打 Samsung Galaxy Note 10 Lite 的因素在內,雖然一個有 Google 一個無 Google,但兩者效能差不多,而且價錢上都相差成 $2200,的確這個價錢或者都會有人願意入坑,嘗試接受一部無 Google 的手機。以下就讓筆者跟大家說說,我對 nova 7i 有甚麼看法,同時亦會跟大家做個上手評測。

6.4 吋 IPS 屏幕。

華為 nova 7i 硬件規格

屏幕尺寸:6.4 吋 IPS,解像度 2310 x 1080
機身體積:159.2 x 76.3 x 8.7 mm
重量:183g
處理器:Kirin 810 (2.27GHz + 1.88GHz)
儲存空間:8GB RAM + 128GB ROM
主相機:4800 萬像素 (標準)、800 萬像素 (超廣角)、200 萬像素 (微距)、200 萬像素 (人像景深)
前置相機:1600 萬像素
電池容量:4200mAh
防水:無
WiFi 6:無
無線充電:無
5G:無
其他:側面指紋、40W HUAWEI SuperCharge

結合粉紅以及粉藍色的「櫻雪晴空」,應該挺合女性眼緣。

粉系色彩!「櫻雪晴空」相信是女生最愛的配色之一

華為 nova 7i 有櫻雪晴空、綺境森林以及幻夜黑三種顏色,如果要簡單化來說,就即是粉紅色、綠色以及黑色。而筆者今次上手的 nova 7i 顏色,是櫻雪晴空,我個人是覺得靚的,不過一個男人拿着這種顏色的手機出街,會有點尷尬,皆因櫻雪晴空是由兩種粉系顏色而成,上半部是粉紅,而下半部則是粉藍,女生應該會很喜愛這配色,但男生……就算心中說美,但應該也不大會拿出街使用吧?

nova 7i 採用了 6.4 吋的 IPS 屏幕,解像度為 2310 x 1080,屏佔比達 90.6%,用上四曲面的玻璃機身設計,機背呈現出搶眼的光影變化以及立體質感,在不同角度看會見到若隱若現的光紋。另外,機背左上方會見到有「四筒」設計的 AI 主鏡頭,而機身側面則有結合指紋辨識功能的電源鍵,整體外觀相當不錯。

屏幕左上方有打孔設計。

下巴位其實都不算窄。

鏡頭難道不像「四筒」嗎?

右側有音量鍵,以及結合指紋辨識功能的電源按鈕。

底部有 3.5mm 耳機孔、USB Type-C 插槽以及喇叭位。

支持雙 nano SIM / 1 張 nano SIM + 1 張 NM Card。

用 HMS 的關係,沒有 Google Play Store,而是用上華為的應用程式市場。

亦都無 Gmail,而是自身的電子郵件應用程式。

配備 Kirin 810 處理器,華為 nova 7i 效能實測

硬件規格部分,華為 nova 7i 配備了自家研發的 Kirin 810 處理器,內置 8GB RAM 以及 128GB ROM,電池容量為 4200mAh。講到電池,這裡又要順帶一提,雖然 nova 7i 只是一部中階手機,但已經有大電兼且還支持 40W HUAWEI SuperCharge 快速充電技術,以一部二千中價位的手機來說,實是難得。

筆者利用《安兔兔評測》應用程式測試手機的效能,得出結果顯示,配備 Kirin 810 + 8GB RAM + 128GB ROM 的 nova 7i,總得分有 302425 分,當中的 CPU 成績有 93061 分,而 GPU 成績則有 83823 分,同樣地,以一部二千中價位的手機來說,這個分數也是相當不錯。

nova 7i 配備四個主鏡頭

華為 nova 7i 具有四個主鏡頭,不過就沒有旗艦系列上的 Leica 認證,四鏡頭的規格為:

  • 4800 萬像素超高清鏡頭
  • 800 萬像素超廣角鏡頭 (120° 廣角)
  • 200 萬像素微距鏡頭 (可攝距離為 4cm)
  • 200 萬像素景深鏡頭

以下筆者就會針對不同鏡頭以及相機功能,去跟大家談談我對 nova 7i 相機的評價。

4800 萬像素高像素+多幀合成技術,效果不太明顯

從上圖可以留意到,就算是 4800 萬像素,都有分「48MP AI 超清」以及「48MP」,前者用上了多幀合成技術,在拍攝時需要 Hold 住幾秒,拍攝時間較長,有點兒像夜景模式般;而後者則拍攝時間較短,基本上一按快門立即可以拍下照片。那出來的成像會有甚麼不同呢?

可以留意到,用多幀合成技術拍出來的相片,比起普通的 48MP 相片更光亮,然而筆者發現,當放大兩張相片時,清晰度、細緻度其實兩者都差不多,並不見得用上疊相技術後的相片,會保留到更多細節。

標準鏡頭、超廣角鏡頭清晰度不足

一般手機的標準鏡頭都不會太差,但華為 nova 7i 的標準鏡頭,拍出來卻令筆者有點失望。最大的弊處在於,成像比較鬆散,縮圖看不會覺得有太大問題,但當你稍為放大一點來看,就會見到好像影出來的線條不夠「實淨」,明明有對到焦,但又好像無對焦般。

反而超廣角鏡頭問題就不太明顯,畢竟市面上大部分的超廣角鏡頭,都是有清晰度不足的問題,感覺上拍出來的質素雖然不是很細緻,但筆者還是可以接受。

不過都是那一句:縮圖無限好,分享到社交平台後,其實細緻度之類的,又好像沒太大影響。

微距鏡頭質素可接受,如果可攝距離再縮短會更好

nova 7i 支持微距鏡頭拍攝,畢竟只有 200 萬像素,我們不會太奢求拍到幾清的相片,反而着重微距鏡頭能否做到我想要的構圖效果。而微距鏡頭,我認為用來拍攝植物細節,例如花蕊等等,會很適合,就像下圖般,拍出來的花蕊都相當清晰,不過因為 nova 7i 只支持 4cm 距離拍攝,無法再進一步走前一點去拍攝,如果可攝距離能夠再縮短,相信出來的效果會更佳。

景深鏡頭能夠更突出主體

事實上,人像模式以及大光圈模式,都需要用到景深鏡頭去增強效果,不過因為筆者沒有一個很好的 model 給我拍攝,人像模式我就沒有測試,而是嘗試用大光圈模式拍攝。而完成拍攝後,我們還可以後製移動對焦點或是調整光圈大小,營造你想要的效果,不用擔心對錯焦的問題,同時亦能突出主體。就像下圖般,我的目標是石春路上的石頭,而用上大光圈模式後,可以做到「該清晰就清晰,該模糊就模糊」的效果。

總結:縱有不足之處,但性價比還是算高

試玩完這部華為 nova 7i,雖然除了外觀,在相機部分筆者對它好像有諸多批評,好像標準、超廣角鏡頭不清晰,微距鏡頭可攝距離不夠近等等,但想深一層,它也不過是一部二千中價位的手機,即使不完美,也是很合理。

反而特別需要考慮的是,你是否已經有所覺悟,去跳入 Huawei Mobile Services (HMS) 的火坑,如果你已經明白這點,去吧,反正這部 nova 7i 是目前香港有賣最平價用上 HMS 的手機,當是感受一下華為技術有幾強大,都是 OK 無問題的。

性能上其實 nova 7i 是可以拍得住四千中價位的 Samsung Galaxy Note10 Lite,但 nova 7i 便宜 $2200,你又會否考慮投入 HMS 的懷抱呢?

【開箱評測】Samsung Galaxy Z Flip:顏值滿分,但實用性偏低

Samsung 日前在香港發表了摺疊屏幕手機 Galaxy Z Flip,筆者一見到實機就覺得:嘩!好靚!設計好令人驚豔!老實一句,筆者真心好鍾意這部手機,如果可以讓我一直使用,那就最好不過。可惜,上手只是一個短暫,始終都是要歸還,只好跟大家分享一下 Galaxy Z Flip 的評測,講下我對它的感覺。

Samsung Galaxy Z Flip 硬件規格

屏幕尺寸:(主屏幕) 6.7 吋 Dynamic AMOLED,解像度 2636 x 1080 (副屏幕) 1.1 吋 Super AMOLED,解像度 300 x 112
機身體積:167.9 x 73.6 x 6.9 mm
重量:183g
處理器:Qualcomm Snapdragon 855+ (2.96GHz + 2.42GHz + 1.8GHz)
儲存空間:8GB RAM + 256GB ROM
主相機:1200 (標準)、1200 萬像素 (超廣角
前置相機:1000 萬像素
電池容量:3300mAh
防水:無
WiFi 6:無
無線充電:有
5G:無
其他:支援 NFC、側面指紋、15W 快速充電、9W 無線閃充、無線電力分享、支援 WiFi 6

延伸閱讀:【詳解】什麼是 WiFi 6?特性與速度,支援路由器及手機推介 2020

6.7 吋 Dynamic AMOLED 屏幕。

好似鏡盒,但真心好靚!就算不是女生也會喜歡

Samsung Galaxy Z Flip 是品牌第二部摺疊屏幕手機,不過跟上年的 Galaxy Fold 定位完全不同,Galaxy Fold 摺疊屏幕的作用是,手機、平板二合一,想大屏又得,想細屏都得(【評測】Samsung Galaxy Fold)。然而 Galaxy Z Flip 則較為適合女性用家,特點就是將手機變得更細,女士放入包包,男士放入褲袋,都更加容易。

從功能性來看,Galaxy Fold 會顯得更實用,但從可攜性的角度出發,Galaxy Z Flip 則或者會更勝一籌,而且在美觀部分,我會認為 Galaxy Z Flip 更加討人歡喜。

屏幕可以摺疊成不同的角度。

「無段式轉軸」有好有壞

在外觀部分,Galaxy Z Flip 用上了一塊超薄的柔性屏幕,屏幕尺寸為 6.7 吋,但亦因為屏幕實在非常薄,變相在硬度方面就有所犧牲,不過筆者使用了兩天,並不認為真的那麼容易,用手指甲刮一刮都會弄花,所以只要小心不掉落地上,或者摺起的時候不要將異物放到中間部分,理論上還是不用過份擔心。

有一個重點,無論是 Samsung Galaxy Fold 抑或是華為 Mate Xs 都一樣做不到,就是其無段式轉軸。何謂「無段式轉軸」?意思即是屏幕可以屈成任何的角度,而不像 Galaxy Fold 或者華為 Mate Xs 般,一打開就會自動去到某個角度先至停。而當手機屈曲成約 90 度時,看上去會覺得好像女性平時出街隨身帶住的鏡盒,或者女士們使用這部手機,會更加有親切感。

