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Blog Page 232

小米 Mi Pad 5 或擁有 120Hz 螢幕?

0

最近小米推出的智能手機新品可謂一浪接一浪,不過平板電腦方面在 2018 年推出小米 Mi Pad 4(圖)後,就已經接近三年未有新代產品。最近有消息指廠方正研發配備 11 吋 120Hz 螢幕的 Mi Pad 5 跟 Mi Pad 5 Pro 新品,兩者均配上高通新代晶片組。

據國內爆料達人「數碼閒聊站」資訊,小米現時正研發兩款平板電腦新品 Mi Pad 5 及 Mi Pad 5 Pro(暫稱),兩款平板都將採用相同配置 11 吋 2,560 x 1,600 解像度 LCD 螢幕,畫質未算最佳但就擁有 120Hz 螢幕更新率、240Hz 觸控採樣率跟 4,096 級壓感輸入功能,讓裝置在影像播放或手機遊戲有更流暢畫面表現。

機身規格部份,兩款平板會分別配備 5nm 製程、整合 X53 5G Modem 的 Snapdragon 780G,跟採用 7nm 製程,不設 5G Modem 晶片的 SM8150-AC(但可外接 Modem 晶片以支援 5G),預計為更名及稍為提升運作時脈的 Snapdragon 860。由於兩款晶片組均不支援 120Hz 更新率螢幕,故 Mi Pad 5/5 Pro 會加入 Novatek TDDI 觸控暨驅動整合晶片。

【開箱評測】小米 Redmi Note 10 Pro:同級最大 CMOS 有睇頭

擁有超強拍攝質素的手機,每每都是旗艦機的專利,不過小米新推出的 Redmi Note 10 Pro﹐就打破這定律,只係賣 $2,298﹐但配備 1.08 億像四鏡相機,想知部機拍攝表現係點,就要留意今次真心評測。

小米 Redmi Note 10 Pro 硬件規格

螢幕尺寸:6.67 吋 2400 X 1080 解像度 AMOLED
機身體積:164 x 76.5 x 8.1mm
重量:193g
處理器:Qualcomm Snapdragon 732G
儲存空間:6GB RAM 及 128GB ROM
系統:Android 11
主相機:1.08 億像素 OIS f/1.9 光圈鏡頭、800 萬像素 f/2.2 光圈 118 度超廣角鏡頭、500 萬像素 f/2.4 光圈長焦微距鏡頭及 200 萬像素景深鏡頭
前置相機:1600 萬像素
電池容量:5020 mAh
防水:無
無線充電:無
5G:無
NFC:有
WiFi 6:無
屏幕刷新率:120Hz
其他功能:立體聲喇叭、NFC、33W 有線快速充電、120Hz 螢幕刷生率、3.5mm 耳機插孔、Hi-Res 音效認證、NFC
定價:HK$2.298

採用 6.67 吋 FHD+ 開孔 AMOLED 螢幕

曲邊指紋識別器,常出現誤觸

Redmi Note 10 Pro 採用 6.67 吋 FHD+ 開孔 AMOLED 120Hz 螢幕。機身都有 3.5mm、紅外線等,可連接耳機及當遙控使用。較特別是側框曲面的開關,同樣是指紋識別的位置,通常側框上的指紋識別器都是凹陷於側框,曲面設計看起來是比較歸一美觀,但係放在褲袋有機會令裝置誤以為在識別中,拿出手機識別時,就會發覺已錯誤識別多次,而要輸入密碼才能解鎖。機背一如大部份手機採用玻璃物料,但未有加入耀眼的反光效果,設計上較為沉實。

設 1600 萬像素前鏡頭

設紅外線發射器,3.5mm 插孔

以 USB-C 線連接

曲面指紋識別器使用上有唔少缺點

採用真三咭槽設計

機背未有加入耀眼的反光效果

設四鏡主相機

系統功能齊全,支援 Google Pay

Redmi Note 10 Pro 運行 Android 11 系統,螢幕可因應需要調整刷生率。同其他小米手機一樣,都支援應用雙開、安全資料夾、NFC (可用 Google Pay)、手機分身等,而指紋識別器,可以快拍兩下,從而快速啟動特定功能。

跑分一般,最大弱點未有 5G

Redmi Note 10 Pro 硬件規格包括 Snapdragon 732 CPU、6GB RAM、12GB ROM 等,在賣價大約是 $2,300 手機中,硬件規格對比同價對手出眾。不過現在 5G 或成市場熱門規格,Redmi Note 10 Pro 只支援 4G﹐吸引力大大削減,亦是它的最大弱點。

使用時間合格

Redmi Note 10 Pro 擁有特大 5020 mAh 電池,還支援 33W 快速充電。運行 PCMark 2.0 使用時間測試,大約是 13 小時 26 分鐘,有足夠一天使用的能力。

Redmi Note 10 Pro 同級手機中最大感光元件

Redmi Note 10 Pro 四鏡主相機由 1.08 億像素 OIS f/1.9 光圈鏡頭、800 萬像素 f/2.2 光圈 118 度超廣角鏡頭、500 萬像素 f/2.4 光圈長焦微距鏡頭及 200 萬像素景深鏡頭組成。重點的 1.08 億像素主攝,感光元件面積達到 1/1.52″,應用同級手機中最大的感光元件,甚至乎不少旗艦機都望塵莫及。所謂底大一級壓死人,Redmi Note 10 Pro 表現的確沒有令人失望,相片的色彩,低光表現,立體感與清晰度,都達到手機中的高水平,而且主攝亦支援最高 10 倍數碼變焦,但當然開盡影像會非常鬆散。

超廣角鏡頭只有 800 萬像素,細緻度的確一般,不過色彩與動態範圍都有唔錯表現。長焦微距鏡,可拍攝比一般微距鏡更近的效果,影像的細緻度極高,色彩表現自然。

最高支援 4K 30fps 影片

Redmi Note 10 Pro 支援 4K 30fps

Redmi Note 10 Pro 拍片方面支援 4K 30fps 影片,影片支援多款濾鏡,亦支援前後鏡頭同時錄影。

支援前後鏡同時錄影

影片支援多款濾鏡

總結:同級無敵,獨欠 5G

Redmi Note 10 Pro 拍攝表現在同級手機的確無敵,想用平機玩到高質相機,唔會有其他比它更好的選擇。如果 Redmi Note 10 Pro 出 5G 版本,但賣貴 HK$500,估計會更受用家歡迎。

不是旗艦的 S888 手機 | 小米 11 | 評測 006 ❙ 上市價錢看規格 | 值得買嗎? | 香港 | 廣東話

小米 Mi 系列的手機愈出愈貴,小米 Mi 11 追上了如 Samsung、Huawei 及 Sony 等旗艦機售價。對自己產品有信心係好,但小米會否過於自大?或許從今次真心評測會找到答案。 https://www.techritual.com/2021/03/13/260606/

【評測】3HK DIY 儲值卡 $100 12GB 本地儲值月卡,1GB=$8.3 / ≈$0

今日同大家評測的 SIM Card 係 3 香港最新推出,於網上發售的 3HK DIY 儲值卡。網絡商自然是3 香港 4G,佢地嘅 SIM 下有七種,30日有效的 2GB、12GB、20GB 及 36GB 版本,365日有效的 12GB 及 100GB 版本與 24小時有效的 1GB 版本。今日與大家評測的是 30日有效的 12GB 版本。

如果想睇無限上網月卡推介,可以去:香港最平 ∞GB 無限上網最抵「月」電話儲值卡大整理

DIY 儲值卡採 3HK 網絡速度、有效期 30 日

3香港 DIY 儲值卡官網售價 $100,提供實體 SIM 卡的採即插即用方式,或 eSIM 方案。網上購買免費送貨,除可申請全新號碼,也可以進行「MNP」攜號轉台(需時 10日)或直接採用 eSIM 號碼。

開卡即有 12GB 數據,此卡當然採用 3HK 網絡,4.5G 官方宣傳高達 1.1Gbps 速度(Are You Sure?),通話分鐘有 1,000 本地分鐘。此 12GB/30日版本並沒有「香港社交數據」或「歡樂通宵任用數據」,僅有最高速度為 128kbps 的「FUP 數據」(當於數據服務使用日內之累積本地數據用量達到適用於該客戶之數據用量上限,3 香港有權降低及限制數據傳輸速度(上載及下載)至不低 於 128 kbps。)

4.5G 官方宣傳高達 1.1Gbps 速度(Are You Sure?)

12GB 無限速 + 128kbps「FUP」無限數據

3香港 DIY 儲值卡開卡期限較常見的 SIM 卡短,客戶於付款後 30 日內需要啟動,並由啟動日起有效期 180日。以 2021 年 3 月 20 日購買的版本為例,有效啟用日期為至 2020 年 4 月 19 日。每次增值$ 20 或以上儲值卡有效期會由增值日起計按增值金額自動延長相關日數日,並可沿用此流動電話號碼,否則剩餘之儲值額及流動電話號碼將被取消。 

  • 包裝面值:$100
  • 市場售價:$100
  • 即插即用:是
  • 數據量:12GB(1.1Gbps)/ 其後 128kbps
  • 最高速度:1.1Gpbs
  • 無限數據:是(128kbps)
  • 語音通話:1,000 本地分鐘
  • 網絡供應商:3HK
  • 有效期:30日啟動 / 180日有效期
  • 數據分享:可以
  • 一日定義:00:00 – 23:59x

每 1GB=$8.3 /或 1GB≈$0

我們以每 1GB 計算 12GB 的話,3香港 DIY 儲值卡 這張的平均每 1GB 價值是 $8.3,可說是一個十分貴的價錢。若我們把 128kbps 的「FUP 數據」也加進去計算的話,那就是 1GB≈$0。因為這張卡的數據是「無限∞」。在數學上,「任何數」除「無限∞」都是「無限接近 0」,反之「無限∞」除「任何數」都是「無限接近無限∞」。因此當數據用量是無限的時候,$100 除 無限GB 得到的答案就是 1GB≈$0。

日間:速度測試約 150Mbps

3香港 DIY 儲值卡作為一張標榜最高速度為 1.1Gbps 的月卡,速度測試一共進行了 7 次,大多數時間都是維持在 150Mbps下載及 14.0Mbps 上載,其中一次則是有達到 163Mbps 下載,但上載速度則達到 14Mbps。

爆 plan 後:128kbps 速度測試

當你用盡數據後,3香港 DIY 儲值卡會限速至 128kbps。在你使用到 _____ 的時候,你會收到 SMS 通知,提昇你有關用量上限。

查詢:anlanderWhatsApp 查詢
更多儲值卡評測請即睇:SIM Card 大全
有關 5G SIM Card:【評測/比較】香港 5G「年卡」電話 SIM

如果你想知道自已的上網速度快與慢,可以前往 Techritual.com 與 SpeedTest 聯合的「香港網速測試 SpeedTest HK」進行測速。

【開箱評價】3HK DIY 儲值卡 $270 100GB+20GB 香港年卡,1GB≈$0

今日同大家評測的 SIM Card 係 3 香港最新推出,於網上發售的 3HK DIY 儲值卡。網絡商自然是3 香港 4G,佢地嘅 SIM 下有七種,30日有效的 2GB、12GB、20GB 及 36GB 版本,365日有效的 12GB 及 100GB 版本與 24小時有效的 1GB 版本。今日與大家評測的是 365日有效的 100GB 版本。

DIY 儲值卡採 3HK 網絡速度、有效期 30 日

3香港 DIY 儲值卡官網售價 $270,提供實體 SIM 卡的採即插即用方式,或 eSIM 方案。網上購買免費送貨,除可申請全新號碼,也可以進行「MNP」攜號轉台(需時 10日)或直接採用 eSIM 號碼。

開卡即有 100GB+20GB 數據,此卡當然採用 3HK 網絡,4.5G 官方宣傳高達 1.1Gbps 速度(Are You Sure?),通話分鐘有 10,000 本地分鐘。此 100GB+12GB/365日 版本擁有 20GB「香港社交數據」,也有最高速度 7.2Mbps 的「歡樂通宵任用數據」,但沒有一般的「FUP 數據」。

4.5G 官方宣傳高達 1.1Gbps 速度(Are You Sure?)

100GB 無限速 + 20GB「社交數據」+ 7.2Mbps 深宵任用

3香港 DIY 儲值卡開卡期限較常見的 SIM 卡短,客戶於付款後 30 日內需要啟動,並由啟動日起有效期 180日。以 2021 年 3 月 20 日購買的版本為例,有效啟用日期為至 2020 年 4 月 19 日。每次增值$ 20 或以上儲值卡有效期會由增值日起計按增值金額自動延長相關日數日,並可沿用此流動電話號碼,否則剩餘之儲值額及流動電話號碼將被取消。 

  • 包裝面值:$270
  • 市場售價:$270
  • 即插即用:是
  • 數據量:100GB(1.1Gbps)+ 1pm-7am 7.2Mbps
  • 社交數據:20GB (Facebook、 Instagram、 WhatsApp、 LINE 及 WeChat) 
  • 最高速度:1.1Gbps
  • 無限數據:無
  • 語音通話:10,000 本地分鐘
  • 網絡供應商:3HK
  • 有效期:30日啟動 / 180日有效期
  • 數據分享:可以
  • 一日定義:00:00 – 23:59x

每 1GB=$2.7 /或 1GB≈$0

我們以每 1GB 計算 100GB 的話,3香港 DIY 儲值卡 這張的平均每 1GB 價值是 $2.7,可說是一個十分貴的價錢。若我們把 12GB「社交數據」+ 7.2Mbps 的「歡樂通宵」也加進去計算的話,那就是 1GB≈$0。

因為這張卡的深宵數據是「無限∞」。在數學上,「任何數」除「無限∞」都是「無限接近 0」,反之「無限∞」除「任何數」都是「無限接近無限∞」。因此當數據用量是無限的時候,$270 除 無限GB 得到的答案就是 1GB≈$0。

日間:速度測試約 80Mbps

3香港 DIY 儲值卡作為一張標榜最高速度為 1.1Gbps 的月卡,速度測試一共進行了 7 次,大多數時間都是維持在 69.1Mbps 至 94.2Mbps 下載及 3.2Mbps 至 7.09Mbps 上載,其中一次則是有達到 94.2Mbps 下載及 7.09Mbps 上載。

爆 plan 後:速度測試

當你用盡數據後,3香港 DIY 儲值卡係無法使用,所以當我地再進速度測試,結果係無法連線,而我地再利用一般瀏覽器進行普通的網站瀏覽也失敗。

注意:Default 續購,必須手動更改

購買 3香港 DIY 儲值卡的朋友必須留意!每一張 SIM Card 均被設定為「自動續購」,若錢包餘額不足,自動續購將會取消。若設定了自動轉帳,將會於信用卡扣除,所以大家必須留意。

此圖已經更改為「不續購」。

3HK DIY 數據卡「數據互傳」

3HK DIY 儲值卡除了上述的「自動續購」設定外,也有一個趣味之處。打開 My3 App 後,選擇 SIM 卡,可以看到下列有一個「數據互傳」功能,能夠把未用的「本地數據」「社交數據」及「語音分鐘」傳予別的 DIY 儲值卡號碼。如果是多人使用的話,可以思考是否有適用場景。

查詢:anlanderWhatsApp 查詢
更多儲值卡評測請即睇:SIM Card 大全
有關 5G SIM Card:【評測/比較】香港 5G「年卡」電話 SIM

如果你想知道自已的上網速度快與慢,可以前往 Techritual.com 與 SpeedTest 聯合的「香港網速測試 SpeedTest HK」進行測速。

【開箱評測】Nokia 1.4:千元手機賣點是 3 年更新?

