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Blog Page 196

Galaxy S23 FE 傳聞不會用 Qualcomm 晶片

0

較早前,來自南韓的一個消息稱,Samsung Galaxy S23 FE 將配備 Snapdragon 8+ Gen 1 晶片。但現在最新消息來自 Twitter,一位名為 @Tech_Reve 的消息人士指,Samsung 已決定為即將推出的 Galaxy S23 FE 採用自家的 Exynos 2200 處理器,而不會有 Snapdragon 版本的手機。

這個傳聞很有可能是真的,因為同樣的消息已經在網上流傳了一段時間,並且出現了許多不同的來源,其中一些被 Android Headlines 引用。同時,還有一張完整的規格表,證實了關於 Galaxy S23 FE 的先前傳言和消息。

根據這份泄露的規格,Galaxy S23 FE 的傳聞規格為:Exynos 2200 處理器、6.4 Gbps LPDDR5 6/8 GB RAM、UFS 3.1 128GB/256GB、前置攝像頭:12 MP、1.12um、廣角攝像頭:廣角 50 MP 1.0um GN33x、望遠攝像頭:8 MP 1.0um Hi-347、超廣角攝像頭:12 MP,1.12um IMX258。這些規格看起來相當普通,特別是 Exynos 2200 部分。

Samsung 在其最新的旗艦系列中放棄了自家的晶片,只依賴高通矽片來為所有三款機型提供支援。儘管在原始性能方面,Exynos 和 Snapdragon 晶片組一直處於同一水平線上,但是在熱效率方面,三星自家的晶片組多年來一直存在問題。

在規格表的下半部分,情況也是如此:我們認為 S23 FE 將在內部面臨激烈的競爭,尤其是來自 Galaxy A54,該機型具有幾乎相同的規格(除了望遠攝像頭和稍微更好的晶片組),並且價格非常有競爭力。Galaxy S23 FE 預計在今年第三季度推出。

【手機比較】Honor 90 Pro 與 Honor Magic5 Pro:規格表、效能、攝影功能

0

在智能手機市場上,Honor 90 Pro和Honor Magic5 Pro是兩款非常受歡迎的手機。這兩款手機都擁有強大的性能和出色的攝影功能,但它們之間還存在一些差異。在本文中,我們將比較這兩款手機的屏幕與顯示、效能、攝影功能等方面,以幫助您決定哪一款更適合您。

項目Honor 90 ProHonor Magic5 Pro
網路技術GSM / CDMA / HSPA / CDMA2000 / LTE / 5GGSM / CDMA / HSPA / EVDO / LTE / 5G
CPUQualcomm SM8475 Snapdragon 8+ Gen 1(4納米)Qualcomm SM8550-AB Snapdragon 8 Gen 2(4納米)
顯示屏尺寸和類型6.78英寸,AMOLED,1B色彩,120Hz,HDR,1600尼特(峰值)6.81英寸,LTPO OLED,1B色彩,120Hz,HDR10+,1800尼特(峰值)
操作系統Android 13,MagicOS 7.1Android
13,MagicOS 7.1
內存256GB 12GB RAM,256GB 16GB RAM,512GB 16GB RAM256GB 8GB RAM,256GB 12GB RAM,512GB 12GB RAM,512GB 16GB RAM
主攝像頭三鏡頭,200 MP,f/1.9,(廣角),1/1.4″,0.56µm,PDAF,32 MP,f/2.4,(長焦),PDAF,OIS,2.5倍光學變焦,12 MP,f/2.2,112˚(超廣角),AF三鏡頭,50 MP,f/1.6,23mm(廣角),1/1.12″ 1.4µm,多方向PDAF,激光AF,OIS,50 MP,f/3.0,90mm(望遠鏡镜头),PDAF,OIS,3.5倍光學變焦,50 MP,f/2.0,13mm,122˚(超廣角),1/2.76″,AF,TOF 3D(深度)
自拍攝像頭雙鏡頭,50 MP,f/2.4,100˚,(超廣角),2 MP,f/2.4,(深度)單鏡頭,12 MP,f/2.4,100˚(超廣角),1.22µm,TOF 3D(深度/生物識別傳感器)
WLANWi-Fi 802.11 a/b/g/n/ac/6,雙頻,Wi-Fi DirectWi-Fi 802.11 a/b/g/n/ac/6,雙頻,Wi-Fi Direct
NFC是,HCE,NFC-SIM
藍牙5.2,A2DP,LE,aptX HD5.2,A2DP,LE,aptX HD
3.5mm耳機插孔
充電90W有線充電,15分鐘充3-56%(廣告),5W反向有線充電66W有線充電,50W無線充電,反向無線充電,5W反向有線充電
紅外線

屏幕與顯示

Honor 90 Pro擁有一個6.78英寸的AMOLED屏幕,顯示亮度高達1600尼特(峰值),支持120Hz的刷新率和HDR技術,色彩表現非常出色。而Honor Magic5 Pro的屏幕則是一個6.81英寸的LTPO OLED屏幕,顯示亮度高達1800尼特(峰值),同樣支持120Hz的刷新率和HDR10+技術,色彩表現更加精細。因此,如果您更注重屏幕的顯示效果和色彩表現,那麼Honor Magic5 Pro會是更好的選擇。

效能

在效能方面,Honor 90 Pro搭載了Qualcomm SM8475 Snapdragon 8+ Gen 1處理器,而Honor Magic5 Pro則搭載了更先進的Qualcomm SM8550-AB Snapdragon 8 Gen 2處理器。兩款手機的處理器都非常強大,但Honor Magic5 Pro的處理器性能更好,更能夠應對高強度的運算需求。因此,如果您需要更高的效能來處理複雜的應用程序或遊戲,那麼Honor Magic5 Pro會是更好的選擇。

攝影功能

在攝影方面,Honor 90 Pro擁有三鏡頭設計,其中主攝像頭為200 MP,配備廣角鏡頭、長焦鏡頭和超廣角鏡頭。而Honor Magic5 Pro則擁有三鏡頭設計,其中主攝像頭為50 MP,配備廣角鏡頭、望遠鏡鏡頭和超廣角鏡頭。兩款手機的攝影功能都非常出色,但Honor Magic5 Pro的攝影效果更加優秀,尤其是在低光環境下。此外,Honor Magic5 Pro還配備了TOF 3D深度傳感器和生物識別傳感器,使攝影體驗更加完美。因此,如果您需要更好的攝影功能,那麼Honor Magic5 Pro會是更好的選擇。

總結

綜合來看,Honor Magic5 Pro在屏幕與顯示、效能和攝影功能方面表現更優秀,而Honor 90 Pro則在內存和顯示亮度方面表現更優秀。因此,您應根據自己的需求和喜好來選擇這兩款手機之一。Honor Magic5 Pro還擁有更快的充電速度和更多的傳感器,例如紅外線和色彩光譜感應器。但這些功能可能對某些用戶來說不是很重要。

最後,我們還需要考慮到價格因素。Honor Magic5 Pro的價格比Honor 90 Pro略高,但這也反映了它更先進的技術和更好的功能。因此,如果您的預算允許,那麼Honor Magic5 Pro會是更好的選擇。

【評測】Honor 90 Pro
【評測】Honor Magic5 Pro

【手機比較】Honor 90 與 Honor 90 Pro:規格表、效能、攝影功能

0

Honor 90 與 Honor 90 Pro 都是兩款非常強大的手機,擁有出色的規格和功能。在本文中,我們將對這兩款手機進行全面比較,以了解它們之間的區別和相似之處。

