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Blog Page 230

5G 專題 | 5G 公園豈只有智慧半馬跑道,還有…

5G 的出現除了賦能千行百業作智慧化轉營外,對市民的生活也息息相關,在運動以至公園悠閒方面也不例外,當中包括了智慧半馬跑道、無人售賣車、智能儲物櫃、安防與清潔機器人,以及智能園林養護灌溉系統等,不但為市民帶來嶄新的運動體驗,更簡化了園區的管理工作,改變人們生活。

深圳將公園 5G 化

近年流行馬拉松運動,可是礙於疫情關係令很多賽事相繼取消,其實透過 5G 智能半程馬拉松跑道,跑手即使不用群聚也可與他人進行比賽。深圳市市政府部門早前聯合包括中國移動、騰訊、華為等11家企業,成立了 5G 智慧公園綠道建設發展聯盟,推動各式各樣的 5G 智慧應用,位於深圳灣公園全長10.5公里的 5G 智能半程馬拉松跑道是焦點之一。

它是全國首條專業濱海半馬智能跑道,跑手可選擇5公里或10公里的賽程訓練,利用位於起點的顯示屏裝置「掃碼」自助註冊後,便可獲設有智能芯片的號碼布開跑,沿途的智慧標桿會針對跑手的肢體及臉部進行識別,紀錄沿途的實時跑步數據,包括所跑距離、速度、消耗卡路里等,從而作出指導。當跑手完成賽道後,如成績是當天前十名的話便可自助領取獎牌。

此外,亦可通過屏幕的排行榜與其他跑手一較高下,甚至進行社交互動,屏幕還能顯示近30日公園遊客運動的情況。至於智能號碼布則取代了傳統馬拉松賽事中需參賽者綁在鞋帶上感應器,路過checkpoint即能自動感應並記錄所跑時間,而且可一年內重覆使用,讓跑者參與深圳灣公園的賽事,既環保又方便。

5G 專題 | 由致力推動 5G 發展的中國移動香港贊助


5G 智能儲物櫃

另外,園區內設有多種 5G 應用,讓遊客享受嶄新的公共空間體驗。例如賽前在指定區域的 5G 智能儲物櫃,以手機進行感應登記後便可自助儲物;無人餐車則為遊客提供飲料、咖啡和簡單料理販售服務,只需在車前揮手,餐車便會自動駛至眼前,掃描車身二維碼即可以手機下單及支付,成功後車門會自動打開以便取貨,全程自動化,減省了人力操作成本,同時確保了社交距離。另外,蓮花山公園則設有平均時速8公里的 5G 無人駕駛遊覽車,車內還有無線充電裝置,市民可網上預約乘坐。

除了 5G 智能跑道,其他休閒健身運動也多姿多采,例如香蜜公園的 5G AI 守門員,市民得以一嚐對戰機械守門員的滋味。福田區的景蜜公園,則設有 5G 發光蹺蹺板、 5G AI 互動遊戲大屏及智能便民座椅,民眾利用智能體測儀便可測量個人身高體重、握力、心率等體徵數據。

5G 24 小時巡邏

此外, 5G 也惠及園區管理,蓮花山公園、深圳灣西延段、龍崗區龍城公園的 5G 智能安防機器人,具備高清鏡頭、人臉和身份識別、語音對講等功能,不僅能 24小時巡邏,還提供遠程通話和一鍵報警等功能,針對園內煙火出現、遊人體溫異常和一些突發事件亦能作出警告。公園加裝AI人流分析系統和聯動警報裝置的話,能讓管理人員精準掌握園內遊客數量和密度,同時避免有人進入警戒範圍,強化園內保安。

疫情下公共衛生十分重要,公園的 5G 智慧清潔車實現遠程規劃打掃路線,並能自動控制打掃和車輛速度,自動清掃垃圾的同時更可感知道路、位置和障礙物訊息; 5G 智能園林養護灌溉系統能針對不同植物定量分析植物水肥需求,提升保養成效。其他的 5G 公園管理應用,還有 5G 無人清潔船、 5G 自動割草機器人。

5G 憑藉網速高、時延低、連接廣的優勢,造就了上述多元化的現代化網絡設施,助力健康生活建設,讓傳統園區進化成 5G 智慧公園,成為打造智慧城市不可或缺的高科技市肺。

【開箱評價】博視盒子 V3:頻道齊全、安裝方便還有密碼頻道

電視機頂盒有很多種,myTVsuper、小米盒子、Google TV、安博盒子、風雲 TV BOX、Now E 等等,這個全新企劃與你開箱評價各個市售的機頂盒。看看他們是否支援 1080p、4K、提供的端口有沒有 HDMI、USB、microSD、WiFi 等等。當然少不了看一下裡面的內容會有什麼,例如你是可以新聞直播,世界各地的電影,電視劇、綜藝、兒童、體育與成人內容等等。

這次與大家開箱評價的是「博視盒子 V3」,售價 $880。此機頂盒乃我們在市場上購買,並沒有自行登入 Google 等下載內容,也沒有通過 USB、apk 等加裝其他內容。

博視盒子 V3 BOSS TV V3 規格

處理器:Quad-Core A53 64Bit + Mali-T720
記憶體:2GB RAM + 16GB ROM
藍牙:4.1+
網速:WiFi 2.4GHz、LAN 支援 1000Mbs 網速
畫質:支援 6K/4K/2K/ Full HD 1080P @60 fps
尺寸:96mm X 96mm X 19mm
重量:145g
售價:$880
直播頻道:有。香港、中國、台灣、日本、韓國、英國、美國、歐洲、泰國等
電影:有。
電視劇:有。
綜藝:有。
兒童:有
體育:有。SkySports、廣東體育、NBA、Formula 1、英超等。
成人:有

包裝盒外觀有寫上一些主要的規格,例如 8 Core CPU+GPU,指的應該是:Quad-Core A53 64Bit + Mali-T720 SoC 主核部份。6K HDR10 指內容最高支援 6K 與 HDR10 標準,但這部份有點疑惑,下文再說,然後是提供 2GB RAM、H.265 HEVC 解決,支援 Blu-ray 3D 與提供 2.4GHz WiFi 能力,這個 2.4GHz WiFi 能力後續也會再作說明。

博視盒子 V3 的體積很少,算是普通的機頂盒尺寸,全黑色小巧。

機身硬件與插頭

盒內除了機頂盒本體,也有很多配件,例如 HDMI 線、microUSB 供電線,舊式電視專用的 紅黃白色(這根本是回憶),然後是一套提供三個不同制式的 USB 插頭與遙控器。

遙控器採用紅外線,採用 2 枚 AAA 1.5V 電池供電,盒內並沒有提供電池。如果唔想掃興,記得買埋電池返屋企。

背後的主插頭包括:microUSB 供電、IR、RJ45 LAN、HDMI、Audio 光纖、紅黃白 AV 線。

側面則是 USB2.0、USB 3.0 及 microSD 插卡

最前面則是 IR 紅外線接收範圍

系統設定與測試

開機時採用 microUSB 供電,我們實測採用一般的 USB(我們用的是 PS4 USB 插頭)也可以供電開啟機頂盒。開後後可以看到左上角的日期為 2019/01/01,某程度上代表了此博視盒子 V3 的出廠年份。

打開系統規格查看,機頂盒採用 Android 7.0、擁有 2GB 及 10GB 儲存,以 Android 系統上來說不算新穎,但機頂盒沒有很常更新的必要,其實還好。

由於採用的是訂制介面,所以在卸裝 Apps 時採用的方法比較簡單,按下右邊的按鍵即可。

打開系統詳細設定,可見它是舊款的 Android 設計介面,第一欄就是 WiFi。通過連接 WiFi 我們可以直接上網觀看,無需進行其他設定。下方的 Ethernet 及 PPPOE 等可以不理。

由於此博視盒子 V3 僅支援 2.4GHz WiFi,所以在 Android WiFi 裡可以看到連線速度僅 72Mbps。連線後打開瀏覽器前往 fast.com 進行速度測試為 28Mbps。

根據 4K Video Streaming 的頻寛要求,最低為 15Mbps,最好是有 32Mbps。若以 28Mbps 速度來衡量話,最佳一般在播放 UHD 畫面(需求為 25Mbps)會較好。若僅播放 1080p 畫質則沒有什麼問題(僅需 6Mbps)。

28Mbps 速度主要是受限於博視盒子 V3 僅支援 2.4GHz WiFi 的原因,若採用 LAN 連線應該可以更快。而測試地點本身是 1000Mbps 寛頻並支援 WiFi 6,採用最新款的 Samsung 手機測試隨意可達 350Mbps。

測試地點本身是 1000Mbps 寛頻並支援 WiFi 6,採用最新款的 Samsung 手機測試隨意可達 350Mbps。

雖然實際上沒有什麼作用,但若想要連線 VPN 仍然可以通過 Android 設定頁面進行。

系統的 HDMI 輸出可以自行調較不同的畫質,Default 是 1080p,若想要輸出 4K 需要手動設定。我們的點選 4K_60Hz 後,電視自適應的畫質為 UHD 的 3840×2160 60Hz,至於盒上寫的 6K 則不在此列。

除了設定 4K 60Hz 外,屏幕的大小也可以在此設定,至於 SDR 或 HDR 也是在這裡設定,而本身的 Default 是 AUTO,唯在連接的電視上無法 AUTO 打開 HDR,只有在手動選擇 HDR 模式後,電視才能識別打開。

LIVE 直播內容

打開博視盒子 V3 後,第一個選項自選應用裡就有一個 LIVE 直播,打開即可看到一系列不同的電視內容。這個列表包括的地區電視台有:香港、澳門、台灣、中國、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美國、加拿大、法國、西班牙及一些環球的電視頻道。

除了這些按地區的分類外,它還有一些按內容而成的分類,例如有:

新聞:BBC、Bloomberg、Fox News、ABC News、CP 24 HD News、France 24、DW English 等
Discovery:NGC、Discovery、FVE
電影:HBO、Fox
體育:CCTV 5、廣東體育、NBA、勁爆體育、五星體育等
兒童:東森、ANIMAX、Disney、MOMO 等
旅遊:TLC、EYE TV、AFC、LUXE 等

英超、NBA、Formula 1

在這裡我們也試看了一些內容,例如不少人看英超、F1 等體育賽事會點選的廣東體育或者是 Sky Sports Premier League 都有。

VOD 點播內容

至於點播內容的部份,其實就跟大家看一般的網上影視網站,或千尋影視差不多。它的分類從懷舊電影、台灣電影、新加坡馬來西亞電影、香港電影、港劇、大陸劇、台劇、美劇、日劇、韓劇等都有。如果是想要看成人內容的話,這裡是有一個秘密需要輸入的。

熱播這裡看到有很多新的內容,例如電視正在播放的「大叔的愛」、Disney+ 正在上映的「洛基」,也有 Amazon Prime 的 The Tomorrow war 等等都有。

