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Blog Page 236

CMHK 動漫節推 $99 有 30GB 5G 計劃


作為「香港動漫電玩節」大會指定 5G 通訊服務供應商的 CMHK 宣佈在香港動漫電玩節會場內推出限定優惠。於會場內,指定攜號轉台客戶可以超優惠價低至月費 $99,享 30GB 5G 服務計劃,兼送電競手掣乙個。新客戶則是月費 $78 享用 1000M 家居寬頻服務,並同時有 5G 家居寬頻免 10個月基本月費,兼送指定二選一智能家居禮品。

至於中國移動香港現有客戶於會場內申請 Google Play 流動電訊賬單付款服務,首半年消費可享 10% MyLink 積分回贈。

無線路由器多用途趨勢,為什麼你需要多一個 USB 3.0 插槽?

0

許多人在選購無線路由器時,比較聚焦在頻寬速度和訊號穿透能力上,至於機身附帶的 USB 插槽卻可能從來沒使用過。但其實隨著硬體水準提升,當今無線路由器能做的事情也更多了。但是否有需要挑選具備 USB 3.0 插槽的機種?就是相當值得討論的話題。

無線路由器對於 USB 2.0 與 USB 3.0 插槽有不同的使用定位。
無線路由器對於 USB 2.0 與 USB 3.0 插槽有不同的使用定位。

以無線路由器上 USB 插槽用途來說,不外乎能做到網路共享列印、資料共享以及共同儲存區等基本功能,然後再有私有雲或 BT 下載等進階功能。而不同功能基於程度上的差異,對於 USB 插槽的需求也不一樣。

舉最常使用的網路共享列印來說,只要將印表機連接至無線路由器的 USB 插槽,能讓家庭多位成員在各自的空間裡使用列印功能,不需要轉存到 USB 隨身碟,再前往其他電腦上印出文件,由於無線路由器都處於開機狀態,便成為相當理想的列印共享中樞。

使用無線路由器的 USB 分享列印的另一項好處,就是大家在選購印表機時,能夠省下價格較高,整合無線網路模組的印表機費用,只需採購最基本的 USB 連接機種即可。

如果只是使用共享列印的話,當然就不需要用到 USB 3.0 的規格。不過對於資料共享、開闢共同儲存區甚至在內部網路播放影音串流等用途來說,如果跟上 802.11ac 標準的高速傳輸速度,那麼實用性將大大提高。

對比 USB 2.0 最高理論傳輸速度只有 400Mbps 水準,當今新世代無線路由器的傳輸速度都來到 AC1300 以上水準,早已不能勝任資料傳輸的任務。所以在提供一個 USB 2.0 插槽供應印表機分享外,越來越多廠家會再加上一個頻寬高達 4Gbps 的 USB 3.0 插槽提供更靈活的運用。因此大家在選購時,不妨將這點列入考慮,讓無線路由器的功用發揮更徹底。

【開箱】ROG Maximus XIII Apex

著重在超頻架構出 18 相供電迴路、配備 2 組記憶體插槽,並未追逐浮誇堆料、設計。

ROG Maximus XIII Apex 在 ROG 家族裡被賦予為超頻而生這定位,自誕生以來 DIMM.2、電路板切割等設計也成為招牌,此外並未追求堆砌功能裝置所以價格適中,純粹專注在協助玩家挑戰極限超頻。

搭載 Intel Z590 晶片組的 ROG Maximus XIII Apex,目前參考市場價格為 13,990 元,介於 ROG Maximus XIII Hero 與 ROG Strix Z590-E Gaming WiFi 之間。雖然說沒有瘋狂追求堆砌功能裝置,但是這價格帶產品常見配備並未從缺,包含 Wi-Fi 6E 無線網路模組、Realtek 新一代音效解決方案等。

為了滿足超頻時的電力所需,處理器供電迴路採用 90A 功率級晶片,搭配 45A 合金電感、10K 日系聚合物電容,打造出 Teamed 架構的 18 相迴路。ASUS 強調此電路拓撲跟採用倍相器的設計相較,具有較佳暫態瞬間響應、傳導損耗、突發電流、熱性能等特點,如此確保產品的可玩性。

此處散熱處理絲毫不馬虎,運用 U 型大口徑熱導管圍繞熱源,與元件接觸面使用 6.5W/m.K 導熱墊。外部加上那顯而易見,近似 C 型的鋁合金散熱片,I/O 背板這一側也不免俗地延伸成為遮罩。電源輸入則配置 2 組 8pin 插座,皆採用 ProCool II 強化設計,具有低阻抗、耐用等特性。

僅有的 2 組記憶體插槽,也是為超頻最佳化而如此配置,透過 OptiMem III 菊鏈電路拓撲、插槽用料,使超頻達 DDR4-5333 時仍可兼具低延遲(亦保留 DC DIMM 支援性)。而在 UEFI BIOS 端,ASUS 強調整合超頻、散熱 AI 機能,協助玩家精準地掌握系統運作狀態,輕鬆達到理想的超頻結果。

硬體層其餘配套措施還有超頻工具包,包含 QLED(表示啟動狀態)、LN2 跳線器、9 個量測點,以及安全啟動、重試、BIOS 切換等按鈕,再加上慢速模式(降低處理器倍頻)、暫停(執行測試時微調參數)、全速模式等切換器。另外,針對處理器、記憶體、PCIe 幾處,在電路板背面配置凝結檢測機制。

散熱布局除了 VRM,M.2 插槽與晶片組區域也覆蓋造型散熱片,那線條勾勒出 X 意味的視覺感。至於裝機時處理器、AIO 水冷幫浦、風扇等,4pin 風扇插座有 6 組,另外搭配 2 組全速運轉插座,而水冷幫浦(3A)、水流進 / 出溫測、水流量監控各有 1 組,整體布局上也配置了 5 組溫度感測點。

ASUS 適度加入 Aura Sync 燈光效果,位在 VRM 與晶片組散熱片、透明銘板等處,另外提供 3 組尋址 Gen 2(3pin)、1 組 Aura(4pin)插座,讓相容的燈效裝置運用。諸如此類小配置相當多,其他還有 Thunderbolt 4 子卡接頭、FlexKey 按鈕、V-Latch 切換器、Q-Code 等,數量不亞於高價位產品。

ROG Maximus XIII Apex 電路板上那大大的開口,此處配置了 8 組 SATA 6Gb/s,其中 6 組源自 Z590 晶片組,額外 2 組則是由 ASMedia ASM1061 控制器供應。這開口處也並非空無一物,ASUS 加入印刷著 ROG 字樣的透明銘板,它同時可以透映出 Aura Sync 燈光效果,讓產品看來更炫目一些。

M.2 總共配置 4 組,主機板本體上 2 組都支援 PCIe 4.0 x4、M.2 Type 2280 長度模組,並配備散熱底板 / 導熱墊,M.2_2 不用多想它就是瓜分預留給顯示卡的通道。其餘 2 組是由 Z590 晶片組負責,機構設計為 DIMM.2 形式,可以使用 PCIe 3.0 x4、SATA 6Gb/s(限 DIMM.2_1)、M2. Type 22110 模組。

儲存和 PCIe 插槽有連動關係式,2 組 PCIe x16 採用 SafeSlot 強化設計,源自處理器支援 x16 / x0、x8 / x8、x8 / x4 配線模式,多了 x4 這規則是為了給予 M.2_2。而 Z590 晶片組所負責 PCIe x4,預設僅配置 2 條 PCIe 3.0 通道,在 UEFI BIOS 強制設為 x4 的時候,將會連動關閉 SATA_5 / 6。

ROG Maximus XIII Apex 並未追求堆砌功能裝置,除了前述 SATA 控制器,還額外加入的主要是 Intel Wi-Fi 6E AX210 無線網路模組。其乙太網路採單組配置,2.5Gbps 控制器是 Intel I225-V,僅止於此並不花俏。另外它不支援內顯輸出,倒是有 2 組 PS/2 供鍵盤、滑鼠使用,其餘如 BIOS FlashBack 自然屬於標配。

音效植基於 Realtek ALC4080 編解碼器,搭配 Savitech SV3H712 擴大器,以及金屬遮罩、Nichicon 電容、隔離線路、爆音抑制等構成。而源自晶片組的 USB,共拉出 1 埠 USB 3.2 Gen 2×2、5 埠 USB 3.2 Gen 2、4 埠 USB 3.2 Gen 1,前置擴充可提供 1 埠 USB 3.2 Gen 2×2、2 埠 USB 3.2 Gen 1、6 埠 USB 2.0,配置算是均衡。

UEFI BIOS 和軟體層應該無須贅述,因為和先前介紹的 ROG Maximus XIII Hero 一致,最新 UEFI BIOS 對於 Adaptive Boost Technology​、Resizable BAR 支援,以及自家附加功能等一應俱全。軟體層同理,Armoury Crate 內整合了雙向 AI 降噪功能,而超頻、散熱網路等強調 AI 的部分,都能在 AI Suite 等軟體內獲得相對應使用體驗。

ASUS ROG Maximus XIII Apex - UEFI BIOS (2)
ASUS ROG Maximus XIII Apex - UEFI BIOS (3)
ASUS ROG Maximus XIII Apex - UEFI BIOS (1)
ASUS ROG Maximus XIII Apex - Software (3)
ASUS ROG Maximus XIII Apex - Software (1)
ASUS ROG Maximus XIII Apex - Software (4)
ASUS ROG Maximus XIII Apex - Software (2)
ASUS ROG Maximus XIII Apex - UEFI BIOS (2)
ASUS ROG Maximus XIII Apex - UEFI BIOS (3)
ASUS ROG Maximus XIII Apex - UEFI BIOS (1)
ASUS ROG Maximus XIII Apex - Software (3)
ASUS ROG Maximus XIII Apex - Software (1)
ASUS ROG Maximus XIII Apex - Software (4)
ASUS ROG Maximus XIII Apex - Software (2)

ROG Maximus XIII Apex 性能實測體驗,是搭配 Intel Core i9-11900K 進行,啟用 ABT 已經能達到相等於全核 5.1GHz,因此並未再額外嘗試拉高時脈。倒是記憶體部分,X.M.P. DDR4-4000 模組讓它直上 DDR4-4266 時脈組態,如此牛刀小試 ROG Maximus XIII Apex。這說不上有什麼超頻,畢竟處理器該怎麼伺候好也是個課題,總之所得結果如下列~

ASUS ROG Maximus XIII Apex - Benchmark (1)
ASUS ROG Maximus XIII Apex - Benchmark (11)
ASUS ROG Maximus XIII Apex - Benchmark (12)
ASUS ROG Maximus XIII Apex - Benchmark (14)
ASUS ROG Maximus XIII Apex - Benchmark (19)
ASUS ROG Maximus XIII Apex - Benchmark (17)
ASUS ROG Maximus XIII Apex - Benchmark (18)
ASUS ROG Maximus XIII Apex - Benchmark (5)
ASUS ROG Maximus XIII Apex - Benchmark (3)
ASUS ROG Maximus XIII Apex - Benchmark (4)
ASUS ROG Maximus XIII Apex - Benchmark (13)
ASUS ROG Maximus XIII Apex - Benchmark (10)
ASUS ROG Maximus XIII Apex - Benchmark (7)
ASUS ROG Maximus XIII Apex - Benchmark (9)
ASUS ROG Maximus XIII Apex - Benchmark (6)
ASUS ROG Maximus XIII Apex - Benchmark (8)
ASUS ROG Maximus XIII Apex - Benchmark (2)
ASUS ROG Maximus XIII Apex - Benchmark (16)
ASUS ROG Maximus XIII Apex - Benchmark (1)
ASUS ROG Maximus XIII Apex - Benchmark (11)
ASUS ROG Maximus XIII Apex - Benchmark (12)
ASUS ROG Maximus XIII Apex - Benchmark (14)
ASUS ROG Maximus XIII Apex - Benchmark (19)
ASUS ROG Maximus XIII Apex - Benchmark (17)
ASUS ROG Maximus XIII Apex - Benchmark (18)
ASUS ROG Maximus XIII Apex - Benchmark (5)
ASUS ROG Maximus XIII Apex - Benchmark (3)
ASUS ROG Maximus XIII Apex - Benchmark (4)
ASUS ROG Maximus XIII Apex - Benchmark (13)
ASUS ROG Maximus XIII Apex - Benchmark (10)
ASUS ROG Maximus XIII Apex - Benchmark (7)
ASUS ROG Maximus XIII Apex - Benchmark (9)
ASUS ROG Maximus XIII Apex - Benchmark (6)
ASUS ROG Maximus XIII Apex - Benchmark (8)
ASUS ROG Maximus XIII Apex - Benchmark (2)

測試平台

  • 處理器:Intel Core i9-11900K
  • 記憶體:Crucial Ballistix Elite DDR4-4000 16GB Kit(2 x 8GB)
  • 顯示卡:ASUS TUF Gaming GeForce RTX 3080 OC Edition
  • 系統碟:GIGABYTE AORUS NVMe Gen4 SSD 1TB
  • 作業系統:Microsoft Windows 10 Pro 64bit(20H2)

為超頻而生的 ROG Maximus XIII Apex,ASUS 專注在提供一切所需、最佳化,並未出現偏差跑去追求堆砌附加功能。因此在萬般皆漲的今日,13,990 元參考價格說來並不算特別貴,即便沒有大超特超的需求,亦能獲得良好可用性 / 使用體驗。畢竟它是「正」ROG 製品,價格相近的 ROG Strix 系列通常不足以相提並論,以上供大家參考之。

5G 專題 ❙ 機械狗取代保安員的物業管理案例

4G 改變生活、 5G 改變社會。憑藉低時延,高網速及海量連接的特性, 5G 締造萬物互聯的新世界,革新各行各業,早前就分享過 5G 在醫療、運動、演唱娛樂及股票市場的嶄新應用,其實在物業管理方面, 5G 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為物管業者節省人手開支及提升營運效率。

隨著各大營運商於去年開通 5G 服務,2020年被視為 5G 元年,加上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消費、工作、課堂和娛樂等活動均迅速移師網上進行,企業因應時勢發展,積極研究各種 5G 企業解決方案,加速數字化轉型,物業管理公司也不例外。

傳統物業管理一直面對環境管理、人流控制、保安方面等挑戰,及時察覺並解決問題是成功關鍵,因此人力資源所佔成本比例甚高,而 5G 結合雲計算、IoT、大數據及AI等技術後所帶來的嶄新應用,如即時人流分析、遠端控制物管流程等均能提升企業營運效率,並減省人手開支。此外, 5G 也有助物管人員實時掌握顧客分佈狀況、人流族群等資料進行大數據分析,從而制定合適的市場推廣計畫,事半功倍。


5G 專題 | 由致力推動 5G 發展的中國移動香港贊助


另一項 5G 在物管上的應用,是利用 5G 機械狗作安檢巡邏之用。 5G 機械狗配備夜視、掃瞄及感應器功能,能迅速記錄和傳送影像予後台人員,以適時回應及處理問題;此外, 5G 機械狗走樓梯如履平地,動作靈活,能於建築工地作巡邏保安,並可深入人手難以巡查的地方如草叢窄巷,進行多角度勘測,長遠部署可節省人手開支。

據瞭解,本港已有物管公司以 5G 機械狗進行試驗計畫,農曆年間於商場活動中以「牠」作招徠,成為全港第一頭 5G 機械醒獅,與客戶互動拜年,既符合商場主題又富娛樂性,成功吸引人流,顧客與商戶均反應熱烈。

此外,利用設有高清鏡頭的 5G 無人機以及 5G 網絡,能將所得影像實時傳送予管理人員,讓物管人員安坐辦公室,又或隨時隨地透過手機App檢查大廈外牆,取代人手在吊臂上以肉眼巡察的傳統方式,減省部署時間,同時避免天氣影響,及因意外所造成的人命傷亡。

值得一提是,本地網絡營運商也有提供多元化的 5G 智慧物業解決方案,透過智能終端,迅速採集電錶、燃氣表及水錶等能源訊息,節省人手監察與操作的成本與時間,而所獲資訊會整合成即時管理平台,透過手機App便可隨時管理,提升節能和營運效率。

Speedtest 2021年Q2測試:Samsung 5G 手機下載最快

有關 Speedtest 的 5G 網絡速度測試,我們都看過幾次了!最新一次的 2021 年 Q2 測試,與早前的測試一樣,也是 CMHK 速度最快的,達 218.6Mbps 沒什麼特別。反而是手機速度上的結果值得我們看一下。( 3香港是 165.35Mbps、csl 是 134.75Mbps 及 SmarTone 的 124.31Mbps)