項目Honor 90Honor 90 Pro
網路GSM / CDMA / HSPA / CDMA2000 / LTE / 5GGSM / CDMA / HSPA / CDMA2000 / LTE / 5G
CPUQualcomm Snapdragon 7 Gen 1 Accelerated Edition (4 nm)Qualcomm SM8475 Snapdragon 8+ Gen 1 (4 nm)
顯示屏尺寸和類型6.7英寸,AMOLED,1B色彩,120Hz,1600尼特(峰值)6.78英寸,AMOLED,1B色彩,120Hz,HDR,1600尼特(峰值)
作業系統Android 13,MagicOS 7.1Android 13,MagicOS 7.1
內存256GB 12GB RAM,256GB 16GB RAM,512GB 16GB RAM256GB 12GB RAM,256GB 16GB RAM,512GB 16GB RAM
主相機三鏡頭:200 MP,f/1.9,(wide),1/1.4″,0.56µm,PDAF;12 MP,f/2.2,112˚ (ultrawide),AF;2 MP,f/2.4,(depth)三鏡頭:200 MP,f/1.9,(wide),1/1.4″,0.56µm,PDAF;32 MP,f/2.4,(telephoto),PDAF,OIS,2.5x optical zoom;12 MP,f/2.2,112˚ (ultrawide),AF
自拍相機單鏡頭:50 MP,f/2.4,100˚,(ultrawide)雙鏡頭:50 MP,f/2.4,100˚,(ultrawide);2 MP,f/2.4,(depth)
WLANWi-Fi 802.11 a/b/g/n/ac/6,雙頻,Wi-Fi DirectWi-Fi 802.11 a/b/g/n/ac/6,雙頻,Wi-Fi Direct
NFC
藍牙5.2,A2DP,LE,aptX HD5.2,A2DP,LE,aptX HD
3.5mm耳機插孔
充電66W有線,5W反向有線90W有線,15分鐘充3-56%(宣傳),5W反向有線
傳感器指紋(光學式顯示器下),加速度計,陀螺儀,指南針,超聲波接近指紋(光學式顯示器下),加速度計,陀螺儀,指南針,超聲波接近
性能Adreno 644 GPUAdreno 730 GPU

屏幕與顯示

Honor 90和Honor 90 Pro都擁有出色的屏幕與顯示效果。Honor 90配備了6.7英寸的AMOLED屏幕,分辨率為1200 x 2664像素,像素密度約為435 ppi。而Honor 90 Pro則擁有6.78英寸的AMOLED屏幕,分辨率為1224 x 2700像素,像素密度約為437 ppi。此外,Honor 90 Pro還支持HDR,顯示效果更加出色。兩款手機都擁有120Hz的刷新率和1600尼特的峰值亮度,可以提供更加流暢和清晰的顯示效果。

效能

在效能方面,Honor 90和Honor 90 Pro都配備了強大的處理器和GPU,可以應對各種複雜的應用和遊戲。Honor 90搭載了Qualcomm Snapdragon 7 Gen 1 Accelerated Edition處理器和Adreno 644 GPU,而Honor 90 Pro則搭載了更強大的Qualcomm SM8475 Snapdragon 8+ Gen 1處理器和Adreno 730 GPU。這意味著Honor 90 Pro可以更快速地處理多任務和遊戲,並提供更加流暢的使用體驗。

攝影功能

Honor 90和Honor 90 Pro都擁有強大的攝影功能,可以滿足用戶對於攝影的需求。Honor 90擁有三個後置攝像頭,其中主鏡頭為200 MP,f/1.9,(wide),1/1.4″,0.56µm,PDAF;次鏡頭為12 MP,f/2.2,112˚ (ultrawide),AF;第三鏡頭為2 MP,f/2.4,(depth)。而Honor 90 Pro則擁有三個後置攝像頭,其中主鏡頭為200 MP,f/1.9,(wide),1/1.4″,0.56µm,PDAF;次鏡頭為32 MP,f/2.4,(telephoto),PDAF,OIS,2.5x optical zoom;第三鏡頭為12 MP,f/2.2,112˚ (ultrawide),AF。此外,Honor 90和Honor 90 Pro的自拍攝像頭分別為50 MP和50 MP + 2 MP,都擁有出色的自拍功能。

總結

Honor 90和Honor 90 Pro都是出色的智能手機,具有強大的處理能力、優秀的攝影功能和出色的顯示效果。如果您追求更強大的處理能力和更好的攝影效果,那麼Honor 90 Pro是更好的選擇。但如果您對於顯示效果和屏幕大小更加講究,那麼Honor 90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Honor 90和Honor 90 Pro都擁有類似的內存配置和無線連接功能,包括Wi-Fi 802.11 a/b/g/n/ac/6,雙頻,Wi-Fi Direct,NFC和5.2的藍牙版本。兩款手機都沒有3.5mm耳機插孔,但支持反向有線充電和快速有線充電。

總體來說,Honor 90和Honor 90 Pro都是優秀的智能手機,具有強大的性能和出色的攝影功能。選擇哪一款手機取決於您的個人需求和預算。如果您需要更好的攝影效果和更快的處理能力,那麼Honor 90 Pro是更好的選擇。但如果您對於屏幕大小和顯示效果更加講究,那麼Honor 90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無論您選擇哪一款,都可以獲得出色的使用體驗和性能表現。

【評測】Honor 90
【評測】Honor 90 Pro

【開箱評價】3國際通台灣電話卡 30GB 旅遊30 天,勝在用量多

儲值卡市場,有很多不同的 SIM Card 公司,其中一家便是 3 ,它們的包裝封面也有一定特色, 3 台灣旅遊卡一直以來都有推出唔同面額的儲值卡。今日同大家評測的是 3 $90 的 30日 30GB 版本。看看在台灣使用的速度、價錢等如何。

3 台灣旅遊卡有效期 30 天

3 台灣旅遊卡市場售價 $70 的 30GB 月卡,原價為 $150,並非採即插即用方式,包 0 分鐘 語音通話分鐘 30GB 數據,採用 4G 網絡,最高速度 252mbps。無限數據此卡是有。以 2023年 5月購買日為例,有效期間為 365 日。啟用日期為至 2023年 12月 (具體請留意包裝後說明)。

包裝面值:$100
市場售價:$70
即插即用:是
數據量:30GB
最高速度:252mbps
無限數據:有
語音通話:0 分鐘
有效期:30
數據分享:可以
一日定義:00:00 – 23:59

Facebook / Google 一樣可以用

在測試速度的同時也測試了能否順利使用國際社交媒體,我們實測可以使用 Facebook 與 Google,YouTube 等國際網站。

日間:速度測試下載 252Mbps

3 作為一張 252mbps 最高速度的 30 天,速度測試一共進行了 2 次,測試速度效果以儲值卡來說合理,在 17.4Mbps 至 252Mbps 之間,上載維持在 0.76Mbps 至 7.82Mbps 速度。

查詢:anlander.com
更多儲值卡評測請即睇:SIM Card 大全
https://www.techritual.com/category/sim-card-review/

Intel 將第 14 代 Meteor Lake SoCs 上加入 AI 引擎

在 2021 年的 Computex 展覽會上,Intel 公司向媒體透露了其即將推出的 Meteor Lake 客戶端 CPU 將加入其在 2016 年收購的 Movidius 公司所擁有的 VPU 技術。該公司已經在一些第 13 代 Core 芯片中提供了 VPUs。Intel 公司的副總裁兼客戶端 AI 總經理 John Rayfield 表示,現在許多 PC 工作負載中都有 AI,因此需要專用的 AI 硬體。例如,視訊會議中的 AI 可以增強影像和聲音,使參與者聽起來更好,而遊戲中也需要大量的 AI。而像 GPT 等模型和 Stable Diffusion 等工具已經在 PC 上流行,並且可以作為本地可執行文件使用。

目前,CPU 和 GPU 正在進行重負的處理,但 Rayfield 表示,它們將無法應付 AI 工作負載的需求。將工作負載轉移到雲端是昂貴且不切實際的,因為買家希望 PC 表現出色。因此,Meteor Lake 將配備 VPUs,並使用 Intel 的 Foveros 封裝技術將 CPU、GPU 和 VPU 結合在一起。VPUs 將處理持續的 AI 和 AI 卸載,而 CPU 將被要求處理低延遲的簡單推理任務,通常在這樣做的成本小於使用驅動程序將工作負載轉移到其他地方的開銷時。GPU 將處理性能並行和吞吐量的工作。其他 AI 相關的工作將卸載到 VPUs。