Nokia 呢兩年都係推出中低階手機為主,新機 Nokia 1.4 只係賣 $988。除左賣價夠平之外,Nokia 1.4 仲有冇其他特點?大家可以在今次真心評測找到答案。

Nokia 1.4 硬件規格

螢幕尺寸:6.51 吋 1600 X 720 解像度 LCD 螢幕
機身體積:166.42 × 76.72 × 8.7mm
重量:178g
處理器:Qualcomm Snapdragon 215
儲存空間:2GB RAM 及 32GB ROM
系統:Android 10 Go Edition
主相機:800 萬像素主攝 + 200 萬像素微距
前置相機:500 萬像素
電池容量:4000 mAh
防水:無
無線充電:無
5G:無
NFC:有
WiFi 6:無
屏幕刷新率:無特別註明
其他功能:指紋識別、人臉識別、FM 收音機、Google Assistant 按鍵、真三卡槽
定價:HK$998

設有 6.51 吋螢幕

一如以往的硬淨

設有 6.51 吋螢幕、塑膠機身以及獨立 Google Assistant 按鍵的 Nokia 1.4,外型設計無乜特別。拎上手會覺得部機造工幾扎實,雖然唔知佢會唔會好似 Nokia 3310 咁「核爆都唔爛」,但係一般高度跌落地,應該都唔會爛。機身仲有 3.5mm,同埋真三卡槽設計,機背加入指紋識別位置,都係一貫平價手機都會加入的要素。

採用水滴螢屏設計

加入 Google Assistant 按鍵

設 3.5mm 插頭

真三卡槽設計

機身造工扎實

機背加入指紋識別位置

機背設有喇叭輸出位置

原生 Android 10 Go Edition 系統

Nokia 1.4 運行原生 Android 10 Go Edition 系統,已預載不少 Google App,用落比想像中流暢。系統功能例如調整螢幕色溫,設定深色主題模式,將操作背景變成黑色。亦可設計一些快速的操作功能,如快按兩下開關啟動相機,將 Google Assistant 按鍵開關,或是來電時翻轉機身拒接。由於機身設有 3.5mm 插頭,連接耳機時,亦可以作 FM 收音機天線使用。官方亦會像其他 Nokia 手機一樣,支援 2 年系統及 3 年系統安全更新。

Nokia 1.4 效能或是下限

Nokia 1.4 賣 $998,大家都可以預期它的硬件規格唔會高,不過用上 Snapdragon 215 CPU,這粒 28nm 晶片,對比現在旗艦機所應用的 5nm 晶片,技術都相差了 7-8 年。配合 2GB RAM 及 32GB eMMC 5.1 ROM 及 4000 mAh 電量,Antutu 跑分只有 51,890 分,或許已經挑戰當代 Android 機下限規格。如果基於成本考量,個人認為用 MTK CPU 會更好。

Antutu 跑分只有 51,890 分

Nokia 1.4 的 HDR 千萬不要用

Nokia 1.4 設 800 萬像素主攝 + 200 萬像素微距鏡頭,當係提高左拍攝既玩法,建議大家千其唔好用 HDR 功能,否則會因為運算速度太長,而相機又有頗為嚴重的快門時滯,會令相片出現重影,或看起來比較鬆散。拍攝表現就唔多評論,睇睇拍攝效果就會明白。

低價同埋 3 年更新真係吸引到用家?

Nokia 1.4 雖然低價,但性價比一點都不高,規格用上 7-8 年前科技,拍攝表現亦唔討好,只係用低價同埋 3 年安全更新,就吸引到用家?千元手機,真係會用到 3 年?3 年後又真係在意個更新?我睇香港精明消費者,都會識得唔揀。

既然重要係要平,何平揀番 1-2 年前嘅中階機死貨?無論係舊嘅華為、舊嘅 Samsung,再唔係執部平平地嘅二手 iPhone SE,都似乎穩陣啲。

【開箱評價】3HK DIY 儲值卡 $120 12GB+12GB 香港年卡,1GB≈$0

今日同大家評測的 SIM Card 係 3 香港最新推出,於網上發售的 3HK DIY 儲值卡。網絡商自然是3 香港 4G,佢地嘅 SIM 下有七種,30日有效的 2GB、12GB、20GB 及 36GB 版本,365日有效的 12GB 及 100GB 版本與 24小時有效的 1GB 版本。今日與大家評測的是 365日有效的 12GB 版本。

DIY 儲值卡採 3HK 網絡速度、有效期 30 日

3香港 DIY 儲值卡官網售價 $120,提供實體 SIM 卡的採即插即用方式,或 eSIM 方案。網上購買免費送貨,除可申請全新號碼,也可以進行「MNP」攜號轉台(需時 10日)或直接採用 eSIM 號碼。

開卡即有 12GB+12GB 數據,此卡當然採用 3HK 網絡,4.5G 官方宣傳高達 1.1Gbps 速度(Are You Sure?),通話分鐘有 10,000 本地分鐘。此 12GB+12GB/365日 版本擁有 12GB「香港社交數據」,也有最高速度 7.2Mbps 的「歡樂通宵任用數據」,但沒有一般的「FUP 數據」。

4.5G 官方宣傳高達 1.1Gbps 速度(Are You Sure?)

12GB 無限速 + 12GB「社交數據」+ 7.2Mbps 深宵任用

3香港 DIY 儲值卡開卡期限較常見的 SIM 卡短,客戶於付款後 30 日內需要啟動,並由啟動日起有效期 180日。以 2021 年 3 月 20 日購買的版本為例,有效啟用日期為至 2020 年 4 月 19 日。每次增值$ 20 或以上儲值卡有效期會由增值日起計按增值金額自動延長相關日數日,並可沿用此流動電話號碼,否則剩餘之儲值額及流動電話號碼將被取消。 

  • 包裝面值:$120
  • 市場售價:$120
  • 即插即用:是
  • 數據量:12GB(1.1Gbps)+ 1pm-7am 7.2Mbps
  • 社交數據:12GB (Facebook、 Instagram、 WhatsApp、 LINE 及 WeChat) 
  • 最高速度:1.1Gbps
  • 無限數據:無
  • 語音通話:10,000 本地分鐘
  • 網絡供應商:3HK
  • 有效期:30日啟動 / 180日有效期
  • 數據分享:可以
  • 一日定義:00:00 – 23:59x

每 1GB=$10 /或 1GB≈$0

我們以每 1GB 計算 12GB 的話,3香港 DIY 儲值卡 這張的平均每 1GB 價值是 $10,可說是一個十分貴的價錢。若我們把 12GB「社交數據」+ 7.2Mbps 的「歡樂通宵」也加進去計算的話,那就是 1GB≈$0。

因為這張卡的深宵數據是「無限∞」。在數學上,「任何數」除「無限∞」都是「無限接近 0」,反之「無限∞」除「任何數」都是「無限接近無限∞」。因此當數據用量是無限的時候,$200 除 無限GB 得到的答案就是 1GB≈$0。

日間:速度測試最快 108Mbps

3香港 DIY 儲值卡作為一張標榜最高速度為 1.1Gbps 的月卡,速度測試一共進行了 7 次,大多數時間都是維持在 90Mbps 下載及 5Mbps 上載,其中一次則是有達到 6.11Mbps 上載。下載速度與說明的有一定差異。

爆 plan 後:速度測試

當你用盡數據後,3香港 DIY 儲值卡係無法使用,所以當我地再進速度測試,結果係無法連線,而我地再利用一般瀏覽器進行普通的網站瀏覽也失敗。

注意:Default 續購,必須手動更改

購買 3香港 DIY 儲值卡的朋友必須留意!每一張 SIM Card 均被設定為「自動續購」,若錢包餘額不足,自動續購將會取消。若設定了自動轉帳,將會於信用卡扣除,所以大家必須留意。

此圖已經更改為「不續購」。

3HK DIY 數據卡「數據互傳」

3HK DIY 儲值卡除了上述的「自動續購」設定外,也有一個趣味之處。打開 My3 App 後,選擇 SIM 卡,可以看到下列有一個「數據互傳」功能,能夠把未用的「本地數據」「社交數據」及「語音分鐘」傳予別的 DIY 儲值卡號碼。如果是多人使用的話,可以思考是否有適用場景。

查詢:anlanderWhatsApp 查詢
更多儲值卡評測請即睇:SIM Card 大全
有關 5G SIM Card:【評測/比較】香港 5G「年卡」電話 SIM

如果你想知道自已的上網速度快與慢,可以前往 Techritual.com 與 SpeedTest 聯合的「香港網速測試 SpeedTest HK」進行測速。

【開箱評價】3HK DIY 儲值卡 $200 36GB 本地儲值月卡,1GB≈$0

今日同大家評測的 SIM Card 係 3 香港最新推出,於網上發售的 3HK DIY 儲值卡。網絡商自然是3 香港 4G,佢地嘅 SIM 下有七種,30日有效的 2GB、12GB、20GB 及 36GB 版本,365日有效的 12GB 及 100GB 版本與 24小時有效的 1GB 版本。今日與大家評測的是 30日有效的 36GB 版本。

如果想睇無限上網月卡推介,可以去:香港最平 ∞GB 無限上網最抵「月」電話儲值卡大整理

DIY 儲值卡採 3HK 網絡速度、有效期 30 日

3香港 DIY 儲值卡官網售價 $200,提供實體 SIM 卡的採即插即用方式,或 eSIM 方案。網上購買免費送貨,除可申請全新號碼,也可以進行「MNP」攜號轉台(需時 10日)或直接採用 eSIM 號碼。

開卡即有 36GB 數據,此卡當然採用 3HK 網絡,4.5G 官方宣傳高達 1.1Gbps 速度(Are You Sure?),通話分鐘有 3,000 本地分鐘。此 36GB/30日版本並沒有「香港社交數據」,但有最高速度 7.2Mbps 的「歡樂通宵任用數據」,僅有最高速度為 2Mbps 的「FUP 數據」(當於數據服務使用日內之累積本地數據用量達到適用於該客戶之數據用量上限,3 香港有權降低及限制數據傳輸速度(上載及下載)至不低於 2Mbps。)

4.5G 官方宣傳高達 1.1Gbps 速度(Are You Sure?)

36GB 無限速 + 7.2Mbps 深宵任用 + 2Mbps「FUP」無限數據

3香港 DIY 儲值卡開卡期限較常見的 SIM 卡短,客戶於付款後 30 日內需要啟動,並由啟動日起有效期 180日。以 2021 年 3 月 20 日購買的版本為例,有效啟用日期為至 2020 年 4 月 19 日。每次增值$ 20 或以上儲值卡有效期會由增值日起計按增值金額自動延長相關日數日,並可沿用此流動電話號碼,否則剩餘之儲值額及流動電話號碼將被取消。 

  • 包裝面值:$200
  • 市場售價:$200
  • 即插即用:是
  • 數據量:36GB(1.1Gbps)/ 11pm-7am 7.2Mbps / 其後 2Mbps
  • 最高速度:1.1Gbps
  • 無限數據:是(2Mbps)
  • 語音通話:5,000 本地分鐘
  • 網絡供應商:3HK
  • 有效期:30日啟動 / 180日有效期
  • 數據分享:可以
  • 一日定義:00:00 – 23:59x

每 1GB=$5.5 /或 1GB≈$0

我們以每 1GB 計算 36GB 的話,3香港 DIY 儲值卡 這張的平均每 1GB 價值是 $5.5,可說是一個十分貴的價錢。若我們把 7.2Mbps 的「歡樂通宵」與 2Mbps 的「FUP 數據」也加進去計算的話,那就是 1GB≈$0。

因為這張卡的深宵數據是「無限∞」。在數學上,「任何數」除「無限∞」都是「無限接近 0」,反之「無限∞」除「任何數」都是「無限接近無限∞」。因此當數據用量是無限的時候,$200 除 無限GB 得到的答案就是 1GB≈$0。

日間:速度測試約 90Mbps

3香港 DIY 儲值卡作為一張標榜最高速度為 1.1Gbps 的月卡,速度測試一共進行了 8 次,大多數時間都是維持在 88.4Mbps 至 112Mbps 下載及 0.28Mbps 至 4.86Mbps 上載。

爆 plan 後:2Mbps 速度測試

當你用盡數據後,3香港 DIY 儲值卡會限速至 2Mbps。在你使用到 50% / 70% / 90% 的時候,你會收到 SMS 通知,提昇你有關用量上限。

注意:Default 續購,必須手動更改

購買 3香港 DIY 儲值卡的朋友必須留意!每一張 SIM Card 均被設定為「自動續購」,若錢包餘額不足,自動續購將會取消。若設定了自動轉帳,將會於信用卡扣除,所以大家必須留意。

此圖已經更改為「不續購」。

3HK DIY 數據卡「數據互傳」

3HK DIY 儲值卡除了上述的「自動續購」設定外,也有一個趣味之處。打開 My3 App 後,選擇 SIM 卡,可以看到下列有一個「數據互傳」功能,能夠把未用的「本地數據」「社交數據」及「語音分鐘」傳予別的 DIY 儲值卡號碼。如果是多人使用的話,可以思考是否有適用場景。

查詢:anlanderWhatsApp 查詢
更多儲值卡評測請即睇:SIM Card 大全
有關 5G SIM Card:【評測/比較】香港 5G「年卡」電話 SIM

如果你想知道自已的上網速度快與慢,可以前往 Techritual.com 與 SpeedTest 聯合的「香港網速測試 SpeedTest HK」進行測速。

【開箱評價】3HK DIY 儲值卡 $150 20GB 本地儲值月卡,1GB≈$0

今日同大家評測的 SIM Card 係 3 香港最新推出,於網上發售的 3HK DIY 儲值卡。網絡商自然是3 香港 4G,佢地嘅 SIM 下有七種,30日有效的 2GB、12GB、20GB 及 36GB 版本,365日有效的 12GB 及 100GB 版本與 24小時有效的 1GB 版本。今日與大家評測的是 30日有效的 20GB 版本。

如果想睇無限上網月卡推介,可以去:香港最平 ∞GB 無限上網最抵「月」電話儲值卡大整理

DIY 儲值卡採 3HK 網絡速度、有效期 30 日

3香港 DIY 儲值卡官網售價 $150,提供實體 SIM 卡的採即插即用方式,或 eSIM 方案。網上購買免費送貨,除可申請全新號碼,也可以進行「MNP」攜號轉台(需時 10日)或直接採用 eSIM 號碼。

開卡即有 20GB 數據,此卡當然採用 3HK 網絡,4.5G 官方宣傳高達 1.1Gbps 速度(Are You Sure?),通話分鐘有 3,000 本地分鐘。此 20GB/30日版本並沒有「香港社交數據」,但有最高速度 7.2Mbps 的「歡樂通宵任用數據」,僅有最高速度為 384kbps 的「FUP 數據」(當於數據服務使用日內之累積本地數據用量達到適用於該客戶之數據用量上限,3 香港有權降低及限制數據傳輸速度(上載及下載)至不低 於 384 kbps。)

4.5G 官方宣傳高達 1.1Gbps 速度(Are You Sure?)

20GB 無限速 + 7.2Mbps 深宵任用 + 384kbps「FUP」無限數據

3香港 DIY 儲值卡開卡期限較常見的 SIM 卡短,客戶於付款後 30 日內需要啟動,並由啟動日起有效期 180日。以 2021 年 3 月 20 日購買的版本為例,有效啟用日期為至 2020 年 4 月 19 日。每次增值$ 20 或以上儲值卡有效期會由增值日起計按增值金額自動延長相關日數日,並可沿用此流動電話號碼,否則剩餘之儲值額及流動電話號碼將被取消。 

  • 包裝面值:$150
  • 市場售價:$150
  • 即插即用:是
  • 數據量:20GB(1.1Gbps)/ 11pm-7am 7.2Mbps / 其後 384kbps
  • 最高速度:1.1Gbps
  • 無限數據:是(384kbps)
  • 語音通話:3,000 本地分鐘
  • 網絡供應商:3HK
  • 有效期:30日啟動 / 180日有效期
  • 數據分享:可以
  • 一日定義:00:00 – 23:59x

每 1GB=$7.5 /或 1GB≈$0

我們以每 1GB 計算 20GB 的話,3香港 DIY 儲值卡 這張的平均每 1GB 價值是 $7.5,可說是一個十分貴的價錢。若我們把 7.2Mbps 的「歡樂通宵」與 384kbps 的「FUP 數據」也加進去計算的話,那就是 1GB≈$0。

因為這張卡的深宵數據是「無限∞」。在數學上,「任何數」除「無限∞」都是「無限接近 0」,反之「無限∞」除「任何數」都是「無限接近無限∞」。因此當數據用量是無限的時候,$150 除 無限GB 得到的答案就是 1GB≈$0。

日間:速度測試約 109Mbps

3香港 DIY 儲值卡作為一張標榜最高速度為 1.1Gbps 的月卡,速度測試一共進行了7次,大多數時間都是維持在 109Mbps下載及 20.7Mbps 上載,其中一次則是有達到 163Mbps 上載,但上載速度則 35Mbps。

爆 plan 後:384kbps 速度測試

當你用盡數據後,3香港 DIY 儲值卡會限速至 384kbps。在你使用到 50% / 70% / 90% 的時候,你會收到 SMS 通知,提昇你有關用量上限。

注意:Default 續購,必須手動更改

購買 3香港 DIY 儲值卡的朋友必須留意!每一張 SIM Card 均被設定為「自動續購」,若錢包餘額不足,自動續購將會取消。若設定了自動轉帳,將會於信用卡扣除,所以大家必須留意。

此圖已經更改為「不續購」。

3HK DIY 數據卡「數據互傳」

3HK DIY 儲值卡除了上述的「自動續購」設定外,也有一個趣味之處。打開 My3 App 後,選擇 SIM 卡,可以看到下列有一個「數據互傳」功能,能夠把未用的「本地數據」「社交數據」及「語音分鐘」傳予別的 DIY 儲值卡號碼。如果是多人使用的話,可以思考是否有適用場景。

查詢:anlanderWhatsApp 查詢
更多儲值卡評測請即睇:SIM Card 大全
有關 5G SIM Card:【評測/比較】香港 5G「年卡」電話 SIM

如果你想知道自已的上網速度快與慢,可以前往 Techritual.com 與 SpeedTest 聯合的「香港網速測試 SpeedTest HK」進行測速。

【開箱評價】3HK DIY 儲值卡 $100 12GB 本地儲值月卡,1GB≈$0

今日同大家評測的 SIM Card 係 3 香港最新推出,於網上發售的 3HK DIY 儲值卡。網絡商自然是3 香港 4G,佢地嘅 SIM 下有七種,30日有效的 2GB、12GB、20GB 及 36GB 版本,365日有效的 12GB 及 100GB 版本與 24小時有效的 1GB 版本。今日與大家評測的是 30日有效的 12GB 版本。

如果想睇無限上網月卡推介,可以去:香港最平 ∞GB 無限上網最抵「月」電話儲值卡大整理

DIY 儲值卡採 3HK 網絡速度、有效期 30 日

3香港 DIY 儲值卡官網售價 $100,提供實體 SIM 卡的採即插即用方式,或 eSIM 方案。網上購買免費送貨,除可申請全新號碼,也可以進行「MNP」攜號轉台(需時 10日)或直接採用 eSIM 號碼。

開卡即有 12GB 數據,此卡當然採用 3HK 網絡,4.5G 官方宣傳高達 1.1Gbps 速度(Are You Sure?),通話分鐘有 3,000 本地分鐘。此 20GB/30日版本並沒有「香港社交數據」,也沒有「歡樂通宵任用數據」,僅有最高速度為 384kbps 的「FUP 數據」(當於數據服務使用日內之累積本地數據用量達到適用於該客戶之數據用量上限,3 香港有權降低及限制數據傳輸速度(上載及下載)至不低於 384 kbps。)

4.5G 官方宣傳高達 1.1Gbps 速度(Are You Sure?)