點選港劇,可以看正在播放的大叔的愛、欺詐劇團、形偵日記,或者是 P 牌女議員廣東話版等等。

台劇會有剛完結的她們創業的那些事、早一陣子很多人看的想見你,我們不能是朋友,或者是罪夢者等等。

美劇當然有剛剛提到的洛基,也有致命女人、侍女的故事等等。

韓劇的圖雖然沒有全部彈出來,但都是可看的,包括 penthouses 3、大發不動產、模范出租車等等。

日劇方面有全裸監督 2、華麗一族、龍櫻 2 等等

香港綜藝部份有調教你 Mirror、明星運動會、聲夢傳奇等等,香港電視台的似乎全部都有。

播放畫面上還有清晰的 VIU TV 標誌…

韓國綜藝當然 Running Man,也有剛剛推出的第六感第二季,我家的熊孩子等等都有。

至於英文早教分類看來是說那些文教類的題材,可以看到有 BBC 的 horizon,但外國的數量較少,比較多是像舌尖上的中國之類的。

健身類就更少了,只有上述幾個較舊的內容。

午夜劇場這個分類比較搞怪,因為它不完成算是色情頻道,大概是香港的 18+ 三級片內容,主要是一些較舊的三級片。

比較搞怪的是這還有一個重播功能,它是長期錄影過去幾天 TVB、廣東體育、Viu TV、東森新聞及 HBO HD 的節目,然後可以按需要直接點播,即使錯過了也可以即時觀看。

Google Play / YouTube 等其他

除剛剛講到的內容外,它本身也是一個機頂盒,在使用上它可以提供其他功能,例如你可以像一般的 Android 般觀看圖片,日曆功能,也因為它有內置 Google Play Service,你可以使用語音捜尋、使用 Google Play 商店。

如果搭配其他的 Apps,例如 AirScreen,便可以使用 iPhone 進行 AirPlay,或使用 YouTube 觀看影片等等。

在官方名為御用市場的 Apps 裡還找到一個名為 Smart YouTube 的 Apps,它基本上就是一個 YouTube Apps,但可以進行更多的設定,例如設定固定 4K,語言等等,而且它有一個去廣告的功能,有點奇異。

除了 YouTube 外,如果你想選擇千尋影視的話,這裡的御用市場也可以找到,但上面的內容這麼齊全,看來千尋影視在這裡沒什麼用了。

成人內容需要密碼

至於想看一些成人內容的話,這個御用市場有一個名為「成人專區」的位置,進行輸入密碼:2888 可以下載一個叫 Happy 的 Apps。這個 Apps 進入全部都是真正 18+ 的 AV 情節。

想要下載這個 Happy App 需要輸入密碼:2888

點進去這個 Happ Apps 可以看到很多的選項,例如:日本、歐美、JAVHD、東京熱等等不同選項。

博視盒子 V3 優點

  • 供電採用 microUSB
  • 一插即用,無需設定
  • 即使連接解析度不合的 21:9 屏幕也可以顯示(雖然是變形)

博視盒子 V3 缺點

  • WiFi 僅支援 2.4GHz,速度較慢
  • Android 系統介面較舊
  • 使用紅外線遙控器,需要對準盒子使用

【詳解】什麼是 mini LED 電視?與 LED / QLED 分別、原理、優點、缺點?

在選購電視螢幕時,經常會聽到 LCD、LED、QLED,2021 年更開始有 mini LED 新名詞,那麼這五者有甚麼分別呢?他們的原理如何?優點?缺點分別是什麼?會否有燒屏?壽命等問題?

LED 已經是 30 年的舊物

LED 全稱發光二極體(Light-Emitting Diode)是 LCD 的後續者,它是於 1962 年通用電氣的 Nick Holonyak 開發了第一部可實際應用的可見光發光二極體。但直到 1994 年,日亞化學工業才研發了藍光 LED,令 LED 真正擁有商用價值。LED 的原理由帶正電荷和負電荷的半導體組成,通電後兩個半導體結合,從中產生的能量會以光能釋放。

LED 技術十分成熟,也是市場上最常見旳電視技術,很多二三線廠商都有生產能力,所以價格偏低,但由於 LED 電視已經進行價格戰多年,所以規格參差,同樣的 50吋 4K LED 電視在畫質、調色分區、聲音等都可以有很大差別,端看價格高低與廠商對品牌的重視。

QLED 顏色較 LED 鮮豔

QLED 其實真正的名稱為量子點顯示屏(Quantum Dot Display),乃熔融玻璃基質中合成了氯化銅和硒化鎘的納米晶體。QLED 電視其實也是基於 LED 顯示屏,QLED 把傳統的白光 LED 轉換為藍光 LED 背光,並加入由量子點強化膜 LED 放在背光模組和偏光鏡之間,每當量子點強化膜收到光或電的刺激,量子點便會發出有色光線,它能夠改變光源發出的光線顏色,通過分散的 LED 發光二極管的光來顯示顏色,有點濾光片的作用。此能大大減低背光亮度損失及 RBG 彩色濾光片。

根據美國國家電視標準委員會制定的 NTSC 彩色電視廣播標準,NTSC 色域的標準是 72%,傳統的 CCFL LCD 顯示器可以達到 65% 至 75% 的 NTSC 色域,而 LED LCD 顯示器則可以達到大概 80% 的 NTSC 色域。而 QLED LCD 的顯示器其 NTSC 色域可以能到高達 120%。

mini LED 體積僅 1/5,降低漏光

Mini LED(次毫米發光二極體)簡單來說是把 LED 電視裡的 LED 大小控制在 0.2mm,傳統 LED 的五分之一左右。Mini LED 比起傳統 LED 顆粒更小,以相同 LCD 螢幕相比 Mini LED 能塞入更多發光粒,畫面較 LED 或 QLED 更細緻、螢幕鮮豔度接近 OLED,亮亮度、對比與色彩超越 HDR,壽命比 OLED 多出 3-5倍,比 OLED 省電可達 80%,並可以達到精準調光,也不會產生 LED 背光光暈問題。

microLED 主要是微縮化 LED 和矩陣化技術,簡單來說,就是將 LED 背光源進行薄膜化、微小化、陣列化,可以讓 LED 粒小於 100µm,與 OLED 一樣能達到單獨粒子自發光。

miniLED 會否有光亮度與燒屏問題

miniLED 使用 LED 燈泡發光,兩者的光亮度並沒有如 OLED 的損耗、老化、耗電問題,所以光亮度較傳統的 LED 要好。miniLED 採用傳統的 LED 顯示技術,所以並不會出現燒屏的烙印問題。

miniLED 現時的成本仍是比 OLED 高,但預計會以每年 15%-20% 降低成本,並於 2022 年比 OLED 低。而相反 microLED 只屬於開始量產的階段,成本比傳統 LED 高出逾三倍。miniLED 非常適合於電視上使用,因其損耗較低,適合長時間使用,加上沒有燒屏問題,較 OLED 更有利。

5G 專題 | 5G 咖啡店的中國及韓國案例

南韓是全球第一個實行 5G 商用的國家,2018 年當地三大電訊商之一 KT 在首爾開設了首家 5G 咖啡店,最大特色是以機器人配合 5G 技術來接收訂單、沖泡咖啡以及管理存貨。中國方面則更進一步,為客人帶來不同口味的 5G 咖啡,可見 5G 賦能千行百業之說所言非虛。

南韓的 5G 咖啡店

5G 速度比 4G 快 100 倍,時延只有 4G 的十分之一,並有利作海量物聯網應用, 5G 咖啡店便是其中之一。南韓的 5G 咖啡店名為 b: eat,位於首爾瑞草區三星生命大樓內,是全球首家 5G 網絡機器人咖啡店,隸屬著名咖啡連鎖品牌「甜蜜咖啡」旗下。

顧客利用電子裝置選購咖啡後,機械咖啡師便隨即進行調製,而透過 5G 網絡更可實時監控機械咖啡師的狀態,也會管理牛奶、咖啡等材料的保存期限與衛生狀況,同時提供原產地資訊。

中國的 5G 咖啡店

中國移動旗下數字內容生產商咪咕公司更進一步,早在 2019 年在廣州全球合作夥伴大會中發表了全國首家 5G 咖啡店概念,並在花式咖啡的基礎上加入了燕麥、奶茶等元素,推出包括鴛鴦系列 5G +4G咖啡、果酸系列 5G +AICDE 咖啡、輕輕地我來了系列 5G +生態咖啡,以及花&混系列 5G +X咖啡。

飲品名稱均切合中國移動營運理念,例如 AICDE 咖啡代表人工智能(AI)、物聯網(IoT)、雲計算(Cloud Computing)、大數據(Big Data)和邊緣計算(Edge Computing),AICDE 四個字母的組合,意指中國移動銳意結合 5G 和 AICDE,賦能千行百業作數字化轉營,從而改變社會。

5G 專題 | 由致力推動 5G 發展的中國移動香港贊助


5G 咖啡店 x 機械咖啡師

國內 5G 咖啡店除會以機械咖啡師製作咖啡和提供 5G 網絡外,也讓顧客直接下載以“ 5G 咖啡、數字咖啡館” 為主題的App,除了用於購買咖啡,還含有多元化娛樂、社交互動、 5G 主題活動、抽獎及遊戲等元素,豐富用家 5G 體驗。 5G 咖啡店方面,所部署的機械咖啡師佔地只 3 平方公尺面積,節省店面空間,也可全天候工作,單日可製作上千杯咖啡。

機械臂的復位誤差則精確至 0.1 mm,所以沖出的咖啡質素有相當保證 。現時,咪咕 5G 咖啡店已遍佈國內多個省市,包括北京、上海、廣州等,而疫情期間也不乏「無人配送」咖啡店,透過送餐機械人來保持社交距離。

由此可見, 5G 已成功為傳統咖啡店作數字化轉營,並豐富客人的生活體驗,隨著 5G 在全球廣泛應用部署,預期將有更多的創新應用在不同垂直產業上登陸,大家拭目以待。

【開箱評價】Samsung Galaxy A22 5G 真心評測:最平 5G 機會係點

5G 手機由只有旗艦機,慢慢進入中階與入門機市場,為爭奪 5G 機市場,Samsung 最近推出賣價唔洗 HK$2,000 的 Galaxy A22 5G,它的真實使用驗測,在今次真心評測就睇得到。

Samsung Galaxy A22 5G 硬件規格

螢幕尺寸:6.6 吋 2408 x 1080 解像度
機身體積:167.2 x 76.4 x 9.0
重量:203g
處理器:MediaTek Dimensity 700
儲存空間:6GB RAM 及 128GB ROM
系統:Android 11
主相機:4800 萬像素 f/1.8 光圈廣角鏡頭、500 萬像素 f/2.2 光圈超廣角鏡頭、200 萬像素景深鏡頭
前置相機:800 萬像素
電池容量:5000mAh
防水:無
無線充電:無
5G:有
NFC:有
WiFi 6:無
屏幕刷新率:90Hz
屏下鏡頭:無
其他功能:3.5mm 耳機插孔、三卡槽
定價:HK$1,998

