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Blog Page 220

OnePlus 11 支援 microSD 卡槽嗎?

0

手機有沒有 microSD 卡槽雖然不是主流的規格要求,但在手機來說是一件值得留意的事情,始終有些用戶對手機的儲存空間有一定要求,部份手機型號也不會推出超高記憶體版本,那麼 OnePlus 11 到底有沒有 microSD 卡槽呢?

如果你是對 microSD 記憶卡有重要想法的朋友,你要留意了。因為 OnePlus 11 不支援 microSD 卡。

擁有 5000mAh 電池的 OnePlus 11配備 16GB RAM+ 512GB 儲存空間,採用 QualcommSnapdragon 8 Gen 2處理器。它更支援 100W 充電,配有黑色、綠色並不支援 microSD 卡。

硬件規格方面, OnePlus 11 支援單 SIM 卡,手機尺寸則是 163.1 x 74.1 x 8.5 mm,重量達 205g。預載 Android 12 系統的 OnePlus 11 並支援 WiFi 6、不支援 WiFi 6e、不支援 WiFi 7,支援 NFC 及 不提供 3.5mm 耳機,更多其他功能包括:支援 Dolby Atmos 杜比全景聲的雙環式對磁超線性揚聲器、雙麥克風、602mm3 大體積 X 軸線性馬達,另支援空間音效技術。

OnePlus 11硬件規格
螢幕尺寸:6.7” 2K 解像度 120Hz 更新率 1300nits AMOLED
體積:163.1 x 74.1 x 8.5 mm
重量:205g
處理器:Qualcomm Snapdragon 8 Gen 2
RAM:16GB
儲存空間: 512GB
系統:Android 13
主相機:5000 萬像素廣角
其餘相機鏡頭:4,800 萬畫素超廣角 / 微距鏡頭(IMX581 感光元件、F2.2 光圈、115 度廣角、3.5cm 微距)+ 3,200 萬畫素望遠鏡頭(IMX709 感光元件、F2.0 光圈、2 倍光學變焦、20 倍數位變焦、自動對焦)
前置相機:1,600萬
電池:5000mAh
充電:100W
無線充電:不支援
支援網絡:5G
SIM 卡 (單/雙):單
防跌:不支援
防水:不支援
4G / 5G:5G
NFC:支援
WiFi 6:支援
WiFi 6e:不支援
WiFi 7:不支援
3.5mm 耳機:不提供
售價:$4480

詳細評測請看:【開箱評測】OnePlus 11

vivo X90 Pro 有提供 3.5mm 耳機孔嗎?

0

很多品牌的手機都已經拿掉了手機上的 3.5mm,大家都只能使用藍牙耳機,或 USB-C 轉接線,但很明顯後者並不受市場歡迎,那麼這次的 vivo X90 Pro 有沒有 3.5mm 耳機孔呢?

答案是:不提供。 vivo X90 Pro 是不提供 3.5mm 耳機孔的手機。

vivo 推出售價 $8688的全新手機 vivo X90 Pro,並有前置單 3,200萬像素鏡頭及後置三鏡頭,達 5,000萬像素、5,000萬 f/1.6 人像 + 1,200萬 f/2.0 超廣角。採用 MTK天璣 9200處理器。它更支援 120W 充電,配有黑色、紅色並不支援 microSD 卡。

硬件規格方面, vivo X90 Pro 支援雙 SIM 卡,手機尺寸則是 164.1 x 74.5 x 9.3 mm,重量達 214.9g。預載 Android 12 系統的 vivo X90 Pro 並支援 WiFi 6、不支援 WiFi 6e、不支援 WiFi 7,支援 NFC 及 不提供 3.5mm 耳機,更多其他功能包括:香港首款 1″ 旗艦機,應用 Zeiss 鏡片及調色,加入自研的 V2 晶片,帶來更高精準的計算攝影技術,更首次引入自研 VCS 仿生光譜技術,還原人眼的色彩訊息接收度。。

vivo X90 Pro硬件規格
螢幕尺寸:6.78吋 120Hz HDR10+ FHD+ DCI-P3 AMOLED
體積:164.1 x 74.5 x 9.3 mm
重量:214.9g
處理器:MTK 天璣 9200
RAM:12GB
儲存空間: 256GB
系統:Android 13
主相機:5,000萬
其餘相機鏡頭:5,000萬 f/1.6 人像 + 1,200萬 f/2.0 超廣角
前置相機:3,200萬
電池:4870mAh
充電:120W
無線充電:支援
支援網絡:5G
SIM 卡 (單/雙):雙
防跌:不支援
防水:不支援
4G / 5G:5G
NFC:支援
WiFi 6:支援
WiFi 6e:不支援
WiFi 7:不支援
3.5mm 耳機:不提供
售價:$8688

詳細評測請看:【開箱評測】vivo X90 Pro

Honor X9a 有提供 3.5mm 耳機孔嗎?

0

很多品牌的手機都已經拿掉了手機上的 3.5mm,大家都只能使用藍牙耳機,或 USB-C 轉接線,但很明顯後者並不受市場歡迎,那麼這次的 Honor X9a 有沒有 3.5mm 耳機孔呢?

答案是:不提供。 Honor X9a 是不提供 3.5mm 耳機孔的手機。

Honor 推出售價 $2699的全新手機 Honor X9a,並有前置單 1,600萬像素鏡頭及後置三鏡頭,達 6400萬像素、5000萬+ 200萬像。採用 QualcommSnapdragon 695 5G處理器。它更支援 40W 充電,配有黑色、綠色、銀色並不支援 microSD 卡。

硬件規格方面, Honor X9a 支援雙 SIM 卡,手機尺寸則是 161.6 x 73.9 x 7.9 mm,重量達 175g。預載 Android 12 系統的 Honor X9a 並不支援 WiFi 6、不支援 WiFi 6e、不支援 WiFi 7,支援 NFC 及 不提供 3.5mm 耳機,更多其他功能包括:背面亦有加入星環設計鏡頭佈局。

Honor X9a硬件規格
螢幕尺寸:6.67”FHD+ 解像度 120Hz 更新率 雙曲面 OLED
體積:161.6 x 73.9 x 7.9 mm
重量:175g
處理器:Qualcomm Snapdragon 695 5G
RAM:8GB
儲存空間: 256GB
系統:Android 12
主相機:6400萬
其餘相機鏡頭:5000萬+ 200萬像
前置相機:1,600萬
電池:5100mAh
充電:40W
無線充電:不支援
支援網絡:5G
SIM 卡 (單/雙):雙
防跌:不支援
防水:不支援
4G / 5G:5G
NFC:支援
WiFi 6:不支援
WiFi 6e:不支援
WiFi 7:不支援
3.5mm 耳機:不提供
售價:$2699

詳細評測請看:【開箱評測】Honor X9a

OnePlus 11 有提供 3.5mm 耳機孔嗎?

0

很多品牌的手機都已經拿掉了手機上的 3.5mm,大家都只能使用藍牙耳機,或 USB-C 轉接線,但很明顯後者並不受市場歡迎,那麼這次的 OnePlus 11 有沒有 3.5mm 耳機孔呢?

答案是:不提供。 OnePlus 11 是不提供 3.5mm 耳機孔的手機。

OnePlus 推出售價 $4480的全新手機 OnePlus 11,並有前置單 1,600萬像素鏡頭及後置三鏡頭,達 5000 萬像素廣角像素、4,800 萬畫素超廣角 / 微距鏡頭(IMX581 感光元件、F2.2 光圈、115 度廣角、3.5cm 微距)+ 3,200 萬畫素望遠鏡頭(IMX709 感光元件、F2.0 光圈、2 倍光學變焦、20 倍數位變焦、自動對焦)。採用 QualcommSnapdragon 8 Gen 2處理器。它更支援 100W 充電,配有黑色、綠色並不支援 microSD 卡。

硬件規格方面, OnePlus 11 支援單 SIM 卡,手機尺寸則是 163.1 x 74.1 x 8.5 mm,重量達 205g。預載 Android 12 系統的 OnePlus 11 並支援 WiFi 6、不支援 WiFi 6e、不支援 WiFi 7,支援 NFC 及 不提供 3.5mm 耳機,更多其他功能包括:支援 Dolby Atmos 杜比全景聲的雙環式對磁超線性揚聲器、雙麥克風、602mm3 大體積 X 軸線性馬達,另支援空間音效技術。

OnePlus 11硬件規格
螢幕尺寸:6.7” 2K 解像度 120Hz 更新率 1300nits AMOLED
體積:163.1 x 74.1 x 8.5 mm
重量:205g
處理器:Qualcomm Snapdragon 8 Gen 2
RAM:16GB
儲存空間: 512GB
系統:Android 13
主相機:5000 萬像素廣角
其餘相機鏡頭:4,800 萬畫素超廣角 / 微距鏡頭(IMX581 感光元件、F2.2 光圈、115 度廣角、3.5cm 微距)+ 3,200 萬畫素望遠鏡頭(IMX709 感光元件、F2.0 光圈、2 倍光學變焦、20 倍數位變焦、自動對焦)
前置相機:1,600萬
電池:5000mAh
充電:100W
無線充電:不支援
支援網絡:5G
SIM 卡 (單/雙):單
防跌:不支援
防水:不支援
4G / 5G:5G
NFC:支援
WiFi 6:支援
WiFi 6e:不支援
WiFi 7:不支援
3.5mm 耳機:不提供
售價:$4480

詳細評測請看:【開箱評測】OnePlus 11

Samsung Z Fold 4 擁有的無線上網 WiFi 6e 到底是什麼?

0

Samsung Z Fold 4 不僅有最強勁的摺疊手機,加上 規格為現時最高效能的 Snapdragon 8+Gen 1 CPU,12GB RAM,更特別提到它有下世代 wifi – WiFi 6e。那到底什麼是 WiFi 6e 呢?

自從去年各大品牌推出 WiFi 6E 路由器,加上香港各大電訊商開始推銷 2.5Gbps 或更高速的寬頻,許多人都查詢現在是否合適時機更換路由器,其實到底 WiFi 6E 是什麼?WiFi 6 過時了嗎?我要買 WiFi 6E router 路由器了嗎?而礙於香港家居的「三尖八角」的複雜結構,加上 WiFi 6E 的 6Ghz 特性,香港又有什麼 Mesh WiFi 6E 路由器推薦,以覆蓋更大的範圍呢?本文給你詳解一切你需要知道的內容。

WiFi 6E 與 WiFi 6:有何不同?

WiFi 6E 的標準跟 WiFi 6 相同,但頻譜範圍會相比 WiFi 6 更大。而 WiFi 6E 跟 WiFi 6 最大的分別,在於 WiFi 6E 相比 WiFi 6 多了個頻段,除了我們常見的 2.4GHz 以及 5GHz 之外,還新增了 6GHz 頻段,提供高達 1200 MHz 的附加頻譜,通過 14 個額外的 80MHz 通道和 7 個額外的 160MHz 通道在 6GHz 頻段上運行,提供更高的容量,帶來更大的頻寬,同時亦能有更快的速度及更低的延遲。

2.4GHz 只有 100MHz 可以容納 14 個 20MHz。5GHz 有 24 個不重疊的 20MHz 信道,但當使用信道綁定創建 40、08 或 160MHz 信道時,它們確實重疊。

更重要的是,6GHz 頻段沒有重疊或干擾,不會向下兼容,即是說僅限支持 WiFi 6E 的設備使用,這樣可以解決 WiFi 擁擠造成的困擾,並能大幅降低網絡延遲的情況。

相比起 WiFi 6,WiFi 6E 主要的分別是多了一個 6GHz 的頻段,然而我們可以參考一下 2.4GHz 跟 5GHz 的特性,就是 2.4GHz 射程遠,但慢速,而 5GHz 則速度快,但射程短。而從這個概念中我們可以知道,使用 6GHz 變相射程會比起 5GHz 更短,但速度就會更快,而且不會重疊受干擾。

現時最新 WiFi 連接技術 - Mesh WiFi

Mesh WiFi 示意圖

要解決 6GHz WiFi 覆蓋問題,更需要用上Mesh Network 無線網絡,Gateway(下稱:Router)會利用 Router Node(下稱:Satellite)加強覆蓋,並通過此 Satellite 與 End Node(下稱:手機)溝通,但 Mesh Network 環境下 Satellite 與 Satellite 之間會作出溝通,不再是單線溝通。

由於 Mesh WiFi 的特性,市售的 Mesh WiFi 機型大多都是套裝,例如 NETGEAR 的最新的 WiFi 6e Mesh WiFi RBKE963 便包含 Router 與 Satellite。Mesh Network 的 Satellite 在溝通上並不限於單線,可以依據距離、效率等形式自動計算最佳路徑與 Router 溝通,避免因中間的 Satellite 出現故障或繁忙而影響效率。

WiFi 6e 更省電

新的無線制式除了提升網絡連線速度之外,亦著重於建立智能家居的應用,以 WiFi 串連起智能燈膽、 IP Cam、電視、Router 及各種感應器等 IoT 設備,而 WiFi 6e 亦針對 IoT 裝置提供改善方案,加入了 Target Wake Time( TWT )機制,讓 Router 與低速的裝置協商。

WiFi 6e 路由器才能發揮 Samsung Z Fold 4 速度

Samsung Z Fold 4 支援的 WiFi 6e 也向下支援 WiFi 5 等舊款 Router,但想要把 S10 的能力全面釋放得使用新款的 WiFi 6e Router 才可以。不過 Samsung 自己也還沒有推出 WiFi 6e Router,市場上只有 NETGEAR 的 RAXE300 或 RBKE963 有支援真 WiFi 6e。

WiFi 6e 最特別是它針對 Smart Home 等多裝置連接使用,它會更好的調節頻寬使用,無論是頻寬、吞吐量和多裝置連接性能都將 Samsung Z Fold 4 等連接裝置獲得進一步提升。

Samsung Z Fold 4
售價:$9099
查詢:Samsung

NETGEAR RAXE300 (EXE7800) Router
售價:HK$2990
查詢:anlander.com

NETGEAR RBKE963 Mesh WiFi Router
售價:HK$13600
查詢:anlander.com

華為 Mate 50 支援的 WiFi 6 到底是什麼?

0

華為 Mate 50 不僅有三鏡頭,還有 1200萬像素潛望鏡式 50x 數碼變焦,更特別提到它有下世代 wifi – WiFi 6。那到底什麼是 WiFi 6 呢?