12GB 無限速 + 384kbps「FUP」無限數據

3香港 DIY 儲值卡開卡期限較常見的 SIM 卡短,客戶於付款後 30 日內需要啟動,並由啟動日起有效期 180日。以 2021 年 3 月 20 日購買的版本為例,有效啟用日期為至 2020 年 4 月 19 日。每次增值$ 20 或以上儲值卡有效期會由增值日起計按增值金額自動延長相關日數日,並可沿用此流動電話號碼,否則剩餘之儲值額及流動電話號碼將被取消。 

  • 包裝面值:$100
  • 市場售價:$100
  • 即插即用:是
  • 數據量:12GB(1.1Gbps)/ 其後 384kbps
  • 最高速度:1.1Gbps
  • 無限數據:是(384kbps)
  • 語音通話:2,000 本地分鐘
  • 網絡供應商:3HK
  • 有效期:30日啟動 / 180日有效期
  • 數據分享:可以
  • 一日定義:00:00 – 23:59x

每 1GB=$8.3 /或 1GB≈$0

我們以每 1GB 計算 20GB 的話,3香港 DIY 儲值卡 這張的平均每 1GB 價值是 $8.3,可說是一個十分貴的價錢。若我們 384kbps 的「FUP 數據」也加進去計算的話,那就是 1GB≈$0。

因為這張卡的深宵數據是「無限∞」。在數學上,「任何數」除「無限∞」都是「無限接近 0」,反之「無限∞」除「任何數」都是「無限接近無限∞」。因此當數據用量是無限的時候,$100 除 無限GB 得到的答案就是 1GB≈$0。

日間:速度測試約 107Mbps

3香港 DIY 儲值卡作為一張標榜最高速度為 1.1Gbps 的月卡,速度測試一共進行了7次,大多數時間都是維持在 77Mbps 至 118Mbps 下載,上載速度則可以達到 35.2Mbps。

爆 plan 後:384kbps 速度測試

當你用盡數據後,3香港 DIY 儲值卡會限速至 384kbps。在你使用到 50% / 70% / 90% 的時候,你會收到 SMS 通知,提昇你有關用量上限。

注意:Default 續購,必須手動更改

購買 3香港 DIY 儲值卡的朋友必須留意!每一張 SIM Card 均被設定為「自動續購」,若錢包餘額不足,自動續購將會取消。若設定了自動轉帳,將會於信用卡扣除,所以大家必須留意。

3HK DIY 數據卡「數據互傳」

3HK DIY 儲值卡除了上述的「自動續購」設定外,也有一個趣味之處。打開 My3 App 後,選擇 SIM 卡,可以看到下列有一個「數據互傳」功能,能夠把未用的「本地數據」「社交數據」及「語音分鐘」傳予別的 DIY 儲值卡號碼。如果是多人使用的話,可以思考是否有適用場景。

查詢:anlanderWhatsApp 查詢
更多儲值卡評測請即睇:SIM Card 大全
有關 5G SIM Card:【評測/比較】香港 5G「年卡」電話 SIM

如果你想知道自已的上網速度快與慢,可以前往 Techritual.com 與 SpeedTest 聯合的「香港網速測試 SpeedTest HK」進行測速。

【開箱評價】3HK DIY 儲值卡 $50 2GB 本地儲值月卡,1GB=$25 / ≈$0

今日同大家評測的 SIM Card 係 3 香港最新推出,於網上發售的 3HK DIY 儲值卡。網絡商自然是3 香港 4G,佢地嘅 SIM 下有七種,30日有效的 2GB、12GB、20GB 及 36GB 版本,365日有效的 12GB 及 100GB 版本與 24小時有效的 1GB 版本。今日與大家評測的是 30日有效的 2GB 版本。

如果想睇無限上網月卡推介,可以去:香港最平 ∞GB 無限上網最抵「月」電話儲值卡大整理

DIY 儲值卡採 3HK 網絡速度、有效期 30 日

3香港 DIY 儲值卡官網售價 $50,提供實體 SIM 卡的採即插即用方式,或 eSIM 方案。網上購買免費送貨,除可申請全新號碼,也可以進行「MNP」攜號轉台(需時 10日)或直接採用 eSIM 號碼。

開卡即有 2GB 數據,此卡當然採用 3HK 網絡,4.5G 官方宣傳高達 1.1Gbps 速度(Are You Sure?),通話分鐘有 1,000 本地分鐘。此 2GB/30日版本並沒有「香港社交數據」或「歡樂通宵任用數據」,僅有最高速度為 128kbps 的「FUP 數據」(當於數據服務使用日內之累積本地數據用量達到適用於該客戶之數據用量上限,3 香港有權降低及限制數據傳輸速度(上載及下載)至不低 於 128 kbps。)

4.5G 官方宣傳高達 1.1Gbps 速度(Are You Sure?)

2GB 無限速 + 128kbps「FUP」無限數據

3香港 DIY 儲值卡開卡期限較常見的 SIM 卡短,客戶於付款後 30 日內需要啟動,並由啟動日起有效期 180日。以 2021 年 3 月 20 日購買的版本為例,有效啟用日期為至 2020 年 4 月 19 日。每次增值 $20 或以上儲值卡有效期會由增值日起計按增值金額自動延長相關日數日,並可沿用此流動電話號碼,否則剩餘之儲值額及流動電話號碼將被取消。 

  • 包裝面值:$50
  • 市場售價:$50
  • 即插即用:是
  • 數據量:2GB(1.1Gbps)/ 其後 128kbps
  • 最高速度:1.1Gpbs
  • 無限數據:是(128kbps)
  • 語音通話:1,000 本地分鐘
  • 網絡供應商:3HK
  • 有效期:30日啟動 / 180日有效期
  • 數據分享:可以
  • 一日定義:00:00 – 23:59x

每 1GB=$25 /或 1GB≈$0

我們以每 1GB 計算 2GB 的話,3香港 DIY 儲值卡 這張的平均每 1GB 價值是 $25,可說是一個十分貴的價錢。若我們把 128kbps 的「FUP 數據」也加進去計算的話,那就是 1GB≈$0。因為這張卡的數據是「無限∞」。在數學上,「任何數」除「無限∞」都是「無限接近 0」,反之「無限∞」除「任何數」都是「無限接近無限∞」。因此當數據用量是無限的時候,$50 除 無限GB 得到的答案就是 1GB≈$0。

增值的話,可以使用 My3 App,直接購買其他組合。在 My3 App 也可以看到 SIM 卡開卡時的數據,使用時間,通話分鐘等等,也可以直接選擇購買旅行外遊組合等等。

日間:速度測試約 94.9Mbps

3香港 DIY 儲值卡作為一張標榜最高速度為 1.1Gbps 的月卡,速度測試一共進行了 5次,大多數時間都是維持在 64Mbps下載及 94.9Mbps 上載,其中一次則是有達到 94.9Mbps 上載。下載速度與說明的有差異,上載速度約在 23.5Mbps – 32.4Mbps 左右。

爆 plan 後:128kbps 速度測試

當你用盡數據後,3香港 DIY 儲值卡會限速至 128kbps。在你使用到 50% / 70% / 90% 的時候,你會收到 SMS 通知,提昇你有關用量上限。

注意:Default 續購,必須手動更改

購買 3香港 DIY 儲值卡的朋友必須留意!每一張 SIM Card 均被設定為「自動續購」,若錢包餘額不足,自動續購將會取消。若設定了自動轉帳,將會於信用卡扣除,所以大家必須留意。

此圖已經更改為「不續購」。

3HK DIY 數據卡「數據互傳」

3HK DIY 儲值卡除了上述的「自動續購」設定外,也有一個趣味之處。打開 My3 App 後,選擇 SIM 卡,可以看到下列有一個「數據互傳」功能,能夠把未用的「本地數據」「社交數據」及「語音分鐘」傳予別的 DIY 儲值卡號碼。如果是多人使用的話,可以思考是否有適用場景。

查詢:anlanderWhatsApp 查詢
更多儲值卡評測請即睇:SIM Card 大全
有關 5G SIM Card:【評測/比較】香港 5G「年卡」電話 SIM

如果你想知道自已的上網速度快與慢,可以前往 Techritual.com 與 SpeedTest 聯合的「香港網速測試 SpeedTest HK」進行測速。

5G 專題 | 5G 讓港股衝上40,000點?!

實體銀行存在了 400 多年,然而隨著互聯網的出現,不用 40 年時間已邁向電子金融時代,電子錢包、流動支付、網上銀行等大家都耳熟能詳,而 5G 的普及,將為業界帶來更大衝擊,前所未見的金融科技(FinTech)將影響你我生活,例如……

5G 低延時加快交易速度

在股票交易情況下,透過數碼經紀(Mobile Digital Broker),投資者毋須親身到證券行或銀行沽售股票,利用 5G 手機配合極速 5G 網絡,即可隨時隨地迅速進行綫上交易,這在 4G 時代雖然都能做到,但總會遇上網絡擠塞或時延,所以要準確掌握價位資訊進行投資買賣,就必須借助 5G 高速與低時延的優勢,尤其是低時延的特性,令收發資訊所需時間低於 1 毫秒,比 4G 至少高出 10 倍,意味著將提升股票市場的交易頻率,或許有天,港股衝上四萬點不是夢。

另外,5G 可以配合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區塊鏈(blockchain)、雲端(cloud)、大數據(Big data)等技術得以有效應用在金融科技上,創造更多高效服務。

當 5G 結合 AI,甚至「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 VR)及「自然語言處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NLP)技術後,用戶隨時隨地地都可以向數碼經紀(即 AI 機械人)獲得實時準確的財務資訊,「他」可以全息投影的形式出現,持續地與雲平台交換訊息,以雲端的大數據分析並提出建議,有助打造個人理財規劃。

5G 專題 | 由致力推動 5G 發展的中國移動香港贊助


5G 多點數據個人化保單

保險業方面,透過大數據與物聯網技術,未來保單可趨向個人化,保險公司得以透過 5G 共享用家即時數據,從而製定度身訂造的保險計劃,例如受保人可用穿戴式裝置記錄生活習慣和每日運動量,以至體徵數據傳送至保險公司;汽車保險上,則可以經由 5G 聯網的自動診斷系統,來記錄受保人的駕駛習慣。

由此可見,5G 金融科技應用不再局限於用戶的手機或平板電腦,而是會利用到「物聯網」(IoT)。總括來說,5G 金融科技還有很多可能性,當中包括生物辨識安全防護、AI 洗錢防制偵測等,有機會再與大家分享。

【推薦】按摩槍:品牌比較、評價及使用方法

做運動後無論是否有肌肉酸痛都需要拉筋,而除了傳統的拉筋方式,近年好多朋友選擇按摩槍協助,令自己的肌肉可以鬆一鬆。今天為大家帶來按摩槍的選購指南,介紹 Booster、小米、blaupunkt、haypervolt、Phoenix 最新型號、推介和評價比較。讓我們香港人可以找到合適自己的按摩槍。即使係遊行後,全身酸痛都能夠恢復體力,為未來努力。

運動後肌肉酸痛?

劇烈運動後很多人都會有肌肉酸痛情況,不少人歸究於乳酸,但其實人體排除乳酸的速度很快,一般不到一小時就完成,如果配合輕量運動更可以加速排除乳酸。

久不做運動的人,運動後一兩天會感覺到肌肉酸痛,很多人認為是乳酸作怪,但其實是遲發性的肌肉痠痛,一般在運動後 12 小時開始有感覺,24 – 48 小時達到酸痛的最高點,然後慢慢改善。

按摩槍的作用

按摩槍的作用就如同按摩師傅會用陰力按摩肌肉相似,利用高頻率的震動,讓力量進入肌肉深層位置,放鬆緊繃的肌肉,甚至傳遞到更深層的肌肉筋膜,消除因筋膜受限與損傷引發的肌肉僵硬、疼痛和功能障礙,從而帶來更好的放鬆效果。

按摩頭的種類

按摩頭是電動按摩槍最重要的配件,用家要根據不同痠疼部位更換適用的按摩頭,才能舒緩且無傷害人體。一般而言選購按摩槍時,至少挑選具備以下四種按摩頭產品,讓使用起來不受限制。

球形頭:適用於按摩手臂、腰背、臀部、大腿小腿等大肌肉群。
叉形頭:適用於按摩頸部、脊椎跟腱處。
錐形頭:適用於衝擊深層組織、如經絡、關節、手掌,足底。
平形頭:適用於各肌肉的放鬆塑形。

使用時最緊要放鬆

使用按摩槍按摩時,最緊要保持放鬆狀態,也不要一開始就開到最大,要由細力(最低檔位)開始,再慢慢順著肌理方向,避開骨骼、軟骨及關節處,避免操作不熟悉產生傷害;同時根據當下按摩感受痠痛程度,施力不要太輕或太重,一層一層的由肌肉淺層往深層打。

時間一分鐘就夠

用按摩槍最忌愈用愈耐,因為太大力或者太長時間都會受傷,只要幾秒鐘,或最多 5 – 10 分鐘就夠,也都要率免太大力壓往身上,造成肌肉挫傷,更應避免頭部、關等位置。

2021 最新按摩槍品牌及型號

1. Booster

Booster 算上香港最知名電動筋膜槍品牌之一,網店也提供多款選擇,並有行貨 12 個月保養,而且價格帶自 $490 – $1650 涵蓋入門至高階用家需求:

● 性價比之選:Booster M 筋膜按摩槍

Booster E 按摩槍少少付出就兼有自家第二代靜音設計、9 檔變速調節及 12MM 穿透振幅等進階級功能。備有 2500mAh 鋰電池 3 小時續航,以及 4 個按摩頭,成為 Booster 品牌中性價比最高之選。

● 入門之選:Booster E 肌肉按摩槍

Booster E 則採用旗下第三代靜音降噪技術,提供 9 檔變速調節,聲噪可控制在 30-55dB 之間,在健身房等公眾場合使用不驚擾環境。其中 9 檔調節又分為 1-3 檔喚醒肌肉 / 4-6 檔筋膜放鬆 / 7-9 檔深度按摩三個區間。

內置 2000mAh 電池,可達到 2 小時以上運作續航,隨附 5 款按摩頭替換,且另配有便攜盒可以將全套妥善收納。

● 便攜之選:Booster Mini Pocket 筋膜按摩槍

電動按摩槍一般又大又重,如果是前往健身房,或小手女性操作總是多多不便,Booster Mini Pocket 就是為此需求而來。全機身僅長14. 2cm,一手掌握。其機身採用高質感航空級輕量鋁合金,不僅手感一流,僅重 0.5KG,輕便到可直接放口袋。