機面設 6.6 吋水滴螢幕

水滴螢幕,有齊 3.5mm 插頭及真三卡槽設計

純黑色帶磨沙機背的 Samsung Galaxy A22 5G 設計較為沉實,機面的 6.6 吋水滴螢幕,螢幕下方的邊框都比較為寬闊,邊框的指紋識別位置,手握時姆指剛好可以觸及,指紋解鎖都好順手。機身亦設有 3.5mm 插頭及三卡槽設計,支援 FM 收音機與 Micro SD 卡擴充。

設 800 萬像素前相機

指紋識別器與開關鍵融合

設 3.5mm 插頭

機背帶磨沙效果

設三鏡主相機

帶三卡槽設計

系統支援 Dual Messenger、NFC Google Pay

Samsung Galaxy A22 5G 運行 Android 11 系統與 Samsung One UI 3.1 介面,系統操作方面支援螢幕刷新率切換、Dual Messenger 及 NFC Google Pay 等,但就欠缺了安全資料夾、應用鎖及 Samsung DeX 等功能,可以話係 Samsung One UI 3.1 的簡化版。

中低階效能,使用時間持久

Samsung Galaxy A22 5G 採用 MediaTek Dimensity 700、6GB RAM 與 128GB ROM 規格,支援 5G 與最高 WiFi 5 網絡,Antutu 跑分 308084 分,屬 Android 中低階效能,而它的 5000 mAh 電量,在 PCMark 3.0 使用時間測試中,卻有 17 小時 21 分鐘,使用時間驚喜地持久。

於美孚試 5G 下載速度,約 220Mbps

Samsung Galaxy A22 5G 的 5G 網絡測試

Samsung Galaxy A22 5G 嘅 WiFi 規格僅支援 WiFi 5,手機網絡支援 5G 網絡,我地係美孚進行速度測試,使用中國移動香港測速達到 220Mbps,屬正常合理水平。SIM Card 槽方面採用雙 nano-SIM,支援頻段包括:

  • 2G GSM GSM850, GSM900, DCS1800, PCS1900
  • 3G WCDMA B1(2100), B2(1900), B5(850), B8(900)
  • 4G FDD LTE B1(2100), B2(1900), B3(1800), B5(850), B7(2600), B8(900), B20(800), B28(700)
  • 4G TDD LTE B38(2600), B40(2300), B41(2500)
  • 5G FDD Sub6 N1(2100), N3(1800), N5(850), N7(2600), N8(900), N20(800), N28(700)
  • 5G TDD Sub6 N38(2600), N40(2300), N41(2500), N78(3500), N79(4500)

Samsung Galaxy A22 5G 的 5G 計畫上台優惠


根據中國移動香港 CMHK 的 5G 上台計畫,
可以用優惠價上台 $0 選購 Samsung Galaxy A22 5G,當中有一個 $168 的計畫,簽訂 24個月,包括香港無限通話分鐘、10GB 5G 計畫及中國內地、澳門免費任聽來電。

此計畫附送 $1,200 5G 手機獎賞、$600 購買兩項指定智能電子產品套裝,額外 1 個月月費、免行政費及免運費,再送 24個月 myTV SUPER App 基本版。

5G服務計畫
月費(24個月約)$168$198$298$398
本地數據10GB30GB100GB200GB

廣角鏡的確唔錯

Samsung Galaxy A22 5G 主相機由 4800 萬像素 f/1.8 光圈廣角鏡頭、500 萬像素 f/2.2 光圈超廣角鏡頭、200 萬像素景深鏡頭組成。廣角鏡頭表現的確唔錯,色彩自然,就算 ISO 5900雜訊處理表現理想,而且還支援 10 倍數碼變焦 (拍攝介面提供 X0.5、X1、X2、X4、X10 選擇),提高了拍攝彈性。

超廣角鏡由於像素只有 500 萬,拍攝的清晰度不高,而且動態範圍都不理想,亦有嚴重紫邊問題,只可以說跟景深鏡頭一樣可有可無。

Samsung Galaxy A22 5G 優點

  • 設三卡槽
  • 3.5mm 耳機插孔
  • 使用時間特長
  • 廣角鏡有中高水平

Samsung Galaxy A22 5G 缺點

  • 對比其他 Samsung 機系統功能減少
  • 超廣角鏡與景深鏡頭可有可無

小米 Redmi Note 10 5G 支援 5G 嗎?

0

5G 手機時代來臨,手機的月費計劃或許還沒有升級到 5G 月費,但不少人都會先做準備,購買一部 5G 手機,那麼這次新推出的 小米 Redmi Note 10 5G 又有沒有支援 5G 呢?

答案是:小米 Redmi Note 10 5G 是採用 5G 網絡的,你又滿意嗎?【詳解】什麼是 5G?香港網絡、制式、月費與結界問題

點解要有 5G?

4G LTE 網絡,最大缺點是只應用 2600 MHz 或以下低頻頻段,優點是覆蓋廣,網絡鋪較 5G 簡單。不過隨著 4G LTE 網絡使用人口開始飽和 (現在香港 4G 用戶約為 1,850 萬),而且人均使用數據用量都有所提升 (直至 2020 年 3 月數字,香港 3G + 4G 網絡用戶平均數據用量約為 3.3GB),一個速度更快,時延更低及可容納更多用戶的 5G 網絡,是城市再向前發展的必需品。

簡單來講,使用網絡的人愈多,對網絡的需求便愈大,現有的 4G 網絡雖然仍能滿足大家需求,但隨著數據量增大,也即將滿足不了大家需求,所以採用更高頻,數據傳輸量更多的 5G 網絡將可以滿足大家需要。

擁有 5000mAh電池的 小米 Redmi Note 10 5G 配備 6.5吋 90Hz AdaptiveSync 屏幕,和 6GB RAM+128GB 儲存空間,採用 MTK 天璣 700 處理器。它更支援 18W 充電、體積是161.81mm x 75.34mm 8.92mm,配有灰色、銀色、藍色、綠色並支援 microSD 卡。

預載 Android 11系統的 小米 Redmi Note 10 5G ,前置自拍單鏡頭有800萬像素,至於背後採用三鏡頭,主鏡頭是 4800 萬像素,並配合4,800萬像素廣角主鏡頭,200萬像素微距鏡頭,200萬像素景深鏡頭,最多支援 雙 SIM 卡設計。小米 Redmi Note 10 5G手機尺寸則是161.81mm x 75.34mm 8.92mm,重量達 190g,並擁有灰色、銀色、藍色、綠色兩種顏色。更多其他功能包括:Hi-Res Audio 認證,3.5mm耳機插孔。

小米 Redmi Note 10 5G 發佈:MTK 天璣 700 處理器配 三鏡頭 4800 萬像素

【開箱評價】Nokia X10 與 G20 手機:差幾百蚊不如對自己好啲

Nokia 最近同一時間推出兩款新機 X10 同埋 G20,兩部機價錢都係差幾百蚊,究竟邊部機性價比較高?睇睇今次真心評測就會知。

Nokia X10 硬件規格

螢幕尺寸:6.67 吋 2400 X 1080
機身體積:168.9 x 79.7 x 9.1mm
重量:210g
處理器:Snapdragon 480
儲存空間:6GB RAM /128GB ROM
系統:Android 11
主相機:4800 萬像素廣角 Zeiss 鏡頭、500 萬像素超廣角鏡頭、200 萬像素景深鏡頭、200 萬像素微距鏡頭
前置相機:800 萬像素
電池容量:4470 mAh
其他:指紋識別、3.5mm 耳機插頭、NFC、5G + 4G 雙咭雙待、MicroSD 擴充
定價:HK$2,598

Nokia G20 硬件規格

螢幕尺寸:6.52 吋 2400 X 1080
機身體積:168.94 x 79.7 x 9.1mm
重量:197g
處理器:MTK Helio G35
儲存空間:4GB RAM /128GB ROM
系統:Android 11
主相機:4800 萬像素廣角鏡頭、500 萬像素超廣角鏡頭、200 萬像素景深鏡頭、200 萬像素微距鏡頭
前置相機:800 萬像素
電池容量:5050 mAh
其他:指紋識別、3.5mm 耳機插頭、NFC、MicroSD 擴充、真三卡槽、NFC
定價:HK$1,798

Nokia X10 與 Nokia G20 螢幕分別是 6.67 吋及 6.52

都有硬淨機身與 Google 助手鍵

螢幕分別是 6.67 吋及 6.52 吋的 Nokia X10 與 Nokia G20,兩機就像孖生兄弟,設計都非常相似,兩機都有扎實的手感,可以估計較難跌爛。機身同樣有 3.5mm 及 Google 助手鍵,而最大分別是機背的紋理,Nokia X10 較為平滑,Nokia G20 就有直間坑紋。

都配備 800 萬前相機

Nokia X10 的 3.5mm 在機底

Nokia G20 的 3.5mm 在機頂

兩機都有 Google 助手鍵

兩機的指紋識別器都與開關鍵融合

Nokia X10 機肴較為平滑,Nokia G20 就有直間坑紋

Nokia G20 設真三卡槽設計

同樣運行原生 Android 11 系統,Nokia X10 有三年保證

Nokia X10 與 Nokia G20 同樣運行原生 Android 11 系統,不過官方為 Nokia X10 提供三年軟件更新,Nokia G20 只有兩年,售後支援連兩年產品保用的 Nokia X10 比較充足。系統功能都是一貫原生 Android 沒有特色,由於兩機都有 3.5mm 插頭,所以都支援 FM 收音機,以 3.5mm 耳機變成收音機天線,亦支援如深色背景、Google 助手鍵開關及手勢導覽功能等。

跑分成績差三倍,使用時間亦是 Nokia X10 優勝

Nokia X10 與 Nokia G20 分別應用 Snapdragon 480 與 MTK Helio G35 CPU,6GB/128GB 與 4GB/128GB 等規格,由 Antutu 跑分比較,分別是 322,290 分與 99247 分,效能相差超過三倍。而且 Nokia X10 還對應 5G 及 2.4GHz 及 5GHz WiFi 5 網絡,網絡連線速度亦比僅支援 4G 及 2.4GHz WiFi 4 的 Nokia G20 優勝。

Nokia X10 與 Nokia G20 分別應用 4,470mAh 與 5,050 mAh 電量。Nokia G20 運行 PC Mark 2.0 的使用時間為 14 小時 52 分鐘,而 Nokia X10 雖然小編試了 4-5 次,完成後都沒有出現結果 (即使更新至 PC Mark 3.0 都是),但從多次測試估算,使用時間必定超過 17 小時以上,連續使用時間亦是 Nokia X10 較出色。

Nokia X10 在油塘地鐵站內 5G 速度為 200Mbps

Nokia X10 的 5G 網絡測試

Nokia X10嘅 WiFi 規格手機網絡支援 5G 網絡,我地係油塘地鐵站進行速度測試,使用中國移動香港測速達到 200Mbps,屬正常合理水平。

5G 月費計畫最低 $168

如果換 Nokia X10 之餘,又想升級去 5G 月費計畫,可以參考中國移動香港 CMHK 的 5G 月費計畫,當中有一個 $168 的計畫,簽訂 24個月,包括香港無限通話分鐘、10GB 5G 計畫,加 1Mbps 速度無限數據。此計畫在網店輸入「S500」優惠碼附送 $500 超市禮劵,再送 24個月 myTV SUPER App 基本版、免 1 個月月費、免 $18 行政費及免運費。其他計畫資料如下:

5G服務計畫
月費(24個月約)$198$298$398$498
本地數據30GB100GB200GB300GB

拍攝規格好似一樣,但加入 Zeiss 鏡頭真係唔同

Nokia X10 與 Nokia G20 四鏡主相機都是採用 4800 萬像素廣角鏡頭、500 萬像素超廣角鏡頭、200 萬像素景深鏡頭及 200 萬像素微距鏡頭。分別是 Nokia X10 鏡頭獲得 Zeiss 認證,從兩者比較拍攝質素已有極大分別,下面的圖片可以詳細睇到兩者表現上的分別。

Nokia G20

Nokia X10

比較下,雖然兩機售價相差 HK$800,但 Nokia X10 各方面都比 Nokia G20 優勝,而且有兩年保用,差價當買多一年保用已經值得。

Nokia X10 優點

  • 拍攝色彩飽和度高
  • 有兩年保用
  • 三年保證軟件升級
  • 特長使用時間

Nokia X10 缺點

  • 手感較笨重

Nokia G20 優點

  • 特長使用時間
  • 兩年保證軟件升級

Nokia G20 缺點

  • 效能較低
  • 拍攝表現一般

7月-2021【首單 50% 優惠碼】Uber 叫車 App 官方折扣集合

獨家申請新戶口,首單即減 50%

用以下指定連結申請 Uber 新戶口,第一張單即減 50%,最多可以減 $50,好過一般的新用戶優惠。想用到呢個優惠其實唔難,大家申請個新戶口,一家幾口,申請 N 次都得啦。

優惠項目:新用戶首單即減 50%
獨家優惠碼:AFFHKRIDE2021
優惠金額:即減 50%
專用連結:https://deals.points852.com/uber
優惠期至:31-Dec-2021

香港機場,即減 $75

用指定連結登入 Uber 戶口,搭車係香港機場離開,即減 $75。

優惠項目:機場減 $75
獨家優惠碼:HKAIRPORT
優惠金額:減 $75
https://deals.points852.com/uber

【開箱評測】Sharp AQUOS R6 手機 :更似用相機影相

Sharp AQUOS R6 由發表到在日本開賣,它的 Pro IGZO OLED 螢幕與 1 吋感光元件 Leica 認證主相機,都令人十分期待,趁著水貨抵港,Techritual 香港立即為大家進行真心評測。

Sharp AQUOS R6 硬件規格:

螢幕尺寸:6.6 吋 2730 X 1260 解像度
機身體積:162 x 74 x 9.5mm
重量:207g
處理器:Snapdragon 888
儲存空間:12GB RAM/128GB ROM 
系統:Android 11
主相機:2000 萬像素
前置相機:1260 萬像素
電池容量:5000 mAh
防水:有,IP68 防水
無線充電:無
5G:有,5G + 4G 雙咭雙待
NFC:有
WiFi 6:有
屏幕刷新率:240Hz
屏下鏡頭:無
其他:螢幕下指紋識別、藍牙 5.2、3.5mm、Micro SD 擴充

6.6 吋開孔螢幕佔屏比高

睇到手機鏡頭技術進化

用 1 吋感光元件的手機,其實早於 2015 年 Panasonic Lumix CM1 已經出現,而且都是用 Leica 認證鏡頭。不過當年的 Panasonic Lumix CM1 機身厚度有成 21.1mm,而 Sharp AQUOS R6 只係 9.5mm,而且光圈更大 (f/1.9),大家可以睇到鏡頭技術的進化。

正因為機身厚度在合理水平,Sharp AQUOS R6 亦有大部份智能手機非常便攜的特質。Sharp AQUOS R6 還有 6.6 吋開孔螢幕佔屏比高,機身設 3.5mm 插頭,亦支援 IP68 防水,而在開關上面加入 Google 助手鍵,在使用時有按錯的可能,如果將 Google 助手鍵改到機身另外一邊就更好。

設 1260 萬像素前置相機

設 3.5mm 插頭

開關上面加入 Google 助手鍵

採用純色機背

設 1 吋感光元件相機

SIM 卡槽可加入 Micro SD 卡擴充

介面像原生 Android 11,主要在 AQUOS 絕招介面設定

Sharp AQUOS R6 運行 Android 11 系統,操作介面像原生 Android 系統。可設定充電時以智能方式進行,可延長電池壽命,螢幕亦可以將 SDR 畫面虛擬為 HDR 畫面。而重要的設定,都歸入在 AQUOS 絕招介面之內,例如將 Apps 加入高速顯示,就可以將 Apps 顯至改為最高 240Hz,不過現時大部份 Apps 最多都是支援 120Hz,現在是較少機會用到螢幕 240Hz 最高速刷新率。螢幕指紋識別應用了 Qualcomm 3D Sonic Max 技術,最高支援雙指認證。

用 5G 要 Set APN,跑分對比同級手機較低

Sharp AQUOS R6 規格採用 Snapdragon 888 CPU、12GB RAM 及 128GB ROM,以一部以拍攝為賣點的手機,記億體唔太夠用。Antutu 跑分為 563270 分,成績對比同級手機較低。而用家如要使用香港的 5G 網絡,安裝 SIM 咭後就要自己設定 APN。

Antutu 跑分為 563270 分,成績對比同級手機較低

5G 月費計畫最低 $168

如果換Sharp AQUOS R6 之餘,又想升級去 5G 月費計畫,可以參考中國移動香港 CMHK 的 5G 月費計畫,當中有一個 $168 的計畫,簽訂 24個月,包括香港無限通話分鐘、10GB 5G 計畫,加 1Mbps 速度無限數據。此計畫在網店輸入「S500」優惠碼附送 $500 超市禮劵,再送 24個月 myTV SUPER App 基本版、免 1 個月月費、免 $18 行政費及免運費。其他計畫資料如下:

5G服務計畫
月費(24個月約)$198$298$398$498
本地數據30GB100GB200GB300GB

似用相機影相

Sharp AQUOS R6 主相機用上 1 吋 2000 萬像素感光元件,f/1.9 光圈 Leica 認證鏡頭,只有單鏡頭無疑會令拍攝的彈性下降,但相機最高都有 6 倍數碼變焦,可以彌補不足。低 ISO 拍攝黑色的景物,完全看不到雜訊非常乾淨,相片的色彩自然而有出色的立體感,亦有極高的細緻度,近拍亦輕鬆拍出景深效果,拍攝效果似用真正相機。雖然主相機影相表現頂級,但相機的對焦速度及操作比較慢,用家使用時都要注意。

Sharp AQUOS R6 優點

  • 影相表現頂級
  • 螢幕質素高
  • 支援 IP68 防水、3.5mm 及支援 Micro SD 卡擴充

Sharp AQUOS R6 缺點

  • 安裝 SIM 卡要自己 Set APN
  • 拍攝時對焦及操作反應較慢
  • 只有 128GB ROM
  • Google 助手鍵與開關鍵太接近,有誤按的可能
  • 對應 240Hz 螢幕的應用較少

7月-2021【優惠碼】Foodpanda 外賣 App 官方折扣集合

申請新戶口,即送 $120

用指定連結申請 Foodpanda 新戶口,即送 $120 現金劵。可以分 4 張單訂使用,每張 $30 。想用到呢個優惠其實唔難,大家申請個新戶口,一家幾口,申請次都得啦。!

優惠項目:新用戶送 $120
優惠碼:2021NEW
優惠金額:$120
指定連結:https://bit.ly/3hbocP7

新戶口 foodpanda mall 減$50

優惠項目:pandamart 滿 $100 減 $50
獨家優惠碼:PLUSHK50
優惠金額:減 $50(+兩次滿 $100 減 $25)

VISA 信用卡減 $30

優惠項目:逢星期六滿 HK$300 減HK$30
獨家優惠碼:VISAFP
優惠金額:滿 $300 減 $30
https://bit.ly/3hbocP7
優惠期至:26-June-2021

DBS 信用卡 Wednesday 75折

DBS 信用卡現有客戶逢星期三,於 foodpanda mall 或 pandamart 落單滿 $150 減 $40。

優惠項目:逢星期三落單滿 $150 減 $40
獨家優惠碼:無需優惠碼
優惠金額:減 $40
專用連結:https://bit.ly/3wCCg8O

渣打信用卡,每月搶快減 $20-$50 優惠碼

優惠項目:每月首14,000單合資格簽賬
獨家優惠碼:SCBDINE
優惠金額:減 $20
優惠項目:每月首1,000單合資格簽賬
獨家優惠碼:SCBSHOP
優惠金額:減 $30
優惠項目:每月首2,500單合資格簽賬
獨家優惠碼:SCBSHOPaSCB2021
優惠金額:減 $50

渣打 Smart 信用卡 5% 回贈

渣打 Smart 信用卡 於 Foodpanda 有 5% 現金回贈,無需優惠碼。

MOX Bank 10% 回贈

MOX Card 於 Foodpanda 有 10% 現金回贈,上限 $250,無需優惠碼。

獨家優惠碼:G6GQV4
優惠項目:開戶即送 $100
專用連結:下載 MOX app | MOX Bank Hong Kong

加密貨幣相關網路攻擊 暴增近200%

雲端安全解決方案供應商Barracuda 表示,隨著比特幣(Bitcoin)價格的上漲,以及公眾對加密貨幣興趣日益增加,網絡不法分子乘著這個機會,利用魚叉式網路釣魚、商用電郵詐騙及勒索軟件攻擊欺騙潛在受害者。

Barracuda最近分析了2020 年 10 月至 2021 年 5 月期間發生的網絡釣魚和商用電郵詐騙攻擊,發現與加密貨幣相關的攻擊數量與比特幣價格的上漲密切相關。 比特幣的價格在2020年10月至2021年4月之間上漲了近400%,而同期的仿冒詐騙攻擊亦增加了192%。

由於近年比特幣的價值上漲,駭客使用比特幣在勒索攻擊中獲利,若果受害者不向駭客支付「掩口費」的話,駭客威脅會公開非法盜取的影片和資訊。

網絡罪犯設計了更精密的犯罪計劃。過往駭客偽冒金融機構竊取客戶登入資料,最近他們以類似手法模仿電子錢包和其他與加密貨幣相關的應用程式,發出欺詐式安全警報來竊取帳戶登入資料。

隨著比特幣的市場預期價值快速增長,勒索軟件攻擊比以往更具破壞性。由於加密貨幣在很大程度上不受監管、難以追踪且價值不斷增加,這使其成為犯罪活動的完美貨幣。與此同時,暗網上的「勒索軟件即服務」(ransomware-as-a-service)使勒索軟件更容易被犯罪分子利用,導致越來越多的攻擊。網絡罪犯可能要求相同數量的比特幣,但隨著加密貨幣價格的上漲,受害組織支付的成本將會更高。