但如果你一心想重拾舊好,想好瀟灑咁 Flip 部機,SORRY!Z Flip 係做唔到的。你可以 Flip 部機,但絕對唔係以前 Feature Phone 個種「爽」嘅感覺。

副屏幕功能有保留

當手機打開的時候,由於 Galaxy Z Flip 具有 21.9:9 的屏幕,相比起 Sony Xperia 1 的 21:9,拿上手的感覺更加修長,好像拿着個遙控器般。修長的機身雖然容易一手掌握,但實際上想單手使用,還是有點不大方便,除非你純粹上下滑 Facebook 看新聞,則另作別論。

另外,機背主鏡頭旁邊會有一塊 1.1 吋的屏幕,解像度為 300 x 112,它的用途主要是用來顯示時間和通知,而如果在合上手機的時候連按兩下電源鍵,更可在這 1.1 吋屏幕開啟相機,進行自拍。但,這個功能真的實用嗎?你會用這麼小的屏幕去自拍?這點我有所保留。

啊!注意一點就是,由於手機可以摺疊,其實無可避免的屏幕中央部分會有條明顯的摺痕,尤其在閉屏的時候,會更加顯眼。

當閉屏的時候,中間位置的摺痕會更加明顯。

右側有音量鍵以及結合指紋辨識的電源鍵。

USB Type-C 插槽。

Samsung Galaxy Z Flip 效能測試

Samsung Galaxy Z Flip 配備了 Qualcomm Snapdragon 855+ 處理器,內置 8GB RAM 以及 256GB ROM,電池容量為 3300mAh。雖然好多網友都覺得,居然只是用 S855+ 要不是用最新 S865 處理器,似乎不太值得入手,但筆者用過 S855+ 以及 S865 處理器的手機,我覺得實際使用其實沒有太大差別,反而電池只有 3300mAh,就讓我有點兒失望,3300mAh 電池還要有兩個屏幕,一般使用還可,但如果經常要影相拍片或是玩遊戲,就似乎不太夠用。

無論怎樣也好,現在筆者還是先跟大家測試一下 Samsung Galaxy Z Flip 的效能,一如既往都是會用《安兔兔評測》應用程式進行測試,雖然 Google 已下架,但還是自行安裝 apk,給大家一睹 Galaxy Z Flip 的成績。總得分是 466748 分,在 S855+ 處理器來說算是正常的分數,當中的 CPU 成績有 134377 分,而 GPU 成績則有 177496 分。

Samsung Galaxy Z Flip 適合經常自拍的人 / YouTuber 使用

上面提過,Samsung Galaxy Z Flip 的屏幕用上了無段式轉軸設計,所以可以自行調校不同的角度。這樣有甚麼好處?就是方便自拍或者拍片開 Live 用。只要你有一個平面,例如枱面,將手機屈曲然後放在平面上,開啟相機再調節角度,那你就可以連腳架都慳返,就能夠自拍或者開 Live,都算相當方便。

只要有個地方可以擺低,就可以隨時自拍或者影相,甚至拍片。而如果細心地看,會發現在開啟相機後,當手機屈曲時,介面會分開上下兩部,上半部分是鏡頭看到的畫面,而下半部份則是功能部份,這種設計確實是相當聰明。

而用上 Samsung Galaxy Z Flip 拍出來的相片,質素又如何呢?可以試的地方並不多,因為本身都不是有太多特別的功能,而且只有雙鏡頭,分別為 1200 萬像素的標準鏡頭以及 1200 萬像素的超廣角鏡頭,所以這裡就跟大家說說 Galaxy Z Flip 相機,有甚麼優點缺點。

先看以下幾組圖片:

第一組

第二組

第三組

看完以上三組相片,我認為 Galaxy Z Flip 的相機又以下共通點:

  1. 標準鏡頭相當清晰,拍得上大部份的旗艦手機。
  2. 標準鏡頭細緻度很高,即使放大都不會覺有明顯雜訊,保留到大部分的細節。
  3. 超廣角鏡頭成像相對較為模糊,而且容易出現「對錯焦」的情況,從第三組圖中可以看到,情況更為明顯,明明已經在拍攝前點下紅色盆栽,但結果 Focus 仍是走到了後面,相信是跟拍攝的距離有關,Galaxy Z Flip 的超廣角鏡頭只適合中距離拍攝。

題外話:支擾一攝多拍

雖然 Galaxy Z Flip 並沒有像 Galaxy S20 系列一樣,又有甚麼 8K 攝錄,又有超高解像度,又有 30 倍 / 100 倍 Zoom,但有一個功能 Samsung 還是把它放到 Galaxy Z Flip 上,就是「一攝多拍」。這個功能我們先前都介紹過很多次,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比較適合拍攝動態主體,例如奔跑中的小狗、追風箏的小孩等,用「一攝多拍」拍下一條短片後,手機會利用 AI 分析並捕捉影片裡的精彩時刻,輸出最多 10 條的影片或者相片,並會自動加入一些特別效果,例如超廣角,或者加濾鏡效果等。

總結:顏值滿分,但除了自拍之外,實用性不高

上手玩完這部 Samsung Galaxy Z Flip,我會這樣評價:外觀來說,我真心好鍾意,或許我骨子裡也有一顆少女心吧~(誤),問過身邊的朋友,都覺得很靚。但,僅止於此。摺疊屏幕的確是一個很獨特的賣點,可惜除了用來自拍或者 YouTuber 拍片輔助,實際摺 MON 用途不太大,講到實用性,還是不及 Samsung Galaxy Fold 或者華為 Mate Xs。

相機只有雙鏡頭,除了標準拍攝就是超廣角,可以說相機部分,除了摺完 MON 用來自拍果下加分之外,並再無其他特色,最多是有 Galaxy S20 系列上的「一攝多拍」,算是有少少玩味性的功能吧。不過,影相質素還是相當不錯,只是超廣角鏡頭犯了大部分手機的通病,都是不夠清晰,顯得模糊。

至於價錢部分,建議零售價 $11998,這個價錢是否抵玩?見仁見智。我個人看法是,始終摺疊屏幕是近年的一種新趨勢,技術成份居多,相比其他手機來說又不會是一式一樣,$11998 這個價錢,絕對是可以接受,當然如果等多一排會減價的話,那就更好吧。

【電視選購指南】HDR 與 SDR 技術對比,它對電視有多重要?

0

將最新型的電視與舊的電視進行比較,兩者之間最大的區別之一就是讀取 HDR 與信號的廣泛能力。 HDR 有多重要,值得升級嗎?

對比從 1080p 升級到 4K,兩者之間的差異與觀看電視的環境沒有多大關係。最大的因素是電視本身的圖像質素,因為 HDR 實際上是一種新穎、更精確的表達方式應用於電視顯示上。

什麼是 HDR ?

高動態範圍 High Dynamic Range 即 HDR 。這名稱已經用了很長時間,但是如今在談論的 HDR 影片,它完全是關於數據的。那麼,什麼是數據? HDR 數據只是與影片信號一起發送的附加信息,它告訴電視如何正確顯示內容。然後通過多種不同的標準分發數據,包括 HDR10,HDR10+ 和 Dolby Vision。儘管數據是 HDR 的重要因素之一,但電視還需要能夠被要求顯示的內容。

比喻來說:使用標準動態範圍猶如將命令汽車應用“全油門”或“一半油門”。相反,要求 HDR 等於汽車“達到每小時120公里”。有些車輛會比其他車輛提供更糟糕的體驗,而大多數都不會成功。電視是一樣的,過去,信號只是功率級別,而在 HDR 上,這是特定的目標。

此目標因內容而異,但幾乎在所有情況下,很少有電視可以實現此目標。這是高端電視真正發揮其作用之處,因為它們能夠產生更寬的色域和更明亮的亮點,與內容創作者的表達越來越接近。

將在三種情況下比較兩種不同的電視:高端電視提供 HDR 信號、同一台電視發送標準動態範圍信號,以及中檔 HDR 電視處於 HDR 模式。對於標準動態範圍信號,我們使用了HDFury Linker,並將電視的延伸顯示能力識別(EDID)替換為有效隱藏 HDR 支援的播放器,使播放器認為它已連接到標準動態範圍電視。

廣色域

與標準電視相比,支援更廣色域的電視能夠顯示具有更高飽和度的調色板。儘管這不是 HDR 的必要條件,但它們並駕齊驅。過去,即使電視能夠支援,幾乎所有內容都是為了適應較小的色域而製作的。

HDR 與標準動態範圍之間存在明顯的差異,主要是綠色和紅色,這是大多數擴展色域的目標。HDR 圖片和低端 HDR 圖片之間的色彩飽和度差異很小。由於許多廉價的 HDR 電視缺乏廣色域,因此他們不會從 HDR 的這一方面受益。

優勝: HDR ,但只能在色域較廣的電視上使用。

顏色深度

與色域很相似,色深是指電視可以顯示的不同顏色。兩者之間的差異可能會造成混淆。色域是指電視可以顯示的飽和度,而色深是指電視能夠在該調色板中顯示的顏色數。有限的色域將阻止電視準確顯示蘋果的紅色,而顏色深度的限制讓蘋果上的紅色漸變看起來不均勻。

所謂的 8-bit 電視具有 256 種红色,綠色和藍色陰影,總計約 1670萬種。 與 10-bit 電視相比,這似乎是一個很小的數目,後者每個頻道有 1,024種陰影或 10.7億種顏色。

色彩深度對漸變的影響最大:比如,深度較低的電視將其擴展到更小的定點上。有限的深度可能會導致塊狀和不均勻的漸變,您經常會在天空中看到這種現象,例如上面的標準動態範圍圖片。這是在低端電視上找到與 HDR 相關的罕見功能情況之一,因為當今大多數電視都具有10位版面。 不幸的是,它在視覺上影響最小。

優勝: HDR 。

動態範圍

最後,我們來以動態範圍作比較。這是 HDR 電視最大的不同之處。 HDR 內容利用其更高的亮度功能顯示逼真的亮點。當電視的動態範圍受限制時,它只能顯示高光,而壓碎深色元素。反而然之,具有較 HDR 的電視能夠同時顯示兩者。在 TCL P8M 4K 電視上 最高亮度、對比度及色調映射的質量對此方面的影響最大。

優勝: HDR ,但前提是最高亮度足夠而引人注目。

總結

現今科技的改良, HDR 可說是近年電視中最大的改進之一。近年來,隨著技術的進步,高階 4K 電視變得更加明亮,並且可以顯示比以前更寬的色域。將 HDR 信號發送到 1080p 電視不會帶來很多視覺效果,因為任何圖像質量的增強都取決於電視機本身的功能。