這款型號提供 4 檔變速最高達 3200rpm,內置 2900mAH 超大容量電池,附帶 4 個按摩頭及便攜式收納袋,是香港相當熱銷的款式。

● 高階之選:Booster Pro 2 / Booster Pro 3

對於重視深層按摩力度的進階健身用家,為品牌打開知名度的 Booster Pro 高階款系列自然是首選。

其中定位專業高階的 Booster Pro 3 按摩槍,搭配第二代變壓控制系統調整衝擊力度,提供最高 4 檔 3300 轉震幅及 30 級自適應力度感測。12mm 振幅脈衝,令整支按摩槍可以爆發最高 15KG 的無間斷按壓力度,,強大穿透力,按摩效果直達深層肌肉。

熱愛運動人士對訓練的要求更高,也經常因為肌肉疲勞及筋膜緊繃感到困擾。Booster Pro 3 內附多達 6 款更換按摩頭,可針對肌肉部位進行更細膩的按摩舒緩。每天訓練後使用 20 分鐘,可連續使用約半個月續航。

2. Phoenix

Phoenix 品牌相當適合追求高性價比品牌的用家,依據不同款式,香港行貨網上優惠價格約莫在 4 至 7 百蚊之間,並提供超值 18 個月保養:

Phoenix A2E

其中 Phoenix A2E 是當中最平價款式,最近網店大減 $151 至 $448 蚊,但基礎功能和配件一應俱全。提供 3 檔震動模式深層按摩,內附 4 個按摩頭幫助用家針對不同部位舒緩,續航力達 180 分鐘,是健身初學者相當實惠的選擇。

PHOENIX DHZ C01

追求輕量的用家,PHOENIX DHZ C01 這款則僅有 400g,令女性用家也能輕鬆上手。具備 3 段按摩檔位,配有 3 組按摩頭。

● Phoenix A3E / Phoenix A3

而往上推進,Phoenix A3EPhoenix A3 系列則提供 4 檔深層震動模式,價格自 $698 起跳;其中 Phoenix A3 專業版另升級 4 小時運行大電量,並隨附多達 9 種按摩頭及金屬防撞手提箱。

【開箱】AMD Radeon RX 6700 XT 顯示卡:1080p 與 1440p 遊戲體驗

GeForce RTX 3060 12GB 推出之後,又到了 AMD Radeon 陣營出牌的時間點。

NVIDIA 在 2 月底推出 12GB GDDR6 記憶體的 GeForce RTX 3060 顯示卡之後,AMD Radeon RX 6700 XT 在 3 月 18 日正式解禁,但就級別來說,AMD 這款 Radeon 顯示卡明顯地不是鎖定 GeForce RTX 3060,而是更高階的 GeForce RTX 3060 Ti,甚至是 GeForce RTX 3070 級別顯示卡。

這是 AMD RDNA2 架構的第 4 款產品;在 Radeon RX 6700 XT 之前,有 Radeon RX 6800 XT、Radeon RX 6800 與旗艦的 Radeon RX 6900 XT。

 Radeon RX 6800 XTRadeon RX 6800Radeon RX 6700 XT
ArchitectureRDNA 2RDNA 2RDNA 2
Process7nm7nm7nm
Transistor Count26.8 Billion26.8 Billion17.2 Billion
Die Size519mm2519mm2336mm2
Compute Units726040
Ray Accelerators726040
Stream Processors460838402560
Game GPU ClockUp to 2015MHzUp to 1815MHzUp to 2424MHz
Boost GPU ClockUp to 2250MHzUp to 2105MHzUp to 2581MHz
Single Precision(Peak)Up to 20.74 TFLOPsUp to 16.17 TFLOPsUp to 13.21 TFLOPs
Half Precision(Peak)Up to 41.47 TFLOPsUp to 32.33 TFLOPsUp to 26.43 TFLOPs
Texture Fill-Rate(Peak)Up to 648.0 GT/sUp to 505.2 GT/sUp to 413.0 GT/s
ROPs1289664
Pixel Fill-Rate(Peak)Up to 288.0 GP/sUp to 202.1 GP/sUp to 165.2 GP/s
AMD Infinity Cache128MB128MB96MB
Memory16GB GDDR616GB GDDR612GB GDDR6
Memory Bandwidth512GB/s512GB/s384GB/s
Memory Interface256 bit256 bit192 bit
Board Power(TBP)300W250W230W

與 Radeon RX 6800 相比較的話,Radeon RX 6700 XT 12GB 記憶體配置最容易被大家所察覺,但與前一代的 Radeon RX 5700 XT 對比的話,記憶體配置其實是有著非常明顯的提升。另一方面,記憶體從 8GB 提升至 12GB,但它的 TBP(Total Board Power)功耗僅僅提升 5W,來到 230W,讓人有點驚艷。為何會如此感覺,這主要是 Radeon RX 5700 XT 的電晶體數量已經達到 10.3 Billion,而新推出的 Radeon RX 6700 XT 為 17.2 Billion,加上這款 RDNA2 架構的 Radeon RX 6700 XT 在核心時脈也較同為 7nm 製程的 Radeon RX 5700 XT 高許多。

與 3 款大哥一樣,Radeon RX 6700 XT 同樣擁有Ray Accelerators 以及全新的 AMD Infinity Cache 技術。

不過,因為顯示卡級別關係,Radeon RX 6700 XT 的 AMD Infinity Cache 從 Radeon RX 6800 系列的 128MB 調降至 96MB,但這樣的規格應該也足夠應付絕大部分使用者需求,畢竟 Radeon RX 6700 XT 主要鎖定的是 1080p 以及 1440p 級別的遊戲玩家。

AMD Radeon RX 6700 XT 公版與 Radeon RX 6800 XT 在外觀沒有太大不同,差異點可能就是從 Radeon RX 6800 XT 的 PCIe 8 + 8 PIN 供電設計更改為 Radeon RX 6700 XT 的 PCIe 8 + 6 PIN 供電設計。以一張 TBP 230W 的顯示卡搭配 8 + 6 PIN 是相當合理的事情,然而就美觀來說,讓它維持 8 + 8 PIN 也許是一個更不錯的選項。

測試部分我們使用 NVIDIA GeForce RTX 3070 與 GeForce RTX 3060 Ti 進行比較,搭配的處理器與記憶體分別是 AMD Ryzen 5900X 和 DDR4-3200MHz,皆為預設條件進行 1920 x 1080 和 2560 x 1440 解析度的遊戲測試。

 Radeon RX 6700 XTGeForce RTX 3060 Ti 
3DMark
TIme Spy11963116972.22%
Time Spy Extreme55285674-2.64%
Port Royal58156810-17.11%
Fire Strike Ultra8470700717.27%
Fire Strike Extreme172731313223.97%
Fire Strike356932620926.57%
Ray Tracing13.3226.44-98.5%
1440P Gaming
Assassin Odessey816223.46%
Assassin Creed Vahalla826026.83%
Borderlands 3:Bad Ass86.566.8422.73%
Control74.2772.382.54%
Control(RT_High)32.2144.09-36.88%
Control(RT + DLSS)X74.16
Tom Clancy’s The Division 285850
Metro Exodus69.4367.073.4%
Metro Exodus(RT_High)45.2752.73-16.48%
Metro Exodus(RT + DLSS)60.01
F1 202019716914.21%
Far Cry 5110114-3.64%
Far Cry New Dawn100105-5%
Forza Horizon 481.685-4.17%
Gears 5 86.67414.55%
Godfall103.48814.9%
Godfall(High RT)95.385.310.49%
Horizon Zero Dawn948014.89%
Red Dead Redemption 2(Vulkan Ultra)61.9956.878.26%
Shadow of the Tomb Raider1111009.91%
Shadow of the Tomb Raider(RT_ULTRA)5866-13.79%
Shadow of the Tomb Raider(RT_ULTRA + DLSS)73
Total War:Three kingdoms battle60.4592.32%
Wolfenstein:Youngblood167180-7.78%
Watch Dog Legion62586.45%
Watch Dog Legion(RT_Ultra)2431-29.17%
Watch Dog Legion(RT_Ultra, DLSS_Performance)61
1080P Gaming
Assassin Odessey82793.66%
Assassin Creed Vahalla1137335.4%
Borderlands 3 : Bad Ass127.5193.3126.82%
Control116.6392.2120.94%
Control(RT_High)50.2667.73-34.76%
Control(RT + DLSS)76.88
Tom Clancy’s The Division 21291253.1%
Metro Exodus86.5283.73.26%
Metro Exodus(RT_high)62.1371.61-15.26%
F1 202021417717.29%
Far Cry 5111125-12.61%
Far Cry New Dawn98106-8.16%
Forza Horizon 482.686.5-4.72%
Gears 5 123.99225.75%
Godfall134.3113.515.49%
Godfall(High RT)117108.87.01%
Horizon Zero Dawn1151067.83%
Red Dead Redemption 2 (Vulkan Ultra)75.7665.7113.27%
Shadow of the Tomb Raider13812410.14%
Shadow of the Tomb Raider(RT_ULTRA)8596-12.94%
Total War:Three kingdoms battle98.592.95.69%
Wolfenstein:Youngblood262271-3.43%
Watch Dog Legion847313.1%
Watch Dog Legion(RT_Ultra)3548-37.14%
Watch Dog Legion(RT_Ultra, DLSS_Performance)64

與 GeForce RTX 3060 Ti 的比較不難發現到 AMD Radeon RX 6700 XT 在 RT開啟部分是處於弱勢外,不論是 1080p 或者是 1440p 解析度的遊戲測試條件下,都較 NVIDIA GeForce RTX 3060 Ti 有著更佳的表現。

 Radeon RX 6700 XTGeForce RTX 3070 
3DMark
TIme Spy1196313496-12.81%
Time Spy Extreme55286692-21.06%
Port Royal58158082-38.99%
Fire Strike Ultra847083281.677%
Fire Strike Extreme17273159907.43%
Fire Strike356933168511.23%
Ray Tracing13.3232.75-145.87%
1440P Gaming
Assassin Odessey816717.28%
Assassin Creed Vahalla826619.51%
Borderlands 3 : Bad Ass86.577.610.29%
Control74.2784.54-13.83%
Control(RT_High)32.2150.27-56.07%
Control(RT + DLSS)75.36
Tom Clancy’s The Division 28598-15.29%
Metro Exodus69.4377.71-11.93%
Metro Exodus(RT_High)45.2762.06-37.09%
Metro Exodus(RT + DLSS)69.72
F1 202019717610.66%
Far Cry 5110121-10%
Far Cry New Dawn100107-7%
Forza Horizon 481.685.2-4.41%
Gears 5 86.693-7.39%
Godfall103.4101.81.55%
Godfall(High RT)95.392.62.83%
Horizon Zero Dawn9499-5.32%
Red Dead Redemption 2 (Vulkan Ultra)61.9964.16-3.50%
Shadow of the Tomb Raider111115-3.60%
Shadow of the Tomb Raider(RT_ULTRA)5875-29.31%
Shadow of the Tomb Raider(RT_ULTRA + DLSS)82
Total War:Three kingdoms battle60.468.8-13.90%
Wolfenstein:Youngblood167202-20.96%
Watch Dog Legion6267-8.06%
Watch Dog Legion(RT_Ultra)2437-54.17%
Watch Dog Legion(RT_Ultra, DLSS_Performance)63
1080P Gaming
Assassin Odessey8283-1.22%
Assassin Creed Vahalla1137930.09%
Borderlands 3 : Bad Ass127.51107.9215.36%
Control116.6396.2717.46%
Control(RT_High)50.2674.81-48.85%
Control(RT + DLSS)79.884
Tom Clancy’s The Division 2129141-9.30%
Metro Exodus86.5296.74-11.81%
Metro Exodus(RT_high)62.1381.19-30.68%
F1 202021417816.82%
Far Cry 5111126-13.51%
Far Cry New Dawn98107-9.18%
Forza Horizon 482.686.5-4.72%
Gears 5 123.9128-3.31%
Godfall134.31266.18%
Godfall(High RT)1171151.71%
Horizon Zero Dawn1151122.61%
Red Dead Redemption 2(Vulkan Ultra)75.7668.99.05%
Shadow of the Tomb Raider
1381361.45%
Shadow of the Tomb Raider(RT_ULTRA)85108-27.06%
Total War:Three kingdoms battle98.5107.5-9.14%
Wolfenstein:Youngblood262309-17.94%
Watch Dog Legion84813.57%
Watch Dog Legion(RT_Ultra)3554-54.29%
Watch Dog Legion(RT_Ultra, DLSS_Performance)64

至於與更高一階的 GeForce RTX 3070 比較的話,AMD Radeon RX 6700 XT 與 GeForce RTX 3070 有著旗鼓相當的表現。更仔細觀察各項數據的話,除了開啟 RT 後的遊戲基本都是 NVIDIA 的天下外,GeForce RTX 3070 在 1080p 與未開啟 RT 時的遊戲表現顯然是較 Radeon RX 6700 XT 要差一些,至於 1440p 部分的表現則是 NVIDIA GeForce RTX 3070 能讓玩家有著更佳的遊戲體驗。

我們以 NVIDIA 早前提供的 PCAT 進行量測,AMD Radeon RX 6700 XT 在 Time Spy Extreme 進行迴圈測試時,TBP 最高為 225W,較官方給出 230W 要低了 5W,這部分與 AMD Radeon RX 5700 XT 相同。此外,GPU 核心溫度最高來到 75 度,而 Hot Spot 的 GPU 核心溫度為 94 度。

直接說結論,AMD Radeon RX 6700 XT 在 1080p 或者是 1440p 的遊戲表現不需要質疑,它絕對能夠滿足目前大部分玩家的在 1080p 或則是 1440p 解析度下的遊戲需求。就我們測試的結果來看,AMD Radeon RX 6700 XT 的表現在很多條件下都較 NVIDIA GeForce RTX 3060 Ti 好,至於 NVIDIA GeForce RTX 3070 方面則取決於遊戲。

理想美好,而殘酷總是存活在你身邊,若 AMD Radeon RX 6700 XT 供貨問題如 NVIDIA GeForce RTX 30 系列般,那再好的表現都是枉然,因為消費者因為市場上的缺貨、限貨,或者是店家需要搭機購買而無法輕易入手啊…

在家睇展兼採購:國際採購滙重點逐個捉 (下)

上次就跟大家網上掃場,觀摩「國際採購滙」網上版四大類別中的 Smart Home (家用紡織品、家庭用品) 與 Smart Style (時裝、禮品、印刷及包裝方案) 的特色產品。今次就繼續看看 Smart Play (嬰兒用品、玩具和遊戲) 與 Smart Tech (電子產品、燈飾、醫療及保健用品) 的最近產品資訊。

Smart Play (嬰兒用品、玩具和遊戲)

駕駛者都會為嬰兒與兒童在車上加入兒童專用座椅,西班牙廠商 Plásticos Zarauz SA 就專門推出兒童車上座椅,讓兒童在車上得到最佳保護。

家長對嬰兒玩具的物料都十分注重,Natural Made Company Limited 製作的 Natural Made toys,用了符合歐洲安全標準的環保物料製造,並應用抗菌技術,抑制塑料中細菌的生長。

嬰兒雖然無牙,但都要注意口腔清潔,由 Anteprima Brands International Limited 推出的 Sonic Clean & Care,是世界首款為 3 至 5 歲兒童推出的電動牙刷,產品經意大利牙科協會(AIO)認可。內建 3 種模式:每分鐘 16000 次敏感振動(牙釉質和嬰兒敏感牙齦上的輕柔振動);深度清洗:每分鐘 22000 次振動(當孩子的飲食習慣與成年人越來越相似時);每秒脈動 22000 次振動(有效去除牙菌斑),並可更換不同形狀與大小的刷頭,可滿足兒童成長過程中的需求。

餵哺母乳可帶給嬰兒最適合的營養,Tenbox Crop 推出的 tntn mom’s Cabbage Breast Cream Cooling Ball,就可以舒緩餵哺後可能出現的乳房疼痛及乳腺發炎症狀。

色彩繽紛的水底世界,吸引小朋友的好奇心,TREE TOYS CORP 的 WILD! Science – Create An Underwater Chemical Garden 就可以讓小朋友學習化學反應,去創造一個海底世界,由於包裝內都含有化學物品,8 歲以上的兒童,都要家長陪同下遊玩。

傳統的砌積木玩具可發揮兒童創意及了解基本建築的結構,比玩平板電腦手遊更好,Lepao Education Company Limited 的 Lepao Smart Blocks-Power Set 讓兒童創作一架飛機及遊樂場的機動遊戲。

得意的動物小朋友一定鍾意,Info Star Electronics Limited 製作的 Wonder Creature House,內藏 12 種動物,當接下 1-4 的按鍵時,相應的門就會打開,並有音樂播放。另外包裝內還設有動物咭,插入相應位置,就可以學到動物的中英文名稱,邊玩邊學習。
tdc207