Barracuda亞太區副總裁James Forbes-May表示,在加密貨幣升勢推波助瀾下造就了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勒索軟件、網絡勒索和偽冒攻擊的經濟誘因。這些攻擊不僅針對私營企業,還針對關鍵基礎設施,大大提高國家安全風險。所有機構均需要掌握電子郵件攻擊的最新趨勢以保護其用戶。

全文:Barracuda Blog

【開箱評測】小米智能氣炸鍋:效果與焗爐都幾大分別

氣炸鍋可以話係近年最流行的煮食工具,對於喜愛食煎炸食物嘅朋友係一個好幫手。最近小米推出一款智能氣炸鍋,可以連接米家 APP 遙遠控制操作,究竟個氣炸鍋好唔好用,大家都可以在今次真心評測睇到。

機身操作簡單,炸鍋簡易清洗

小米智能氣炸鍋機身主機設有一開關與圓形螢幕,螢幕部份設有轉輪,可以因應食物種類快捷地一按啟動,亦有預約鍵設定啟動時間。

小米智能氣炸鍋機

設開關與圓形螢幕

設繁體中文菜單

設不同食物的預設模式

預約鍵設定啟動時間

炸鍋位置有一個手挽位置,方便用家抽出,炸鍋與炸盤亦可簡易拆出都輕易清洗。盒內還會連一個烤架,可將炸盤變成兩層。烤架的底層與有兩部手機的厚度,如要一次煮較多食物,可以將豬扒等食物放在底部。

炸鍋位置有一個手挽位置,方便用家抽

炸鍋與炸盤亦可簡易拆出都輕易清洗

盒內還會連一個烤架

可將炸盤變成兩層

烤架的底層與有兩部手機的厚度

連接米家 App,遙控操作內有不少食譜

小米智能氣炸鍋可利用藍牙與 WiFi (2.4GHz) 連接米家 App,連接時手機必須同時連接設有流動網絡服務的 SIM 卡。當連接後,就可遠距離操作小米智能氣炸鍋,而 App 內亦有不少食譜提供,還可以自定食譜,自設烹飪溫度與烹飪時間。

效果與焗爐都幾大分別

為左試試小米智能氣炸鍋,小編就整了一些芝士麻薯波,分別在焗爐與氣炸鍋,以相同的 180 度 20 分鐘的設定嘗試效果有沒有不同。3.5L 的小米智能氣炸鍋,平面擺放大約可以放 9 粒麻薯波,在烹調了一段時間,會以聲音提醒用家,需要將炸鍋抽出,把食物翻動,令食物氣炸效果更均勻。焗爐與氣炸鍋完成烹調後,氣炸鍋整的麻薯波表現明顯較深色,食落氣炸鍋的出品外皮會較硬,芝士味較重,相反氣炸鍋烹調整的麻薯波就窗軟身,芝士味就較淡。

3.5L 的小米智能氣炸鍋,平面擺放大約可以放 9 粒麻薯波

烹調了一段時間,會以聲音提醒用家,需要將炸鍋抽出,把食物翻動

圖中上面係焗爐效果,下面係氣炸鍋的效果

小米智能氣炸鍋售價:$499

CMHK 客戶數突破 500萬,邀天才小提琴家蘇千尋為活動演奏

中國移動香港 CMHK 昨天舉行「共享新未來」啟動禮暨音樂會,宣佈他們在 2021 年 6 月的客戶人數正式突破 500萬,並宣佈推出攜號轉台客戶 $248 5G 服務計劃,簽約30個月,即豁免6個月月費、最高達 50Mbps 免費任用本地數據、$2,000 5G 手機獎賞及優越會獨家網絡優先等等。

除了宣佈用戶達到 500萬與全新的月費計劃外,為活動揭開序幕的是四歲開始學習鋼琴,五歲開始學習,2014 年首踏台板便與香港管弦樂團合演莫扎特的第五小提琴協奏曲的天才小提琴家蘇千尋。除了蘇千尋外,活動也邀請了 JW王灝兒、吳業坤(坤哥)並一同分享 5G 科技的好處及重要性,請來的樂壇新力軍炎明熹(Gigi)、林智樂(Felix)及鍾柔美(Yumi)演出。

天才小提琴家蘇千尋

【開箱評測】小米 Redmi Note 10 5G 手機:最平 5G 有擊敗旗艦機的能力

小米手機,尤其是 Redmi 系列主攻性價比,剛剛在香港推出定價最低的 5G 機 Redmi Note 10 5G,究竟除左 5G 之外,仲有乜野優點?睇睇今次真心評測就會知。

小米 Redmi Note 10 5G 硬件規格

螢幕尺寸:6.5 吋 2400 x 1080 解像度
機身體積:161.81 X 75.34 X 8.92
重量:190g
處理器:MediaTek Dimensity 700
儲存空間:6GB RAM 及 128GB ROM
系統:Android 11
主相機:4800 萬像素 f/1.79 光圈鏡頭、200 萬像素微距鏡頭、200 萬像素景深鏡頭
前置相機:800 萬像素
電池容量:5000mAh
防水:無
無線充電:無
5G:有,5G + 4G 雙咭雙待
NFC:有
WiFi 6:無
屏幕刷新率:90Hz
屏下鏡頭:無
其他功能:NFC、18W 有線快速充電、3.5mm 耳機插孔
定價:HK$1,599

設 6.5 吋 2400 x 1080 解像度開孔螢幕

磨沙機背,嵌入式指紋識別鍵

小米 Redmi Note 10 5G 設 6.5 吋 2400 x 1080 解像度開孔螢幕,開孔部份的 800 萬像素前置鏡頭,支援 AI 人臉識別功能,配合誤觸率較低的嵌入式指紋識別開關鍵,日常使用更加方便。機身設 3.5mm 及紅外線,支援 FM 收音機與遙控功能。機背則採用平實而防指紋的磨沙設計,小編認為比炫彩效果更耐看。

前置鏡頭,支援 AI 人臉識別功能

設誤觸率較低的嵌入式指紋識別開關鍵

支援 FM 收音機與遙控功能

小米 Redmi Note 10 5G 有「防水」能力嗎?

對於手機的防水功能,很多人覺得是多餘的,但當你手機不幸沾到水的時候,就會開始擔心機是否能夠防水不被影響了。那麼作為旗艦機的 小米 Redmi Note 10 5G 在規格上又有沒有防水功能呢?什麼等級的防水能力呢?

小米 Redmi Note 10 5G 是不支援 防水功能的,不過無論如何大家使用時還是要多加小心,不要真的放進水裡。(【詳解】什麼是 IP67 等級?手機防水防塵標準一次說明

小米 Redmi Note 10 5G 支援 microSD 卡槽嗎?

手機有沒有 microSD 卡槽雖然不是主流的規格要求,但在手機來說是一件值得留意的事情,始終有些用戶對手機的儲存空間有一定要求,部份手機型號也不會推出超高記憶體版本,那麼 小米 Redmi Note 10 5G 到底有沒有 microSD 卡槽呢?

如果你是對 microSD 記憶卡有重要想法的朋友,你要留意了。因為 小米 Redmi Note 10 5G 支援 microSD 卡。

SIM 卡槽 2 可加入 MicroSD 卡擴充

磨沙機背設計

設三鏡主相機

支援更改刷新率,一貫小米操作系統

試小米手機,操作系統都大致相同,小米 Redmi Note 10 5G 操作上支援更改螢幕刷新率、深色模式、應用雙開、應用鎖、NFC 支援支付功能、系統功能可迎合大部份用家日常使用需要。

支援 5G 雙咭雙待,中階效能玩原神畫面勁朦

小米 Redmi Note 10 5G 規格採用 MediaTek Dimensity 700 CPU、6GB RAM、128GB ROM 規格、支援 5G 雙咭雙待及最高 WiFi 5 連接。Antutu 跑分為 295300 分,試玩遊戲《原神》畫面勁朦,但流暢度都還可接受。5000 mAh 電量,在 PCMark 2.0 使用時間測試為 17 小時 54 分鐘,使用時間比旗艦機出色得多。


試玩遊戲《原神》畫面勁朦,但流暢度都還可接受

小米 Redmi Note 10 5G 有提供支援 WiFi 6 嗎?

小米 Redmi Note 10 5G 的手機規格有一些亮點,例如:採用 MediaTek 天璣700 7nm 工藝制程處理器,並支援 NFC、不支援 無線充電、不支援 防跌、採用 5G 網絡,那麼 小米 Redmi Note 10 5G 又是否支援 WiFi 6 呢?

答案是:不支援。小米 Redmi Note 10 5G 是不支援 WiFi 6的,你又滿意嗎?【詳解】WiFi 6 到底是什麼? 有咩好處、速度有幾快,對 2.4GHz 都有幫助

用 CMHK 5G SIM 於尖沙咀測試,速度約 380Mpbs

小米 Redmi Note 10 5G 的 5G 網絡測試

小米 Redmi Note 10 5G 嘅 WiFi 規格無支援 WiFi 5,手機網絡支援 5G 網絡,我地係尖沙咀進行速度測試,使用中國移動香港測速達到 380Mbps,屬高速度水平。SIM Card 槽方面採用雙 nano-SIM,支援頻段包括:

5G:n1,n3,n7,n8,n20,n28,n38,n40,n41,n66,n77,n78
4G:FDD-LTE 頻段 1,2,3,4,5,7,8,12,17,20,28,32,66
4G:TDD-LTE 頻段 38,40,41
3G:WCDMA Band 1,2,4,5,8
2G:GSM 850 900 1800 1900 MHz

小米 Redmi Note 10 5G 的 5G 計畫上台優惠


根據中國移動香港 CMHK 的 5G 上台計畫,
可以用優惠價上台 $0 選購 小米 Redmi Note 10 5G,當中有一個 $168 的計畫,簽訂 24個月,包括香港無限通話分鐘、10GB 5G 計畫及中國內地、澳門免費任聽來電。

此計畫附送 $1,200 5G 手機奬賞、$600 購買兩項指定智能電子產品套裝,額外 1 個月月費、免行政費及免運費,再送 24個月 myTV SUPER App 基本版。

5G服務計畫
月費(24個月約)$168$198$298$398
本地數據10GB30GB100GB200GB

拍攝有合格表現

小米 Redmi Note 10 5G 主相機設 4800 萬像素 f/1.79 光圈主攝鏡頭、200 萬像素微距鏡頭及 200 萬像素景深鏡頭。主攝鏡頭色彩與測光表現自然,較暗的複雜光源處理都有板有眼,水準有合格表現。景深鏡頭可拍攝虛擬景深效果,而微距鏡的最近對焦距離為 4CM,試拍攝噴水的位置,亦有不錯表現。

總結:都夠日常用,亦有殺手級使用時間

小米 Redmi Note 10 5G 都能展示 Redmi 手機高性價比的重點,支援 5G 網絡,效能足夠日常流暢使用,亦有殺手級的使用時間,如果想平平地買部 5G 機,對手機拍攝要求不高,小米 Redmi Note 10 5G 會是個不錯的選擇。

