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one 宣佈於 600MHz, 700MHz, 850MHz, 2.5/2.6GHz, 4.9GHz 頻譜拍賣中,取得共 65MHz 頻譜,使用費為 3.77億港元,有效期為15年。
SmarTone 表示將擴展其網絡容量,並提升包括港鐵範圍及 3.5GHz 頻譜限制區的用戶體驗。
SmarTone 宣佈於 600MHz, 700MHz, 850MHz, 2.5/2.6GHz, 4.9GHz 頻譜拍賣中,取得共 65MHz 頻譜,使用費為 3.77億港元,有效期為15年。
SmarTone 表示將擴展其網絡容量,並提升包括港鐵範圍及 3.5GHz 頻譜限制區的用戶體驗。
Samsung 與 Apple 在市場上互不相讓,在各個產品線都有相應的產品對決,智能手錶方面最近就推出了 Galaxy Watch 4,亦跟改款的 Apple Wtach 7 正面對決,究竟 Galaxy Watch 4 好唔好用,同 Apple Watch 7 體驗上有乜分別,都可以響今次真心評測了解得到。
螢幕:1.2″ (30.4mm) 396 x 396 解像度 Super AMOLED
體積:40.4 x 39.3 x 9.8 mm
重量:25.9g
CPU:雙核心 1.18GHz
RAM:1.5GB
ROM:16GB (可用 7.6GB)
電量:247
音樂播放格式:MP3,M4A,3GA,AAC,OGG,OGA,WAV,AMR,AWB
其他:藍牙 v5.0、最高支援 WiFi 4、NFC、GPS、Samsung Pay
售價:HK$2,098
最新 SIM 卡 推介即睇:【比較】深水埗鴨尞街上網 SIM 電話卡 – 價錢 – 速度 (持續更新)
今次試玩的是 Samsung Galaxy Watch 4 (40mm) 直徑版本,螢幕亮度十足,在陽光下都可以清晰地睇到螢幕顯示。側框帶流線型設計,並加入兩個按鍵方便用家操作。揚聲器與收音咪分別隱藏在側框與錶身安裝錶帶的部份,支援通話功能,錶帶為 20mm 闊度,亦採用快拆設計,其多孔設計,都能適合不同用家手腕直徑使用,亦有十分不錯的緊貼度。
陽光下都可以清晰地睇到螢幕顯示
側框帶流線型設計,揚聲器隱藏在側框之內
加入兩個按鍵方便用家操作
背面設多個感應器
收音咪隱藏在安裝錶帶的部份
錶帶為 20mm 闊度,亦採用快拆設計
Samsung Galaxy Watch 4 連接 Samsung Wearable App 使用,功能如下載新錶面,重新排列應用在錶內的顯示次序、資訊方塊顯示方式及設定偵測到嚴重跌下時 SOS 功能的聯絡人等。
這些功能或者在 Apple Watch 上都有近似的設定,但可以傳送歌曲及相片到 Samsung Galaxy Watch 4 直接播放,例如到外面跑步,就可以先傳送一些歌曲,再連接藍牙耳機收聽,不需另購較昂貴的 LTE 版本,就可單獨使用,Apple Watch 就暫時未能做到。
Samsung Galaxy Watch 4 運行 Android Wear OS 系統,主要以觸控螢幕操作,雖然它不像 Galaxy Watch 4 Classicc 有一個可以轉動的外圈,但都可以透過觸控螢幕邊緣,模擬圈動外圈的操作方式,快速選擇各個功能。
Samsung Galaxy Watch 4 一如大部份智能手錶,支援血壓、壓力、心率、心電圖、睡眠質素與運動測量功能。新加入的身體組成功能,只需用兩隻手指同時按著錶側的兩個按鍵,能一次過測量用家的骨骼肌、脂肪量、身體脂肪、BMI (身體質量指數)、身體水份與 BMR (基礎代謝率)。
血壓測量
心電圖
睡眠質素測量
壓力測量
多項運動測量
新加入身體組成功能
只需用兩隻手指同時按著錶側的兩個按鍵
能一次過測量用家的骨骼肌、脂肪量
體脂肪、BMI (身體質量指數)
身體水份與 BMR (基礎代謝率)
Samsung Galaxy Watch 4 的通知功能,亦可收到 WhatsApp 的訊息,文字與圖片都能顯示,比 Apple Watch 收相片時通常都會朦朧一片更出色。另外,回覆 WhatsApp 時,Galaxy Watch 4 支援以五筆輸入法輸入中文,亦比 Apple Watch 7 現在只能用 QWERTY 鍵盤輸入英文方便得多。
WhatsApp 的訊息,支援圖片顯示
文字與都能顯示
回覆 WhatsApp 時,支援多種文字輸入方式
支援以五筆輸入法輸入中文
近年智能電子鎖 (以下簡稱智能鎖) 的普及度大大提升,不少新入伙家庭都選擇以此類型的鎖「看門口」,貪其可以免卻使用鑰匙所帶來的煩惱。今次我們便為大家解構智能鎖的原理,再分析不同類型智能鎖的優點缺點、安裝時的注意事項。最後便為大家送上我們在 2021 年精心挑選擇的電子鎖推介。
目前電子鎖泛指坊間各款以電能推動,提供多種方式為開關的門鎖,與傳統鎖最大分別,就是其開鎖方式更具彈性。以往傳統鎖只能依賴鑰匙一種方式開鎖,但在鎖的世界卻除了實體鑰匙開鎖外,電子鎖可以透過其他方式,包括藍牙、NFC 卡、APP、密碼、指紋等開鎖,加上隨著科技的的不斷進步,近年更加有電子智能鎖的出現,除以上功能外支援遠端搖控及儲存開鎖記錄,極受屋主歡迎。
鎖的分類大概可以為以下三種:
普通鎖:以鑰匙開關,為最傳統方式。
電子鎖:普遍以鑰匙、密碼、指紋及 NFC 拍卡開關,好處當然是沒帶鎖匙或者 NFC 卡之下都可以以指紋或密碼方式開門。
智能鎖:鑰匙、密碼、NFC 拍卡、指紋、Android / iPhone App、藍牙、WiFi,最大分別是可以透過 App、藍牙及 WiFi 等自行設定開關,亦可獨立編制一次性密碼及時限,屬較高規格的門鎖。
電子鎖、智能鎖與傳統鎖一樣,同樣均有機械鎖膽,就鎖膽的安全度而言,兩者帶來的保護是一樣的。反而最大的分別,就是開鎖的方式。就電子鎖及智能鎖而言,只要以配合相對應的解鎖認證種類,便可以啟動摩打,轉動鎖芯收起鎖舌解鎖,完全無須人手扭動操作;而傳統鎖則需要插入相對應的鑰匙,讓鑰匙的凹凸齒與鎖膽的銅柱完美接合,再扭動鎖芯,才可收起鎖舌。
一如上述所言,電子鎖及智能鎖一般備有多種開鎖方式,當中包括藍牙、NFC 卡、APP、密碼、指紋等開鎖,但傳統鎖只能以鑰匙開鎖,選擇明顯較多元化。而且電子鎖及智能鎖因為有多種開鎖方式,不用再額外攜帶鑰匙,大大減低忘記帶鑰匙而不能開問的窘境。而高規格的智能鎖更備有詳細的權限內容,無論是1 次性開鎖、持續 1 週甚至 1 個月功能,都可以自己制訂。
另外,電子鎖及智能鎖可不用額外實體鑰匙,遺失鑰匙的機會明顯比傳統鎖更低,開鎖方式亦更難複製,不像傳統鑰匙般簡單,安全性明顯更高。另外電子鎖及智能鎖多不設明顯匙洞,固此不像傳統鎖需面對撬匙膽的風險,亦不用擔心他人以萬用鑰「白撞」等問題。
電子鎖及智能鎖不像傳統鎖必須考慮換鎖或鎖膽以解決問題,極為方便。而且即使不幸有資料外洩,亦可以透過智能手機 APP 即時重新設定,解除原有開啟方式,也可以以簡訊將一次性密碼或者授予開鎖權限給特定人士。
智能鎖的操作確實比較簡單,由於內置摩打轉動動鎖芯,意味解鎖時的動作較會簡單。想想如果你雙手均沒法騰空,但你依然使用傳統鎖,而你必須將鑰匙插入再扭動才可開鎖,就可明白智能鎖所帶來的便捷。
智能鎖的開鎖方式不但可以分享,而且更為簡單,如密碼等,有些較高規格的智能鎖例如美國品牌 Lockly 便全線支援手機開鎖,而且是罕有支援 Google Home 智能家居系列的電子鎖品牌,可以利用語音搭配密碼進行 setting 開關。
這種方式的最大好處,就是即使你知道當天需要加班遲收工,或是塞車等突發情況趕不及回家,得知親朋好友已經抵達家門口,也可以從 APP 建立即時密碼又或者直接開鎖讓親友先進入家中,也不用一早額外配予鑰匙,也不用將原本的密碼透露,減低遺失及洩漏風險。
如上段所說,智能鎖支援遙距開門,是傳統鎖永遠沒法提供的方便,而且智能鎖還可與其他智能產品互相連結,例如攝錄機、警報器等,更具保衛性及阻嚇作用。即是你在房中睡得正甜,或是在廚房忙得不可開交之際,也可透過手機或是語音協助開門給親友。
另外智能鎖還可記錄出入時間,助家長可以記錄及了解小孩、長者及工人等的出入時間,更為安心。
智能鎖不論是新舊門均可安裝,只要門側厚度及門開孔符合智能鎖規格即可。而且不限門的材質(木門或鐵門)均可使用。但需留意盡量避免沾水,即不能完全在戶外使用,如要安裝在戶外大閘的地方,記得要選擇標明防水的款式。
除了價錢等選項外,不同款式的智能鎖支援不同開鎖方法,大部分款式的智能鎖都有 APP 配合,市面上智能鎖有很多品牌及款式,但智能鎖型號不會與智能產品一樣常常出新款,所以品牌 APP 的定期更新及功能增值是需要留意的地方。
根據個人需要及家中情況而進行選購就絕對適合不過,如較多訪客的可選擇支援獨立開門密碼,以便訪客出入;家庭成員有不擅長記密碼的,可選擇有指紋開鎖的智能鎖款式;如家中已經有智能管家(Google Home / Apple Home Kit)連動等,亦可考慮與之對應的智能鎖款式,達至更高效能。
另亦需考慮是否需要更多額外的保安功能,如撬門警報、實時紀錄、防挾持密碼等等。
不經不覺已經到了 2021 年年尾,市面上智能鎖有很多款式型號,我們就比較以下 3 款市場上較常見的智能鎖,給讀者們一些參考:
Samsung 智能鎖在香港出現一段時間,市場上較常見的類型,門柄屬較新式的推拉式設計,此設計曾經在舊型號上出現開關問題,但新型號經過改良之後並沒有相類似的報告。
SHP-DP609 支援最常見的指紋開鎖、也有數子鍵盤式密碼、可以採用 NFC 拍卡及鎖匙。由於韓劇關係,令此鎖受香港朋友所歡迎,SHP-DP609 的好處是支援 Samsung Smart Dooklock App,提供 Android 及 iPhone 連接,採用 Samsung 自家 SmartThing,對應 Samsung 手機較有優勢,但智能家居如 Google Home / Apple HomeKit 則較弱。
支援解鎖方式:鑰匙、NFC 拍卡、密碼、指紋、Android / iPhone App、WiFi
優點:Samsung 手機支援出色,功能齊全,外型美觀,適合家電一體化的品牌追隨人士。
缺點:指紋位置並不順手,與推拉式開關位置不同,若手持較多物品會稍為不方便。Google Home / Apple HomeKit 等支援較弱,
Philips 作為全球性品牌,所有家庭數碼影音電器都分一杯羹,智能鎖當然也不會例外,但 Philips 電子鎖是中國貼牌款式,這點會是稍為遜色的地方。Philips EasyKey 9300 的指紋擺放位置雖然與 Samsung 一樣放在機頂的位置,但由於它的推拉式開關並不在下方,它是直接一推便開,所以非常順手。
Philips EasyKey 9300 也有提供自家的 IoT App,可以進行遙距開鎖,查看使用者開門方式及時間等等,
支援解鎖方式:鑰匙、NFC 拍卡、密碼、指紋、Android / iPhone App、WiFi
優點:數字鍵盤設計容易上手。
缺點:直身設計,無推拉或左右手柄。
Lockly 屬美國品牌,專門研發防盜工程,以創建防盜系統裝置起家,主要用於商業大廈及酒店,在香港知名度較其他品牌低,近年開始著重電子鎖開發,走進消費者市場。Lockly PGD829 設有品牌獨創的 Pin Genie 防偷窺密碼鍵盤曾奪 CES 大奬,每次輸入後轉盤上的數字將重新排列。外觀設計上與傳統門鎖較相似,提供手柄,而指紋識別放在手柄上,拇指識別後向下拉即上鎖,屬傳統的開門方式。
Lockly PGD829 支援 Google Home / Alexa 可利用語音配合密碼解鎖,也可利用 App 遙距開門或設定一次性密碼。值得一提是 Lockly PGD829 雖然可以提供 WiFi 遙控連線,但也可以物理取消,僅使用藍牙解鎖,降低被遙距破解的可能性。
支援解鎖方式:鑰匙、NFC 拍卡、密碼、指紋、Android / iPhone App、藍牙、WiFi
優點:Pin Genie 防偷窺密碼設計,可識別假指紋,指紋識別於手柄,開門一氣呵成。
缺點:外觀平實,品牌較少人認識。
Samsung 今年推出 Galaxy Z 系列褶螢幕手機的同時,更為用家帶來新一代真無線耳機 Samsung Galaxy Buds 2。產品有有齊無線充電及數碼降噪,還有將會推出 Maison Kitsuné 特別版等流行要素,而它的聲音及使用體驗,都可以在今次真心評測睇到。
耳機體積:27.8 x 50.0 x 50.2 mm
耳機重量:5g (每一隻)
耳機電池容量:61 mAh
充電盒體積:27.8 x 50.0 x 50.2 mm
充電盒重量:41.2 g
充電盒電池容量:472 mAh
麥克風數量:6
藍牙版本:藍牙 v5.2
藍牙設置:A2DP,AVRCP,HFP
ANC:支援
相容性:Android 7 或以上
定價:HK$1,298
Samsung Galaxy Buds 2 耳機好細粒,外型唔似一般真無線耳機有一個扁平的觸控面板,但都可以在耳機上輕點操作,除下時又會自動暫停播放。雖然 Samsung Galaxy Buds 2 耳機細細,但戴落去都可以好完整地填平耳窩表面。一方面可以有更出色的隔音效果,另一方面又唔會好易跌出。
Samsung Galaxy Buds 2 耳機好細粒
耳機背面有感應器,除下時又會自動暫停播放
可以在耳機上輕點操作
採用金屬濾網
充電盒亦都十分細小,令整個裝置都非常方便攜帶,男性用家將充電盒放在後牌都亳無壓力。打開充電盒就會見到 Sound by AKG,表明是由已被 Samsung 收購的知名音響品牌 AKG 所調音。
充電盒亦都十分細小
設充電顯示燈
USB-C 充電
支援無線充電
打開充電盒就會見到 Sound by AKG
Samsung Galaxy Buds 2 主要以 Samsung Wearable App 操作及設定,如耳機的軟件更新、降噪功能等級、啟動環境音功能、觸控操作方式、設計 EQ (均衡器)、設定耳機無逢連接、尋找耳機及耳機佩戴緊密度測試,都可以在
App 內做到。
在港鐵試播歌的同時,使用數碼降噪功能,以最強的等級大概可阻隔 7 成車廂內的聲音,但都聽到車內的廣播聲音。通話方面以正常聲線對答,雙方都有清晰效果。降噪與通話都有令人滿意的表現。
連接 Samsung Galay S20 Ultra 播放 Moov 內的無損歌曲,Samsung Galaxy Buds 2 可以表現出以往 AKG 耳機比較中性的特點,雙動態 (一低一高) 單元,表現到歌曲應有的性格,樂器如彈他的線條頗出,低音亦有不錯的力度,亦能細現到歌曲內的細節,有令人一首又一首收聽下去的實力。
Google Nest Doorbell 智能門鐘 (電池版) 現已於香港發售,anlander.com 好貨加正以 $1680 的價格發售。全新的電池版門鐘易於安裝、採用電池供電的便利性實在很吸引。
Google Nest 雖然有說的尺寸變大一些,但它的 6.3 吋高度,大約與 iPhone 12 Pro Max 一樣高,寬度約為其一半。深度大概是從牆壁突出了近一吋,以一部採用電池驅動的門鐘來說不算很大,但如果你一直在用普通的門鐘,或許就會覺得它有點大了。
Google Nest Doorbell 智能門鐘 (電池版) 的 Snow 版本,一看過去就是明亮的啞光白色,與之對比是黑色鏡頭。簡單清新的設計。
當你把 Google Nest Doorbell 放好後,只要在手機下載你的 Google Home App,點擊左上角的「+」號,選擇 Add New Device,然後選擇 Doorbell,它就會叫你掃描門鈴背面的 QR Code,一掃後,再選擇你要連線的 WiFi 網絡便可使用。(如果你本身就有其他的 Google 裝置連線,那麼選擇 WiFi 部份則不用)
Google Nest Doorbell 智能門鐘 (電池版) 與上一代的有線版 Google Nest Doorbell 相比,第二代模型的視野低一些,而且它的分辨率也低舊版本,只有現在為 960 x 1280,舊版本則是 1600 x 1200,降低了的分辨率估計是為了省電而犧牲的一點點質素,但用起來差別並不明顯。
如上代相同,Google Nest Doorbell 電池版配合 nest Hub 會直接收到門鐘通知,也可以如手機般直接查看,也可以通話與回應,即使人在房中,也可以輕鬆看到屋外情況,無需拿起手機等等。
在手機上,也可以直接看到回放,查看現場的畫面等等,與上代功能幾乎一致,差別在於新一代無需使用 nest App 查看,可以直接在 Google Home App 完成全部功能。
即使沒有訂閱服務,你也可以收到四種類型的智能警報:包裹、人員、動物和車輛,三小時的歷史影片和 Active Zone 功能。
Google Nest Aware 訂閱最大的好處是它讓你可以看到過去 30天的影片,也可以有人臉檢測(如果你慢慢教 Google 那個人是那個人的話,它還可以把讓人的名字說出來。
Google Nest Doorbell 智能門鐘 (電池版)
售價:HK$1680
查詢:anlander.com 好貨加
大家好,又係我 Router 安裝師傅 Alan,專欄刊登了之後同事說多了客人到 Netgear 網上旗艦店查詢有關 WiFi 擺放及安裝的事宜,聽了很高興,最少証明有反應,我在這裡「高談闊論」真的有人睇到。其中同事跟我說有些客人問為什麼找你們安裝 Router 的都是大屋豪宅,會不會「離地」了少許,又或者是不是只有這些地方才需要 Mesh WiFi?