根據 Speedtest 的數據,最快的 5G 手機廠商是 Samsung,下載速度達到 44.68Mbps,而且還在 Samsung Galaxy S20 Ultra 5G 上達到 124.25Mbps 及 Samsung Galaxy S21 Ultra 5G 上達到 123.28Mbps 的下載速度。至於處理器的 5G 速度上,當然是最強桿的 Qualcomm S888 最快,達到 111.91Mbps。

【開箱】NVIDIA GeForce RTX 3070 Ti Founders Edition

GeForce RTX 3080 Ti 正式解禁後一週,輪到 RTX 3070 Ti 登場。

GeForce RTX 3070 Ti 與 GeForce RTX 3070 最大的不同就是在於前者為 GDDR6X,而較早在市場販售的 GeForce RTX 3070 為 GDDR6 記憶體;不管是 GeForce RTX 3070 Ti 或者是 GeForce RTX 3070,皆為 8GB 記憶體配置。

很顯然,NVIDIA 這一手「Ti」就是為了搶回早前 Radeon RX 6800、Radeon RX 6800 XT 與 Radeon RX 6900 XT 奪下的最佳遊戲顯示卡的地位;GeForce RTX 3080 Ti 我們確實見到它的能耐,記憶體換成 8GB GDDR6X 的 GeForce RTX 3070 Ti 與 Radeon RX 6800 相比較的話,到底差異多少,與 GeForce RTX 3070 8GB GDDR6 間又有多大不同,那就一起來看看吧。

GeForce RTX 3070 與 GeForce RTX 3070 Ti Founders Edition 的散熱器是完全不同走向;GeForce RTX 3070 Founders Edition 走的是前面雙風扇設計,至於新的 GeForce RTX 3070 Ti Founders Edition 則是與 GeForce RTX 3080 同為正反雙扇設計。,GPU 晶片稍做升級,跟著 8GB GDDR6X 記憶體,TGP 的明顯提升讓 GeForce RTX 3070 Ti 與 GeForce RTX 3070 有了顯著不同。

與 GeForce RTX 3080 Ti 比較的話, GeForce RTX 3070 Ti Founders Edition 的散熱鰭片做了些改變,從「《」的設計更換為「︱」的排列方式,這主要可能跟成本和解熱能力有一定關聯性。

畢竟 GeForce RTX 3070 Ti 的 TGP 為 290W,低於 GeForce RTX 3080 Ti 的 350W。話雖如此,但 GeForce RTX 3070 Ti 的 TGP 遠高於 GeForce RTX 3070 的 220W。

顯示卡部分提供 1 個 HDMI 2.1 以及 3 個 DisplayPort 1.4a 連接埠共輸出使用;HDMI 2.1 部分支援 4K120Hz 和 8K60Hz 輸出,是新一代的影像訊號標準。

跟著看看 GeForce RTX 3070 Ti Founders Edition 的測試數據,我們使用了 NVIDIA GeForce RTX 3070 Founders Edition 與 AMD Radeon RX 6800 同台與 GeForce RTX 3070 Ti Founders Edition 在 AMD X570 平台上使用 Ryzen 9 5900X 這款處理器進行比較。

首先是 GeForce RTX 3070 Ti 與 GeForce RTX 3070 Founders Edition 的比較:

3DMarkGeForce RTX 3070GeForce RTX 3070 Ti 
TIme Spy13243139625.15%
Time Spy Extreme680574158.27%
Port Royal829088266.07%
Fire Strike29248300872.79%
Fire Strike Extreme16316176137.36%
Fire Strike Ultra873294677.76%
Ray Tracing32.4533.412.87%
4K Gaming
Assassin Creed Vahalla465617.86%
Borderlands 3 : bad ass (DX11)46.4450.297.66%
Borderlands 3 : bad ass (DX12)45.65496.84%
Borderlands 3 : bad ass (RT+DLSS_Performance)39414.88%
Control45.2749.17.80%
Control RT_High27.13630.19.85%
Control RT+DLSS48.3852.928.58%
Cyberpunk (Ultra)30.7433.17.13%
Cyberpunk (RTUltra+DLSS_off)9.111.1518.39%
Cyberpunk (RTUltra+DLSS_performance) AMD (RT+Static CAS 67%)38.7741.225.94%
Dirt 567.472.67.16%
Dirt 5(RT)53.559.510.08%
Metro Exouds (Ultra)49.7353.927.77%
Metro Exodus Enhancded Edition Ultra preset (RT high)36.1138.977.34%
Far Cry 5 (ultra preset)73819.88%
Gears 562.8630.32%
Godfall (Epic)51.155.78.26%
Godfall (RT)19.925.822.87%
Horizon Zero Dawn627011.43%
Shadow of the Tomb Raider (highest)64674.48%
Shadow of the Tomb Raider(RT_ULTRA)35387.89%
Shadow of the Tomb Raider(RT_ULTRA+DLSS)53577.02%
Total War: Troy
Ultra : battle
40.24510.67%
Watch Dog Legion31348.82%
Watch Dog Legion(RT_Ultra)15150%
Watch Dog Legion (RT_Ultra, DLSS_Quality)20229.09%
1440P Gaming
Assassin Creed Vahalla697912.66%
Borderlands 3 : bad ass (DX11)82.688.76.88%
Borderlands 3 : bad ass (DX12)79.9386.928.04%
Borderlands 3 : bad ass (RT+DLSS_Performance)75795.06%
Control88.2992.624.68%
Control RT_High51.6557.159.62%
Control RT+DLSS88.0594.646.96%
Cyberpunk (Ultra)57.9760.884.78%
Cyberpunk (RTUltra+DLSS_off)26.0231.9118.46%
Cyberpunk (RTUltra+DLSS_performance) AMD (RT+Static CAS 67%)65.6567.943.37%
Dirt 5100.8108.26.84%
Dirt 5(RT)85.893.58.24%
Metro Exodus (Ultra)77.0782.036.05%
Metro Exodus Enhancded Edition Ultra preset (RT high)61.8870.9612.8%
Far Cry 5 (ultra preset)1311320.76%
Gears 57779.73.39%
Godfall (Epic)88.295.47.55%
Godfall (RT)73.685.914.32%
Horizon Zero Dawn1081166.9%
Shadow of the Tomb Raider (highest)11212611.11%
Shadow of the Tomb Raider(RT_ULTRA)69769.21%
Shadow of the Tomb Raider(RT_ULTRA+DLSS)83885.68%
Total War: Troy
Ultra : battle
74.282.19.62%
Watch Dog Legion58637.94%
Watch Dog Legion(RT_Ultra)36360%
Watch Dog Legion (RT_Ultra, DLSS_Quality)49490%

跟著是 GeForce RTX 3070 Ti 與 AMD Radeon RX 6800 的比較:

3DMarkRadeon RX 6800GeForce RTX 3070 Ti 
TIme Spy1400813962-0.33%
Time Spy Extreme710674154.17%
Port Royal7468882615.39%
Fire Strike3246230087-7.89%
Fire Strike Extreme2012617613-14.27%
Fire Strike Ultra104889467-10.78%
Ray Tracing21.5133.4135.62%
4K Gaming
Assassin Creed Vahalla55561.79%
Borderlands 3 : bad ass (DX11)46.1250.298.29%
Borderlands 3 : bad ass (DX12)54.0449-10.26%
Borderlands 3 : bad ass (Bright Memory RT_Very High)10119.09%
Borderlands 3 : bad ass (RT+DLSS_Performance)41100%
Control46.2549.15.80%
Control RT_High20.3430.132.43%
Control RT+DLSS52.92100%
Cyberpunk (Ultra)33.1100%
Cyberpunk (RTUltra+DLSS_off)33.2111.15-197.85%
Cyberpunk (RTUltra+DLSS_performance) AMD (RT+Static CAS 67%)9.1841.2277.73%
Dirt 516.6672.677.05%
Dirt 5(RT)73.259.5-23.03%
Metro Exouds (Ultra)61.753.92-14.43%
Metro Exodus Enhancded Edition Ultra preset (RT high)52.3538.97-34.33%
Far Cry 5 (ultra preset)31.618160.98%
Gears 58763-38.10%
Godfall (Epic)62.855.7-12.75%
Godfall (RT)54.425.8-110.85%
Horizon Zero Dawn47.27032.57%
Shadow of the Tomb Raider (highest)62677.46%
Shadow of the Tomb Raider(RT_ULTRA)7038-84.21%
Shadow of the Tomb Raider(RT_ULTRA+DLSS)365736.84%
Total War: Troy
Ultra : battle
45100%
Watch Dog Legion42.934-26.18%
Watch Dog Legion(RT_Ultra)4215-180%
Watch Dog Legion (RT_Ultra, DLSS_Quality)152231.8%
1440P Gaming
Assassin Creed Vahalla9579-20.25%
Borderlands 3 : bad ass (DX11)84.4788.74.77%
Borderlands 3 : bad ass (DX12)100.3786.92-15.47%
Borderlands 3 : bad ass (Bright Memory RT_Very High)223026.67%
Borderlands 3 : bad ass (RT+DLSS_Performance)79100%
Control93.8992.62-1.371%
Control RT_High41.6857.1527.07%
Control RT+DLSS94.64100%
Cyberpunk (Ultra)60.88100%
Cyberpunk (RTUltra+DLSS_off)68.431.91-114.35%
Cyberpunk (RTUltra+DLSS_performance) AMD (RT+Static CAS 67%)19.0467.9471.98%
Dirt 533.25108.269.27%
Dirt 5(RT)109.493.5-17.01%
Metro Exodus (Ultra)94.582.03-15.20%
Metro Exodus Enhancded Edition Ultra preset (RT high)81.670.96-14.99%
Far Cry 5 (ultra preset)57.0713256.77%
Gears 512879.7-60.60%
Godfall (Epic)102.195.4-7.02%
Godfall (RT)101.685.9-18.28%
Horizon Zero Dawn9211620.69%
Shadow of the Tomb Raider (highest)11012612.7%
Shadow of the Tomb Raider(RT_ULTRA)13276-73.68%
Shadow of the Tomb Raider(RT_ULTRA+DLSS)698821.59%
Total War: Troy
Ultra : battle
82.1100%
Watch Dog Legion79.663-26.35%
Watch Dog Legion(RT_Ultra)6936-91.67%
Watch Dog Legion (RT_Ultra, DLSS_Quality)284942.86%

面對 AMD Radeon RX 6800,GeForce RTX 3070 Ti 似乎還有些吃力,也許應該用贏得沒有那麼顯著,但碰到 Ray Tracing 或是支援 DLSS 的遊戲,很顯然地 GeForce RTX 3070 Ti 佔盡優勢。也許 6 月 22 日可以見見 AMD 在 Fidelity Super Resolution 部分會端出什麼新玩意來與 DLSS 互尬。

實際用 NVIDIA 提供的 PCAT 量測 GeForce RTX 3070 Ti Founders Edition,TGP 最大可以達到 299W,大致上與 NVIDIA 提供的 290W TGP 相去不遠。

基本上 GeForce RTX 3070 Ti 與 GeForce RTX 3070 有著最大 10% 的差距,這一點不會有太大的爭議之處,只是這 10% 的差異再往上一階看著 GeForce RTX 3080 的話… 3 款顯示卡的「官方」價差在 100 USD,然而在通路上的價格差異與實際供貨情況… 有需要的話,在可以不用加價的條件下,GeForce RTX 3070、GeForce RTX 3070 Ti 或者是 GeForce RTX 3080 都是一款相當優秀的遊戲用顯示卡。

如果以 4K 遊戲解析度,GeForce RTX 3070 Ti 並不是不行,只是 10GB GDDR6X GeForce RTX 3080 或者是 12GB GDDR6X 的 GeForce RTX 3080 Ti 會來得更好。

至於 2K 解析度或是 1080p 遊戲玩家,GeForce RTX 3070 與 GeForce RTX 3070 Ti 肯定是主要選擇,而這兩張 GeForce RTX 顯示卡當然也能夠應付 4K 需求,但表現也許沒有 GeForce RTX 3080 或是 GeForce RTX 3080 Ti 佳。

針對 GeForce RTX 3070 Ti Founders Edition 的實測暫告一段落,總結來說,現在有急需使用顯示卡,在不加價的情況下,能夠入手就先入手,接下來的 Q3 或著是 Q4 也許能更容易入手自己心意的顯示卡。

【開箱】Intel Core i9-11900K、Core i5-11600K

第 11 代 Core S 系列的架構設計經過一番革新,500 系列晶片組規格也連動有所提升。

Intel 第 11 代桌上型處理器(代號 Rocket Lake-S),歷經相對應的 500 系列晶片組先行開賣,而後也針對處理器舉辦預覽發表會等活動,暖場幾個月下來在今天正式完全推出。

此刻可以公開處理器的性能測試結果,至於第 11 代 Core 產品線相關兩三事,在 Intel 分段揭露過程中已經介紹過,所以我們就不再重複贅述。可以稍微補充的是 Adaptive Boost Technology 技術功能,因為 Intel 在預覽發表會後幾日才拋出這項消息,包含主機板廠的相關配套措施都正在進行中。

掰了 Skylake,換上 Cypress Cove 微架構

Adaptive Boost Technology 為最新的動態加速功能,目前僅限於 Core i9-11900K、Core i9-11900KF 兩款旗艦產品搭載,和既有的 Turbo Boost 2.0、Turbo Boost Max 3.0、Thermal Velocity Boost 相輔相成。這些功能的立意一致,都是在處理器溫度、預估電流量、估計耗電量合宜前提下,視工作負載、核心使用數量條件,自動拉高各個核心的時脈。

基本規則是以 2 個作用中的核心為一個單位,Turbo Boost Max 3.0 只針對體質最佳的 2 個核心作用,而 Turbo Boost Max 2.0、Thermal Velocity Boost 支援擴及所有核心,Adaptive Boost Technology 則於 2 個以上(即 3 核心起)的核心作用時生效。其中 Turbo Boost Max 3.0 和 Thermal Velocity Boost,效用都是相當於堆疊增加 100MHz,即 1 個倍頻。

不過處理器溫度、散熱處理為之關鍵,Thermal Velocity Boost 只在 70 °C 以內作用,其餘前述功能則是可以達到 100°C 之譜。也因此,核心基礎時脈 3.5GHz、全核心 4.7GHz 的 Core i9-11900x,2 個核心作用時有機會拉高至 5.3GHz,至於隨機性質的 Adaptive Boost Technology 發揮作用時,能讓 8 個核心有機會都達到 5.1GHz。

由於 Intel 才釋出這功能沒有幾天,有些主機板廠還在加緊趕工 UEFI BIOS,再者主機板也未必會預設開啟 Adaptive Boost Technology,畢竟這存在耗電量、散熱等諸多考量。簡單一句話來總結 Adaptive Boost Technology,它就像自動視系統運作、使用狀態,動態的幫你全核心加速到 5.1GHz,耗電量、溫度等狀況和手動超頻有些差異。

在處理器性能解禁前夕,Intel 再度釋出一些相關訊息,主要還是在強調性能與平台整體優勢。像簡報內不斷出現 Media,是指 UHD Graphics 750 所內建整合 Quick Sync Video,支援 AV1 格式、10bit 編解碼等改進。此外,Intel 表示即便安裝獨立顯示卡,這代產品還是可以使用 Quick Sync Video 單元,將會和主機板廠溝通、調整 UEFI BIOS 設置。

此外新的記憶體控制器,套用 X.M.P. 組態時支援 Gear 1(既有組態)、Gear 2 兩種模式,新的 Gear 2 能讓模組與處理器連結時脈只有 Gear 1 一半,有利於處理器挑戰超頻極限。Intel 同時也再次強調,H570 和 B560 兩款晶片組首度支援完整的 X.M.P. 功能,選用高於 DDR4-3200(Rocket Lake-S 原生支援規格)時脈模組,有助於提升整體性能體驗。

Intel 就過往的市場經驗分享,預估 B560 與 H510 出貨量將高於 Z590,官方建議零售消費者至少採購 B560 製品。因為 B560 具備算是夠用的 PCIe 通道,同時也配備 USB 3.2 Gen 2×2(20Gbps)、USB 3.2 Gen 2 等機能,足以應付一般使用者需求。如果對 I/O 數量、性能、超頻有所需求,那麼推薦直上 Z590 製品,可擁有最完備機能與 DMI 3.0 x8。