小米 Mi 11i 1.08 億廣角鏡相機測試

0

小米 11i 雖然同 Poco F3 撞面,但係拍攝規格就換了 1.08 億像素 f/1.75 光圈廣角鏡頭、800 萬像素 f/2.2 光圈 119 度超廣角鏡頭、500 萬像素 f/2.4 光圈長焦微距鏡頭。1.08 億像素廣角鏡,採用了 1/1.52″ 感光元件,廣角鏡感光元件比 Poco F3 的 1/2.0″ 感光元件明顯較大。

1.08 億像素 f/1.75 光圈廣角鏡頭可以拍出色彩鮮艷而細緻度高的相片,而且支援 10X 數碼變焦拍攝,日光拍攝的確沒有明顯缺點。

超廣角鏡頭色彩表現保持不錯水平,但由於像素較低,相片的細緻度不高,而且低 ISO 拍攝深色物件時,會出現較多的噪點,或是感光元件面積較細而做成。500 萬像素焦微距鏡頭,一如以往可以拍出比廣角微距鏡震撼而細緻的微距相片。

小米 11 Ultra 的高規格三鏡頭相機測試

0

為左要拎到 DxOMark 第一名,小米 11 Ultra 應用了三支鏡頭的主相機,而且三支鏡頭背面,分別應用了 1/1.2″、1/2.0″ 及 1/2.0″ 感光元件,三塊感光元件,都比其他手機應用的同類型鏡頭,有更大塊的感光元件,而且三支鏡頭,都支援 8K 錄影。所用的拍攝規格,完全是為了 DxoMark 的評分標準而設計。

機背螢幕可取景,設多攝同開功能

小米 11 Ultra 拍攝時,可利用背螢幕取景,使用時最好先點選想用的鏡頭,當利用背螢幕時想切換鏡頭,就要重新在主螢幕選擇,啟動背螢幕取景拍攝時,相機會自動設 2 秒倒數後拍攝,適合自拍或群拍使用。想作多角度錄影,就要用它的多攝同開功能,啟動時,所有鏡頭都會同時打開,會在螢幕看到 X0.5、X1、X2、X5、X10 及前相機的影像,可點選兩個鏡頭畫面作同步錄影 FHD 影片。

電腦睇相比手機好

通常手機影的相,都是在手機螢幕較好看,但小米 11 Ultra 的相片,要在電腦上看才看到那質真實的質感。雖然小米 11 Ultra 切換鏡頭的速度較慢,但 5000 萬像素主攝相片極為細緻,亦可表現物件應有的質感,色彩亦偏向自然,效果相當討好。

超廣角鏡四角邊緣位置較朦

超廣角鏡用上了 1/2.0″ 4800 萬像素感光元件,畫質的確比一般 1200 萬像素的超廣角鏡頭有很大進步,雖然相片的中間部份清晰度高,但相片的四角邊緣位置,畫質都會較朦。超廣角鏡支援微距拍攝,單以相片評論,微距效果沒有小米的 500 萬像素長焦微距鏡般震撼。

遠攝鏡高 ISO 都影到靚相

5 倍潛望鏡雖然支援 120X 數碼變焦,但實際較理想是 5X – 30X,120X 都只是一個綽頭,沒有實際用途。由於潛望鏡的感光元件亦是 1/2.0″ 4800 萬像素,鏡頭要收細至 f/4.1,先可以裝入這迷你的主相機組件之內。光圈較細,意味著陽光下先可以用低 ISO 拍攝,不過試用 ISO 1775 拍攝,放大看樓梯牆上的分類廣告,都可以看到其電話號碼,細緻亦沒有因高 ISO 而磨走。

小米 POCO F3 三鏡頭相機測試

0

Poco F3 主力賣點都是售價、支援 5G 與 Qualcomm Snapdragon 870 CPU,拍攝規格亦好似倒模,包括 4800 萬像素 f/1.79 光圈主鏡頭 + 800 萬像素 f/2.2 119 度超廣角鏡頭 + 500 萬像素 f/2.4 長焦微距鏡頭與唔少小米中階機相同。相機亦同復製了大部份小米手機的拍攝功能,包括前後雙鏡、長曝光及魔法分身等。

相機亦同復製了大部份小米手機的拍攝功能,包括前後雙鏡、長曝光及魔法分身等

雖然 Poco F3 拍攝規格與大部份小米中階手機相同,但拍攝效果都見得下人,主攝支援 2 倍無損及 10 倍數碼變焦拍攝,10 倍當然會較朦,用 X1 與 X2 拍攝,都可以我得到清晰,而色彩自然的相片,複雜光源白平衡亦無走樣,相機足夠應付紀錄日常生活。

超廣角鏡亦是像素所限,細緻度唔算好好,而長焦微距鏡頭就保持到色彩自己與高細緻度的特點,是一支用落先覺得好好玩嘅鏡頭。

【開箱】ROG Strix Z590-I Gaming WIFI 主機板,Intel Core i9-11900K 與 Core i5-11600K

代號 Rocket Lake-S 的 Intel 11 代 Core 系列桌上型處理器在台灣時間 2021 年 3 月 30 日晚間正式解禁。作為 Intel 最後一個 14nm 製程的桌上型處理器,雖說早前已經有不少實測曝光,但在正式解禁的時間點,不免俗還是得稍微認真介紹一下它。

最後一個 14nm 製程、最後一個 LGA1200 腳位,以及最後一個 DDR4 記憶體平台,Intel Z590 晶片組搭配得 11 代 Core 系列處理器終於加入原生 PCIe Gen4 的支援。相較於 AMD 平台,Intel 在 PCIe Gen4 的加入算晚的,但遲到總比沒到的好,反正…

目前 AMD Radeon 與 NVIDIA GeForce 都陸續推出 PCIe Gen4 規範的顯示卡,但你買不到… 另一方面,儲存部分也可以在市場上見到不少 PCIe Gen4 x4 控制器的 M.2 SSD 供選擇,因此使用者不需要擔心 PCIe Gen4 沒有裝置可以支援。Rocket Lake-S 提供最大 20 條 PCIe Gen4,這裡面包含儲存用的 PCIe Gen4 x4 與顯示卡用的 PCIe Gen4 x16。

與 Intel Z490 的 Comet Lake-S 最大不同之處,那肯定是 Intel Core i9 這個旗艦級的處理器核心數從 Intel Core i9-10900K 的 10 核心下調至 8 核心配置,在微處理器架構部分更換至 Cypress Cove(10nm 製程 Ice Lake 的改版),因此 IPC 成長 19%,這也需算是件好事。

Cypress Cove 微處理器架構外,Rocket Lake-S 也加入 Xe GPU 架構的 Gen12 Graphics,這也讓 Intel 內建顯示功能有了顯著提升,但注意,它依舊是內建顯示,只是在市場缺乏顯示卡的情況下,它對於使用者還是有一定幫助。

Rocket Lake-S 開始支援 DDR4-3200 原生記憶體,過去為 DDR4-2933;同時 Rocket Lake-S 還有全新的 Intel Deep Learning Boost 技術。

大致介紹完最後一個 14nm 製程的 Rocket Lake-S 處理器,接下來就是瞭解一下 Intel 11 代 Core 桌上型處理器的實際效能到底如何。早前有提到,Intel 這次寄出了 8C16T 的 Intel Core i9-11900K 與 6C12T 的 Intel Core i5-11600K 讓我們進行測試,而這篇文章使用的主機板為 ASUS ROG STRIX Z590-I GAMING WIFI。

熟悉 ASUS 命名原則的朋友都會知道,「-I」的 ROG STRIX Z590-I GAMING WIFI 是一張 mini ITX,而這一代的 mini-ITX 又有了些變化。

8 + 2 整合式供電設計(Renesas ISL69269 PWM 控制器),使用的是可以承受 90A 的 TI CSD95410 功率級晶片、合金電感以及 10K 日製電容等,算是目前相當高規格的主機板供電設計。

礙於 mini ITX 主機板的尺寸限制,ROG STRIX Z590-I GAMING WIFI 僅有一個 PCIe 8 PIN 供電以及 2 根 DDR4 記憶體插槽;也許,有使用者會覺得 2 根記憶體插槽不足以使用,然而現階段可以買到單條 32GB 的情況下,32GB x2 足夠應付絕大部分的使用需求。

PCIe x16 插槽就沒有什麼好介紹,但在 PCIe Gen4 x16 插槽上的 M.2 與音效子卡就讓我們特別關注。

這次 ROG STRIX Z590-I GAMING WIFI 的 M.2 插槽與音效子卡導入 2 個連接器設計,它支援 2 個 PCIe x4 的 M.2 SSD, 若是 Gen4 的部分,請插在上面的 M.2 插槽,另外也可以在查才方面見到 Addressable RGB(5V)的 4 PIN 插槽。

音效部分升級至 Realtek ALC4080 Audio Codec,並搭配 Savitech SV3H712 放大器。

M.2 SSD 與音效子卡讓我們花較多時間關注外,導入 Thunderbolt 4 的 ROG STRIX Z590-I GAMING WIFI 主機板也是一個吸引我們的焦點,但千萬別以為 USB-C 就帶有 Thunderbolt 4 功能,只有閃電標誌的 USB-4 才是;主機板 I/O 部分也可以見到 20GB/s 的 USB3.2 Gen2 x2,Intel AX210 的 Wi-Fi 6E 和 Intel 2.5GbE 網路。

我們也在 I/O 遮罩內見到一顆協助供電模組散熱的風扇,雖然 ROG STRIX Z590-I GAMING WIFI 用的散熱模組已經加入熱導管設計,但搭配上風扇應該可以更有效幫助散熱,讓供電模組維持在較低的溫度下。

這次測試的處理器除了 Intel Core i9-11900K 與 Intel Core i5-11600K 等 2 顆 11 代 Core 系列處理器外,我們也加入 AMD Ryzen 9 5900X、Ryzen 7 5800X、Ryzen 5 5600X 以及 10 代 Core 系列處理器的 Intel Core i9-10900K 搭配 NVIDIA GeForce RTX 3080 Founder Editions 和 DDR4-3600 記憶體進行綜合性測試。

走到現在,Intel 在 14nm 製程的桌上型處理器經歷 Broadwell、Skylake、Kaby Lake、Kaby Lake Refresh、Coffee Lake、Comet Lake 到現在的 Rocket Lake 可以說是劃下一個據點;在這 6 年的時間內,同樣是 x86 架構的 AMD 則是完全從谷底翻身,創造了不少奇蹟,特別是現在的 Zen 3 架構處理器更領先 Intel,導入 TSMC 的 7nm 製程,整個處理器市場的翻轉,可說是不勝噓唏啊。