小朋友都喜歡將積木堆高,honeycomb Learning Corporation 推出的 Beronimo 玩具,裡面有一些遊戲咭,讓兒童可以按照咭上的顏色與形狀堆砌,可以讓兒童學習顏色與數量。

Smart Tech (電子產品、燈飾、醫療及保健用品)

口罩是疫情下必需的產品,韓國 BNSoft Inc. 推出的 Mask Dry Sterilizer MS-01 口罩盒,就可用盒內的 UV-C LED 進行脫水與消毒,過程約十分鐘完成,讓用家隨時隨地都可使用一個乾爽清潔的口罩。

手機愈來愈大部,外出使用時,又不想手持,可以試試 Bondale Electronics Limited 推出的 Lock Go – Backpack Mount,可以將手機掛在背包的肩帶上。

長者需要長期照顧,尤其是有長期病患的老人。由 Enlighten Company Limited 推出的 Smart Nurse Call System, Elderly Alarm, Patient Alarm: Wristband Tx 手環,就可以長期監測長者的活動情況。內有防走失功能,當手環通過系統設下的禁區,大門就會自動鎖上。

很多人都會在家中點燃精油,為家居加添香氣亦可營造氣氛。Guangdong Kegao Electronics Co Ltd 推出的 100ml Iron Aroma Diffuser Essential Oils Humidifier,設有一個遙控器,可以隨時開關,比一般同類產品更方便。

太陽能可折省能源消耗,達到環保作用。NINGBO OSLS APPLIANCE CO.,LTD 推出的太陽能燈,適合放置於門外,早上可用太陽儲能,晚上就可以發光發亮。

疫情下,人人都更加關注健康情況。Pro-Cur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就推出了 Smart pulse 監測器,只需用 2 分 30 秒,能夠簡單快捷地檢測心率變異性、自主神經系統功能、壓力以及血管健康狀態,檢測後可用藍牙將數據傳送到手機儲存。

經常看韓劇的朋友,有沒有想換換智能門鎖?Ravantgarde International Limited 推出的 X6 Electronic Push Door Lock,設有 5 種解鎖方式:包括 Wifi /藍牙應用程序訪問、指紋、密碼、Mf卡 及機械鑰匙,可以滿足用家各式各樣的需要。亦有隱藏式觸摸屏、防水防火防撬開的功能。

大家在家居防疫,可能都會在家中噴灑消毒噴霧。不過由 Shenzhen UVLED Optical Technology Co.,Ltd. 推出的 59S SunClean Bulb Light,加入 UV-LED 燈,一個燈膽就有齊照明、全空間消毒及潔淨空間的功能。

現在的 LCD 或 OLED TV 由於機身纖薄,揚聲器播放效果通常都比較薄弱,Vtrek Group International Limited 就推出了 2.0 Sound-bar,內建兩個 44 x 72 單元,輸出達到 30W,支援藍牙、光纖連接及 USB 播放。

機械人產品可減低人與人之間的接觸,用家防疫抗疫都十分適合,Vitalcore Technology Ltd 推出的 KAIROS Multifunctional Sterilizer 防疫機械人,設有 7 個主要功能:自動導航,自動洗手液系統,消毒噴霧系統,空氣淨化器,UVC抽屜,便攜式 UVC 燈和發燒檢測。

「國際採購匯」登記網站:http://bit.ly/ISS_TechRitual
更多詳情:http://bit.ly/2NtUwR1

【開箱評測】ASUS ROG Phone 5 手機:影相失望,但用落爽過 iPhone

針對手機遊戲玩家而推出的 華碩 ASUS ROG Phone,已經出到第四代。一如以往 ROG Phone 5,都是標榜有最高的硬件規格,以及比一般手機出色的散熱效能,今次真心評測,大家可看到 ROG Phone 5 有什麼進化。至於 ROG Phone 5 Pro 及 ROG Phone 5 Ultimate 稍後再跟大家評測。

華碩 ASUS ROG Phone 5 硬件規格

螢幕尺寸:6.78 吋 AMOLED (2448 x 1080)
機身體積:173 x 77x 10 mm
重量:237g
處理器:Sanpdragon 888
儲存空間:12GB RAM/256GB ROM、16GB RAM/512GB ROM
系統:Android 11
主相機: 6400 萬像素 f/1.8 光圈廣角鏡頭、1300 萬像素 f/2.2 光圈超廣角鏡頭、500 萬像素 f/2.0 光圈微距鏡頭
前置相機:2400 萬像素
電池容量:6000 mAh
防水:無
無線充電:有
5G:有,5G + 4G 雙咭雙待
NFC:有
WiFi 6:有,WiFi 6E
屏幕刷新率:144Hz
其他:螢幕指紋識別、144Hz 刷新率、300Hz 觸控採樣率、、AirTriggers、ESS ES9280AC Pro DAC 晶片、3.5mm、側框 USB-C 設計
售價:12GB/256GB HK$6998、16GB/512GB HK$7998

設計專為遊戲而生

華碩 ASUS ROG Phone 5 機面設有 6.78 吋直身螢幕同埋前置式立體聲喇叭,加上有多一個 USB C 頭,設置在機側,邊充電邊打機都無遮無擋,可以完全投入遊戲世界。

設有 6.78 吋直身螢幕

螢幕上框設喇叭

螢幕下框都設有喇叭

有多一個 USB C 頭,設置在機側

ROG Phone 5 側框加入像手掣的 LR Ultrasonic 感應鍵,紅色的 SIM 咭槽上寫上「GLHFI」,意思是 Good Luck Have Fun,算是跟別人對戰時,先禮後兵的招呼語。機背仲加入 Matrix Dot LED 燈組成的 ROG 標誌,都令 ROG Phone 5 機身設計,注滿了遊戲元素。

側框加入像手掣的 LR Ultrasonic 感應鍵

紅色的 SIM 咭槽上寫上「GLHFI」

支援 nano 雙 SIM 咭

機背仲加入 Matrix Dot LED 燈組成的 ROG 標誌

設三鏡主相機

控制台,可啟動 X 模式,將 ROG Phone 5 的效能調整至最高水平

遊戲設定相當豐富

為遊戲而生的 ROG Phone 5,運行 Android 11 系統,都支援應用分身等功能。與大部份 Android 機最大分別,是其遊戲設定相當豐富。機內有一個遊戲專屬介面,入面有控制台,可啟動 X 模式,將 ROG Phone 5 的效能調整至最高水平,玩遊戲即使不加 Aero Active Cooler 5 風扇,用 X 模式機身都不會很熱。而控制台主要還有一個超長續航模式,可將遊戲時間延長。

還有一個超長續航模式,可將遊戲時間延長

專屬介面內的遊戲大廳對專業級玩家極為重要,可逐款遊戲作遊戲設定,調整效能模式,以及進行硬核調校,深度調整效能參數,對電競選手可能有一定作用,但對大部份遊戲玩家,這些參數都不知怎樣調整,要對電腦檔案有一定認識,才會懂得使用。

在遊戲內,玩家可啟動 Game Genie 介面,設定遊戲時的螢幕刷新率 (需遊戲支援),Airtriggers 5 的多樣化操作功能,包括Ultrasonic 感應鍵、手勢操作以及 Active Cooler 5 風扇背面的按鍵,都可以自行設定觸發時的觸控範圍,或者使用巨集功能,按下一鍵,立即使出已錄下的一連串操作指令,完全可以滿足用家玩不同類型的手機遊戲。

專屬介面還設有推薦遊戲,了解遊戲支援的屏幕刷新率或是否支援 ROG Phone 5 遊戲配件;另外還有 Connect 介面,讓玩家們交流遊戲設定與心得。

ROG Phone 5 對遊戲時的聲音播放表現都十分著重,除左有前置立體聲喇叭,機身的 3.5mm 插頭,更內建 ES9280AC Pro DAC 晶片解碼,在設定內的音效魔術師中,可按使用情景調整音場,無論日常在串流音樂 App 播放歌曲,或者遊戲時使用,聲音都有上佳表現。

設定內的音效魔術師中,可按使用情景調整音場

ROG Phone 5 跑分高,但使用時間不足 10 小時

或者華碩 ASUS 一早已知 Qualcomm 並不打算推出時頻更高的進階版 CPU,所以 ROG Phone 5 配備了 Snapdragon 888 CPU,但就加入現時手機最高的 16GB RAM,512GB ROM 對於同時要玩多款遊戲的玩家,容量亦十分足夠。

Antutu 跑分達到 711648 分,已達今年 Android 手機最高的效能評分。設有 6000 mAh 特大電量的 ROG Phone 5,可預期使用時間會相當出色。不過 PCMark 2.0 使用時間測試,結果不足 10 小時,可見即使有特大電量,Snapdragon 888 還是十分耗電。

觀塘用 CMHK 5G 網絡測試,達到 370Mbps 下載速度

華碩 ROG Phone 5 的 5G 速度測試

ROG Phone 5 支援 5G 網絡與 WiFi 6E,無論在街上或在家內,都可享用低時延與高速的網絡。需要網上對戰的玩家,網速固然重要,但網絡連接穩定的時延值,亦要玩家要留意的地方。

2G/3G/4G:
支援 EN-DC (5DL+FR1, 2FR1)
FR1: 下載最高 to 2.8 Gbps / 上傳最高 542 Mbps
LTE 7CA: Cat18 下載最高 1.4 Gbps / 2CA Cat 13 上傳最高 150 Mbps Gigabit LTE
DC-HSPA+: 下載 42 Mbps / 上傳 5.76 Mbps
支援 4×4 MIMO 和 CA with 4×4 MIMO
FDD-LTE (Bands 1, 2, 3, 4, 5, 7, 8, 18, 19, 20, 26, 28)
TD-LTE (Bands 34, 38, 39, 40, 41, 42, 48)
WCDMA (Bands 1,2,3,4,5,8)
EDGE/GPRS/GSM (850, 900, 1800, 1900 MHz)

5G:
Bands N1, N3, N7, N8, N20, N28, N38, N41, N77, N78, N79

三鏡拍攝較令人失望

三鏡主相機比上代未有明顯升級的 ROG Phone 5,拍攝表現不進則退,6400 萬像素廣角與 1300 萬像素超廣角鏡頭,拍攝風景相片大範圍的遠景,影像都會有點鬆散,看來是鏡頭解像力不足所致,會是這部手機比較令人失望的地方。500 萬像素微距鏡拍攝效果都叫細緻,白平衡與色彩都同現場環境接近,都有合格表現。

總結:用落真心極速,不如取消主相機賣平啲

華碩 ASUS ROG Phone 5 用落真心極速,爽快程度個人認為更勝 iPhone,玩遊表現未有可以挑剔的地方,畫面、速度、畫質都達手機最高水平。不過今次拍攝方面,是有失手令人失望,華碩 ASUS 如果可以激進地將主相機取消或者只用單鏡頭賣平少少,相信專業玩家都唔會介意。

【開箱評測】華碩 ROG Phone 5 手機:用落爽過 iPhone

針對手機遊戲玩家而推出的 華碩 ASUS ROG Phone,已經出到第四代。一如以往 ROG Phone 5,都是標榜有最高的硬件規格,以及比一般手機出色的散熱效能,今次真心評測,大家可看到 ROG Phone 5 有什麼進化。至於 ROG Phone 5 Pro 及 ROG Phone 5 Ultimate 稍後再跟大家評測。

華碩 ASUS ROG Phone 5 硬件規格

螢幕尺寸:6.78 吋 AMOLED (2448 x 1080)
機身體積:173 x 77x 10 mm
重量:237g
處理器:Sanpdragon 888
儲存空間:12GB RAM/256GB ROM、16GB RAM/512GB ROM
系統:Android 11
主相機: 6400 萬像素 f/1.8 光圈廣角鏡頭、1300 萬像素 f/2.2 光圈超廣角鏡頭、500 萬像素 f/2.0 光圈微距鏡頭
前置相機:2400 萬像素
電池容量:6000 mAh
防水:無
無線充電:有
5G:有,5G + 4G 雙咭雙待
NFC:有
WiFi 6:有,WiFi 6E
屏幕刷新率:144Hz
其他:螢幕指紋識別、144Hz 刷新率、300Hz 觸控採樣率、、AirTriggers、ESS ES9280AC Pro DAC 晶片、3.5mm、側框 USB-C 設計
售價:12GB/256GB HK$6998、16GB/512GB HK$7998

設計專為遊戲而生

華碩 ASUS ROG Phone 5 機面設有 6.78 吋直身螢幕同埋前置式立體聲喇叭,加上有多一個 USB C 頭,設置在機側,邊充電邊打機都無遮無擋,可以完全投入遊戲世界。

設有 6.78 吋直身螢幕

螢幕上框設喇叭

螢幕下框都設有喇叭

有多一個 USB C 頭,設置在機側

ROG Phone 5 側框加入像手掣的 LR Ultrasonic 感應鍵,紅色的 SIM 咭槽上寫上「GLHFI」,意思是 Good Luck Have Fun,算是跟別人對戰時,先禮後兵的招呼語。機背仲加入 Matrix Dot LED 燈組成的 ROG 標誌,都令 ROG Phone 5 機身設計,注滿了遊戲元素。

側框加入像手掣的 LR Ultrasonic 感應鍵

紅色的 SIM 咭槽上寫上「GLHFI」

支援 nano 雙 SIM 咭

機背仲加入 Matrix Dot LED 燈組成的 ROG 標誌

設三鏡主相機

控制台,可啟動 X 模式,將 ROG Phone 5 的效能調整至最高水平

遊戲設定相當豐富

為遊戲而生的 ROG Phone 5,運行 Android 11 系統,都支援應用分身等功能。與大部份 Android 機最大分別,是其遊戲設定相當豐富。機內有一個遊戲專屬介面,入面有控制台,可啟動 X 模式,將 ROG Phone 5 的效能調整至最高水平,玩遊戲即使不加 Aero Active Cooler 5 風扇,用 X 模式機身都不會很熱。而控制台主要還有一個超長續航模式,可將遊戲時間延長。

還有一個超長續航模式,可將遊戲時間延長

專屬介面內的遊戲大廳對專業級玩家極為重要,可逐款遊戲作遊戲設定,調整效能模式,以及進行硬核調校,深度調整效能參數,對電競選手可能有一定作用,但對大部份遊戲玩家,這些參數都不知怎樣調整,要對電腦檔案有一定認識,才會懂得使用。

在遊戲內,玩家可啟動 Game Genie 介面,設定遊戲時的螢幕刷新率 (需遊戲支援),Airtriggers 5 的多樣化操作功能,包括Ultrasonic 感應鍵、手勢操作以及 Active Cooler 5 風扇背面的按鍵,都可以自行設定觸發時的觸控範圍,或者使用巨集功能,按下一鍵,立即使出已錄下的一連串操作指令,完全可以滿足用家玩不同類型的手機遊戲。

專屬介面還設有推薦遊戲,了解遊戲支援的屏幕刷新率或是否支援 ROG Phone 5 遊戲配件;另外還有 Connect 介面,讓玩家們交流遊戲設定與心得。

ROG Phone 5 對遊戲時的聲音播放表現都十分著重,除左有前置立體聲喇叭,機身的 3.5mm 插頭,更內建 ES9280AC Pro DAC 晶片解碼,在設定內的音效魔術師中,可按使用情景調整音場,無論日常在串流音樂 App 播放歌曲,或者遊戲時使用,聲音都有上佳表現。

設定內的音效魔術師中,可按使用情景調整音場

ROG Phone 5 跑分高,但使用時間不足 10 小時

或者華碩 ASUS 一早已知 Qualcomm 並不打算推出時頻更高的進階版 CPU,所以 ROG Phone 5 配備了 Snapdragon 888 CPU,但就加入現時手機最高的 16GB RAM,512GB ROM 對於同時要玩多款遊戲的玩家,容量亦十分足夠。

Antutu 跑分達到 711648 分,已達今年 Android 手機最高的效能評分。設有 6000 mAh 特大電量的 ROG Phone 5,可預期使用時間會相當出色。不過 PCMark 2.0 使用時間測試,結果不足 10 小時,可見即使有特大電量,Snapdragon 888 還是十分耗電。

觀塘用 CMHK 5G 網絡測試,達到 370Mbps 下載速度

華碩 ROG Phone 5 的 5G 速度測試

ROG Phone 5 支援 5G 網絡與 WiFi 6E,無論在街上或在家內,都可享用低時延與高速的網絡。需要網上對戰的玩家,網速固然重要,但網絡連接穩定的時延值,亦要玩家要留意的地方。

2G/3G/4G:
支援 EN-DC (5DL+FR1, 2FR1)
FR1: 下載最高 to 2.8 Gbps / 上傳最高 542 Mbps
LTE 7CA: Cat18 下載最高 1.4 Gbps / 2CA Cat 13 上傳最高 150 Mbps Gigabit LTE
DC-HSPA+: 下載 42 Mbps / 上傳 5.76 Mbps
支援 4×4 MIMO 和 CA with 4×4 MIMO
FDD-LTE (Bands 1, 2, 3, 4, 5, 7, 8, 18, 19, 20, 26, 28)
TD-LTE (Bands 34, 38, 39, 40, 41, 42, 48)
WCDMA (Bands 1,2,3,4,5,8)
EDGE/GPRS/GSM (850, 900, 1800, 1900 MHz)

5G:
Bands N1, N3, N7, N8, N20, N28, N38, N41, N77, N78, N79

三鏡拍攝較令人失望

三鏡主相機比上代未有明顯升級的 ROG Phone 5,拍攝表現不進則退,6400 萬像素廣角與 1300 萬像素超廣角鏡頭,拍攝風景相片大範圍的遠景,影像都會有點鬆散,看來是鏡頭解像力不足所致,會是這部手機比較令人失望的地方。500 萬像素微距鏡拍攝效果都叫細緻,白平衡與色彩都同現場環境接近,都有合格表現。

總結:用落真心極速,不如取消主相機賣平啲

華碩 ASUS ROG Phone 5 用落真心極速,爽快程度個人認為更勝 iPhone,玩遊表現未有可以挑剔的地方,畫面、速度、畫質都達手機最高水平。不過今次拍攝方面,是有失手令人失望,華碩 ASUS 如果可以激進地將主相機取消或者只用單鏡頭賣平少少,相信專業玩家都唔會介意。

【詳解】什麼是 IP67 等級?手機防水防塵標準一次說明

在很多旗艦手機的宣傳廣告上,例如這次的中階手機 Samsung A52 5G 就有提到 IP67 防水。但是究竟什麼 IP67?擁有 IP68 的手機又是否真的完全防水?