【開箱評測】Samsung Galaxy S20+:同 Ultra 係兩個層次!真 S10+ 後繼機極限 20 倍 Zoom

Samsung 日前在香港發表 Galaxy S20 系列新機,分別為 6.2 吋的 Galaxy S20、6.7 吋的 Galaxy S20+ 以及 6.9 吋的 Galaxy S20 Ultra,當中的 Galaxy S20 Ultra,筆者已經分享過我的評價,而相對次一級的 Galaxy S20+,又是否值得大家入手呢?筆者就找來 Galaxy S20+,再一次為大家寫篇真心評測。看完再告訴我,Galaxy S20+ 以及 Galaxy S20 Ultra,你會怎樣抉擇。

Samsung Galaxy S20+ 硬件規格

屏幕尺寸:6.7 吋 Dynamic AMOLED,解像度 3200 x 1440
機身體積:161.9 x 73.7 x 7.8 mm
重量:186g
處理器:Qualcomm Snapdragon 865 (2.84GHz + 2.42GHz + 1.8GHz)
儲存空間:12GB RAM + 128GB ROM
主相機:1200 (標準)、6400 萬像素 (望遠)、1200 萬像素 (超廣角)、ToF 鏡頭
前置相機:1000 萬像素
電池容量:4500mAh
防水:有
WiFi 6:有
無線充電:有
5G:有
其他:支援 NFC、屏下指紋、25W 快速充電、15W 無線閃充、15W 反向充電、支援 5G、支援 IP68

延伸閱讀:【詳解】什麼是 IP68 等級?手機防水防塵標準一次說明

同 S20 / S20 Ultra 相比,S20+ 有甚麼地方不同?

1) 屏幕尺寸:S20+ 屏幕有 6.7 吋

三部手機之中,Samsung Galaxy S20+ 的屏幕尺寸屬於中間 Size,有 6.7 吋,而 S20 和 S20 Ultra 則分別為 6.2 吋以及 6.9 吋。三機解像度同為 3200 x 1440。

2) 相機規格:S20+ 可拍攝 6400 萬像素照片,支援最高 30 倍變焦

上次提到 Samsung Galaxy S20 Ultra 支持 1.08 億像素拍攝,而今次要說的 Galaxy S20+,沒有 S20 Ultra 的超高解像度,但都有 6400 萬像素,解像度還是相當高。另外,S20 Ultra 支持最高 100 倍數碼變焦,而 S20 以及 S20+ 則只支持最高 30 倍數碼變焦。

Galaxy S20Galaxy S20+Galaxy S20 Ultra
1200 萬像素 (超廣角)1200 萬像素 (超廣角)1200 萬像素 (超廣角)
1200 萬像素 (標準)1200 萬像素 (標準)1.08 億像素 (標準)
6400 萬像素 (望遠)*6400 萬像素 (望遠)*4800 萬像素 (望遠)#
ToF 景深鏡頭ToF 景深鏡頭

*支援 3 倍混合式光學變焦 + 30 倍數碼變焦
#支援 10 倍混合式光學變焦 + 100 倍數碼變焦

3) 電池容量:S20+ 內置 4500mAh 電池

電池容量部分,Samsung Galaxy S20+ 同樣在三機當中,屬中間的級數,內置 4500mAh 電池,相比 S20 的 4000mAh 電池大,但比 S20 Ultra 的 5000mAh 電池小。

4) 充電速度:S20+ 只支援 25W 有線快充

Samsung Galaxy S20+ 跟 S20 一樣,都是支持 25W 有線快充,充電速度比 S20 Ultra 的 45W 慢。另外,三機都支持 15W 無線閃充 + 15W 反向充電。

上一篇文章中,筆者分享過 Samsung 發出的 S20、S20+、S20 Ultra 規格比較,下面筆者會再 Share 多次,讓大家一目了然。

S20+ 設計才是 S10+ 的後繼機

Samsung Galaxy S20+ 一共有星空黑、星空灰以及晴空藍三種顏色,而今次筆者上手的,是晴空藍的 S20+,而我認為三色之中,就以晴空藍的外型最美,我相信這種顏色,也會深受女性用家喜歡。

Samsung Galaxy S20+ 採用了 6.7 吋 Dynamic AMOLED 屏幕,解像度為 3200 x 1440,屏佔比有 93.7%,並用上 Infinity-O 打孔屏設計。而跟 Galaxy S20 Ultra 一樣,S20+ 的屏幕亦支援 120Hz 的刷新率。

正面跟 S20 Ultra 差別不大,不過反轉機背就會見到,S20+ 跟 S20 Ultra 的鏡頭設計並不相同。雖然大家都是有四個主鏡頭,但相對 S20 Ultra,S20+ 鏡頭設計沒有那種專業的味道,但換個說法,亦可以說 S20+ 沒有 S20 Ultra 那麼誇張,並且沒有那麼突出的感覺。

Infinity-O 打孔屏幕

具有窄邊框,屏佔比達 93.7%

Type C 插槽

右側是音量鍵 + 開關鍵

機頂是三選二的 SIM 卡槽

跟 S20 Ultra 對比,S20 沒有那種專業的味道

順帶一提,S20+ 只有在機身正面,才有用上 Gorilla Glass 6 玻璃,但機背則沒有;而 S20 Ultra 則正反兩面都會有 Gorilla 6。Gorilla Glass 6 的耐用性是 5 代的兩倍,可以承受更多的跌落和更高的高度,根據官方說法,6 代的的耐刮擦性與 5 代相同,但可以從一米高的地方掉落 15次。

屏下指紋識別較上代優勝

Samsung Galaxy S20+ 細長的邊框和弧形邊緣,令它看起來比想像中要小。至於 S10 系列裡的屏下超聲波指紋識別也繼續保留,但 Samsung 並沒有明確表示乃 Qualcomm 的第二代技術,但與 S10 系列相比,速度和可靠性明顯提高。屏下指紋識別使用上很明顯較上代的 S10 及 Note 10 反應更快,暫時也沒有任何指紋識別出現問題的報告,如果有擔心屏下指紋識別效果的話,S20+ 可以令人放心。

120Hz 好睇也好耗電

如同早前的傳聞,S20+ 也擁有 120Hz 屏幕,在遊戲和播放影片的流暢度很高。事實上,就算唔係遊戲和播放影片,只係平時掃下 Facebook、Instagram 都可以睇到明顯的流暢差別。120Hz 屏幕的特點與早幾年,手機由 720p 屏幕升級到 1080p 屏幕時的感受相似。剛開始使用 120Hz 屏幕時不會感覺到超興奮,但當你習慣了使用 120Hz 屏幕,有一天要你回到 60Hz 屏幕的話,就會很明顯的感覺低一個檔次。

需要提醒大家的係,S20+ 的 120Hz 在預設是關閉的,而當你開啟後,手機的解像度也會同步降低,本來的 1440p 會降至只有 1080p,在數值上弱一些,但看起來不會太明顯。使用 120Hz 後更明顯的是它消耗更多電池。在幾天的實測裡,編輯很明顯感覺到電池耐用程度降低,從本來 60Hz 屏幕能撐一天,無需帶後備電池,變成在傍晚時份需要充電以保平安。

Samsung Galaxy S20+ 效能測試

Samsung Galaxy S20+ 跟 Galaxy S20 Ultra 一樣,用上 Qualcomm Snapdragon 865 處理器,只有 12GB RAM + 128GB ROM 一個版本,有些網友可能會覺得,128GB ROM 不太夠用,但沒辦法,也許這就是 Samsung 的策略,無論是 S20 還是 S20+,都是只有 128GB ROM。想要 256GB 或 512GB ROM?就只能入手更貴的 Galaxy S20 Ultra。

筆者利用《安兔兔評測》應用程式,去為大家做個效能測試,S20+ 的總得分有 561634 分,成績就跟 S20 Ultra 的 565369 分不相伯仲,屬 S865 處理器的正常分數。當中的 CPU 成績有 179011 分,而 GPU 成績則有 219388 分。

相機測試:30 倍 Zoom 並非 S20 Ultra 的級數

Samsung Galaxy S20 Ultra 一樣,Galaxy S20+ 同樣具備四個主鏡頭,分別為:

  • 1,200 萬像素 F1.8 OIS 標準鏡頭
  • 1,200 萬像素 F2.2 超廣角鏡頭
  • 6,400 萬像素 F2.0 OIS 望遠鏡頭
  • 提供 AR 及淺景深效果的 ToF 鏡頭

S20+ 最高支持 6,400 萬像素拍攝。

跟 S20 Ultra 一樣,同樣會有 7 種倍率,讓你可以快速切換,不過 S20+ 就最高支持 30 倍的數碼變焦。

上次說過,Galaxy S20 Ultra 的 30 倍數碼變焦好好用,那是否代表在 S20+ 上的 30 倍數碼變焦,都同樣好用呢?S20+ 的望遠鏡頭像素比起 S20 Ultra 還要高,是否就一定會有更好表現?筆者測試過之後,發現原來不是。

當手機的望遠鏡頭上限是 30 倍數碼變焦時,可接受的範圍最盡都只是 20x Zoom,一去到 30 倍 Zoom,又會變成好像 S20 Ultra 100 倍 Zoom 時的模樣,整張圖成像變得相當油畫。以下小編會展示 Samsung Galaxy S20+ 不同倍率的成像,給大家看看其差別……

第一組

第二組

情況就如 Samsung Galaxy S20 Ultra 去到 100x 變焦一樣,S20+ 一去到 30x 變焦時,就會出現頗為嚴重的油畫化。而事實上,筆者覺得除了第二組相片的 20x 變焦之外,第一組跟第三組的 20 倍變焦,都是不太合格,可以見到細節幾乎已經沒有得七七八八,剩下的只是模糊一片的油畫。所以 S20+ 最好的是 10x 變焦,超過 10x 就看你拍攝的是什麼了!雖然如此,但其實 10x 變焦一般都好夠用。

跟 S20 Ultra 共同擁有的相機功能

8K 攝錄

跟 Samsung Galaxy S20 Ultra 一樣,Galaxy S20+ 同樣都會支援 8K 攝錄。

Samsung Galaxy S20、Galaxy S20+ 和 Galaxy S20 Ultra 是首批支援 8K 影片拍攝的智能手機。 8K 將提供很多細節,你可以利用內置相簿的「快速裁切」功能,從 8K 影片中擷取一張 3,300 萬像素的相片,這是一個很誇張的事情,但變相所佔的儲存空間會更多,難怪不少網友會說,128GB 恐怕不夠用,若果 S20+ 有 256GB 或更大容量的選擇,或者會更有吸引力。

根據 Samsung 的說法,Samsung Galaxy 20 上一分鐘的 8K 影片將有約 600MB 的大小。這相比 Samsung Galaxy S10+ 上 4K 影片所需的 340 至 350MB 的空間明顯要多,也因此,S20+ 每次拍攝 8K 影片最多只能記錄 5 分鐘。此外,每個 8K 影片以每秒 24張(24fps)的速度拍攝,沒有 60fps,但相對一般使用也足夠用了。

延伸閱讀:【電視選購指南】8K 與 4K 對比,8K 值得升級嗎?