過去,我們要理解 Wi-Fi 速度要看懂 802.11n 和 802.11ac 等艱澀的名詞中了解新舊順序。為迎接次世代 Wi-Fi 標準 802.11ax 的到來,今年已經在使用全新命名法,把針對 Smart Home IoT 使用場景設定的 802.11ax 以更淺顯易懂的方式:WiFi 6 來表示。

WiFi 6 人人都看得懂

主管無線技術標準的 Wi-Fi Alliance 已提出全新命名規則,從現行採用 802.11 a/b/g/n/ac 這種複雜方式,轉為使用更單純的數字表示法,以便讓產品標示更淺顯易懂,消費者可以從辨別數字來簡單判斷規格和速度的等級。

這項 Wi-Fi 命名規則計畫將從今年起 802.11ax 制式產品開始啟用,新的標示名稱為「Wi-Fi 6」,同時以往的名稱和辨識圖示也會跟進改變,新的命名方式為:

  • 802.11b 將標示為 Wi-Fi 1
  • 802.11a 將標示為 Wi-Fi 2
  • 802.11g 將標示為 Wi-Fi 3
  • 802.11n 將標示為 Wi-Fi 4
  • 802.11ac 將標示為 Wi-Fi 5
  • 802.11ax 將標示為 Wi-Fi 6

這項改變將路由器產品標示更清晰,同時讓消費者更方便選購。以 NETGEAR 為例,其新款的 RAX50 (AX6) 或 Mesh WiFi RBK752 就是支援「WiFi 6」的新款 Router。

WiFi 6 有甚麼優點? 速度更快. 覆蓋更好

如剛才上面提到,WiFi 6 傳輸速度會比以前更快,透過 1024-QAM 調變技術,除了可以大幅提升 1.25 倍效能,網絡傳輸速度更可提升至 9.6Gbps。

跟 WiFi 5 一樣,WiFi 6 同樣用上 2.4GHz 以及 5GHz 協議標準,而 2.4GHz 跟 5GHz 一向可以理解為: 2.4GHz 速度較慢,但射程較遠;而 5GHz 則速度較快,但射程較短。但 WiFi 6 透過 OFDMA 技術,則改善了 5GHz 訊號距離較短的缺陷,配合 AP 路由器或者 MESH 路由器,提升最高 80% 訊號範圍,減低 WiFi 死角的問題。

WiFi 6 更省電

新的無線制式除了提升網絡連線速度之外,亦著重於建立智能家居的應用,以 WiFi 串連起智能燈膽、 IP Cam、電視、Router 及各種感應器等 IoT 設備,而 WiFi 6 亦針對 IoT 裝置提供改善方案,加入了 Target Wake Time( TWT )機制,讓 Router 與低速的裝置協商。

WiFi 6 路由器才能發揮 華為 Mate 50 速度

華為 Mate 50 支援的 WiFi 6 也向下支援 WiFi 5 等舊款 Router,但想要把 華為 Mate 50 的能力全面釋放得使用新款的 WiFi 6 Router 才可以。不過 Samsung 自己也還沒有推出 WiFi 6 Router,市場上只有 NETGEAR 的 AX8 有支援真 WiFi 6。

WiFi 6 最特別是它針對 Smart Home 等多裝置連接使用,它會更好的調節頻寬使用,無論是頻寬、吞吐量和多裝置連接性能都將 華為 Mate 50 等連接裝置獲得進一步提升。

華為 Mate 50
售價:$6188
查詢:華為 Mate 50

NETGEAR RAX50 (AX6) Router
售價:HK$990
查詢:anlander.com

NETGEAR RBK752 Mesh WiFi Router
售價:HK$2488
查詢:anlander.com

Samsung Galaxy S23 Ultra 規格洩露,沒什麼疑問了吧~

0

就在幾個小時前, S23和 S23+ 的官方規格被洩露了。現在,這兩款智能手機更詳細的規格與 S23Ultra的規格一起被洩露出來。這些圖片看起來像是直接來自法國 Samsung 的官方圖片。

讓我們看看他們的詳細規格,這些規格是由小道消息人士Dohyun Kim(@dohyun854)洩露的。

在第一張圖片中可以看到 S23Ultra,它談到了手機的20萬像素主鏡頭,令人眼花繚亂的低光圖像,帶有OIS的10倍光學變焦,4納米Snapdragon 8 Gen 2處理器,5000mAh電池,以及豐富的Galaxy生態系統功能。在其餘的圖片中也可以看到 S23和 S23+ ,展示了它的5000萬像素主鏡頭,1200萬像素超廣角鏡頭和3倍長焦鏡頭。 S23的電池容量為3900mAh,而 S23+ 的電池容量為4700mAh。

S23Ultra有8GB/12GB LPDDR5內存和256GB/512GB/1TB存儲。這些手機似乎都沒有採用LPDDR5X內存或Wi-Fi 7,據傳這兩款手機將出現在 Samsung 即將推出的旗艦手機上。這三款手機都有大猩猩玻璃Victus 2,HDR10+,屏下指紋識別器,帶有杜比全景聲的立體聲揚聲器,IP68等級,無線充電,以及反向無線充電。

這三款手機都有一個1200萬像素的自動對焦自拍鏡頭,後置鏡頭可錄製4K HDR影片和8K 30fps影片。這三款智能手機的連接功能包括5G、雙SIM卡插槽、eSIM、GPS、Wi-Fi 6E、藍牙5.3、NFC和USB Type-C端口。 S23、 S23+ 和 S23Ultra開箱即運行基於Android 13的One UI 5.1。

安全自動化與 DevSecOps 雙管齊下,Palo Alto Networks Prisma Cloud 定義高效雲安全

受到新冠疫情影響,企業導入雲端應用的需求大增,但同時也衍生出許多雲端安全問題。令人擔憂的是,不少企業似乎僅擴大雲端應用的導入,而忽略設立相應的雲端安全防護機制。根據 Palo Alto Networks 的研究報告指出,企業遲遲無法有效解決雲端網路安全問題,與無法順利落實雲端安全自動化及開發營運安全(DevSecOps)有很大的關係。

落實高安全狀況、低安全摩擦,善用 CSP/第三方安全方案  

新冠疫情帶動遠端辦公及混合工作的全球風潮,人們開始深刻體會到雲端服務是企業關鍵應用最便捷、最具彈性以及擴展性的交付型態,企業關鍵應用上雲的需求因而水漲船高。根據 Palo Alto  Networks《2022 年雲端原生安全現狀報告》指出,2020 年企業已有近 50% 的數據 與應用(46%)上雲,到了 2021 年這個比例正式突破 5 成大關(59%),而且這類企業的比重高達 69%,遠遠超出 2020 年企業比重(31%)的 2 倍多。在雲端運算選項方面,PaaS 平台即服務及無伺服器最受青睞,使用率大幅提升 20%,至於容器與 CaaS 容器即服務的成長幅度不大。  

隨著企業將愈來愈多的工作負載上雲,這樣的趨勢也吸引了網路駭客的注意,一時之間各種網路攻擊紛至沓來,舉凡混合雲及多雲環境中的基礎設施、應用程式、API 及資料,以至主機、容器、微服務及無伺服器架構等雲端工作負載,莫不成為駭客鎖定的攻擊目標。除此之外,完善安全性、合規性管理與配置管理更成為當前企業上雲後所面臨的三大挑戰。  

一般而言,安全狀況感知程度愈強,安全效率與防護程度也會愈高。由於安全性往往會與便利性背道而馳,所有企業在導入各項雲端安全解決方案時,勢必會犧牲一部分的雲端應用便利性,甚至有可能對雲端應用服務的效率及工作流程順暢度造成一定影響,亦即出現所謂「安全摩擦」的狀況。

但有趣的是,Palo Alto Networks 調查發現,安全狀況強健的企業,反而能有效降低安全摩擦的狀況。因為在受調查的低度安全摩擦企業中,具備安全狀況強健的企業高達 71%,但安全狀況較弱的只佔 29%。這說明了企業需要一套雙管齊下的方法,也就是在不對既有業務營運流程造成干擾的情況下,實現高效的雲端安全,如此一來還能進一步提升生產力與員工滿意度。  

該公司強調,DevSecOps 與安全自動化是兼具高安全狀況與低安全摩擦的兩大關鍵要素,也是成功上雲的必要元件。而且 DevSecOps 與開發生命週期整合程度愈高的企業,其高安全狀況(超過 7 倍)及低安全摩擦(高出 9 倍)的可能性也愈大。  

至於安全自動化程度較高的企業,不但比較不會出現安全摩擦的狀況(發生機率降低兩倍),而且安全狀況也更強。事實上 Palo Alto Networks 在 2021 年針對 Covid-19 影響所發表的《Unit 42 2021 年下半年雲端威脅報告》中就曾表示,隨著雲端規模與複雜度的迅速攀升,企業開發流程若未導入自動化安全控制,勢必會出現不良的安全後果,這也說明了安全自動化是提升雲端安全的重要做法之一。該公司透過對不同上雲程度企業的雲端安全狀況與做法進行交叉分析後得出幾點結論:首先,將雲端採用整合至更廣泛的策略性數字化轉型計畫才是成功的關鍵所在;其次,針對提供大量安全工具的廠商進行整合,將有助於提升雲端採用計畫的成功率;最後,採取 CSP 或第三方安全供應商等較平衡的安全來源,將有助提升上雲的成功率與安全性。

整合開發人員與 DevSecOps 工作流程,展現 276% ROI 極致效益  

為了在開發初期階段就能確保混合雲和多雲環境中包括基礎設施、原生應用程式、資料與存取權限的安全性,進而實現 DevSecOps 原則與開發生命週期的高度整合,展現安全自動化的效益,Palo Alto Networks 特別推出 Prisma Cloud 解決方案。  

這個全面性的雲端原生安全平台集結多種彈性整合式模組,包括能將安全性與開發人員工具進行整合,以提供基礎架構即程式碼(IaC)安全性的「DevSecOps」、全面監控/偵測/回應威脅並確保雲端可視性與合規性的「雲端狀況安全管理」(Cloud Security Posture Management)、提供主機/容器/無伺服器安全/網路應用程式/API 安全性的「雲端工作負載防護」(Cloud Workload Protection)、能實施身分式微區隔 (Micro Segmentation) 並保護信任邊界的「雲端網路安全性」,以及支援 IAM 身分識別與存取管理功能的「雲端基礎架構權限管理」(Cloud Identity Entitlement Management) 等模組。  

根據市調機構 Forrester Consulting 於 2021 年執行的《Palo Alto Networks Prisma Cloud 的總體經濟影響》研究報告指出,導入 Prisma Cloud 可帶來投資報酬率 276%,淨現值 581 萬美元、還本時間小於 6 個月的顯著效益。在 SecOps 安全營運上,能提升安全事件調查效益達 44%、弱點及錯誤配置修復效益達 60%、稽核效率達 64%。  

Prisma Cloud 導入效益示意圖。(圖片來源:Forrester《Palo Alto Networks Prisma Cloud 的總體經濟影響》研究報告)  

總而言之,支援統一代理程式架構 (Unified Agent Architecture) 與單一 SKU 計價模式的 Prisma Cloud,讓客戶透過單一儀表板享受公私有雲安全的完整使用者體驗。該解決方案能將開發人員與所使用的 IDE 整合開發環境、SCM 原始程式碼管理、CI/CD 持續整合/持續交付等工作流程相互整合,進而打造出能確保雲端基礎架構與原生應用程式安全的完整 DevSecOPS 生命週期。(更多 Prisma Cloud 細節詳見 Palo Alto Networks 官網)  

TEST

0

TEST

TEST

TEST

另一個大的 Galaxy S23 洩漏展示了 Plus 型號的所有榮耀

0

Samsung Galaxy S23 Ultra 渲染圖洩露後,現在出現了 Samsung Galaxy S23+。

與 Samsung Galaxy S23 Ultra 洩漏一樣,四種顏色選項的 Samsung S23+ 型號:幻影黑、棉花花、植物綠和霧紫丁香。

與 Samsung S23 Ultra 不同,Plus 機型的設計不太像 Note,具有平面顯示屏和後面板,以及略微彎曲的框架和圓角。Galaxy S23+ 有三個後置攝像頭,都從後面板突出,提供了簡約的設計。

Samsung Galaxy S23系列的所有手機都將配備驍龍8代處理器,120Hz Super AMOLED顯示屏,1200萬像素自拍相機,立體聲揚聲器,IP68等級,以及5G連接。Samsung Galaxy S23和Galaxy S23+有一個5000萬像素的主攝像頭,一個1200萬像素的超寬攝像頭,以及一個1000萬像素的3倍變焦攝像頭。

Samsung Galaxy S23 Ultra 洩露全新顏色組合

0

Samsung Galaxy S23 Ultra 的新渲染圖,從各個角度和四種顏色選項展示了這款旗艦手機。它們被稱為 Phantom Black、Cotton Flower、Botanic Green 和 Misty Lilac。

這些渲染圖中顯示的 Samsung Galaxy S23 Ultra 擁有比該系列其他產品更方正的設計,以及更多類似 Note 的特性,包括嵌入式 S Pen。Galaxy S23 Ultra 有四個後置攝像頭,其中三個位於大小相同的圓形切口中。它們很微妙,看起來很精緻。

Samsung Galaxy S23系列的所有手機都將配備驍龍8代處理器,120Hz Super AMOLED顯示屏,1200萬像素自拍相機,立體聲揚聲器,IP68等級,以及5G連接。Samsung Galaxy S23和Galaxy S23+有一個5000萬像素的主攝像頭,一個1200萬像素的超寬攝像頭,以及一個1000萬像素的3倍變焦攝像頭。

BMW 北美召回 1.6萬電動車,原因:行駛途中突然斷電

0

據報導,BMW 寶馬已經在美國和加拿大發布了召回通知,其銷售的1.6萬餘輛電動汽車將被召回,因為車協車輛的高壓電池軟件可能會出現故障,從而導致車輛在行駛途中突然斷電。

受影響的車型包含有 BMW i4、i7 等,其中美國市場14086輛,而加拿大市場則有2155輛車輛受影響。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網站上發布的召回通知,上述車輛均配備高壓電池電子控制單元,部分車輛在行駛條件下其軟件可能導致電力中斷。

簡單來說,上述車輛的動力可能會被該軟件切斷,並且這一情況可能會發生在駕駛時,這是一個潛在的危險,增加了車輛發生碰撞的風險。但是寶馬錶示,在斷電之前,駕駛員會在汽車的顯示屏上收到警告通知,在車輛重新啟動後,一切都會再次恢復正常。

寶馬錶示,所有涉召回的寶馬車主將會在2月10日之前收到召回通知,寶馬建議收到相關通知的車主應當及時將車輛開往附近的經銷商處,並由他們負責車輛的軟件升級工作以解決該問題。
查看評論

一眼看清:Samsung Galaxy S23 系列尺寸差異

0

一張 Samsung Galaxy S23、Galaxy S23+ 和 Galaxy S23 Ultra 虛擬單元的新照片現已浮出水面,提供了三種型號之間更好的並排尺寸比較。

這是我們第一次看到所有三個 Samsung S23 模型放在一起。正如預期的那樣,Galaxy S23 和 Galaxy S23+ 的外形相同,只是 Plus 型號更大。背板是平的,邊角是圓的。每個型號都帶有三個後置攝像頭。