其實絕對不是,只不過大家留意的都是新界地區比較多,因為我們網店是包送貨的,確實吸引到一些住得不近市區又沒有大型電腦商場的朋友去買,買了又可以有服務增值,這些都是在我們網店購買的好處,你說我幫公司賣賣廣告都要。
聽市場部同事講,現在在 Netgear 網上旗艦店購買 RBK852 或以上的 Mesh WiFi Router 產品,更可享有免費安裝服務,由我或者其他同事親自帶同 Router 直到府上進行安裝,這個優惠至到今年年底,想換新型號的 Mesh WiFi Router 又不想自己動手的朋友千祈唔好錯過呢個咁著數嘅服務了!
言歸正傳,講回公屋居屋用 Mesh WiFi 的問題,老實說我遇到要到公屋安裝的機會是比較少,始終單位面積不是太大,再加上大家如果有印象,公屋一開始收樓是沒有「梗房」間隔,之後裝修的多是使用石膏板的間隔設計,所以一般新款 Router 的「穿牆力」在 300-400 呎的空間也已經不大問題。反而居屋有些大單位去到 600 多 700 呎,有「梗房」就未必部部 Router 都有能力「隊穿牆」了。
早兩個月工作遇到一位客人鄭先生 (化名),一家人住在馬鞍山富寶花園實用面積 592 呎的 3 房單位,本來父母住在主人房,不過父親年初仙遊後,母親想將本來居住的主人房讓給鄭先生夫婦而轉為細房,另外中學生的兒子則住在另一間細房。原本家中的格局,因為兩老不必上網而只用一個普通 Router 就可以,兒子房在最出位置接收一向無問題,兩夫婦原本的細房本身都已經收得麻麻,不過之前無特別去理會,而現在由於搬房順便作一些翻新裝修,客人希望更換新 Router 令全屋都能覆蓋 WiFi。
我們看看單位圖則,這間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廳的面積比房間大很多,還好是長方形沒有轉角位,而且網線入屋的基座在較入的位置,可以把主機設在廳中間有利網線伸展到更大範圍。因為鄭先生不想花太多預算,所以選擇了 2 件裝的 NETGEAR Orbi Mesh WiFi 6 專業級三頻路由器 2 件套裝 (RBK752) 無線網絡系統,以這間屋的尺寸來說已很足夠。
在安裝上,單位好似兩個正方形合成的長方形,而且不算多牆,要打通全屋訊號不太困難,先前說過主機可以放在廳的中間,而鄭先生也順理成章將衛星機放在兒子房位置,這樣兩部機在連繫上絕對沒有問題,亦可發揮最大覆蓋空間,無論後一間的細房與及主人房,也可以全屋高速穩定地上網了。
最後指定動作為客人做網速測試,這裡是使用 1000MB 寬頻,大家可能會奇怪為何上下載速度只有700-800MB?其實是因為這個屋苑已有 30 年樓齡格局偏舊,上網不是獨立線而是全層樓共用一條線,所以一個單位未必能用盡網絡,一般來說有 800MB 左右已十分好,基本上網打機看片絕對不成問題,客人滿意我當然可以收工了。
最後提提大家,以上個案及內容僅供各位讀者參考,因為每個地方屋型、裝修間隔及傢俬擺設都有所不同,所以最好因應自己實際的家居環境衡量所需而設置,或選擇上門安裝服務。
網上旗艦店購買及安裝服務查詢:https://netgear.anlander.com/
其他銷售地點: http://www.winco.com.hk/NETGEAR-Shop-List/
師傅到!!【NETGEAR Router 安裝有辦法】系列 昔日內容重溫
地區: 香港 / 九龍 / 新界
屋型: 公屋 / 居屋 / 唐樓 / 私人屋苑 / 村屋 / 獨立屋 / 辦公室 / 商舖 / 倉庫
面積: 少於 500 呎 / 501-1000 呎 / 1001-1500 呎 / 1501-2000呎 / 2001-3000 呎 / 3000呎以上
間隔: 1 房 / 2-3 房 / 4-5 房 / 6 房或以上
師傅 Profile: Alan
一個招牌跌下來可以壓死幾個的普通80後中年男子,Netgear 香港網上旗艦店的安裝師傅,工作主要以安裝 Router 服務為主。香港地家家戶戶都有 Router,不外乎上網打機睇戲追劇買賣,看似跟電視台的連續劇般公式化,但其實每間屋都有其特性,有著不同間隔不同性格;正因為都市人身邊都離不開智能家居產品,所以屋內每個人上網都有不同需求,真係家家都有本難唸的「上網經」。
USB-C、USB 3.0、USB 3.1、USB 3.2 傻傻分不清楚?這些數字代表的不僅僅是外形,還有不同的標準及傳輸速度。它們在外觀上看起來都一樣,但實際上差別卻很大。那麼,USB 3.1 與 USB 3.2 或 USB-C 等其他選項有何不同?今天跟大家好好說明。
USB 3.1 是 USB 傳輸制式的代號,主要是指 USB 連接器的數據傳輸速度,而不是像 USB-C 那樣描述外形或大小。USB 3.1 於 2013 年 7 月正式推出,取代 USB 3.0 成為新的高速 USB 標準。
不過,USB 3.1 並不是最強的,因為現在已經有 USB 3.2 來取代 USB 3.0 及 USB 3.1。不過,USB 3.2 也不過是 USB 3.0 及 USB 3.1 的重新命名,所以愈聽愈混亂。官方命名約定及其各自的速度如下:
USB 3.2 Gen 1 = USB 3.0。最高速度:5Gbps。另稱:SuperSpeed USB。
USB 3.2 Gen 2 = USB 3.1。最高速度:10Gbps。另稱:SuperSpeed USB 10Gbps。
USB 3.2 Gen 2×2 = USB 3.2。最高速度:20Gbps。另稱:SuperSpeed USB 20Gbps。
USB 3.2 Gen 2 其中一大優勢是它可以支援 Power Delivery 2.0 的功能。它為提供高達 100W 的的電力,可以為 Notebook 進行充電,很多採用 USB-C 的 Notebook 都支援這個標準。
USB-C 雖然與 USB 3.2 Gen 2 和 Gen 2×2 有關聯,但這不代表你的 USB-C 支援此 USB 3.2。 USB-C 只是外型的代表,字母類型,如 A、B 和 C,表示 USB 外形,而數字類型(3.2 等)表示數據傳輸能力。
現在大部的電腦都在使用 USB-A 或 USB-C,而 USB-C 由於體積小、通常支援更快的速度及更大功率,所以更常見,但你需要留意,最快的 USB 3.2 Gen 2×2 傳輸速度只能在 USB-C 上實現。
USB-C 端口也可以與 Thunderbolt 3 兼容。Thunderbolt 3 是一種使用 USB-C 端口並提供高達 40GBps 的數據傳輸速率的標準,它是 USB 3.2 Gen 2 的四倍,甚至是是最快的 USB 3.2 Gen 2×2 的兩倍。
Thunderbolt 3 可同時充電、傳送數據及提供 HDMI 般的畫面傳輸功能,而它現在僅適用在 USB-C 的插頭上。因此,你要留意 USB-C 可以是 Thunderbolt 3 ,但也可以是 USB 3.2 Gen 2,想知道實際是那一個,就要好好看規格了。
更多詳細的充電器開箱評價,請觀看:USB 充電器 系列
儲值卡市場,有很多不同的 SIM Card 公司,其中一家便是 3 國際萬能卡 ,它們的包裝封面也有一定特色, 3 國際萬能卡 使用的網絡商是 3HK 。他們一直以來都有推出唔同面額的儲值卡。今日同大家評測的是 3 國際萬能卡 $45 的 80GB 版本。看看在香港使用的速度、價錢等如何。
如果想睇無限上網月卡推介,可以去:香港最平 ∞GB 無限上網最抵「月」電話儲值卡大整理
3 國際萬能卡 市場售價 $45 的 80GB 月卡,原價為 $100,採即插即用方式,包 1000 語音通話分鐘 80GB 數據,採用 3HK 4G 網絡,最高速度 4G 42Mbps。無限數據此卡是有,80GB 爆速後不低於 3.6Mbps,特別之處在於它還有一個「古惑仔時段」(即深宵時段)每天的 11pm-7am 都可以有無限的 7.2Mbps 速度。以 2021年 9月購買日為例,有效期間為 180 日。啟用日期為至 2022年 12月 (具體請留意包裝後說明)。
包裝面值:$100
市場售價:$45
即插即用:是
數據量:80GB
最高速度:4G 42Mbps(每天的 11pm-7am 都可以有無限的 7.2Mbps 速度)
無限數據:有,不低於 3.6Mbps
語音通話:1000
網絡供應商:3HK
有效期:60日
數據分享:可以
一日定義:00:00 – 23:59
我們以每 1GB 計算價錢的話,3 國際萬能卡 這張的平均每 1GB 價值是 $0.5625。如果你在使用儲值卡後,想保留3 國際萬能卡 的號碼,答案係可以的,最平費用是 $198。
「##1107#」:查詢數據流量及到期日
3 國際萬能卡 作為一張 4G 42Mbps 最高速度的 二月卡,速度測試一共進行了10次,測試速度效果以儲值卡來說合理,平均下載均約 13.7Mbps,在 12.7Mbps 至 14.7Mbps 之間,上載維持在 10.2Mbps 至 14.2Mbps 速度。
在「古惑仔時段」即晚上 11點至早上 7 點,可以無限用量使用,但速度只有 7.2Mbps。我們也實測了速度,維持在 7.2Mbps 下載與上載,與描述相符。
當你用盡數據後,3 國際萬能卡 SIM Card 係限速至 3.6Mbps,但可能我地用得太盡,所以再進行速度測試時,無法連入測速網站,無法進行測試。
查詢:anlander (WhatsApp 查詢)
更多儲值卡評測請即睇:SIM Card 大全
https://www.techritual.com/category/sim-card-review/
如果你想知道自已的上網速度快與慢,可以前往 Techritual.com 與 SpeedTest 聯合的「香港網速測試 SpeedTest HK」進行測速。
由即日起至 11 月 15 日,客戶購買 SoSIM 或增值 $100 或以上,即可於 SoSIM app 兌換一週年優惠券,優惠券內有三大優惠包括:100GB本地數據、10,000本地通話分鐘及1,000個網內短訊,數據用量「GB」增!
新客戶及現有客戶齊齊有著數。留意每張 SoSIM 只可兌換優惠券一次,而額外使用量的使用期限,與已申請的$33/30日或$88/90日本地數據服務組合期限一致。
更詳細的評測請看我們的 【SIM 評測】2021年新版 百佳 SoSIM↷3HK $33 首月 50GB 本地儲值卡,首月 1GB=$0.66
儲值卡市場,有很多不同的 SIM Card 公司,其中一家便是 HKMobile ,它們的包裝封面也有一定特色, HKMobile 使用的網絡商是 csl 。他們一直以來都有推出唔同面額的儲值卡。今日同大家評測的是 HKMobile $45 的 88GB 版本。看看在香港使用的速度、價錢等如何。
如果想睇無限上網月卡推介,可以去:香港最平 ∞GB 無限上網最抵「月」電話儲值卡大整理
HKMobile 市場售價 $45 的 88GB 月卡,原價為 $88,採即插即用方式,包 2000 語音通話分鐘 88GB 數據,採用 csl 4G 網絡,最高速度 4G 42Mbps,另有深宵時段 100GB 21Mbps,其後降至 512kbps。無限數據此卡是有 不低於 512kbps。以 2021年 10月購買日為例,有效期間為 180 日。啟用日期為至 2023年 6月 (具體請留意包裝後說明)。
包裝面值:$88
市場售價:$45
即插即用:是
數據量:88GB
最高速度:4G 42Mbps(深宵時段 100GB 21Mbps,其後降至 512kbps.)