IP 代碼全名為 International Protection Marking,中文為國際防護等級認證。這個認是是由國際電工委員會公佈的規範 IEC 60529,是旨在標準化電子產品對於 防異物、防液體的防護等級。IP 代碼分為兩部分,「第一特徵數字」、「第二特徵數字」,分別代表不同的防護條件。

第一個數字代表「塵」

第一特徵數字是用來測試產品能否防止固體進入。數字由 0 至 6,主要檢測大至人體手指,小至沙塵微粒能否進入產品的內部。

第一特徵數字 防護標準
X沒有進行測試
0沒有防護
1手背或直徑 50mm 的異物
2手指或直徑 12.5mm 的異物
3直徑 2.5mm 的異物或工具
4直徑 1mm 的異物或工具
5防塵(灰塵可以進入但不得影響設備運作)
6完全防塵(灰塵無法進入)

第二個數字代表「水」

第二特徵數字則是用來測試產品能否防止液體進入。數字由 0 至 9,主要檢測大至人體手指,小至沙塵微粒能否進入產品的內部。

第二特徵數字防護程度 防護標準 測試要求
0沒有
1滴水在轉盤上每分鐘1圈滴水不會有影響 測試10分鐘,水相當每分鐘 1mm 降雨量
2傾斜15°滴水傾斜15° 使用滴水箱不會有影響 測試2.5分鐘,水相當每分鐘 3mm
3淋水在上方垂直線60° 淋水不會有影響測試時間為每平方米1分鐘,最少進行5分鐘,水量每分鐘10公升
4濺水水從任何角度潑濺到設備上不會有影響測試時間為每平方米1分鐘,最少需時5分鐘
5射水使用噴嘴(6.3mm)從任何方向噴水時不會有影響測試時間為每平方米1分鐘,最少需時3分鐘,距離2.5 – 3米
6強力射水 使用噴嘴(12.5mm)從任何方向噴水時不會有影響 測試時間為每平方米1分鐘,最少需時3分鐘, 距離2.5 – 3米
7浸水(水深 1 米)外殼底在水面下最少1米,不會進超標水量外殼底在水面下最少1米,測試時間30分鐘
8 浸水(水深 1 米或以上) 水面高度由製造商制定, 不會進超標水量,要求需高於 IPX7 由製造商制定
9強力高溫射水防止近距離高壓,高溫噴射。​測試時間4個方向每個30秒,水量每分鐘15公升,距離0.1m

要注意防水的等級並不是以下兼容,擁有 IPX8 的防水手機並不代表能抵受 IPX5 的噴水測試,但標準中接受以「IPX5/IPX8」或「IPX8/IPX9」 等來表達同時具備防噴水和防浸水的產品。

那部分手機如 Ulefone 所宣傳的 IP69K 又是甚麼呢?其實是德國標準化學會 DIN 40050 標準所定,源於道汽車的防護標準,要求能防止近距離高壓,高溫噴射。​與後來 IEC 60529 新增的 IPX9 標準相若。

IP67 是不是就是強?

現時大部分旗艦手機都擁有 IP68,所以 IP67 並不是最強的,但即使 IP68 也不代表各部手機的防水能相若呢?非也,由於 IPX8 的防護標準是由製造商所定,所以其他不同牌子的防水性能都各有不同。現時在香港推出的主流防水手機規格如下:

品牌機型國際防護等級防護說明
AppleiPhone 11IP68iPhone 11 獲得 IP68 防護等級 (可在水深達 2 米長達 30 分鐘)
AppleiPhone 11 Pro / MaxIP68 iPhone 11 Pro 及 iPhone 11 Pro Max 獲得 IP68 防護等級 (可在水深達 4 米長達 30 分鐘) 。
華為P40 Pro+IP68HUAWEI P40 Pro+支援IP68級防塵抗水,IP68的防水條件為(1)無流動清水,水深1.5米;(2)試驗時間30分鐘;(3)水溫與產品溫差不大於5攝氏度。
SamsungGalaxy S20 UltraIP68 IP68 防水評級是根據測試環境下的測試結果而定:浸在深達 1.5 米的淡水長達 30 分鐘。不建議在沙灘或泳池使用。
SONYXperia 1 IIIP65/IP68我們會將 Sony 裝置輕柔地放置在裝滿自來水且水深 1.5 米的容器內。在容器內放置 30 分鐘後,再將裝置輕柔地取出並測試其各項功能。

由上圖可見,雖然大家的防護等級相同,但是 Samsung、華為和 SONY 只是放罝在 1.5 米的水上,而 iPhone 11 Pro / Max 則達 4 米,可見防水標準一樣,但手機的防水性能未必一樣。加上只有 Xperia 1 II 是同時具備 IP65 和 IP68 的 防噴水及防浸水等級,所以防水等級也不是數字越大就越好。

防護等級如何進行?

一般的手機 IP 防護等級是透過實驗室進行測試,而 IEC 60529 文件中對機械都有嚴格的標準。IP1X 至 IP4X 都是使用手柄測試能否用如鋼絲能否進入產品入部。而 IP5X 和 IP6X 均使用滑石粉機來測量手機有否進塵。

IPX1、IPX2 是滴水測試,所以兩者的分別就只是放置產品的平台是水平或者傾斜。而 IPX3、IPX4 基本上會用下方圖 4 的儀器噴水,但若產品有部分未必淋到水,則會用圖 5 的手持裝置進行射水工作。 IPX5、IPX6 則會用噴嘴進行射水測試。IPX7 和 IPX8 則是按要求放進水中,而 IPX9 則是用強力噴嘴測試。

手機如何能做到防水

手機想做到防水,主要有兩個方法。第一個也是最簡單的做法就是把手機完全密封。首先先把手機的正背面板和中框黏合的位置加入防水膠黏合劑,並在充電口和耳機口加入防水橡膠圈,手機實體按鍵如音量鍵則是透過額外的橡膠分隔按鍵和內部電路。而手機喇叭由於需要透氣發聲,所以會利用細小網格來阻止水珠進入揚聲器。

第一個也是最簡單的做法就是把手機完全密封。首先先把手機的正背面板和中框黏合的位置加入防水膠黏合劑,並在充電口和耳機口加入防水橡膠圈,手機實體按鍵如音量鍵則是透過額外的橡膠分隔按鍵和內部電路。而手機喇叭由於需要透氣發聲,所以會利用細小網格來阻止水珠進入揚聲器。

螢幕和中框之間會加一層防水膠

機背和中框之間

電源鍵的隔間

充電接口與邊框的防水圈

利用細小網格來阻止水珠進入揚聲器

二是用防水物料以助防水

除了密封手機外,另一個提高手機防水性能的方法就是添加防水層。最常見就是利用全氟化碳聚合物鍍在手機內部製造一層納米厚度的塗層,填補電子元件中凹凸不平的表面,猶如荷葉般減少水的表面張力從而令液體會保持水珠狀流出機體而不會滲透入元件中。例如小米就在絕大部分智能手機加入 P2i 公司的防濺水加工,能達到相當於 IP53 的防水級別。

加入 P2i 的納米塗層有效減少水與電路元件的接觸

防水又是否防海水?

手機若擁有防水等級的絕不等於防海水。在國際防護等級認證中定義的「水」為清水,而手機防水的設計也是旨於防止清水進入機體內。海水含有鹽份,會迅速侵蝕手機內部的電路並導致手機短路,小則手機無法啟動,重則導致手機過熱冒煙。所以不建議用家把手機放到海水中,若手機誤跌入海水中,應立即放入清水中微微清洗再待乾。

防水等於保防水?

一般人以為手機支持防水就可以一勞永逸,但是其實手機防水是有個誤區,就是若手機因內部入水而損壞的話。手機內部通常會有「液體侵入指示器」,一旦手機入水指示器就會變色。這個情況官方是不會為手機提供免費保養,此時用家就需要自付維修費用了。所以若手機經過碰撞或已經使用了很久,就不建議以「機」試法測防水了。

iPhone 保養政策

華為保養政策

SONY 保養政策

Samsung 保養政策

手機防水不等於無憂無慮

講左咁耐,咁到底手機擁有 IP65、IP68 或 IP69K 等防水標準又是否代表可以無憂無慮咁將手機帶入水,或者沖住涼用呢?答案係:NO。測試本身係基於特定環境,但實際生活環境與測試環壤有別,一旦發生超出測試環境的情況,手機便有可能因觸水而報廢。

更何況我們在生活環境下很難證明手機被液體侵入後,進入的僅僅是水,而不是含有雜質的液體,所以大家不要以為手機支援防水標準便可以放進水裡使用無憂。手機防水的主要對象是為了保護因下雨、水標傾斜濺濕手機等情況,降低手機因意外進水的可能,而不是為了讓你把手機主動帶進水中使用,大家必需謹記啊!

香港貿發局推「國際採購匯」:自動配對平台助尋生機

疫情下,實體貿易展覽除了香港難以進行外,美國、歐洲等地的也不例外,紛紛更改成網上貿易展覽回應商界需求,回應疫情下的新常態,爭取新訂單。

香港貿發局 HKTDC 繼 2020 年的「夏季採購匯|網上展」及「秋季採購匯|網上展」後,今年 2021 年再進一步,把原定七項於春季舉行的貿易展覽,滙聚成於 3 月 17 日至 7 月 29 日舉行的「國際採購滙」

「國際採購滙」分四大類別:

  • Smart Home (家用紡織品、家庭用品)
  • Smart Play (嬰兒用品、玩具和遊戲)
  • Smart Style (時裝、禮品、印刷及包裝方案)
  • Smart Tech (電子產品、燈飾、醫療及保健用品)

Click2Match 自動配對安排會議

除了一般的網上展覽外,也會舉行 17 場研討會超過 60 位行業領袖分享真知灼見,行業的最新趨勢。另外,也會提供「商對易」(Click2Match) 商貿配對平台作自動配對,安排會議安排、實時聊天、視像會議及電子名片互換等功能。

「國際採購匯」登記網站:http://bit.ly/ISS_TechRitual
更多詳情:http://bit.ly/2NtUwR1

【開箱評測】Samsung A52 5G 手機:IP67 防水吸引、中階穩打穩紮無敵手

Samsung Galaxy A51 是 Samsung 2020 年最好賣的中階手機,成功接上 2019 年 A50 的中階的位置,而今年 2021 年的 Samsung A52 5G 估計也是以接棒,衝擊中階手機市場為目的。中階機通常都以實用為主,論硬件規格與創新性,當然不及旗艦機。Samsung Galaxy A52 5G,就真係勝在穩紮穩打功能齊全,今次真心評測,就會睇到佢點幫到大家應付日常生活需要。

Samsung A52 5G 硬件規格

螢幕尺寸:6.5 吋 2400 X 1080 解像度 Super AMOLED
機身體積:159.9 x 75.1 x 8.4mm
重量:189g
處理器:Qualcomm Snapdragon 750G
儲存空間:8GB RAM 及 256GB ROM
系統:Android 11
主相機:6,400 萬像素 OIS f/1.8 光圈鏡頭、1200 萬像素 f/2.2 光圈超廣角鏡頭、500 萬像素 f/2.4 光圈微距及景深鏡頭
前置相機:3200 萬像素
電池容量:4500 mAh
防水:有,IP67 防水防塵
無線充電:有
5G:有
NFC:有
WiFi 6:無
屏幕刷新率:120Hz
其他:螢幕下指紋識別、雙咭雙待、藍牙 5.0、25W 有線充電、Smart Octopus
定價:HK$3998

Samsung A52 5G 開孔螢幕,一體化霧面機背

與其他 Samsung 中端手機一樣,Samsung Galaxy A52 5G 這次的背面和側面也是塑膠材質,但採用了 2021 年的設計重點 -「沒設計」,不像 A51 般有反光的紋理,這次只是純色設計,如果不知道它的中階定位,或許會以為它是入門手機。

Samsung Galaxy A52 5G 採用 6.5 吋開孔螢幕,螢幕大小適中,手感都算唔錯。機身加入 3.5mm 插頭,立體聲喇叭,比唔少旗艦機都要齊全。機身更獲得 IP67 防水防塵認證,可置於水中一米水深半小時,手機都不會損壞 (如果入水保養唔包),連帶 SIM 咭槽都會加入防水膠邊。機背採用一體式設計,主相機部份流線型地像小山丘較較升高,配合霧面設計,簡約中帶點特色。

採用 6.5 吋開孔螢幕

開孔直徑比一般手機細小

螢幕邊框算窄身

Samsung A52 5G 有提供 3.5mm 耳機孔嗎?

Samsung 曾經是第一個在手機上拿掉 3.5mm 耳機的廠商,後來由於不受歡迎而加回,但在華為出事後,他們正式在 Galaxy Note 10 是永久拿掉 3.5mm 耳機孔。那麼 Samsung 在作為中階手機的 A52 5G 上會有 3.5mm 耳機孔嗎?答案是:有。位置就在機底的 USBC 旁邊。

機身加入 3.5mm 插頭

SIM 咭槽都會加入防水膠邊。

Samsung A52 5G 支援 microSD 卡槽嗎?

如果你是對 microSD 記憶卡有重要想法的朋友,你可以放心了。因為 Samsung A52 5G 與 A72 都有支援 microSD 卡,支援最高 1TB,香港更有支援 256GB 版本的 A52 5G 推出。

Samsung A52 5G 有「防水」能力嗎?

Samsung 在作為中階手機的 A52 5G 上有提供「防水」功能,並提供 IP67 防水能力,即代表完全防塵與浸水(水深 1 米)及 A52 5G 外殼底在水面下最少 1 米,不會超標進水。

霧面設計機背

有趣的是,近年中國的入門手機採用很多特別的大字或紋理設計,反而 Samsung 的手機則改回一個平實簡單方式,情況就如今年稍早推出的 A32 一樣(【開箱評測】Samsung A32 手機:好性格比,但用落另一回事),算是很有趣的做法。正因為採用了全新的設計方式,A52 與 A32 在背後的相似度十足。

主相機部份流線型地像小山丘較較升高

Samsung A52 5G 右側是開關鍵及音量鍵

Samsung A52 5G 沒有「無線充電」 Wireless Charge 呢?

Samsung A52 5G 既然有 3.5mm 耳機,也有 IP67 防水功能,那麼 A52 5G 會有旗艦機常見的「無線充電」 Wireless Charge 呢?(【詳解】什麼是無線充電?詳細了解各品牌手機無線充電

A52 5G 這次仍然沒有了… 大家還是用回充電線充電吧!Samsung Galaxy A52 5G 有 4,500mAh 電池,較以往的多一點,並有一個更好的 25W 充電速度,但隨機會有一個 15W 充電器。

Samsung A52 5G 屏幕刷新率 120Hz

相比背面,Samsung A52 5G 手機的正面比較多變化,採用一個 6.5吋 Infinity-O Super AMOLED 120Hz刷新率的屏幕,較過去的 60Hz 會好一些,在遊戲上應該可以會有明顯效果。

Samsung A52 5G 裡的 Samsung Pay 也支援 Smart Octopus 功能

Samsung A52 5G 有無 NFC?支援 Smart Octopus 嗎?