Samsung Galaxy S23、Galaxy S23+ 和 Galaxy S23 Ultra 將提供四種原色(來自 SnoopyTech):植物綠、棉花花、迷霧紫丁香和幻影黑。此外,智能手機將提供更多顏色(來自 Ross Young),包括灰色、淺藍色、淺綠色和紅色。然而,這些顏色很可能是Samsung 在線商店獨有的,而且只在少數幾個國家。

Samsung Galaxy S23系列的所有手機都將配備驍龍8代處理器,120Hz Super AMOLED顯示屏,1200萬像素自拍相機,立體聲揚聲器,IP68等級,以及5G連接。Samsung Galaxy S23和Galaxy S23+有一個5000萬像素的主攝像頭,一個1200萬像素的超寬攝像頭,以及一個1000萬像素的3倍變焦攝像頭。

【NETGEAR 師傅到】033: 觀塘市中心凱滙 1500 呎長單位 Mesh Router 3 機 全打通

大家好,我是 Router 安裝員 Alan,又到說說我安裝。

今次想和大家分享關於「長」的概念,除了臨近長假期特別多人購買新 Router 外,也有不少人趁長假搬屋,而說到「長」不知大家住的單位是不是長方形?今次的個案客人的新居格局就是一個很長的長方形,這樣的單位在設置室內 WiFi 網絡上的確需要特別方式才能解決。

步行數分鐘達 APM 及港鐵觀塘站,Grand Central 凱滙位於觀塘核心地段,四座住宅大樓提供1999伙單位。

航空母艦般的圖則

客人郭先生最近搬到觀塘市中心新樓凱滙,其新居是頂層的大單位,近 1500 呎擁有 4 間房,其中兩個是套房,而且還連天台。看過基本資料後,大家可能會想是因為客人需要網絡覆蓋天台才遇上困難,非也!今次個案的難度在於這 1500 呎單位,是有如一架戰艦的長方形,大家可以看看圖則,單位由左邊的廚房到最右邊房間的露台,足足有逾 30 米長,而且中間有多面牆壁,如果以普通 Router 絕對沒法支援,就連 Mesh WiFi 都要一些技巧才能無死角全覆蓋。

來到現場,既然客人沒有要求天台要收到訊號,我們就以單位內能暢順上網為目的設置 Router,郭先生選購了NETGEAR Orbi WiFi 6 三頻Mesh WiFi 無線網絡系統套裝(RBK853),三件裝的好處在於可以用「蝴蝶型」擺放法來對應長方形單位,就如第二張附圖所示,「蝴蝶型」擺法就是把 Router 主機放在中間位,而兩部衛星機就一左一右放兩邊,這樣便可以令整個單位從左至右都有 WiFi 覆蓋。

單位設計有如一架戰艦非常長,Router設置只好一字排開。
NETGEAR Orbi Mesh WiFi 6 旗艦級三頻路由器 3 件套裝 (RBK853)

「蝴蝶型」的優點是由中間的主機直接發射訊號給兩邊,不是由其中一個衛星機做「橋」,減低牆壁等物件阻礙的影響力,假如大家的單位寬頻入屋基座是在中間,也可以試試這樣的設置。最後我們在全屋不同位置測試網速,不論廚房還是主人房的邊位也能流暢上網,客人十分滿意,我可以安心收工放假了。

屋苑在市中心區域擁有優質網絡能接收到超過900MB上下載速度。

最後提提大家,以上個案及內容只供讀者參考,每個地方屋型、裝修間隔及傢俬擺設都有所不同,最好因應自己實際家居環境衡量所需而設置,或選擇上門安裝服務。

網上旗艦店購買及安裝服務查詢:https://netgear.anlander.com/
其他銷售地點:
 http://www.winco.com.hk/NETGEAR-Shop-List/

師傅到!!【NETGEAR Router 安裝有辦法】系列 昔日內容重溫
地區: 香港 / 九龍 / 新界
屋型: 公屋 / 居屋 / 唐樓 / 私人屋苑 / 村屋 / 獨立屋 / 辦公室 / 商舖 / 倉庫
面積: 少於 500 呎 501-1000 呎 / 1001-1500 呎 1501-2000呎 / 2001-3000 呎 / 3000呎以上
間隔: 1 房 / 2-3 房 / 4-5 房 / 6 房或以上

師傅 Profile: Alan
一個招牌跌下來可以壓死幾個的普通 80 後中年男子,Netgear 香港網上旗艦店的安裝師傅,工作主要以安裝 Router 服務為主。香港地家家戶戶都有 Router,不外乎上網打機睇戲追劇買賣,看似跟電視台的連續劇般公式化,但其實每間屋都有其特性,有著不同間隔不同性格;正因為都市人身邊都離不開智能家居產品,所以屋內每個人上網都有不同需求,真係家家都有本難唸的「上網經」。

Samsung Galaxy S23 Unpacked 發布活動日期正式公佈!

0

Samsung 今天正式宣布下一代旗艦手機將於 2 月 1 日在美國舊金山發布。這將是自 COVID-19 以來的第一次面對面的 Samsung Unpacked 活動。

正如我們從 Samsung 星本身的洩密和失誤中看到的那樣,Galaxy S23、S23+ 和 S23 Ultra 的相機體驗將成為重點。 Galaxy S23 Ultra 自然會得到最大的升級。這將是三星首款配備 200MP 攝像頭的旗艦手機,此前三年三星一直在其 Ultra 品牌旗艦手機上使用 108MP 攝像頭,並將帶來一些簡潔的新攝像頭功能。

【推薦】高階 5G wifi 蛋 2023 年:規格比較、價錢邊款最值得買?

與 4G wifi egg 相比,5G wifi egg 即使在傳統WiFi信號較弱的地區也能提供更快的下載速度和更可靠的連接。 這使用戶能夠保持連接,而不必擔心信號強度差或連接和斷開連接問題。

5G WiFi 蛋還可以通過多個網絡路由流量來提供增強的覆蓋範圍,從而更有效地利用可用帶寬。 這些進步之所以成為可能,是因為新的 5G 頻段,例如毫米波 (mmWave) 和混合頻率 (2GHz),可以提供更大的容量來傳輸更遠的距離,而不會遭受明顯的信號損失。 今天給大家介紹幾款香港的5G wifi彩蛋,即使在香港也適用,或者去日韓旅遊也能用。

購買 5G WiFi Egg 時要考慮的因素

選擇 5G WiFi 蛋時,需要考慮幾個重要因素,例如價格範圍、當地可用性、信號強度摘要網絡覆蓋/速度變化和調制解調器兼容性; 購買前應考慮每一項。 目前市場上大多數型號的平均價格範圍在 2,500 美元到 5,000 美元之間; 因設備類型、 Router 便攜性設計、可用功能等而異。

大多數 5G WiFi Egg 最新調制解調器功能包括外部天線支持 802.11 ac/n 調制解調器兼容性額外的 USB 端口內置 VPN 可調增益設置雙 SIM 插槽速度堆疊模式 Mu MIMO 支持等所有這些功能使任何特定的組合都可以優化網絡性能同時保持使用內置加密協議(例如 WPS WPA2 WEP2 等)確保安全……

5G WiFi Egg 與您運營商的新 5G 網絡兼容。 不同的運營商有不同的頻率,所以一定要在購買前檢查一下。 確保您的設備支持較新的協議也很重要,例如 OFDM(正交頻分復用)和 MIMO(多輸入多輸出)。 這些更新的技術使 5G 網絡更快、更穩定。

最後,在選擇用於在線遊戲或串流媒體影片服務的 Router 時,請考慮導航速度; 具有波束成形或 MU-MIMO 技術的設備可以通過專注於需要最多資源的設備來實現這一點,而不是同時關注所有連接的設備。 資源均勻分佈在互聯網上,大大提高網絡速度; 許多現代 Router 都將這項技術作為其規格的一部分。

PINSU 品勝 5G-Sim Pocket WiFi R100

PINSU 品速 5G 路由器也是其中一款隨身路由器,路由器支持 Wi-Fi 6 並最高可以達到 3.8Gbps,最多可以同時連接 32 部裝置,並內置 3600mAh 電池。

PINSU 品速 5G-Sim Pocket WiFi R100
售價:HK$2,599

Linksys FGHSAX1800 5G 流動熱點

Linksys FGHSAX1800 是一個隨身型 5G 路由器,路由器的 WiFi 6 速度高達 1.8 Gbps,可以同一時間連接 15 部裝置。而產品也支持 QC3.0 快充。

Linksys FGHSAX1800 5G 流動熱點
售價:HK$3,999

NETGEAR Nighthawk M5 5G 流動熱點 WiFi 6

NETGEAR Nighthawk M5 5G 流動熱點 WiFi 6 (MR5200) 使用了 Snapdragon X55 modem 並使用了 AX1800 規格。產品支持最多 32 部裝置上網,除了可以插電使用外同時可用可拆式的 5400mAh 電池隨身使用,或利用機身所附 LAN 插座變成 WiFi 發射器。

NETGEAR Nighthawk M5 5G 流動熱點 WiFi 6
售價:HK$4,999

3款平價智能拖板簡單評比、最快捷的智能家電入門?

0

「智能家居」逐漸成為新一代家庭的生活標準,在不少人的心目中,要全面實現智能家居就意味著要將全屋家電都換上新款,但其實即使沒有上網功能的舊家電都可以用不同方法為它們注入智能。如果是支援紅外線遙控操作的,可以試試我們介紹過的「智能網關」,但如果只有開關功能的如電燈、風扇等等,較為適用的方案就是智能拖板了。

智能家居的「中介」 - 智能拖板能的優缺點

智能拖板簡而言之就是可以連上網絡、供用戶以 Wi-Fi 進行遙距操控的拖板,除了一般的遙控開關功能之外,目前的智能拖板亦可以支援以 App 設定某個插位的定時開關。

目前的智能拖板可以讓每個插頭都獨立操作,遙距控制特定電器的開關變得可行

當然,如果配合智能感應器如溫度、濕度感測系統,智能拖板亦可以按照用戶編程般讓特定電器於需要時開始工作,例如在氣溫太高時打開風扇、濕度太低時打開加濕器等等。

相比起智能網關,智能拖板的優勢在於可以控制到最傳統制式的電器,間接令電器的使用壽命得以延長;但其缺點亦是相當明顯 - 因為接駁的家電必須以電線連接,對於家電的擺位會有所限制,同時受限於拖板本身的安全考慮,亦不建議將大功率的電器(如雪櫃、冷氣機)用於其上。

3 款平價智能拖板評比

為了讓各位在選購智能拖板時有更清晰的方向,我們是次就找來了 3 款目前香港市場有售的平價智能拖板,它們的市價大約屆乎$300~400 之間 ,品牌及型號分別為:

-XPowerPro PS4 IoT 4USB
-SensePlus MX-PS-04
-TP-Link Kasa Smart KP303

外型、設計

雖然拖板設計大都大同小異,但選擇智能拖板時,可以從幾個方面選擇適合自己的拖板,例如傳統供電插頭的數量、是否有獨立開關按鍵等等,而不少智能拖板都會加入 USB 插槽位置供電,除了插槽的數量之外,亦可以留意它是 USB-A 還是 USB-C,以及可以輸出的電力水平等等。

而回到我們今次測試的 3 款拖板,開封後就不難發覺 XPowerPro 與 SensePlus 的出品雖然包裝不同,但內裡的拖板卻是一模一樣,只是印上了不同的商標,有很大機率是出自同一間 OEM 廠;在插頭方面,它們就提供三腳插位及 USB-A 插槽各 4 個,即最多可以接駁 8 樣電器,數量算是不俗,然而留意各插槽並沒有獨立開關,如果要獨立操作供電,就只能通過 Apps,會比較不方便。

而回到我們今次測試的 3 款拖板,開封後就不難發覺 XPowerPro 與 SensePlus 的出品雖然包裝不同,但內裡的拖板卻是一模一樣

而另一出自 TP-Link 的 Kasa Smart,設計方面加入獨特的曲線線條,放在家中感覺時尚感更重,然而供電位置就較少,只有 3 個三腳插位以及 2 個 USB-A 插槽,較為優勝的是它幾個三腳插位都有獨立的開關鍵,不需要 App 控制都可以進行手動開關。

設置、操作

要成為一款稱職的智能拖板,當然要可以用到手機進行遙距操作,另外作為延伸,當然要支援 Google Home 或 Apple HomeKit 等等的智能家居平台,方便用語音進行操作。

今次測試的 3 智能拖板中,XPowerPro 以及 TP-Link Kasa Smart 都有自己品牌的專用 App。然而 XPowerPro 提供的 App 在功能上較為簡陋,而且未能連接上其他平台。

XPower Pro 拖板的設定只有各插位開關、或是定時以及限時開關等等,未能與其他智能家電產品進行有效協作

幸而就如上面提及,XPowerPro 與 SensePlus 的智能拖板其實採用同一硬件,故兩者都支援ZigBee 無線技術協定,在設定時只需要在手機安裝同樣支援此協定的智能家電控制 Apps 即可以進行配對。

我們在測試其間就利用了 Google Play Store 以及 Apple App Store 都可以下載得到的《Tuya Smart》進行配對,兩者都可以成功配對運行。

相比之下,TP-Link Kasa Smart 的專用 App 不單介面較為精美,而且原生已經支援連接 Google Home,在功能上明顯完善得多。

Kasa Smart 在設定時可以自行設定不同插槽的圖案,在介面中方面作為獨立產品以設定,是設計 App 時的一大巧思。

智能語音控制

3 款智能拖板透過各自支援的 Apps 都可以連接上 Google Home 式 Apple Home App,在各自 Apps 中設定的裝置名稱都會在 Google Home/Apple Home App 中全數再現。

在與Home App 橋接完成之後,智能拖板的各個插頭都可以在 App 中進行獨立開關,同時可以用語音進行特定插頭的操作

同時用戶亦能夠以語音命令操縱到特定的裝置,這方面 3 個拖板都沒有太大分別,換言之只要前期設定做好,在語音控制這方面使用起來的分別不大。

查詢:
-XPowerPro PS4 IoT 4USB
SensePlus MX-PS-04
-TP-Link Kasa Smart KP303

【推介】中階 5G Router 2023 年:最值得買邊款?