Intel 表示,每一代新產品都會帶來巨大的變化,VPUs 和 Meteor Lake 將使 PC 設備更加引人注目,讓世界變得更美好,並代表一場革命。Intel 希望在桌面上使用 AI(無論是悄悄嵌入應用程序中還是在本地運行的 Stable Diffusion 等專用應用程序中)將意味著對 VPU 注入 Meteor Lake SoCs 的需求將扭轉現狀,因為目前由於疫情影響,PC 銷售額正處於下滑狀態。而隨著 PC 變得更加耐用,企業經歷了由 Windows 11 和某些疫情引發的雙重購買周期,現在經濟脆弱,PC 買家的錢包經常被夾緊。

值得注意的是,Intel 公司在一周內兩次宣布了 Meteor Lake 中的 VPUs。首先,在微軟的 Build 大會上,它概述了平台中 VPUs 的存在。然後,在 Computex 展覽會之前,它宣布所有的 Meteor Lake 產品都將包括加速器。不過,令人遺憾的是,Intel 公司似乎沒有像我們預測的那樣,在 Computex 展覽會上公佈其計劃推出的新品牌,該品牌將放棄 “Core” 品牌,採用其他品牌。

Intel 公司曾經在 Computex 展覽會上掀起了巨大的波瀾,以承認台灣對芯片業務的貢獻和對整個 PC 生態系統的重要性。然而,在這次展會上,這家公司很難被發現。它只是依靠部分熱騰騰的公告來維持存在,這是四年來的首次全面實體展示。這可能是由於 Intel 公司在 2019 年遭受了 28 億美元的損失和大規模的員工裁減,因此在現階段,Intel 公司需要更加謹慎地運作。

開箱評測:HyperX Cloud III 電競耳機

沒有想到,距離 HyperX Cloud II 至今也過去 8 年了,這中間他們也易主了。

2015 年 HyperX 推出了 Cloud 第二代,同時也將 HyperX 耳機推向了另一個高峰:在這八年間,眾多的玩家好評以及不斷的推出各類風格取向差異迥異的耳機,看的出來這個團隊的野心以及他們狂放的開發能力;而後隨著 HyperX 的易主,開始有不少玩家好奇是否會有作為每一個世代起頭的新 Cloud 正代誕生,以及會帶來多少變化?在沉默了好一陣子後,時隔足足八年我們終於有機會見證 Cloud III 的誕生,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次有著怎麼樣的成長吧!

包裝

開箱評測:HyperX Cloud III 電競耳機

包裝從來不是我們的重點,但這次 Cloud III 的包裝讓人舒服到還是要寫一下,不以傳統電競耳機那種側拉式、上拉式做法,而是以一些 Hi-Fi 耳機式禮盒包裝,輔以一塊視覺上有點質感的塑料擋片而成,不但降低了包裝垃圾同時也在開箱的感受上有著很好的體驗。

HyperX 一直以來作為特色的大概就是那完全不打算藏起來的鋁合金支架,而這回 Cloud III 更是把這個金屬支架的每一處都做到有如精品一般。我這意思不是前幾代、幾款作品不好,而是這回的每一處轉折、曲線都已經遠超這個價位耳機能帶給你的細緻程度,無愧作為一個新世代起頭的標竿之作。

耳機本身按鈕少算是 Cloud 系列的一個特點(像是 Cloud II 全身就沒有按鈕,都設計在線控上了),而 Cloud III 這次本體身上也僅增加了麥克風快速開關與音量撥輪這兩個玩家必然很需要的東西。

這次的耳罩也一樣是軟質皮材料,但強調更軟且有著更薄支撐度更好的記憶泡棉。HyperX 製品的耳機耳杯配戴感在眾多耳機中算是有口皆碑的,這次也不例外;特地強調變薄的記憶泡棉其實我並未感受到具體的(不論配戴或是視覺)差異就是了。

與上一代相同的 53mm 大單體設計,即使放到現在還是鮮有競品會將 53mm 放到產品上,因為與大單體相對的就是頻率與輸出需要有更多的調教成本,否則將會是一堆災難。而 HyperX Cloud II 在市場上得到玩家的青睞或許說明了 HyperX 團隊調教實力了得,也得以繼續在 Cloud III 使用 53mm 單體來給予玩家震撼的聲音表現。

在 Cloud II 與 Cloud III 部分,還有一個進化是配戴感上的不同, 這點從 Cloud III 的耳罩形狀不同可以看出端倪。Cloud II 的配戴感與一般耳罩式耳機無異,而 Cloud III 比較前傾,頭頂的部分比較接近一般配戴髮箍的位置,也就是更接近頭頂處,這點在細微的差異其實長時間下來也能讓頭部負擔減輕不少。

從 Cloud II 到 Cloud III

相信最初聽到 Cloud II 的玩家,會被他強勁雄厚的極低頻(以後面會提到的軟體畫面為主,32Hz)震撼到,它的重低音表現形態因 53mm 的單體以及 HyperX 獨道的聲學設計,是一個雄壯的、完整的重低音,而不是許多電競耳機容易表現出來片狀或是散碎的重低音型態。

那麼問題來了,這是玩家要的嗎?

Cloud II 的介面非常簡單直覺,一個簡單的背夾線控包含了耳機與麥克風的音量控制以及 7.1 聲道的控制,然而 Cloud III 則是整組拿掉了,儘管原廠人員證實那條 USB 轉換線材裡面還是有 DAC 等模組,但整條線上並沒有任何控制器,Cloud III 這次是採用完整的軟體調控。這不僅是目前一線電競品牌的趨勢,對於玩 HyperX 耳機頗多的我來說,也是前所未有的體驗。

作為一個樂器相關的工作者,其實我還挺愛推薦不知道要買甚麼,又希望簡單在電腦上設置耳麥系統的客人試試看 HyperX 的產品,不外乎對比起專業工作用途,這價位帶本來就是聽得舒服、又經得起長時間配戴吧;當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聲音的調控方面, 如果只是要聽得開心,那真的沒甚麼好嫌棄的,從最初代的 Cloud 筆者就很愛拿來聽很多樂團、流行樂,真的足夠的熱也不含糊,樂器演奏方面也能把主體推得夠集中,這很容易會讓人忘了它們都是 Gaming Headset,而事實上還真不算少音樂工作者日常、遊戲耳機多是 HyperX 的。

但回到前面說的:那麼問題來了,這是玩家要的嗎?

身邊還有一群以前一起打各類 FPS 征戰賺零用錢的老朋友,前些日子聊天時就提到關於 HyperX,大約的總結可以這樣轉述:「我覺得他們家耳機打遊戲根本太糊了,我用另一支聽起來就很清楚,用 HX 怎麼樣都很混亂,爽是很爽但我是要拿來打遊戲的欸」其實以電競耳機..,或者說遊戲類耳機來說,這十幾年的發展確實捲到不行,而玩家的口味也越來越刁鑽,而也確實,一款耳機產品已經難以滿足廣泛的玩家需求,對於硬核遊戲玩家來說如此,而對於一般消費大眾而言,若有一副耳機可以滿足廣泛的日常生活使用,更是樂見的吧?

而 HyperX 要怎麼去做到這件事?