無限數據:有,不低於 512kbps
語音通話:2000
網絡供應商:csl
有效期:60日
數據分享:可以
一日定義:00:00 – 23:59
我們以每 1GB 計算價錢的話,HKMobile 這張的平均每 1GB 價值是 $0.51。如果你在使用儲值卡後,想保留HKMobile 的號碼,答案係可以的,最平費用是 $48。
「*101#」:查詢數據流量及到期日
HKMobile 作為一張 4G 42Mbps 最高速度的 二月卡,速度測試一共進行了五次,測試速度效果以儲值卡來說合理,平均下載均約 41.75Mbps,在 39.7Mbps 至 43.8Mbps 之間,上載維持在 5.2Mbps 至 5.3Mbps 速度。
在「午夜快線」即晚上 11點至早上 7 點,可以使用 100GB,但速度限制在 21Mbps,其後速度為 512kbps。我們也實測了速度,維持在 21Mbps 下載與上載,與描述相符。
查詢:anlander (WhatsApp 查詢)
更多儲值卡評測請即睇:SIM Card 大全
https://www.techritual.com/category/sim-card-review/
如果你想知道自已的上網速度快與慢,可以前往 Techritual.com 與 SpeedTest 聯合的「香港網速測試 SpeedTest HK」進行測速。
大家好,又係我 Netgear Router 安裝師傅 Alan,過往幾期連續和大家分享了幾個千呎豪宅的個案,可能你又會問:「我間屋又沒這麼大,不必用 Mesh WiFi 如此大陣仗吧?」答案絕對是「不一定」,室內網絡能否流暢,除了面積之外,設計間隔同樣是一個重大的影響因素,今次就和大家看看一個不算超大的單位,但由於屋主有些特別要求,而為他想想如何佈局網絡,也希望將這個個案與大家分享。
今次要去安裝的地方,是大埔的新峰花園二期,740 多呎實用面積 3 房包括一套房的設計,表面看單位四四方方不算很複雜,但原來屋主的要求跟過往的不一樣。
屋主溫先生 (化名),當日見到他的一身打扮,特別是他腳上那對新平衡 M990VS1,就看得出是一位「潮爸」,很有「葛民輝」的感覺。溫先生和太太及就讀小學的女兒同住,這裡新入伙不久,因應需要所以想換掉舊的 Router 買個新。我們先看看這個單位的圖則,其實從面積大小及不複雜的結構來看,溫先生最初向我們客戶服務同事查詢時知道家庭人數不是太多,家中也不是有很多智能家電,也知道屋企沒有什麼大型高身櫃及雜物阻擾,照理應用 Mesh WiFi 的兩件套裝就可以,主機放廳、衛星機放走廊或尾房應可完全覆蓋。
溫生說搬屋後想添置 Mesh WiFi 的原因,是太太常常在家,會時常使用到網絡,溫太除了主力在家照顧小朋友之外,另一個身分是煮食 KOL,很多時都會在家「工作」,工作的地方就是在廚房上網做直播及做食譜的資料搜集,因此溫太要求廚房一定要接收暢順,免得在舊居時做直播時有接收不良,畫面「起格」及「爛聲」的情況出現。應太太要求,溫先生在搬到新峰花園新居時就同時換掉舊的 Router。
另外,1 號房也是對網絡有一定要求的房間,此房間是屋主夫婦的工作室,拍攝好的內容會在這裡製作影片,從事美術設計的溫先生也會幫手,為太太一起後期製作,換言之 1 號房也是必須有穩定網絡。2 號房是女兒的房間,年紀還少反而未需要有太高要求。
根據客人的要求,我們再看看實際環境,主人房和 2 間房呈 L 型,這個轉角位的兩面牆間隔導致較難一部衛星機兼顧兩間房之餘,還要兼顧在另一邊的廚房接收,穩陣起見,因此用上 NETGEAR Orbi Mesh WiFi 6 專業級三頻路由器 3 件套裝 (RBK753) 來覆蓋家中接收。
之前的文章也有說過,三部機如果能呈三角形的擺設,讓訊號覆蓋範圍重疊互補,這才最能發揮環形 Mesh WiFi 網絡效能。但這次因為廚房才是重點,因此我將其中一個衛星機放在廚房,以倒三角形的擺法令 1 號房及主人房都打通網絡,同時令牆壁的阻礙降至最低。
屋主家中使用 1000MB 寬頻,我們安裝好後在主人房及廚房做網速測試,兩邊都能達到 900MB 以上,完全符合他的要求,客人很開心可以在廚房無拘無束地上網,我也能安心收工了!
最後提提大家,以上個案及內容僅供各位讀者參考,因為每個地方屋型、裝修間隔及傢俬擺設都有所不同,所以最好因應自己實際的家居環境衡量所需而設置,或選擇上門安裝服務。
網上旗艦店購買及安裝服務查詢:https://netgear.anlander.com/
其他銷售地點: http://www.winco.com.hk/NETGEAR-Shop-List/
師傅到!!【NETGEAR Router 安裝有辦法】系列 昔日內容重溫
地區: 香港 / 九龍 / 新界
屋型: 公屋 / 居屋 / 唐樓 / 私人屋苑 / 村屋 / 獨立屋 / 辦公室 / 商舖 / 倉庫
面積: 少於 500 呎 / 501-1000 呎 / 1001-1500 呎 / 1501-2000呎 / 2001-3000 呎 / 3000呎以上
間隔: 1 房 / 2-3 房 / 4-5 房 / 6 房或以上
師傅 Profile: Alan
一個招牌跌下來可以壓死幾個的普通80後中年男子,Netgear 香港網上旗艦店的安裝師傅,工作主要以安裝 Router 服務為主。香港地家家戶戶都有 Router,不外乎上網打機睇戲追劇買賣,看似跟電視台的連續劇般公式化,但其實每間屋都有其特性,有著不同間隔不同性格;正因為都市人身邊都離不開智能家居產品,所以屋內每個人上網都有不同需求,真係家家都有本難唸的「上網經」。
Techritual 聯合 CMHK 中國移動官方活動,贏取 CMHK 30GB 5G SIM Card 智能家居產品。現在只需在 2021 年 10 月 31 日前完成任務,將有機會獲得 CMHK 30GB 5G SIM Card 1 張,名額共 8 部。
任務:
・讚好 TechRitual 粉絲專頁
・填寫下列表格,講出此產品最吸引你的賣點
Apple 在今年第三季,一口氣將 iPad mini 與 iPad 都作出更新,iPad mini 6 gen 大改款,iPad 9 gen 還是保持原有設計,但是賣價兩者相差接近 50%,究竟兩者使用驗體有什麼不同?
螢幕尺寸:10.2 吋 2160 x 1620 解像度
機身體積:250.6 X 250.6 X 7.5mm
重量:498g
CPU:A13 Bionic
RAM:3GB
ROM:64GB/256GB
系統:iPadOS 15
主相機:800 萬像素 ƒ/2.4 光圈鏡頭
前置相機:1200 萬像素 ƒ/2.4 光圈鏡頭
電池容量:32.4 Wh
WiFi 6:有
WiFi 6E:沒有
屏下鏡頭:無
其他:20W USB-C 快速有線充電、立體雙揚聲器、Face Time 人物置中功能、最高支援 WiFi 5
定價:64GB WiFi HK$2,599、256GB WiFi HK$3,799、64GB WiFi+4G HK$3,599、256GB WiFi+4G HK$4,799
iPad 9 Gen 並無改款,機面都是用 10.2 吋 2160 x 1620 解像度螢幕,螢幕上下邊框都幾粗,而且螢幕與保護面板,會看到有明顯空隙,要將螢幕亮度校到最光,先會覺得用得較爽。螢幕面板用手滑動不太順暢,另購一張玻璃貼,或者可以改善問題。
螢幕上下邊框都幾粗
採用金屬機身
機頂設開關鍵
主攝旁邊帶音量鍵
iPad 9 Gen 應用初代的 Touch ID 實體鍵,操作時可按下成為 Home 鍵重回到主頁面,機身設金屬接點,對應官方推出的鍵盤機套及支援 Apple Pencil 1 代,加上機身設 3.5mm 插頭,配套上比 iPad mini 6 Gen 完善。
應用初代的 Touch ID 實體鍵
機身設金屬接點,對應官方推出的鍵盤機套
機身設 3.5mm 插頭
同樣運行 iPadOS 15 的 iPad 9 Gen,應用 A13 Bionic CPU,對比 iPad mini 6 Gen 的 A15 Bionic CPU 相隔了兩代。從 Antutu 與 3D Mark Wild Life 效能評分分別是 610186 分與 7252 分,對比 iPad ini 6 Gen 的跑分成績,效能相差約有 20%。用 iPad 9 Gen 試玩效能要求較高的遊戲《原神》除了畫質因螢幕解像度較低而出現狗牙,遊戲的流暢度都跟 iPad mini 6 Gen 分別不大。
iPad 9 Gen 內建 32.4 Wh 電池,用家可用跟機的 USB-C Lightning 線及火牛,就可以支援 20W 快速充電。連接 WiFi 玩遊戲《原神》半小時,約使用 5% 電量,使用時間比 iPad mini 6 Gen 更出色。
iPad 9 Gen 拍攝規格較特別的地方是前置相機為 1200 萬像素,亦支援 Facetime 人物置中功能,機背主攝則只有 800 萬像素,而且只有 f/2.4 光圈及沒有 LED 補光燈,主攝的硬件規格較接近 iPhone 6。
前置相機為 1200 萬像素
支援人物置中功能
機背主攝則只有 800 萬像素
iPad 9 Gen 主攝的拍攝效果在一些場景下色彩較淡,不能輸出物件原有接近的色彩,放大亦有不少嘈點與偽色,表現未能追上當今智能手機的合格表現。
如果你有留意儲值卡市場,應該會留意到在 2022 年 3 月 1 日開始的 SIM 卡實名制,而如果你真的介意實名,那其實一些由外國電訊公司推出的旅行漫遊 SIM Card 是可以免實名的,但售價卻有點高。今次介紹的 3UK 12GB 儲值卡,有去歐洲的朋友應該都有留意,這卡由於過往可以在英國與大部份歐洲國家使用,所以有一定知名度。
隨著 SIM Card 實名制,這張 3UK SIM Card 或許即將會有另一個吸引力,就是它乃少有的 12GB,並直接採用 UK IP Address 的免實名儲值卡。今日同大家評測一下這張 3UK $170 的 12GB 版本。看看在香港使用的速度、價錢等如何。
如果想睇無限上網月卡推介,可以去:香港最平 ∞GB 無限上網最抵「月」電話儲值卡大整理
3UK 市場售價 $170 的 12GB 月卡,原價為 $105,採即插即用方式,包 432,000 語音通話分鐘及 12GB 數據,採用 4G 網絡,沒有標明最高速度,而這卡也沒有無限數據,但它比較特別是直接使用 UK IP Address(下文再詳述)。
包裝面值:$105
市場售價:$170
即插即用:是
數據量:12GB
最高速度:4G
無限數據:無
語音通話:432000
網絡供應商:
有效期:30日
數據分享:可以
一日定義:00:00 – 23:59
可使用國家包括:英國、法國、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瑞典、美國、澳洲、紐西蘭、巴西、芬蘭、香港、冰島、以色列、荷蘭、新加坡、瑞士等
我們以每 1GB 計算價錢的話,3UK 這張的平均每 1GB 價值是 $14,以價錢來說是極貴。不過,在我們進行測速的時候,我們發現它採用的是一個叫 92.40.175.18 的 IP Address,而經過查詢,這個 IP Address 的所在地是英國,即你連線時雖然用的是香港電訊商網絡,但會直接連到英國,情況十分有趣,幾乎能達到 VPN 的其中一個功能,隱藏所在地的能力。
如果你在使用儲值卡後,想保留 3UK 的號碼,答案係可以的,最平費用是 £5,可以延長使用 30日,但僅有 500MB Data。如果你想要長期觀看這張卡能否使用或方便增值的話,可以使用 3UK 的 App,經過一陣的設定後便可以使用,十分方便。
Top-Up 連結:https://new.three.co.uk/account/anonymous-top-up
3UK App 下載連結:https://apkpure.com/three/com.hutchison3g.planet3
如果你想買卡後不再買第二張,未來保持用的話,你可以直接在 App 裡上台,每月 £8 有 12GB UK 數據,然後再使用 Go Roam 服務,每日 £5 便可以在歐洲外使用,但需要留意它有公平使用原則,最多 12GB 及其他通話與 SMS 限制,更多請看相關的條款。
To unlock your UK allowance in Go Roam in Europe, there’s a £2 daily charge. When you Go Roam Around the World, it’s £5 a day.* You won’t need to pay for this until 23 May 2022, as we’re waiving the charge until then. If you’re on Pay As You Go, or your Pay Monthly plan started before 1 October 2021, these charges won’t apply.
Go Roam 詳細條款請按此
3UK 作為一張 4G 最高速度的 月卡,速度測試一共進行了五次,測試速度效果以儲值卡來說合理,平均下載均約 56.85Mbps,在 36.8Mbps 至 76.9Mbps 之間,上載維持在 11.7Mbps 至 19Mbps 速度。
當你用盡數據後,3UK SIM Card 並沒有無限上網,所以當我地再進行速度測試,結果係下載 0Mbps,上載 0Mbps。
查詢:anlander (WhatsApp 查詢)
更多儲值卡評測請即睇:SIM Card 大全
有關 5G SIM Card:【評測/比較】香港 5G「年卡」電話 SIM
如果你想知道自已的上網速度快與慢,可以前往 Techritual.com 與 SpeedTest 聯合的「香港網速測試 SpeedTest HK」進行測速。
早前著名三星爆料人i冰宇宙指出三星 Galaxy S22 將會是三星主打小屏的設計。
近日 Korean Agency for Technology and Standards 公開了 Galaxy S22 的電池容量和電池實照,這款電池的型號為 EB-BS901ABY,相信會為小屏手機提供不錯的體驗。
通常同一系列的手機設計會使用統一的設計,不論是 iPhone 13 系列、Galaxy S21 系列還是華為 P40 系列,系列中每一部手機的外型設計都是一致的。但是根據最新爆料,三星新機的設計或會打破規例,樹立另類派系。
早前爆料了三星 S22 的設計會傾向 Note 系列的設計,但是根據三星著名爆料人 i冰宇宙 爆料,新一代三星 S22 和 S22+ 的設計將會跟現時 S21 和 S21+ 相若,相信會跟造型與 Note 相近的 S22 Ultra 有不少的分別。
日前著名三星爆料人 i冰宇宙就爆料,S22 會整合 Note 的功能,之後他針對三星 Galaxy S22 的設計也提供了新消息。
i冰宇宙表示 S22 的「R角」,即是手機邊框的彎角會介乎現時的 S 系列和 Note 系列之間,預計手機的R角不會如現時 S21 般圓潤或 Note20 般方正。
雖然三星決定不推出 Note 系列手機,但是似乎三星 Galaxy Note 系列會以另一個形態出現。
著名三星爆料人 i冰宇宙就爆料,雖然 Note 將不會有新機推出,但是 Galaxy S22 將會整合 Note 的功能,將會內置 S Pen。而手機的外觀將會和 Note20 Ultra 風格一樣。而手機的螢幕比例將為 19.3:9,而配備的電池達 5000mAh,將會是配備 S Pen 電池最大的手機。
日前著名三星爆料人 i冰宇宙 就透露三星 Galaxy S22 將會走小屏手機路線,而手機的電池容量更縮減至 3700mAh,令人質疑為何 S22 的電池會比上一代倒退。
其後 i 冰宇宙作出補充,分享了三星 Galaxy S22 對比 S21 及 iPhone 13 的對比圖,可見 S22 比已經非常小的 Galaxy S21 更小,外型大小上更接近 iPhone 13,所以可見手機的電池容量會有明顯縮減。
日前報導了蘋果準備在來年取消 iPhone 14 mini 這個小屏手機產品,相信會令不少小屏手機受好者失望。但是近日就有消息指三星將會重回小屏手機市場!