「快速裁切」功能

Samsung Galaxy S20 系列都加入了「快速裁切」功能,這個功能的作用,就是當你用 Samsung 內置的媒體播放器播放影片 / 打開相片時,可以快速 Printscreen 成最高 3,300 萬像素的相片。當然,這個功能亦適用於相片上,你可以放大一張相片至你滿意的構圖,然後按一下左上方的「裁切」鍵,就可以成功擷下一張高像素的相片,相當實用。

一攝多拍 捕捉精彩時刻

一攝多拍其實最理想的玩法,是拍攝一些動態的事物,例如一個正在踏單車的小朋友、或者一隻奔跑中的小狗,當你按下一攝多拍的快門,相機就會拍下一條簡短的影片,然後就會透過 AI,剪輯成最多 10 條精選的相片或者影片,幫你捕捉最精采、最美的時刻,並會自動加入一些輯圖效果 / 配樂。

總結:S20+、S20 Ultra 邊部值得買?

試玩完 Galaxy S20+,雖然 S20+ 同 S20 Ultra 有不少地方是很相似,例如所擁有的部份相機功能,包括一攝多拍、8K 攝錄等等,但如果要說到 S20+ 的 Zoom 鏡,好明顯比起 S20 Ultra 遜色得多,實際可接受的範圍,大概只是 10 倍變焦,極少部分情況下 20 倍變焦會拍到滿意的相片,更莫說 30 倍變焦,拍出來充滿油畫的味道。

或者是筆者這幾天都在玩 Galaxy S20 Ultra,突然降 Level 用上 S20+,硬是覺得有種失望的感覺,如果我是買家,S20+ 以及 S20 Ultra 給我選擇,相信我會毫不猶疑選擇入手 S20 Ultra – 哪怕價錢上 S20+ 更便宜(相差 $2000)。

當然,雖然講到 Zoom 鏡不太理想,但實際上用 S20+ 的其他鏡頭拍攝,如超廣角、標準拍攝等,還是有不錯的表現。另外還有一點,就是 S20+ 的晴空藍,其實即是類似粉藍的顏色,這種顏色還是吸引到女性的市場。最後價錢部分,Samsung Galaxy S20+ 建議零售價為 $7998,跟 S20 Ultra 相差 $2000。

Rhino Shield 犀牛盾香港宣佈正式於推出供 Samsung S20 Ultra 使用的 SOLIDSUIT 手機保護殼「黑色」及「碳纖」款式,並於 Rhino Shield 香港旗艦店正式上架發售。Rhino Shield 手機保護殼僅 3 毫米薄,而重量輕達僅 30 克,此外手機殼上的開孔位也加大了,以適用更多週邊連接。

Rhino Shield SOLIDSUIT 手機保護殼採用 獨家研發材料 ShockSpread 製作而成,其堅韌材料亦超越軍規標準,加上特別增高邊緣包覆每個落摔邊角,可以吸收高達 3.5 公尺跌落的衝擊,為手機提供全方位的保護。實測可以看看下面的影片,從樓梯至磚地面都沒有問題,持續拍攝,看起來實際讓人放心不少。

【開箱】ProMini Qs60V PD3.0/QC4+ 60W 快速充電器

做到小巧而電力輸出強、一機多充的充電器,應該可以深得旅拍背包族和 Vblogger 民心。因為背包客帶的物品愈細愈輕,出遊就可以更輕鬆;而 Vblogger 外出拍攝時和背包客亦一樣,帶備一個小巧輕便、一機多充的充電器能以備不時之需。ProMini Qs60V PD3.0/QC4+ 60W 快速充電器,不但小巧,輸出的電力和可供充電的插口亦夠多!


麻雀雖小 「火」力十足

ProMini Qs60V PD3.0/QC4+ 60W 快速充電器尺寸只有 91 x 60 x 29 mm,重量只有 171g,但它的總輸出為 60W。小巧輕便,而且總輸出力強,適合旅遊背包族外遊使用,亦適合 Vblogger(尤其是用 Macbook 或是支援 PD 的新款筆記型電腦)用 ProMini Qs60V 取代桌上幾個得一兩個 USB 插口的充電器,令工作空間更簡潔。

一充五 三大快充技巧齊備

ProMini Qs60V PD3.0/QC4+ 60W 快速充電器除了小巧、有不錯的總輸出能力之外,它更有五個插口,可同時為五個裝置充電,插口分別是一個 USB-C PD 3.0、一個 USB-A QC3.0,以及三個 USB-A。而 USB-C PD 3.0 最大輸出為 45W,能為 15吋 Macbook Pro 等筆記型電腦供電。

另外,它也有一個 USB-A QC3.0 快充插口,支援近年流動裝置快充電。而剩下的 3 個 USB-A 合共提供最大 3A 輸出。ProMini Qs60V 設有智能識別,會自動檢測,防止過流、過壓、過熱和短路,提升用家使用時的安全性。

產品規格 :
輸入:AC 100~240V  50/60Hz  1A
輸出 1:Type-C port, DC5V=3A , 9V=3A, 12V=3A, 15V=3A, 20V=2.25A (45W – PD3.0 PPS / QC3.0)
輸出 2:USB-A port, DC5V=3A
輸出 3:USB-A port, DC5V=3A
輸出 4:USB-A port, DC5V=3A (Output 2,3,4 – Smart Charge 5V=3A shared)
輸出 5:USB-A port, DC3.6V~6V=3A,6V~9V=2A, 9V~12V=1.5A (18W – QC3.0)
總輸出 : 最大. 60W
尺寸 : 91 x 60 x 29 mm
重量 : 171克

【電視選購指南】8K 與 4K 對比,8K 值得升級嗎?

0

表面上,8K 比 4K 的好處是顯而易見。實際上,相對 4K 和 1080p 之間的過渡不同,這種區別並不明顯。8K 電視的像素是 4K 電視的 4倍,而像素是 1080p電視的 16倍。這些額外的像素應該會在畫面質素上產生顯著差異。可是,只要當你坐在很近的位置觀看 8K 電視才能注意到畫面差異。

為什麼有這種情況?

簡而言之,分辨率是用來構成電視畫面的像素數。較高分辨率的屏幕可讓你更容易在玩遊戲、看電影和電視節目中看到更多細節。升級到更高分辨率的電視聽起來似乎很容易,但實情並非必然。儘管當前大多數電視具有 4K 分辨率,但首批 8K 電視已開始在市場出現。因此,如果你正在尋找新電視,應該買 4K 電視還是 8K 電視呢?

8KTV Samsung Q900R

規格:具有 4320 x 7680 像素的電視。
目標顧客:追求最新技術並坐在電視機旁的人。

4KTV SONY X950G

規格:具有 2160 x 3840 像素的電視。
目標顧客:幾乎所有購買新電視的人。

4KTV TCL C6

規格:具有 2160 x 3840 像素的電視。
目標顧客:幾乎所有購買新電視的人。

8K 影片

現時幾乎沒有 8K 的內容可提供。 YouTube 只提供了一些試片剪輯及小量技術演示影片可供下載。到目前為止,唯一的 8K 電視只有 Samsung Q900R,YouTube 上可用的少數 8K 影片僅限於4K播放,因為市面上的電視並不支援 YouTube 的 8K 影片格式。

現時某些電腦可以輸出 8K,但它們的最大刷新率被限制為 30Hz,而且還有其他限制。這是由於高清晰度多媒體介面 HDMI 2.0的寬頻限制所致,只有等到 HDMI 2.1 發佈,這種情況才會有所改變。

8K 電視的主要問題之一是幾乎沒有任何可支援的影片,絕大多數電影內容仍以 4K 或更低的分辨率拍攝。最近有一些電影以 8K 拍攝,包括 Disney 或 Marvel 的「驚奇隊長」和「銀河守護隊 2」。可是即使這些電影以 8K 進行部分拍攝,最終電影則以 4K 發放。8K 電影可能至少需要 3 至 5 年時間才普及。

優勝:4K,這可能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改變,但最終 8K 內容的普及性將得到改善。

遊戲

遊戲與影片不同,在運算上只要修作稍改就能達到 8K,較電影需要重新拍攝不同。只要讀取遊戲的硬件能有夠有高速度讀取內容,大多數遊戲就可以輕鬆更新以支援可用的最高分辨率,並且某些遊戲已經支援高達8K的分辨率,甚至更高。

大多數遊戲和遊戲硬件現時支援 4K。不過,Microsoft 和 SONY 已經宣布推出新一代遊戲機,而且他們都確認新遊戲機能支援 8K,儘管它們仍將目標定為 120Hz 的 4K,但預計 AMD 和 NVIDIA 很快發布支援 HDMI 2.1 的新顯示卡,屆時可以在高達 8K 甚至更高的分辨率下運行遊戲。

優勝:8K。儘管 8K 遊戲目前幾乎不存在,但一旦發佈了 HDMI 2.1 的顯示卡和遊戲機,這種情況將很快改變。

8K 電視與 4K 電視對比

上面的兩張照片以不同的原始分辨率顯示了相同的圖像。第一張圖片用 Samsung Q900R 的 8K 電視。第二張圖片是 SONY X950G 的 4K 電視。Samsung 顯示出更清晰的圖像,但實際上,只有從極近的距離才能注意到這一點。從舒適的距離來觀看,兩個圖像看起來幾乎相同。

注意,這個比較使用的是真實的 8K 圖片,並不存在 8K 影片,因此你觀看的大多數內容可能都是由較低分辨率的內容升級到 8K,這看起來 8K 電視與 4K 電視有所不同。

優勝:8K 較高的分辨率會顯示圖像更清晰,但好處是有限的。

4K 升級至 8K 對比 4K

為了在 8K 電視上顯示較低分辨率的資料,電視必須執行稱為”放大”的過程。此過程增加了較低分辨率圖像的像素,從而使原本用於較少像素屏幕的圖片適合更多像素的屏幕。重點:由於信號中的信息量不會改變,因此不會顯示更多細節。