由於 Rocket Lake-S 是取 Ice Lake 核心架構,再加上 Tiger Lake 的 Xe 架構內顯修改成桌上型產品,因而新增支援 VNNI、DL Boost、AVX-512 等功能集,在此之前是從 Ice Lake 行動處理器開始配備。Intel 指出,未來隨著第三方相容軟體數量增加,像 VNNI 功能集可以為影音、影像編輯 / 創作應用,帶來相當顯著的效率提升、節省工作閒置等待時間。

性能多有進化,網內互打 8C 時而領先 10C

接下來的性能實測階段,如先前提到媒體版測試樣品為 Core i9-11900K 與 Core i5-11600K,都屬於正式版和市售品近乎相同,主要比較組為前一代的 Core i9-10900K、Core i5-10600K(亦為正式版)。另外 Intel 一併提供 ASUS ROG Maximus XIII Hero 主機板,我們測試展開後固定使用 0603 版 UEFI BIOS,並未更新至 0610 這個途中才釋出的版本。

由於並非使用最新版 UEFI BIOS,因此尚未出現 Adaptive Boost Technology 選項,再者處理器本身的性能發揮也許會不夠全面性,礙於時間有限也只能這樣進行下去。記憶體則使用 X.M.P. DDR4-3200 模組,和處理器的記憶體控制器原生支援規格相對應,再搭配 GIGABYTE AORUS NVMe Gen4 SSD 等配備,如此來測得基本組態下的表現。

測試平台

  • 處理器:Intel Core i9-11900K / Core i9-10900K / Core i5-11600K / Core i5-10600K、AMD Ryzen 7 5800X
  • 主機板:ASUS ROG Maximus XIII Hero、ROG Crosshair VIII Hero(WI-FI)
  • 記憶體:Antec Memory Katana DDR4-3200(8GB x 2 Kit)
  • 顯示卡:ASUS TUF Gaming GeForce RTX 3080 OC Edition
  • 系統碟:GIGABYTE AORUS NVMe Gen4 SSD 1TB
  • 作業系統:Microsoft Windows 10 Pro 64bit(20H2)

以下所得結果,依照測試運算傾向或說應用面向,概略做了也許不是多麼精準的分類。無論如何,在 Sandra 這模擬型態廣泛的基準測試下,尤其是 Core i5-11600K 和 Core i5-10600K 直接相較,可看出 Rocket Lake-S 植基於 Cypress Cove 核心架構的改變。

當然了,前代旗艦 Core i9-10900K 畢竟是 10 核心,仍然有超越 8 核心 Core i9-11900K 的時候。在後續一些運算模擬測試裡,雖說有些項目還是核心數量多的會比較吃香,但仍然可以看出 Rocket Lake-S 所帶來進化,領先時甚至可以拉開相當程度差距。

Intel Rocket Lake - Benchmark A (7)
Intel Rocket Lake - Benchmark A (6)
Intel Rocket Lake - Benchmark A (14)
Intel Rocket Lake - Benchmark A (13)
Intel Rocket Lake - Benchmark A (12)
Intel Rocket Lake - Benchmark A (11)
Intel Rocket Lake - Benchmark A (5)
Intel Rocket Lake - Benchmark A (1)
Intel Rocket Lake - Benchmark A (15)
Intel Rocket Lake - Benchmark A (3)
Intel Rocket Lake - Benchmark A (2)
Intel Rocket Lake - Benchmark A (9)
Intel Rocket Lake - Benchmark A (8)
Intel Rocket Lake - Benchmark A (4)
Intel Rocket Lake - Benchmark A (10)
Intel Rocket Lake - Benchmark A (7)
Intel Rocket Lake - Benchmark A (6)
Intel Rocket Lake - Benchmark A (14)
Intel Rocket Lake - Benchmark A (13)
Intel Rocket Lake - Benchmark A (12)
Intel Rocket Lake - Benchmark A (11)
Intel Rocket Lake - Benchmark A (5)
Intel Rocket Lake - Benchmark A (1)
Intel Rocket Lake - Benchmark A (15)
Intel Rocket Lake - Benchmark A (3)
Intel Rocket Lake - Benchmark A (2)
Intel Rocket Lake - Benchmark A (9)
Intel Rocket Lake - Benchmark A (8)
Intel Rocket Lake - Benchmark A (4)
Intel Rocket Lake - Benchmark A (10)
Intel Rocket Lake - Benchmark B (4)
Intel Rocket Lake - Benchmark B (1)
Intel Rocket Lake - Benchmark B (5)
Intel Rocket Lake - Benchmark B (2)
Intel Rocket Lake - Benchmark C (6)
Intel Rocket Lake - Benchmark B (4)
Intel Rocket Lake - Benchmark B (1)
Intel Rocket Lake - Benchmark B (5)
Intel Rocket Lake - Benchmark B (2)
Intel Rocket Lake - Benchmark C (6)

至於偏向繪圖、渲染之類測試的情況相仿,Core i9-10900K 仗著核心數量優勢有機會勝過 Core i9-11900K,倒是可以從 Core i5-11600K 身上看到新架構的效益。而在照片 / 影片轉檔這些情境下,Rocket Lake-S 應該得利於新核心架構有所強化,因此跑分與真實應用能展現出不等程度提升感。

Intel Rocket Lake - Benchmark D (11)
Intel Rocket Lake - Benchmark C (4)
Intel Rocket Lake - Benchmark C (5)
Intel Rocket Lake - Benchmark C (1)
Intel Rocket Lake - Benchmark C (7)
Intel Rocket Lake - Benchmark D (11)
Intel Rocket Lake - Benchmark C (4)
Intel Rocket Lake - Benchmark C (5)
Intel Rocket Lake - Benchmark C (1)
Intel Rocket Lake - Benchmark C (7)
Intel Rocket Lake - Benchmark F (3)
Intel Rocket Lake - Benchmark F (4)
Intel Rocket Lake - Benchmark F (5)
Intel Rocket Lake - Benchmark F (1)
Intel Rocket Lake - Benchmark F (2)
Intel Rocket Lake - Benchmark F (3)
Intel Rocket Lake - Benchmark F (4)
Intel Rocket Lake - Benchmark F (5)
Intel Rocket Lake - Benchmark F (1)
Intel Rocket Lake - Benchmark F (2)

* HandBrake:4K、HEVC 影片轉檔成 1080p、H.264 格式。
** NX Studio:100 個 RAW 檔批次轉成 JPEG、改變影像大小至寬 1920、壓縮品質 85。

接著來看系統綜合、日常應用等面向測試,尤其是 PCMark 等項目得留意到,基於兩代處理器規格差異限制,Comet Lake-S 的系統開機碟只能以 PCIe 3.0 匯流排速度(接在晶片組端)運作。在以下測試裡,Rocket Lake-S 大多展現出優越的一面,得以提升不等程度使用體驗。

Intel Rocket Lake - Benchmark D (7)
Intel Rocket Lake - Benchmark D (5)
Intel Rocket Lake - Benchmark D (10)
Intel Rocket Lake - Benchmark D (9)
Intel Rocket Lake - Benchmark D (1)
Intel Rocket Lake - Benchmark D (2)
Intel Rocket Lake - Benchmark D (4)
Intel Rocket Lake - Benchmark D (3)
Intel Rocket Lake - Benchmark D (6)
Intel Rocket Lake - Benchmark D (8)
Intel Rocket Lake - Benchmark D (7)
Intel Rocket Lake - Benchmark D (5)
Intel Rocket Lake - Benchmark D (10)
Intel Rocket Lake - Benchmark D (9)
Intel Rocket Lake - Benchmark D (1)
Intel Rocket Lake - Benchmark D (2)
Intel Rocket Lake - Benchmark D (4)
Intel Rocket Lake - Benchmark D (3)
Intel Rocket Lake - Benchmark D (6)
Intel Rocket Lake - Benchmark D (8)

在基準測試過程中,所搭配散熱器為 Arctic Freezer 34 eSports DUO,此篇並未選擇水冷散熱器來進行。Core i9-11900K 與 Core i5-11600K 的 TDP 預設為 PL1 125W、PL2 251W(PL2 實際值視主機板廠設計而定),可以跟 Core i9-10900K、Core i5-10600K 一視同仁,透過 AIDA64 燒機並取峰值數據繪製成圖表如下列。

乍看下 Rocket Lake-S 彷彿用更多電力來換取性能,因此另外取 FPU(AVX2)項目燒機的歷程記錄檔(HWiNFO)作為代表,繪製成圖表來看 CPU Package Power 整體變化。實測 2 款 Rocket Lake-S 都有開頭飆高這傾向,但是在滑落之後(姑且先不管溫度、降頻兩三事),Core i9-11900K 大致上比 Core i9-10900K 低一些。

反觀 Core i5-11600K 和 Core i5-10600K 相比顯得奇特,Core i5-11600K 仿佛 PL2(251W)火力全開努力奔跑,而 Core i5-10600K 卻像是被限制在 PL1(125W)。我們推測,也許主機板 UEFI BIOS 某些細項尚未達到最佳化吧(畢竟不是用最新版本),因而出現這樣奇特的結果,暫且僅供參考、我們後續會持續關注這點。

Intel Rocket Lake - Benchmark H (1)
Intel Rocket Lake - Benchmark H (2)
Intel Rocket Lake - Benchmark H (3)
Intel Rocket Lake - Benchmark H (4)
Intel Rocket Lake - Benchmark H (1)
Intel Rocket Lake - Benchmark H (2)
Intel Rocket Lake - Benchmark H (3)
Intel Rocket Lake - Benchmark H (4)

最後來看 3DMark、遊戲性能表現,Rocket Lake-S 表現大致上是可以比 Comet Lake-S 稍好,但不至於有太大的差異。倒是植基於 Xe 架構的 UHD Graphics 750 內建繪圖顯示單元,這全新架構轉變確實帶來相當程度進化,可以明顯感受到使用體驗提升。只不過真要說起來,它仍然只適合小品 / 老遊戲,畢竟執行單元數量比行動版少、遊戲也不是訴求重點。

Intel Rocket Lake - Benchmark E (8)
Intel Rocket Lake - Benchmark E (3)
Intel Rocket Lake - Benchmark E (5)
Intel Rocket Lake - Benchmark E (2)
Intel Rocket Lake - Benchmark E (4)
Intel Rocket Lake - Benchmark E (7)
Intel Rocket Lake - Benchmark E (1)
Intel Rocket Lake - Benchmark E (8)
Intel Rocket Lake - Benchmark E (3)
Intel Rocket Lake - Benchmark E (5)
Intel Rocket Lake - Benchmark E (2)
Intel Rocket Lake - Benchmark E (4)
Intel Rocket Lake - Benchmark E (7)
Intel Rocket Lake - Benchmark E (1)
Intel Rocket Lake - Benchmark G (3)
Intel Rocket Lake - Benchmark G (2)
Intel Rocket Lake - Benchmark G (1)
Intel Rocket Lake - Benchmark G (3)
Intel Rocket Lake - Benchmark G (2)
Intel Rocket Lake - Benchmark G (1)

迎來久違的大轉變,這或許只是下一步的開端

綜觀 Rocket Lake-S 所帶來架構轉變、性能進化,以及 Z590、H570 晶片組規格提升改善之處,可以說第 11 代 Core 桌上型處理器暨平台,相較於前一兩代產品更有切中甜蜜點。就平台整體角度而言,Intel 在 Rocket Lake-S 身上下了相當程度功夫,所帶來轉變是值得肯定。

然而不變的是採用 14nm 半導體製程,儘管這跟性能沒有直接、絕對關聯性,但無可否認溫度與耗電量等條件,容易成為絆腳石。尤其是購買 K 版不鎖倍頻款式處理器,得弄好散熱才能體驗到更為完整的性能,否則還不如買非 K 版,好在這次也是 14nm 最終戰了。以上,大家怎麼看呢?

【開箱評價】安博盒子 8:英超、成人內容,5GHz WiFi 配藍牙遙控器

講到電視機頂盒,市場上好多選擇,但如果講最多人講,最出名嘅都係呢款「安博盒子」。依家安博盒子已經出到第 8 代,今次同大家開箱評價,睇下佢到底有無用。看看他們是否支援 1080p、4K、提供的端口有沒有 HDMI、USB、microSD、WiFi 等等。當然少不了看一下里面的內容會有什麼,例如你是可以新聞直播,世界各地的電影,電視劇、綜藝、兒童、體育與成人內容等等。

這次與大家開箱評價的是「安博盒子 8」,售價 $1,180。此機頂盒乃我們在市場上購買,並沒有自行登入 Google 等下載內容,也沒有通過 USB、apk 等加裝其他內容。

安博盒子 8 UBOX 8 規格

處理器:Quad-Core A53 64Bit + Mali-G31 MP2 GPU
記憶體:4GB RAM + 64GB ROM
系統:Android 10
藍牙:5.0
網速:WiFi AC 2.4GHz / 5GHz、LAN 支援 1000Mbs 網速
畫質:支援 6K/4K/2K/ Full HD 1080P @60 fps / 720P / PAL / NTSC
尺寸:
重量:
售價:$1180
直播頻道:有。香港、中國、台灣、日本、韓國、英國、美國、歐洲、泰國等
電影:有。
電視劇:有。
綜藝:有。
兒童:有
體育:有。SkySports、廣東體育、NBA、Formula 1、英超等。
成人:有

包裝盒上有提供一些主要規格,例如:8Core、4GB、64GB、6K 解像度、WiFi2.4G+5G 等等。當中的 8Cord 指的是 Quad-Core A53 SoC,而 6K 解像度這裡有點特別,因為它說的是支援 H.265 6K,並不代表機頂盒本身可以輸出 6K。機頂盒本身僅能輸出 4K 60Hz,下文會再作說明。

機身硬件與插頭

盒內除了機頂盒本體,配件較少,只有 HDMI 線、英制三腳插頭,及一個遙控器。遙控器採用藍牙連接,連接速度快,採用 2 枚 AAA 1.5V 電池供電,盒內並沒有提供電池。如果唔想掃興,記得買埋電池返屋企。

背後的主插頭包括:AV 頭、HDMI、RJ45 LAN、USB 和電源插。

側面則是 microSD 插卡及 USB 插頭。

系統設定與測試

打開系統頁面可見標示名叫 Pixel 2,但與 Pixel 實際無關,其採用 Android 10,介面也較新,貼近現時的 Andorid TV。

作為 Android 機頂盒也可以採用 WiFi 或 LAN 連接上網。

HDMI 輸出模式可以自由選擇,也懂得自動識別。本身會預設 1080p 60Hz,若不是連接電視,連接電腦屏幕等,若不是 16:9 比例或適用的 480p 576p 等比例,將無法顯示(例如較新款的 21:9 屏幕便無法顯示)。

若選擇最強的 4096×2160@60Hz 畫面輸出,電視也可以適別出來真的輸出到 4K,但影視內容本身有沒有支援 4K 就是另一回事了。

採用 speedtest 進行測試,即使連接的 WiFi 為 5Ghz,但速度只有 21.78Mbps,不算很快。根據 4K Video Streaming 的頻寛要求,最低為 15Mbps,最好是有 32Mbps。若以 28Mbps 速度來衡量話,最佳一般在播放 UHD 畫面(需求為 25Mbps)會較好。若僅播放 1080p 畫質則沒有什麼問題(僅需 6Mbps)。

21.78Mbps 速度主要是受限於博視盒子 V3 在 Smart Connect Router 的情況下被配備 2.4GHz WiFi,若採用 5Ghz 或 LAN 連線應該可以更快。而測試地點本身是 1000Mbps 寛頻並支援 WiFi 6,採用最新款的 Samsung 手機測試隨意可達 537Mbps。

打開系統,可見介面較新穎,

LIVE 直播內容

安博盒子 8 內有一個 LIVE 直播 app,名為 UBLIVE,打開即可看到一系列不同的電視內容。這個列表包括的地區電視台有:香港、澳門、台灣、中國、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美國、加拿大、法國、西班牙及一些環球的電視頻道。

除了這些按地區的分類外,它還有一些按內容而成的分類,例如有:
新聞:BBC、Bloomberg、Fox News、ABC News、CP 24 HD News、France 24、DW English 等
紀實:NGC、Discovery、FVE
電影:HBO、Fox
體育:CCTV 5、廣東體育、NBA、勁爆體育、五星體育等
兒童:東森、ANIMAX、Disney、MOMO 等
旅遊:TLC、EYE TV、AFC、LUXE 等