0

隨着 5G 的流動網絡速度開始超越傳統寬頻,5G 寬頻的高流動性和高速特性令它在近幾年也開始大行其道。但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今次就為大家介紹幾款高性價比的中階的 5G 路由器。

5G Router 路由器說明

選擇合適的 5G Router 是一個複雜的決定。在購買之前有許多因素需要考慮,如無線速度、安全功能、與其他設備的兼容性、範圍等等。本文的目的是幫助你做出一個明智的決定。

WiFi速度:購買 5G Router 時,應始終考慮到你將從你的 ISP(互聯網服務提供商)獲得的互聯網速度。根據你的訂閱計劃,你可能需要 1000Mbps 或 10G 的無線速度。這就是為什麽在購買前注意到路由器的最大下載速度等級很重要。

安全功能:數據安全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重要。所有高質量的 5G 路由器都提供加密保護,如 WPA2-AES / WPA3,它可以加密保護網絡數據,只有授權用戶可以訪問它。另外,5G 路由器功能還包括家長控制選項以及防火墻。

兼容性:你要確保你連接到路由器的任何設備 – 從 Notebook 到 SmartPhone,它的組件和 WiFi 功能完全兼容,例如是 WiFi 5、WiFi 6 或 WiFi 6E 。你要仔細檢查你的新路由器在軟件更新或訪問某些網站時不會有任何內部問題。

覆蓋範圍:對於面積較大的家庭和企業,在選擇 5G Router 時,覆蓋範圍可能是一個重要因素。因此,一些型號配備了多個天線,支援定向信號路徑,而部份型號則依靠 Mesh WiFi 技術,連接整個地點的各個點,創建多個連接點,而不會在其路徑上失去信號強度。此外,考慮像打印機的信號能達到多遠,避免在接收範圍內出現任何死角。

客戶支持和保修:選擇 5G Router 時,客戶支持和保修也應該在你的決策過程中發揮作用,因為購買後可能會出現技術困難;一些供應商提供出色的技術支持,只需聯系他們的網站或提供免費的延長保修期,在兩年或五年之間。這些服務可以大大減少在出現任何問題時的故障排除時間,讓你在購買後感到安心。

通過考慮所有五個要素 – WiFi速度、安全政策、與其他小工具的兼容性、範圍以及客戶支持,找到合適的 5G Router 應該一點都不難,並清楚地了解競爭對手提供的規格,將有助於指出正確的方向,以滿足您的需求。

「華為」5G CPE Pro 3

華為一直有售 CPE Pro 系列的路由器,但是由於美國制裁禁令,所以華為並不能出口到 5G 路由器。之後無品牌的「5G CPE Pro 3」應運而生。路由器採用了 AX1800 制式,並採用了 Snapdragon X55 Modem,最高可以提供 1.2Gbps 的速度。

5G CPE Pro 3
售價:HK$2,999

ZTE CPE MC888 路由器

ZTE CPE MC888 採用了 Snapdragon X62 處理器,最多可以達到 3600Mbps 的速度,除了支持 Wi-Fi 6 外路由器本身支持 64 部裝置連接。

ZTE CPE MC888
售價:HK$2,599

ZTE CPE MC888S 路由器

ZTE CPE MC888S 採用了紫光展銳 modem,最多可以達到 3000Mbps 的速度,除了支持 Wi-Fi 6 外路由器本身支持 128 部裝置連接。路由器本身也支援 4 個 Giga-LAN/WAN 接口。

ZTE CPE MC888S
售價:HK$1,680

PINSU 品速 5G-Sim Pocket WiFi R100

PINSU 品速 5G 路由器也是其中一款隨身路由器,路由器支持 Wi-Fi 6 並最高可以達到 3.8Gbps,最多可以同時連接 32 部裝置,並內置 3600mAh 電池。

PINSU 品速 5G-Sim Pocket WiFi R100
售價:HK$2,599

OPPO 5G CPE T1a 路由器

OPPO 5G CPE T1a 路由器採用了 Snapdragon X55 5G 調製解調器 modem,使用了 AX1800 規格,5G 最下載速度可高達 4.1Gbps 並支持 Wi-Fi 6 格式。手機最多可以連接 32 部裝置。

OPPO 5G CPE T1a
售價:HK$2,799

ZTE 5G CPE Outdoor WiFi MC7010

ZTE MC7010 是一個入門版的隨身路由器,路由器採用了 Snapdragon X55 modem,5G 下載速度最快可以達 3.8Gbps,上載速度則最快可達 331Mbps。路由器本身也是能達到 IP68 防水防塵。

ZTE MC7010
售價:HK$2,980

【推介】5G wifi 蛋 2023 年:旅行用、比較、價錢邊款最值得買?

0

隨着 5G 的流動網絡速度開始超越傳統寬頻,5G 寬頻的高流動性和高速特性令它在近幾年也開始大行其道。但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今次就為大家介紹幾款高階的 5G WiFi 路由器。

什麼是 5G Router 路由器?

5G wifi 路由器是一種既能作為無線接入點又能作為路由器的設備,允許你以比傳統 4G 網絡更快的速度無線連接互聯網。5G 路由器為那些希望享受高級在線活動(如流媒體音樂或電視、遊戲甚至下載電影)的人提供更高的帶寬、更多的數據容量和更好的覆蓋範圍。

5G 網絡是第五代無線技術,為移動用戶實現更快的下載和改善延遲而創建。它們的特點是比現有的蜂窩服務(如LTE(4G))更寬的帶寬,並且通過依賴更高頻率的無線電信號來減少能源消耗。

5G wifi 帶來的速度提升使得數據傳輸比以前快得多,為遠程監控醫療或城市內部的智能整合等應用提供了理想的平台。在家庭中,5G 路由器的應用可能包括通過移動設備播放高清流媒體電影,低延遲的遊戲體驗,甚至通過高速連接帶來的虛擬現實應用。

5G router 特別適合有多個互聯網用戶的家庭,因為它們可以同時連接多個設備–讓家庭中的每個人都能訪問自己的個人流媒體內容或超快的在線遊戲,而不會受到同一連接上的其他用戶的幹擾。此外,5G所帶來的速度在與其他可能沒有類似高速連接的人競爭時是有益的–在遊戲比賽中提供額外的優勢。

一些路由器還可以配備額外的功能,如 WPA/WPS 加密,這有助於保護你的私人信息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被訪問;服務質量(QoS)管理工具有助於優先處理用於某些類型活動的特定類型的流量;VPN功能可以釋放受地理限制的內容;以及MU-MIMO技術,該技術在一次通過 WiFi 連接的多個設備之間均勻地分配任何傳入負載,而不是只有一個設備必須在一段時間內承擔數據傳輸的沖擊。

在選購新的 5G wifi 路由器時,有幾個標準你應該考慮,包括。成本、覆蓋範圍(提供擴展接收的外部天線型號特別有價值)、與現有網絡硬件的兼容性(因此你不必購買額外的配件)、如果需要連接外部外圍設備(如VoIP電話或多媒體播放設備)的端口可用性、由制造商特定的軟件頻率或產品規格表上提供的理論潛在評級確定的最大傳輸速率;安全措施,既涉及像WPA2+這樣的外部侵擾預防方法,也涉及本地物理安全選項,如果需要持續適應,以避免家庭附近的入侵,如兒童鎖計劃等。 所有這些都構成了根據最終用戶的需求和喜好將供應商區分開來的部分原因。

5G router 提供強大的連接,適合需要可靠網速的大型家庭和企業,無論有多少人同時使用同一個連接。由於長距離信號強度的提高,它們提供了比前幾代無線網絡技術更低的整體延遲–這意味著需要同時傳輸多組數據的任務現在可以實現,由於最新標準(如IEEE 802.11ax標準化)提供了更高的傳輸效率。

高階 5G SIM 路由器 2023 年推薦

OPPO 5G CPE T2 路由器

OPPO 5G CPE T2 路由器是 OPPO 新推出的 5G 路由器,路由器採用了 Snapdragon X62 5G 調製解調器 modem。路由器本身採用了圓柱型設計,並支持 EasyMesh 可以讓用家自組 Mesh 網絡,並能夠使用 AX5400 的規格。

OPPO 5G CPE T2 路由器
售價:HK$2,998

TP-Link Deco X80-5G

TP-Link 的 Deco X80-5G 採用了 Snapdragon X55 5G Modem,規格為 AX6000,最高可以透過 Sub-6GHz 提供最快 4804Mbps 的速度。官方指出一隻路由器可以在 2900 平方呎的單位使用,用戶也可以增設其他 Deco 設備來組建 Mesh 網絡。而這個路由器也已經接入 Amazon Alexa 和 Google Home,適合使用智能家居的用家使用。

TP-Link Deco X80-5G 路由器
售價:HK$3,998

NETGEAR Orbi 5G Tri-Band WiFi 6 Mesh System NBK752

Netgear Orbi 5G WiFi 6 Mesh System 是少有自帶 Mesh 系統的路由器,使用了 AX4200 規格。NBK752 套裝是一盒兩機,分別有 Orbi NBR750 主機,用來插 5G SIM 卡,以及一部 Orbi RBS750 分機,用來放在房間拓展 WiFi 覆蓋。路由器最高可以提供 1 Gigabit 的網速,並能覆蓋 5000 平方呎的空間。

NETGEAR Orbi 5G Tri-Band WiFi 6 Mesh System NBK752
售價:HK$8,980

Linksys FGW3000 5G WiFi 6 路由器

Linksys FGW3000 5G WiFi 6 路由器採用了 Snapdragon X55 Modem 並支持 5G Sub-6GHz,最高可以 3000Mbps 的網速上網。路由器採用了深灰色的外殼、圓邊正方柱體的機身。

Linksys FGW3000 5G WiFi 6 路由器
售價:HK$3,499

NETGEAR Nighthawk M5 5G 流動熱點 WiFi 6

NETGEAR Nighthawk M5 5G 流動熱點 WiFi 6 (MR5200) 使用了 Snapdragon X55 modem 並使用了 AX1800 規格。產品支持最多 32 部裝置上網,除了可以插電使用外同時可用可拆式的 5400mAh 電池隨身使用,或利用機身所附 LAN 插座變成 WiFi 發射器。

NETGEAR Nighthawk M5 5G 流動熱點 WiFi 6
售價:HK$4,999

Linksys FGHSAX1800 5G 流動熱點

Linksys FGHSAX1800 是一個隨身型 5G 路由器,路由器的 WiFi 6 速度高達 1.8 Gbps,可以同一時間連接 15 部裝置。而產品也支持 QC3.0 快充。

Linksys FGHSAX1800 5G 流動熱點
售價:HK$3,999

【NETGEAR 師傅到】032:新界元朗尚悅天城4套房獨立屋設置示範

大家好,我是 Router 安裝員 Alan,聖誕節就到,在此先同各位 Techritual 讀者講聲聖誕快樂!

在上一篇專欄我們看過村屋的設置個案,文中提到多層獨立屋用 Mesh WiFi 的好處,是如果面積再大一點,又或者屋主希望連天台花園等範圍都覆蓋,只要增加衛星機的數量即可,「方便」就是王道,剛好最近我們又接到一個豪宅級的獨立屋個案,可以和大家作更詳細的解說。

客人馮先生居住在元朗尚悅天城,這是低密度的高級私人屋苑,全是洋房式獨立屋,一棟 3 層連天台及花園,近 1800 呎實用面積,地下除了花園外是大廳和廚房,2、3 樓分別是每層兩個套房,間格很工整,每層大約 500 呎室內空間感十分寬敞。

4 機貫通 3 層上網

馮先生最初是打算購買我們的 RBK853 三件套裝 Router 產品,但他又想連花園都能覆蓋到網絡,在考慮過後就購入 NETGEAR Orbi WiFi 6 三頻Mesh WiFi 無線網絡系統套裝(RBK754),這是主機連三部衛星機的套裝,價錢和 RBK853 相約,但以這間屋的規格來說,4 機套裝確實比較適合。

NETGEAR Orbi Mesh WiFi 6 專業級三頻路由器 4 件套裝 (RBK754)

上文我說這間屋的間格很工整,因為其樓梯在全屋中間位,對於我們設置網絡十分有利,由於地下是近千呎的長方形設計,客人想要花園都覆藝到,除主機外就必須放名一部衛星機在近花園的地方,因此我將主機以長一點的 LAN 線連接,放到樓梯中間位置,耐衛星機則放在花園大玻璃旁邊,這個距足夠令全個花園都接收得到訊號。而另外兩層則十分簡單,因為牆壁不多只要每層都在近樓梯中間放置衛星機,便能兩間房都收到訊號。

獨立屋設置Mesh WiFi Router,主要都是靠樓梯。

大家可以看看圖則,在橫切面中可以見到各部機的擺放位置及覆蓋範圍,靠著 NETGEAR Orbi 的強勁發射力,就連客人沒要求的天台都能收到網絡,馮先生十分滿意網速效果,我又可以安心收工了。

這裡使用800MB寬頻上網,能有5-700MB左右的上下載速度已經不錯。

最後提提大家,以上個案及內容只供讀者參考,每個地方屋型、裝修間隔及傢俬擺設都有所不同,最好因應自己實際家居環境衡量所需而設置,或選擇上門安裝服務。

網上旗艦店購買及安裝服務查詢:https://netgear.anlander.com/
其他銷售地點:
 http://www.winco.com.hk/NETGEAR-Shop-List/

師傅到!!【NETGEAR Router 安裝有辦法】系列 昔日內容重溫
地區: 香港 / 九龍 / 新界
屋型: 公屋 / 居屋 / 唐樓 / 私人屋苑 / 村屋 / 獨立屋 / 辦公室 / 商舖 / 倉庫
面積: 少於 500 呎 501-1000 呎 / 1001-1500 呎 1501-2000呎 / 2001-3000 呎 / 3000呎以上
間隔: 1 房 / 2-3 房 / 4-5 房 / 6 房或以上

師傅 Profile: Alan
一個招牌跌下來可以壓死幾個的普通 80 後中年男子,Netgear 香港網上旗艦店的安裝師傅,工作主要以安裝 Router 服務為主。香港地家家戶戶都有 Router,不外乎上網打機睇戲追劇買賣,看似跟電視台的連續劇般公式化,但其實每間屋都有其特性,有著不同間隔不同性格;正因為都市人身邊都離不開智能家居產品,所以屋內每個人上網都有不同需求,真係家家都有本難唸的「上網經」。

【開箱評測】$398 的 momax Q.Clock 2 無線充電電子鬧鐘

這次開箱測試的 USB 充電器是momax Q.Clock 2 無線充電電子鬧鐘。Techritual.com 這個全新的充電器欄目將為大家進行各類型的充電器測試,希望能夠覆蓋香港有售的大部份充電器,並為大家作出明智的推介。

產品規格

品牌:momax
產品名字:momax Q.Clock 2 無線充電電子鬧鐘
輸入:火牛 DC12V 1.5A
輸出:無線充電 10W / 7.5W
支援充電標準:Qi
最高輸出:10W
總輸出:10W
適合使用裝置:iPhone / Android 手機
尺寸:130m x 147mm x 87.1mm
重量:523g
售價:HK$398

外觀

momax Q.Clock 2 無線充電電子鬧鐘包裝盒內含物很簡單,主體外,就是一個英式三腳插的火牛。

上方的無線充電位置注明了支援 10W 充電,但這個 10W 僅供 Android 手機使用,若是 iPhone 手機僅支援 7.5W。

右方則是控制音樂的觸控按鍵,包括燈光模式,上一首,下一道與屏幕光亮度,下方的圓形則是音量大小控制。

最下方則是四個按鍵,主要是調整時鐘與鬧鐘功能。

機底也有注明相關的充電能力,包括輸入 12V 1.5A,輸出 9V 1A,最多 10W。

燈光模式按鍵控制的就是這個前置燈光條的效果,共有四種模式,除了全白外,也有上方這個七彩燈光,與下方的兩色燈光。這個燈光會跟隨音樂去轉動,也可以選擇完全關閉。

屏幕光亮度也可以選擇,最亮是上方的效果,室內燈光全開啟下也能看清楚。在全關閉外,也可以選擇較暗的顯示,在晚上睡覺時會較合適。

momax Q.Clock 2 無線充電電子鬧鐘:好用嗎?

momax Q.Clock 2 無線充電電子鬧鐘 針對的使用場景是睡房床頭,在提供時間的同時,伴隨簡單的藍牙喇叭功能,適合在睡前或在床上使用。至於其 10W 的無線充電功能速度不快,但若在睡覺時使用,為手機充電則十分足夠了!