第一張圖像是在 Samsung Q900R 上放大到 8K 的 4K 圖片,第二張圖像是在 SONY X950G 4K 電視上相同的 4K 圖片。Q900R 的升級版增加了一些平滑度。但總體而言,這兩個圖片看起來非常相似。放大後的圖片沒有比原始 4K 圖片顯示更詳細的內容,因此它看起來是否更好完全是主觀判斷。

使用 8K 電視,提升性能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由於大多數廣播內容仍為 1080p 甚至更低,因此8K 電視在顯示 1080p 內容時必須壓縮至約 94% 的像素。

優勝:4K,但很勉強。4K電視上的4K總是看起來比放大的圖像要好一點。

觀看距離

擁有 8K 電視及正版 8K 影片是不夠的,眼睛所看到的視線是有限,如果你距離電視太遠,8K 比 4K 看不到任何優勢。當坐在非常靠近電視的位置時,8K 電視是最有好處的。但實際上,大多數人舒適地觀看
電視有一定的距離。

優勝:8K 電視可讓您靠近電視,但這對大多數人來說太近了。4K 足矣

總結

8K 電視代表了電視功能的驚人提升。這些新顯示器的像素數是 4K 電視的 4 倍,像素是 1080p 電視的 16倍,提供了令人驚嘆的細節水平。不幸的是,現在並沒有 8K 製作的內容。隨著更多 8K 內容的推出,這種情況可能會在未來幾年發生變化,但對於 8K 電影來說,至少可能需要 3 至 5 年。所以就目前而言,購買 8K 電視並不值得,還是選擇一般的 4K Android 電視便足夠。

【開箱評測】ASUS Lyra Voice,與對手 NETGEAR Orbi Voice

Mesh WiFi已是大家在家中建構網絡時的首選,最大誘因當然是可令全屋網絡覆蓋得更好,讓智能手機、Notebook等裝置可以更穩定地連線之外,屋內其他智能裝置也可以很順暢地連線,方便隨時操作。

之不過若還是使用手機去操控不同智能家電,似乎就不算最方便。如此一來唔少朋友都會考慮入手智能喇叭,靠把聲就可以操控全屋已接入網絡的智能產品。

智能喇叭愈出愈多,有推出 Mesh WiFi的廠商,便考慮何不如Mesh WiFi 與智能喇叭二合為一,智能喇叭衛星路由器便應運而生。市場上這類產品還未算太多,大廠Netgear的Orbi Voice正是這類裝置,而台灣廠商ASUS Lyra Voice亦是智能喇叭衛星路由器其中一個選擇,很多朋友自然將兩者比較,剛巧筆者也對這兩款產品十分有興趣,便找來同大家評比評比。

鬥大小

Orbi Voice同自家的Orbi Mesh Wi-Fi外形大同小異,也同一般喇叭分別不大。

Orbi Voice 擺放位置可以較為隨意。

Lyra Voice長條形設計似Soundbar。

要找一個較大面積的位置安放好Lyra Voice,電視機前的位置會是不錯。

Orbi Voice與Lyra Voice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設計,前者其實同自家的Orbi Mesh Wi-Fi外形大同小異,體積因要整合喇叭而較一般Orbi主機或衛星大,但外形同一般喇叭分別不大,因中高頻單元與低頻單元是上下式放置,因此擺放位置可以較為隨意;Lyra Voice則以長條形設計,外觀似電視用Soundbar,也因為這個造型,令用戶要找一個較大面積的位置安放好Lyra Voice,亦由於低音增強的Passive Radiators是在左右兩側,這要為Lyra Voice額外多留一點空間。

鬥靚聲

Orbi Voice用上美國 Harman Kardon 的音響技術。

Lyra Voice左右兩邊各有一個8W雙動圈單元及低音增強的Passive Radiators。

作為一款智能喇叭衛星路由器,其中一個用途是方便用戶聽歌,因此播歌質素也會是其中一個考慮因素。Orbi Voice內置一個1吋中高頻單元、一個3.5吋低音單元,以及低音反射式導管所構成,輸出功率達35W,更重要的是用上美國 Harman Kardon 的音響技術,音質有保證。

Lyra Voice的Soundbar設計左右兩邊各有一個8W雙動圈單元及低音增強的Passive Radiators,而且支援DTS環繞聲及藍牙連線,可以利用Bluetooth功能與手機連接,照理睇戲的話Lyra Voice效果也會比較好,看看自己的取向。

鬥速度

Orbi Voice頻道延伸訊號較高,網絡整體速度會較快。

Lyra Voice會因應Mesh Wi-Fi網絡中的裝置,而令頻道延伸訊號速度有差別,使整個網絡速度未必可以想像中快。

前面提過ASUS Lyra Voice相比Netgear Orbi Voice,是可以當作主機或Node使用,彈性較大,Lyra Voice更可以配合用戶舊的ASUS Router成為Mesh Wi-Fi系統,減低建構成本。不過配搭不同Router的話,Mesh Wi-Fi網絡中的專用通道就會有所不同。舉例最多人用的ASUS RT-AC68U配合Lyra Voice的話,兩者之間就使用1,300Mbps的頻道作為延伸訊號傳輸使用。

Orbi Voice使用套裝的話,因主機支援三頻,所以會使用5GHz、1,733Mbps的頻道延伸訊號至Orbi Voice,而且最高可覆蓋4,000平方尺,因此兩機之間速度是較Lyra Voice快很多,對網絡高要求的用戶會比較合適。

鬥智能

Orbi Voice與Lyra Voice均支援Amazon Alexa。

更新後的Orbi Voice支援KKBOX播歌功能,比只有Spotify較有彈性。

Lyra Voice支援Spotify,亦可利用藍牙功能與手機連線播放音樂。

由於Alexa智能助理並不支援廣東話,要操作的話就用英語。

既然是帶有智能元素,Orbi Voice與Lyra Voice當然是要支援智能助理。Orbi Voice與Lyra Voice均支援Amazon Alexa智能助理,透過語音指令就可以查詢天氣、播放歌曲及控制家中不同智能家電。不過要注意,Alexa智能助理並不支援廣東話,要操作的話就用英語,而且也要留意已有或打算添置的智能家電是否支援Amazon Alexa。

查詢:NETGEAR Orbi Voice
查詢:ASUS Lyra Voice

【開箱評測】Samsung Galaxy A51:平價中階手機,不如等多陣先?

還記得上回小編跟大家分享過 Samsung 中階手機 Galaxy A71 的評測 嗎?事實上,除了 Samsung A71 外,Samsung 同期亦在香港推出了另一部中階手機 Samsung A51,是 A50S 的升級版(【評測】Samsung Galaxy A50s :平價手機,真三卡、NFC 樣樣齊),相比起 Samsung A71 還要便宜,到底兩部手機又有幾大分別呢?小編就找來 Samsung A51,再跟大家真心評測一下。

Samsung Galaxy A51 硬件規格

屏幕尺寸:6.5 吋 Super AMOLED,解像度 2400 x 1080
機身體積:158.5 x 73.6 x 7.9 mm
重量:172g
處理器:Exynos 9611 (2.3GHz + 1.7GHz)
儲存空間:6GB RAM + 128GB ROM
主相機:4800 萬像素 (標準)、1200 萬像素 (超廣角)、500 萬像素 (微距)、500 萬像素 (人像景深)
前置相機:3200 萬像素
電池容量:4000mAh
防水:無
WiFi 6:無
無線充電:無
5G:無
其他:支援 NFC、屏下指紋、15W 快速充電

Galaxy A51 帶來的顯著升級是 Infinity-O 屏幕設計,具備 3,200前置鏡頭,與 Galaxy Note 10 上出現的中央打孔相同,但較細一點。A51 屏幕 6.5吋,採用 One UI 2.0 及 Android 10。

Galaxy A51 其他規格與 Galaxy A50s 相同(【評測】Samsung Galaxy A50s),分別有 4GB 或 6GB RAM,64GB 或 128GB 儲存空間,4,000mAh電池(支援快速充電15W),屏下指紋和採用 Exynos 9611 處理器。A51 背面與 A50S 一樣具有「3D Glasstic」機身設計,具有類似棱鏡的十字形圖案,並且漸變效果根據光線的照射方式而變化。

Samsung A51 VS Samsung A71

看完以上關於 Samsung A51 的規格配置,到底這部手機跟 Galaxy A71 有甚麼明顯的分別呢?

屏幕尺寸不同:A51 較細

Samsung Galaxy A51 用上 6.5 吋 Super AMOLED 屏幕,而 Samsung A71 則用上 6.7 吋 Super AMOLED 屏幕,換言之,Galaxy A51 屏幕尺寸相對比較小,而體積、重量也因此而比 Galaxy A71 細和輕。不過留意一點,Galaxy A51 厚度有 7.9mm,比 Galaxy A71 的 7.7mm 略厚。

處理器、記憶體大小不同:A71 用 Qualcomm

Samsung Galaxy A51 配備了自家 Exynos 9611 處理器,內置 6GB RAM;而 Samsung Galaxy A71 則用上 Qualcomm Snapdragon 730 處理器,內置 8GB RAM。那 Exynos 9611 效能又怎樣呢?稍後再說。

四鏡頭配置不同:A51 僅 4,800 萬

Samsung Galaxy A51 以及 Galaxy A71 相機最關鍵的分別,在於標準鏡頭部份,Galaxy A51 用的是 4800 萬像素感光元件,而 Galaxy A71 則是用上 6400 萬像素感光元件。而其餘三個鏡頭配置則是相同。

A51 四鏡頭分別是:

  • 主鏡頭:4,800萬
  • 超廣角:1,200萬
  • 微距:500萬
  • 深度:500萬

A71 四鏡頭分別是:

  • 主鏡頭:6,400萬
  • 超廣角:1,200萬
  • 微距:500萬
  • 深度:500萬

電池容量、快速充電功率不同:A51 少 500mAh

Samsung Galaxy A51 電池容量為 4000mAh,支持 15W 快速充電;而 Samsung A71 電池容量則為 4500mAh,支援 25W 快速充電。