著名三星爆料人 i冰宇宙 日前就爆料指三星 Galaxy S22 將會是近年中最小的旗艦手機,手機的長、寬和厚度都比 iPhone 13 小一點。但是 Galaxy S22 的電池容量有 3700mAh,比 iPhone 13 的 3095mAh 更大,相信續航力會有所提升。
三星 Galaxy S 系列一直都是在每年的第一季推出,但是基於其使用的處理器 Snapdragon 800 系列發佈時間越來越早,配備了 Snapdragon 888 的 Mi 11 早達上年 12 月就正式在中國開賣,比其他品牌在今年第一季發佈大幅領先。
近日有消息指,基於三星在今年下半年只推出了 Galaxy Z 系列的摺機,並沒有推出正統的旗艦 Galaxy Note 系列,三星將會在今年 12 月搶先首發 Snapdragon 898 處理器並推出 Galaxy S22 產品。
iPad mini 6 Gen 公佈之後,大家見到佢用 iPhone 13 Pro 的 A15 Bionic CPU ( 8 核版本),都已經覺得它性價比非常高,究竟實情又係唔係呢?大家睇睇今次真心評測就自有分曉。
螢幕尺寸:8.3 吋 2266 x 1488 解像度
機身體積:195.4 X 134.8 X 6.3mm
重量:297g
CPU:A15 Bionic
RAM:4GB
ROM:64GB/256GB
系統:iPadOS 15
主相機:1200 萬像素 f/1.8 光圈鏡頭
前置相機:1200 萬像素 ƒ/2.4 光圈鏡頭
電池容量:19.3 Wh
WiFi 6:有
WiFi 6E:沒有
屏下鏡頭:無
其他:18W 快速有線充電、立體雙揚聲器、Face Time 人物置中功能、USB 3.1 Gen 1 連接 (快達 5Gb/s)
定價:64GB WiFi HK$3,999、256GB WiFi HK$5,199、64GB WiFi+5G HK$5,199、256GB WiFi+5G HK$6,399
iPad mini 6 Gen 對比上代完全是個大變身,機面改用相對窄框的螢幕,令到機身面積更細之餘,還可將螢幕尺寸提升至 8.3 吋。這個螢幕尺寸看書看漫畫都相當合適,加上音量還算足夠的立體聲揚聲器,用黎睇片都有出色表現。有趣的是,這個尺寸跟 Samsung Galaxy Fold 3 的 7.3吋僅差一吋,兩者放在一起也沒有差太多。(【開箱評測】Samsung Z Fold 3 摺疊手機:這次可以下手了)
螢幕尺寸看書看漫畫都相當合適
立體聲揚聲器音量還算足夠
iPad mini 6 Gen 像 iPad Air 將 Touch ID 移到開關鍵上,機身亦同樣改為扁機身設計,配合 297g 的重量,都比上代有更好的手感。
Touch ID 移到開關鍵上
音量鍵與開關設於同一側框
機身改為扁機身設計
設 1200 萬像素主相機
運行 iPadOS 15 的 iPad mini 6 Gen,支援 Apple Pencil Gen 2 觸控筆,系統操作跟 iPhone 非常接近,用慣 iPhone 唔會有適應問題。一般系統介面與操作上,主要有四個不同之處。
在主頁面上,iPadOS 15 會有一列應用欄,這介面有點像 MacOS,都是方便用家尋找常用 Apps。
iPadOS 15 會有一列應用欄
可添加到主頁面的小工具,iOS 15 同埋 iPadOS 15 都會支援,不過 iPadOS 15 的小工具,就會多一個 XL 的尺寸,令到用家在大螢幕的平板電腦使用時,可以從小工具獲得更多資訊。
小工具會比 iOS 多一個 XL 的尺寸
可以從小工具獲得更多資訊
預設的鍵盤,可以長接後拉下,就可輸出鍵盤上第二個按鍵符號,例如 「f」拉下就是「&」,都會方便到用家更快地打字。
鍵盤長接後拉下,就可輸出鍵盤上第二個按鍵符號
iPadOS 還可以將畫面分割,同時用兩個應用,例如一邊用支援人物置中功能的 FaceTime 一邊看看 App Store 都無問題。
支援畫面分割,同時用兩個應用
iPad mini 6 Gen 其中一個賣點就是採用左 iPhone 13 Pro 的 A15 Bionic CPU,從 Antutu 與 3D Mark Wild Life 跑分成績得知,效果其實都跟 iPhone 13 十分接近,但成績都未及 iPad Pro 2018 年版本。
iPad mini 6 Gen 19.3 Wh 電量,連接 WiFi 6,試用預設的畫面質素設定試玩半個鍾《原神》,用了用 8% 電量,都有接近 6 小時遊戲時間,使用時間都算合理。
試用預設的畫面質素玩《原神》
iPad mini 6 Gen 設 1200 萬像素 f/1.8 光圈主鏡頭,鏡頭以 5 塊鏡片組成,比起 iPhone 13 的 7 塊鏡及 iPhone SE 的 5 塊鏡片還要少。試玩認為對焦的速度都不如 iPhone 8 以後的 iPhone,而拍攝畫質未算細緻,相片都有輕微油畫化,相片的色溫亦偏黃,拍攝未有合格表現。
日前兩大爆料者均對三星 Galaxy S22 Ultra 的相機模組設計有不同意見,但大家對鏡頭的數量和位置有共識。
近日其中一名爆料者 i 冰宇宙就在微博爆料了相機模娋的元件細明。整機的鏡頭基本上與上代三星 Galaxy S21 Ultra 相若,同有一個超廣角鏡頭一個廣角主鏡頭一個 3X 和一個 10X 的長焦鏡頭。值得一提,i冰宇宙在圖上特意標明左方三個主要鏡頭的模組厚度較厚,而右邊 3X 長焦鏡頭杏激光對焦元件的模組則突出較薄,設計上相信與 Galaxy Note10 頗為相似。但是鏡頭的組合與上代相若, 相信三星會主力在
早前著名三星爆料人i冰宇宙指出三星 Galaxy S22 將會是三星主打小屏的設計。
近日 Korean Agency for Technology and Standards 公開了 Galaxy S22 的電池容量和電池實照,這款電池的型號為 EB-BS901ABY,相信會為小屏手機提供不錯的體驗。
早前兩大手機爆料人 OnLeaks 和 UniverseIce i冰宇宙就各對三星 Galaxy S22 Ultra 持不同的觀點,但是页位爆料人都對鏡頭的擺放方式均有一致的共識。
日前網上就流出三星 Galaxy S22 Ultra 的保護殼的諜照,可見 S22 Ultra 的保護殼的鏡頭開孔與兩位爆料人所指出的一致,而不論是採用 “P” 型還是 “11” 型的模組設計均能符合這個保護殼。
早前 OnLeaks 就分享了三星 Galaxy S22 Ultra 的設計圖,但是日前另一著名三星爆料人 i冰宇宙對這幅渲染圖有所保留。
根據 OnLeaks 的渲染圖,三星 Galaxy S21 Ultra 的相機模組是採用一體化的設計,做成 “P” 型的設計。至於i 冰宇宙則主張鏡頭的左右是採用分離的設計,鏡頭模組的會是 “11”的造型。唯一兩位爆料人者有共識的左方會有三個鏡頭,而右邊則有一個鏡頭, 一個激光對焦器和閃光燈。
日前多個爆料均指出三星 Galaxy S22 Ultra 將會採用 Note 設計,日前就有媒體提供渲染圖。
根據外媒 OnLeaks 報導,Samsung 將不會再採用與邊框一體化的設計,相反三星 Galaxy S22 Ultra 會採用獨立的鏡頭模組設計,並採用了「P」型的設計,看渲染圖有四個鏡頭以及一個相信是激光對焦的感應器。
通常同一系列的手機設計會使用統一的設計,不論是 iPhone 13 系列、Galaxy S21 系列還是華為 P40 系列,系列中每一部手機的外型設計都是一致的。但是根據最新爆料,三星新機的設計或會打破規例,樹立另類派系。
早前爆料了三星 S22 的設計會傾向 Note 系列的設計,但是根據三星著名爆料人 i冰宇宙 爆料,新一代三星 S22 和 S22+ 的設計將會跟現時 S21 和 S21+ 相若,相信會跟造型與 Note 相近的 S22 Ultra 有不少的分別。
著名三星爆料人 i 冰宇宙日前透露有關三星 Galaxy S22 Ultra 的配色設計。現時三星 Galaxy S21 Ultra 的配色有幻影黑、幻影銀、幻影鈦金、幻影海軍藍和幻影棕色。
今次的爆料指出三星 Galaxy S22 Ultra 將會有三種基本配色:黑色、白色和深紅色。相信稍後時間三星會在這部手機推出更多獨有配色。
日前著名三星爆料人 i冰宇宙就爆料,S22 會整合 Note 的功能,之後他針對三星 Galaxy S22 的設計也提供了新消息。
i冰宇宙表示 S22 的「R角」,即是手機邊框的彎角會介乎現時的 S 系列和 Note 系列之間,預計手機的R角不會如現時 S21 般圓潤或 Note20 般方正。
雖然三星決定不推出 Note 系列手機,但是似乎三星 Galaxy Note 系列會以另一個形態出現。
著名三星爆料人 i冰宇宙就爆料,雖然 Note 將不會有新機推出,但是 Galaxy S22 將會整合 Note 的功能,將會內置 S Pen。而手機的外觀將會和 Note20 Ultra 風格一樣。而手機的螢幕比例將為 19.3:9,而配備的電池達 5000mAh,將會是配備 S Pen 電池最大的手機。
日前著名三星爆料人 i冰宇宙 就透露三星 Galaxy S22 將會走小屏手機路線,而手機的電池容量更縮減至 3700mAh,令人質疑為何 S22 的電池會比上一代倒退。
其後 i 冰宇宙作出補充,分享了三星 Galaxy S22 對比 S21 及 iPhone 13 的對比圖,可見 S22 比已經非常小的 Galaxy S21 更小,外型大小上更接近 iPhone 13,所以可見手機的電池容量會有明顯縮減。
日前報導了蘋果準備在來年取消 iPhone 14 mini 這個小屏手機產品,相信會令不少小屏手機受好者失望。但是近日就有消息指三星將會重回小屏手機市場!
著名三星爆料人 i冰宇宙 日前就爆料指三星 Galaxy S22 將會是近年中最小的旗艦手機,手機的長、寬和厚度都比 iPhone 13 小一點。但是 Galaxy S22 的電池容量有 3700mAh,比 iPhone 13 的 3095mAh 更大,相信續航力會有所提升。
三星 Galaxy S 系列一直都是在每年的第一季推出,但是基於其使用的處理器 Snapdragon 800 系列發佈時間越來越早,配備了 Snapdragon 888 的 Mi 11 早達上年 12 月就正式在中國開賣,比其他品牌在今年第一季發佈大幅領先。
近日有消息指,基於三星在今年下半年只推出了 Galaxy Z 系列的摺機,並沒有推出正統的旗艦 Galaxy Note 系列,三星將會在今年 12 月搶先首發 Snapdragon 898 處理器並推出 Galaxy S22 產品。
大家好,又係我 Router 安裝師傅 Alan 啊,這個欄目都連載了好幾篇,經過不同屋型地方分享之後,相信讀者都對我的工作有了基本認識。自從專欄出街後,不少朋友發現我懂裝 Router 都紛紛向我詢問相關問題,原來大家對「Router」這個每刻在使用中的家庭辦公室必需品是如此的不了解。
而朋友問我最多的問題就是:「我個 Router 已經放到好近,點解間房都係收得好差?」當然一間屋接收得好唔好,有好多問題可能關乎傢俬擺放雜物的事,但通常老答案我也經常掛在口邊,一字既之曰:牆!尤其是實心牆。
在過去的期數我都分享了不少因為牆壁阻礙而導致室內網絡差的個案,雖然我不是做地產經記,但這幾年間差不多平均每天都會到至少一個單位做安裝,也見盡不少住宅,香港的樓宇實在很多古怪間隔,講極都講不完,今次我就再和大家看看一個有如迷宮的千呎大單位。
客人韓先生 (化名) 與妻兒一家五口連工人家住御金.國峰,聽大廈名字都知是豪宅,座落西九龍近圓方一帶,他的單位建築面積過千呎,實用面積也足有 990 呎相當之大,但上網問題也隨之而來。大家可以看看圖則,單位的廳很廣闊佔了全屋 3 分 1 面積,另外是基本 3 間房、幾個廁所、露台及廚房,而全部都是實心牆間隔,屋住再於中位間了個小房間給工人住,還有幾個連在一起的廁所浴室,加上露台要穿過廚房出去,看起來整個格局好像迷宮。
如此多牆壁,絕對不可能用一個普通 Router 或兩件套的組合去支配全屋,韓先生自己也明白,他的要求是全屋除了露台外都要收到網絡,中間的兩間房是三個小朋友的房間,近廳的細房是兩個讀小學的小兒子的天地,上網需求不大,韓先生說都是在房打手機遊戲比較多,讀中學的大家姐在中間的那間房,要求高一點,因為要追劇及與朋友 Online Chat,最尾的主人房是韓太的主要基地,平時休閒都會在放看 Netflix,所以選 Mesh WiFi Router 一定要選接收穩定,價錢反而是次要。
既然客人已給出明確要求,我們就建議他選用 NETGEAR Orbi WiFi 6 三頻 Mesh WiFi 無線網絡系統套裝(RBK853),這是主機連 2 個衛星機的套裝,在我評估過其單位間隔後,認為可以將三部機作三角形擺放,設置出一個三機緊扣互補的 Mesh WiFi 環形網絡,為室內最多牆的中間位作出最佳覆蓋,同時又能把網絡伸展到尾位的主人房,這樣配罝連客人沒要求的露台也能收到訊號,一舉多得。
安裝完照常和客人做網速測試,作為市中心旺區私樓理所當然會使用 1000MB,我們在尾房能接收到上下載超過 900MB 速度,就算走入廁所網速也十分理想,有這個效果客人很滿意,我又可以安心收工了。
最後提提大家,以上個案及內容僅供各位讀者參考,因為每個地方屋型、裝修間隔及傢俬擺設都有所不同,所以最好因應自己實際的家居環境衡量所需而設置,或選擇上門安裝服務。
網上旗艦店購買及安裝服務查詢:https://netgear.anlander.com/
其他銷售地點: http://www.winco.com.hk/NETGEAR-Shop-List/
師傅到!!【NETGEAR Router 安裝有辦法】系列 昔日內容重溫
地區: 香港 / 九龍 / 新界
屋型: 公屋 / 居屋 / 唐樓 / 私人屋苑 / 村屋 / 獨立屋 / 辦公室 / 商舖 / 倉庫
面積: 少於 500 呎 / 501-1000 呎 / 1001-1500 呎 / 1501-2000呎 / 2001-3000 呎 / 3000呎以上
間隔: 1 房 / 2-3 房 / 4-5 房 / 6 房或以上
師傅 Profile: Alan
一個招牌跌下來可以壓死幾個的普通80後中年男子,Netgear 香港網上旗艦店的安裝師傅,工作主要以安裝 Router 服務為主。香港地家家戶戶都有 Router,不外乎上網打機睇戲追劇買賣,看似跟電視台的連續劇般公式化,但其實每間屋都有其特性,有著不同間隔不同性格;正因為都市人身邊都離不開智能家居產品,所以屋內每個人上網都有不同需求,真係家家都有本難唸的「上網經」。
小米最受歡迎都是低於 HK$3000 定價的手機,近日推出的小米 Xiaomi 11 Lite 5G NE,定價只是 HK$2,799 起,使用體驗可從今次真心詳測了解。不過,大家要留意,它跟早前推出的 小米 Mi 11 Lite 5G 是兩部不同的手機啊!