查詢:anlander.com 好貨加
更多詳細的充電器開箱評價,請觀看:USB 充電器 系列

【NETGEAR 師傅到】031:清水灣容容路村屋 三層 2000 呎 Mesh WiFi 完美覆蓋

大家好,我是 Router 安裝員 Alan,近期和大家分享了幾個都是豪宅的網絡設置個案,而除了一般屋苑外在香港比較多人住的,就是獨立平房式的村屋,剛好早前我接到了一個村屋客戶,今次一於和讀者說一說村屋的設置問題。

今次的客人陳小姐,她的住址我在香港生活多年也沒去過,這個地點是清水灣容容路一棟三層的村屋,大約 2000 呎擁有 4 個房間,地下為大廳和一間房,二樓是三間房,再上是天台,每層面積約 700 呎。而客人購買了 NETGEAR Orbi WiFi 6 三頻Mesh WiFi無線網絡系統套裝(RBK853),她的要求是地下和中層全部要有 WiFi 覆蓋,天台則沒所謂。

單位間隔及層數直接影響接收

這裡要說說 Mesh WiFi Router 就是為大面積單位提供全屋覆蓋網絡而設,其具有設置簡單、靈活的特性,同時又擁有優秀的無線上網體驗。主要針對室內網絡要覆蓋面積超過 500 呎、裝修時沒有在房間預留網絡插頭或網絡線走位,同時又想追求有良好的網絡連接之用家。陳小姐之所以選擇 Mesh WiFi,重點就是因為家中有數隻狗狗,希望盡量減少室內電線以便牠們走動。

我們來到這個三層的村屋看看,地下間格十分空擴,大廳後是一間房和廚房廁所,二樓是個房間圍繞住樓梯,以其面積及長方形設計只要在地下大廳放好 Router 主機,衛星機每層放一部,這樣上下層就可連接,實行全屋不同位置都可以享受高速上網,和舊時的插電式「網絡放大器」是完全不同層次之體驗。而最重要是這間屋的樓梯位置十分良好,只要在中間位擺好衛星機,便能全棟都有網絡覆蓋,雖然客人沒要求但其實天台也能收到。

當然,如果是更巨型的獨立屋,想連門口花園也收到訊號,可再多放一部機在後門位,或者一個主機配合 5 至 6 個衛星機也可以,這正是 Mesh WiFi 極具彈性的優點之一。

在設置好各部機後,我們在每個房間也做網速測試,發現在這裡只能用 800MB 寬頻的情況下,全屋都能接收到約 600MB 的上下載速度,連在廚房看影片都十分流暢,陳小姐很滿意我們的產品和服務,能令滿足客人要求就是我們最開心的事,好!收工。

村屋地區未必有1GB極速上網,能有600MB左右的上下載速度已經不錯。

最後提提大家,以上個案及內容只供讀者參考,每個地方屋型、裝修間隔及傢俬擺設都有所不同,最好因應自己實際家居環境衡量所需而設置,或選擇上門安裝服務。

網上旗艦店購買及安裝服務查詢:https://netgear.anlander.com/
其他銷售地點:
 http://www.winco.com.hk/NETGEAR-Shop-List/

師傅到!!【NETGEAR Router 安裝有辦法】系列 昔日內容重溫
地區: 香港 / 九龍 / 新界
屋型: 公屋 / 居屋 / 唐樓 / 私人屋苑 / 村屋 / 獨立屋 / 辦公室 / 商舖 / 倉庫
面積: 少於 500 呎 501-1000 呎 / 1001-1500 呎 1501-2000呎 / 2001-3000 呎 / 3000呎以上
間隔: 1 房 / 2-3 房 / 4-5 房 / 6 房或以上

師傅 Profile: Alan
一個招牌跌下來可以壓死幾個的普通 80 後中年男子,Netgear 香港網上旗艦店的安裝師傅,工作主要以安裝 Router 服務為主。香港地家家戶戶都有 Router,不外乎上網打機睇戲追劇買賣,看似跟電視台的連續劇般公式化,但其實每間屋都有其特性,有著不同間隔不同性格;正因為都市人身邊都離不開智能家居產品,所以屋內每個人上網都有不同需求,真係家家都有本難唸的「上網經」。

NETGEAR Orbi Mesh WiFi 6 RBK762S 系列開箱試玩:縮小機身依然強大

NETGEAR Orbi Mesh Router 一直提供極高速而穩定的網狀 WiFi 網絡,使用家輕鬆地建立一個可覆蓋整間房屋的 Mesh WiFi 網絡。不過支援 WiFi 6 的旗艦機款的 Router 體積都比較龐大,細小的家庭現在可以選擇機身體積縮小的 Orbi Mesh WiFi 6 RBK760 系列 (設 RBK762S 及 RBK763S),在 WiFi 6E 還未有太多數碼產品支援之下,RBK762S 提供一個經濟而表現同樣出色的選擇。

體積約縮小 3 成
NETGEAR Orbi Mesh WiFi 6 RBK762S 系列的 Router 同樣設主機與衛星 Router,與旗艦機款如 RBK852 系列最大不同之處是 Router 體積約縮小 3 成,置放在家中更慳位仿如無物。主機 Router 設有支援 1G 寬頻的 WAN 及 3 個支援 1G 寬頻的 LAN 連接埠,機面設有一掃連接預設 SSID 的二維碼,方便用家作首次設定。衛星 Router 就設 2 個支援 1G 寬頻的 LAN 連接埠,如房間中既有電腦,又有遊戲機需要更穩定的有線連接都足夠應付。

Router 體積對比旗艦機款縮小 3 成
主機 Router 機面設有一掃連接預設 SSID 的二維碼,方便用家作首次設定
主機 Router 設有支援 1G 寬頻的 WAN 及 3 個支援 1G 寬頻的 LAN 連接埠
衛星 Router 就設 2 個支援 1G 寬頻的 LAN 連接埠
火牛配不同插頭
隨帶 CAT 5e 線,完美對應 1G 寬頻

總寬頻達 5.4Gbps,支援 75 個裝置同時上網
雖然 NETGEAR Orbi Mesh WiFi 6 RBK762S 系列 Router 體積縮小,但規格依然強大,機內設 6 高效天線連擴大器,一套兩隻的 RBK762S 可覆蓋 5000 呎範圍 (三件裝的 RBK763S 為 7500 呎範圍)。每一隻支援三頻網絡的 RBK762S Router,提供8-Stream AX5400 等級 4X4 傳輸通道,總寬頻達 5.4Gbps (600Mbps + 2400Mbps + 2400Mbps),支援 75 個裝置同時上網,一般家庭都足夠使用。

機內設 6 高效天線連擴大器

支援 Orbi App 連接
NETGEAR Orbi Mesh WiFi 6 RBK762S 系列都是支援以 Orbi App 連接,只需利用手機連接預設 SSID 後,就輕鬆建立 Mesh WiFi 網絡,過程相當簡單,初學者都很易掌握。

利用手機連接預設 SSID 後
就可輕鬆建立 Mesh WiFi 網絡

建立 Mesh WiFi 網絡,用戶在 App 內可重新設定 SSID 名稱與密碼 (2.4GHz 及 5GHz 同時混合連接),最高支援 WAP3 無線加密格式,建立訪客 SSID、流量監控與應用 Netgear Armor 網絡安全功能。

重新設定 SSID 名稱與密碼
最高支援 WAP3 無線加密格式
建立訪客 SSID
流量監控

對應 Netgear Armor 網絡安全功能

連接 1G 寬頻,NETGEAR Orbi Mesh WiFi 6 RBK762S 連接支援 WiFi 6 的手機, SpeedTest 的測試下載速度為 730Mbps,都達 1G 寬頻約 8 成速度,對比旗艦的 WiFi 6 Mesh Router 有接近的表現。

連接支援 WiFi 6 的手機, SpeedTest 測試的下載速度為 730Mbps

NETGEAR Orbi Mesh WiFi 6 RBK762S 售價:HK$3,402
NETGEAR Orbi Mesh WiFi 6 RBK763S 售價:HK$4,845

網上旗艦店購買及安裝服務查詢:https://netgear.anlander.com/
其他銷售地點:
 http://www.winco.com.hk/NETGEAR-Shop-List/

【開箱評測】小米 Redmin Pad 平板:可惜沒有全整配套

小米今年推出了一款運行 Windows 11(S 模式)的平板電腦 Xiaomi Book S 12.4″,在 Android 平板電腦市場,未有新旗艦平板,只有近日推出 HK$2000 價位的小米 Redmi Pad。

小米 Redmi Pad 硬件規格

螢幕尺寸:10.61 吋 2000 X 1200 解像度螢幕
機身體積:250.38 X 157.98 X 7.05mm
重量:445g
CPU:MediaTek Helio G99
RAM:6GB
ROM:128GB
系統:Android 12 (MIUI for Pad)
主相機: 800 萬像素
前置相機:800 萬像素
電池容量:8000 mAh
其他:MicroSD 卡擴充、18W 充電、四揚聲器支援 Dolby Atmos、90Hz 螢幕刷生率
定價:HK$2099

超薄金屬機身,窄螢幕設計

10.61 吋螢幕的小米 Redmi Pad,螢幕在平板電腦中都叫窄身,加上金屬機身只有
7.05mm 非常纖薄及 445g 重量,便攜性相當高。機身的兩邊都有加入雙揚聲器,組成 4 揚聲器系統,支援杜比全景聲音效播放,播放時音量充足,低音都有力度。

小米 Redmi Pad 設 10.61 吋窄身螢幕

機身只有 7.05mm 非常纖薄

以 USB C 充電

4 揚聲器系統,支援杜比全景聲音效播放

支援 MicroSD 卡擴充

金屬機身

設自由視窗功能

小米 Redmi Pad 採用 MIUI for Pad 系統,操作上在主頁面加入常用的應用快捷鍵,可立即啟動常用及剛使用的 Apps。系統功能設螢幕刷生率切換,最高可使用 90Hz 刷生率,高刷生率在同價平板電腦中較少見,對系統操作流暢度亦有幫助。

  • 主頁面加入常用的應用快捷鍵
  • 最高可使用 90Hz 刷生率

MIUI for Pad 系統亦善用平板電腦螢幕較大的優勢,設螢幕分割功能,可將螢幕一分為二,同時啟動兩個應用。除此之外,還加入自由視窗功能,支援的應用可以變成小視窗運作,小視窗可因應需要放大縮小。

  • 設螢幕分割功能
  • 還加入自由視窗功能

低階效能,使用時間特長

小米 Redmi Pad 規格是 MediaTek Helio G99 CPU、6GB RAM、128GB RAM 及 8000 mAh 電池,Antutu 跑分是 314225 分,只算中低階平板效能,但 PCMark 3.0 測試就錄得 24 小時 46 分鐘的超長使用時間。以價論機,性價比明顯不及只差 HK$600 的小米 Xiaomi Pad 5。

  • Antutu 跑分是 314225 分
  • PCMark 3.0 測試就錄得 24 小時 46 分鐘的超長使用時間

前後相機均 800 萬像素

平板電腦的拍攝規格,一直與智能手機有距離,小米 Redmi Pad 前後相機都是 800 萬像素,規格仿傚回到多年前。不過小米 Redmi Pad 的前置鏡頭支援 FocusFrame 技術,視像通話期間可自動追蹤主體,讓主體保持在畫面中央,功能上就可以追近 iPad。

  • 設 800 萬像素主相機

拍攝色彩自然

只有 800 萬像素主攝的 小米 Redmi Pad,大家都不會要求拍攝效果好出色,但在日光環境,拍攝色彩都真實自然,放大相片都不覺油畫化,仍看到一些細節。

小米 Redmi Pad 優點:

  • 機身纖薄便攜度高
  • 系統功能完善
  • 使用時間特長
  • 播放表現不錯

小米 Redmi Pad 缺點:

  • 未有支援專用鍵盤及觸控筆

更多小米手機開箱評測,請看:小米手機 – 全系列評測 / 售價

【NETGEAR 師傅到】030:何文田君頤峰千呎大單位 三機聯動完美全覆蓋例子

大家好,又是我 Router 安裝員 Alan 和各位分享工作見聞的時間。自從我的專欄重啟後,收到不少朋友提問一些 Router 及家居 WiFi 網絡問題,綜合大家的發問,我發現除了上次詳細解說過的「建築材料阻礙訊號傳輸力」之外,最多人不了解的就是「何謂三頻 Mesh WiFi」,到底三頻和雙頻有什麼分別?剛好我上個月就遇到一位客人,他的例子極為適合用來解說三頻 Mesh WiFi 的特色。

於2004年落成的何文田君頤峰,屬於區內少有的大型的豪華住宅。

客人張先生居住於何文田京士柏的君頤近 1300 呎 3 房單位,四周環境恬靜鄰近名校區,單位之大實屬豪宅級別,而張先生笑說自己有強迫症,希望全屋任何位置都收到 WiFi,不想有死角,而且還要接收順暢盡量不出現斷線情況。因此他向我們購入頂級的NETGEAR Orbi WiFi 6 三頻Mesh WiFi無線網絡系統套裝(RBK853)三件套裝,想以此配置令露台及雜物房等位置都能覆蓋。

看過他的屋型圖則,千多呎的面積低四四方方,以我的經驗看,三件套裝絕對能達到全屋 100% 覆蓋,但問題在於要確保全範圍內都持續有良好接收,不會發生斷線的話,最好是能夠做出三機聯動的「三角形擺放」設置,這就要說明一下三頻 Router 的好處。

應該選擇 2.4GHZ 或 5GHZ?