Samsung A51 與 A71 規格比較

SpecsGalaxy A51Galaxy A71
Display6.5-inch Infinity-O Super AMOLED, Full HD+ 1080×2400 pixels, 20:96.7-inch Infinity-O Super AMOLED, Full HD+ 1080×2400 pixels
ProcessorExynos 9611, octa-core (4×2.3GHz Cortex-A73, 4×1.7GHz Cortex-A53), Mali-G72 MP3 GPUUnspecified, Octa-Core (Dual 2.2GHz + Hexa 1.8GHz)
RAM4/6GB6/8GB
Rear CameraCamera 1: 48MP, F2.0Camera 2: 12MP ultra-wide (123 degrees), F2.2Camera 3: 5MP depth, F2.2Camera 4: 5MP macro, F2.4Camera 1: 64MP, F1.8Camera 2: 12MP ultra-wide (123 degrees), F2.2Camera 3: 5MP depth, F2.2Camera 4: 5MP macro, F2.4
Front Camera32MP, F2.232MP, F2.2
Storage64/128GB, microSD slot (up to 512GB)128GB, microSD slot (up to 512GB)
SoftwareAndroid 10, Samsung One UI 2.0Android 10, Samsung One UI 2.0
Battery4,000 mAh, fast wired charging (15 watts)4,500 mAh, super fast wired charging (25 watts)
Connectivity4G LTE, Bluetooth 5.0, Wi-Fi a/b/g/n/ac, USB Type-C, 3.5mm headphone jack, dual SIM4G LTE, Bluetooth 5.0, Wi-Fi a/b/g/n/ac, USB Type-C, 3.5mm headphone jack, dual SIM
Dimensions158.5×74.7×7.7 mm, 172g163.6 x 76.0 x 7.7mm
Other featuresDolby Atmos (wired audio), facial recognition, in-display optical fingerprint sensorDolby Atmos (wired audio), facial recognition,in-display optical fingerprint sensor

外觀:稜鏡機背設計,紋理跟 Samsung A71 略有不同

若不仔細看,從機背上你未必會分得出,Samsung A51 與 Samsung A71 的分別。而事實上,雖然兩者都是用上稜鏡機背設計,但其紋理有些少的差別。由於之前部 SamsungA71 已經不在我手,所以小編就找來官方圖片,讓大家看看兩機紋理上的差別:

而跟 Samsung A71 一樣,你會見到 Samsung A51 都是用上方形的鏡頭設計,甚至連四鏡頭的排列方式都是一樣,都是用上 L 字形排列。而小編估計,這種設計的鏡頭,Samsung 應該會用上 1 至 2 年……吧。

這次我手上的是幻彩黑色的 Samsung Galaxy A51。

具有四個主鏡頭,用上方形設計,而鏡頭則排列呈 L 字。

跟 Samsung Galaxy A71 一樣,用上了 Infinity-O 打孔設計。

真三卡 SIM 插槽。

Samsung A51 處理器效能測試

Samsung A51 配備了 Exynos 9611 處理器,內置 6GB RAM 以及 128GB ROM,電池容量為 4000mAh。不用 Qualcomm U 而是用上 Samsung 自家 Exynos U,效能部份跟上次 Samsung A51 相差幾遠呢?小編就用跑分軟件《安兔兔評測》,測試一下 Samsung A51 的效能。

根據《安兔兔評測》跑分結果顯示,用上 Exynos 9611 處理器,內置 6GB RAM 以及 128GB ROM 的 Samsung A51,總得分為 186332 分,跟 Samsung A71 相差 9000 分左右,當中的 CPU 成績有 58903 分,而 GPU 成績則為 45772 分。

相機測試:沒有 2x 鏡還是可惜之處

Samsung Galaxy A51 具有四個主鏡頭,鏡頭組合跟 Galaxy A71 一樣,同樣是高像素標準、超廣角、微距以及人像景深鏡頭的四鏡頭組合,不過沒有了當年 Galaxy A9 (2018) 的 2x 光學變焦鏡頭,個人認為還是那句:可惜。不過如果你平時喜歡拍攝一些十分細微的物體,例如花卉、昆蟲,微距鏡頭或者會是個加分點。以下小編會用為大家展示,Samsung Galaxy A51 不同鏡頭拍出來的成像:

犯了跟 Galaxy A71 相同毛病:超廣角成像不清晰

Samsung Galaxy A51 在標準鏡頭部份,表現相當不錯,細緻度高之餘,顏色亦很鮮豔。然而,Galaxy A51 犯了跟 Galaxy A71相同的毛病,就是當用上超廣角鏡頭拍攝時,飽和度會較標準鏡頭低,感覺顏色比較暗淡,更重要是一放大相片來看,會發現顆粒、雜訊頗為明顯,整體感覺不清晰。

至於景深鏡頭方面,成像則顯得有點偏暗,但細緻度還是相當高。

標準鏡頭
超廣角鏡頭
景深鏡頭

微距鏡頭拍攝距離 4cm,拍攝太細東西有難度

至於微距鏡頭部分,Samsung A51 只支援 40mm (即 4cm) 的拍攝距離,用來拍攝十分細微的事物,就頗有難度,但如果好像下圖般,拍攝一朵大花的花蕊,則還是可以有理想的效果。但拍到歸拍到,細緻度就稍為遜色。

總結:二千中價位或者再等多陣

Samsung A51 在外觀上雖然跟 Samsung A71 有點類似,同樣是稜鏡設計四鏡頭,而且用上方形設計,但仔細看會見到在紋理上有少許分別,但並沒有影響其美觀值,都稱得上是靚仔。

相機部份,Samsung A51 質素跟 Samsung A71 差不多,同樣是在標準鏡頭、人像景深鏡頭表現不錯,但在超廣角鏡頭則稍嫌略欠清晰度。最大可惜還是沒有 2x 光學變焦,而是用上微距鏡頭,對鍾意拍花卉、昆蟲的人是好事,但對我來說則作用不大。

雖然在效能上,Samsung A51 用上的 Exynos 9611 處理器,不及 Samsung A71 的 Qualcomm Snapdragon 730 處理器,但一分錢一分貨,價錢上 Samsung A51 比 Samsung A71 便宜了 $800,只售 $2798,暫時看來還可以接受,但三月新機眾多,或者再等多陣睇定啲先?

【規格比較】Samsung Z Flip 對 Motorola RAZR

0

Samsung Z Flip 正式發佈,與 Motorola RAZR 的定位明顯唔同,但價錢相似的情況,你又會買邊部呢?

好明顯,Samsung 更佳的處理器、相機、支援八達通付款的 Samsung Pay 係硬件上比較吸引,但係講外型又以 Motorola RAZR 的復古造型吸引啲,講真真係好難揀。望下下面嘅規格表,你又願意為外表犧牲幾多規格呢?

【規格比較】Samsung Z Flip 對 Motorola RAZR

Galaxy Z FlipMotorola Razr
SizeUnfolded: 167.3 x 73.6 x 7.2 mm, Folded: 87.4 x 73.6 x 17.3 mmUnfolded: 172 x 72 x 6.9 mm, folded: 94 x 72 x 14 mm
Weight 183 grams (6.46 ounces)205 grams (7.2 ounces)
Screen size6.7-inch Dynamic AMOLED and 1.06-inch Super AMOLED6.2-inch POLED and 2.7-inch GOLED
Screen resolution2636 x 1080 pixels  and 300 x 112 pixels 2142 x 876 pixels and 800 x 600 pixels
Operating systemAndroid 10Android 9.0 Pie
Storage256GB128GB
MicroSD card slotNoNo
Tap-to-pay servicesSamsung Pay, Google PayGoogle Pay
ProcessorQualcomm Snapdragon 855 PlusQualcomm Snapdragon 710
RAM8GB6GB
Camera12-megapixel and 12MP ultrawide rear, 10MP front16-megapixel rear, 5MP front
Video2160p at 60fps2160p at 30fps, 1080p at 30fps
Bluetooth version5.05.0
PortsUSB-CUSB-C
Fingerprint sensorYes, sideYes, front
Water resistanceTBASplash-resistant nano-coating
Battery3,300mAhFast charging (15W)Qi wireless charging2,510mAhFast charging (15W)
App marketplaceGoogle Play StoreGoogle Play Store
Network supportTBAVerizon
ColorsMirror Purple, Mirror BlackNoir Black
Price$1,380$1,500

【規格比較】Samsung S20 Plus 對 S20 Ultra

0

Samsung 正式公佈他們全新的 Galaxy S20 系列。在定位上,S20 取代了去年的 S10e 入門旗艦定位,而 S20+ 則取代了去年 S10 的中級旗艦定位,至於最強的則是規格超跨張的 S20 Ultra

【規格比較】Samsung S20 Plus 對 S20 Ultra

Galaxy S20 PlusGalaxy S20 Ultra
Size161.9 × 73.7 × 7.8mm (6.37 × 2.9 × 0.3 inches)166.9 × 76 × 8.8mm (6.57 × 2.99 × 0.34 inches)
Weight186 grams (6.56 ounces)220 grams (7.76 ounces)
Screen size6.7-inch Dynamic AMOLED6.9-inch Dynamic AMOLED
Screen resolution3,200 × 1,440 pixels (525 pixels-per-inch)3,200 × 1,440 pixels (511 ppi)
Operating systemAndroid 10Android 10
Storage128, 512GB128, 512GB
MicroSD card slotYesYes
Tap-to-pay servicesSamsung Pay, Google PaySamsung Pay, Google Pay
ProcessorQualcomm Snapdragon 865Qualcomm Snapdragon 865
RAM12GB12, 16GB
Camera12-megapixel, 64MP telephoto, 12MP ultrawide, and ToF sensor rear, 10MP front108-megapixel, 48MP telephoto, 12MP ultrawide, and ToF sensor rear, 40MP front
Video8K at 30 fps, 4K at 60 frames per second, 1080p at 240 fps, 720p at 960 fps8K at 30 fps, 4K at 60 fps, 1080p at 240 fps, 720p at 960 fps
Bluetooth version5.05.0
PortsUSB-CUSB-C
Fingerprint sensorYes, in-displayYes, in-display
Water resistanceIP68IP68
Battery4,500mAhFast charging (25W)Qi wireless charging5,000mAhFast charging (45W)Qi wireless charging
App marketplaceGoogle Play StoreGoogle Play Store
Network supportAll major carriersAll major carriers
ColorsCosmic Gray, Cloud Blue, Cosmic BlackCosmic Gray, Cosmic Black

【規格比較】Samsung S20 對 S20 Plus

0

相比 S20 Ultra 的強桿,兩款比較親民嘅 S20 系列手機 – S20 及 S20 Plua 又差幾多呢?S20 擁有 6.2吋 QHD+ HDR10+ 認證屏幕,而 Galaxy S20+ 則是 6.7吋,但無論是那個均支援 120Hz 屏幕刷新率,對影片及遊戲都是一個很好的提昇。