螢幕尺寸:6.55 吋 2400 x 1080 解像度
機身體積:160.53 X 75.73 X 6.81mm
重量:158g
處理器:Snapdragon 778
儲存空間:6GB RAM/128GB、8GB/256GB
系統:Android 11
主相機:6400 萬像素 f/1.79 光圈廣角鏡頭、800 萬像素 f/2.2 光圈 119 度超廣角鏡頭、500 萬像素 f/2.4 光圈 50mm 長焦微距鏡頭
前置相機:2000 萬像素 f/2.24 光圈鏡頭
電池容量:4250 mAh
SIM 卡:nano-SIM
防水:無
無線充電:無
5G:有,5G+4G 雙卡雙待
5G 速度測試:253.5Mbps
NFC:有
WiFi 6:有
WiFi 6E:沒有
屏幕刷新率:90Hz
屏下鏡頭:無
其他:藍牙 5.2、33W 有線充電、支援 Micro SD 卡擴充
定價:HK$2,799 (6GB RAM/128GB)、HK$2,999 (8GB/256GB)
小米 Xiaomi 11 Lite 5G NE 沿用了小米 11 lite 5G 的設計,只是機身換上雪花白、糖果藍及蜜桃粉色,機面亦同樣應用 6.55 吋螢幕,機身纖薄至 6.81mm,重量僅 158g,手感相當輕巧,帶開關功能的指紋識別器,採用弧形側面設計,放在褲袋使用時,經常會誤作識別。
機身纖薄至 6.81mm
以 USB C 充電
採用弧形側面設計
支援紅外線
支援 Micro SD 卡擴充
機身設雪花白色
小米 Xiaomi 11 Lite 5G NE 運行 MIUI 12.5 版本,操作功能支援調整螢幕更新率、應用雙開、應用程式鎖、手機分身、企業模式等,與一般小米手機大致相同。新加入的記憶體擴展功能,可將一部份 ROM 轉化成 RAM 使用,令小米 Xiaomi 11 Lite 5G NE 可增加 3GB RAM,即 6GB RAM 版本會變成 9GB RAM,8GB RAM 版本會變成 11GB RAM,或可提升多工處理表現。
小米 Xiaomi 11 Lite 5G NE 與小米 11 lite 5G 不同之處就是處理器改為 Snapdragon 778。該處理器採用 6nm 工藝,對比小米 11 lite 5G 5nm 的 Snapdragon 780 CPU 稍稍遜色。不過小米 Xiaomi 11 Lite 5G NE Antutu 跑分都有 504204 分,成績與小米 11 lite 5G 接近。
小米 Xiaomi 11 Lite 5G NE 與小米 11 lite 5G 亦同樣設 4250 mAh 電量,從 PCMark 3.0 使用時間測試,小米 Xiaomi 11 Lite 5G NE 成績為 12 小時 41 分鐘,亦與當時以 PCMark 2.0 使用時間測試結果為 13 小時 31 分鐘接近。
小米 Xiaomi 11 Lite 5G NE 網絡對應 WiFi 6 及 5G 網絡。在荔枝角以 SpeedTest 評為香港最佳 5G 網絡的 CMHK 5G 咭測試,下載速度都有 253.3 Mbps,上網速度十分快速。SIM Card 槽方面採用雙 nano-SIM,支援頻段包括:
5G NR:n1/n3/n5/n7/n8/n20/n28/n38/n41/n66/n77/n78
4G:FDD-LTE 頻段 1/2/3/4/5/7/8/12/13/17/18/19/20/26/28/32/66
4G:TDD-LTE 頻段 38/40/41/42
3G:WCDMA 頻段 1/2/4/5/6/8/19
2G:GSM:2/3/5/8
如果換小米 Xiaomi 11 Lite 5G NE 之餘,又想升級去 5G 月費計畫,可以參考中國移動香港 CMHK 的 5G 月費計畫,當中有一個 $396 的計畫,簽訂 24個月,包括 3 張 SIM 卡共享 120GB 5G 數據,香港無限通話分鐘、送 6GB 中國內地及澳門共享數據 免 1 個月月費、免 $18 行政費及免運費。
其他計畫資料如下:
5G服務計畫 | ||||
月費(24個月約) | $168 | $198 | $248 | $298 |
本地數據 | 10GB | 30GB | 50GB | 100GB |
小米 Xiaomi 11 Lite 5G NE 拍攝規格與小米 11 lite 5G 相同,三鏡主相機設 6400 萬像素 f/1.79 光圈廣角鏡頭、800 萬像素 f/2.2 光圈 119 度超廣角鏡頭、500 萬像素 f/2.4 光圈長焦微距鏡頭,熟悉小米手機的朋友,好像都見過這相機規格數次,就是熟口熟面。
6400 萬像素廣角鏡頭,拍攝色彩依然鮮艷,亦有不錯的細緻度與準確的白平衡,只是在不暗的環境,都要推高 ISO 至超過 1000 才可拍攝,可見感光元略有不足,但在現今的手機中,都有合格表現。
超廣角鏡拍攝表現亦是清晰,影像扎實而且色彩還原度亦高。長焦微距鏡細緻度高,放大都叫可以聞下相,色彩還算自然,都有不錯的表現。
更多小米手機開箱評測,請看:小米手機 – 全系列評測 / 售價
Disney+ 雖然還沒有出現在香港,但吸引力很明顯不下於 NETFLIX。畢竟 Disney+ 除了一系列的童話故事外,也有 Marvel 的超級英雄、Star Wars 系列及 National Geographic Channel,也難怪這麼多人想看。光是早前的《Wanda & Vision》《Loki》熱潮便可以看到有多跨張。
Disney+ 香港每月收費 HK$73,年付的話則是 HK$738,即每月減至 HK$61.5。如果有心睇,一定係買年費。香港暫時未有 Premier Access 費用公佈,也未有 ESPN 或 Hulu 服務。
Disney+ 美國每月收費 US$6.99,年付的話則是 US$69.99。如果你選擇 Disney+ 加 Hulu 和 ESPN+ 的話,月費則是 US$12.99。這樣你便可以所有支援的裝置上觀看。
每個 Disney+ 帳戶最多支援 7 個帳戶資料,提供 7 個不同的個性化推薦和獨立的播放列表。最多可以四台裝置同時觀看,下載裝置數為 10 台,支援最多 7 個用戶檔案和兒童模式。
Disney 通過香港的 Marvel Facebook 專頁已經宣佈會於 2021 年 11 月 16 日推出,內容可見將包括 6 有內容:
Disney+ 仍然在變化並加入不同影片,以下是基本的節目內容:
Disney+ 正式宣佈香港上映的內容,當中包括以下精選:
Disney+ Star 是 Disney+ 非美國用戶獨有的新功能,Disney+ Star (https://disney.co.uk/disney-plus-star) 。這個功能主要是補充一些 Disney+ 上沒有,卻又屬於 Disney 的自家內容,比較明確的話就是一些面向成年人的 R 級電影或電視節目,例如《大小謊言》《甜心俏佳人》等美劇。
這個新的 Star 服務,內容主要是 Fox 與旗下 ABC 頻道的內容,在美國其實都可以在現為 Disney 旗下的 Hulu 串流影視服務下看到,但美國與日本外,例如香港及台灣等因為不支援 Hulu 的關係,所以便有此 Star 服務。
Disney+ 現時僅於美國、加拿大、澳洲,新西蘭,英國,愛爾蘭,德國,奧地利,瑞士,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國提供服務。香港、台灣現時已推出登記網站,將於 2021 年 11 月推出服務。(https://www.preview.disneyplus.com/hk)
按你所在的國家/地區,Disney+ 提供的節目、內容有所不同,與 NETFLIX 相同,但由於 Disney+ 的經營模式與 NETFLIX 不同,擁有較多的自製節目,所以在各地區的內容差異有限,較 NETFLIX 好,地區之間的差別主要是語言與字幕。
有。當你建立個人資料並將其指定為兒童帳戶時,它將僅限於 Disney+ 的特殊門戶,其中包括適合兒童的年齡的內容。但是,Disney+ 並沒有任何的限止措施,例如輸入確定碼等以免兒童看到其他內容。
Disney+ 可以同時在 4 個裝置上播放。
Disney+ 最多可以在 10個裝置上下載電影和電視節目。 iPhone,iPad,Android 手機和 Android 平板(包括 Amazon Fire 平板)均支援此功能,但電腦 / Notebook 上均不可以。Disney+ 表示它可以進行無限制下載,但訂閱者必須至少每 30天連接到 Internet 一次才能繼續。
Disney+ 高畫質會提供最高 4K 解析度,支援 HDR,但前題是你的手機、平板或電腦支援有關功能。下載的影片也都 Dolby Vision HDR 和 5.1 Audio。
市場滲透率極高的 SD / microSD 記憶卡,正在醞釀轉進 SD Express 全新紀元。
SMI 上半年發表 SM2708 記憶卡控制器,符合 SD Express、SD 8.0 規範可帶來 1700MB/s 傳輸速率,隨著 SD Express 實體產品正陸續投入市場,SMI 準備了樣品讓我們得以親自體驗。
首先簡短提一些 SD Express 概念,SD Association 因應現代 8K 錄影等專業內容創作需求,決定捨棄既有的 UHS(Ultra High Speed)匯流排介面,導入 PCIe 匯流排介面、NVMe 通訊協定新推出 SD Express 規範。首個正式規範 SD 7.0 於 2018 年成形,時至今日已經修編至 SD 8.0 版本,可支援至 PCIe 4.0 匯流排介面、2 條通道配置(即 PCIe 4.0 x2),使理論傳輸頻寬提升到 3,938MB/s 之譜。
從 UHS 轉進 PCIe / NVMe 又一次改朝換代,SD Association 依慣例保留了新、舊相容性,並未更改 SD、microSD 的機構樣式與尺寸,透過初始的第一排訊號腳位(1~9pin)來達成相容。SD Express 讀卡機 / 裝置得以使用 UHS-I / II / III 等規格記憶卡,而 SD Express 記憶卡也能在那些舊裝置上使用,唯交叉混用時只能以 UHS-I(UHS104,理論頻寬 104MB/s)匯流排速度來運作。
SD Express 需要全新的控制器,記憶卡、讀卡機、裝置等皆然,台灣晶片設計廠商相當積極投入開發。SMI(慧榮)所推出 SM2708 記憶卡控制器,符合 SD 8.0 / 7.1 規範支援 PCIe 3.0 x2 / x1、NVMe 1.3,最高傳輸速度可達 1700MB/s(PCIe G3L2)或 900MB/s(PCIe G3L1)之譜。AData、Lexar 等廠商已導入 SMI 方案進行試做,現階段採 SD 7.x / PCIe 3.0 x1 設定為主,之後將會陸續搶先上市銷售。
至於必要的裝置、讀卡機部分,有哪些錄影、攝影設備廠商已經導入試做,個人並沒有特別留意這方面動態。讀卡機則是確定已經商品化,像我們前陣子介紹的 MSI GE76 Raider 11UH 筆電,便是採用 Realtek 型號 RTS5261 讀卡機控制器。而 SMI 一併提供的讀卡機樣品,同樣來自 Realtek 設計解決方案,基於與電腦連結的介面差異,除了 RTS5261 另外再搭配 RTL9211DS(USB 橋接作用)構成。
首次的 SD Express 性能體驗,我們另外借來 Team XTREEM SDXC UHS-II 64GB 當參考比較組,基於向上、下相容僅能以 UHS-I 模式運作這點,我們讓兩款卡各自搭配合適的讀卡機來進行。AData 記憶卡採用 SMI SM2708 控制器,介面理論傳輸速度最高 900MB/s,Team XTREEM 則標示存取速度最高讀取 250MB/s、寫入 120MB/s,從實測結果可看到 SD Express 包含 IOPS 吞吐量也足有長進。
另外以兩種類型檔案來試驗真實傳輸速度,約莫 9.71GB 單一大檔充當影片、相機 RAW 檔則是 351 個、約等 10GB,雖然兩造都能跑出理想的速度,但 SD Express 憑藉 PCIe / NVMe 介面通訊協定優勢,可提供相當於固態硬碟的體驗。最後提供一個示意組,兩款卡交換讀卡機礙於只能以 UHS-I 模式運作(介面理論頻寬 104MB/s),可以看到存取速度都滑落了相當多。
測試平台
簡單而言,導入 PCIe / NVMe 的 SD Express,基本上等於 PCIe NVMe 固態硬碟的縮影,除了頻寬增加數倍也降低了存取延遲,對專業內容創作之類大量儲存應用格外有所助益。SMI 現在積極的推廣 SM2708 記憶卡控制器,也或許你日後開始接觸、取得 SD Express 產品時,SMI 控制器就在其中。
小米為左令用家更清晰分辨產品線,國際版的小米手機,會以 Xiaomi 為品牌名字,紅米就會用 Redmi。首批 Xiaomi 11T 系列,當中以 Xiaomi 11T Pro 定位最高,最近這款手機已在香港上市,大家可看看這真心評測,可詳細了解這款賣 HK$4,399 的旗艦級手機。
螢幕尺寸:6.67 吋 2400 X 1080 解像度 AMOLED 螢幕
機身體積:164.1 X 76.9 X 8.8mm
重量:204g
CPU:Snapdragon 888
RAM:12GB
ROM:256GB
系統:Android 11
主相機:1 億 800 萬像素超廣角相機、800 萬像素超廣角相機、500 萬像素長焦微距鏡頭相機
前置相機:1600 萬像素
電池容量:5000 mAh
SIM 卡:nano-SIM
防水:無
無線充電:無
5G:有,5G+4G 雙卡雙待
5G 速度測試:244.6Mbps
NFC:有
WiFi 6:有
WiFi 6E:沒有
屏幕刷新率:120Hz
屏下鏡頭:無
其他:120W Xiaomi HyperCharge 快速有線充電、Dolby Atmos 立體雙揚聲器、紅外線
定價:HK$4,399
小米 11T Pro 都是應用萬年 6.67 吋開孔螢幕,雖然是用了 DisplayMate A+ 評級的螢幕,但睇起黎其實不會有很震撼的感覺。機身都是熟口熟面的設計,例如有今年最差的側面弧形指紋識別功能,真心係會在放入褲袋時,經常誤作識別,最後拎出黎用都係要輸入密碼,指紋識別功能變左半殘廢。機背就用了霧面質感,有效減少手持時沾上手指模,呢個位就值得加分。
支援紅外線
SIM 卡槽置於機底
加入側面弧形指紋識別
支援雙卡雙待功能
設三鏡主相機
機背就用了霧面質感,有效減少手持時沾上手指模
小米 11T Pro 都是一貫地運行 MIUI 12 系統,功能都係大家常見的螢幕刷新率切換、應用雙開及手機分身等等,由於這機的立體聲喇叭,支援 Dolby Atmos 技術,在設計內都可以啟動,而且喇叭可因應使用場景,選擇合適的使用場景。
小米 11T Pro 硬件配備 Qualcomm Snapdragon 888 CPU、支援 5G、12GB LPDDR5 RAM 及 256GB UFS 3.1 ROM,所以硬件規格都達到今年頂級標準,不過 Antutu 跑分只有 613080 分,就連去年 Snapdragon 865 CPU 的跑分成績亦達不到。實際使用下到底對效能有沒有明顯影響仍然是未知之數,始終評測之時,實際使用只有一周左右,但看來日常使用不受影響。
小米 11T Pro 最大賣點反而是在他的 5000 mAh 電池,電池由兩個 2500mAh 電池組成,而且用了新技術,使電池壽命達到 800 次充電,才會開始出現老化。
當然我們沒有可能測試充電 800 次看它會不會老化,但是從 PC Mark 3.0 的使用時間測試,成績達到 14 小時 8 分鍾,都是旗艦手機的中高水平。而它在小米手機中首次加入的 120W Xiaomi HyperCharge 快速有線充電,只需約 17 分鐘就可以完全地由 0%-100% 充電,充電速度十分驚人。
小米 Xiaomi 11T Pro 網絡對應 WiFi 6 及 5G 網絡。在杏花邨以 SpeedTest 評為香港最佳 5G 網絡的 CMHK 5G 咭測試,下載速度都有 244.6 Mbps,上網速度十分快速。SIM Card 槽方面採用雙 nano-SIM,支援頻段包括:
5G:n1/n3/n5/n7/n8/n20/n28/n38/n40/n41/n66/n77/n78
4G:LTE FDD:B1/2/3/4/5/7/8/12/13/17/18/19/20/26/28/32/66
4G:LTE TDD:B38/40/41/42
3G:WCDMA:B1/2/4/5/6/8/19
2G:GSM:850 900 1800 1900 MHz
如果換小米 Xiaomi 11T Pro之餘,又想升級去 5G 月費計畫,可以參考中國移動香港 CMHK 的 5G 月費計畫,當中有一個 $496 的計畫,簽訂 24個月,包括 3 張 SIM 卡共享 130GB 5G 數據,香港無限通話分鐘、送 6GB 中國內地及澳門共享數據 免 1 個月月費、免 $18 行政費及免運費。
其他計畫資料如下:
5G服務計畫 | ||||
月費(24個月約) | $168 | $198 | $248 | $298 |
本地數據 | 10GB | 30GB | 50GB | 100GB |
以價論機可以折省成本就是相機部份,所以 小米 11T Pro 只用了三鏡頭主相機,當中只有 1 億 800 萬像素 f/1.75 光圈廣角鏡頭較有睇頭。廣角鏡頭拍攝測光與白平衡準確色彩自然,高 ISO 相片亦沒有明顯油畫化質素極高。
小米 11T Pro 的 800 萬像素 f/2.2 光圈超廣角相機拍攝效果就跟廣角鏡差幾皮,拍攝的色彩表現其實都唔錯,但唔知點解 HDR 相片,輸出好似有層霧咁,清晰度有待改進。
小米 11T Pro 的 f/2.4 光圈 50mm 長焦微距鏡頭,都可以拍到細緻的影像,而且當拍攝主體與背景有距離的淺景深效果時,鏡頭會出現自然的旋渦散景效果獨特。
更多小米手機開箱評測,請看:小米手機 – 全系列評測 / 售價
iPhone 在 iPhone 6s 上轉用了 1200 萬像素感光元件,同時加入了 4K 拍攝的支持。近年 Android 手機陣型開始加入了 8K 拍攝,但是由於 iPhone 主鏡頭只有 1200 像素,未能夠達到 8K 要求的 3300 萬像素,所以 iPhone 13 Pro Max 仍然未加入 8K 拍攝。
根據蘋果分析師郭明錤透露,iPhone 14 將會支持 8K 錄影,加上 iPhone 13 Pro 系上面增加的 ProRes 制式,相信 iPhone 14 會帶來不錯的錄影表現。
iPhone 由 iPhone 6S 系列開始一直保持使用 1200 萬像素的感光元件,雖然每年的 iPhone 的感光元件均有作調整,但是那麼多代都繼續是使用 1200 萬像素的規格。現時最新的 iPhone 13 Pro 系列使用了 1.9um 的感光元件。
根據著名蘋果分析師郭明錤透露,下一代 iPhone 14 Pro 系列的兩部手機 iPhone 14 Pro 和 iPhone 14 Pro Max 均會採用 4800 萬像素的感光元件。但是相信 iPhone 14 Pro 系列的輸出繼續會是 1200 像素。有傳指感光元件單粒像素大小會達 2.5um,有望大大增加主鏡頭的吸光能力。
iPhone 13 即將正式發售,但是 iPhone 14 的消息已經開始流出。
早前著名蘋果分析師郭明錤作出預測,蘋果將會推出各兩部 6.1 吋和 6.7 吋的手機。郭明錤暫名為 iPhone 14、iPhone 14 Max、iPhone 14 Pro 和 iPhone 14 Pro Max。其中郭預計其中 6.7 吋的 iPhone (iPhone 14 Max 及 iPhone 14 Pro Max)的售價會減於 900 美元,即是 7020 港元。
自從 iPhone 6 推出,蘋果每一代的 iPhone 鏡頭模組均使用了突出設計,今代更是有史以來最「突出」的 iPhone。但是有傳蘋果將於下一代 iPhone 完完全全回復 iPhone 4 時的設計。
著名蘋果爆料人 Jon Prosser 近日就爆料指已經掌握下一代 iPhone 14 Pro 的設計圖。除了手機會採用了打孔屏和屏下 Face ID 的設計外,鏡頭模組更重回一體化設計,鏡頭模組不會再突出於機背,手感上會更舒適。此外,手機的電源鍵和音量鍵也會重回圓鍵設計。所以相信 iPhone 14 Pro 會大幅度重新採用 iPhone 4 的設計。
正所謂 iPhone 兩年一度大更新,但是當蘋果在今年 iPhone 13 系列上加入了改善瀏海的設計,但立即有傳言指蘋果 iPhone 14 將有機再大幅度更改手機的設計。
曾多次精準爆料新 iPhone 資料的 Jon Prosser 日前透露,Apple 計劃將前置相機由瀏海設計改為採用打孔切開口。與此同時,Face ID 的元件也可能會選擇放置在屏幕下方。iPhone 14 有望終於由瀏海屏轉化為打孔屏,用家又覺得是順眼了還是難看了?