從 Brian Krzanich,Robert Swan 到 Pat Gelsinger,也經歷了 3 任 CEO,這在過去的 Intel 是相當少見的事情。

我們只能透過文章,將這些點點滴滴好好紀錄,也許未來幾年 Intel 與 AMD 的角色又會有了翻轉。

Intel 這次在 Rocket Lake-S 部分讓旗艦的 Core i9-11900K 最高時脈維持在 5.3GHz,然後加入全新的 Adaptive Boost Technology(ABT)在溫度空間足夠的情況下讓 Intel Core i9-11900K 不超頻的情況下讓全核心維持在 5.1GHz 提升效能表現。不過,目前 Adaptive Boost Technology 僅在 11 代 Core i9 的 K 與 KF 系列上導入…

處理器核心數從 10 代 Core 最高 10 核心調降至 11 代 Core 的 8 核心,消費者可能在感官上會有明顯的差異,然而實際表現顯然是 Intel Core i9-11900K 有著一定優勢,當然這有部分是因為 Intel Core i9-11900K 在處理器的 PL1 與 PL2 之間變化的小手段。

顯示卡缺乏的情況下,是否會對 Intel 11 代 Core 處理器有所影響,這可能還得再觀察,但我們認為這勢必會對整個 DIY 市場有一定傷害,至於深淺則不得而知。

對於 Intel 最後一個 14nm 製程平台,我而們樂見它終於在市場上推出,同時各主機板廠的相繼推出對應晶片的主機板,讓市場看起來相當熱絡。而針對 Intel Z590 晶片組的 ROG Strix Z590-I Gaming WIFI 這張帶有 Thunderbolt 4 功能的 mini-ITX 主機板,整體功能顯然能吸引到許多 mini-ITX 愛好者的目光。

消費者是否會因為 Intel 新平台的推出而開始進行選購,以現在這個階段可能有點難度,畢竟顯示卡缺貨是一個相當大的隱憂。不管如何,Intel 最後一個 14nm 製程的桌上型電腦用處理器總算登場,接下來就讓我們看看 Intel 接下來的種種規劃如何再提升消費者的信心與購買意願。

小米 Mi 11i 的 S888 處理器跑分及電量測試

0

Poco F3 就有 PoCo 機專用的 Poco Launch 介面,小米 11i 就會用番一般 MIUI 介面。螢幕可改變刷新率,但刷生率就不能自動因應使用情況而自動改變,這是小米螢幕技術上較落後對手的地方。另外系統支援應用雙開等功能,使用上一如以往方便。

效能頂級,使用時間與小米 11 接近

小米 11i 配備了今年最頂級的 Snapdragon 888 CPU、8GB RAM 及最高 256GB ROM 規格,跑分亦達到 775571 分,在 Android 機中一線效能成績。4600 mAh 電池,對比小米 11,就只支援 33W 有線充電,未有加入無線充電功能,PCmark 2.0 使用時間測試,成績是 11 小時 30 分鐘,與小米 11 接近。

小米 11 lite 5G 6400萬三鏡相機測試

0

小米 11 lite 5G 加入三鏡主相機,6400 萬像素 f/1.79 光圈廣角鏡頭、800 萬像素 f/2.2 光圈 119 度超廣角鏡頭、500 萬像素 f/2.4 光圈長焦微距鏡頭,規格都是像複製以往的手機。

在陰天試用小米 11 lite 5G 拍攝,廣角鏡相片依然可表達鮮艷的色彩,拍攝植物的細緻度亦十分出色,白平衡都接近現場環境,但室內拍攝大範圍畫面,就有點油畫化,解像度有點不足。

800 萬像素 f/2.2 光圈 119 度超廣角鏡頭影像扎實,邊緣位置沒有鬆散,這方面比小米 11 Ultra 更好,相片像刻意推高對比度,看起來更加立體。50mm 微距鏡頭表現一貫細緻,色彩亦跟廣角鏡同樣鮮艷,三鏡表現都在中高水平。

詳細評測:【開箱評測】小米 11 lite 5G 手機:如果外型不像 iPhone XR 會更好

【開箱評測】ASUS ZenFone 8 Flip 手機:沒新意,但維持瓹窿瓹罅影秘景優勢

Asus 手機一直很希望將用家日常使用的痛點解決,今年拿出的 ZenFone 8,方便喜好單手操作的用家,而今次試玩的 ZenFone 8 Flip,就能滿足用家拍攝的需要。

Asus ZenFone 8 Flip 硬件規格

螢幕尺寸:6.67 吋 AMOLED (2340 x 1080)
機身體積:165.04 x 77.28 x 9.6 mm
重量:230g
處理器:Sanpdragon 888
儲存空間: 8GB/128GB、8GB/256GB
系統:Android 11
Flip Camera 翻轉鏡頭: 6400 萬像素 f/1.8 光圈廣角鏡頭、1200 萬像素 f/2.2 光圈超廣角鏡頭、800 萬像素 f/2.4 光圈 3 倍遠攝鏡頭
電池容量:5000 mAh
防水:無
無線充電:無
5G:有,5G + 4G 雙咭雙待
NFC:有
WiFi 6:有,WiFi 6E
屏幕刷新率:90Hz
屏下鏡頭:無
其他:螢幕指紋識別、Flip Camera 翻轉鏡頭 、三卡槽設計
定價:8GB/128GB HK$5998、8GB/256GB HK$6798

6.7 吋螢幕沒有任何開孔

真全面螢幕,Flip Camera 翻轉鏡頭

Asus ZenFone 8 Flip 由於設 Flip Camera 翻轉鏡頭,鏡頭可以 270 度翻轉成為前置相機,令機面的 6.7 吋螢幕沒有任何開孔、水滴或者「劉海」,是真真正正的全面螢幕。而且螢幕邊框極窄,使用家更沉醉於螢幕世界之內。


Flip Camera 翻轉鏡頭可以 270 度翻轉成為前置相機

方便用戶多角度拍攝

Asus ZenFone 8 Flip 的 90Hz AMOLED 螢幕加入了指紋識別功能,使側框的開關鍵,改用了 ZenFone 8 相同的藍色,機背採用像鏡面的銀色。翻轉鏡頭亦只是突出機背少少,應該是 Flip Camera 手機設計的完全體。

改用了 ZenFone 8 相同藍色的開關鍵


喇叭設置於機底


機背採用像鏡面的銀色

ASUS Zenfone 8 Flip 有無 NFC?支援 Google Pay 嗎?

現在的 Android 手機需要有 NFC 才能用到 Google Pay,那麼 ASUS Zenfone 8 Flip 有沒有這個很基本的功能呢?還是為了省成本刪掉了呢?

根據規格表, ASUS Zenfone 8 Flip 是支援這個功能的,它支援 NFC。支援 Google Play 與否就看不同地區的版本有沒有支援了。(【詳解】什麼是 NFC?同你講清楚原理、怎麼用!「八達通」、FeliCa、Suica 之別在何處

翻轉鏡頭亦只是突出機背少少


採用真三卡槽設計

螢幕可自行改變刷新率,常用操作系統功能齊全

Asus ZenFone 8 Flip 運行 Android 11 系統,90Hz AMOLED 螢幕可因應使用情況,自行改變刷新率。系統操作功能方面,都與 ZenFone 8 一樣設應用分身、OptiFlex、和緩充電及遊戲模式等,系統功能亦相當齊全。


遊戲模式

頂級效能,使用時間令人擔憂

Asus ZenFone 8 Flip 設 Snapdragon 888 CPU、8GB RAM、128GB/256GB ROM,支援 5G 網絡,Antutu 跑分超過 800000 分,屬 Android 機頂級效能。Snapdragon 888 比較耗電,或是不爭的事實,在 PCMark 2.0 使用時間測試中,儘管 ZenFone 8 Flip 用上 5000 mAh 電量,使用時間都只得 7 小時 41 分鐘,續航力令人擔憂。

Asus ZenFone 8 Flip 的 5G 網絡測試

Asus ZenFone 8 Flip 嘅 WiFi 規格支援最新嘅 WiFi 6,手機網絡支援 5G SA 網絡,我地係觀塘進行速度測試,使用中國移動香港測速達到 340Mbps,屬合理水平。SIM Card 槽方面採用雙 nano-SIM,支援頻段包括:

DC-HSPA+: 下載 42 Mbps / 上傳 5.76 Mbps
6DL+FR1 (EN-DC 2+1.8): 下載最高 to 3.8 Gbps / 上傳最高 542 Mbps

FDD-LTE (Bands 1, 2, 3,4, 5, 7, 8, 12, 17, 18, 19, 20, 26, 28, 29)
TD-LTE (Bands 38, 39, 40, 41)
WCDMA (Bands 1, 2, 3, 4, 5, 6, 8, 19)
EDGE/GPRS/GSM (850, 900, 1800, 1900 MHz)
5G Bands: n1, n2, n3, n5, n7, n8, n12, n20, n28, n38, n77, n78
5G Standalone (SA): n77, n78

以 CMHK 5G 網絡在觀塘試網絡速度約 340Mbps

5G 月費計畫最低 $168

如果換 Asus ZenFone 8 Flip 之餘,又想升級去 5G 月費計畫,可以參考中國移動香港 CMHK 的 5G 月費計畫,當中有一個 $168 的計畫,簽訂 24個月,包括香港無限通話分鐘、10GB 5G 計畫,加 1Mbps 速度無限數據。此計畫在網店輸入「S500」優惠碼附送 $500 超市禮劵,再送 24個月 myTV SUPER App 基本版、免 1 個月月費、免 $18 行政費及免運費。其他計畫資料如下:

5G服務計畫
月費(24個月約)$198$298$398$498
本地數據30GB100GB200GB300GB
Flip Camera 比一般相機薄身,可伸入空隙,再翻轉鏡頭拍攝秘景

Flip Camera 可伸入鐵絲網內拍攝秘景

Asus ZenFone 8 Flip 最獨特之處,還是用了兩年的 Flip Camera 翻轉鏡頭,鏡頭可用音量鍵手動翻轉,拍攝介面亦有預設的翻轉角度選擇,令用家一按到達想要的翻轉角度。Flip Camera 無論自拍還是作多角拍攝都很方便,而且 Flip Camera 還可以利用手機比一般相機薄身的特性,讓 Asus ZenFone 8 Flip 可伸入空隙,再翻轉鏡頭拍攝秘景。

拍攝介面亦有預設的翻轉角度選擇,令用家一按到達想要的翻轉角度

三鏡拍攝有足夠的彈性

Asus ZenFone 8 Flip 的 Flip Camera 設有三個鏡頭,分別是 6400 萬像素 f/1.8 光圈廣角鏡頭、1200 萬像素 f/2.2 光圈超廣角鏡頭、800 萬像素 f/2.4 光圈 3 倍遠攝鏡頭,超廣角鏡亦支援微距拍攝功能,有足夠的拍攝彈性。廣角鏡的色彩、測光與白平衡都非常自然,相片略略加強對比度,令相片更有立體感。