現在的 Android 手機需要有 NFC 才能用到 Google Pay,如果是 Samsung 手機的話更需要看是否有特別配備支援 Samsung Pay 裡的 Smart Octopus 功能,用到八達通方便搭車。那麼這次的 Samsung A52 5G 有 NFC 嗎?支援 Smart Octopus 嗎?答案是:YES。

螢幕指紋識別較慢

系統亦支援如 Dual Messenger、安全資料夾、將手機連接 Windows 電腦等,電子支付功能對應 Google Pay 與 Samsung Pay,後者可使用 Smart Octopus 功能,可在手機中加入八達通咭,不耍以為這功能只是將手機付款動作代替八達通咭,值增可以不需行去便利店或增值點,用 Samsung Pay 內的信用咭,就可以為 Smart Octopus 增值,用左真係返唔到轉頭。

Samsung Galaxy A52 5G 運行 One UI 3.0 系統,螢幕可因應需要調至 120Hz,令系統操作更加流暢,亦支援 Always On 螢幕功能。使用上唯一弱點,就係螢幕下指紋識別時間較長,不然用落其實同旗艦機分別不大。

Samsung A52 5G 處理器效能中上

Qualcomm Snapdragon 750G 是一款不錯的中階處理器,它絕對可以推動 120Hz 刷新率屏幕。不過,相對於 Samsung Galaxy S20Galaxy S20 FEGalaxy S21,Samsung A52 5G 的速度肯定不會這麼快。

Samsung Galaxy A52 5G 配備 8GB RAM 及 256GB ROM,對於中階機來說,有 256GB ROM 都算非常厚道。Antutu 跑分有 396511 分,屬中高成績,玩大部份遊戲都會有足夠流暢度。網絡支援 5G,下載速度同旗艦機接近,但 WiFi 就只支援 WiFi 5 未及旗艦機對應 WiFi 6 快速。

Samsung A52 5G 的網絡有 WiFi 6 嗎?

Samsung A52 5G 既然有不少中階罕見的功能,那麼會有旗艦機開始擁有的 WiFi 6 網絡嗎?這樣可以令手機的在家連線速度提昇,你或許估計會有,對嗎?對不起!Samsung A52 5G 並不支援 WiFi 6,僅提供 WiFi 5 能力,算是有點可惜。

使用時間比旗艦機長

今年應用 Snapdragon 888 CPU 的旗艦機,在 PCMark 2.0 的使用時間測試中,都係大約 10 小時,不過有 4500 mAh 電量的 Samsung Galaxy A52 5G,較以往的多一點,並有一個更好的 25W 充電速度,但隨機會有一個 15W 充電器。在相同測試下,就可以有 12 小時 9 分鐘,比旗艦機的使用時間長 20%。

使用時間對比 Snapdragon 888 旗艦機長 20%

Samsung A52 5G 的 5G 速度測試

Samsung A52 5G 網絡方面對應 5G 網絡,我地隨意到太子站外中國移動 5G 網絡測試,下載都有 250Mbps,成績都算理想。不過部機 WiFi 最高只支援 WiFi 5,就有點美中不足。

Samsung A52 5G 的 5G 計劃上台優惠

根據中國移動香港 CMHK 的 5G 上台計劃,可以用優惠價上台 $2,548 選購 Samsung A52 5G,當中有一個 $198 的計劃,簽訂 24個月,包括香港無限通話分鐘、30GB 5G 計劃,加 1Mbps 速度無限數據及 3GB 大灣區數據(中國/澳門)。

此計劃並附送 UGAME VIP 會籍玩雲端遊戲、24個月 myTV SUPER App 基本版、兩次直減 $300 優惠購買智能電子產品套裝、免行政費及免運費。

5G服務計劃
月費(24個月約)$198$298$398$498
本地數據30GB100GB200GB300GB

Samsung A52 四鏡頭相機,獨欠遠攝

Samsung Galaxy A52 5G 的四鏡頭則是:6,400 萬像素 OIS f/1.8 光圈鏡頭、1200 萬像素 f/2.2 光圈超廣角鏡頭、500 萬像素 f/2.4 光圈微距及景深鏡頭。Samsung Galaxy A52 5G 的相機有一個 Fun Mode,它可以提供多種 Snapchat 鏡頭和 AR 效果。

6,400 萬像素 OIS f/1.8 光圈鏡頭 拍攝效果

Samsung Galaxy A52 5G 設四鏡主相機,主要以 6400 萬像素 OIS f/1.8 光圈 24mm 鏡頭、1200 萬像素 f/2.2 光圈 123 度超廣角鏡頭與 500 萬像素 f/2.4 光圈微距鏡頭拍攝。

24mm 主鏡頭拍攝色彩與立體感都十分不錯,細緻度亦有出色水平,低光以 ISO 2000 拍攝,就會出現較多雜訊,但還可保留一點細節。主攝鏡仲支援 2X 無損及最高 X10 數碼變焦,亦可用 Samsung 旗艦機的一攝多拍功能,可在同一個拍攝場景,自動輸出不同效果的相片與影片。

廣角鏡頭 拍攝效果

超廣角鏡可輸出動態範圍高與清晰度高的相片,討好程度不比主鏡頭輸蝕。500 萬像素的微距鏡頭,可於 3CM-5CM 距鏡拍攝,拍攝效果都極為細緻,足夠 Mewe、IG 或 Facebook 分享。

2 倍數碼變焦拍攝效果

總結:A52 5G 唔花巧穩紮穩打

Samsung Galaxy A52 5G 沒有破格的新功能與硬件規格,但機身既支援 IP67 防水,螢幕質素、功能與拍攝效果,都唔會差過旗艦機好遠,而且使用時間亦比旗艦機更加長。這款唔花巧穩紮穩打的手機,都值得推介想換 5G 機既朋友入手。

【開箱評測】小米 11 手機:「進步」在那裡?濫于充數的旗艦手機

小米 Mi 系列的手機愈出愈貴,小米 Mi 11 追上了如 Samsung、Huawei 及 Sony 等旗艦機售價。對自己產品有信心係好,但小米會否過於自大?或許從今次真心評測會找到答案。

小米 Mi 11 硬件規格

螢幕尺寸:6.81 吋 3200 X 1440 解像度
機身體積:164.3 x 74.6 x 8.1mm
重量:196g
處理器:Snapdragon 888
儲存空間:8GB RAM /256GB ROM
系統:Android 11
主相機:1.08 億像素 f/1.85 光圈廣角鏡頭、1300 萬像素 f/2.4 光圈 123 度超廣角鏡頭、500 萬像素 f/2.4 光圈長焦微距鏡頭
前置相機:2000 萬像素
電池容量:4600 mAh
防水:無
無線充電:有
5G:有,5G + 5G 雙咭雙待
NFC:有
WiFi 6:有
屏幕刷新率:120Hz
其他:螢幕下指紋識別、螢幕下心率測量功能、5G + 4G 雙咭雙待、藍牙 5.2、55W 有線充電、50W 無線充電及 10W 逆向無線充電功能
定價:HK$5,699

大螢幕手感輕身,要追上一線請加入防水規格

眼見手機潮流將螢幕曲面弧度愈收愈窄,但小米 Mi 11 還是以曲面屏幕自豪。6.81 吋的特大螢幕,其實用上曲面螢幕,好處是拎上手時,機身更加貼近手心,令到這款只有 8.1mm 厚度而重量為 196g 的輕身大螢幕手機,手感更加實在。

設 6.81 吋的特大螢幕

開孔設相機為 2,000 萬像素

採用玻璃機背設計(CE 等認證標誌絕對是手機設計敗筆)

設三鏡頭主相機

小米 Mi 11 機身都同大部份小米手機一樣,設有紅外線發射器,可以將手機當作家電遙控使用。機頂同埋機底,都有由 harman/kadon 調音喇叭,播放效果音聲大而不拆,但低音就似沒有力度。官方規格並沒有寫明獲得任何防水認證,機身都沒有支援 3.5mm 耳機孔,或是設計上要改進的地方。

設有紅外線發射器

機頂同埋機底,都有由 harman/kadon 調音喇叭

並不支援 Micro SD 卡擴充

運行 MIUI 12.0.4 版本

小米 Mi 11 運行 MIUI 12.0.4 版本,可為 6.81 吋螢幕調整刷新率,當選擇最高 120Hz 時,螢幕依然可用最高 WQHD+ 解像度輸出,還支援微光螢幕功能。其他功能包括應用雙開、指紋與人臉識別等,系統功能依舊完備。

小米 11 效能頂級但頗耗電

香港版小米 Mi 11 規格配備 Qualcomm Snapdragon 888 CPU、8GB RAM、256GB ROM 及 ,Antutu 跑分接近 700,000 分效能頂級。效能頂級的代價,就是比較耗電,以 PCMark 2.0 使用時間測試,結果只是能持續 9 小時 44 分鐘。

小米 11 的 5G 速度測試

小米 11 網絡方面支援 5G+5G 雙咭雙待,支援的 5G 頻段包括:n1, n3, n5, n7, n20, n28, n38, n41, n77, n78, n79,同時支援 WiFi 6 4×4 MIMO 連接。我們以 CMHK 5G 網絡在佐敦作實地速度測試,約為 280 Mbps 下載速度。

5G:
n1, n3, n5, n7, n20, n28, n38, n41, n77, n78, n79

2G/ 3G/ 4G:
FDD-LTE Band 1, 2, 3, 4, 5, 7, 8, 12, 17, 20, 28, 32, 66
TDD-LTE Band 38, 40, 41, 423G:
WCDMA 頻段1,2,4,5,82G:
GSM 850 900 1800 1900 MHz

1.08 億像素主攝低光表現都出色

小米 Mi 11 機背主相機由 1.08 億像素 f/1.85 光圈廣角鏡頭、1300 萬像素 f/2.4 光圈 123 度超廣角鏡頭、500 萬像素 f/2.4 光圈長焦微距鏡頭組成。獨欠遠攝鏡的小米 Mi 11,主攝鏡頭支援 2X 無損變焦,它的拍攝色彩真實,細緻度都非常出色,配合人像模式,散景效果都真實自然。在低光以 ISO 2500 拍攝,細節部份雖然都有一定流失,但雜訊處理都還不錯。

小米 11 廣角鏡效果還可以

小米 11 超廣角鏡細緻度與動態範圍亦都有不錯表現,低光未算極突出,卻也不會過份調節,表現都過得去,令人有一定驚喜。小米 11 的兩倍遠攝微距鏡,可拍出比一般微距鏡更近距離的畫面,拍出物件更細微的部份。

總結:進步不明顯,旗艦基本的「防水」也缺乏

小米首款旗艦 Mi 11,個人認為進步不明顯,除了一如以往處理器用上 Qualcomm 最強型號,即 S888 ,及相機鏡頭像素達到現時最高的 1.08億外,沒有什麼賣點。光是缺少「2 倍變焦」鏡頭,只有一個廣角鏡就令人驚訝!更別說其他品牌的旗艦手機已經有「3 倍光學」「5 倍光學」或「10 倍光學」等遠攝功能。

如果你手上正使用一部不錯上代旗艦手機,能吸引你換機的原因,大概僅餘 Qualcomm S888 處理器一點,唯 S888 在耗電上沒有明顯優勢,使用時間有所倒退,最好都係睇定啲先。始終小米近年玩「機海」戰術,小米 11 後,幾乎可以肯定還會有一款更強的 小米 11 Pro/小米 11 至尊版 手機。「先買先享受」?小米 11 未必可以令你享受。

5G 專題 | 5G SA 網絡切片技術 打造更可靠物聯網

2020 年 4 月香港正式進入 5G 時代,但個別用家反映速度不似預期,相較沿用的 4G 網絡,表現沒有顯著提升,尤其是進行雲端遊戲、又或者進行直播的時候,很大原因是一些營運商採用 4G 頻譜重耕作為主要 5G 覆蓋,把部份原有 4G 頻譜改為 5G,因為整體頻譜沒有增加,所以速度和 4G 沒有大躍進,但優勢在於前期投資成本較低,部署時間較短;

要真正體驗 5G 的速度,5G 組網必須加入新的 5G 頻譜,現時香港主要使用 3.5GHz 及 4.9GHz 為 5G 頻譜,所以用戶在選擇 5G 服務時,不應只考慮 5G 覆蓋,應同時注意 5G 網絡是以那些頻譜組網。

5G 也有兩種組網類型,分別是 NSA (Non-Standalone)和 SA(Standalone),代表非獨立組網及獨立組網。前者以現有 4G 為基礎,進行 5G 部署,優勢在於用家能同時使用 5G 頻譜及 4G 頻譜,速度比 4G 快,;

後者則屬純 5G 建網,包括基站、回程鏈路及核心網等都與 4G 網絡分離,起初 5G SA 速度會比 5G NSA 慢,但隨著運營商逐步把 4G 頻譜改為 5G,最終 5G SA 速度會優於 5G NSA;由於 SA 獨立組網屬完整獨立的 5G 網絡系統並支持最新的 3GPP R16 標準,因此時延表現更佳,同時支援海量連接,最重要的,5G SA 能支援網絡切片 (Network Slicing) 技術。

5G 獨立組網支援網絡切片技術

5G 獨立組網支援網絡切片技術,主要應用於商業運作之中,是物聯網發展的主要一環。沒有網絡切片的網絡就如普通商用寬頻服務,多用戶同時分享網絡資源,所以其質量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相反,支持網絡切片的網絡就如商用的獨立專線服務,由於切片出來的網絡資源只為一家用戶提供服務,所以其速度、時延、可靠性及安全性等都更有保證。

網絡切片可通過靈活的網絡資源組合,提供可定制的 5G 專網服務,對應不同行業應用的需要,包括金融界、地產界及物管界等,打造多元化的商業解決方案,提供定制化服務,以助促進香港成為智慧城市。


其實,在好些場景上,網絡切片能解決現有面對的問題。例如媒體記者進行戶外直播,傳統 4G 或 NSA 的 5G 網絡表現都會受環境所影響,尤其是眾多媒體同時使用網絡的時候,經常會出現網絡擠塞和時延影響直播質素;這時透過 5G SA 網絡切片就能解決問題,在「專用」的網絡資源下,質素得以保証;又或者展會當中,參展商需要使用電子流動收款的時候,一時間太多人透過網絡交易,支付遲延會影響客戶體驗。以上種種情況,都能突顯 5G SA 網絡切片的必要。

5G 專題 | 由致力推動 5G 發展的中國移動香港贊助


部署 SA 簡單靈活

定購 5G SA 網絡切片服務亦非常簡單靈活,客戶可按地區、時間、速度,連接數以至時延去選用定制化的網絡。就以香港工展會為例,參展商需確保其電子流動收款服務暢順,可定購在指定位置,於特定參展時間,採用非高速,但時延低的網絡切片服務保證客戶體驗,由此可見,5G SA 的網絡切片服務十分靈活,足以滿足不同行業需求。

總結來說,NSA 及 SA 兩者相輔相成,滿足 3GPP 訂立的 5G 三大場景:強化移動寬頻(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 eMBB)、可靠的低時延通訊(Ultra-reliable low-latency communication, uRLLC)和海量裝置連接能力(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s,mMTC),而 5G SA 網絡切片的角色尤其重要,有助物聯網、車聯網以及各式各樣的垂直智慧產業發展,帶來無限可能,改變未來社會。

【開箱】GIGABYTE Z590I VISION D 迷你主機板:DIY 創作者迷你型電腦

GIGABYTE Z590I VISION D 透過 Thunderbolt 4 將 PCIe 3.0 x4 通道接出使用,僅需單條纜線即可提供高頻寬與連接簡潔性。

於電競系列之外,不少電腦廠商也注意到創作者的需求,GIGABYTE VISION 系列即為一例,產品外型設計定調為清爽白色設計,並提供更多的連結性。適逢 Intel 改朝換代,推出 VISION 系列首款 Mini-ITX 主機板 Z590I VISION D,搭載 Z590 晶片組與 Thunderbolt 4 控制晶片,讓喜愛 DIY 的創作者們也可以有台迷你型電腦。

GIGABYTE Z590I VISION D

▼ Z590I VISION D 為 GIGABYTE 首款針對創作者所打造的 Mini-ITX 主機板,具備 Thunderbolt 4 高速連結埠,連結外部各項素材資源。

▼ 背面角落一隅則標示著 10 層電路板。

搭配第 11 代 Core 處理器享有最新功能

GIGABYTE VISION 創作者系列除了白色基調,近期的產品也增加仿皮革壓印設計,例如這張 Z590I VISION D 主機板於散熱片表層貼上白色壓克力飾板,並於左上角一隅裝設印製「VISION」字樣的仿皮革材質壓印,異材質點綴讓這張主機板有種跳脫以往的感受。