台灣頻道包括台灣個個電視台,共有 199個,從一般的八大、三立,到衞視、中天、東森等等全部都有,不分新聞、娛樂。如果是台灣人的話,應該比較會直接選擇。

香港的頻道也有,一般的 TVB、ViuTV、港台、開電視等等都有,但速度當然較直接打開電視慢,畫質也較次,但如果唔想電視轉 Source 的話,都可以直接係到睇。

新聞頻道其實幾齊,有啲似酒店入面嘅國際台,從 BBC World News、Bloomberg、RT、AI Jzaeera 等等都有,夠哂國際化。

影視頻道就可惜少少,主要都係一啲台灣嘅電影台。雖然都有一啲好似 HDO HD、CineMAX 及 FOX 電視台,但想睇廣東話電影就難啲了。

英超、NBA、Formula 1

體育頻道方面就好豐富,除了常見的 Fox Sprts、Sky Sports 等等,也都有 NBA TV、BeIN Sports 等等,可以睇到英超、NBA、F1 等等唔同嘅賽事。

紀實頻道內容以 BBC 及 Discovery Channel、National Geographic 為主,但速度慢及畫質唔算高,可能同唔多人睇,所以網絡資源較次有關。

日本及韓國頻道包括 NHK、KBS、TVN、YTN 等等。

美國與英國頻道則有 FOX、CNN、ABC、HBO、BBC、E4、CBS 等不同的歐美頻道。

直播頻道這裡也有私密頻道,即成人內容,你輸入密碼:1818 後便可以看到。裡面會有無間斷的私人內容供你觀看,而且還有多個不同頻道,十分驚人。

VOD 點播內容

至於點播內容的部份,其實就跟大家看一般的網上影視網站,或千尋影視差不多。它的分類從懷舊電影、台灣電影、新加坡馬來西亞電影、香港電影、港劇、大陸劇、台劇、美劇、日劇、韓劇等都有。如果是想要看成人內容的話,這裡是有一個秘密需要輸入的。(密碼同樣是 1818)

熱門這裡有電影院剛上映的「冰路營救」

科幻裡也有早前的哥斯拉大戰金剛、集結號等等。

犯罪電影最新就有香港的拆彈專家,而且還是廣東話版本。

電視劇選擇也多,例如剛剛播完的 Disney+ 洛基 Loki 第一季。

即使是香港與台灣的電視劇都有,例如大叔的愛。

日韓劇也少不了,最新像韓國的無法抗拒的他已經有了。

綜藝除了韓國的 Running Man,我家的熊孩子等外,也有美國的 TOO HOT TO HANDLE 第二季。

台灣的綜藝雖然今不如昔,但仍然很齊全。

歐美綜藝主要以求生類與美食類為主。

至於比較奇怪的是經典足球賽事。

動畫方面也有一定的選擇,但到底是否很新就看個人了,但美少女戰士劇場版就是新的。

紀實類主要是紀錄片,新的會跨張到 Alex Fegruson 的新紀錄片也登場了。

成人內容需要密碼

私密影院,即成人內容也有 VOD 服務,同樣輸入一個 1818 的密碼就可以解鎖。它在裡面有日本、韓國、歐美、卡通不同的成人內容選擇,至於類型就可以自選。

Google Play / YouTube 等其他

除剛剛講到的內容外,安博盒子 8 本身也是一個機頂盒,在使用上它可以提供其他功能,例如你可以像一般的 Android 般觀看圖片,日曆功能,也因為它有內置 Google Play Service,你可以使用語音搜尋、使用 Google Play 商店。

如果搭配其他的 Apps,例如 AirScreen,便可以使用 iPhone 進行 AirPlay,或使用 YouTube 觀看影片等等。安博盒子 8 Apps 裡還找到一個名為 Smart YouTube 的 Apps,它基本上就是一個 YouTube Apps,但可以進行更多的設定,例如設定固定 4K,語言等等,而且它有一個去廣告的功能,有點奇異。

安博盒子 8 優點

  • WiFi 支援 2.4GHz 與 5GHz,若連上 5GHz 連網速度較快
  • 一插即用,無需設定
  • Android 10 系統介面較新
  • 使用藍牙遙控器,速度快
  • 機頂盒支援 HDMI 喚醒電視功能

安博盒子 8 缺點

  • 供電採用專有插頭,需要特別配一個供電位置
  • 連接解析度不合的 21:9 屏幕無法顯示
  • 介面功能多,快速選擇不容易
  • 價錢不便宜

【評測】ROG Strix G15 Advantage

使用 AMD Ryzen 處理器,想要搭配 AMD Radeon Mobile GPU,在 Computex 2021 的主題演講上,AMD 再度讓玩家實現這個理想。

Computex 2021 主題演講由執行長 Lisa Su 揭開序幕,主要闡述公司接下來半年的部分產品規劃,其中包含 AMD Radeon RX 6000M 系列行動顯示卡以及由前 Alienware 創辦人之一,現在 AMD 擔任遊戲解決方案架構張的 Frank Azor 介紹的 AMD Advantage Design Framework 設計架構;其中,獲得 AMD Advantage 認證的筆記型電腦之一的機種,ROG Strix G15(G513QY)Advantage 已經在我們手上完成實測。

我們手中的 ROG Strix G15 Advantage 採用的是代號 Cezanne 的 Ryzen 5900HX 以及 Navi 22 的 Radeon RX 6800M 12GB GDDR6 記憶體配置的 GPU,符合 AMD Advantage Design 規範,也是率先出貨的數款符合 AMD Advantage 認證的筆記型電腦之一。

所謂的 AMD Advantage 要符合以下幾個特色:

1. 代號 Cezanne 的 Ryzen 5000 系列處理器;
2. Radeon RX 6000M 獨立顯示晶片;
3. Radeon Software、Smart Shift 與 Smart Access Memory 等技術;
4. 頂規 IPS / OLED 面板、144Hz+、300 Nits、100% sRGB 與 FreeSync 等技術;
5. NVMe M.2 SSD;
6. WASD 鍵盤區域遊戲溫度需控制在 40 度以下;
7. 10 小時以上的影片連續播放能力;
8. 1080p 解析度需 100 FPS 的遊戲體驗;

15.6 吋 IPS 面板的 ROG Strix G15 Advantage 是一款 1920 x 1080 解析度的筆記型電腦;除了 IPS 面板外,這塊面板還支援 300Hz 更新率、3ms 反應時間、1000% sRGB 以及 FreeSync 技術。

這款筆記型電腦的螢幕佔比率高達 85%,可以見到上緣以及左右兩側的邊框相當窄,幾乎到了一個零界點。

鍵盤部分採用 RGB 背光設計,4 區 AURA 背光,WASD 鍵帽則是透明設計,有點突兀,但也許有人會愛上這樣的設計;嗯,也許。

既有的 60% 鍵盤設計按鍵擁有 Overstoke 功能外,同時還設置 10 顆獨立功能鍵,提升玩家的使用者體驗。

鍵盤發光外,筆電前緣也有發光的設計,喜歡與否,就取決於個人喜好。

這款 ROG Strix G15 Advantage 筆記型電腦針對電競遊戲玩家推出,設置上也對玩家相當友善,這一點從 I/O 配置就會相當清楚。

ROG Strix G15 Advantage 在機身的右側是沒有配置任何 I/O,而 I/O 主要集中在筆電後方以及左側,對於右手使用滑鼠的玩家來說,這樣的作法可以減少被干涉的可能性。

比較特別的 I/O 配置並沒有在這台機器上見到,主要配置還是相當基本的 USB 3.2 Gen2 Type-A、支援 DisplayPort 輸出以及 100W PD 功能的 USB 3.2 Gen2 Type-C、RJ-45 和 HDMI 2.0b 等。

雖然這款筆記型電腦支援 100W PD 充電,但玩遊戲的時候千萬別使用它,因為配置 280W 變壓器的 ROG Strix G15 Advantage 在 100W 模式下只能享受效能模式或是靜音模式,而非極速或手動模式。

使用 Ryzen 9 5900HX 和 Radeon RX 6800M 的 ROG Strix G15 Advantage 除了配置 280W 的變壓器外,在散熱方面也下了很大的功夫。

液態金屬散熱膏是 ASUS 遊戲筆電近幾年的一個大特色,與 Thermal Grizzly 合作的液態金屬散熱膏可以在這款筆記型電腦上見到,主要使用在 CPU 與 GPU 部分;除了既有的熱導管外,ROG Strix G15 Advantage 也整合的均溫板(Vapor Chamber)的散熱設計,能更有效將 CPU 與 GPU 的熱均衡導出。

記憶體部分可以自行更換,最大支援到 32GB x2,足以滿足不少使用者有著最大記憶體容量的追求。

同時,這款筆記型電腦也配置了 2 個 NVMe M.2 SSD 插槽,使用者可以自行提升儲存容量。

比較特別的部分在於 ROG Strix G15 Advantage 使用的是 MediaTek MT7912 Wi-Fi 模組,但對於這款晶片網路上並沒有太多資訊。從過去的 Intel 到現在的 MediaTek Wi-Fi 模組,AMD 似乎計畫著在慢慢脫離著 Intel… 接下來會如何,讓我們靜靜看下去。

接著我們看看 ROG Strix G15 Advantage 的測試數據。採用 Ryzen 9 5900HX 與 AMD Radeon RX 6800M 的機器,到底在 1920 x 1080 解析度下能有怎樣的表現,同場我們找了 Intel Core i7-10870H 搭配 GeForce RTX 3080 的機器來進行比對。

原則上,Radeon RX 6800M 與 GeForce RTX 3080 並不是同級別對手,這次比較主要是瞭解 Radeon RX 6800M 的實際差距,讓大家在選購上有一個底。ROG Strix G15 Advantage 是以 Turbo 模式進行實測。

 GeForce RTX 3080 with Intel Core i7-10870HRadeon RX 6800M with Ryzen 9 5900HX 
TIme Spy98009307-5.3%
Time Spy Extreme466050227.21%
Port Royal61825401-14.46%
Fire Strike20534215674.79%
Fire Strike Extreme118801438817.43%
Fire Strike Ultra6478799919.01%
Ray Tracing27.2811.49-137.42%
 GeForce RTX 3080 with Intel Core i7-10870HRadeon RX 6800M with Ryzen 9 5900H 
Assassin Creed Vahalla8665-32.31%
Borderlands 3 : bad ass (DX11)85.0182.76-27.19%
Borderlands 3 : bad ass (DX12)83.3194.1311.49%
RE Village144.61101.7942.07%
RE Village (RT)81.9159.7137.18%
Control93.6695.5319.58%
Control RT_High59.3145.231.22%
Cyberpunk (Ultra)63.4963.31-0.28%
Cyberpunk (RTUltra+DLSS_off)33.1920.57-61.35%
Dirt 587120.227.62%
Dirt 5(RT)7398.225.66%
Metro Exouds (Ultra)74.6573.66-1.34%
Metro Exodus Enhancded Edition Ultra preset (RT high)62.555.81-11.99%
Gears 596.894-2.98%
Godfall (Epic)87.682.6-6.05
Godfall (RT)8480.3-4.61%
Horizon Zero Dawn9893-5.38%
Shadow of the Tomb Raider (highest)991055.71%
Shadow of the Tomb Raider(RT_ULTRA)68702.86
Total War: Troy81.867.9-20.47%
Watch Dog Legion7058-20.69%
Watch Dog Legion(RT_Ultra)4528-60.71%

續航力方面是 AMD Advantage 強調的項目之一,透過 PCMark 的電池續航力測試,10 小時的續航力可以見到採用 AMD Ryzen 處理器與 Radeon GPU 的 ROG Strix G15 Advantage 這次有多強悍。

另外,我們透過 Netflix 下載影片實測 ROG Strix G15 Advantage 連續續航力,發現這台筆記型電腦可以有著接近 12 小時的影片播放能力,可以讓你從台灣飛到舊金山的旅途上不至於無聊,但也要你有能力飛出去才是;測試條件是使用系統預設亮度,若將螢幕亮度進行調整,應該有機會增加影片播放時間。

如果不玩遊戲的話,100W PD 的變壓器帶上,外出一天,ROG Strix G15 Advantage 勢必沒有太大問題。

Zen 3 CPU 架構與 RDNA 2 GPU 架構都很優異,組合出來的 ROG Strix G15 Advantage 表現也讓人相當驚豔,但測試過程中碰到一些驅動問題,這可能要待 AMD 後續釋出更新版本的驅動才能解決。實測數據來看,雖然與 GeForce RTX 3080 有著一定差距,但我們也特別強調 Radeon RX 6800M 並不是 GeForce RTX 3080 的實際對手,畢竟 Radeon RX 6800M 只是 Navi 22,而非老大 Navi 21。

Ray Tracing 部分當然是 Radeon RX 6800M 的弱勢,這部分也許在 FSR(FidelityFX Super Resolution)登場後會有一定的改善。

與老大哥 ROG Zephyrus 相比,採用 AMD Radeon RX 6800M 與 Ryzen 5900HX 的 ROG Strix G15 Advantage 在價格上有著一定優勢,而效能表現與外觀設計也足以滿足目前絕大部分使用者,但台灣現階段尚未推出採用 AMD Ryzen 處理器與 Radeon GPU 的機種,或許可以再稍待一陣子,後續搭配更新後的驅動程式,讓整台機器能夠更佳、更穩定的表現。

【開箱】ADATA XPG LEVANTE 360 ARGB 一體式水冷

不少廠商都在水冷頭上作文章,做著做著都變成違章建築,如同 ADATA XPG LEVANTE 360 ARGB 一體式水冷簡單才是最美。

處理器核心數量不斷增加,AMD 與 Intel 更陸續推出多種自動提升運作時脈技術,均要求處理器需在一定溫度之下才能啟動,此時擁有大量水作為熱緩衝材料的水冷設備,能夠減緩短時間開 Turbo 所造就的溫升現象,加上廠商陸續強化防漏水設計與價格下滑,結合水冷優勢與安裝簡易的一體式水冷,逐漸獲得消費者青睞。

ADATA 威剛科技旗下的電競品牌 XPG,從原先記憶體、儲存類產品本業,逐步擴展至電腦零組件,LEVANTE 一體式水冷即是往散熱解決方案所踏出的一步。相較於友廠於水冷頭上蓋作文章,XPG LEVANTE 360 ARGB 一體式水冷保留原本 Asetek 代工廠的外型,水冷頭僅安排 XPG 字樣透出 RGB LED 發光效果,比較不容易與越來越誇張的主機板散熱片設計打架。

ADATA XPG LEVANTE 360 ARGB

▼ XPG LEVANTE 360 ARGB 一體式水冷的水冷頭維持 Asetek 原始設計尺寸,較不容易與主機板大型散熱片或是 M.2 散熱片相互干涉。

Asetek 第六代設計

XPG LEVANTE 360 ARGB 使用 Asetek 第六代水冷頭/幫浦設計,銅質水冷頭鰭片厚度僅為 0.15mm,幫浦、出水口、入水口再次強化防漏水。水冷排選用鋁材質,依照產品型號可以判斷這是款 360mm(120mm x 3)版本,水冷排厚度達 27mm,該系列另有 240mm 水冷散熱排版本。

ADATA XPG LEVANTE 360 ARGB water block & pump

▼ XPG LEVANTE 360 ARGB 水冷頭並未添加過於繁瑣的設計,維持嬌小體型以便最大化相容性。

ADATA XPG LEVANTE 360 ARGB water block bottom

▼ 銅材質水冷頭預先於接觸面塗上散熱膏。

ADATA XPG LEVANTE 360 ARGB water block tube

▼ 水冷頭幫浦出水口、入水口具備 90 度彎折設計,並可旋轉避開干涉。

ADATA XPG LEVANTE 360 ARGB 360mm radiator

▼ 這次測試產品為 360mm 水冷散熱排版本,EPDM 材質水管長度約 400mm,另有 240mm 水冷散熱排版本可供消費者選擇。

ADATA XPG LEVANTE 360 ARGB radiator 20FPI~21FPI

▼ 水冷散熱排鰭片密度大約為 20FPI~21FPI。

由於是水冷大廠 Asetek 產品,因此除了隨貨提供 AMD(AM2、AM3、AM3+、AM4)、Intel(LGA115x、LGA1200、LGA1366、LGA2011、LGA2066)扣具以外,還能夠透過隨附於 AMD Ryzen Threadripper 盒裝處理器的扣具,相容 TR4 與 sTRX4。

ADATA XPG LEVANTE 360 ARGB mountings

▲ 隨包裝提供相容 AMD(AM2、AM3、AM3+、AM4)、Intel(LGA115x、LGA1200、LGA1366、LGA2011、LGA2066)的扣具與固定螺絲。