這回到當第一次拿出 Cloud III 直接插入 USB 戴上耳機時的心得:「這一代怎麼變得這麼清淡無味?」,配戴上毫無問題是 HyperX 的舒適度以及包覆性,聲音的扎實度也是無庸置疑,但每一個頻率都覺得好像不那麼「得罪人」,哪怕多一點高低頻都好。

為了驗證自己的感受,拿出了 Cloud II 以及手邊幾副工作耳機,確定了自己聽見的狀況。

關於聽感

https://youtube.com/watch?v=iyl5Elo2OAY%3Ffeature%3Doembed

首先是隨手透過 Spotify 播放了 ReoNa 的 ANIMA 這首歌(藝人播放列表第一首,沒辦法),在 3:06 這一段有一個很特別的合成器音效,以日常聽音樂的 Genelec 8010 透過正常音量來聽其實也聽不是很出來,但可以隱約知道有一個 SUB極低頻在下面,而 Cloud II 則是非常張揚的用很強硬的方式將這個 SUB 榨了出來,徹底的表現了 HyperX 過往給人聽音樂時那頻率都聽到飽的感受。

但, 第一次戴上頭的 Cloud III 卻感受起來非常的乾淨,他給你的感受是:「好像都對,但又好像都不對」每一塊都表現得極度乾淨,但卻一點個性都沒有感受到,彷彿這首歌的任何一點刺激與驚喜都沒有一般。然而在後來裝上了 HyperX NGENUITY 後,Cloud III 就真的不一樣了。

裝好這套軟體後,第一件事是透過這套軟體找到上述那段心得中失去的 SUB,結果僅僅是打開 Bass Boost 就有著與 Cloud II 非常相似的低頻表現,若手再賤一點,刻意再把 Bass Boost 的 32Hz 往上推一些,還可以得到更誇張的低頻…,而且依然是有血有肉的低頻,這幾件事或許說明了:Cloud III 原始的設定在極度中間點是為了有更充裕的調整空間,而 HyperX 將耳機調控的權力放給了每一個玩家,這樣能應對起不同玩家的需求與使用場景,而這樣做的缺點就是產品硬體機能要真的夠堅實才行,而看起來 HyperX 團隊是頗有自信的。

我想了很久要怎麼去描述 Cloud II、Cloud III 帶給我的差異,這期間筆者用 Gelenec 8010 透過 Audient ID4 介面這小監聽喇叭平台來進行耳機與耳機間的交互緩衝,測試遊戲也稍微還能拿得出手的 FPS 為主,主要是以《CS:GO》、《BF:2042》這兩款比較極端的當作對比對象。然而這其中最有趣的莫過於《BF:2042》對上這兩隻耳機時帶來的反應,但我們先來簡單的聊一下作為競技 FPS 鼻祖系列的當代之作《CS:GO》於這倆耳機上的表現。

『其實打 CS 這遊戲,對耳機的追求就是越刮耳就越準。』這樣講很壞,但以前我們戰隊的夥伴都有這種共識,也默默地大家都會去找某幾個品牌的耳機來用,這時候以往的 HyperX 的耳機(這裡指 Cloud II)就顯得不是那麼被樂見,他可以給你很突出的腳步聲沒錯,但隨之而來還有很多漂亮的環境音就是「還原度很高」,但對於老派硬派玩家來說又顯得不那麼需要(像是前面提到的老戰友)。這時候 Cloud III 的可調控性就顯得很實用,也確實可以東調西調的就調出那種所謂極致硬派 CS 玩家就該要的西伯利亞風耳機;但其實你也不用這麼極端,大可把現有的音頻調控中的 Gaming 點開,然後點修改後把一些你想要強化的頻率(例如高頻們)點高就可以了….。

https://youtube.com/watch?v=OH53pIffNgE%3Ffeature%3Doembed

至於說到《BF:2042》那就真的差很多了。

首先第一個是 DTS:X 環境音效的沉入感,這一點我一開始其實沒有那麼在乎,因為我本身打遊戲偏愛的都是用各類耳機,直接透過錄音介面的輸出,小小的深信這樣的效果是最好的,結果這一回直接在《2042》的線上戰場中打出了電影感,而這個絕對不是 Cloud II 靠模擬 7.1 音效可以辦到的,甚至模擬 7.1音效在 《BF:2042》中的狀況是有點慘烈的,數次完全聽不到方向只能看螢幕提示,而 DTS:X 則完全沒有發生。

第二點,還是那個調控,由於測試的時候是” Cloud II > 休息用 Genelec > Cloud III >休息用 Genelec “這樣循環,而之前就一直覺得《戰地風雲》系列從三代開始很愛用重低頻背景音樂後,使用低頻較飽滿的耳機其實感到非常厭煩,所以後來打《戰地》系列我幾乎都配起 HD595、DT990 這類開放式耳罩;而這次在切換到 Cloud III 後,我一開始使用音頻設定較接近二代的 Bass Boost 設定,確定了整個調性後,直接換到 Balance ,喔天世界大開! 特別是 DTS:X 模式開下去,整個讓人著魔,後面打了足足一場才想到還要切一下 Gaming 模式,我得說這個調控的方案是 Cloud III 最加分的一件事!

而上面的影片是筆者在測試 Cloud III + DTS:X 時直播節錄,主要是記憶用途,也順便讓沒接觸過《BF:2042》的玩家了解其音效、音樂的混亂程度。而有幾處筆者是純靠聽的方式找到目標物像是 0:30 秒處 剛跳樓就聽到滴滴滴三聲位於右下方,旋即轉身看到敵人剛架設裝置;1:05 處右前方有載具靠近(結果他還給我飛起來),換火箭筒結果沒彈藥轉架機槍塔,也是如此。可以說 Cloud III 與 DTS:X 在娛樂性上以及遊戲性上都做到了相當大的程度,這一場戰鬥可以說完全沉溺其中的。

HyperX NGENUITY

HyperX NGENUITY 抓到 Cloud III 後介面其實滿簡單的,左下角由上至下分別為音量與開關、麥克風音量與開關以及麥克風監聽(打開後可從耳機中聽見麥克風的收音內容),中間這排僅有 DTS:X 的開關以及下方快速開啟 Windows 音訊裝置設定的按鈕,不確定未來中間是否會增加甚麼功能?右邊則是音頻開關以及下方有各類預設,其中第一個可以讓玩家新增自訂義。 右上角方框圖案則為設定檔選單。

設定檔選單中玩家可以設定多組預先設定好的配置,或針對麥克風音量、開關或針對耳機音量與調控等等,簡單的想像可以區分為日常使用、音樂以及遊戲上,而且圖案可以更改,算是滿貼心方便的設計,筆者則是簡單的將其第一組設定成全關閉僅耳機狀態、第二組麥克風關閉、平衡狀態而第三組則為DTS:X開啟、遊戲模式狀態。

在音頻調整介面中玩家可以自訂義或是修改本來的參數,點開編輯後可以發現其提供的區間不多也不少,對於音頻調整頗有要求的玩家來說可能偏少了些,不過相比大部分主流帶調控的耳機,不論耳罩或是真無線, HyperX Cloud III 涵蓋的範圍算是相當大的了,當然變化的感受也是相當的明顯,有時候要修整一個頻率到舒服的位置真的是得找很久。

多樣的硬體支援度

前面有提到, Cloud III 這次在 DAC 端提供一個 USB-C 到 USB-A 的轉接器,也就是說其實他原生是 USB Type-C,這點對於時代的前進看起來也是個必要之惡,然而我們更好奇的是,如果對應起手機不知道如何? 於是我們將其連結到了編輯的 S21 Plus 上,於市區稍微小小的走動一圈約 1.2 公里的路程,期間包含了通話測試與音樂,其中驚喜於 Cloud III 對於音量控制的支援是完全溶入的,並且聽診器效應是完全沒有(不過…這畢竟是這麼大一個耳罩耳機),同時當然還是 HyperX 那種適中的夾頭程度與耳罩的軟質,除了耳罩式配上近幾周台灣的天氣逐漸炎熱真的很不友善外,其實也沒甚麼問題。

這裡還做了件比較奇怪的事情… 就是順道測試了外接式麥克風的能力.相信我,這在市區真的是有那麼一點怪,這支外接麥克風在室內以聽爽的音量播放音樂狀況下,透過手機與朋友對話,電話另一頭表示並沒有聽見音樂的聲音;而在戶外也表示通訊很清楚,也沒聽見呼吸聲只有說話時才有聲音,其他狀況感覺就像我在電腦前一般。若極端的故意去刮、搓揉麥克風,另一端表示會聽到我在刮、敲東西的聲音,但並不會太過誇張,感覺很像我在另一邊處理東西,而沒有立即聯想到我在搞的對象是麥克風。可以想見這支麥克風也有另外的調整以針對各類玩家可能發生的狀況,也算是頗有用心。

另類玩法,與 Cloud II 結合?

對,既然 Cloud II 與 Cloud III 在 DAC 端都是 3.5mm 耳機孔,那是不是可以互相使用呢?