小屏手機近年買少見少,在 2021 年僅存的小屏手機就只剩下蘋果 iPhone 13 mini 和 ASUS ZenFone 8。其中由 iPhone SE 第二代、至 iPhone 12 mini 再去到 iPhone 13 mini,蘋果一直是市場上的小屏手機主要提供者。但是有消息就指 iPhone 14 mini 或沒有機會世。
根據著名蘋果分析師郭明錤在四月的報告指出,蘋果於 2022 年將繼續推出四部手機,但較低階的兩部手機同跟高階 Pro 系列手機一樣採用 6.1 吋和 6.7 吋的螢幕。換言之蘋果來年將不會推出 5.4 吋的 iPhone 14 mini 版本。相信一眾小屏黨用戶只能轉投使用下一代的 iPhone SE 吧。
大家好,又係我 Alan!作為一名 Router 安裝員,於工作生涯中我去過的住宅可以比得上地產經紀。見盡大大小小的單位後,最大感想是香港的「奇則」應該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為了遷就土地問題而將住宅建築設計得三尖八角,別說是起樓,連我們安裝 Router 有時都十分「頭痕」。
說起「奇則」,我回想起今年初做過的一個個案,那是位於青衣牙鷹洲的灝景灣,老實說在香港住了幾十年,除了工作關係甚少到青衣,所以每次到此區工作也有不少新鮮感。
灝景灣這個屋苑的單位圖則古怪,大家看圖則便會明白,客廳打斜、深長的走廊、雜物房在前頭、廚房凸了出去⋯⋯跟長實的麗港城、嘉湖山莊格局近似,都是有個鑽石形客飯廳,而且建築面積上千呎又有多塊實心牆組成一排,這對於構建室內 WiFi 網絡來說真是一大考驗,傳統 Router 絕對無法應付,而我們的客人曹先生 (化名) 也當然遇上了這個問題。
今次個案主角曹先生,外型看起來應該是個 90 後年青人,和父母及弟弟一家四口同住,舊時家中主要是他和弟弟要上網,而兩兄弟分別住在兩間細房,由於網線入屋機座在廳的上方很貼近二人房間,以前他們用普通 Router 直接拉線進房便可。
近年智能電話及電器的興起,曹先生父母也跟得上潮流,學懂使用這些智能產品,而在家最常用到的智能產品,就是智能電視,他們喜歡在自己房看電視多於在客廳,但主人房位於最尾位置,之前的 Router 覆蓋到尾房位置相當勉強,因此常常收不到網絡,爸媽也看得不夠盡興,因為用智能電視上網看重播劇集或是舊電影,常常都會遇到 “Loading” 的問題,不停地「暫停」,看舊劇都是想找回昔日美好回憶,但就愈看愈煩躁,非常無癮,也成日問兩兄弟是不是房內電視壞了出了甚麼有問題。
曹先生為了兩老可以舒服地在房間上網,便想改用 Mesh WiFi,不過因為屋形奇突不知怎樣安裝才可打通全屋,衡量過之後他選擇了 NETGEAR Orbi Mesh WiFi 6 專業級三頻路由器 3 件套裝 (RBK753),而在購買 Router 時也順便選擇了上門安裝服務,聯絡我們幫忙。
這個單位有深長走廊加上多塊實心牆,當然是影響一般 WiFi 接收,不過我上門後發覺,最大問題不止於那幾塊實心牆,反而是沒人使用的雜物房!
雜物房位於最前的一間,不要小看這間細房,房內放滿不是高身儲物櫃及衣櫃,放了很多不同的物件與及棉被及冬天衫,阻隔了很多 WiFi 訊號,就算 Router 本身的覆蓋範圍比單位面積大,也很難穿透到尾位的主人房,最主要是通常雜物房內的東西都是「有入無出」,一家四口住了差不多二十年,愈積愈多,老人家的習慣也是愈不捨得掉東西。這裡有一個問題衍生出來,就是雜物房基本上暫時沒有任何空間可妥善放置衛星機,而房內的插蘇位置都被儲物櫃遮蔽,移動要花很大時間及工程。
圖左:因為廚房偏離整間屋的中軸,主機要放近才能覆蓋廚房都收到網絡。
圖中:走廊位的衛星機串連起整間屋的網絡。
圖右:在尾位的主人房是今次個案的最大難題,但只要注意擺位也可以解決。
我看到這個難題,也看得出曹先生是個孝順仔,很想解決爸媽上網的煩惱。而要維持全屋收到暢順網絡,就要想想辦法。主機盡量靠在近房的一邊,作為主力覆蓋廳及廚房絕對無問題,而幸好走廊位置有插蘇位,一個衛星機就放在走廊旁邊用作中途站,把訊號傳輸到尾房的另一個衛星機,這樣才能打通全屋,讓兩老於睡房也能安然上網煲劇睇戲,待執好雜物房之後再考慮將衛星機移入也是一個方法,不然出出入入很易會踢到衛星機呢。設置好後,當然是指定動作做網速測試,結果顯示在 1000MB 寬頻之下,全屋上下載速度都達到 800-900MB 以上,最重要是尾房接收又快又穩定,曹先生非常滿意同父母講以後唔會再「窒頭窒勢」。任務完成,我又可以收工了。
最後提提大家,以上個案及內容僅供各位讀者參考,因為每個地方屋型、裝修間隔及傢俬擺設都有所不同,所以最好因應自己實際的家居環境衡量所需而設置,或選擇上門安裝服務。
網上旗艦店購買及安裝服務查詢:https://netgear.anlander.com/
其他銷售地點: http://www.winco.com.hk/NETGEAR-Shop-List/
師傅到!!【NETGEAR Router 安裝有辦法】系列 昔日內容重溫
地區: 香港 / 九龍 / 新界
屋型: 公屋 / 居屋 / 唐樓 / 私人屋苑 / 村屋 / 獨立屋 / 辦公室 / 商舖 / 倉庫
面積: 少於 500 呎 / 501-1000 呎 / 1001-1500 呎 / 1501-2000呎 / 2001-3000 呎 / 3000呎以上
間隔: 1 房 / 2-3 房 / 4-5 房 / 6 房或以上
師傅 Profile: Alan
一個招牌跌下來可以壓死幾個的普通80後中年男子,Netgear 香港網上旗艦店的安裝師傅,工作主要以安裝 Router 服務為主。香港地家家戶戶都有 Router,不外乎上網打機睇戲追劇買賣,看似跟電視台的連續劇般公式化,但其實每間屋都有其特性,有著不同間隔不同性格;正因為都市人身邊都離不開智能家居產品,所以屋內每個人上網都有不同需求,真係家家都有本難唸的「上網經」。
MSI 微星近來相當積極,將旗下筆電系列延伸至商務領域,與 Intel Evo 設立宗旨一拍即合。
為強化商務、工作類型筆電的使用者體驗,並引領業界持續創新,Intel 於 2019 年對外宣布 Project Athena 雅典娜計畫,於台北、上海、加州設立開放實驗室,負責筆電相關零組件測試,確保供應商能夠達成相關要求。並於 2020 年正式推出 Intel Evo 平台,對於使用者體驗有關的特色如下:
當然,採用 Intel 處理器、Thunderbolt 4、Wi-Fi 6/6E(Gig+)等硬體也是必要條件,畢竟自家的東西較容易最佳化。MSI 微星科技近期也正在延伸其品牌價值,除了過去的電子競技型筆記型電腦,也逐步擴展至商務型筆記型電腦,Prestige 14 即為 clamshell 掀蓋式筆電代表作,並於合乎 Intel Evo 規範之下,推出 Prestige 14 Evo。
▼MSI Prestige 14 Evo 為微星符合 Intel Evo 規範的 14 吋商務型筆電,這次進入我們實驗室的版本,搭載最高階 Core i7-1195G7 處理器。
▼符合 Intel Evo 規範的筆電,機身將以 Intel Evo 貼紙取代 Intel Core 和 Intel Iris Xe Graphics。
因應不同目標市場,MSI 採用新一代標誌設計,斜體多邊形 msi 字樣印製於 A 面上蓋與 B 面螢幕面板下方,此標誌相較於電競龍魂可說是相當的低調。Prestige 14 Evo 共有純淨白和石墨黑共兩種顏色,Prestige 14 Evo Pink 則是甜玫粉版本。此次的測試機種由 Intel 提供,完整型號為 Prestige 14Evo A11MO-026US,為純英文鍵盤的美國地區版本,機身右側 USB Type-A 支援 USB 3.2 Gen 1,無線網路卡也已開啟 Wi-Fi 6E 的 6GHz 支援性。
這款石墨黑在較強的燈光照射之下,灰黑色調中略帶藍色,筆電四周邊框、觸控板的導角則是鍍上藍色,低調的色彩中又有些狂放不羈。機身厚度和重量分別為 15.9mm 和 1.29kg,雖然在 14 吋筆電當中並非最薄、最輕的機種,但是鍵盤盤面凹陷程度卻相當輕微,1.5mm 鍵程與回饋力道適中的背光鍵盤,打字舒適程度相較其它強調輕薄的機種優秀不少。
▼Prestige 14 Evo 的 msi 字樣相當低調,石墨黑顏色版本略帶藍色。
▼螢幕下方的 msi 字樣,採用霧面、亮面反差設計。
▼機身導角額外鍍上藍色,此款筆電於 A、C、D 面均採用金屬外殼。
▼白色背光鍵盤具備 3 段亮度調整,令筆者訝異的是鍵盤十分穩固,即便大力按壓也不容易下陷,搭配 1.5mm 鍵程提供十分良好的手感。
▼螢幕面板上蓋採用下沉式轉軸設計,掀開時由圖片所示橡膠腳座頂起,讓鍵盤角度略為提升 5 度,除了提升打字體驗,也爭取提供更多散熱空間。
機身連接埠部分,左側提供 2 個 Thunderbolt 4 Type-C,亦支援 USB 4、DisplayPort 1.4a 訊號,當然也支援 Power Delivery 充電功能,隨機附上 1 組 65W 變壓充電器。右側則是提供 1 個 USB 3.2 Gen 1 Type-A、1 個 microSD(支援 UHS-III)、1 個 3.5mm 耳機麥克風複合孔。
▼機身左側提供 2 個 Thunderbolt 4 Type-C,均支援 USB 4、DisplayPort 1.4a、Power Delivery 充電功能,並附有電源和充電指示燈。
▼隨機附屬 1 個支援 Power Delivery 的變壓充電器,最高輸出 20V / 3.25A / 65W,亦向下支援 15V / 3A、9V / 3A、5V / 3A。
▼右側提供 1 個支援 USB 3.2 Gen 1 的 Type-A,1 個支援 UHS-III 的 microSD 記憶卡槽(插入時可完全沒入),1 個 3.5mm 耳機麥克風複合孔。
紅外線攝影機鏡頭位於筆電 B 面上方,支援 Windows Hello 臉部辨識,使用者也可以使用位於玻璃觸控板左上角的指紋辨識。14 吋螢幕面板採用 AUO B140HAN06.2,實際量測最高亮度可達 380nits 以上,對比可達 1800:1 以上,白點色溫約在 6584K 左右,sRGB 覆蓋範圍可達 98.8%,未校色之前的平均 ΔE*00 為 1.27,最高 ΔE*00 則是 2.94。
▼具備紅外線功能的攝影機鏡頭支援 720p 解析度,兩側小孔為陣列麥克風。
▼指紋辨識位於玻璃觸控板左上角。
▼螢幕面板約占 B 面將近 90%,並採用薄邊框設計,下沉式轉軸能夠讓螢幕平躺 180 度。
▼B140HAN06.2 面板實際量測,亮度和對比可達 380nits 和 1800:1 以上,白點色溫為 6584K,sRGB 色域覆蓋範圍達 98.8%。
▼未校色前的平均 ΔE*00 為 1.27,最高 ΔE*00 則是 2.94,以商務筆電而言表現相當不錯。
無線網路想當然耳採用 Intel 產品,為 Killer Wi-Fi 6E AX1675x,硬體規格與 Wi-Fi 6E AX210 相同,但能夠享用 Killer 軟體眾多 QoS 相關功能。該無線網卡支援 802.11ax 2.4GHz / 5GHz / 6GHz 2T2R,5GHz / 6GHz 支援 160MHz 頻道寬度,最高連線速度可達 2402Mbps,2.4GHz 則支援 40MHz 頻道寬度可達 574Mbps。此外,這張網路卡也內建 Bluetooth 5.2。
內建立體聲喇叭則位於機身前方底部,依靠桌面反射聲波,相對於目前流行的 Dolby Atmos 調音,Prestige 14 Evo 聲音表現較為呆板,中低、低音表現略有不足。音效軟體仍舊搭配 Nahimic,無論是音效輸出或是麥克風輸入均可再次處理,值得一提的是 surround sound 虛擬空間定位,不用戴上耳機也能夠在遊戲中判斷敵人方向。
▼Killer Wi-Fi 6E AX1675x 和 Wi-Fi 6E AX210 為同根生的硬體關係,但前者能夠使用著名 Killer 軟體,提供 QoS 引擎排程網路封包先後傳輸順序。
▼隨著電腦的應用發展,Killer 不僅支援電競玩家,亦加入創作者模式。
▼機身 D 面底部開設許多散熱通風孔。
▼立體聲喇叭位於機身前方底部,左、右各一個發聲單體。
▼Prestige 14 Evo 搭配 Nahimic 音效軟體,能夠以雙聲道模擬多聲道環繞效果。
▼Nahimic 也支援視覺化聲音來源指示器,能夠於多人線上競技遊戲發揮效用。
MSI 為商務型筆電安排 MSI Center for Business & Productivity 軟體,由電競筆電 Dragon Center 改版而來。扣除掉電競功能,這款軟體提供常見的運作模式、應用程式最佳化、鍵盤 Fn 等常見功能,也可以透過它更新應用程式、驅動程式,或是瀏覽知識庫文章與發送系統資訊報告。
▼MSI 為商務型筆電安排 MSI Center for Business & Productivity 軟體。
▼鍵盤 Fn 等多種功能可透過 MSI Center for Business & Productivity 進行調整。
▼MSI Center for Business & Productivity 內建電池管理大師,能夠依據使用者的使用狀況,最佳化電池壽命。
▼若是使用者有著升級 NVMe SSD 需求,可以透過此程式建立還原隨身碟或是 ISO 檔案。
卸除 Prestige 14 Evo 的 D 面金屬外殼,內部可供使用者替換的零件僅有 SSD 和無線網路卡。因應 Intel 第 11 代 Core 行動處理器升級 PCIe Gen4,在此也安排相對應的 PCIe Gen4 NVMe SSD,手上這個版本採用 Samsung PM9A1 512GB,可以視為 SSD 980 Pro 的 OEM / client 版本。
▼卸除 Prestige 14 Evo 的 D 面金屬蓋,內部零組件一覽無遺,使用者可以自行替換的零組件,僅有位於右下角的 M.2 2280 SSD 和 M.2 2230 無線網路卡。