ADATA XPG LEVANTE 360 ARGB guide & sticker

▲ 紙質附件包含 1 本快速安裝手冊,以及 1 張 XPG 信仰貼紙。

雙環 RGB LED 風扇

風扇是廠商比較容易做出產品區隔之處,ADATA XPG 在這裡搭配 3 個 120mm 風扇,電機軸心與扇框各自安排 20 顆 RGB LED,支援 ARGB 可定址與 PWM 轉速控制(600RPM~2000RPM),FDB 流體動壓軸承於 40℃ 運作環境享有 MBTF 40000 小時,更具備異物侵入自動重啟保護功能。

ADATA XPG LEVANTE 360 ARGB 120mm fans

▼ XPG LEVANTE 360 ARGB 隨附風扇頗有誠意,以雙環 ARGB LED 增加美觀度,更具備自動重啟保護功能。

ADATA XPG LEVANTE 360 ARGB 3d fan blades

▼ 風扇軸心與外框各自安排 20 顆 RGB LED,扇葉則使用立體雙層造型,最高轉速 2000RPM 噪音值為 34dB,提供 61.5CFM 風流量與 1.42mm-H2O 風壓。

每個風扇本體提供 1 個 4pin 風扇插頭/插座與 1 個 3pin ARGB 插頭/插座,短線身設計能夠讓3個風扇相互串聯時有著更俐落的外表。包裝隨附 3 組 4pin 風扇插座、3pin ARGB 延長線之外,亦提供 1 個簡易控制器,提供發光模式、速度、亮度等調整按鈕。

ADATA XPG LEVANTE 360 ARGB 12v/0.18a

▼ 單個風扇只需要 12V/0.18A 電壓電流,就算是串聯 3 個風扇,通常並不會達到主機板風扇插座最大輸出 2A 限制。

ADATA XPG LEVANTE 360 ARGB fan connectors

▼ 風扇均具備 4pin 風扇插頭/插座與 3pin ARGB 插頭/插座,短線身設計於串聯時更美觀。

ADATA XPG LEVANTE 360 ARGB extension cables

▼ 隨包裝附贈 3 組 4pin 風扇延長線與 3 組 ARGB 延長線。

ADATA XPG LEVANTE 360 ARGB LED lighting controller

▼ 獨立控制器提供 12 種發光模式、5 種速度、5 種亮度選擇。

ADATA XPG LEVANTE 360 ARGB pump power supply

▼ 水冷頭幫浦同樣採用 4pin 風扇插頭供電,並支援 ARGB 訊號串聯功能。

ADATA XPG LEVANTE 360 ARGB water block LED lighting

▼ 水冷頭 RGB LED 燈光效果示意圖。

ADATA XPG LEVANTE 360 ARGB RGB fan lightning

▼ 風扇雙環 RGB LED 燈光效果示意圖。

足以應付 18 核心超頻

XPG LEVANTE 360 ARGB 一體式水冷是款 360mm 水冷散熱排產品,因此我們也選用更熱、更耗電的 Intel HEDT 平台進行測試,相關零組件搭配詳見下表。Core i9-10980XE 於室溫 25℃、Windows 10 桌面待機時(水冷幫浦全速約為 2727RPM),主機板自動調節風扇轉速至 926RPM 時為 34℃。

使用 AIDA64 FPU 進行 10 分鐘燒機,則主機板自動將風扇調整為 1211RPM,處理器溫度表現為 45℃。若是將供電限制往上提升,Package Power 大約是 406W 時,Core i9-10980XE 18 個核心均可站上 4.1GHz,此時 XPG LEVANTE 360 ARGB 風扇全速運轉達 2112RPM,維持處理器 97℃ 而不觸發過熱保護,此時距離風扇約 60cm 所量測的噪音值約為 44.4dB(A)。

測試平台

處理器:Intel Core i9-10980XE
記憶體:Kingston Fury DDR4 RGB DDR4-3466 8GB x 4 @DDR4-2933
顯示卡:ZOTAC Gaming GeForce GTX 1660 Super 6GB 192bit GDDR6
系統碟:Apacer Z280 240GB
電源供應器:Seasonic Platinum SS-1000XP
作業系統:Microsoft Windows 10 Pro 64bit 20H2

ADATA XPG LEVANTE 360 ARGB testing results

▼ XPG LEVANTE 360 ARGB 一體式水冷不僅能夠應付 HEDT 平台預設值,更能夠讓 Core i9-10980XE 處理器 18 個核心於 AIDA64 FPU 燒機全部站上 4.1GHz。(室溫 25℃)

簡單卻又不簡單的設計

以 Asetek 優良的一體式水冷作為基礎,水冷頭沒有加裝過於花俏的裝置,擁有與主機板的最大相容性,卻又於水冷散熱排風扇提供漂亮的雙環 RGB LED,並透過串連機制簡化安裝步驟並提升整潔度。

這款 XPG LEVANTE 360 ARGB 市場售價約新台幣 5,000 元左右,於一票 Asetek 360mm 競品當中並不昂貴,想打造視覺系電腦主機、安裝 360mm 水冷,卻又深怕與主機板大型散熱片相互干涉的玩家們,這款或許是你等待已久的產品。

7月-2021【首單 50% 優惠碼】UberEats 外賣 App 官方折扣集合

獨家申請新戶口,首單即減 50%

用以下指定連結申請 UberEats 新戶口,第一張單即減 50%,最多可以減 $50,好過一般的新用戶優惠,每次只可以減 $25。想用到呢個優惠其實唔難,大家申請個新戶口,一家幾口,申請 N 次都得啦。

優惠項目:新用戶首單即減 50%
獨家優惠碼:HKEATS20
優惠金額:即減 50%
專用連結:https://r.brandreward.com/?key=81d9cdfbc3112e3f28aa14d3edbd7def&linkid=17768112
優惠期至:25-July-2021
優惠項目:新用戶首單即減 50%
獨家優惠碼:UEPM21
優惠金額:即減 50%
專用連結:https://r.brandreward.com/?key=81d9cdfbc3112e3f28aa14d3edbd7def&linkid=96166863
優惠期至:31-Dec-2021

申請新戶口,即送 $100

用指定連結申請 UberEats 新戶口,即送 $100 現金劵。可以分 4 張單訂使用,每張 $25 。想用到呢個優惠其實唔難,大家申請個新戶口,一家幾口,申請 N 次都得啦。

優惠項目:新用戶送 $100
獨家優惠碼:eats-agjbxue
優惠金額:減 $50
https://ubereats.app.link/tES19qZZFgb

不同區新戶口,30天免運費,再減 $50

UberEats 不同區份新用戶可以有 30天免運費,及半價最多 $50 優惠。

油尖旺區:優惠碼:Eats盡油尖旺
荃灣區:優惠碼:Eats盡荃灣
九龍城區:優惠碼:Eats盡九龍城
深水埗區:優惠碼:Eats盡深水埗
中西區:優惠碼:Eats盡中西
葵青區:優惠碼:Eats盡葵青
黃大仙區:優惠碼:Eats盡黃大仙
指定連結:https://bit.ly/3wCCg8O

【價錢】Samsung S21 Ultra 行貨售價回落至 $7 _ _ _

Samsung S21 Ultra 作為今年 Android 陣營的最強手機,售價當然都好高,但相比去年已經有少少回落,而依家嘅賣價再稍稍回落少少,香港行貨去到 $7,975,水貨則是 $6,595。以價格來講確係有一定吸引力的。至於買唔買得過就可以睇下我地嘅評測再作決定:【開箱評測】Samsung S21 Ultra:3倍+10倍光學變焦可用達 30倍

Samsung Galaxy S21 Ultra 回歸原點,採用純黑色機背為主調,鋼琴面的中框,配搭上簡約而有型格。主相機的感光元件比 Galaxy S21 更大,而且還有潛望鏡頭,主相機凸出機背的情況比 Galaxy S21 更多亦可以理解。

Samsung Galaxy S21 Ultra 應用 6.8 吋 2K+ AMOLED 螢幕,螢幕即使調整至最高解像度,亦支援 120Hz 刷新率,比起上代需要將解像度調整至 FHD+ 更進一步。唔講唔知今次 Samsung 在螢幕採用全新有機材料,提高電子在有機材料層中的移動速度,從而大大提升發光效率,所以可以達到 1500 nit 亮度,對比度達到 3,000,000 比 1,色彩飽和度亦比以往提高 100%。不過,在日光下使用 Galaxy S21 Ultra,依然是有反光與亮度不足的情況。

【評價】3 國際萬能卡 $130 66GB 一卡兩號年卡,速度達 103Mbps,1GB=$1.96

儲值卡市場,有很多不同的 SIM Card 公司,其中一家便是 3HK ,它們的包裝封面也有一定特色, 3HK 使用的網絡商是 國際萬能卡 。他們一直以來都有推出唔同面額的儲值卡。今日同大家評測的是 3HK $130 的 66GB 版本。看看在香港使用的速度、價錢等如何。

3HK 4G 使用 國際萬能卡 網絡、有效期 395日

3HK 市場售價 $130 的 66GB 月卡,原價為 $198,採即插即用方式,包 2000 語音通話分鐘 66GB 數據,採用 國際萬能卡 4G 網絡,最高速度 4G 42Mbps。無限數據此卡是無,但佢特別在擁有一卡兩號功能,如果想申請的話,可以掃瞄卡面的 QR Code 申請在中國大陸上網及接收 SMS 等等。

另外,它的數據是提供 80GB 香港本地數卡 + 30GB 社交數據,並不是完全的 110GB 任用數據需要留意 。以 2021年 6月購買日為例,有效期間為 365 日。啟用日期為至 2021年 6月 (具體請留意包裝後說明)。

包裝面值:$198
市場售價:$130
即插即用:是
數據量:66GB
最高速度:4G 42Mbps
無限數據:無
語音通話:2000
網絡供應商:國際萬能卡
有效期:395日
數據分享:不可以
一日定義:00:00 - 23:59

3HK 66GB 4G 卡,每 1GB = $1.96

我們以每 1GB 計算價錢的話,3HK 這張的平均每 1GB 價值是 $1.96969696969697。如果你在使用儲值卡後,想保留3HK 的號碼,答案係可以的,最平費用是 $50。

APN :mobile.three.om.hk
開啟儲值卡: ##107*0#
查詢數據及到期日:##107#

日間:速度測試最高達 96.2Mbps

3HK 作為一張 4G 42Mbps 最高速度的 年卡,速度測試一共進行了五次,測試速度效果以儲值卡來說合理,平均下載均約 96.2Mbps,在 89.4Mbps 至 103Mbps 之間,上載維持在 4.47Mbps 至 14.4Mbps 速度。

爆 plan 後:速度測試

當你用盡數據後,3HK SIM Card 係無法使用,所以當我地再進行速度測試,結果係下載 0Mbps,上載 0Mbps。

查詢:anlanderWhatsApp 查詢
更多儲值卡評測請即睇:SIM Card 大全
有關 5G SIM Card:【評測/比較】香港 5G「年卡」電話 SIM

如果你想知道自已的上網速度快與慢,可以前往 Techritual.com 與 SpeedTest 聯合的「香港網速測試 SpeedTest HK」進行測速。

【價錢】Sony Xperia 1 II 最新跌至 $50xx,水貨再平少少

上年六月初時,Sony 在港發表旗下首款5G旗艦 Xperia 1 II,並宣佈於6月中正式上市,建議零售價為$7,999,並提供紫、黑及白三色。而事隔一年,Sony Xperia 1 II 的定價調整(當然啦!Xperia 1 III 都來啦)。

根據依家最新價錢,Sony Xperia 1 II 現售 $5000,較建議零售價 $7999 平近三千。但以呢個價錢,除左一啲 Sony 粉之外,其他人未必太有吸引力。買唔買好,梗係要睇我地嘅:【開箱評測】SONY Xperia 1 II:入手注意!日系的三長兩短

Sony Xperia 1 II 是 SONY 首款搭載 Zeiss 鏡頭的手機,更是Xperia 1 的後繼機,並採用了 6.5吋21:9 比例  4K HDR OLED 屏幕,90 Hz 屏幕更新率,配備 Snapdragon 865 處理器,內建8GB RAM + 256GB ROM 及 4000 mAh 電池。

Sony Xperia 1 II 將支援 SUB 6 5G 網絡,具備 IP68防水防塵規格,並保留雙前置喇叭及3.5mm 耳機插槽。至於鏡頭方面,Xperia 1 II 搭載 1200萬像三鏡頭 + TOF 鏡頭。主鏡頭為24mm 廣角鏡,CMOS 尺寸達 1/1.7″,支援 PDAF 及 OIS,另再配備上 Zessis T 鏡頭鍍膜技術,第二枚 1200 萬像鏡頭,支援雙 PDAF,最後一顆 1200萬像鏡頭為 70mm 長焦鏡。另外 Sony 今次就為 Xperia 1 II 加入3D iTOF 景深鏡頭,將加強對焦速度及改善人像拍攝的質素。

【推介】千元 $1000 手機 2021 年最值得買邊款?

而家唔少頂級旗艦機賣到超過 HK$10,000,有冇諗過用 10 分 1 價錢,都買到部智能手機?雖然今年 2021年 HK$1,000 以下嘅機款的確唔多,但都有兩個牌子各三部新機。

Poco Global 宣佈成為獨立品牌,同時發表入門級新機Poco M3

POCO M3 性價比之王

POCO M3 係 POCO 獨立後第一款產品,以剛好一千蚊以內就買到用 S662 嘅手機,仲有 48MP 三鏡頭、六千大電同雙喇叭,性價比之王當之無愧。

POCO M3 硬件規格
螢幕尺寸:6.53 吋 LCD (2340×1080)
螢幕比例 19.5:9
機身體積:162.3 x 77.3 x 9.6 mm
重量:198g
處理器:Snapdragon 662 八核心 2.0 GHz
儲存空間:4GB RAM / 64GB ROM
系統:Android 10
主相機:4800 萬像素 + 200 萬像素 + 200 萬像素
前置相機:800 萬像素
電池容量:6000 mAh
其他:雙喇叭、獨立 Micro SD 咭槽、FM 收音機、
定價:HK$949

Brand New Golden85 Xiaomi Redmi 9A 6.53in 4G network global version one  year warranty, 電子產品, 手提電話- Carousell

Redmi 9A

Redmi 9A 作為小米最平嘅機型,價錢只需要七百蚊都唔洗,手機都有 6.53 吋大 Mon、仲有 2GB RAM,仲係咁架喇。加上五千大電,做後備機一流。

Redmi 9A 硬件規格
螢幕尺寸:6.53 吋 LCD (1600×720)
螢幕比例 20:9
機身體積:164.9 x 77.07 x 9.0 mm
重量:194g
處理器:MediaTek Helio G25 八核心 2.0 GHz
儲存空間:2GB RAM / 32GB ROM
系統:Android 10
主相機:1300 萬像素
前置相機:500 萬像素
電池容量:5000 mAh
其他:獨立 Micro SD 咭槽、FM 收音機
定價:HK$699

Xiaomi Redmi 9C 3GB + 64GB Smartphone Offered for $99.00

Redmi 9C

Redmi 9C 純粹係 9A 嘅升級版,喺 CPU 同內存都有提供,而鏡頭都同單鏡頭升級到加多咗兩個湊數鏡頭,仲支持 18W 快充,唔洗怕有排充電。

Redmi 9C 硬件規格
螢幕尺寸:6.53 吋 LCD (1600×720)
螢幕比例 20:9
機身體積:164.9 x 77.07 x 9.0 mm
重量:194g
處理器:MediaTek Helio G35 八核心 2.3 GHz
儲存空間:3GB RAM / 64GB ROM
系統:Android 10
主相機:1300 萬像素 + 200 萬像素 + 200 萬像素
前置相機:500 萬像素
電池容量:5000 mAh
其他:獨立 Micro SD 咭槽、FM 收音機、18W 快充
定價:HK$899

Nokia 1.4 智慧手機

Nokia 1.4

Nokia 1.4 係 Nokia 最貴嘅千元機,配咗個 6.51 吋大 Mon,仲用咗最新出嘅 Qualcomm 215 CPU,最特別係用 Android 10 GO 版本,專門設計比低價手機,手機運作會更順暢。

Nokia 1.4 硬件規格
螢幕尺寸:6.51 吋 LCD (1600×720)
螢幕比例 20:9
機身體積:166.42 x 76.72 x 8.7 mm
重量:178g
處理器:Qualcomm 215 四核心 1.3 GHz
儲存空間:2GB RAM / 32GB ROM
系統:Android 10 GO
主相機:800 萬像素 + 200 萬像素
前置相機:500 萬像素
電池容量:4000 mAh
其他:獨立 Micro SD 咭槽、FM 收音機、18W 快充
定價:HK$998

Announcing our latest, low-cost 4G smartphone: Nokia C1 Plus — HMD Global -  The home of Nokia Phones

Nokia C1

Nokia C1 係 Nokia 最平嘅機型。螢幕平到極致咁用咗 480P,手機電池容量都只係得 2500mAh,但自拍鏡頭少有地有閃光燈。

Nokia C1 硬件規格
螢幕尺寸:5.45 吋 LCD (854×480)
螢幕比例 16:9
機身體積:147.6 x 71.4 x 8.7 mm
重量:155g
處理器:Unisoc 四核心 1.3 GHz
儲存空間:1GB RAM / 16GB ROM
系統:Android 9 Pie(Go)
主相機:500 萬像素
前置相機:500 萬像素
電池容量:2500 mAh
其他:獨立 Micro SD 咭槽、FM 收音機、前置閃光燈
定價:HK$638

Nokia 推出多款平價新機,Nokia C10/C20、Nokia G10/G20 發佈

Nokia C20

Nokia C20 是 Nokia 最新推出的手機,相比 C1 新機有返 720P 螢幕,處理器都稍有升級,16GB ROM 也升級地配咗 2GB RAM。手機都可以用到最新嘅 Android 11 Go 版本。雖然手機電池得 3000mAh,但係可拆式,可以買塊後備電出街隨時換。

Nokia C20 硬件規格
螢幕尺寸:6.5 吋 LCD (1600×720)
螢幕比例 20:9
機身體積:169.9 x 77.9 x 8.8 mm
重量:191g
處理器:Unisoc SC9863A 八核心 1.6 GHz
儲存空間:2GB RAM / 16GB ROM
系統:Android 11(Go)
主相機:500 萬像
前置相機:500 萬像素
電池容量:3000 mAh
其他:獨立 Micro SD 咭槽、FM 收音機、可拆卸電池
定價:HK$798

總評:千元手機今年主要集中兩間廠

上年介紹咗五部手機,都各有特點,甚至有三防機。但係今年手機廠商嘅種類就比較少了。主要都係得小米同埋 Nokia。但喺 2021 年,千元機嘅需求變得好大,唔知又可唔可以吸引返其他廠喺香港出千元機?