超廣角鏡有不錯的清晰度,高反差的背光亦不覺有紫邊情況,色彩亦偏向自然。超廣角鏡拍攝微距相片清晰度極高,可用性當然比一般 200 萬像素微距鏡高出不少。

3 倍遠攝鏡頭最高支援 12 倍數碼變焦,其色彩表現,都跟其餘兩支鏡頭同樣出色,遠攝鏡相片亦有出色的清晰度,令三支鏡頭都有可靠的表現。

總結:變化不大,但依然是獨家

換上了 Snapdragon 888 CPU 及 90Hz 螢幕的 Asus ZenFone 8 Flip 整體使用體驗與上代 ZenFone 7 分別不大,而且拍攝表現並沒有顯著提升,如果以之前 ZenFone 7 清貨價對比,ZenFone 7 更值得大家入手。不過 Flip Camera 都是 Asus 獨家,鍾意這個設計的朋友都沒有其他選擇。

小米 Poco X3 Pro 的 S860 處理器跑分及電量測試

0

小米Poco X3 Pro 規格為 Snapdragon 860 CPU、最高 8GB LPDDR4X RAM 及 256 UFS 3.1 ROM。作為當代最高支援 4G 網絡的 CPU 中曼強的代表,Antutu 跑分為 565272 分,雖然在 Android 機中效能中上,但對比 Snapdragon 870 的跑分差距有 20%,效能表現未有驚喜。

另外,小米Poco X3 Pro 除了僅最高支援 4G 網絡外,WiFi 連接亦只支援次一級的 WiFi 5。翻查 Qualcoomm 的官方網頁,Snapdragon 860 CPU 最高可以支援 WiFi 6,不過基於成本考慮未有加入,確實是可惜。

厚的優點是特長續航

小米Poco X3 Pro 機身達到 9.4mm 厚,最大原因是設有 5160 mAh 特大電量,以 PCMark 2.0 使用時間,跑出 23 小時 12 分鐘,使用時間是今年 5G 旗艦機的一倍,這樣實用的手機,大家應該都認為厚得有道理吧。

談到「無線充電」 Wireless Charge 雖然在旗艦手機已經很常見,而小米 POCO X3 Pro 則沒有提供。(【詳解】什麼是無線充電?詳細了解各品牌手機無線充電

PCMark 2.0 使用時間,跑出 23 小時 12 分鐘

小米 11 Ultra 的高通 S888 處理器跑分及電池使用量測試

0

小米 11 Ultra 外型最特別之處是加入背螢幕,系統操作亦跟一般小米手機有少少分別,加入了背螢幕設定。背螢幕日常使用時,就好似一般手機的常亮螢幕,可設定為顯示圖片或時間,輕點兩下背螢幕就會亮起,可能開會時偷偷地看有沒有新手機通知會比較適合。

效能頂級,但極為耗電

小米 11 Ultra 採用 Snapdragon 888 CPU、12GB RAM、256GB ROM、支援 5G 及 WiFi 6E,從 Antutu 跑分達到 780004 分,都達到當今 Android 手機頂級效能,不過其 5000 mAh 電量,在長期模式使用情況的 PCMark 2.0 使用時間測試,僅有 9 小時 24 分鐘,或是使用時間最短的 Snapdragon 888 CPU 手機。雖然小米 11 Ultra 有線及無線都支援 67W 快速充電,但小米官方只有 45W 快速充電的移動電源方案,要在街上極速回血暫時都未有可能。

小米 Poco X3 Pro 四鏡 4800 萬像素相機測試

0

小米Poco X3 Pro 設 4800 萬像素 f/1.79 光圈主鏡頭 + 800 萬像素 f/2.2 119 度超廣角鏡頭 + 200 萬像素 f/2.4 微距鏡頭 + 200 萬像素景深鏡頭主相機。主鏡頭最高支援 X10 數碼變焦,拍攝表現飄忽,在日光下有時會輸出偏灰,有時又會亮度十足,不過相片的細緻度相當唔錯,拍攝出前一丁的環保袋紋理清晰可見。但主鏡火力全開拍攝 4800 萬像素相片,效果較為鬆散。

超廣角鏡有不錯的細緻度與動態範圍表現,只是像素較低,放大會看到不少噪點。微距鏡只有 200 萬像素,但放大都看清晰看到物件的細節部份。景深鏡頭配合主攝鏡,可使用人像模式拍攝不同的特別光效。

Sony Xperia 10 III 的 S690 跑分及使用時間測試

0

Sony Xperia 10 III 運行 Android 11 系統,操作介面像原生 Android 系統,並不支援大部份 Android 機支援的應用雙開或安全資料夾等功能,並不能一部機變兩部機用。系統加入側面操作介面,可輕點兩下螢幕邊緣部份,啟動介面即使點選常用 Apps 或啟動單手模式與多視窗模式。後者亦可在主頁面當眼處看到應用圖示,一按就可點選兩個 Apps,並利用螢幕上下分割,同時使用這兩個 Apps。

跑分成績中上,使用時間 5G 機中最強

Sony Xperia 10 III 規格為 Snapdragon 690 CPU、6GB RAM 與 128GB ROM。Antutu 跑分 346,953 分,都屬中階 Android 機效能。Sony Xperia 10 III 另一最大賣點是 4500 mAg 特大容量電池,運行 PCMark 2.0 使用時間,成績達到 19 小時 6 分鐘,是現今 5G 機中最強。

詳細評測:【開箱評測】Sony Xperia 10 III 手機:最強使用時間 5G 機

Sony Xperia 10 III 三鏡相機測試

0

Sony Xperia 10 III 三鏡相機由 1200 廣角 f/1.8 鏡頭、800 萬像素 f/2.2 超廣角鏡頭、800 萬像素 f/2.4 兩倍遠攝鏡頭組成,有實用度高的拍攝規格。感光元件面積,最大都是 1/2.8″ 的廣角鏡頭,超廣角與遠攝,只用 1/4″ 感光元件,可預期拍攝質素在低光時現表不會很好。

廣角鏡可拍攝清晰,而雜訊極少的相片,相片的細緻度亦有一定水準,如拍攝門鎖,鎖上的鏽漬亦可真實呈現,色彩自然而白平衡準確。

超廣角鏡有紫邊問題

超廣角鏡是 Sony Xperia 10 III 較弱的一環,即使日光下拍攝,影像都會鬆散,色彩飽和度亦不太高,而且亦有紫邊問題。

數碼變焦效果不過不失

2 倍遠攝鏡最高支援 10X 數碼變焦,日光下都可以輸出清晰度高更色彩自然的相片,效果不過不失。

詳細評測:【開箱評測】Sony Xperia 10 III 手機:最強使用時間 5G 機

小米 11 lite 5G 跑分及使用時間測試

0

小米 11 lite 5G 搭配 Qualcomm 最新 Snapdragon 780 CPU、6GB RAMM、128GB ROM 及支援 WiFi 6 等,Antutu 跑分達到 526323 分,效能可媲美去年應用 Snapdargon 865 的旗艦手機。使用時間在 PCMark 2.0 測試結果是 13 小時 31 分鐘,在 5G 手機中的使用時間,屬於中上成績。

詳細評測:【開箱評測】小米 11 lite 5G 手機:如果外型不像 iPhone XR 會更好

【開箱】ROG Strix LC II 360 ARGB

一體式水冷已經漸漸成為大家裝電腦的首要散熱選擇,而百花齊放的市場裡面,Asetek 這個代工品牌儼然成為大家最主要的標的。

ASUS 在一體式水冷產品線中擁有 TUF Gaming LC 系列、ROG Strix LC 系列,以及最高階的 ROG 系列;ROG 系列裡面有 RYUJIN 和 RYUO 產品線。

今天,我們要看的是 ROG Strix LC II ARGB 系列。

ROG Strix LC II ARGB 系列提供 120、240 以及 360 等 3 種選擇;120 代表使用 1 顆 120 風扇、240 代表著使用 2 顆 120 風扇、360 代表著 3 顆 120mm 風扇,另外也有 140mm 風扇的 280 版本。

除了 ROG Strix LC II ARGB 系列,ASUS 也有推出不帶 ARGB 燈光風扇的 ROG Strix II LC II 系列一體式水冷。

120mm 風扇的轉速最高為 2,500 RPM,靜壓力為 5.0mmH2O,風壓為 80.95CFM, 噪音為 37.6 dB(A),以一顆用在一體式水冷扇的 ARGB PWM 風扇來說,這樣的規格算是相當不錯的。

6 年保固的 ROG Strix LC II 360 ARGB 一體式水冷採用的是 Asetek Gen 7 的方案,在 Asetek 內部代號為 Sigrid。瑪法轉述最好為 3600 RPM,但啟動條件是溫度達到 60 度以上,而一般條件下的轉速最高為 2,800 RPM。

同為 Asetek Gen 7 方案的 NZXT Kraken X73 相同,但兩者除了風扇規格有所不同外,在管子的長度上也有差異;ROG Strix LC II ARGB 版本為 380mm,而 NZXT Kraken X 系列為 400mm。

管子的長度對於安裝電腦時會有一定影響,太長或太短都不好,但要保有一定的空間,這主要是品牌沒有辦法預期使用者使用的機殼空間大小。

ROG Strix LC II 一體式水冷支援 AMD 平台的 AM4 和 TR4,以及 Intel 平台的 LGA 115x、1200、1366、2011、2011-3 以及 2066 等,至於接下來的 LGA 1700 可能需要新的扣具才能支援。

接下來我們看一下 ROG Strix LC II 360 ARGB 搭配 Intel Core i9-11900KF 的實際表現。

就 ROG Strix LC II 360 ARGB 來說,想要在一般正常使用條件壓制 Intel Core i9-11900KF 這顆 8 核心 16 執行緒的 Intel 第 11 代 Core 處理器並不是什麼太大的問題,只是預設條件下的風扇轉速在開放式測試條件下,略顯吵鬧,但固定在一般機殼內應該就不會有這樣的煩惱。

效能以外,ASUS 的 ROG Strix LC II ARGB 系列的重點應該就是完整支援 AURA Sync;也就是說,使用者可以透過 Armoury Crate 就能控制 ROG Strix LC II ARGB 的燈光效果表現。

相較於擁有 OLED 面板的 ROG RYUO 和 ROG RYUJIN II,只有 ARGB 燈光效果的 ROG Strix LC II ARGB 系列要低調許多,但「效能」是它所主打的賣點,因此使用 Asetek 最新的 Gen 7 方案當然不為過。雖然沒有 OLED 面板,但 ROG Strix LC II ARGB 系列的冷頭上有導入與 RYUO 和 RYUJIN II 相同的 NCVM 製程(Non Conductive Vacuum Metalization),中文稱為真空電鍍。

基本上,擁有 6 年保固的 ROG Strix LC II ARGB 系列的一體式水冷沒有什麼需要挑剔,但如果風扇上的四個角落可以設置防震墊,勢必會大大提升這組一體式水冷的表現。

此外,附贈的 1 對 4 ARGB 擴充線也許能附上保護蓋,畢竟風扇只有 3 顆的情況下,1 對 4 似乎多了一個金屬接點可能會不小心與機殼碰觸而導致短路的情況發生。當然,瑕不掩瑜的形容詞可以用在 ROG Strix LC II ARGB 系列上,如果近期在考慮一體式水冷,且使用的是 ASUS 主機板,那麼這組一體式水冷勢必可以列在首前二的選項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