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蓋的面板設計也有些變化,更顯低調、內斂不少,完整的 REPUBLIC OF GAMERS 將信仰凸顯。
維持 3.5 吋 LCD 面板可能讓有些擁有 Ryujin II 的使用者覺得,這次 Ryujin III 沒有太大升級,但從規格來看,Ryujin III 用的 3.5 吋 LCD 搭配上 32MB(Ryujin II 為 16MB),LCD 面板也開始支援 60 FPS,意味著全新的 3.5 LCD 可以提供更清晰的影像表現。
冷排尺寸從 121 x 394 x 27mm 提升至 399.5 x 120 x 30 mm。可以見到 ASUS 出貨時,對於冷排的保護措施做的相當不錯,而這次水管長度也從 380mm 增長至 400mm。
ROG Ryujin III 將過去用的 Fan Hub 取消,直接附上一條 3 to 1 的風扇串接線方便使用者直接將多顆風扇串接,直接接到主機板上,這做法對於減少成本有不少幫助(雖然我們知道 RYUJIN III 價格…),更重要的是,少了 Fan Hub 可以減少使用者在安裝時各種麻煩,特別是要找個地方塞入 Fan Hub 以及其衍生的各種線材。
ROG Ryujin III 同為 Asetek 8th Gen 方案的 ROG Ryuo III。
3.5 吋 LCD 與 Asetek 8th Gen 方案的 ROG Ryujin III。
ROG Ryujin III 除系統監控外,也可以呈現動畫;當然,預設為動畫顯示,使用者需要透過 Armoury Crate 進行設定。然而,我們發現到這次 Ryujin III 的系統監控最多只提供 3 個顯示選系,但過去 Ryujin II 部分最多可以同時顯示 4 個選目。
相較之下,我們會偏向 Ryujin II 的 4 個選項設定,畢竟主項目的資訊要明顯許多,不曉得 ASUS 是否會考慮開放 4 選項讓使用者做選擇。
跟著我們快速看一下 Intel Core i9-13900K with ROG Maximus Z790 Apex 搭配 Ryuo III 與 Ryujin III 的測試。
Ryuo III with Intel Core i9-13900K
Ryujin III with Intel Core i9-13900K
從測試來做比較的話,加入 VRM Fan 設計的 Ryujin III 表現要比 Ryuo II 好,不過可能因為我們是開放式平台測試,所以 VRM 的優勢似乎沒有被凸顯出來。
這次 Ryujin III 透過加高的方式改善了 Ryujin II 的一些小問題,雖然 3.5 吋 LCD 面板沒有再次提升尺寸,但 32MB 儲存空間與 60 FPS 的更新頻率還是讓它與 Ryujin II 有著不同的感受。
前面也提到,Ryujin III 還會推出黑色與白色的 ARGB 版本,這次風扇部分導入磁吸式設計,可以讓使用者減少不少整線的麻煩;至於 Noctua 版本,當然是因為風扇本身沒有磁吸式設計,所以安裝時候就得稍微將線材進行整理。
我們在 Ryujin II 的測試同曾提到「這一次的 ROG Ryujin II 360 除了週邊各項附送的東西外,更強大的應該是整合式的 Armoury Crate 軟體,若是在猶豫要選購哪一款帶有顯示面板的一體式水冷,想必 ROG Ryujin II 360 一定在你名單中的首二位置內」,但這次 Ryujin III 的推出,很明顯沒有之一的選項,因為 Asetek 8th Gen 方案,再加上大尺寸顯示面板的一體式水冷,就只有 ROG Ryujin III 一款。
與 Ryuo III 相差新台幣 1,000 元,沒有任何猶豫,在沒有任何壓力的條件下,Ryujin III 一體式水冷是我們推薦的首選,只是得猶豫到底黑色、白色或是 Noctua 風扇,哪一個版本才是你真正先要。
Honor Pad V8配備了一個11.0英寸的IPS LCD屏幕,分辨率為2560 x 1600像素,刷新率為120Hz。而Honor Pad V8 Pro則配備了一個更大的12.1英寸IPS LCD屏幕,分辨率為2560 x 1600像素,刷新率為144Hz,並支持10億色顯示和高達600尼特的亮度。這意味著Honor Pad V8 Pro的屏幕比Honor Pad V8更大、更亮、更清晰,並且顏色更加真實。
效能
Honor Pad V8和Honor PadV8 Pro都搭載了強大的Mediatek Dimensity處理器,但Honor Pad V8 Pro的處理器比Honor Pad V8更強大一些。Honor Pad V8配備了Mediatek Dimensity 8020處理器,而Honor Pad V8 Pro則搭載了Mediatek Dimensity 8100處理器,這意味著它的處理速度更快,更能應對高強度的運行需求。
攝影功能
Honor Pad V8和Honor Pad V8 Pro都擁有出色的攝影功能,但它們之間還是有一些差異。Honor Pad V8配備了一個雙鏡頭攝像頭,其中一個鏡頭為13 MP,f/1.8,(廣角),1/3英寸,自動對焦,另一個鏡頭為2 MP,f/2.4,(微距),並支持4K@30fps和1080p@30fps的錄像。而Honor Pad V8 Pro則配備了一個單鏡頭攝像頭,分辨率為13 MP,f/2.0,(廣角),1/3英寸,自動對焦,並支持HDR、4K@30fps和1080p@30fps的錄像。此外,兩款平板電腦都配備了一個5 MP的自拍攝像頭。
總結