【價錢】Google Pixel 5 香港報價都係 $61xx

如果你想買 Google Pixel 5,除左上網買再集運返香港外,也都可以直接係香港手機舖買,本身 Google Pixel 5 係香港無行貨,售價就大概係 $6,500 左右,而依家市場報價降低,大概係 $4795 左右,不過你自己集運。

本身 Google Pixel 最大特色係加入左雙鏡頭,6 吋 OLED 螢幕,螢佔比高,機身無好花巧的修飾,只是開關用左銀色去襯托,亦都方便用家辨別。帶磨沙質感的綠色鋁金屬機背,個人聯想到近年興起放在浴室放冼腳的硅藻土,其實拎起部機,質感都有點似,令到部機簡約之餘,都有番啲特色。

覺得有興趣,想知買唔買得過,梗係睇我地嘅 【評測】Google Pixel 5:寧願要番單鏡頭 再作決定啦! 

螢幕尺寸:6.0″ 吋 OLED (2340×1080)
螢幕比例 19.5:9
機身體積:144.7 x 70.4 x 8.0 mm
重量:151g
處理器:Snapdragon 765G
儲存空間:8GB RAM (LPDDR4x RAM) + 128GB ROM
主相機:1220 萬像素 Dual-Pixel 技術 f/1.7 光圈鏡頭 + 1600 萬像素 f/2.2 光圈鏡頭 107 度超廣角鏡頭
前置相機:800 萬像素 f/2.0 光圈鏡頭
電池容量:4000 mAh
防水:有 IP68
無線充電:有
5G:有
NFC:有
其他:指紋解鎖、IP68 防水、nano SIM + eSIM、支援 5G、18W 快速充電功能、90Hz 螢幕刷新率

5G 專題 | 5G 公園豈只有智慧半馬跑道,還有…

5G 的出現除了賦能千行百業作智慧化轉營外,對市民的生活也息息相關,在運動以至公園悠閒方面也不例外,當中包括了智慧半馬跑道、無人售賣車、智能儲物櫃、安防與清潔機器人,以及智能園林養護灌溉系統等,不但為市民帶來嶄新的運動體驗,更簡化了園區的管理工作,改變人們生活。

深圳將公園 5G 化

近年流行馬拉松運動,可是礙於疫情關係令很多賽事相繼取消,其實透過 5G 智能半程馬拉松跑道,跑手即使不用群聚也可與他人進行比賽。深圳市市政府部門早前聯合包括中國移動、騰訊、華為等11家企業,成立了 5G 智慧公園綠道建設發展聯盟,推動各式各樣的 5G 智慧應用,位於深圳灣公園全長10.5公里的 5G 智能半程馬拉松跑道是焦點之一。

它是全國首條專業濱海半馬智能跑道,跑手可選擇5公里或10公里的賽程訓練,利用位於起點的顯示屏裝置「掃碼」自助註冊後,便可獲設有智能芯片的號碼布開跑,沿途的智慧標桿會針對跑手的肢體及臉部進行識別,紀錄沿途的實時跑步數據,包括所跑距離、速度、消耗卡路里等,從而作出指導。當跑手完成賽道後,如成績是當天前十名的話便可自助領取獎牌。

此外,亦可通過屏幕的排行榜與其他跑手一較高下,甚至進行社交互動,屏幕還能顯示近30日公園遊客運動的情況。至於智能號碼布則取代了傳統馬拉松賽事中需參賽者綁在鞋帶上感應器,路過checkpoint即能自動感應並記錄所跑時間,而且可一年內重覆使用,讓跑者參與深圳灣公園的賽事,既環保又方便。

5G 專題 | 由致力推動 5G 發展的中國移動香港贊助


5G 智能儲物櫃

另外,園區內設有多種 5G 應用,讓遊客享受嶄新的公共空間體驗。例如賽前在指定區域的 5G 智能儲物櫃,以手機進行感應登記後便可自助儲物;無人餐車則為遊客提供飲料、咖啡和簡單料理販售服務,只需在車前揮手,餐車便會自動駛至眼前,掃描車身二維碼即可以手機下單及支付,成功後車門會自動打開以便取貨,全程自動化,減省了人力操作成本,同時確保了社交距離。另外,蓮花山公園則設有平均時速8公里的 5G 無人駕駛遊覽車,車內還有無線充電裝置,市民可網上預約乘坐。

除了 5G 智能跑道,其他休閒健身運動也多姿多采,例如香蜜公園的 5G AI 守門員,市民得以一嚐對戰機械守門員的滋味。福田區的景蜜公園,則設有 5G 發光蹺蹺板、 5G AI 互動遊戲大屏及智能便民座椅,民眾利用智能體測儀便可測量個人身高體重、握力、心率等體徵數據。

5G 24 小時巡邏

此外, 5G 也惠及園區管理,蓮花山公園、深圳灣西延段、龍崗區龍城公園的 5G 智能安防機器人,具備高清鏡頭、人臉和身份識別、語音對講等功能,不僅能 24小時巡邏,還提供遠程通話和一鍵報警等功能,針對園內煙火出現、遊人體溫異常和一些突發事件亦能作出警告。公園加裝AI人流分析系統和聯動警報裝置的話,能讓管理人員精準掌握園內遊客數量和密度,同時避免有人進入警戒範圍,強化園內保安。

疫情下公共衛生十分重要,公園的 5G 智慧清潔車實現遠程規劃打掃路線,並能自動控制打掃和車輛速度,自動清掃垃圾的同時更可感知道路、位置和障礙物訊息; 5G 智能園林養護灌溉系統能針對不同植物定量分析植物水肥需求,提升保養成效。其他的 5G 公園管理應用,還有 5G 無人清潔船、 5G 自動割草機器人。

5G 憑藉網速高、時延低、連接廣的優勢,造就了上述多元化的現代化網絡設施,助力健康生活建設,讓傳統園區進化成 5G 智慧公園,成為打造智慧城市不可或缺的高科技市肺。

65吋 mini LED 電視邊到平?Samsung QA65 與 TCL C825 售價比較

現時 4K 電視最新技術必然是 mini LED,利用更細小的獨立 mini lED 燈泡作為背光,提供比 QLED 更細緻、螢幕鮮豔度接近 OLED,光亮度、對比與色彩超越 HDR 的畫質,其壽命更比 OLED 多出 3-5倍。【詳解】什麼是 mini LED 電視?與 LED / QLED 分別、原理、優點、缺點?

mini LED 電視市場上暫時有兩個主要對手,一是 Samsung,二是 TCL。Samsung 雖然將其 mini LED 技術命名為 NEO QLED,但技術本質上是 mini LED,最主要差別是加入了 AI Neo Quantum 處理器。至於 TCL 的則保持以 mini LED 命名,並加入 Dolby Vision 聲音效果與採用 Android TV 系統增加吸引力。

Samsung 65吋賣 $31,980

技術較優的 Samsung Neo QLED 65吋版本在百老匯現時以 $31,980 發售,並附送 Bruno BOE053橢圓電熱鍋 (建議零售價 $1598)。

查詢:https://www.broadwaylifestyle.com/hk_tc/f611622-m

TCL 65吋賣 $15,980

至於 TCL Mini LED 65吋電視版本現時在 anlander.com 好貨加以 $22,980 發售,可以 $199 換購 SMEG 50’s RETRO 多士爐,並提供免費送貨服務。

查詢:https://anlander.com/collections/tcl/products/tcl-65c825-android-tv

【價錢】小米 POCO F2 Pro 手機已經減價中,賣緊 $3200

小米 Poco F2 Pro 作為平價 S865 手機,佢就用左 6.67 吋真正全面屏幕,好處是玩遊戲時,不會被大部份屏幕的開孔或劉海部份擋住,令遊戲顯示範圍正常。壞處是為了加入 2000 萬像素彈出式前鏡頭,或犧牲了生活防水功能,而且機身重量亦達至 219g。

官方一開始時定價 $4,399 ,但後來調整至 $3,999,但事實上來場價格都進一步下降,令佢嘅吸引力又增加左一啲。根據最新報價,依家最平嘅 8GB + 256GB 係賣 $3200,吸引力確實唔錯。買唔買得落手就可以睇下我地嘅評測再作決定:【開箱評測】小米 POCO F2 Pro:真係可以挑戰電競手機?

屏幕尺寸:6.67 吋 AMOLED,解像度 2400×1080
機身體積:163.3 x 75.4 x 8.9 mm
重量:219g
處理器:Qualcomm Snapdragon 865 (2.84GHz + 3 X 2.42GHz + 4 X 1.8GHz)
儲存空間:8GB RAM (LPDDR5) + 256GB ROM (UFS 3.1)
主相機:6400 萬像素 (標準)、1300 萬像素 (123°超廣角)、500 萬像素 (微距)、200 萬像素 (景深)
彈出式前置相機:2000 萬像素
電池容量:4700mAh
防水:無
WiFi 6:有
無線充電:無
5G:有
其他:支援 NFC、屏下指紋、30W 快速充電、支援 5G、WiFi 6

【開箱評價】博視盒子 V3:頻道齊全、安裝方便還有密碼頻道

電視機頂盒有很多種,myTVsuper、小米盒子、Google TV、安博盒子、風雲 TV BOX、Now E 等等,這個全新企劃與你開箱評價各個市售的機頂盒。看看他們是否支援 1080p、4K、提供的端口有沒有 HDMI、USB、microSD、WiFi 等等。當然少不了看一下裡面的內容會有什麼,例如你是可以新聞直播,世界各地的電影,電視劇、綜藝、兒童、體育與成人內容等等。

這次與大家開箱評價的是「博視盒子 V3」,售價 $880。此機頂盒乃我們在市場上購買,並沒有自行登入 Google 等下載內容,也沒有通過 USB、apk 等加裝其他內容。

博視盒子 V3 BOSS TV V3 規格

處理器:Quad-Core A53 64Bit + Mali-T720
記憶體:2GB RAM + 16GB ROM
藍牙:4.1+
網速:WiFi 2.4GHz、LAN 支援 1000Mbs 網速
畫質:支援 6K/4K/2K/ Full HD 1080P @60 fps
尺寸:96mm X 96mm X 19mm
重量:145g
售價:$880
直播頻道:有。香港、中國、台灣、日本、韓國、英國、美國、歐洲、泰國等
電影:有。
電視劇:有。
綜藝:有。
兒童:有
體育:有。SkySports、廣東體育、NBA、Formula 1、英超等。
成人:有

包裝盒外觀有寫上一些主要的規格,例如 8 Core CPU+GPU,指的應該是:Quad-Core A53 64Bit + Mali-T720 SoC 主核部份。6K HDR10 指內容最高支援 6K 與 HDR10 標準,但這部份有點疑惑,下文再說,然後是提供 2GB RAM、H.265 HEVC 解決,支援 Blu-ray 3D 與提供 2.4GHz WiFi 能力,這個 2.4GHz WiFi 能力後續也會再作說明。

博視盒子 V3 的體積很少,算是普通的機頂盒尺寸,全黑色小巧。

機身硬件與插頭

盒內除了機頂盒本體,也有很多配件,例如 HDMI 線、microUSB 供電線,舊式電視專用的 紅黃白色(這根本是回憶),然後是一套提供三個不同制式的 USB 插頭與遙控器。

遙控器採用紅外線,採用 2 枚 AAA 1.5V 電池供電,盒內並沒有提供電池。如果唔想掃興,記得買埋電池返屋企。

背後的主插頭包括:microUSB 供電、IR、RJ45 LAN、HDMI、Audio 光纖、紅黃白 AV 線。

側面則是 USB2.0、USB 3.0 及 microSD 插卡

最前面則是 IR 紅外線接收範圍

系統設定與測試

開機時採用 microUSB 供電,我們實測採用一般的 USB(我們用的是 PS4 USB 插頭)也可以供電開啟機頂盒。開後後可以看到左上角的日期為 2019/01/01,某程度上代表了此博視盒子 V3 的出廠年份。

打開系統規格查看,機頂盒採用 Android 7.0、擁有 2GB 及 10GB 儲存,以 Android 系統上來說不算新穎,但機頂盒沒有很常更新的必要,其實還好。

由於採用的是訂制介面,所以在卸裝 Apps 時採用的方法比較簡單,按下右邊的按鍵即可。

打開系統詳細設定,可見它是舊款的 Android 設計介面,第一欄就是 WiFi。通過連接 WiFi 我們可以直接上網觀看,無需進行其他設定。下方的 Ethernet 及 PPPOE 等可以不理。

由於此博視盒子 V3 僅支援 2.4GHz WiFi,所以在 Android WiFi 裡可以看到連線速度僅 72Mbps。連線後打開瀏覽器前往 fast.com 進行速度測試為 28Mbps。

根據 4K Video Streaming 的頻寛要求,最低為 15Mbps,最好是有 32Mbps。若以 28Mbps 速度來衡量話,最佳一般在播放 UHD 畫面(需求為 25Mbps)會較好。若僅播放 1080p 畫質則沒有什麼問題(僅需 6Mbps)。

28Mbps 速度主要是受限於博視盒子 V3 僅支援 2.4GHz WiFi 的原因,若採用 LAN 連線應該可以更快。而測試地點本身是 1000Mbps 寛頻並支援 WiFi 6,採用最新款的 Samsung 手機測試隨意可達 350Mbps。

測試地點本身是 1000Mbps 寛頻並支援 WiFi 6,採用最新款的 Samsung 手機測試隨意可達 350Mbps。

雖然實際上沒有什麼作用,但若想要連線 VPN 仍然可以通過 Android 設定頁面進行。

系統的 HDMI 輸出可以自行調較不同的畫質,Default 是 1080p,若想要輸出 4K 需要手動設定。我們的點選 4K_60Hz 後,電視自適應的畫質為 UHD 的 3840×2160 60Hz,至於盒上寫的 6K 則不在此列。

除了設定 4K 60Hz 外,屏幕的大小也可以在此設定,至於 SDR 或 HDR 也是在這裡設定,而本身的 Default 是 AUTO,唯在連接的電視上無法 AUTO 打開 HDR,只有在手動選擇 HDR 模式後,電視才能識別打開。