GIGABYTE Z590I VISION D leather-like logo

▼ Z590I VISION D 主機板的散熱模組左上角安裝印有 VISION 的仿皮革材質,讓此系列有個與眾不同的標誌。

與一般電競 Mini-ITX 主機板較為不同的是,Z590I VISION D 安排 Thunderbolt 4 控制晶片,背部面板提供 2 埠 Type-C,最高支援 40Gbps 傳輸速度,並可支援 DisplayPort over USB-C 視訊輸出與 USB 3.2 Gen 2,其中視訊輸出最高可達 5120×2880@60Hz、24bit 色深,若是玩家額外安裝獨立顯示卡,背板也提供 1 個 DisplayPort 輸入,此時視訊輸出最高達 4K@60Hz。

GIGABYTE Z590I VISION D back i/o panel

▼ Z590I VISION D 背部面板連接埠一覽,由左至右分別為 DisplayPort 輸入,2 個 Thunderbolt 4、1 個 3.5mm 類比音效輸出、1 個 3.5mm 類比麥克風輸入、2 個 USB 3.2 Gen 2 Type-A(紅色)、4 個 USB 3.2 Gen 1 Type-A(藍色)、2 個 RP-SMA,1 個支援 2.5Gbps 連線速度的 RJ45 網路埠。Q-Flash Plus 於未安裝處理器和記憶體的情況下,能夠從 USB 隨身碟讀取檔案並更新 UEFI BIOS。

GIGABYTE Z590I VISION D front panel pin

▼ 前置面板則提供 1 組 2 埠 USB 2.0、1 組 USB 3.2 Gen 1 Type-C、1 組 2 埠 USB 3.2 Gen 1,右側則可見到 4 組支援 SATA 6Gb/s 插槽。(註:本款並沒有前置音效連接針腳)

介面卡擴充與記憶體插槽則延續 Mini-ITX 常見配置,安排 1 條 PCIe x16 和 2 條 DIMM,於搭配第 11 代 Intel Core 桌上型處理器(代號 Rocket Lake-S)時,能夠支援 PCIe 4.0 和 JEDEC DDR4-3200,記憶體 QVL 則能夠見到 DDR4-4600 現身。

另一方面,位於主機板正面的 M.2 插槽,則享有 PCIe 4.0 x4(安裝第 11 代 Core 處理器可用,安裝 10 代 Core 處理器則無法使用)與散熱片的優惠,位於背部的 M.2 則是連接至 Z590 晶片組,提供 PCIe 3.0 x4 通道或是 SATA 6Gb/s。

延伸閱讀:Intel 500 系列晶片組:Z590、H570、H510、B560 規格彙整

GIGABYTE Z590I VISION D pcie 4.0 x16

▼ 安裝第 11 代 Core 處理器時,主機板 PCIe x16 金屬強化插槽支援 PCIe 4.0,安裝第 10 代 Core 處理器則支援 PCIe 3.0。

GIGABYTE Z590I VISION D front m.2 slot with heatsink

▼ 主機板正面 M.2 插槽直接連結至處理器,僅於第 11 代 Core 處理器提供 PCIe 4.0 x4 通道,可安裝 2260、2280 外觀規格 SSD,擁有獨立散熱片。

GIGABYTE Z590I VISION D back m.2 slot

▼ 主機板背面尚有 1 個支援 2260、2280 外觀規格 M.2 插槽,此插槽連結至 Z590 晶片組,提供 PCIe 3.0 x4 或是 SATA 6Gb/s 通道,不與其它插槽共用。

GIGABYTE Z590I VISION D memory slot

▼ 記憶體插槽外層包覆金屬,能夠降低因處理器散熱器扣具壓力而造成的彎板情況,目前官方記憶體 QVL 已有 DDR4-4600 速度。

8+1+1 供電轉換相數規模

Z590I VISION D 散熱模組使用 2 條 6mm 熱導管貫穿多個處理器供電轉換區以及晶片組,主機板的金屬背板並不僅限於裝飾、保護零件作用,亦貼上導熱墊肩負部分處理器供電轉換散熱任務。處理器 EPS 12V 電源與主機板 ATX 24pin 電源插座,同步安排實心針腳,強化電流承載能力。

GIGABYTE Z590I VISION D heatsink

▼ Z590I VISION D 散熱模組貫穿處理器供電轉換區與晶片組,但僅採用擠壓成型鋁質散熱片,並未如 Z590I AORUS ULTRA 於其中一側更換為鋁鰭片陣列。

GIGABYTE Z590I VISION D heatsink with 2 6mm heatpipes

▼ 卸除散熱模組,可以發現 3 個鋁質散熱片分別透過 2 條 6mm 熱導管相互連接,並採用導熱墊接觸 MOSFET。

GIGABYTE Z590I VISION D power plug with solid pins

▼ EPS 12V 和 ATX 24pin 插槽均有包覆金屬層,內部使用實心針腳強化電流承載能力。

GIGABYTE Z590I VISION D backside

▼ 主機板背部安排一片金屬保護飾板,於處理器供電轉換相對應區域貼上導熱墊,負責部分散熱工作。

細心的讀者能夠觀察到,Z590I VISION D 與 Z590I AORUS ULTRA 猶如姊妹般相似,許多地方的設計與零件安排幾乎相同,但 Z590I VISION D 為創作者導向,增加 Thunderblot 4 控制晶片,因此兩者並非 100% 雙胞胎關係,前者需要於 Mini-ITX 有限空間之中,挪出擺放 Thunderbolt 4 晶片的空間。

以處理器供電設計為例,同樣採用 Renesas ISL69269 PWM 降壓控制器,處理器內建繪圖顯示、System Agent 也都是單相,但處理器核心則降至 8 相規模。處理器核心供電轉換單相採用 1 個支援最高 90A 電流輸出的 ISL99390 Smart Power Stage,內建繪圖顯示以及 System Agent 則是各自採用 1 個可支援 60A 和 50A 的 Vishay SiC649A DrMOS 和 SiC651A SPS。

GIGABYTE Z590I VISION D isl69269

▼ ISL69269 PWM 降壓控制器負責處理器核心、內建繪圖顯示、System Agent 的供電轉換。

GIGABYTE Z590I VISION D isl99390

▼ 處理器核心供電安排 8 相規模,單相使用 1 個支援 90A 的 ISL99390,後端接駁 1 個 0.15μH 電感。

GIGABYTE Z590I VISION D sic649a

▼ 處理器內建繪圖顯示採用單相規模,使用 1 個支援 60A 的 SiC649A,後端銜接 1 個 0.12μH 電感。

GIGABYTE Z590I VISION D sic651a

▼ 耗電量更少的 System Agent 同樣採用單相規模,安排 1 個支援 50A 的 SiC651A,後端銜接 1 個 0.33μH 電感。

GIGABYTE Z590I VISION D 4c06

▼ 記憶體主要供電使用單相規模,上、下橋 MOSFET 各自採用 1 個支援 67A 的 ON Semiconductor NTTFS4C06N,後端銜接 1 個 1μH 電感。

GIGABYTE Z590I VISION D panasonic poscaps and MLCCs

▼ Mini-ITX 空間有限,處理器、記憶體供電……等多個地方的電壓平滑工作均交由 Panasonic POSCAP 導電性聚合物鉭固態電容與 MLCC 積層陶瓷電容負責。

Thunderbolt 4 強化連結性

Thunderbolt 4 晶片採用支援 Type-C 雙埠的 JHL8540,介面頻寬最高達 40Gbps,能夠傳輸 PCIe、DisplayPort、USB 等訊號。對於這一類介面卡插槽數量受限的 Mini-ITX 主機板而言,等於能夠額外使用 Z590 晶片組的 PCIe 3.0 x4 通道,讓創作者能夠高速存取外接儲存裝置或是其它設備。

GIGABYTE Z590I VISION D thunderbolt 4 jhl8540

▼ JHL8540 可支援 Thunderbolt 4 雙埠 Type-C。

GIGABYTE Z590I VISION D 6s30a

▼ Thunderbolt 4 每埠均安排 1 個 TI TPD6S300A USB Type-C 保護晶片,提供過電壓與靜電保護。

GIGABYTE Z590I VISION D sd642a0

▼ TS3DV642 12 通道 1:2 多工 / 解多工晶片,負責切換處理器內建顯示或是外部 DisplayPort 輸入視訊訊號予 Thunderbolt 4 晶片。

網路晶片則是被擠到 Z590I AORUS ULTRA 原先放置音效晶片的區域,採用支援 2.5GbE 的 I225-V,SLNMH 表示這是款 V3 版本;無線網路卡則不受空間影響,採用 Wi-Fi 6 AX200 垂直安裝於 M.2 插槽。音效晶片則採用電路子板的方式,安裝於背部飾板之內,並未採用 HD-Audio 介面,反而是選用 USB 介面的 Realtek ALC4080,支援 DTS:X Ultra。

GIGABYTE Z590I VISION D I225-v SLNHM

▼ I225-V 網路晶片最高支援 2.5Gbps 連線速度,為 V3 版本。

GIGABYTE Z590I VISION D wi-fi 6 ax200

▼ Wi-Fi 6 AX200 無線網路卡採用垂直安裝方式,5GHz 頻段最高連線速度達 2402Mbps。

GIGABYTE Z590I VISION D alc4080

▼ 音效晶片安放在背部塑膠飾板當中,採用 Realtek ALC4080,提供 3.5mm 類比輸出與麥克風輸入。

受到空間影響的還有風扇插座,除了 CPU_FAN 依舊維持常見的 Molex KK 254 4pin 防呆相容 3pin 插座,其它 3 個 SYS_FAN 都採用連接器尺寸更小的 JST PH 4pin 插座。另一方面,這款主機板沒有內建 RGB 光汙染,倘若玩家有需求,仍可透過 1 個 +12V、G、R、B 和 1 個 V(+5V)、D、G插座連接燈條。此外,蜂鳴器針腳也不是常見的+、空腳位、空腳位、-杜邦 4pin 腳距 2.54mm 定義,而是+、-杜邦 2pin 腳距 2.54mm 定義。

GIGABYTE Z590I VISION D mini fan plugs

▼ 主機板提供 4 個風扇插座,單一插座均支援輸出 2A 電流,但是除了 CPU_FAN 維持標準尺寸之外,其餘 SYS_FAN1~SYS_FAN3 均因空間有限,更換為較小的連接器,並提供相關轉接線材。

GIGABYTE Z590I VISION D RGB headers

▼ RGB LED 分別提供 1 個 +12V、G、R、B 和 1 個 V(+5V)、D、G,最高支援輸出 2A 和 5A 電流。

GIGABYTE Z590I VISION D accessories

▼ Z590I VISION D 附屬零配件一覽,包含 1 條 LED 燈條延長線、2 條 SATA 線材、3 條風扇轉接線、1 個天線模組、1 個 M.2 螺柱與 2 個螺絲。

GIGABYTE Z590I VISION D antenna

▼ 天線模組外觀設計與 VISION 系列一致,底座設有磁鐵。

以上就是 Z590I VISION D 開箱分析,與 Z590I AORUS ULTRA 各司其職分割不同市場,Z590I AORUS ULTRA 即是負責傳統電競 Mini-ITX 迷你主機,Z590I VISION D 則加入 Thunderbolt 4 功能,以額外的連接性迎合創作者的需求,單一纜線即可傳輸資料與視訊畫面。搭配第 11 代 Intel Core 桌上型處理器的測試結果,將於解禁時間過後推出。

【開箱評測】oppo realme 7 5G 手機:中階罕見 5G + 5G 雙卡

OPPO 手機個價其實都拍得住 Samsung,老實我係一般用家都會識揀。不過 OPPO 旗下的 Realme 定價就貼地得多,新機 Realme 7 唔算貴,HK$2,799 玩到一部支援 5G 雙咭雙待功能的手機,值唔值得入手可以睇睇今次真心評測分曉。

oppo realme 7 5G 詳細規格

螢幕尺寸:6.5 吋 2400 X 1080 解像度
機身體積:162.2 x 75.1 x 9.1mm
重量:195g
處理器:Dimensity 800U
儲存空間:8GB RAM /128GB ROM
系統:Android 10
主相機:4800 萬像素 f/1.8 光圈廣角鏡頭、800 萬像素 f/2.3 光圈超廣角鏡頭、200 萬像素微距鏡頭、200 萬像素景深鏡頭
前置相機:1600 萬像素
電池容量:5000 mAh
防水:無
無線充電:無
5G:有,5G + 5G 雙咭雙待
NFC:有
WiFi 6:無
其他:120Hz 刷新率、指紋識別、3.5mm 耳機插頭、MicroSD 擴充、30W 快速充電
定價:HK$2,698

配備 6.5 吋開孔螢幕

雙色磨沙玻璃機背,按鍵置中最就手

現在平價至到中階機,外型上都無乜特別,Realme 7 5G 機面配備 6.5 吋開孔螢幕,雙色磨沙玻璃機背,可以話係呢部機設計最大特色。而機身設有指紋識別功能的開關,以及音量鍵都在側框的中間位置,單手使用就非常就手。

設有指紋識別功能的開關設置在側框中間

音量鍵在另一側的側框中間

設 3.5mm 耳機插頭

支援 MicroSD 卡擴充

設雙色磨沙玻璃機背

主相機為四鏡頭

運行 Android 10,操作爽快功能齊

oppo realme 7 5G 運行 Android 10 系統,螢幕可以自定 120 Hz 刷新率,令到操作流暢度變得更加爽快。而系統功能亦非常齊全,如螢幕分割、NFC Google Pay、應用程序雙開、遊戲空間、螢幕錄影、視像通話美顏等都作支援,系統功能的齊全度與旗艦機接近一樣。

跑分中上,支援 5G 雙咭雙待

oppo realme 7 5G 採用 Dimensity 800U CPU、8GB RAM 及 128GB ROM,Antutu 跑分是 334,269 分,是個中階機的成績。

oppo realme 7 5G 的 5G 速度測試

oppo realme 7 5G 網絡方面對應 5G 雙咭雙待,算是此手機最大賣點,到尖沙咀廣東道用中國移動 5G 網絡測試,下載都有 330 Mbps,成績都算理想。不過部機 WiFi 最高只支援 WiFi 5,就有點美中不足。

2/3/4G:
GSM:850/900/1800/1900
WCDMA:B1/B2/B4/B5/B6/B8/B19
TD-LTE:B38/B39/B40/B41
LTE FDD:B1/B2/B3/B4/B5/B7/B8/B12/B17/B18/B19/B20/B26/B28/B66

5G NR:
n1/n3/n5/n7/n8/n20/n28/n38/n40/n41/n77/n78

尖沙咀廣東道用中國移動 5G 網絡測試,下載都有 330Mbps

oppo realme 7 5G 的 5G 計劃上台優惠

根據中國移動香港 CMHK 的 5G 上台計劃,可以用優惠價上台 $0 選購 oppo realme 7 5G,當中有一個 $198 的計劃,簽訂 24個月,包括 30GB 5G 計劃,加 1Mbps 無限數據及 3GB 大灣區數據(中國/澳門)。

此計劃並附送 UGAME VIP 會籍玩雲端遊戲、UTV hmvod 電影組合 3 個月及電影劵 2 張、24個月 myTV SUPER App 基本版、20,000 MyLink 積分、免行政費及免運費。

5G服務計劃
月費(24個月約)$198$298$398$498
本地數據30GB100GB200GB300GB

5000mAh 電,使用時間屬最長 5G 機

oppo realme 7 5G 設有 5000 mAh 電,運行 PCMark 2.0 的使用時間測試,竟然達到 23 小時 7 分鍾,屬於使用時間最長的 5G 手機。如果對比 Snapdragon 888 的手機如 Samsung Galaxy S21,使用時間接近長一倍。

PCMark 2.0 的使用時間測試,竟然達到 23 小時 7 分鍾

realme 7 5G 只有廣角鏡見得下人

oppo realme 7 5G 拍攝採用 4800 萬像素 f/1.8 光圈廣角鏡頭 、800 萬像素 f/2.3 光圈超廣角鏡頭、200 萬像素微距鏡頭及 200 萬像素景深鏡頭,論拍攝表現,只有廣角鏡頭見得下人,它的色彩表現與雜訊處理都有不錯表現,測光亦都自然,而且支援 X2 及 X5 數碼變焦遠攝。超廣角鏡與微距鏡,都有細緻度不足的情況,

總結:拍攝表現減弱換來實用度高的手機

所謂一分錢一分貨,oppo realme 7 5G 以 HK$2,799 賣街,產品的效能,螢屏質素都在正常水平,使用時間更加喜出望外,性價比都超過同期推出的 Samsung Galaxy A32 5G。如果廠方有意將拍攝表現減弱換來雙 5G 這個獨特賣點,個人認為都是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