是的,而且認真來說,真的是可以給現有的 Cloud II 的用戶一個很好的樂趣。在後續的對比測試中也是直接透過 Cloud III 的 DAC 與 HyperX NGENUITY 使用插拔 3.5mm 耳機孔交叉垂直對比的,可以很清楚感覺到 Cloud II 屬於比較熱、中低頻豐滿而 Cloud III 則是比較輕盈淡雅的中立派;而後續再透過 HyperX NGENUITY 軟體的變化,Cloud II 也可以做出非常多樣化的風味,雖然他緊緻低頻厚的基底還是在那,但確實可玩性多了很多,而且擺脫不太常用到的 7.1 聲道模擬,而多了 DTS:X 在軟體端的變化,算是也算是給 Cloud II 增加一點好玩的地方吧?

總結

首先,隔了八年,再次摸到了「正代」HyperX Cloud 還是感到驚喜的,特別在外觀的鋁合金支架加工、人體工學部分,雖然沒有花甚麼筆墨,但其實我個人花了不少時間端詳把玩。

一開始初聽時那清湯般的聲響也讓我嚇到不知所措,雖然我知道 53mm 的單體要能做出這麼平均的聲響也是不容易,但這也太無味了!啊,結果裝上 HyperX NGENUITY 整個直接讓我愛不釋手! 即使只是調整到 Balance 模式,但打開 DTS:X 模式拿來聽聽音樂看看電影也是相當令人滿足的。

HyperX Cloud III 透過 HyperX NGENUITY 可以有非常寬大的調整範圍,配上其本身不錯的被動降噪設計能給予玩家極致的遊戲、娛樂體驗,而其多裝置對應部分,目前惟可惜手機、平板裝置因為軟體限制可能性,沒辦法支援音頻調控,不過若作為外出娛樂使用還是可行的。其精良的做工與 HyperX 家毋庸置疑的配戴舒適度與聲學堅持,若有機會好好體驗 HyperX Cloud III 定會擄獲你的芳心!

ARM 直接中斷了支援 32-bit,Android 手機終有望全支援 64-bit

0

ARM 推出了首個完全支持 64 位元的 CPU 核心設計產品系列,與去年不同的是,這次沒有預留 32-Bit 技術可供廠商使用。Cortex-X4、Cortex-A720 和 Cortex-A520 設計的性能並不總是有重大的飛躍,但它們將是轉向 64-bit 的重要一步。

Cortex-X4 是一個針對旗艦手機的性能核心,就像 X3 一樣。其更新的架構提供了 15% 的聲稱更高的性能,但使用的功率比其前身少 40%。根據 ARM 的說法,這意味著更快的應用程序啟動和更靈敏的界面。我們也不會驚訝,如果這導致改進遊戲和其他密集的任務的電池壽命。

與此同時,Cortex-A720 是 A715 的續集,是處理大多數計算任務的「中間」核心。儘管它更快,但重點在於長壽。ARM 聲稱,A720 的功率效率比去年的設計提高了 20% 以上。芯片製造商甚至可以使用更小的「入門」版本來降低成本或縮小硬件。

我們不會忽略 Cortex-A520 效率核心。儘管它最終是為背景處理和其他低需求的任務而設計,但據報導,它比它所取代的 A510 效率提高了 22%,同時管理著 8% 更好的性能。即使你不是重度用戶,你的手機也可能更加持久。

是的,ARM 也關注圖形性能。它同時推出了 Immortalis-G720、Mali-G720 和 Mali-G620 GPU 設計,這些設計再次提供更高的性能和更低的功率消耗。值得注意的是,它們引入了一個延遲頂點著色(DVS)管道,使用的帶寬少得多(在要求高的原神中減少了 33%),為更複雜的場景和 HDR 視覺留出了空間。據稱 Immortalis 的性能平均提高了 15%,效率提高了 15%。它支持 10 個或更多核心,而 Mali-G720 支持 6 到 9 個核心。G620 是五個核心或更少的預算產品。

可以肯定的是,這將影響 Android 市場。儘管蘋果在 2017 年 iOS 11 的發布中斷開了對 32 位元硬件和應用程序的支持,AnandTech 指出,Android 的移動相對緩慢,中國品牌如 Oppo 和小米持續使用 32 位元的 SoC。新的 ARM 範圍有效地推動這些公司升級,他們要麼使用純 64 位元的 SoC,要麼冒著被落後的風險。

TikTok 的字節跳動將進駐 IFC,接手瑞士私人銀行辦公室

0

綜合報道,TikTok 母公司字節跳動正準備進駐 IFC。

字節跳動將於今年從寶盛集團手中接管香港國際金融中心(IFC)一期大約1.6萬平方英尺的辦公室。據商業地產服務機構高力國際的數據,今年第一季度,中國內地公司在香港中環新租賃房產中的佔比約為29%,而在2022年和2021年全年,這一比例分別為21%和23%。此外,內地銀行、保險和金融公司對於在香港設立新辦事處也充滿興趣。

WhatsApp Android 版將推出「屏幕共享」功能

0

WhatsApp 一直在過去幾年中穩步增加許多新功能。最近帶來的一些最大功能是在 Android 和 iOS 設備之間轉移 WhatsApp 數據的能力以及在最多四個設備上登錄相同的 WhatsApp 帳戶的能力。現在,公司正在開發一個重大的新功能:屏幕共享。

根據 WABetaInfo 的報告,WhatsApp 正在開發一個新功能,允許用戶在視頻通話期間與其他人共享智能手機的屏幕。對於那些在其 Android 智能手機上擁有最新測試版(2.23.11.19)的 WhatsApp 的用戶,此功能已經通過 Google Play 商店提供。此功能使用戶更容易通過視頻通話向其他人展示手機上的某些內容。它還可以用於在進行某些手機操作時向他人尋求幫助。

在視頻通話期間,屏幕底部會出現一個新圖標。點擊該圖標後,會出現一個新的彈出菜單,詢問您是否允許顯示手機屏幕並告知您屏幕上的所有內容將對視頻通話中的其他人可見。您可以完全控制屏幕共享,並可以在通話期間通過單擊「停止共享」按鈕停止共享。

此功能與 Google Meet 的 Live Sharing 功能非常相似,該功能在幾年前首次亮相。蘋果也有一個名為 SharePlay 的類似功能,可在運行 iOS、iPadOS 和 macOS 的設備上運行。WhatsApp 的新屏幕共享功能對許多用戶尤其是老年人或兒童可能需要在手機上完成某些操作時尋求幫助的用戶非常有幫助。

【開箱評價】3國際通台灣電話卡 $70 15GB 旅遊30 天

儲值卡市場,有很多不同的 SIM Card 公司,其中一家便是 3 ,它們的包裝封面也有一定特色, 3 台灣旅遊卡一直以來都有推出唔同面額的儲值卡。今日同大家評測的是 3 $70 的 15GB 版本。看看在台灣使用的速度、價錢等如何。

3 台灣旅遊卡有效期 30 天

3 台灣旅遊卡市場售價 $70 的 15GB 月卡,原價為 $100,並非採即插即用方式,包 0 分鐘 語音通話分鐘 15GB 數據,採用 4G 網絡,最高速度 1317mbps。無限數據此卡是有。以 2023年 5月購買日為例,有效期間為 365 日。啟用日期為至 2023年 12月 (具體請留意包裝後說明)。

包裝面值:$100
市場售價:$70
即插即用:是
數據量:15GB
最高速度:267mbps
無限數據:有
語音通話:0 分鐘
有效期:30
數據分享:可以
一日定義:00:00 – 23:59

Facebook / Google 一樣可以用

在測試速度的同時也測試了能否順利使用國際社交媒體,我們實測可以使用 Facebook 與 Google,YouTube 等國際網站。

日間:速度測試下載達 267Mbps

3 作為一張 267mbps 最高速度的 30 天,速度測試一共進行了 3 次,測試速度效果以儲值卡來說合理,在 68.1Mbps 至 267Mbps 之間,上載維持在 3.7Mbps 至 10.3Mbps 速度。

查詢:anlander.com
更多儲值卡評測請即睇:SIM Card 大全
https://www.techritual.com/category/sim-card-review/