LIVE 直播內容

打開博視盒子 V3 後,第一個選項自選應用裡就有一個 LIVE 直播,打開即可看到一系列不同的電視內容。這個列表包括的地區電視台有:香港、澳門、台灣、中國、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美國、加拿大、法國、西班牙及一些環球的電視頻道。

除了這些按地區的分類外,它還有一些按內容而成的分類,例如有:

新聞:BBC、Bloomberg、Fox News、ABC News、CP 24 HD News、France 24、DW English 等
Discovery:NGC、Discovery、FVE
電影:HBO、Fox
體育:CCTV 5、廣東體育、NBA、勁爆體育、五星體育等
兒童:東森、ANIMAX、Disney、MOMO 等
旅遊:TLC、EYE TV、AFC、LUXE 等

英超、NBA、Formula 1

在這裡我們也試看了一些內容,例如不少人看英超、F1 等體育賽事會點選的廣東體育或者是 Sky Sports Premier League 都有。

VOD 點播內容

至於點播內容的部份,其實就跟大家看一般的網上影視網站,或千尋影視差不多。它的分類從懷舊電影、台灣電影、新加坡馬來西亞電影、香港電影、港劇、大陸劇、台劇、美劇、日劇、韓劇等都有。如果是想要看成人內容的話,這裡是有一個秘密需要輸入的。

熱播這裡看到有很多新的內容,例如電視正在播放的「大叔的愛」、Disney+ 正在上映的「洛基」,也有 Amazon Prime 的 The Tomorrow war 等等都有。

點選港劇,可以看正在播放的大叔的愛、欺詐劇團、形偵日記,或者是 P 牌女議員廣東話版等等。

台劇會有剛完結的她們創業的那些事、早一陣子很多人看的想見你,我們不能是朋友,或者是罪夢者等等。

美劇當然有剛剛提到的洛基,也有致命女人、侍女的故事等等。

韓劇的圖雖然沒有全部彈出來,但都是可看的,包括 penthouses 3、大發不動產、模范出租車等等。

日劇方面有全裸監督 2、華麗一族、龍櫻 2 等等

香港綜藝部份有調教你 Mirror、明星運動會、聲夢傳奇等等,香港電視台的似乎全部都有。

播放畫面上還有清晰的 VIU TV 標誌…

韓國綜藝當然 Running Man,也有剛剛推出的第六感第二季,我家的熊孩子等等都有。

至於英文早教分類看來是說那些文教類的題材,可以看到有 BBC 的 horizon,但外國的數量較少,比較多是像舌尖上的中國之類的。

健身類就更少了,只有上述幾個較舊的內容。

午夜劇場這個分類比較搞怪,因為它不完成算是色情頻道,大概是香港的 18+ 三級片內容,主要是一些較舊的三級片。

比較搞怪的是這還有一個重播功能,它是長期錄影過去幾天 TVB、廣東體育、Viu TV、東森新聞及 HBO HD 的節目,然後可以按需要直接點播,即使錯過了也可以即時觀看。

Google Play / YouTube 等其他

除剛剛講到的內容外,它本身也是一個機頂盒,在使用上它可以提供其他功能,例如你可以像一般的 Android 般觀看圖片,日曆功能,也因為它有內置 Google Play Service,你可以使用語音捜尋、使用 Google Play 商店。

如果搭配其他的 Apps,例如 AirScreen,便可以使用 iPhone 進行 AirPlay,或使用 YouTube 觀看影片等等。

在官方名為御用市場的 Apps 裡還找到一個名為 Smart YouTube 的 Apps,它基本上就是一個 YouTube Apps,但可以進行更多的設定,例如設定固定 4K,語言等等,而且它有一個去廣告的功能,有點奇異。

除了 YouTube 外,如果你想選擇千尋影視的話,這裡的御用市場也可以找到,但上面的內容這麼齊全,看來千尋影視在這裡沒什麼用了。

成人內容需要密碼

至於想看一些成人內容的話,這個御用市場有一個名為「成人專區」的位置,進行輸入密碼:2888 可以下載一個叫 Happy 的 Apps。這個 Apps 進入全部都是真正 18+ 的 AV 情節。

想要下載這個 Happy App 需要輸入密碼:2888

點進去這個 Happ Apps 可以看到很多的選項,例如:日本、歐美、JAVHD、東京熱等等不同選項。

博視盒子 V3 優點

  • 供電採用 microUSB
  • 一插即用,無需設定
  • 即使連接解析度不合的 21:9 屏幕也可以顯示(雖然是變形)

博視盒子 V3 缺點

  • WiFi 僅支援 2.4GHz,速度較慢
  • Android 系統介面較舊
  • 使用紅外線遙控器,需要對準盒子使用

【價錢】Samsung Note 20 Ultra,售價僅 $6445

Samsung Note 20 Ultra 一睇就吸引,但唔想俾 $7398 去買嘅話,其實有無其他選擇呢?當然有,一係就等二手,再唔係就依家啦!最新依家市場已經有人賣緊 $6445 ,比正價的 $7398 有 $953減價。想入手的話,今次未必係一個好機會,但都不失為一個機會。至於買唔買得過,梗係要睇左我地嘅 【開箱評測】Samsung Note 20 Ultra 手機:為左 50 倍變焦搞到 S Pen 寫字出事 再作決定啦。

Samsung Galaxy Note 20 Ultra 螢幕達到 6.9 吋,與 Galaxy S20 Ultra 相同,大家難免會將兩者設計作比較。Samsung Galaxy Note 20 Ultra 無論喺機身厚度同埋重量,都比 Galaxy S20 Ultra 優勝。唔好睇輕 Galaxy Note 20 Ultra 重量只係比 Galaxy S20 Ultra 輕 12g,當大家試過用單手玩兩部機幾十分鐘,就會覺得用 Galaxy Note 20 Ultra 手指明顯無咁疲倦。

規格上 Samsung Galaxy Note 20 Ultra 機身厚度係比 Galaxy S20 Ultra 纖薄 (8.1mm vs 8.6mm),但係其實 Galaxy Note 20 Ultra 係有啲偷雞,機背鏡頭明顯比 Galaxy S20 Ultra 激凸,正因為呢個原因,亦都影響左整部機個使用體驗。

Samsung Galaxy Note 20 Ultra 硬件規格

屏幕尺寸:6.9 吋 AMOLED 2X 螢幕 (3088×1440)
機身體積:164.8 x 77.2 x 8.1mm
重量:208g
處理器:Snapdragon 865+ (八核處理器,最大速度:3.1GHz)
儲存空間:12GB RAM (LPDDR5)、 256GB /512GB ROM
主相機:1.08 億像素 79 度主攝鏡頭 (f/1.8) + 1,200 萬像素 120 度超廣角 (f/2.2) + 1,200 萬像素 20 度鏡頭 (f/3.0) + 雷射對焦感測器
前置相機:1,000 萬像素 (Dual Pixel AF)
電池容量:4500 mAh
防水:有 IP68
WiFi 6:有
無線充電:有
5G:有
NFC:有
其他:120Hz 螢幕刷新率、Ultra Wide Band 技術、25W 有線快速充電、15W 快速無線充電、逆向無線充電

【詳解】什麼是 mini LED 電視?與 LED / QLED 分別、原理、優點、缺點?

在選購電視螢幕時,經常會聽到 LCD、LED、QLED,2021 年更開始有 mini LED 新名詞,那麼這五者有甚麼分別呢?他們的原理如何?優點?缺點分別是什麼?會否有燒屏?壽命等問題?

LED 已經是 30 年的舊物

LED 全稱發光二極體(Light-Emitting Diode)是 LCD 的後續者,它是於 1962 年通用電氣的 Nick Holonyak 開發了第一部可實際應用的可見光發光二極體。但直到 1994 年,日亞化學工業才研發了藍光 LED,令 LED 真正擁有商用價值。LED 的原理由帶正電荷和負電荷的半導體組成,通電後兩個半導體結合,從中產生的能量會以光能釋放。

LED 技術十分成熟,也是市場上最常見旳電視技術,很多二三線廠商都有生產能力,所以價格偏低,但由於 LED 電視已經進行價格戰多年,所以規格參差,同樣的 50吋 4K LED 電視在畫質、調色分區、聲音等都可以有很大差別,端看價格高低與廠商對品牌的重視。

QLED 顏色較 LED 鮮豔

QLED 其實真正的名稱為量子點顯示屏(Quantum Dot Display),乃熔融玻璃基質中合成了氯化銅和硒化鎘的納米晶體。QLED 電視其實也是基於 LED 顯示屏,QLED 把傳統的白光 LED 轉換為藍光 LED 背光,並加入由量子點強化膜 LED 放在背光模組和偏光鏡之間,每當量子點強化膜收到光或電的刺激,量子點便會發出有色光線,它能夠改變光源發出的光線顏色,通過分散的 LED 發光二極管的光來顯示顏色,有點濾光片的作用。此能大大減低背光亮度損失及 RBG 彩色濾光片。

根據美國國家電視標準委員會制定的 NTSC 彩色電視廣播標準,NTSC 色域的標準是 72%,傳統的 CCFL LCD 顯示器可以達到 65% 至 75% 的 NTSC 色域,而 LED LCD 顯示器則可以達到大概 80% 的 NTSC 色域。而 QLED LCD 的顯示器其 NTSC 色域可以能到高達 120%。

mini LED 體積僅 1/5,降低漏光

Mini LED(次毫米發光二極體)簡單來說是把 LED 電視裡的 LED 大小控制在 0.2mm,傳統 LED 的五分之一左右。Mini LED 比起傳統 LED 顆粒更小,以相同 LCD 螢幕相比 Mini LED 能塞入更多發光粒,畫面較 LED 或 QLED 更細緻、螢幕鮮豔度接近 OLED,亮亮度、對比與色彩超越 HDR,壽命比 OLED 多出 3-5倍,比 OLED 省電可達 80%,並可以達到精準調光,也不會產生 LED 背光光暈問題。

microLED 主要是微縮化 LED 和矩陣化技術,簡單來說,就是將 LED 背光源進行薄膜化、微小化、陣列化,可以讓 LED 粒小於 100µm,與 OLED 一樣能達到單獨粒子自發光。

miniLED 會否有光亮度與燒屏問題

miniLED 使用 LED 燈泡發光,兩者的光亮度並沒有如 OLED 的損耗、老化、耗電問題,所以光亮度較傳統的 LED 要好。miniLED 採用傳統的 LED 顯示技術,所以並不會出現燒屏的烙印問題。

miniLED 現時的成本仍是比 OLED 高,但預計會以每年 15%-20% 降低成本,並於 2022 年比 OLED 低。而相反 microLED 只屬於開始量產的階段,成本比傳統 LED 高出逾三倍。miniLED 非常適合於電視上使用,因其損耗較低,適合長時間使用,加上沒有燒屏問題,較 OLED 更有利。

TCL 在香港發售全新 mini LED 4K 電視,最細 55吋賣 $20,980

繼 LED 及 QLED 後,電視畫質的另一個世代又開始出現在我地眼前。Mini LED 利用更細小的,僅 LED 1/5 尺吋的 Mini LED 作電視背光,令電視畫質除了從細緻度上得到提昇外,也令過往只有 OLED 才能做到的高對比度,也能在 Mini LED 電視上出現。【詳解】什麼是 mini LED 電視?與 LED / QLED 分別、原理、優點、缺點?

TCL 最近推出全新的 Android TV 系列,包括採用 mini LED 技術的 C825 系列,以 2000 個較傳統 LED 燈泡細 1/5 的獨立 mini lED 燈泡作為背光,提供比 QLED 更細緻、螢幕鮮豔度接近 OLED,光亮度、對比與色彩超越 HDR 的畫質,其壽命更比 OLED 多出 3-5倍。

TCL C825 mini LED TV 通過量子點層,被超過10億個量子點納米晶體過濾,最新的高動態範圍增強了 4K 電視的震撼力。TCL C825 mini LED TV 更提升到 120-fps,並支援 Dolby Vision IQ、Dolby Atoms 與 HDMI2.1 / VRR / ALLM / eARC / Wi-Fi 6 / Low Input Lag 等技術。配合原有的 Android TV 系列,直接在電視觀看 NETFLIX、Viu TV、YouTube、Disney+ 等串流平台內容。

TCL C825 mini LED 電視 55吋 55C825 版本香港售價為 $20,980,65吋 65C825 版本為 $31,980。

查詢:anlander.com 好貨加

5G 專題 | 5G 咖啡店的中國及韓國案例

南韓是全球第一個實行 5G 商用的國家,2018 年當地三大電訊商之一 KT 在首爾開設了首家 5G 咖啡店,最大特色是以機器人配合 5G 技術來接收訂單、沖泡咖啡以及管理存貨。中國方面則更進一步,為客人帶來不同口味的 5G 咖啡,可見 5G 賦能千行百業之說所言非虛。

南韓的 5G 咖啡店

5G 速度比 4G 快 100 倍,時延只有 4G 的十分之一,並有利作海量物聯網應用, 5G 咖啡店便是其中之一。南韓的 5G 咖啡店名為 b: eat,位於首爾瑞草區三星生命大樓內,是全球首家 5G 網絡機器人咖啡店,隸屬著名咖啡連鎖品牌「甜蜜咖啡」旗下。

顧客利用電子裝置選購咖啡後,機械咖啡師便隨即進行調製,而透過 5G 網絡更可實時監控機械咖啡師的狀態,也會管理牛奶、咖啡等材料的保存期限與衛生狀況,同時提供原產地資訊。

中國的 5G 咖啡店

中國移動旗下數字內容生產商咪咕公司更進一步,早在 2019 年在廣州全球合作夥伴大會中發表了全國首家 5G 咖啡店概念,並在花式咖啡的基礎上加入了燕麥、奶茶等元素,推出包括鴛鴦系列 5G +4G咖啡、果酸系列 5G +AICDE 咖啡、輕輕地我來了系列 5G +生態咖啡,以及花&混系列 5G +X咖啡。

飲品名稱均切合中國移動營運理念,例如 AICDE 咖啡代表人工智能(AI)、物聯網(IoT)、雲計算(Cloud Computing)、大數據(Big Data)和邊緣計算(Edge Computing),AICDE 四個字母的組合,意指中國移動銳意結合 5G 和 AICDE,賦能千行百業作數字化轉營,從而改變社會。

5G 專題 | 由致力推動 5G 發展的中國移動香港贊助


5G 咖啡店 x 機械咖啡師

國內 5G 咖啡店除會以機械咖啡師製作咖啡和提供 5G 網絡外,也讓顧客直接下載以“ 5G 咖啡、數字咖啡館” 為主題的App,除了用於購買咖啡,還含有多元化娛樂、社交互動、 5G 主題活動、抽獎及遊戲等元素,豐富用家 5G 體驗。 5G 咖啡店方面,所部署的機械咖啡師佔地只 3 平方公尺面積,節省店面空間,也可全天候工作,單日可製作上千杯咖啡。

機械臂的復位誤差則精確至 0.1 mm,所以沖出的咖啡質素有相當保證 。現時,咪咕 5G 咖啡店已遍佈國內多個省市,包括北京、上海、廣州等,而疫情期間也不乏「無人配送」咖啡店,透過送餐機械人來保持社交距離。

由此可見, 5G 已成功為傳統咖啡店作數字化轉營,並豐富客人的生活體驗,隨著 5G 在全球廣泛應用部署,預期將有更多的創新應用在不同垂直產業上登陸,大家拭目以待。

【開箱評價】Samsung Galaxy A22 5G 真心評測:最平 5G 機會係點

5G 手機由只有旗艦機,慢慢進入中階與入門機市場,為爭奪 5G 機市場,Samsung 最近推出賣價唔洗 HK$2,000 的 Galaxy A22 5G,它的真實使用驗測,在今次真心評測就睇得到。

Samsung Galaxy A22 5G 硬件規格

螢幕尺寸:6.6 吋 2408 x 1080 解像度
機身體積:167.2 x 76.4 x 9.0
重量:203g
處理器:MediaTek Dimensity 700
儲存空間:6GB RAM 及 128GB ROM
系統:Android 11
主相機:4800 萬像素 f/1.8 光圈廣角鏡頭、500 萬像素 f/2.2 光圈超廣角鏡頭、200 萬像素景深鏡頭
前置相機:800 萬像素
電池容量:5000mAh
防水:無
無線充電:無
5G:有
NFC:有
WiFi 6:無
屏幕刷新率:90Hz
屏下鏡頭:無
其他功能:3.5mm 耳機插孔、三卡槽
定價:HK$1,998