▼掀開絕緣麥拉片和導熱墊,可以觀察到 Prestige 14 Evo 採用支援 PCIe Gen4 x4 的 PM9A1 512GB NVMe SSD。
延伸閱讀:採用 PCIe Gen4 x4 達成 7000MB/s,Samsung SSD 980 PRO 1TB M.2 NVMe 實測
▼無線網路卡為 Killer AX1675x。
▼電池容量為 52.4Whr,官方宣稱可提供 12 小時續航力(MobileMark 2014 office productivity),充電 15 分鐘可提供 1.5 小時 720p 視訊串流使用時間。
▼依據 PCMark 10 電池續航力標準測試方式,這款 A11MO-026US 能夠於 Modern Office 測試項目提供 13 小時 17 分的電池續航力。
Prestige 14 Evo 全線採用 LPDDR4X-4266 作為系統記憶體,分為 16GB 和 32GB 容量共兩種版本,均直接焊接於主機板上不可替換。由於機身 2 個 Type-C 連接埠均支援 Thunderbolt 4,因此相關電路也是成雙成對,其中包含 TI TPD6S300A USB Type-C 埠保護晶片和 JHL8040R Thunderbolt 4 retimer 晶片。microSD 讀卡機和音效部分,則是選擇 Realtek RTS5260 和 ALC298、ALC1316。
▼測試型號焊接 4 個 SK Hynix H9HCNNNCPMMLXR-NEE LPDDR4X-4266 32Gb 記憶體,每個記憶體負責 1 個 32bit 通道,共組合成 16GB 四通道。
▼JHL8040R 晶片負責 Type-C 連接埠 retimer 功能。
▼RTS5260 晶片負責 microSD 讀卡機。
▼ALC298、ALC1316 負責音效。
重頭戲就是這款筆電所搭載的 Core i7-1195G7,相較 Core i7-1185G7 單核心 Turbo Boost 提升 200MHz 至 5.0GHz,四核心 Turbo Boost 也提升 300MHz 至 4.6GHz,3D 圖形處理則是微幅增長 50MHz 至 1.4GHz。受惠於這款 Prestige 14 Evo 雙熱導管散熱設計,PL2 功耗限制為 64W,可維持 2.44ms,PL1 則是 36W 維持 28 秒,雙核心最高 Turbo Boost 也改成 5.0GHz,四核心連帶提升至 4.8GHz,封裝 TDP 則維持 28W 不變。
▼Core i7-1195G7 為目前 Intel 最高階的行動處理器,受惠於 Prestige 14 Evo 更為強力的散熱設計,雙核 Turbo Boost 最高至 5.0GHz,四核心則是 4.8GHz,Iris Xe Graphics 圖形處理部分則具備 96 個 EU。
▼Prestige 14 Evo 散熱模組具備 2 條熱導管,並導入低溫風扇停轉機制,亦連帶照顧到處理器供電區的散熱。
MSI Prestige 14 Evo(Prestige 14Evo A11MO-026US) 規格
首先讓我們來觀察各個單項零組件的表現,接著再進行整體效能測試。處理器部分,英特爾的單執行緒∕單核心效能依舊相當的高,特別是 Core i7-1195G7 再次提升最高頻率,超越 Core i7-1185G7 的表現,對於日常工作有著不小助益。(以下測試均為預設值平衡模式)
▼配備 Core i7-1195G7 的 A11MO-026US,CPU-Z 單執行緒和多執行緒分別為 644.9 和 3226.1。
▼Core i7-1195G7 為四核心八執行緒處理器,Cinebench R20 和 Cinebench R23 多核心分別為 2695cb 和 5989pts,單核心則是令對手望之卻步的 616cb 和 1593pts。
▼7-zip 壓縮、解壓縮均為多執行緒測試,配備 Core i7-1195G7 的 A11MO-026US 效能分別為 44840MIPS、47636MIPS。
▼以純軟體方式,透過 CPU 進行影片轉檔,x264 FHD Benchmark 和 x265 FHD Benchmark 分別為 31.6FPS 和 21.1FPS。
記憶體效能部分,這台 A11MO-026US 搭配 LPDDR4X-4266,正好是 Core i7-1195G7 所支援的速度上限,並塞滿其支援的四通道模式(請注意,LPDDR4X 單通道寬度為 32bit、DDR4 單通道寬度則為 64bit),造就相當不錯的記憶體頻寬,進一步拉抬內建 3D 繪圖效能表現。
▼透過 AIDA64 的 Cache & Memory Benchmark,記憶體讀取、寫入、複製頻寬約為 60000MB/s 左右。
目前 Intel 是唯一在 x86 行動平台導入 PCIe Gen4 的廠商,對於 Tiger Lake-U 處理器所瞄準 TDP 28W 以下市場而言,能夠採用 PCIe Gen4 x4 NVMe SSD 為其主要優勢。縱使搭載 PM9A1 512GB 採用系統碟角色進行測試時,讀寫效能相較資料碟些許下滑,但 CrystalDiskMark 仍舊有著漂亮的成績。
▼PM9A1 512GB 以系統碟角色進行 CrystalDiskMark 的 NVMe 模式測試,循序讀寫分別可達 6772.33MB/s、4243.58MB/s,對於一般作業相當重要的低佇列深度效能表現,RND4K Q1T1 讀寫分別為 89.98MB/s 和 223.72MB/s,多數 PCIe Gen3 x4 NVMe SSD 於此處的效能表現約在 50MB/s〜60MB/s、130MB/s〜150MB/s 左右。
Intel 處理器 Quick Sync Video 影片硬體加速解碼相當受到使用者歡迎,而內建 3D 繪圖效能於 Tiger Lake 世代又有大幅度的成長。Core i7-1195G7 內建 Iris Xe Graphics 為規模最大 96EU 版本,配合 LPDDR4X-4266 四通道頻寬,線上休閒遊戲根本難不倒它。
▼透過 DXVA Checker 檢查 Core i7-1195G7 影片硬體解碼支援能力,除了常見的 H.264、HEVC、VP9,還支援最新 AV1。
▼3DMark Time Spy、Wild Life、Wild Life Extreme 分別獲得 1989 分、14398 分、4097 分,表現相較競爭對手高出不少。
▼Final Fantasy XIV:Endwalker 於 1080p High(Laptop)設定之下,這台筆電獲得 6349 分、Fairly High 評價,平均畫面幀數為 44.03504FPS。
▼Street Fighter V 使用 1080p High 設定,平均畫面幀數為 76.21FPS。
3D 繪圖效能相較競爭對手優秀,功能支援性也比競爭對手多,例如 Variable Rate Shading 可變速率著色、Sampler Feedback 取樣器回饋都是對手沒有的功能。透過 3DMark 功能測試,開啟 VRS Tier 1 後的效能增進幅度為 57.2%,開啟 Sampler Feedback 效能增進幅度為 24.7%。
▼Core i7-1195G7 內建 Iris Xe Graphics 支援 VRS Tier 1,開啟後可增加 57.2% 效能。
▼Sampler Feedback 能夠更為精準的取用不同尺寸的材質貼圖,開啟後讓 Iris Xe Graphics 增進 24.7% 效能。
影片硬體編碼加速部分,Core i7-1195G7 內建 Quick Sync Video 支援 H.264/AVC、H.265/HEVC、VP9 編碼能力,其中後兩者亦支援 10bit 取樣量化。使用 HandBrake 對 1 部約 12 分鐘的 4K 影片進行轉檔,Fast 1080p30(H.264(Intel QSV))約使用 5 分 31 秒完成工作,Fast 1080p30(H.265 10bit(Intel QSV))則是 6 分 22 秒完成工作。
▼以 Quick Sync Video 硬體方式加速影片轉檔,1 部 12 分鐘的 4K 影片,可以在 5 分 31 秒之內轉換成 1 部 1080p H.264 影片。
▼若是將影片轉檔成 1 部 1080p H.265 10bit 影片,其轉檔時間約為 6 分 22 秒。
整體效能部分,這裡選用常見的 PCMark 10、PassMark PerformanceTest 10.1,以及近期登場的 CrossMark,均以多項測試總結效能。這款採用 Core i7-1195G7 的 A11MO-026US,於 PCMark 10 獲得 5343 分、PCMark 10 Extended(增加 Gaming 項目測試)為 5119 分,PassMark PerformanceTest 10.1 則是 3484.4 分,CrossMark 則為 1572 分。
▼A11MO-026US 於 PCMark 10 和 PCMark 10 Extended 分別獲得 5343 分和 5119 分。
▼A11MO-026US 於 PassMark PerformanceTest 10.1 獲得 3484.4 分。
▼新興的 CrossMark 測試,A11MO-026US 在此可以獲得 1572 分。
由於疫情肆虐的關係,許多人在家上班、上學,更常使用網頁瀏覽器進行各項事務,因此我們也加入 WebXPRT 3 測試。Microsoft Edge 已改採與 Google Chrome 相同的 Chromium 網頁瀏覽器開放原始碼專案,因此雙方分數是不相上下的 293 分和 297 分,Mozilla Firefox 則是較高的 338 分。
▼Edge 和 Chrome 系出同源,因此於 WebXPRT 3 測試當中獲得相近的 293 分和 297 分,Firefox 則是一枝獨秀的 338 分。
▼Nero Score 包含 CPU AI 標記、CPU AVC 編解碼、GPU AVC 編解碼等自家軟體核心效能測試,A11MO-026US 在此獲得不錯的 4718 分,比其餘 98%上傳成績還要好。
依據筆電天生具備的移動特性,Intel 不斷強調自家產品電池供電直流模式的效能,相較市電供電模式差異不大,更適合實際應用。在此我們挑選 PCMark 10、PassMark PerformanceTest 10.1、CrossMark 於電池供電模式進行測試;於筆電預設的更高效能設定檔,上述 3 種測試得分分別為 4906 分、1712.2 分、1368 分,分別下降約 8.18%、50.87%、12.98%。若是仔細比較細部項目,可以發現 PassMark PerformanceTest 10.1 其中的 2D Graphics Mark 下滑幅度比較高,因此拉大市電與電池模式的總分差距。
▼A11MO-026US 電池模式於 PCMark 10 獲得 4906 分,相較連接變壓器的市電模式下降約 8.18%,幅度不大。
▼由於 A11A11MO-026US 電池模式於 PassMark PerformanceTest 10.1 當中 2D Graphics Mark 成績下滑幅度比較高,最後總分僅有 1712.2 分,下降約 50.87%。
▼A11MO-026US 電池模式於 CrossMark 獲得 1368 分,相較市電供電模式下降 12.98%。
為量測 A11MO-026US 散熱表現,使用 AIDA64 附屬的穩定性測試燒機約 10 分鐘。於室溫 26℃ 環境,處理器溫度最高可來到 92℃,若是超過 Turbo Boost 限制時間 28 秒,則處理器溫度約為 89℃,此時距離機身約 1 公尺處可測得 38.8dBA 噪音值。若是處於 Windows 10 桌面環境待機,處理器溫度約為 36℃,此時低溫停轉策略介入,散熱風扇並不會轉動。
▼使用 AIDA64 穩定性測試(FPU)燒機約 10 分鐘,A11MO-026US 處理器的溫度、時脈紀錄資訊。
Intel Evo 目的在於提升使用者體驗,因此不僅僅是 Core i7-1195G7 負責提供良好的效能體驗,也包含 Thunderbolt 4 有線、Wi-Fi 6/6E(Gig+)無線連結性,以及一致的即時反應、1 秒以內休眠喚醒、電池續航力∕快充等各種功能。相較競品而言,Iris Xe Graphics 提供更高 3D 繪圖效能,Quick Sync Video 也支援更多的影片硬體加速解碼、編碼能力。
從筆電角度而言,這款 Prestige 14 Evo(A11MO-026US)確實展現了 MSI 進軍商務筆電市場的野心,螢幕面板無需後天校色即擁有不錯的色準,以及長時間觀看比較不容易酸澀的非 PWM 背光調整;鍵盤擁有 1.5mm 行程和適當的回饋壓力,盤面穩固不凹陷加上透過下沉式轉軸提升約 5 度角,對於使用者而言都是很不錯的加分點。
台灣是否引進 Prestige 14 Evo Core i7-1195G7 版本,仍待市場需求和廠商規劃而定。目前台灣市面上搭載 Core i7-1185G7 處理器、16GB 記憶體、1TB SSD 的版本不到新台幣 36,000 元,Core i7-1195G7 版本應該不會上漲太多。
無線通訊網絡科技約每十年進化一次,3G 始於 2001 年,4G 則在 2009 年面世,而 5G 就誕生於 2019 年。每次網絡科技進化,都令人類生活更進步,而要了解 5G 如何改變社會,便須先了解這一代人的生活模式。
每當新一代無線通訊網絡通訊科技出現,都會對人類生活帶來轉變。對於嬰兒潮一代,當時雖只有語音服務的 2G 網絡,但人們得以開始緊密聯繫,展開人類歷史的手機時代;X 世代出現時,網絡從 2G 邁向 3G,手機雖然開始內置鏡頭,但礙於網速局限了用途,初嘗視像通話,此一代人主要以 SMS、MMS 傳遞訊息,並開始使用 PDA 或 BlackBerry 學會上網;
及後 4G 出現,令 Y 世代 (或稱千禧世代)全面投入數碼世界,他們偏好以Whatsapp、Facebook等平台開拓社交網絡生活;而 5G 又會如何影響社會未來棟樑 Z 世代呢?