【有奬遊戲】送「家居博覽 In-Home Expo 2023」入場贈券

Techritual 聯合 anlander 活動,獲得 「家居博覽 In-Home Expo 2023」門票兩張。現在只需在 2023 年 5 月 30 日前完成任務,將可獲得「家居博覽 In-Home Expo 2023」門票,名額共 200 位。

展覽名稱:香港家居博覽2023
展覽地點:香港會議展覽中心Hall 1 CDE
日  期:2023年6月1-4日(星期四五六日)
售票方式:HK$20-(持長者咭/傷殘人士證/1米下小童免費入場)
開放時間:6月1日 (星期四):中午12:00-下午9:00
     6月2日 (星期五):中午12:00-下午9:00
     6月3日 (星期六):中午12:00-下午9:00
     6月4日 (星期日):中午12:00-下午8:00
     (每日閉館前30分鐘停止發售/換領入場券)

任務:
讚好 TechRitual 粉絲專頁
讚好 anlander 粉絲專頁
・Share & Like 這個 FB Post
・在 FB Post 講出想去「家居博覽 In-Home Expo 2023」的原因
・記得填妥表格以便聯絡

iOS 版的 ChatGPT 有過熱與耗電問題,用前記得帶充電器

ChatGPT 早前已登錄 iOS,並預計很快在 Android 上推出其 Apps。不過,據 Reddit 用戶報告,主要問題是在運行應用程序時設備過熱並且電池消耗嚴重。有些人甚至說應用程序根本無法運行。總的來說,ChatGPT 應用程序目前似乎不是非常穩定的應用程序。

目前,似乎沒有任何有效的方法來消除使用應用程序時設備過熱和電池嚴重消耗的問題。一些 Reddit 用戶建議在設備上關閉觸覺反饋,但事實證明,這也沒有任何好處。嘗試在 iPhone 上關閉觸覺反饋的人報告說,他們沒有看到 ChatGPT 應用程序的行為有任何變化或改善。

此外,OpenAI 尚未就此問題發表任何聲明。我們希望他們承認這個問題並在即將推出的更新中修復問題,為用戶提供優秀的體驗。

目前,用戶要不就使用 Web 版的,不然就是外出時多帶一個充電器吧!

Uber 電動化!限定的 Uber Green 在印度主要城市推出

0

Uber 將於今年 6 月開始在印度的三個城市推出 Uber Green 服務,這意味著在德里、孟買和班加羅爾等城市,消費者可以選擇要求電動車接送。

Uber Green 服務讓消費者可以選擇要求電動車接送。與 Uber 一貫的做法一樣,司機必須在其帳戶上購買電動車。除此之外,Uber 還與印度的多家車廠達成了新的電動車夥伴關係。

最近的一項協議包括 Uber 與 Tata 簽署了一份諒解備忘錄,以協助其在德里、孟買和班加羅爾等城市部署 25,000 輛 Xpres-T 電動車型,同時還包括加爾各答、金奈、海得拉巴和艾哈邁達巴德等城市。

Uber 還宣布與印度最大的 B2B 車隊服務提供商 Lithium Urban Technologies、Everest Fleet Private Limited 和 Uber 的全球車隊合作夥伴 Moove 達成新協議,這些夥伴將幫助他們在七個城市推出這 25,000 輛電動車。為了資助這種轉型,Uber 與印度最大的小型工業發展銀行(SIDBI)簽署了一份諒解備忘錄,讓其車隊合作夥伴可以獲得 100 億盧比的低息貸款,以購買電動車和 CNG 車輛。

Uber 表示,他們還與電動車服務初創公司 Zypp Electric 達成合作,計劃到 2024 年部署 10,000 輛電動二輪車。在德里,UberMoto 已經運營了 1000 輛 Zypp 的電動二輪車。

【開箱評價】JOYTEL 台灣電話卡 7日卡,留意需要實名登記

儲值卡市場,有很多不同的 SIM Card 公司,其中一家便是 JOYTEL ,它們的包裝封面也有一定特色, JOYTEL 使用的網絡商是 遠傳電信 。他們一直以來都有推出唔同面額的儲值卡。今日同大家評測的是 JOYTEL $80 的台灣無限數據版本。看看在台灣使用的速度、價錢等如何。

JOYTEL 4G 使用 中華電信 網絡、有效期 5 天

JOYTEL 市場售價 $90 的 ∞GB 月卡,原價為 $168,並非採即插即用方式,包 0 分鐘 語音通話分鐘 ∞GB 數據,採用 遠傳電信 4G 網絡,最高速度 203Mbps。無限數據此卡是有。以 2023年 5月購買日為例,有效期間為 365 日。啟用日期為至 2023年 12月 (具體請留意包裝後說明)。

包裝面值:$168
市場售價:$90
即插即用:是
數據量:∞GB
最高速度:309Mbps
無限數據:有
語音通話:0 分鐘
網絡供應商:遠傳
有效期:5
數據分享:可以
一日定義:00:00 – 23:59

Facebook / Google 一樣可以用

在測試速度的同時也測試了能否順利使用國際社交媒體,我們實測可以使用 Facebook 與 Google,YouTube 等國際網站。

日間:速度測試下載達 309Mbps

JOYTEL 作為一張 309Mbps 最高速度的 7 天旅遊卡,速度測試一共進行了 2 次,測試速度效果以儲值卡來說合理,在 25.1Mbps 至 309Mbps 之間,上載維持在 30.3Mbps 至 33.2Mbps 速度。

查詢:anlander.com
更多儲值卡評測請即睇:SIM Card 大全
https://www.techritual.com/category/sim-card-review/

Google 開始推出「Magic Compose Beta」,僅限美國用戶

Google 推出了 Magic Compose 的 beta 版本,這是 Google Messages 的一項新功能,利用人工智能來協助使用者撰寫簡訊。然而,這項功能有一個重要的注意事項,可能會引起使用者的擔憂,那就是 Magic Compose 會將最多 20 則先前的簡訊發送到 Google 的伺服器上,包括表情符號、反應和 URL。

Magic Compose 是 Google 在其 I/O 活動中展示的最新 AI 動力功能之一。它允許使用者使用風格化和上下文相關的建議回覆來回復簡訊。目前,這項功能正在向 Google Messages beta 程序的使用者推出。

使用者可以通過消息撰寫器旁邊的聊天氣泡來訪問 Magic Compose,它提供了各種預設風格,例如「輕鬆自在」、「興奮」或甚至是「莎士比亞」,以自定義回覆。

需要注意的是,帶有附件、語音訊息和圖片的簡訊被排除在外,但圖片標題和語音轉錄仍可能被發送。雖然 Google 表示它無法讀取這些簡訊,但內容被發送到其伺服器的事實可能會引起關注隱私的使用者的注意。

要訪問 Magic Compose,使用者需要在 Play Store 上註冊 Google Messages beta 程序。該 beta 程序目前僅支持使用美國 SIM 卡的 Android 手機的英語版本。

Google 還宣布,Google One Premium 會員將優先獲得更多的名額。值得注意的是,Magic Compose 目前支持 RCS 簡訊,尚不清楚何時會支持 SMS/MMS。

Google 強調,已發送的簡訊不會被儲存,建議回覆的輸出也會被丟棄。然而,使用者應該仔細考慮使用 Magic Compose 的影響,並決定其所帶來的好處是否超過了潛在的隱私風險。

Opera Aria 推出,在香港也無法正常使用

Opera 現在推出了 “Aria”,一款類似於 Bing Chat 的人工智能,它目標是協助用戶在網絡上查找信息並生成文本和代碼。它還為瀏覽器本身提供支持,並受到「Internal Tools」的培訓。

但最重要的是,Aria 的知識不僅限於 2021 年的事件,因為它正在「不斷提供新信息」,在數據上較 ChatGPT 新。

Opera Aria

在 Opera 最新版本上已經可以直接開啟這個名為「Chatsonic」的功能。左方有一個加號按鈕,可以開始新的對話,左側有一個面板,可以訪問聊天歷史。

由於聊天機器人已經連接到互聯網,因此它非常有能力充當搜索引擎。不過您需要驗證其輸出的信息,因為像其他任何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一樣,Aria 可能會容易出現「幻覺」或混淆信息。