Router頻道通常有 2 組,其中 2.4GHz 的特點就是穿透力高,覆蓋範圍比較廣,不容易受到障礙物的影響,長距離傳輸時相對穩定。但一般家電例如電磁爐、藍牙喇叭、無線滑鼠等都是使用這個頻道,如果住家的位置在鬧市旺區,附近有不同裝置發射出來的電波很易會干擾到 WiFi 訊號,導致連線不穩,所以私人網絡或要高速連線的場合應盡量避免用 2.4GHz。

而另一個 5GHz 頻道則比較容易受到障礙物的影響,覆蓋的區域比較小,不過使用同樣頻段的裝置不多,所以受到的干擾也比較少,而且在有效範圍內的傳輸速度比 2.4GHz 快得多。換句話說是穿透力低但速度快,如果好像張先生住在比較低密度的住宅區,5GHz 則非常適合用作家居無線網絡。

而真正的三頻 WiFi 6 AX6000 制式,擁有一組 2.4GHz 和兩組 5GHz,三頻中的一組 5GHz 頻道是專門用作主機及衛星機之間的傳輸,在「三角形擺放」設置下,三部機都能互相連接,確保無論走到哪裡都不會斷線,提供穩定上網質素。另外,NETGEAR手機 App 當中有「Smart Connect」智慧型連線功能,能將 2.4GHz 和 5GHz 不同網速的WiFi變成同一個 SSID 網路,當用家裝置連接時,系統會自動讓裝置跳到較快的頻道進行連線,保持網絡穩定,打機睇片都更流暢。這次的安裝設置完全符合張先生的要求,客人滿意,我又可以安心收工了。

最後提提大家,以上個案及內容只供讀者參考,每個地方屋型、裝修間隔及傢俬擺設都有所不同,最好因應自己實際家居環境衡量所需而設置,或選擇上門安裝服務。

網上旗艦店購買及安裝服務查詢:https://netgear.anlander.com/
其他銷售地點:
 http://www.winco.com.hk/NETGEAR-Shop-List/

師傅到!!【NETGEAR Router 安裝有辦法】系列 昔日內容重溫
地區: 香港 / 九龍 / 新界
屋型: 公屋 / 居屋 / 唐樓 / 私人屋苑 / 村屋 / 獨立屋 / 辦公室 / 商舖 / 倉庫
面積: 少於 500 呎 501-1000 呎 / 1001-1500 呎 1501-2000呎 / 2001-3000 呎 / 3000呎以上
間隔: 1 房 / 2-3 房 / 4-5 房 / 6 房或以上

師傅 Profile: Alan
一個招牌跌下來可以壓死幾個的普通 80 後中年男子,Netgear 香港網上旗艦店的安裝師傅,工作主要以安裝 Router 服務為主。香港地家家戶戶都有 Router,不外乎上網打機睇戲追劇買賣,看似跟電視台的連續劇般公式化,但其實每間屋都有其特性,有著不同間隔不同性格;正因為都市人身邊都離不開智能家居產品,所以屋內每個人上網都有不同需求,真係家家都有本難唸的「上網經」。

【開箱評測】小米 Redmi A1 超平手機:$6 _ _ 超長續航力安心機之選

自從香港出街好多時要用安心出行 App,賣 HK$1,000 以下的手機,都會是用家主力用來掃 QR Code 的選擇。最近小米推出 Redmi A1,賣點唔多只係勝在賣 HK$699,可唔可以勝任做一部後備機呢,大家就要留意今次真心評測啦。

小米 Redmi A1 詳細規格

螢幕尺寸:6.52 吋 1600 X 720 解像度螢幕
機身體積:164.9 x 76.75 x 9.09mm
重量:192g
CPU:MediaTek Helio A2
RAM:2GB
ROM:32GB
系統:Android 12 (Go Edition)
主相機: 800 萬像素雙鏡頭
前置相機:500 萬像素
電池容量:5000 mAh
其他:三卡槽、10W 充電、FM 收音機、Micro USB 充電
定價:HK$699

仿皮紋機背,不支援指紋識別

雖然小米 Redmi A1 係一部平價機,但都有唔細嘅 6.52 吋螢幕,都有一個令人舒適嘅閱讀效果。機身一如平機都係用塑膠物料,設 3.5mm 插頭,可以用到 FM 收音機,但不支援指紋識別功能,機背加入左仿皮紋,在簡約機身上面點綴。

用 6.52 吋螢幕

設 3.5mm 插頭,Micro USB 充電

不支援指紋識別功能

機背加入左仿皮紋

三卡槽設計

簡潔 Android 12 Go Edition 系統

小米 Redmi A1 由於效能唔高,所以運行 Android 12 Go Edition 系統,系統預載一些 Google 應用,支援深色主題模式,一些簡單的手勢操作模式。什麼應用雙開、企業模式等通通都沒有。

  • 預載一些 Google 應用
  • 一些簡單的手勢操作模式

Antutu 跑分不過 100,000,PCMark 超 26 小時

今年 Android 旗艦機,在 Antutu 跑分已經超過 1,000,000 分,不過規格是 MediaTek Helio A2 CPU、2GB、32GB ROM 的小米 Redmi A1,Antutu 跑分只有 893,55 分,對比現今旗艦機,10% 效能都沒有。大家都可以預期運算速度唔會高,就算要入去設定頁面,有時預入時間都要幾秒。

反而設 5000mAh 電量的小米 Redmi A1,續航力就有令人驚喜表現。在 PCMark 3.0 使用時間測試,達到 26 小時 2 分鐘,用黎做後備機非常一流。

  • 跑分只有 893,55 分
  • PCMark 3.0 使用時間測試,達到 26 小時 2 分鐘

小米 Redmi A1 800 萬像素雙鏡頭質素回到多年前

設 800 萬像素雙鏡頭的小米 Redmi A1,睇規格都能預期表現唔會好好。就算日光日白試影,相片清晰度都唔高,而且色彩比較暗淡,好似拎番部十年前嘅手機出黎影相。

小米 Redmi A1 優點:

  • 定價低
  • 使用時間長
  • 有 FM 收音機

小米 Redmi A1 缺點:

  • 唔支援指紋識別
  • 拍攝質素回到多年前水平
  • 效能唔高

更多小米手機開箱評測,請看:小米手機 – 全系列評測 / 售價

【開箱評測】$278 的 momax GaN 65W 三輸出快速充電器

這次開箱測試的 USB 充電器是 momax GaN 65W 三輸出快速充電器。Techritual.com 這個全新的充電器欄目將為大家進行各類型的充電器測試,希望能夠覆蓋香港有售的大部份充電器,並為大家作出明智的推介。

產品規格

品牌:momax
產品名字:GaN 65W 三輸出快速充電器(UM20)
插頭(公):英式 13A
插頭(母):USB-A x 1 / USB-C x 2
支援充電標準:PD3.0 / QC3.0 / QC4+ / PPS / AFC / FCP
單插頭最高輸出:65W
USB-C 最高輸出:65W
USB-A 最高輸出:30W
總輸出:65W
適合使用裝置:MacBook / iPad iPhone / Android 手機
尺寸:89.5mm x 50mm x 45mm
重量:125g
售價:HK$278

外觀

momax GaN 65W 三輸出快速充電器採用白色為主軸,長方形設計,大部份為磨砂白色塑膠,四個長方表面中有兩個印有 momax 標誌與 QC3.0 / PD3.0 文字。

插頭的位置全部在較窄的表面上,上方為 1 個 USB-A,標示支援 QC3.0;下方為 2 個 USB-C,標示支援 PD3.0。

根據長方表面的印刷,
USB Type C 支援 3.3V-11V 3A / 5V 9V 12V 15V 3A / 20V 2.25A / 20V 3.25A;並提供最大 65W 輸出。
USB-A 支援 4.5V 5A / 5V 4.5A / 9V 3A / 12V 2.5A / 20V 1.5A;並提供最大 30W 輸出。

根據包裝盒上的說明,不同插頭使用組合能提供不同的充電速度。當中 USB-A 最大提供 30W,PD1 或 USB PD 2 單個使用最大可以達到 65W。若同時使用 PD1 與 PD2 則最高分別可以有 45W 與 18W。

檢測充電標準

現時的充電標準主要是 Qualcomm 主導的 Quick Charge QC3.0 / QC4+ / QC5 與 USB-PD 的 PD3.0 與 PD3.1。另外還有華為的充電協議,分別是 18W 的 FCP 與最高支援 66W 的 SCP;而 oppo、OnePlus 等則是 VOOC 協議,最高支援 65W,至於 MTK 也有一個不流行的充電協議名為 PE。插頭包括:USB-A 與 USB Type C。

我們進行的測試以 Apple MacBook Pro 13吋、Samsung、小米 Android 手機或 iPhone 等終端產品進行,呈現的數據以真實情況出發,受終端產品內置晶片控電、溫度發熱或 PPS 等多種不同因素影響,與實驗室內或專業控電儀器所進行的測試會有些微差異,但並不影響一般使用者在真實使用環境效果。

採用 POWER-Z 器材檢測 USB-A 充電標準,可見支援 FCP、SCP、AFC、MTK PE+ / PE+ 2.0 QC3.0。固定支援 5V / 9V / 12V / 20V 及 QC3.0 3.6-20V。

採用 POWER-Z 器材檢測 USB-C 充電標準,可見支援 PD3.0 60W,PPS,QC4。固定支援 5V 3A / 9V 3A / 12V 3A / 15V 3A / 20V 3A 及 PPS 3.3-11V 3A。

充電原理

在以下的充電測試前,我們必需先簡單說明充電原理,充電在乎三個數據 伏特(V)安培(A)瓦特(W),我們日常充電所需的是「瓦特(W)」。

公式是:
伏特(V)x 安培(A)= 瓦特(W)
電壓(V)x 電流(A)= 瓦特(W)

充電速度快慢在乎充電器能夠輸出的瓦特(W)有多大,方法有三種,一是提昇電壓(V),二是提升電流(A),或者第三種方案是兩者都提昇。在大部份的充電協議中,都是採用提昇電壓(V)方式,搭配固定 3A 或 5A 的電流提升充電速度。例如 USB-PD 3.1 協議就是在原有的 20V 上增加 28V、36V 及 48V 以達到 140W、180W 與 240W 的充電速度。

QC / PD 快充最高速度

以下列出 Qualcomm Quick Charge(QC)/ Power Delivery(PD)快速充電的最高速度

標準最大電壓(V)/電流(A)最大功率(W)
QC 1.05V / 2A10W
QC 2.012V / 3A36W
QC 3.020V / 4.6A36W
QC 4 / 4+20V / 5A100W
QC 520V / 5A100W+
標準最大電壓(V)/電流(A)最大功率(W)
USB PD 2.020V / 5A100W
USB PD 3.020V / 5A100W
USB PD 3.148V / 5A240W

2022年有 30W 或以上都算合格

回到現實世界多一點,以一顆 4500mAh 電池為例,從 0%-100%,不同的 W 數約需要以下的時間才能充滿:
18W 約需要 2 小時
33W 約需要 1 小時
65W 約需要 45 分鐘
120W 約需要 15 分鐘

雖然以往有 18W 或 20W 充電速度會被稱為「快充」,但在普遍充電器都能輕易做 18W 或 20W 的情況下。18W / 20W 已經是充電的低標,沒有達到 30W 以上的在 2022年就很難達到實際生活環境感受下的「快充」了。

GaN 充電器原理,與傳統的最大優點就是「小」「減熱」

我們日常使用的充電器幾乎都是採用開關式控制頻率的「開關式充電器」,原理是把我們的英式三腳插的 220V 50Hz 交流電(AC),轉換成直流電(DC)為我們手機進行充電。為了做到提昇電壓,充電器內除了變壓器外,也有電容、調節頻率的「開關」等等。

以往的「開關」是硅等材料,大概能做到 100KHz,而採用新的「GaN」材料,則可以提昇至 250K~1000KHz。由於「GaN」能夠使用更高的頻率,所以在提昇電壓上可以使用相萟較小的變壓器。由於變壓器縮小,隨之帶來的熱也減少。因此,在相同輸出功率(W)的情況下,GaN 充電器的體積較小,產生的熱量也較少。

雖然如此,但並非所有 GaN 充電器的體積都一定小,因為體積小與否還要視乎充電器內其他元件,例如 PCB 底板、變壓器、電容、散熱元件、輸出充電插頭與成本等等等。謹記:GaN 可以讓充電器變小,但不一定能小很多,不使用 GaN 充電器,使用傳統採用硅材料的開關充電器也可。

充電測試

如上所述,充電測試採用不同終端產品搭配具屏幕顯示充電效率的線材(有四捨五入情況,但影響不大)進行,目的是測試在不同插頭輸出的情況下,各個插頭提供的充電 W 數是多少,並非以實驗室專業設備的控電設備作測試。

連接:USB-C:充電器 – 最高 61.4W

連接:USB-A:充電器 – 最高 18.3W(手上沒有產品支援 QC3.0 充電,無法測試極速)

連接:USB-C:充電器 – 最高 43.5W
連接:USB-C:手機 – 最高 18.7W

連接:USB-A:手機 – 最高 14.7W
連接:USB-C:充電器 – 最高 43.5W

連接:USB-A:充電器 – 最高 6.6W
連接:USB-C:充電器 – 最高 43.5W
連接:USB-C:手機 – 最高 8.32W

momax GaN 65W 三輸出快速充電器評價:好用嗎?