機面設 6.6 吋水滴螢幕

水滴螢幕,有齊 3.5mm 插頭及真三卡槽設計

純黑色帶磨沙機背的 Samsung Galaxy A22 5G 設計較為沉實,機面的 6.6 吋水滴螢幕,螢幕下方的邊框都比較為寬闊,邊框的指紋識別位置,手握時姆指剛好可以觸及,指紋解鎖都好順手。機身亦設有 3.5mm 插頭及三卡槽設計,支援 FM 收音機與 Micro SD 卡擴充。

設 800 萬像素前相機

指紋識別器與開關鍵融合

設 3.5mm 插頭

機背帶磨沙效果

設三鏡主相機

帶三卡槽設計

系統支援 Dual Messenger、NFC Google Pay

Samsung Galaxy A22 5G 運行 Android 11 系統與 Samsung One UI 3.1 介面,系統操作方面支援螢幕刷新率切換、Dual Messenger 及 NFC Google Pay 等,但就欠缺了安全資料夾、應用鎖及 Samsung DeX 等功能,可以話係 Samsung One UI 3.1 的簡化版。

中低階效能,使用時間持久

Samsung Galaxy A22 5G 採用 MediaTek Dimensity 700、6GB RAM 與 128GB ROM 規格,支援 5G 與最高 WiFi 5 網絡,Antutu 跑分 308084 分,屬 Android 中低階效能,而它的 5000 mAh 電量,在 PCMark 3.0 使用時間測試中,卻有 17 小時 21 分鐘,使用時間驚喜地持久。

於美孚試 5G 下載速度,約 220Mbps

Samsung Galaxy A22 5G 的 5G 網絡測試

Samsung Galaxy A22 5G 嘅 WiFi 規格僅支援 WiFi 5,手機網絡支援 5G 網絡,我地係美孚進行速度測試,使用中國移動香港測速達到 220Mbps,屬正常合理水平。SIM Card 槽方面採用雙 nano-SIM,支援頻段包括:

  • 2G GSM GSM850, GSM900, DCS1800, PCS1900
  • 3G WCDMA B1(2100), B2(1900), B5(850), B8(900)
  • 4G FDD LTE B1(2100), B2(1900), B3(1800), B5(850), B7(2600), B8(900), B20(800), B28(700)
  • 4G TDD LTE B38(2600), B40(2300), B41(2500)
  • 5G FDD Sub6 N1(2100), N3(1800), N5(850), N7(2600), N8(900), N20(800), N28(700)
  • 5G TDD Sub6 N38(2600), N40(2300), N41(2500), N78(3500), N79(4500)

Samsung Galaxy A22 5G 的 5G 計畫上台優惠


根據中國移動香港 CMHK 的 5G 上台計畫,
可以用優惠價上台 $0 選購 Samsung Galaxy A22 5G,當中有一個 $168 的計畫,簽訂 24個月,包括香港無限通話分鐘、10GB 5G 計畫及中國內地、澳門免費任聽來電。

此計畫附送 $1,200 5G 手機獎賞、$600 購買兩項指定智能電子產品套裝,額外 1 個月月費、免行政費及免運費,再送 24個月 myTV SUPER App 基本版。

5G服務計畫
月費(24個月約)$168$198$298$398
本地數據10GB30GB100GB200GB

廣角鏡的確唔錯

Samsung Galaxy A22 5G 主相機由 4800 萬像素 f/1.8 光圈廣角鏡頭、500 萬像素 f/2.2 光圈超廣角鏡頭、200 萬像素景深鏡頭組成。廣角鏡頭表現的確唔錯,色彩自然,就算 ISO 5900雜訊處理表現理想,而且還支援 10 倍數碼變焦 (拍攝介面提供 X0.5、X1、X2、X4、X10 選擇),提高了拍攝彈性。

超廣角鏡由於像素只有 500 萬,拍攝的清晰度不高,而且動態範圍都不理想,亦有嚴重紫邊問題,只可以說跟景深鏡頭一樣可有可無。

Samsung Galaxy A22 5G 優點

  • 設三卡槽
  • 3.5mm 耳機插孔
  • 使用時間特長
  • 廣角鏡有中高水平

Samsung Galaxy A22 5G 缺點

  • 對比其他 Samsung 機系統功能減少
  • 超廣角鏡與景深鏡頭可有可無

小米 Redmi Note 10 5G 支援 5G 嗎?

0

5G 手機時代來臨,手機的月費計劃或許還沒有升級到 5G 月費,但不少人都會先做準備,購買一部 5G 手機,那麼這次新推出的 小米 Redmi Note 10 5G 又有沒有支援 5G 呢?

答案是:小米 Redmi Note 10 5G 是採用 5G 網絡的,你又滿意嗎?【詳解】什麼是 5G?香港網絡、制式、月費與結界問題

點解要有 5G?

4G LTE 網絡,最大缺點是只應用 2600 MHz 或以下低頻頻段,優點是覆蓋廣,網絡鋪較 5G 簡單。不過隨著 4G LTE 網絡使用人口開始飽和 (現在香港 4G 用戶約為 1,850 萬),而且人均使用數據用量都有所提升 (直至 2020 年 3 月數字,香港 3G + 4G 網絡用戶平均數據用量約為 3.3GB),一個速度更快,時延更低及可容納更多用戶的 5G 網絡,是城市再向前發展的必需品。

簡單來講,使用網絡的人愈多,對網絡的需求便愈大,現有的 4G 網絡雖然仍能滿足大家需求,但隨著數據量增大,也即將滿足不了大家需求,所以採用更高頻,數據傳輸量更多的 5G 網絡將可以滿足大家需要。

擁有 5000mAh電池的 小米 Redmi Note 10 5G 配備 6.5吋 90Hz AdaptiveSync 屏幕,和 6GB RAM+128GB 儲存空間,採用 MTK 天璣 700 處理器。它更支援 18W 充電、體積是161.81mm x 75.34mm 8.92mm,配有灰色、銀色、藍色、綠色並支援 microSD 卡。

預載 Android 11系統的 小米 Redmi Note 10 5G ,前置自拍單鏡頭有800萬像素,至於背後採用三鏡頭,主鏡頭是 4800 萬像素,並配合4,800萬像素廣角主鏡頭,200萬像素微距鏡頭,200萬像素景深鏡頭,最多支援 雙 SIM 卡設計。小米 Redmi Note 10 5G手機尺寸則是161.81mm x 75.34mm 8.92mm,重量達 190g,並擁有灰色、銀色、藍色、綠色兩種顏色。更多其他功能包括:Hi-Res Audio 認證,3.5mm耳機插孔。

小米 Redmi Note 10 5G 發佈:MTK 天璣 700 處理器配 三鏡頭 4800 萬像素

【開箱評價】Nokia X10 與 G20 手機:差幾百蚊不如對自己好啲

Nokia 最近同一時間推出兩款新機 X10 同埋 G20,兩部機價錢都係差幾百蚊,究竟邊部機性價比較高?睇睇今次真心評測就會知。

Nokia X10 硬件規格

螢幕尺寸:6.67 吋 2400 X 1080
機身體積:168.9 x 79.7 x 9.1mm
重量:210g
處理器:Snapdragon 480
儲存空間:6GB RAM /128GB ROM
系統:Android 11
主相機:4800 萬像素廣角 Zeiss 鏡頭、500 萬像素超廣角鏡頭、200 萬像素景深鏡頭、200 萬像素微距鏡頭
前置相機:800 萬像素
電池容量:4470 mAh
其他:指紋識別、3.5mm 耳機插頭、NFC、5G + 4G 雙咭雙待、MicroSD 擴充
定價:HK$2,598

Nokia G20 硬件規格

螢幕尺寸:6.52 吋 2400 X 1080
機身體積:168.94 x 79.7 x 9.1mm
重量:197g
處理器:MTK Helio G35
儲存空間:4GB RAM /128GB ROM
系統:Android 11
主相機:4800 萬像素廣角鏡頭、500 萬像素超廣角鏡頭、200 萬像素景深鏡頭、200 萬像素微距鏡頭
前置相機:800 萬像素
電池容量:5050 mAh
其他:指紋識別、3.5mm 耳機插頭、NFC、MicroSD 擴充、真三卡槽、NFC
定價:HK$1,798

Nokia X10 與 Nokia G20 螢幕分別是 6.67 吋及 6.52

都有硬淨機身與 Google 助手鍵

螢幕分別是 6.67 吋及 6.52 吋的 Nokia X10 與 Nokia G20,兩機就像孖生兄弟,設計都非常相似,兩機都有扎實的手感,可以估計較難跌爛。機身同樣有 3.5mm 及 Google 助手鍵,而最大分別是機背的紋理,Nokia X10 較為平滑,Nokia G20 就有直間坑紋。

都配備 800 萬前相機

Nokia X10 的 3.5mm 在機底

Nokia G20 的 3.5mm 在機頂

兩機都有 Google 助手鍵

兩機的指紋識別器都與開關鍵融合

Nokia X10 機肴較為平滑,Nokia G20 就有直間坑紋

Nokia G20 設真三卡槽設計

同樣運行原生 Android 11 系統,Nokia X10 有三年保證

Nokia X10 與 Nokia G20 同樣運行原生 Android 11 系統,不過官方為 Nokia X10 提供三年軟件更新,Nokia G20 只有兩年,售後支援連兩年產品保用的 Nokia X10 比較充足。系統功能都是一貫原生 Android 沒有特色,由於兩機都有 3.5mm 插頭,所以都支援 FM 收音機,以 3.5mm 耳機變成收音機天線,亦支援如深色背景、Google 助手鍵開關及手勢導覽功能等。

跑分成績差三倍,使用時間亦是 Nokia X10 優勝

Nokia X10 與 Nokia G20 分別應用 Snapdragon 480 與 MTK Helio G35 CPU,6GB/128GB 與 4GB/128GB 等規格,由 Antutu 跑分比較,分別是 322,290 分與 99247 分,效能相差超過三倍。而且 Nokia X10 還對應 5G 及 2.4GHz 及 5GHz WiFi 5 網絡,網絡連線速度亦比僅支援 4G 及 2.4GHz WiFi 4 的 Nokia G20 優勝。

Nokia X10 與 Nokia G20 分別應用 4,470mAh 與 5,050 mAh 電量。Nokia G20 運行 PC Mark 2.0 的使用時間為 14 小時 52 分鐘,而 Nokia X10 雖然小編試了 4-5 次,完成後都沒有出現結果 (即使更新至 PC Mark 3.0 都是),但從多次測試估算,使用時間必定超過 17 小時以上,連續使用時間亦是 Nokia X10 較出色。

Nokia X10 在油塘地鐵站內 5G 速度為 200Mbps

Nokia X10 的 5G 網絡測試

Nokia X10嘅 WiFi 規格手機網絡支援 5G 網絡,我地係油塘地鐵站進行速度測試,使用中國移動香港測速達到 200Mbps,屬正常合理水平。

5G 月費計畫最低 $168

如果換 Nokia X10 之餘,又想升級去 5G 月費計畫,可以參考中國移動香港 CMHK 的 5G 月費計畫,當中有一個 $168 的計畫,簽訂 24個月,包括香港無限通話分鐘、10GB 5G 計畫,加 1Mbps 速度無限數據。此計畫在網店輸入「S500」優惠碼附送 $500 超市禮劵,再送 24個月 myTV SUPER App 基本版、免 1 個月月費、免 $18 行政費及免運費。其他計畫資料如下:

5G服務計畫
月費(24個月約)$198$298$398$498
本地數據30GB100GB200GB300GB

拍攝規格好似一樣,但加入 Zeiss 鏡頭真係唔同

Nokia X10 與 Nokia G20 四鏡主相機都是採用 4800 萬像素廣角鏡頭、500 萬像素超廣角鏡頭、200 萬像素景深鏡頭及 200 萬像素微距鏡頭。分別是 Nokia X10 鏡頭獲得 Zeiss 認證,從兩者比較拍攝質素已有極大分別,下面的圖片可以詳細睇到兩者表現上的分別。

Nokia G20

Nokia X10

比較下,雖然兩機售價相差 HK$800,但 Nokia X10 各方面都比 Nokia G20 優勝,而且有兩年保用,差價當買多一年保用已經值得。

Nokia X10 優點

  • 拍攝色彩飽和度高
  • 有兩年保用
  • 三年保證軟件升級
  • 特長使用時間

Nokia X10 缺點

  • 手感較笨重

Nokia G20 優點

  • 特長使用時間
  • 兩年保證軟件升級

Nokia G20 缺點

  • 效能較低
  • 拍攝表現一般

7月-2021【首單 50% 優惠碼】Uber 叫車 App 官方折扣集合

獨家申請新戶口,首單即減 50%

用以下指定連結申請 Uber 新戶口,第一張單即減 50%,最多可以減 $50,好過一般的新用戶優惠。想用到呢個優惠其實唔難,大家申請個新戶口,一家幾口,申請 N 次都得啦。

優惠項目:新用戶首單即減 50%
獨家優惠碼:AFFHKRIDE2021
優惠金額:即減 50%
專用連結:https://deals.points852.com/uber
優惠期至:31-Dec-2021

香港機場,即減 $75

用指定連結登入 Uber 戶口,搭車係香港機場離開,即減 $75。

優惠項目:機場減 $75
獨家優惠碼:HKAIRPORT
優惠金額:減 $75
https://deals.points852.com/uber

小米 Redmi Note 10S 有提供支援 WiFi 6 嗎?

小米 Redmi Note 10S 的手機規格有一些亮點,例如:雙立體聲揚聲器,並支援 NFC、不支援 無線充電、不支援 防跌、採用 5G 網絡,那麼 小米 Redmi Note 10S 又是否支援 WiFi 6 呢?

答案是:不支援。小米 Redmi Note 10S 是不支援 WiFi 6的,你又滿意嗎?【詳解】WiFi 6 到底是什麼? 有咩好處、速度有幾快,對 2.4GHz 都有幫助

6.43 吋AMOLED 屏幕下的 小米 Redmi Note 10S選用 MTK Helio G95 處理器,搭配6GB RAM+64GB 儲存空間組合,並採用 5000mAh 電池,另支援33W 快充。

小米 Redmi Note 10S 手機尺寸則是 160.46mm x 74.5mm x 8.29mm,重量達 178.8g,並擁有灰色、白色、藍色兩種顏色。預載 Android 11系統的 小米 Redmi Note 10S ,前置自拍單鏡頭有1300萬像素,至於背後採用四鏡頭,主鏡頭是4800 萬像素,並配合6,400萬像素廣角主鏡頭,800萬像素超廣角鏡頭,200萬像素微距鏡頭,200萬像素景深鏡頭,最多支援雙SIM 卡設計。更多其他功能包括:Hi-Res Audio 認證,3.5mm耳機插孔。

小米 Redmi Note 10S 發佈: $1,499 的 4800 萬像素手機

小米 Redmi Note 10 5G 有無 NFC?支援 Google Pay 嗎?

現在的 Android 手機需要有 NFC 才能用到 Google Pay,那麼 小米 Redmi Note 10 5G 有沒有這個很基本的功能呢?還是為了省成本刪掉了呢?

根據規格表, 小米 Redmi Note 10 5G 是支援這個功能的,它支援 NFC。支援 Google Play 與否就看不同地區的版本有沒有支援了。(【詳解】什麼是 NFC?同你講清楚原理、怎麼用!「八達通」、FeliCa、Suica 之別在何處

採用 6.5吋 90Hz AdaptiveSync 屏幕,配以6GB RAM+128GB 儲存空間的 小米 Redmi Note 10 5G,擁有 5000mAh電池。它更支援 18W 充電、採用 MTK 天璣 700 處理器,體積是161.81mm x 75.34mm 8.92mm,配有灰色、銀色、藍色、綠色並支援 microSD 卡。

預載 Android 11系統的 小米 Redmi Note 10 5G ,前置自拍單鏡頭有800萬像素,至於背後採用三鏡頭,主鏡頭是 4800 萬像素,並配合4,800萬像素廣角主鏡頭,200萬像素微距鏡頭,200萬像素景深鏡頭,最多支援 雙 SIM 卡設計。小米 Redmi Note 10 5G手機尺寸則是161.81mm x 75.34mm 8.92mm,重量達 190g,並擁有灰色、銀色、藍色、綠色兩種顏色。更多其他功能包括:Hi-Res Audio 認證,3.5mm耳機插孔。

小米 Redmi Note 10 5G 發佈:MTK 天璣 700 處理器配 三鏡頭 4800 萬像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