不過,它與其他的 AI 一樣,在香港不能直接使用,查詢問題時會說「Server problem, please try again (Geo restricted)」。

香港想用只能選 ChatSonic

由於香港未能使用上述的 Opera Aria,如果你想用 Opera 但又想使用 AI,那只能選擇它提供的另一個 Sidebar 選擇「Chatsonic」,它採用 Google Search 連網功能,雖然回答可以根據實時效果,但並不代表回答有效,例如查詢有關「易通行」的問題,回答雖然看來有模有樣,但並不正確。

【手機比較】小米 Civi 3 與 小米Civi 2:規格表、效能、攝影功能

0

小米Civi系列是小米公司推出的一款高端智能手機,其中小米Civi 3和小米Civi 2是該系列的兩款主打產品。本文將對這兩款手機進行全面比較,從屏幕與顯示、效能、攝影功能等多個方面進行詳細分析。

項目小米Civi 3小米Civi 2
網路技術GSM / CDMA / HSPA / CDMA2000 / LTE / 5GGSM / CDMA / HSPA / CDMA2000 / LTE / 5G
處理器MediaTek Dimensity 8200 Ultra (4 nm)Qualcomm SM7450-AB Snapdragon 7 Gen 1 (4 nm)
顯示屏尺寸和類型6.55英寸AMOLED,1080 x 2400像素,20:9比例,1500尼特峰值亮度,支持Dolby Vision和HDR10+,120Hz刷新率6.55英寸AMOLED,1080 x 2400像素,20:9比例,1000尼特峰值亮度,支持Dolby Vision和HDR10+,120Hz刷新率
平台Android 13,MIUI 14Android 12,MIUI 13
內存256GB 12GB RAM,512GB 12GB RAM,1TB 16GB RAM,UFS 3.1128GB 8GB RAM,256GB 8GB RAM,256GB 12GB RAM,UFS 2.2
主攝像頭50 MP廣角鏡頭,8 MP超廣角鏡頭,2 MP微距鏡頭50 MP廣角鏡頭,20 MP超廣角鏡頭,2 MP微距鏡頭
自拍攝像頭32 MP廣角鏡頭,32 MP超廣角鏡頭32 MP廣角鏡頭,32 MP超廣角鏡頭
WLANWi-Fi 802.11 a/b/g/n/ac/6,雙頻,Wi-Fi DirectWi-Fi 802.11 a/b/g/n/ac/6,雙頻,Wi-Fi Direct
NFCNFC
藍牙5.3,A2DP,LE5.2,A2DP,LE
3.5mm耳機孔
充電67W有線快充,PD3.0,廣告宣傳可在38分鐘充滿67W有線快充,PD3.0,廣告宣傳可在40分鐘充滿
感應器指紋識別(光學式),加速度計,陀螺儀,距離感應器,指南針,色譜指紋識別(光學式),加速度計,陀螺儀,距離感應器,指南針,色譜
性能Mali-G610 MC6 GPUAdreno 644 GPU

屏幕與顯示

小米Civi 3和小米Civi 2都採用了6.55英寸AMOLED屏幕,分辨率均為1080 x 2400像素,20:9比例,並且都支持Dolby Vision和HDR10+。但是,小米Civi 3的屏幕亮度更高,峰值亮度達到了1500尼特,而小米Civi 2的峰值亮度只有1000尼特。此外,小米Civi 3還支持120Hz刷新率,比小米Civi 2更加流暢。

效能

處理器方面,小米Civi 3採用了MediaTek Dimensity 8200 Ultra (4 nm)處理器,而小米Civi 2則採用了Qualcomm SM7450-AB Snapdragon 7 Gen 1 (4 nm)處理器。從理論上來說,小米Civi 3的處理器性能更強,但實際表現還需要進一步測試。此外,小米Civi 3的內存更大,最高可達1TB 16GB RAM,而小米Civi 2最高只有256GB 12GB RAM。

攝影功能

小米Civi 3和小米Civi 2的攝影功能都非常強大,但小米Civi 3在主攝像頭方面更勝一籌,搭載了50 MP廣角鏡頭、8 MP超廣角鏡頭和2 MP微距鏡頭,而小米Civi 2的主攝像頭只有50 MP廣角鏡頭和20 MP超廣角鏡頭。此外,小米Civi 3的自拍攝像頭也更加出色,搭載了32 MP廣角鏡頭和32 MP超廣角鏡頭,而小米Civi 2的自拍攝像頭也只有32 MP廣角鏡頭和32 MP超廣角鏡頭。

總結

小米Civi 3在屏幕與顯示、效能和攝影功能等方面都表現更加優秀,但是價格也更高。而小米Civi 2雖然在某些方面稍遜一籌,但是仍然是一款非常出色的手機,並且價格相對較為實惠。因此,消費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和預算來選擇適合自己的手機。總的來說,小米Civi系列是小米公司在高端智能手機市場上的重要產品線之一。小米Civi 3和小米Civi 2作為該系列的兩款主打產品,都擁有非常強大的性能和優秀的攝影功能。此外,它們還搭載了最新的5G網絡技術,讓用戶可以享受更快的網絡速度和更好的網絡體驗。

【評測】小米 Civi 3
【評測】小米Civi 2

Apple Butterfly Keyboard 和解案完結,金額:5000萬美元

0

根據路透社報導,加州聯邦法院法官 Edward Davila 昨天最終批准了 5,000 萬美元的和解協議,涉及蘋果公司不良蝴蝶式鍵盤設計。

判決中,Davila 法官拒絕了修改協議的嘗試,並表示有 86,000 人提出了索賠。這最終確定了受影響的人數,他們將因為鍵盤問題而得到賠償,以支付他們所支付的維修費用。或者至少,那些聽說過這個訴訟並遵循到去年 7 月達成的和解協議的人數。

這起訴訟的起因是 Apple 在 2015 年至 2019 年期間推出的筆記本電腦採用了新的鍵盤設計,但這種設計無法承受正常使用;麵包屑、灰塵或積累的塵土甚至只是一點點髒污都可能導致鍵盤失效或卡住。Casey Johnston 在 The Outline 中曾寫道:“新的 MacBook 鍵盤正在毀掉我的生活。”

儘管 Apple 曾多次嘗試改進鍵盤設計,但這個問題一直存在,直到 2019 年推出 16 英寸的 MacBook Pro,才回歸到“剪刀式”設計,這種設計也適用於 Apple 桌面電腦的 Magic Keyboard。幾個月後, Apple 推出了重新設計的 13 英寸 MacBook Pro,這種鍵盤設計被完全淘汰。蘋果公司的和解協議並未承認有錯誤行為,但將向某些人支付高達 395 美元的賠償,以支付他們的維修費用。

這個故事的最後一個曲折是,有六名反對者提出了異議,認為和解協議對那些從未維修過故障鍵盤的 MacBook 擁有者不公平(因此他們不會得到任何現金),或者對於只需要支付一次更換費用的人來說,提供的 125 美元不足以支付維修費用。但是 Davila 法官否決了他們的異議,認為只是想要更多錢並不足以否決和解協議的批准。

簡而言之,任何在 3 月期限前提交可驗證的鍵盤索賠申請的人都將很快獲得賠償。

關於 ChatGPT-5,現在已知的情況是這樣的

最新的 OpenAI GPT 模型,GPT-4,已被包括 Microsoft 的 Bing 和 ChatGPT 在內的各種 AI 聊天機器人所採用。雖然 GPT-4 發布僅過去了兩個月,但人們對 OpenAI 的下一個模型 GPT-5 的期望已經達到了高潮。對於 GPT-5 的興奮似乎在不斷增長。

GPT-5 預計發布時間表

GPT-5 可能會在 2023 年底或 2024 年初發布,但也可能根本「沒在進行中」。

關於 OpenAI 的 GPT-5 模型的發布日期,我們沒有任何具體信息。然而,由於 GPT-4 是在 2023 年 3 月發布的,我們可以預計發布日期大約在今年年底,可能是 2023 年 12 月。Runway 的 CEO 曾經發推文稱:”GPT-5 計劃在今年 12 月完成培訓”,進一步證實了這一說法。

儘管如此,當 OpenAI 的 CEO Sam Altman 被問及 GPT-5 模型的開發時,他回答:”我們現在沒有計劃,也不會有一段時間。”這表明 OpenAI 不打算在今年任何時候推出 GPT-5。然而,如果我們看看目前正在進行的 AI 競賽,隨著 Google Bard 模型變得越來越先進,OpenAI 應該儘快開發該模型並盡早發布。

如果沒有,OpenAI 應該先發布 GPT-4.5(在 2023 年)?作為 Sam Altman 口中的 ChatGPT-4 改良項目?事實上,現時的

OpenAI 是否會首先發布 GPT-4.5?