Z 世代(Generation Z) 泛指生於 1990 年末至 2010 年,現時年齡介乎 11 至 21 歲間的青少年,他們非常熟悉科技產品,並與智能手機結伴成長,因而逐漸遠離電視這傳統媒介,並以手機透過視頻內容獲得社會、生活資訊。
有調查發現至 2024 年,視頻流量預計將以每年約 35% 的速度增長,由 2018 年的每月 27 Exabytes 增加到 2024 年的 136 Exabytes。隨著 5G 的普及,以上數字只會有增無減。
Z 世代偏好通過社交媒體與友人互動,例如給朋友分享相片及視頻,有的甚至晉身成為內容創作者或直播網主,在 Youtube、17 和 UTV 等平台分享視頻和進行直播。
5G 流動網絡讓直播主和觀眾擺脫了家居寬頻束縛,即使身在戶外也可隨時隨地分享及欣賞視頻,5G 上傳資料速度比 4G 快上千倍,增加了直播主上傳數據的效率,而受眾欣賞串流或下載影片也更流暢,畫面也不會模糊起格,聲畫內容完全可以同步,觀眾和直播主的互動能夠更即時。
此外,Z 世代也熱忱手機遊戲和網購,5G 憑藉低時延的特性,有助他們獲享暢通無阻的網絡體驗。人類每次眨眼的時間為 100 毫秒,5G 網絡時延也以毫秒單位計算,低至 1 毫秒,比 4G 的 40 毫秒低許多,用戶因而再也不用擔心網絡遲緩或畫面凍結的情況。
隨著數碼生活愈來愈多姿多采,港人往往擁有超過一部手機。根據政府統計處 2020 年的調查發現,有2.6% 的人、即超過 15 萬人有兩部或以上手機,各大電訊營運商均有為客戶提供電話儲值卡或副 SIM方案,作為一時之選,特色是格價相宜,惟它們大多只支援 4G 流動網絡。
最新趨勢是,為了滿足 Z 世代愛好自由的特質與嶄新的流動習性,包括進行直播、連線遊戲、視像通訊等應用,電訊營運商紛紛開始改變市場策略,推出無合約綑綁的 5G 電話儲值卡,最大特色是別具彈性,用戶可自主搭配個性化的 5G 本地數據及語音通話組合,打造獨一無二、屬於自己消費模式,而中國移動香港更率先推出第一張無合約的 5G SIM Card 滿足客戶需要。
在 2010 年至 2025 年出生的被稱為 Generation Alpha,他們由出生開始已經係伴隨電腦、手機等不同的智能裝置,與以上提及的其他世代不同,他們沒有學習成本,5G 和其他科技如混合現實(MR)、虛擬現實 (VR) 和增強現實 (AR) 已經是他們的基礎,變成生活一部份,加上 5G 在各行各業的應用將應運而生,改變這個社會締造無限可能。
大家好,又係我 Router 安裝師傅 Alan!對上兩次的住屋案例,都和大家分享「如何裝設 Router 去應對受牆壁所阻礙的室內環境」,但是反過來,如果牆壁不多但地方很大有又分層又怎樣做呢?今次就帶大家到大埔,看看一家三口連工人住在獨立屋的案例。
位於大埔的康樂園,相信大家都知道是十分出名的洋房屋苑,今次客人住在區內近 3000 呎的 2 層 5 房大型獨立屋,看見這個呎數,一般都會想像如此大的空間需要很多部 Mesh WiFi 才能覆蓋,我曾經接過一些客人查詢,需要連室外地方如花園、泳池、天台都要收到很強的 WiFi 訊號,又是老掉牙的問題,就是看每位屋主及家人的「需求」。
好像今次的客人陳先生 (化名),他覺得不需要全屋都一定要收到 WiFi,因為家庭成員不多,只是屋內部份位置能改善,可以高速兼穩定地上網便可,其他的收得慢或者比較弱也不大問題。
陳先生家中主要是與太太、一個 4 歲小朋友以及工人居住,他首先跟我說希望花園可以收到 WiFi,最初聽到我也感到錯愕,傾談中得知陳先生是一位音樂人,他希望花園一定要收到 WiFi,原因就是經常坐在花園找創作靈感;另外就是 1 樓的書房,這間房是他的工作室,無論創作及後期製作,都必須要用上電腦上下載到個人雲,所以要求訊號接收穩定。陳太從事教育工作,對上網沒有要求,電腦手機都只是工作需要才使用。
至於 2 樓,則只需要主人房及 BB 房能上網便可,因為工人也睡在 BB 房;另外的兩間客房,本身用來招呼父母及親友回港,但疫情關係很多時都空置著。
了解客人需要後,我就實地查看如何安裝,來之前也做了點功課,但來到就發現圖則上的一、二樓和實際有些出入,始終獨立屋地方大,一搬屋主都會大肆裝修,設計上都真的非常獨有。因為一樓及二樓之間還有幾級梯級上落,嚴格來說飯廳其實是在 1.5 樓,真的大開眼界。還好是這間屋的實心牆不多,兩層樓的大廳空間和樓梯幾乎沒有阻隔,而主人房的大門面向樓梯,非常有利 WiFi 在室內傳送。
因應屋主想要的接收範圍使用 3 件裝的 NETGEAR Orbi Mesh WiFi 6 旗艦級三頻路由器 3 件套裝 (RBK853) 便足夠,主機放在一樓客廳近樓梯位,同時又能支援書房有順暢訊號,一個衛星機專門負責花園的範圍,而另一個則放在 2 樓主人房,垂直於 Router 主機的上方,確保能緊密連結網絡。
左圖:由於樓梯位貫通全屋上下,是放置主機的好地方。
中圖:因為花園面積實在太大,要專門放一個衛星機在貼近位置來支援。
右圖:2 樓暫時只放一個衛星機供主人房使用,如有需要日後可再加。
這裡簡單講解一下,Mesh WiFi 的好處就是可隨時增加或減少衛星機數目,以今次個案為例,屋主暫時不必全屋都需要高速及穩定的上網,但假如日後他想 2 樓兩間吉房也能有很強接收,屆時只要加多一部衛星機便可,而 NETGEAR 大部分型號的 Mesh WiFI Router 都可以再配 EasyMesh Satellite 衛星機使用,令用家設置網絡更具彈性。安裝好後,我們在室內及花園做網速測試,這裡使用 500MB 寛頻服務,而測試結果是上下載都有 400mb 以上,客人當然十分滿意,任務完成又可以收工了。
最後提提大家,以上個案及內容只供讀者參考,每個地方屋型、裝修間隔及傢俬擺設都有所不同,最好因應自己實際家居環境衡量所需而設置,或選擇上門安裝服務。
網上旗艦店購買及安裝服務查詢:https://netgear.anlander.com/
其他銷售地點: http://www.winco.com.hk/NETGEAR-Shop-List/
師傅到!!【NETGEAR Router 安裝有辦法】系列 昔日內容重溫
地區: 香港 / 九龍 / 新界
屋型: 公屋 / 居屋 / 唐樓 / 私人屋苑 / 村屋 / 獨立屋 / 辦公室 / 商舖 / 倉庫
面積: 少於 500 呎 / 501-1000 呎 / 1001-1500 呎 / 1501-2000呎 / 2001-3000 呎 / 3000呎以上
間隔: 1 房 / 2-3 房 / 4-5 房 / 6 房或以上
師傅 Profile: Alan
一個招牌跌下來可以壓死幾個的普通80後中年男子,Netgear 香港網上旗艦店的安裝師傅,工作主要以安裝 Router 服務為主。香港地家家戶戶都有 Router,不外乎上網打機睇戲追劇買賣,看似跟電視台的連續劇般公式化,但其實每間屋都有其特性,有著不同間隔不同性格;正因為都市人身邊都離不開智能家居產品,所以屋內每個人上網都有不同需求,真係家家都有本難唸的「上網經」。
小米都有好幾年無出過新平板電腦,今次乘著新 iPad mini 的勢頭,在香港推出小米平板 5(Mi Pad 5),想知部機好唔好用?值唔值得買,睇睇今次真心評測就一清二楚。
螢幕尺寸:11 吋 2560 x 1600 解像度
機身體積:254.69 x 166.25 x 6.85mm
重量:511g
處理器:Qualcomm Snapdragon 860
儲存空間:6GB/128GB、6GB/256GB
系統:Android 11
主相機:1300 萬像素
前置相機:800 萬像素
電池容量:8,720mAh
SIM 卡:nano-SIM
防水:無
無線充電:無
5G:無
5G 速度測試:無
NFC:無
WiFi 6:無
WiFi 6E:沒有
屏幕刷新率:120Hz
屏下鏡頭:無
其他:對應 Smart Pen、120Hz 刷新率屏幕
定價:待定
小米平板 5(Mi Pad 5) 香港版承襲 Mi 11 設計,就像 Mi 11 放大版本,機面設 11 吋螢幕,螢幕雖然唔似 Mi 11 邊框般窄,但在平板電腦中,亦都算是窄框設計。螢幕支援 120Hz 刷生率及 Dolby Vision 顯示技術,使色彩還原度有所提升,試看 YouTube 影片,色彩表現鮮艷動人。
設 800 萬像素前置鏡頭
在平板電腦中,螢幕亦都算是窄框設計
試看 YouTube 影片,色彩表現鮮艷動人
小米平板 5(Mi Pad 5) 香港版平滑的金屬側框,設有四隻喇叭,支援 Dolby Atmos 模擬全景聲技術,播放效果聲音量大,而有一定包圍感。藍色的炫彩機背,效果就像 Mi 11 般獨特,鏡頭位置亦似 Mi 11 呈四方型。
以 USB-C 充電
側框設雙喇叭
另一側亦設雙喇叭
表明支援 Dolby Atmos 模擬全景聲技術
設接點連接鍵盤
藍色的炫彩機背,效果就像 Mi 11 般獨特
鏡頭位置亦似 Mi 11 呈四方型
現在不支援觸控筆,都不是稱職的平板電腦,小米平板 5(Mi Pad 5) 香港版亦對應 Smart Pen (另購),筆桿上設有兩個按鍵,一個長按後可以截圖,另一個長按就可以立即進入記事功能,其書寫的體驗都極似真筆,寫字亦不覺有任何遲延。
對應 Smart Pen
筆桿上設有兩個按鍵
兩個按鍵分別可快速啟動截圖及記事功能
書寫的體驗都極似真筆
Smart Pen 以藍牙連接,磁吸側框就可以充電,試過 Smart Pen 只有 40%,大約 20 分鍾就可充滿電量。Smart Pen 使用上與 iPad 的比較是缺少了高階的壓感差,雖然也有一點點壓感,但與高階的對比還欠一點。若與 Samsung 的 S Pen 比較,則欠缺 S Pen 的多樣性與軟件支援。小米的 Smart Pen 比較功能較簡單,主要用作書寫紀錄之用。
Smart Pen 磁吸側框就可以充電
磁吸連接時會有電量顯示
小米平板 5(Mi Pad 5)運行 MIUI 12.5.2 平板電腦版本,系統都支援如更改螢幕刷生率、應用雙開、安全資料夾功能等。小米平板 5(Mi Pad 5) 香港版系統不同之處主要在顯示下面範圍,加入常用應用程序捷徑,這介面設計與 iPadOS 相似。此外桌面還可加入小工具,應用可用小視窗方式啟動,可盡用 11 吋螢幕的優勢。
更改螢幕刷生率
應用雙開
安全資料夾
在顯示下面範圍,加入常用應用程序捷徑
桌面還可加入小工具
應用可用小視窗方式啟動
小米平板 5(Mi Pad 5)規格配備 Snapdragon 860 CPU、6GB RAM 及設有 128GB/256GB 版本,以 Android 裝置來說,記憶體 (RAM) 不算足夠。Antutu 跑分是 577032 分,屬高階 Android 裝置效能,最高只支援 WiFi 5,網速亦不算頂級。8720 mAh 電量,從 PC Mark 3.0 使用時間測試中,使用時間為 10 小時 8 分鐘,續航力在手機上算合格,但都未達平板電腦的高水平。
小米平板 5(Mi Pad 5)設 1300 萬像素主相機,主要設有 HDR 功能,拍攝介面比手機大幅簡化。在日光下拍攝,色彩飽和度高,但畫質不算細緻,只能叫有合格表現。
更多小米手機開箱評測,請看:小米手機 – 全系列評測 / 售價
iPhone 自從上代 iPhone 12 開始,都有一部 5.4 吋的迷你版本,由於使用時間相同較其他 iPhone 短,受歡迎程度不及其他 iPhone。網絡亦經常有傳 iPhone 13 mini 是最後一部迷你版本,今次就為大家試試這部可能是絕代的手機。
螢幕尺寸:6.1 吋 2532 x 1170 解像度
機身體積:131.5 X 64.2 X 7.65mm
重量:140g
CPU:A15 Bionic
RAM:4GB
ROM:128GB/256GB/512GB
系統:iOS 15
主相機:f/1.6 光圈 26mm 廣角鏡、f/2.4 光圈 13mm 廣角鏡頭
前置相機:1200 萬像素
電池容量:官方沒有提供
SIM 卡:nano-SIM
防水:有,IP68
無線充電:有
5G:有,5G 雙卡雙待
5G 速度測試:282Mbps
NFC:有
WiFi 6:有
WiFi 6E:沒有
屏幕刷新率:ProMotion 120Hz
屏下鏡頭:無
其他:18W 快速有線充電、MagSafe 磁吸式無線充電、立體雙揚聲器
定價:HK$5,999 (128GB)、HK$6,799 (256GB)、HK$8,499 (512GB)
最新 SIM 卡 推介即睇:【比較】深水埗鴨尞街上網 SIM 電話卡 – 價錢 – 速度 (持續更新)
iPhone 13 mini 外型就是 iPhone 13 的縮細版,本身 6.1 吋螢幕的 iPhone 13,平時單手打字,撥號打電話等都可以輕鬆完成。5.4 吋螢幕機身更細的 iPhone 13 mini,習慣用大螢幕手機的我,螢幕看起來都是有點細。然而手感與操作可以用無敵來形容,單手已經可以覆蓋螢幕 75%-80% 的範圍,單手亦可以舒服地在 QWERTY 鍵盤打字。而且機身亦只有 140g 重量,長時間單手使用都唔會覺得疲勞。如果大家老花又想用細屏幕手機,可以在系統設定內,將文字字體放大。
縮小的劉海位置,與 iPhone 13 相同
外型就是 iPhone 13 縮細版
iPhone 13 mini 都可以叫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機身都支援 IP68 防水,立體聲喇叭,支援 MagSafe 磁吸無線充電。另一與其他 iPhone 13 系列手機不同的地方,是 SIM 卡槽只支援一張 nano SIM,用家亦可按需要加入 e-SIM 作「雙卡雙待」。
加長了的開關鍵
音量與靜音鍵
Lightning 線傳送數據與充電
只支援一張 nano SIM
按需要加入 e-SIM 作「雙卡雙待」
iPhone 13 mini 都是應用 A15 Bionic CPU、4GB RAM 等規格,與 iPhone 13 相同,Antutu 與 3D Mark Wlid Life 跑分成績分別是 742,499 分及 9115 分。成績與 iPhone 13 接近,可見 iPhone 13 mini 沒有因電量縮小,而將 CPU 降頻換取更長使用時間。
採用 A15 Bionic CPU 及 4GB RAM
iPhone 13 mini 網絡對應 WiFi 6 及 5G 網絡。在荃灣以 SpeedTest 評為香港最佳 5G 網絡的 CMHK 5G 咭測試,下載速度都有 282.5 Mbps,上網速度十分快速。SIM Card 槽方面採用雙 nano-SIM,支援頻段包括:
5G:n1/n3/n5/n7/n8/n20/n28/n38/n40/n41/n66/n77/n78
4G:LTE FDD:B1/2/3/4/5/7/8/12/13/17/18/19/20/26/28/32/66
4G:LTE TDD:B38/40/41/42
3G:WCDMA:B1/2/4/5/6/8/19
2G:GSM:850 900 1800 1900 MHz
被 SpeedTest 評為香港最佳 5G 網絡的中國移動香港 CMHK 正提供訂購。立即登記,優先出機:https://bit.ly/399Rvwr
CMHK 一般 5G 服務計畫可參考下表:
5G服務計畫 | ||||
月費(24個月約) | $168 | $198 | $298 | $398 |
本地數據 | 10GB | 30GB | 100GB | 200GB |
在 iPhone 13 mini 玩相同的遊戲《Songbringer》半小時,與 iPhone 13 比較,iPhone mini 用了 6% 電量,而 iPhone 13 用了 5% 電量,可以引證 iPhone mini 使用時間會相對 iPhone 13 短。以玩一小時遊戲,大約用 12% 電量計算,使用時間亦不至於那麼不堪。
玩相同的遊戲《Songbringer》半小時
iPhone 13 mini 採用 1200 萬像素廣角與超廣角主相機,廣角鏡的感光元件,比上代增大,而且採用 f/1.6 大光圈鏡頭,硬件規格有所升級。其拍攝的色彩都可保留自然的風格,試影一個街頭畫家,他畫的畫色彩固然可以保留,但他的千鳥格褲的紋理亦可細緻呈現。ISO 400 相片反而雜訊處理比同級手機遜色,拍攝質素只在中高水平。
iPhone 13 mini 的超廣角鏡在日光下都有不錯的清晰度,在大背光的環境下拍攝,亦可呈現暗位的細節。但於室內以 ISO 320 拍攝時,就出現較明顯的油畫化,但亦可保留現場的色溫。
立即登記到 CMHK 預訂 iPhone 13,快人一步輕鬆入手,唔駛同人搶。
立即登記,優先出機:https://bit.ly/399Rvw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