MacBook Air / Pro 推介:單獨使用 USB-C 以獲最佳效能

作為一個總輸出 65W 的 GaN 充電器,如果你用來連接電腦或 MacBook Pro 進行充電的話,可以單獨使用 USB Type C 進行充電,只要 MacBook 有支援 USB-C 充電即可,無論是 MacBook Air 還是 MacBook Pro 均適合(但不會太快,僅能剛剛好能充電),除了 MacBook Pro(16吋 / 2019 / 2021)無法盡用最高的 140W 充電外,其他型號在實際使用環境上都不會有太明顯的差異。

以下型號適合使用:
MacBook Air(2018-2020)
MacBook Pro(13吋 / 2016-2019 / 2020)
MacBook Pro(14吋 / 2021)
MacBook Air / Pro(M1 / 2020)
MacBook Air / Pro(M2 / 2022)
– 建議最少供電 67W

MacBook Pro (15吋 / 2016-2019)
MacBook Pro (16吋 / 2019)
– 建議最少供電 96W

以下型號不推介使用:
MacBook Pro(16吋 / 2019 / 2021)
– 建議最少供電 140W

iPad 推介:單獨使用 USB-C 以獲最佳效能

雖然此充電器 USB-A 總輸出達到 30W,但實際使用情況下需要配合 QC3.0,但 iPad 支援的是 PD 快充,所以建議使用 USB Type-C 插頭充電,以便 iPad 最少能夠用到 30W 或以上。

更佳的情況是為 iPad 充電時,不要同時連接 MacBook Air / Pro 供電,以免出現供電不足,一個晚上未能完全充電的情況。若旅行期間,晚上需要同時為多產品充電,建議在 MacBook 上使用 AlDente 等智能調節充電工具,再連接 iPad 充電,可以讓兩部裝置得到更佳充電效果。

以下型號適合使用(建議使用 USB-C 單獨供電):
iPad Pro(12.9吋 / 3-5代)
iPad Pro(11吋 / 1-3代)
iPad Pro(10.5吋 / 1代)
iPad Air(4-5代)
iPad(7-9代)
iPad mini(6代)
iPhone (iPhone 14)
– 建議最少供電 30W

iPhone 推介:可為 MacBook 或 iPad 充電同時,單獨使用 USB-A 充電

iPhone 11 以後的所有 iPhone 手機,包括最新的 iPhone 14,最好還是直接使用 USB-C 充電,這樣才能發揮 iPhone PD Type C 充電的 20W-27W 充電速度。

若旅行在外本身也需要充 MacBook 或 iPad 或的話,那麼 iPhone 13 系列或以下型號有需要也可單獨使用 USB-A 連接 Lightning 插頭為 iPhone 充電,但最多只能獲 12W 充電速度。

以下型號適合使用:
iPad Pro(12.9吋 1-2代)
iPad Pro(9.7吋-10.5吋)
iPad Air(1-3代)
iPad(5-9代)
iPad mini(1-5代)
iPhone(iPhone 5-13)
Apple Watch(1-7 / SE)
– 建議最少供電 12W

Samsung / 小米 Android 手機:建議使用 USB-C 充電

Android 手機由於快充支援制式較多,無法一一說明,但基於momax GaN 65W 三輸出快速充電器其 USB-A 僅支援 QC3.0 最高 30W 速度。若使用旗艦級手機建議使用 USB Type-C 充電,以享受更快達 60W 或以上的充電速度,特別是手機不少均支援 USB-PD PPS 功能將能有效控制手機發熱情況,延長手機電池壽命。

一句總結:

善用 GaN 技術優勢的 65W 三口充電器,一手機二配件的充電好選擇。

查詢:anlander.com 好貨加
更多詳細的充電器開箱評價,請觀看:USB 充電器 系列

【開箱評測】$598 的 momax GaN 140W 三輸出快速充電器

這次開箱測試的 USB 充電器 momax GaN 140W 三輸出快速充電器。Techritual.com 這個全新的充電器欄目將為大家進行各類型的充電器測試,希望能夠覆蓋香港有售的大部份充電器,並為大家作出明智的推介。

產品規格

品牌:momax
產品名字:GaN 140W 三輸出快速充電器(UM27)
插頭(公):英式 13A
插頭(母):USB-A x 1 / USB Type C x 2
支援充電標準:PD3.1 / QC3.0PPS / SCP / FCP / AFC
單插頭最高輸出:140W
USB-C 最高輸出:100W
USB-A 最高輸出:18W
總輸出:140W
適合使用裝置:MacBook Air / Pro / iPad / iPhone / Android 手機
尺寸:102.6mm x 73mm x 50.8mm
重量:303g
售價:HK$598

momax GaN 140W 三輸出快速充電器(UM27)採用白色為主軸,長方形設計,大部份為磨砂白色塑膠,四個長方表面中有兩個分別印有 momax 及 QC3.0 / PD3.1 標誌與文字。

作為對比,我們把 momax GaN 100W 四輸出快速充電器(UM22)與 Apple 67W 充電器作對比,可以看到其實際大小感覺不會比 Apple 67W 大小相若。

插頭的位置全部在較窄的表面上,上方為 1 個 USB-A,QC3.0,下方為 3 個 USB Type C,標示支援 PD3.0 PPS。

根據長方表面的印刷,
USB-C(1位)支援:5V 9V 12V 15V 3A / 20V 5A / 28V 5A,最高 140W。
USB-C(2位)支援:5V 9V 12V 15V 3A / 20V 5A,最高 100W
USB-A 則支援:5V 3A / 9V 3A / 12V 2.5A / 20V 1.5A,最高 30W。

根據包裝盒上的說明,不同插頭使用組合能提供不同的充電速度。當中 USB PD1 單個最高可達 140W,USB PD1 + USB PD2 則最高分別可以有 100W 與 35W。USB-A 最高可達 30W,USB-C PD1 + USB-A 則可達 100W 及 30W,若 USB PD2 + USB-A 則是 20W。若 USB PD1 + USB PD2 + USB-A 則是 100W + 20W。這樣看來,即 USB PD2 與 USB-A 是共享線路。

檢測充電標準

現時的充電標準主要是 Qualcomm 主導的 Quick Charge QC3.0 / QC4+ / QC5 與 USB-PD 的 PD3.0 與 PD3.1。另外還有華為的充電協議,分別是 18W 的 FCP 與最高支援 66W 的 SCP;而 oppo、OnePlus 等則是 VOOC 協議,最高支援 65W,至於 MTK 也有一個不流行的充電協議名為 PE。插頭包括:USB-A 與 USB Type C。

我們進行的測試以 Apple MacBook Pro 13吋、Samsung、小米 Android 手機或 iPhone 等終端產品進行,呈現的數據以真實情況出發,受終端產品內置晶片控電、溫度發熱或 PPS 等多種不同因素影響,與實驗室內或專業控電儀器所進行的測試會有些微差異,但並不影響一般使用者在真實使用環境效果。

採用 POWER-Z 器材檢測 USB-C PD1 充電標準,可見支援 PD3.1 140W、EPR、PPS、QC5,是我們測試眾多充電器中,首次出現支援 PD3.1 標準的充電器。
PD 標準固定支援 5V 3A / 9V 3A / 12V 3A / 15V 3A / 20V 5A / PPS 3.3-21V 5A,及 EPR Capable 28V 5A。
QC 標準固定支援 5V / 9V / 12V / 20V 及 QC3.0 3.6-20V。

採用 POWER-Z 器材檢測 USB-C PD2 充電標準,可見支援 PD3.0 100W。
PD 標準固定支援 5V 3A / 9V 3A / 12V 3A / 15V 3A / 20V 5A 。
QC 標準固定支援 5V / 9V / 12V / 20V 及 QC3.0 3.6-20V。

採用 POWER-Z 器材檢測 USB-A 充電標準,可見支援 QC3.0 / FCP / SCP / AFC。
QC 標準固定支援 5V / 9V / 12V / 20V 及 QC3.0 3.6-20V。

充電原理

在以下的充電測試前,我們必需先簡單說明充電原理,充電在乎三個數據 伏特(V)安培(A)瓦特(W),我們日常充電所需的是「瓦特(W)」。

公式是:
伏特(V)x 安培(A)= 瓦特(W)
電壓(V)x 電流(A)= 瓦特(W)

充電速度快慢在乎充電器能夠輸出的瓦特(W)有多大,方法有三種,一是提昇電壓(V),二是提升電流(A),或者第三種方案是兩者都提昇。在大部份的充電協議中,都是採用提昇電壓(V)方式,搭配固定 3A 或 5A 的電流提升充電速度。例如 USB-PD 3.1 協議就是在原有的 20V 上增加 28V、36V 及 48V 以達到 140W、180W 與 240W 的充電速度。

QC / PD 快充最高速度

以下列出 Qualcomm Quick Charge(QC)/ Power Delivery(PD)快速充電的最高速度

標準最大電壓(V)/電流(A)最大功率(W)
QC 1.05V / 2A10W
QC 2.012V / 3A36W
QC 3.020V / 4.6A36W
QC 4 / 4+20V / 5A100W
QC 520V / 5A100W+
標準最大電壓(V)/電流(A)最大功率(W)
USB PD 2.020V / 5A100W
USB PD 3.020V / 5A100W
USB PD 3.148V / 5A240W

2022年有 30W 或以上都算合格

回到現實世界多一點,以一顆 4500mAh 電池為例,從 0%-100%,不同的 W 數約需要以下的時間才能充滿:
18W 約需要 2 小時
33W 約需要 1 小時
65W 約需要 45 分鐘
120W 約需要 15 分鐘

雖然以往有 18W 或 20W 充電速度會被稱為「快充」,但在普遍充電器都能輕易做 18W 或 20W 的情況下。18W / 20W 已經是充電的低標,沒有達到 30W 以上的在 2022年就很難達到實際生活環境感受下的「快充」了。

GaN 充電器原理,與傳統的最大優點就是「小」「減熱」

我們日常使用的充電器幾乎都是採用開關式控制頻率的「開關式充電器」,原理是把我們的英式三腳插的 220V 50Hz 交流電(AC),轉換成直流電(DC)為我們手機進行充電。為了做到提昇電壓,充電器內除了變壓器外,也有電容、調節頻率的「開關」等等。

以往的「開關」是硅等材料,大概能做到 100KHz,而採用新的「GaN」材料,則可以提昇至 250K~1000KHz。由於「GaN」能夠使用更高的頻率,所以在提昇電壓上可以使用相萟較小的變壓器。由於變壓器縮小,隨之帶來的熱也減少。因此,在相同輸出功率(W)的情況下,GaN 充電器的體積較小,產生的熱量也較少。

雖然如此,但並非所有 GaN 充電器的體積都一定小,因為體積小與否還要視乎充電器內其他元件,例如 PCB 底板、變壓器、電容、散熱元件、輸出充電插頭與成本等等等。謹記:GaN 可以讓充電器變小,但不一定能小很多,不使用 GaN 充電器,使用傳統採用硅材料的開關充電器也可。

充電測試

如上所述,充電測試採用不同終端產品搭配具屏幕顯示充電效率的線材(有四捨五入情況,但影響不大)進行,目的是測試在不同插頭輸出的情況下,各個插頭提供的充電 W 數是多少,並非以實驗室專業設備的控電設備作測試。

連接:USB-C(1):MacBook:77W
(由於手上的 Macbook 最高僅支援 100W,並未支援最高的 140W,所以未能測試到極速,但我們可以看到輸入已偵測到 PD3.1 94W)

連接:USB-A:充電器:18W

連接:USB-C(1):MacBook:77W
連接:USB-C(2):充電器:18W
(值得一提是,在插入 USB-C(2)為充電器供電時,USB-C(1)並沒有斷電重啓情況,仍然維持固定的 77W 供電。)

連接:USB-C(1):MacBook:77W
連接:USB-A:充電器:18W
(值得一提是,在插入 USB-A 為充電器供電時,USB-C(1)並沒有斷電重啓情況,仍然維持固定的 77W 供電。)

連接:USB-C(1):MacBook:77W
連接:USB-C(2):充電器:10W
連接:USB-A:充電器:10W
(值得一提是,在插入 USB-C(2)與 USB-A 為充電器供電時,USB-C(1)並沒有斷電重啓情況,仍然維持固定的 77W 供電。)

momax GaN 140W 三輸出快速充電器評價:好用嗎?

MacBook Air / Pro 推介:使用 USB-C 以獲最佳效能

作為一個總輸出 140W 的 GaN 充電器,如果你用來連接電腦或 MacBook Pro 進行充電的話,可以單獨使用 USB Type C PD1 或 PD2 進行充電,只要 MacBook 有支援 USB-C 充電即可,無論是 MacBook Air 還是 MacBook Pro 均適合。若你手上的是 MacBook Pro(16吋 / 2019 / 2021)則可以使用 USB-C PD1 以便盡用最高的 140W 充電。

以下型號適合使用:
MacBook Air(2018-2020)
MacBook Pro(13吋 / 2016-2019 / 2020)
MacBook Pro(14吋 / 2021)
MacBook Air / Pro(M1 / 2020)
MacBook Air / Pro(M2 / 2022)
– 建議最少供電 67W

MacBook Pro (15吋 / 2016-2019)
MacBook Pro (16吋 / 2019)
– 建議最少供電 96W

MacBook Pro(16吋 / 2019 / 2021)
– 建議最少供電 140W

iPad 推介:MacBook 充電同時,也可使用 USB-C 充電

由於此充電器 USB-A 總輸出超過 30W,在實際使用情況下,如果你使用的是 iPad 建議使用 USB Type-C 插頭充電,不然也可以利用 USB-A 利用 30W 進行充電。

在連接 MacBook Air / Pro 充電的時候,由於另一個 USB-C PD1 也可以提供 35W 充電,或選用 USB-A 也可以有 30W。不過切記不能同時使用 USB-C PD2 與 USB-A,否則充電速度會降低至 20W。若旅行期間,晚上需要同時為多產品充電,建議在 MacBook 上使用 AlDente 等智能調節充電工具,再連接 iPad 充電,可以讓兩部裝置得到更佳充電效果。

以下型號適合使用:
iPad Pro(12.9吋 / 3-5代)
iPad Pro(11吋 / 1-3代)
iPad Pro(10.5吋 / 1代)
iPad Air(4-5代)
iPad(7-9代)
iPad mini(6代)
iPhone (iPhone 14)
– 建議最少供電 30W

iPhone 推介:可為 MacBook 或 iPad 充電同時,單獨使用 USB-A 充電

iPhone 11 以後的所有 iPhone 手機,包括最新的 iPhone 14,最好還是直接使用 USB-C 充電,這樣才能發揮 iPhone PD Type C 充電的 20W-27W 充電速度。

若旅行在外本身也需要充 MacBook 或 iPad 或的話,那麼 iPhone 13 系列或以下型號有需要也可單獨使用 USB-A 連接 Lightning 插頭為 iPhone 充電,但最多只能獲 20W 充電速度,若同時連接 Apple Watch 充電則只能分到約 10W 充電速度。

以下型號適合使用:
iPad Pro(12.9吋 1-2代)
iPad Pro(9.7吋-10.5吋)
iPad Air(1-3代)
iPad(5-9代)
iPad mini(1-5代)
iPhone(iPhone 5-13)
Apple Watch(1-7 / SE)
– 建議最少供電 12W

Samsung / 小米 Android 手機:建議使用 USB-C 充電

Android 手機由於快充支援制式較多,無法一一說明,但基於 momax GaN 140W 三輸出快速充電器(UM27)其 USB-A 僅支援 QC3.0 最高 18W 速度。

若使用旗艦級手機建議使用 USB Type-C 充電,以享受更快達 30W 或以上的充電速度,特別是手機不少均支援 USB-PD PPS 功能將能有效控制手機發熱情況,延長手機電池壽命。

一句總結:

如果想用來充 MacBook Air / Pro,這款 momax GaN 140W 三輸出快速充電器(UM27)是極佳選擇。因為你在使用 USB-C PD1 為 MacBook Air / Pro 充電的同時,除非你使用的是需要 140W 的 MacBook Pro(16吋 / 2019 / 2021),否則同時使用 USB-C PD2 或 USB-A 充電均不會影響效率。

查詢:anlander.com 好貨加
更多詳細的充電器開箱評價,請觀看:USB 充電器 系列

【開箱評測】$411 的 momax GaN 100W 四輸出快速充電器

這次開箱測試的 USB 充電器是 momax GaN 100W 四輸出快速充電器。Techritual.com 這個全新的充電器欄目將為大家進行各類型的充電器測試,希望能夠覆蓋香港有售的大部份充電器,並為大家作出明智的推介。

產品規格

品牌:momax
產品名字:GaN 100W 四輸出快速充電器(UM22)
插頭(公):英式 13A
插頭(母):USB-A x 1 / USB Type C x 3
支援充電標準:PD3.0 / QC3.0 / PPS / SCP / FCP / AFC / MTK PE / PE+
單插頭最高輸出:100W
USB-C 最高輸出:100W
USB-A 最高輸出:18W
總輸出:100W
適合使用裝置:MacBook Air / Pro / iPad / iPhone / Android 手機
尺寸:104.3mm x 60mm x 49.55mm
重量:207g
售價:HK$411