Samsung S20 及 S20+ 均採用最新的 7nm 64-bit Exynos 990 處理器(部份為 Qualcomm S865),並提供 8GB / 12GB RAM 選項。S20 提供 128GB 儲存空間,而 S20+ 則是 512GB 儲存空間,兩者均提供最大 1TB 的 microSD 插槽。

在相機方面,S20 / S20+ 具有以下相同的鏡頭,Galaxy S20+ 唯一不同的是多了一個 ToF 鏡頭。其他主要的規格包括:屏下超聲波指紋識別,Wireless PowerShare,快速無線充電 2.0,Samsung Pay 和 IP68 防水防塵,並將分別提供 4G LTE 和 5G 版本,並支援 WiFi 6

  • 1,200 萬像素 f/1.8 OIS 鏡頭
  • 1,200萬像素 f/2.2 超廣角鏡頭屏
  • 6,400萬像素 f/2.0 OIS 長焦鏡頭(3 倍光學變焦和 30倍混合變焦)
  • 1,000萬像素 f/2.2 自拍鏡頭

【規格比較】Galaxy S20 對 S20 Plus

Galaxy S20Galaxy S20 Plus
Size151.7 x 69.1 x 7.9mm (5.97 x 2.72 x 0.31 inches)161.9 x 73.7 x 7.8mm (6.37 x 2.9 x 0.3 inches)
Weight 163 grams (5.74 ounces)186 grams (6.56 ounces)
Screen size6.2-inch Dynamic AMOLED6.7-inch Dynamic AMOLED
Screen resolution3,200 x 1,440 pixels (563 pixels-per-inch)3,200 x 1,440 pixels (525 ppi)
Operating systemAndroid 10Android 10
Storage128GB128, 512GB
MicroSD card slotYesYes
Tap-to-pay servicesSamsung Pay, Google PaySamsung Pay, Google Pay
ProcessorQualcomm Snapdragon 865Qualcomm Snapdragon 865
RAM12GB12GB
Camera12-megapixel, 64MP telephoto, and 12MP ultrawide rear, 10MP front12-megapixel, 64MP telephoto, 12MP ultrawide, and ToF sensor rear, 10MP front
Video8K at 30 fps, 4K at 60 frames per second, 1080p at 240 fps, 720p at 960 fps8K at 30 fps, 4K at 60 fps, 1080p at 240 fps, 720p at 960 fps
Bluetooth version5.05.0
PortsUSB-CUSB-C
Fingerprint sensorYes, in-displayYes, in-display
Water resistanceIP68IP68
Battery4,000mAhFast charging (25W)Qi wireless charging4,500mAhFast charging (25W)Qi wireless charging
App marketplaceGoogle Play StoreGoogle Play Store
Network supportTBATBA
ColorsCosmic Gray, Cloud Blue, Cloud PinkCosmic Gray, Cloud Blue, Cosmic Black

【開箱評測】Samsung Galaxy S20 Ultra:100 倍變焦只是 _ _,30 倍更實用!

不得了!不得了!最近 Samsung 推出的 Galaxy S20 系列,實在太搶眼,當中就以最大部、6.9 吋的 Galaxy S20 Ultra,最具吸引力,就連筆者都被它深深吸引住,並不是外形上有幾靚,而是在影相部分真的很屈機,我會評價它為史無前例、目前最強的「長炮手機」,它的 100 倍數碼變焦,稱得上是無機能及。當然,有優點,亦有不足之處,以下筆者就會寫篇真心評測,看完之後,是否要購買,就閣下自行決定。

以往 Galaxy S 系列,一般只有普通版以及 Plus 版,但由去年 Galaxy S10 系列開始,Samsung 就作出一些新的嘗試,希望可以吸納更多新的客戶群。Galaxy S10 系列就加入了細屏幕旗艦:Galaxy S10e,而今次 Galaxy S20 Ultra 不玩細屏幕旗艦,改為加入更大號的 Galaxy S20 Ultra,而 Samsung 表示這部手機定位是一部專業級的手機,所有最強的配置,都會加入到這部手機之中。

Samsung Galaxy S20 Ultra 硬件規格

屏幕尺寸:6.9 吋 Dynamic AMOLED,解像度 3200 x 1440
機身體積:166.9 x 76 x 8.8 mm
重量:220g
處理器:Qualcomm Snapdragon 865 (2.84GHz + 2.42GHz + 1.8GHz)
儲存空間:12GB RAM + 256GB ROM / 16GB RAM + 512GB ROM
主相機:1 億 800 萬像素 (標準)、4800 萬像素 (望遠)、1200 萬像素 (超廣角)、ToF 鏡頭
前置相機:4000 萬像素
電池容量:5000mAh
防水:有
WiFi 6:有
無線充電:有
5G:有
其他:支援 NFC、屏下指紋、45W 快速充電、15W 無線閃充、15W 反向充電

延伸閱讀:【詳解】什麼是 IP68 等級?手機防水防塵標準一次說明

6.9 吋屏幕,解像度為 3200 x 1440。

S20 Ultra 對比 S20 / S20+ 優勢的地方:

1) 屏幕尺寸:S20 Ultra 有 6.9 吋

上代的 Galaxy S10 系列,Samsung 就破天荒推出了 S10e 細屏幕旗艦,然而今代的 Galaxy S20 系列,則不玩細屏手機,而特地推出了一部比 Galaxy S20、Galaxy S20+ 更大的 Galaxy S20 Ultra,屏幕尺寸達 6.9 吋。而 Galaxy S20 和 Galaxy S20+,則分別為 6.2 吋和 6.7 吋,三機解像度同為 3200 x 1440。

2) 相機規格:S20 Ultra 有最高 1 億 800 萬像素鏡頭,支援 100 倍變焦

Galaxy S20Galaxy S20+Galaxy S20 Ultra
1200 萬像素 (超廣角)1200 萬像素 (超廣角)1200 萬像素 (超廣角)
1200 萬像素 (標準)1200 萬像素 (標準)1.08 億像素 (標準)
6400 萬像素 (望遠)*6400 萬像素 (望遠)*4800 萬像素 (望遠)#
ToF 景深鏡頭ToF 景深鏡頭

*支援 3 倍混合式光學變焦 + 30 倍數碼變焦
#支援 10 倍混合式光學變焦 + 100 倍數碼變焦

3) 電池容量:S20 Ultra 電池有 5000mAh

三部手機之中,就以 Samsung Galaxy S20 Ultra 電量最多,有 5000mAh,而 Galaxy S20 以及 Galaxy S20+ 則分別有 4000mAh 以及 4500mAh。

4) 充電速度:S20 Ultra 支援 45W 快速充電

三部手機之中,亦以 Samsung Galaxy S20 Ultra 充電速度最快,支援 45W 有線快充,而 Galaxy S20 以及 Galaxy S20+ 則最高支持 25W 有線快充。

當日 Samsung 發出的新聞稿中,有一幅 Galaxy S20、S20+ 以及 S20 Ultra 三機規格比較,十分清晰可以看到三部手機之間的分別,因為太正,筆者都禁不住放出來,跟大家開心 Share 一下。

灰色的機背,很有沉實穩重的感覺。

S20 Ultra 正背面均採用 Gorilla Glass 6

Galaxy S20 Ultra 是三款 Samsung S20 系列手機中功能最多的。從 1.08億像素鏡頭,到 100倍變焦,至 16GB RAM,Galaxy S20 Ultra 提供的功能遠遠超過 Galaxy S20 和 G​​alaxy S20+。

Samsung 表示,S20 Ultra 在正面和背面都使用 Gorilla Glass 6,是第一款採用的 Galaxy 手機。 Galaxy S10 系列雖然也有使用 Gorilla Glass 6,但僅在正面使用。S20 和 S20+ 也僅在正面,而 S10 及 Note 10 的背面則是 Gorilla Glass 5。Gorilla Glass 6 的耐用性是 5 代的兩倍,可以承受更多的跌落和更高的高度,根據官方說法,6 代的的耐刮擦性與 5 代相同,但可以從一米高的地方掉落 15次。

正因為它是一部定位為專業的手機,所以外形上會比較沉實穩重,顏色不會有太多花巧,只有黑色和灰色兩種。今次筆者上手的,是灰色的 Galaxy S20 Ultra,屏幕有 6.9 吋,用上 Infinity-O 打孔設計,機背的鏡頭設計也充滿 Professional 的味道,上面寫着的 100X SPACE ZOOM,夠霸氣,我鍾意。

不過,在外觀上我認為有兩大敗筆,也係買家必須接受的缺點:

  • 鏡頭偏凸:比起一個 $1 硬幣略厚,把背部放在平面上,手機很明顯會有擺動。
  • 機身偏重:現時一般手機都是 200g 之下,但 S20 Ultra 卻重 220g,莫講話女用家未必接受,男用家都可能要啲時間適應。

Infinity-O 打孔設計。

沒有 3.5mm 耳機孔。

三選二 SIM 卡槽。

比 $1 硬幣略厚。

S20 Ultra 邊框相當窄

屏下指紋識別較上代優勝

Samsung Galaxy S20 Ultra 的屏幕是 6.9吋 QHD+ AMOLED,細長的邊框和弧形邊緣,令它看起來比想像中要小。至於 S10 系列裡的屏下超聲波指紋識別也繼續保留,但 Samsung 並沒有明確表示乃 Qualcomm 的第二代技術,但與 S10 系列相比,速度和可靠性明顯提高。

屏下指紋識別使用上很明顯較上代的 S10 及 Note 10 反應更快,暫時也沒有任何指紋識別出現問題的報告,如果有擔心屏下指紋識別效果的話,S20 Ultra 可以令人放心。

120Hz 好睇,也好耗電

如同早前的傳聞,S20 Ultra 擁有 120Hz 屏幕,在遊戲和播放影片的流暢度很高。事實上,就算唔係遊戲和播放影片,只係平時掃下 Facebook、Instagram 都可以睇到明顯的流暢差別。120Hz 屏幕的特點與早幾年,手機由 720p 屏幕升級到 1080p 屏幕時的感受相似。剛開始使用 120Hz 屏幕時不會感覺到超興奮,但當你習慣了使用 120Hz 屏幕,有一天要你回到 60Hz 屏幕的話,就會很明顯的感覺低一個檔次。

需要提醒大家的係,S20 Ultra 的 120Hz 在預設是關閉的,而當你開啟後,手機的解像度也會同步降低,本來的 1440p 會降至只有 1080p,在數值上弱一些,但看起來不會太明顯。使用 120Hz 後更明顯的是它消耗更多電池。在幾天的實測裡,編輯很明顯感覺到電池耐用程度降低,從本來 60Hz 屏幕能撐一天,無需帶後備電池,變成在傍晚時份需要充電以保平安。根據 PhoneArena 的實測,120Hz 屏幕會導致手機使用時間降低 2 小時左右。

  • Samsung Galaxy S20 Ultra 60Hz 電池使用時間:12 hours 23 minutes
  • Samsung Galaxy S20 Ultra 120Hz 電池使用時間:10 hours 2 minutes

Samsung S20 Ultra 一如預計採用 Android 10 和 One UI 2.1。新功能包括基於 AI 的拍照照模式,可以自動對應不同場景,並加入了與 Google Duo 的結合,可進行多達 8 人的 HD 通話,並進行 8K 影片拍攝並分享至 YouTube。

效能測試:S865 旗艦處理器有幾強?