總體而言,Honor Pad V8 Pro是一款更強大、更高級的平板電腦,擁有更大、更亮、更清晰的屏幕和更快的處理器。它還配備了更好的攝影功能和更快的充電速度。然而,如果您對平板電腦的需求不是那麼高,Honor Pad V8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它擁有出色的屏幕和攝影功能,而且價格更為實惠。
無論您選擇哪款平板電腦,它們都是出色的選擇,能夠滿足您的需求。不過,如果您是一位專業的用戶,需要在平板電腦上執行複雜的任務,例如編輯視頻或運行大型應用程序,那麼Honor Pad V8 Pro無疑是更好的選擇。它的強大處理器和更大的內存可以輕鬆處理這些任務,而且在使用過程中也不會感到卡頓。
Linksys 的故事,與眾多美國科技巨頭一樣,在家中後院車房開始。創始人曹英偉是台灣人,畢業於台灣淡江大學電算系,再到芝加哥攻讀電腦碩士學位。1988 年於車庫創立 DEM International,主攻電腦零件、配件進出口業務。不過他認為公司難以增長,除非開發自己的產品。他註意到 Internet 的發展,所以在 1993 年,將公司名稱改為 Linksys,意思是「連結系統」,主力推出連接網絡的產品。
從 Chrome Web Store 下載 Voice Control for ChatGPT Chrome 擴展。然後,前往 OpenAI 的 ChatGPT 網頁,使用此鏈接 https://chat.openai.com/auth/login。登錄您的 OpenAI 帳戶並刷新頁面。語音控制功能將添加到 ChatGPT 中。
總之,語音輸入是一個很棒的功能,它允許使用者在不打一個字的情況下將提示發送到 ChatGPT。由於語音輸入不是 ChatGPT 的內置功能,因此使用者可以在 Chrome 上下載「Voice control for Chat GPT」擴展並輕鬆使用它。該擴展完全免費且易於使用。因此,使用者可以毫不費力地利用它。以上我們已經提供了一個關於如何在您的設備上下載和使用此擴展的逐步指南。
機身前面板提供 USB 3.2 Gen 2 Type-A(1 埠整合充電功能)、3.5mm 音效輸出入端子,以及電源開關。背部除了電源插孔,Thunderbolt 4 / USB4 和 HDMI 2.1(支援 CEC 消費性電子產品控制)各有 2 埠,支援 4 台顯示器和顯示模擬功能,其餘包含 2.5Gbps乙太網路、2 埠 USB Type-A(USB 3.2 Gen 2 / 2.0)。
NUC 13 Pro Mini PC 內部架構配置
底蓋兼具 VESA 懸掛支架固定機構,轉開那 4 顆螺絲就可以將之取下,進行零組件裝卸或 VESA 配件固定。我們不打算將它大卸八塊,畢竟電路板另一面是處理器等元件,配備像筆電那樣的鼓風扇散熱模組,其實也看不出什麼所以然來。
NUC 13 Pro Mini PC 提供 Core i7 / i5 / i3處理器搭配組合,如果有 Intel vPro 技術功能使用需求,目前暫時只能選購 NUC 13 Pro Kit。得留意預載的處理器有所差異,Core i7 / i5 版本是使用 Core P(Raptor Lake-P),但這代的 Core i3 改成 Core U(Raptor Lake-U)系列,性能會有多一些的差異。
記憶體依然採用 DDR4 SODIMM,2 組插槽支援標準 1.2V 電壓,時脈最高 DDR4-3200、總和容量 64GB,相對好處是可以沿用舊的模組。儲存有 2 組 M.2,Type 2280、Key M 支援 PCIe 4.0 x4 介面,而 Type 2242、Key B 插槽僅限使用 SATA 介面模組,另外在底蓋有做散熱相對應處理。
M.2 Type 2280底下還有個小插槽,預設是提供 Wi-Fi 模組使用,NUC13ANK 樣品機配備了 Intel Wi-Fi 6E AX211 模組,我們想全系列的用料應該是相同。至於 2.5Gbps 乙太網路有兩種用料,NUC 13 Pro Mini PC 以 I226-V 控制器為主,至於支援 Intel vPro 技術的機型會換用 I226-LM。
前述合適應用場景,除了性能等級差異因素,也考量到 NUC 13 Pro Mini PC 散熱能力。利用 AIDA64 燒機試驗,處理器封裝與 P-core 溫度,都會頂到設計承受上限 100°C。另外透過 Cinebench 進一步觀察,實測撐不了幾秒就逼近 100°C,結果必然是降低時脈因應,這使得跑分結果衰退 18% 左右。
也因此,像影片剪輯、轉檔諸如此類,高度密集運算並不適合 NUC 13 Pro Mini PC,如果只是偶爾處理簡單短片倒也還行。畢竟長時間高壓力作業,應當不在 Intel 產品設計應用考量範疇內,因而沒有配備更強而有力的散熱模組,包含冷、熱氣流動向規劃也說不上多麼理想。
總和而言,NUC 已經是高度成熟產品,除了不建議讓它太「操勞」之外,NUC 13 Pro Mini PC 如同以往是能讓人感到滿意。它的身軀只有巴掌大(嗯,變壓器並不算小… …),又能懸掛在顯示設備後方減少占用空間,在相當多的商務 / 業應用場合能派上用場,端看怎麼動動腦讓它發揮效益。
Intel 強調 NUC 13 Pro Mini PC 符合全年無休運作的要求,而且工作環境溫度承受力最高達 40°C,產品除了擁有 3 年可用性 / 有限保固服務,Intel 對於特定版本更承諾 5 年產品生命週期。因此導入 NUC 13 Pro Mini PC 應用,是不用擔心才部署不久,後勤支援很快就面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