外觀

momax GaN 100W 四輸出快速充電器(UM22)採用白色為主軸,長方形設計,大部份為磨砂白色塑膠,四個長方表面中有兩個分別印有 momax 及 QC3.0 / PD3.0 標誌與文字。而且還附送 100W 白色充電線。

作為對比,我們把 momax GaN 100W 四輸出快速充電器(UM22)與 Apple 67W 充電器作對比,可以看到其實際大小感覺不會比 Apple 67W 小一點點。

插頭的位置全部在較窄的表面上,上方為 1 個 USB-A,QC3.0,下方為 3 個 USB Type C,標示支援 PD3.0 PPS。

根據長方表面的印刷,
USB-C(1/2位)支援:5V 9V 12V 15V 3A / 20V 5A,最高 100W。
USB-C(3位)支援:9V 2.22A / 12V 1.5A,最高 20W
USB-A 則支援:4.5V 5A / 5V 4.5A / 9V 2A / 12V 1.5A,最高 22.5W。

根據包裝盒上的說明,不同插頭使用組合能提供不同的充電速度。當中 USB PD1 或 USB PD 2 單個使用最大可以達到 100W。若同時使用 PD1 與 PD2 則最高分別可以有 60W 與 30W。

檢測充電標準

現時的充電標準主要是 Qualcomm 主導的 Quick Charge QC3.0 / QC4+ / QC5 與 USB-PD 的 PD3.0 與 PD3.1。另外還有華為的充電協議,分別是 18W 的 FCP 與最高支援 66W 的 SCP;而 oppo、OnePlus 等則是 VOOC 協議,最高支援 65W,至於 MTK 也有一個不流行的充電協議名為 PE。插頭包括:USB-A 與 USB Type C。

我們進行的測試以 Apple MacBook Pro 13吋、Samsung、小米 Android 手機或 iPhone 等終端產品進行,呈現的數據以真實情況出發,受終端產品內置晶片控電、溫度發熱或 PPS 等多種不同因素影響,與實驗室內或專業控電儀器所進行的測試會有些微差異,但並不影響一般使用者在真實使用環境效果。

採用 POWER-Z 器材檢測 USB-C 充電標準,可見支援 PD3.0 100W、PPS、QC5。
PD 標準固定支援 5V 3A / 9V 3A / 12V 3A / 15V 3A / 20V 5A / PPS 3.3-21V 5A。
QC 標準固定支援 5V / 9V / 12V / 20V 及 QC3.0 3.6-20V。

採用 POWER-Z 器材檢測 USB-A 充電標準,可見支援 QC3.0 / FCP / SCP / MTK PE / PE+2.0 。
QC 標準固定支援 5V / 9V / 12V 及 QC3.0 3.6-12V。

採用 POWER-Z 器材檢測 附送的 100W USB-C / USB-C 充電線,可見支援最高 20V 5A,最高 100W。

充電原理

在以下的充電測試前,我們必需先簡單說明充電原理,充電在乎三個數據 伏特(V)安培(A)瓦特(W),我們日常充電所需的是「瓦特(W)」。

公式是:
伏特(V)x 安培(A)= 瓦特(W)
電壓(V)x 電流(A)= 瓦特(W)

充電速度快慢在乎充電器能夠輸出的瓦特(W)有多大,方法有三種,一是提昇電壓(V),二是提升電流(A),或者第三種方案是兩者都提昇。在大部份的充電協議中,都是採用提昇電壓(V)方式,搭配固定 3A 或 5A 的電流提升充電速度。例如 USB-PD 3.1 協議就是在原有的 20V 上增加 28V、36V 及 48V 以達到 140W、180W 與 240W 的充電速度。

QC / PD 快充最高速度

以下列出 Qualcomm Quick Charge(QC)/ Power Delivery(PD)快速充電的最高速度

標準最大電壓(V)/電流(A)最大功率(W)
QC 1.05V / 2A10W
QC 2.012V / 3A36W
QC 3.020V / 4.6A36W
QC 4 / 4+20V / 5A100W
QC 520V / 5A100W+
標準最大電壓(V)/電流(A)最大功率(W)
USB PD 2.020V / 5A100W
USB PD 3.020V / 5A100W
USB PD 3.148V / 5A240W

2022年有 30W 或以上都算合格

回到現實世界多一點,以一顆 4500mAh 電池為例,從 0%-100%,不同的 W 數約需要以下的時間才能充滿:
18W 約需要 2 小時
33W 約需要 1 小時
65W 約需要 45 分鐘
120W 約需要 15 分鐘

雖然以往有 18W 或 20W 充電速度會被稱為「快充」,但在普遍充電器都能輕易做 18W 或 20W 的情況下。18W / 20W 已經是充電的低標,沒有達到 30W 以上的在 2022年就很難達到實際生活環境感受下的「快充」了。

GaN 充電器原理,與傳統的最大優點就是「小」「減熱」

我們日常使用的充電器幾乎都是採用開關式控制頻率的「開關式充電器」,原理是把我們的英式三腳插的 220V 50Hz 交流電(AC),轉換成直流電(DC)為我們手機進行充電。為了做到提昇電壓,充電器內除了變壓器外,也有電容、調節頻率的「開關」等等。

以往的「開關」是硅等材料,大概能做到 100KHz,而採用新的「GaN」材料,則可以提昇至 250K~1000KHz。由於「GaN」能夠使用更高的頻率,所以在提昇電壓上可以使用相萟較小的變壓器。由於變壓器縮小,隨之帶來的熱也減少。因此,在相同輸出功率(W)的情況下,GaN 充電器的體積較小,產生的熱量也較少。

雖然如此,但並非所有 GaN 充電器的體積都一定小,因為體積小與否還要視乎充電器內其他元件,例如 PCB 底板、變壓器、電容、散熱元件、輸出充電插頭與成本等等等。謹記:GaN 可以讓充電器變小,但不一定能小很多,不使用 GaN 充電器,使用傳統採用硅材料的開關充電器也可。

充電測試

如上所述,充電測試採用不同終端產品搭配具屏幕顯示充電效率的線材(有四捨五入情況,但影響不大)進行,目的是測試在不同插頭輸出的情況下,各個插頭提供的充電 W 數是多少,並非以實驗室專業設備的控電設備作測試。

連接:USB-C(1):MacBook:76W

連接:USB-A:充電池:20W

連接:USB-C(1):MacBook:61W
連接:USB-C(2):充電器:27W

連接:USB-C(1):MacBook:45W
連接:USB-C(2):充電器:27W
連接:USB-C(3):手機:14W

連接:USB-C(1):MacBook:45W
連接:USB-C(2):充電器:27W
連接:USB-C(3):手機:10W
連接:USB-A:USB-A:手機:11W

momax GaN 100W 四輸出快速充電器(UM22)評價:好用嗎?

MacBook Air / Pro 推介:單獨使用 USB-C 以獲最佳效能

作為一個總輸出 100W 的 GaN 充電器,如果你用來連接電腦或 MacBook Pro 進行充電的話,可以單獨使用 USB Type C 進行充電,只要 MacBook 有支援 USB-C 充電即可,無論是 MacBook Air 還是 MacBook Pro 均適合,除了 MacBook Pro(16吋 / 2019 / 2021)無法盡用最高的 140W 充電外,其他型號在實際使用環境上都不會有太明顯的差異。

以下型號適合使用:
MacBook Air(2018-2020)
MacBook Pro(13吋 / 2016-2019 / 2020)
MacBook Pro(14吋 / 2021)
MacBook Air / Pro(M1 / 2020)
MacBook Air / Pro(M2 / 2022)
– 建議最少供電 67W

MacBook Pro (15吋 / 2016-2019)
MacBook Pro (16吋 / 2019)
– 建議最少供電 96W

以下型號不推介使用:
MacBook Pro(16吋 / 2019 / 2021)
– 建議最少供電 140W

iPad 推介:MacBook 充電同時,也可使用 USB-C 充電

由於此充電器 USB-A 總輸出不超過 20W,在實際使用情況下,如果你使用的是 iPad 建議使用 USB Type-C 插頭充電,不然也可以利用 USB-A 利用 20W 進行充電。

在連接 MacBook Air / Pro 充電的時候,由於另一個 USB-C 也可以提供 30W 充電,所以若需要同時為 iPad 充電的話,也可以同時為 MacBook Air / Pro 與 iPad 同時充電。若旅行期間,晚上需要同時為多產品充電,建議在 MacBook 上使用 AlDente 等智能調節充電工具,再連接 iPad 充電,可以讓兩部裝置得到更佳充電效果。

以下型號適合使用(建議使用 USB-C 單獨供電):
iPad Pro(12.9吋 / 3-5代)
iPad Pro(11吋 / 1-3代)
iPad Pro(10.5吋 / 1代)
iPad Air(4-5代)
iPad(7-9代)
iPad mini(6代)
iPhone (iPhone 14)
– 建議最少供電 30W

iPhone 推介:可為 MacBook 或 iPad 充電同時,單獨使用 USB-A 充電

iPhone 11 以後的所有 iPhone 手機,包括最新的 iPhone 14,最好還是直接使用 USB-C 充電,這樣才能發揮 iPhone PD Type C 充電的 20W 充電速度。

若旅行在外本身也需要充 MacBook 或 iPad 或的話,那麼 iPhone 13 系列或以下型號有需要也可單獨使用 USB-A 連接 Lightning 插頭為 iPhone 充電,但最多只能獲 18W 充電速度,若同時連接 Apple Watch 充電則只能分到約 10W 充電速度。

以下型號適合使用:
iPad Pro(12.9吋 1-2代)
iPad Pro(9.7吋-10.5吋)
iPad Air(1-3代)
iPad(5-9代)
iPad mini(1-5代)
iPhone(iPhone 5-13)
Apple Watch(1-7 / SE)
– 建議最少供電 12W

Samsung / 小米 Android 手機:建議使用 USB-C 充電

Android 手機由於快充支援制式較多,無法一一說明,但基於 momax GaN 100W 四輸出快速充電器(UM22)其 USB-A 僅支援 QC3.0 最高 18W 速度。

若使用旗艦級手機建議使用 USB Type-C 充電,以享受更快達 30W 或以上的充電速度,特別是手機不少均支援 USB-PD PPS 功能將能有效控制手機發熱情況,延長手機電池壽命。

一句總結:

如果想用來充 MacBook Air / Pro,這款 momax GaN 100W 四輸出快速充電器(UM22)適合單充,可以享受快速充電。若需要同時為 iPad 充電的話,則會影響 MacBook Air / Pro 的充電效率。作為一個多功能的充電器,這款充電器除了適合為 MacBook Air / Pro 單充外,更適合同時為多款不同產品,例如 iPad / iPhone / Android 手機等不同產品充。

查詢:anlander.com 好貨加
更多詳細的充電器開箱評價,請觀看:USB 充電器 系列

【開箱評測】$255 的 momax Q.Mag Dual 二合一磁吸桌面無線充電器

這次開箱測試的 USB 充電器是 momax Q.Mag Dual 二合一磁吸桌面無線充電器。Techritual.com 這個全新的充電器欄目將為大家進行各類型的充電器測試,希望能夠覆蓋香港有售的大部份充電器,並為大家作出明智的推介。

產品規格

品牌:momax
產品名字:Q.Mag Dual 二合一磁吸桌面無線充電器(UD20)
輸入:USB 5V 3A / 9V 3A / 12V 3A
輸出:無線充電 5W / 7.5W / 10W / 15W
支援充電標準:Qi
最高輸出:15W
總輸出:15W
適合使用裝置:iPhone / Android 手機
尺寸:170mm x 128mm x 90mm
重量:350g
售價:HK$248

外觀

momax Q.Mag Dual 二合一磁吸桌面無線充電器產品外觀很漂亮,仿織布表面手感比一般純塑膠更好,上下兩個充電位置都有無線充電標誌,而站立的更有 momax 標誌。

仿織布上的無線充電標誌採用白色設計。

momax Q.Mag Dual 二合一磁吸桌面無線充電器背後有一個 USB-C 充電器供電。

產品底部,左右兩個位置有防滑塑膠設計,中間則是充電標準等規格註明。

機底有注明相關的充電能力,包括輸入 5V 3A / 9V 3A / 12V 3A,即最多 36W。至於輸出則是 5W / 7.5W / 10W / 15W。由於沒有注明 iPhone MagSafe 官方支援,所以 iPhone 放上去理論上僅支援 7.5W,只有 Android 手機才可能用到最大的 15W 無線充電。

2022年無線充電 15W或以上都算合格

回到現實世界多一點,以一顆 4500mAh 電池為例,從 0%-100%,不同的 W 數約需要以下的時間才能充滿:
18W 約需要 2 小時
33W 約需要 1 小時
65W 約需要 45 分鐘
120W 約需要 15 分鐘

雖然以往有 10W 無線充電器也算是快充,但在 2022年大部份無線充電器都能輕易做 10W。產品最少都要擁有 15W 才能算是達到無線充電的低標。

充電測試

如上所述,無線充電測試採用不同終端產品的 App (有四捨五入情況,但影響不大)進行,目的是測試在不同插頭輸出的情況下,不同手機支援的最高充電 W 數有一定差異,並非以實驗室專業設備的控電設備作測試。

USB-A QC3.0:無線充電:手機:1580mA / 4.2V,約 6.6W

USB-A QC3.0:無線充電:手機:1370mA / 4.2V,約 5.7W

momax Q.Mag Dual 二合一磁吸桌面無線充電器評價:好用嗎?

iPhone 推介:擁有 MagSafe 保護殼適用

Apple 對 iPhone 對無線充電有一定限制。如果沒有得到認證的手機僅獲 7.5W 充電(獲認證最高可享 15W)。觀乎現時沒有多少款無線充電器獲得 Apple 認證的前題下,對於 iPhone 用戶來說最重要的或許是足夠方便。

如果你的 iPhone 有使用 MagSafe 保護殼的話,那麼這款具磁吸能力的無線充電器會更方便。

以下型號適合使用:
iPhone 12 系列
iPhone 13 系列
iPhone 14 系列

Samsung / 小米 Android 手機:必須使用第三方磁吸手機殼

Android 手機由於快充支援制式較多,無法一一說明,但基於 momax Q.Mag Dual 二合一磁吸桌面無線充電器立式的無線充電必需使用磁吸裝置,所以若你的 Android 手機有使用適合的磁吸手機殼,那麼便適合使用,若沒有的話則需要使用平躺的無線充電。

一句總結:

最佳選擇應該是 1 部使用 iPhone,1 部使用 Android 手機。

查詢:anlander.com 好貨加
更多詳細的充電器開箱評價,請觀看:USB 充電器 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