Samsung Galaxy S20 Ultra 是香港推出首部 Qualcomm Snapdragon 865 處理器,有兩個儲存容量版本,分別為 12GB RAM + 256GB ROM 以及 16GB RAM + 512GB ROM。而筆者手上的,是 12GB RAM + 256GB ROM,用《安兔兔評測》應用程式,去為大家做個效能測試。不過因為在筆者撰文時,《安兔兔評測》被 Google Play 下架,所以只好直接在安兔兔官方網站,下載最新版本的《安兔兔評測》APK 進行測試。

總得分為 565369 分,屬 S865 處理器的正常分數,當中的 CPU 成績有 179970 分,而 GPU 成績則有 218411 分,比起 S855 / S855+ 處理器,效能強上很多。

相機測試:100 倍變焦影到,但質素欠佳!不過 30 倍 Zoom 很好用

Samsung S20 Ultra 最強桿的話題一定是它的 100位變焦相機。它的 4 鏡頭包括:

  • 1.08億像素 f/1.8 OIS 主鏡頭
  • 1,200 萬像素 f/2.2 超廣角鏡頭
  • 4,800 萬像素 f/3.5 OIS 長焦鏡頭
  • 提供 AR 及淺景深效果的 ToF 鏡頭

Samsung 並沒有確切地說出實際長焦鏡頭的光學放大倍數,但經多次測試發現是 4 倍光學變焦。光學部份採用棱鏡技術,令手機擁有光學變焦放大放果。至於 S20 Ultra 的 100倍變焦,主要是利用 4 倍光學變焦配合 1.08億像素的主鏡行裁切而成,所以質素會有減弱。

最高可以 1.08 億像素拍攝。

為方便用家進行變焦,S20 Ultra 的相機界面,多了 7 種變焦倍率,讓用家能夠快速進行切換,瞬間變成 100 倍變焦。

可惜的是,100 倍數碼變焦,雖說確實可以拍到很遠的景物,但成像相當模糊,質素就如小米、華為 Zoom 到 50 倍的時候差不多。不過,如果將倍率改成 30 倍 Zoom,就相當好用,筆者住在 2X 樓,從家中用 30 倍 Zoom 影落樓下馬路上的的士,居然連的士車牌號碼都拍得一清二楚,這點即使是華為 P30 Pro 的 50 倍 Zoom,都貌似做不到。

以下筆者會給大家展示一下,不同倍率拍出來的成像,看看 100 倍 Zoom 可以做到哪個 Level:

第一組

第二組

第三組

從上面三組圖中,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超廣角拍攝,至 30 倍變焦拍攝,成像都算相當清晰,然而 Samsung 最引以為傲的 100 倍數碼變焦,就真的只是限於「影到」,影不到美觀的相片,影到幾遠似乎都沒太大作用。第二組相片因為重點是文字,看上去 100 倍變焦拍攝表現不算太差,至少這麼遠範圍拍到這些小字,都算是很強,但第二組及第三組圖就明顯見到出事,會變得很油畫的感覺,好像看着一張抽象畫般。這點相信大家可以感受得到吧!

30x 是比較合理的可用範圍

100 倍變焦出事,但唔代表 S20 Ultra 的遠攝唔掂,因為係 30x 內的遠攝實都係可用範圍,例如以下呢張 30x 變焦就可以見到,無論係光位、暗位至最後的山上的樹都仍然可以見到有一定層次,雖然未算好勁,但以手機來講真係合格有餘。

順帶一提的是,當 Samsung Galaxy S20 Ultra 變焦到 30 倍時,在畫面右上方會出現一個小方格,這個小方格的作用就是幫助用家取景,知道自己鏡頭對着哪一個點,這個功能相當實用。

S20 Ultra 夜拍效果

講完日頭,也同大家講下夜晚,係 1.08億像素加持下的夜景拍攝,S20 Ultra 又值唔值呢?走上山頂夜拍香港,你可以見到就算手持都可以清晰可見。當然夜拍嘅質素唔會適合你係電腦上放大來慢慢聞相,但以手機屏幕、影相留念,Share Facebook、IG、WhatsApp 等來計,S20 Ultra 夜景質素確實唔錯。

咁同上一代嘅 S10+ 比較又如何呢?下面兩張係係同一個位罝利用「夜間」模式拍攝,你可以見到兩部機嘅差距就咁睇唔係咁大,但如果你放大啲睇及睇真啲個色就會覺得 S20 Ultra 確實小勝一點點。咁小勝一點點又值唔值得俾一萬呢?Well… 睇你銀包有幾多錢囉!

S20 Ultra 夜拍效果最多用 10x

由於 S20 Ultra 有 100x 變焦,所以上到山頂也都試埋變焦加夜拍效果。雖然上面講 S20 Ultra 30x 變焦係可用,但來到夜晚,就會再進一步降至 10x。30x 都得,但好曚相信大家都唔會接受到,更何況 100x 夜拍好似鬼影咁…

10x 加夜晚模式拍攝,以手機來講,S20 Ultra 都算無得輸,一來其他手機根本影唔到呢個焦距,二來係夜間模式加下,S20 Ultra 本身會將幾張相重疊,再加入數碼防抖,令成張相可視性高左。係手機上睇 OK,放上 Facebook 等都可以接受,但你話好靚就當然唔會,但起碼「影到」,以前係「影唔到」。

其他相機功能介紹

除了有 1.08 億像素拍攝以及 100 倍數碼變焦之外,其實 Samsung Galaxy S20 Ultra 亦有不少玩味性的功能,例如一攝多拍、8K 攝錄等。

一攝多拍 驚喜得來夠實用

一攝多拍其實最理想的玩法,是拍攝一些動態的事物,例如一個正在踏單車的小朋友、或者一隻奔跑中的小狗,當你按下一攝多拍的快門,相機就會拍下一條簡短的影片,然後就會透過 AI,剪輯成最多 10 條精選的相片或者影片,幫你捕捉最精采、最美的時刻,並會自動加入一些輯圖效果 / 配樂。可惜,筆者身邊沒有一些動態的事物拍給大家作示範,只好拿着一隻毛公仔,來作個介紹。

8K 攝錄

Samsung Galaxy S20 Ultra 同時會支援 8K 攝錄的功能,不過先勿論有沒有 8K 電視支援,普通用家使用,是否真的需要用到 8K 來攝錄呢?相信就沒有這個必要。因此 Samsung 一再強調,這部手機的主要客戶群是一些專業人士,所以自然要在手機上加入這些專業級的功能。

Samsung Galaxy S20,Galaxy S20+ Galaxy S20 Ultra 是首批支援 8K 影片拍攝的智能手機。 8K 將提供很多細節,而你實際上可以利用 8K 影片截取 3,300 萬像素的畫面,這是一個很跨張的事情,但你同時需要更多儲存空間來儲存他們。

根據 Samsung 的說法,Samsung Galaxy 20 上一分鐘的 8K 影片將有約 600MB 的大小。這相比 Samsung Galaxy S10+ 上 4K 影片所需的 340 至 350MB 的空間明顯要多,也因此,S20 Ultra 每次拍攝 8K 影片最多只能記錄 5 分鐘。此外,每個 8K 影片以每秒 24張(24fps)的速度拍攝,沒有 60fps,但相對一般使用也足夠用了。

延伸閱讀:【電視選購指南】8K 與 4K 對比,8K 值得升級嗎?

「快速裁切」功能

Samsung Galaxy S20 Ultra 加入了「快速裁切」功能,這個功能的作用,就是當你用 Samsung 內置的媒體播放器播放影片時,可以快速 Printscreen 成最高 3300 萬像素的相片。當然,這個功能亦適用於相片上,你可以放大一張相片至你滿意的構圖,然後按一下左上方的「裁切」鍵,就可以成功擷下一張高像素的相片,相當實用。

總結:歷來最好的 Samsung Galaxy S 手機,但真心貴

玩完這部 Samsung Galaxy S20 Ultra,筆者覺得十分滿意,雖然還是有少許缺憾地方,例如機身偏重,鏡頭比較凸,同時它的 100 倍變焦真的不太實用,因為賣點只是影到,但質素則沒有保證。不過,100 倍變焦其實我們平時很少會用到,如果願意降低一點要求,縮到 30 倍變焦,其實質素還是相當不錯,很多朋友都讚好!S20 Ultra 絕對是 Samsung 上半年拿來擊敗所有 Android 手機對手的利器,差別就是用戶會選擇它還是 Samsung 自己的對手 – Z Flip 而已。你想影相定要摺呢?

但更加重點的是,Samsung Galaxy S20 Ultra 價錢偏貴,12GB RAM + 256GB ROM 版本,建議零售價要 $9998,而 16GB RAM + 512GB ROM 版本,價錢更高達 $10998,過萬元買這部 Galaxy S20 Ultra,是否抵玩,見仁見智。但我個人認為,不嫌貴而你平時又喜歡影相、拍片的話,這部手機確實值得擁有。

Rhino Shield 犀牛盾香港宣佈正式於推出供 Samsung S20 Ultra 使用的 SOLIDSUIT 手機保護殼「黑色」及「碳纖」款式,並於 Rhino Shield 香港旗艦店正式上架發售。Rhino Shield 手機保護殼僅 3 毫米薄,而重量輕達僅 30 克,此外手機殼上的開孔位也加大了,以適用更多週邊連接。

Rhino Shield SOLIDSUIT 手機保護殼採用 獨家研發材料 ShockSpread 製作而成,其堅韌材料亦超越軍規標準,加上特別增高邊緣包覆每個落摔邊角,可以吸收高達 3.5 公尺跌落的衝擊,為手機提供全方位的保護。實測可以看看下面的影片,從樓梯至磚地面都沒有問題,持續拍攝,看起來實際讓人放心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