其他分析師認為,OpenAI 將於 2023 年 10 月發布 GPT-4.5,以填補 GPT-4 和 GPT-5 之間的差距。 GPT-4.5 將據說是第一個處理文本和視覺數據以執行多模態分析的版本。這是在 2023 年 3 月的 GPT-4 開發者直播中首次展示和演示的。

此外,在繼續推進 GPT-5 之前,OpenAI 還需要解決 GPT-4 模型的幾個問題並進行改進。GPT-4 具有較長的推理時間和高成本,而訪問其 API 也具有挑戰性。此外,OpenAI 最近僅以 Beta 形式發布了 ChatGPT 和 Web 瀏覽插件。這就是為什麼分析師認為 OpenAI 將在 GPT-5 之前推出 GPT-4.5 的原因。

一切仍然言之尚早

GPT-5 的發布日期仍不確定,但很可能在 2024 年的某個時候。在繼續推進 GPT-5 之前,OpenAI 需要克服一些挑戰並對 GPT-4 模型進行改進,例如最近基於 ChatGPT-4,在 API 裡已經有 GPT-4 8K 與 GPT-4 32K 版本,增強了 GPT-4 的能力。

60% 美國人知道 ChatGPT,但只有 14% 嘗試過

根據皮尤研究中心的一項調查,雖然近六成的美國人熟悉 ChatGPT,但僅有14%的人實際上嘗試過這款 AI 聊天機器人。調查於三月中旬對超過 10,000 名美國成年人進行,發現高度受過教育和富裕的受訪者比最高學歷僅為高中學歷的低收入美國人更有可能至少「略知一二」 ChatGPT。

研究發現,僅有 41% 的高中畢業生熟悉 OpenAI 工具,而 79% 的博士學位持有者和 71% 的擁有學士學位的受訪者已經聽說過 ChatGPT。超過一半(55%)的低收入美國人表示他們對這款 AI 工具一無所知,而只有 24% 的高收入人群從未聽說過 ChatGPT。事實上,高收入美國人更有可能對 ChatGPT 有很多了解(28%),而不是一無所知。

調查還顯示了種族之間的差異,亞洲人比任何其他種族群體更有可能熟悉 ChatGPT,有 78% 的人至少略知一二。白人受訪者是第二個最有可能宣稱他們了解 ChatGPT 的種族群體,有 59% 的人對這款 AI 聊天機器人有了解。

與此同時,有 51% 的黑人表示他們對 ChatGPT 一無所知,而只有 49% 的黑人對它略知一二。雖然 47% 的西班牙裔對 ChatGPT 一無所知,但有 20% 的人對它有很多了解,這比黑人(14%)和白人(17%)都高。調查還顯示了性別和年齡的不平衡,男性比女性更有可能至少略知一二 ChatGPT,而 30 歲以上的成年人比 30 歲以下的成年人更不可能聽說過它。

調查還研究了人們如何使用 ChatGPT。調查發現,與 65 歲以上的成年人相比,30 歲以下的成年人更有可能將 ChatGPT 用於娛樂(31% 對 4%),而儘管對其不太熟悉,但了解 ChatGPT 的低收入家庭更有可能使用它。

正如調查所顯示的,低收入家庭中有 20% 的人可能會使用 ChatGPT 進行工作任務,而中高收入家庭的使用率均為 11%。

路由器 101:如何解決ASUS路由器上的常見問題

隨著科技的進步,家庭網絡已經成為了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ASUS路由器作為一款高性能的路由器,其穩定性和功能性也受到了眾多用戶的青睞。然而,在使用ASUS路由器的過程中,也會遇到一些常見的問題。本文將為大家介紹如何解決ASUS路由器上的常見問題。

1.無法連接到互聯網

當我們使用ASUS路由器時,有時候會出現無法連接到互聯網的情況。這時候,可以先檢查一下網絡線是否插好,路由器是否正常運行。如果仍然無法連接,可以嘗試重新啟動路由器和電腦,或者重置路由器的設置。

2.網速慢

在使用ASUS路由器時,有時候會出現網速慢的情況。這時候,可以嘗試調整路由器的設置,如更改無線頻道、調整QoS設置等,以提高網速。同時,也可以考慮升級路由器的固件,以提高性能。

3.無法訪問路由器管理界面

有時候,我們需要進入路由器的管理界面進行設置,但是卻無法訪問。這時候,可以嘗試使用不同的瀏覽器或者清除瀏覽器緩存,重新輸入路由器的IP地址進行訪問。

4.無法連接無線網絡

在使用ASUS路由器時,有時候會出現無法連接無線網絡的情況。這時候,可以先檢查一下無線網絡設置是否正確,如SSID、加密方式等是否一致。同時,也可以嘗試重新啟動路由器和設備,或者重置路由器的設置。

想購買最新的 Mesh WiFi router 解決屋企網絡覆蓋問題,可以參考我地嘅:
【詳解】什麼是 Mesh WiFi 6?原理解說,安裝佈局推介及評測 2023https://www.techritual.com/2023/04/13/357074/

【詳解】什麼是 WiFi 6/6e?特性與速度,支援手機及路由器推介 2023
https://www.techritual.com/2023/04/15/357603/

如果你想知道自已的上網速度快與慢,可以前往 Techritual.com 與 SpeedTest 聯合的「香港網速測試 SpeedTest HK」進行測速。

英國「多國」機場護照電子閘門故障,入境旅客延誤

0

周五晚,英國希思羅、曼徹斯特和蓋特威克等機場和港口出現了護照電子通關門故障,導致入境英國的旅客長時間排隊等候入境手續。

據英國內政部證實,故障發生後所有旅客都必須通過工作人員手動處理入境手續。出境旅客也受到了影響。英國目前有 270多個電子閘門,年齡超過12歲的英國和歐盟公民以及澳大利亞、加拿大、美國、日本和新西蘭等國公民可以使用這些電子通關門。

英國航空公司週四和週五也遭遇了IT問題,影響了在希思羅機場的20,000多名乘客。

【評測】台灣 電話卡 – JOYTEL $70 5日 5G 無限GB ,速度高達 371Mbps

儲值卡市場,有很多不同的 SIM Card 公司,其中一家便是 JOYTEL ,它們的包裝封面也有一定特色, JOYTEL 使用的網絡商是 遠傳電信 。他們一直以來都有推出唔同面額的儲值卡。今日同大家評測的是 JOYTEL $70 的台灣無限數據版本。看看在台灣使用的速度、價錢等如何。

JOYTEL 5G 使用 中華電信 網絡、有效期 5 天

JOYTEL 市場售價 $80 的 ∞GB 月卡,原價為 $128,並非採即插即用方式,包 0 分鐘 語音通話分鐘 ∞GB 數據,採用 遠傳電信 5G 網絡(兼容 4G 網絡),最高速度 371Mbps。無限數據此卡是有。以 2023年 5月購買日為例,有效期間為 365 日。啟用日期為至 2023年 12月 (具體請留意包裝後說明)。

包裝面值:$128
市場售價:$80
即插即用:是
數據量:∞GB
最高速度:371Mbps
無限數據:有
語音通話:0 分鐘
網絡供應商:遠傳
有效期:5
數據分享:可以
一日定義:00:00 – 23:59

Facebook / Google 一樣可以用

在測試速度的同時也測試了能否順利使用國際社交媒體,我們實測可以使用 Facebook 與 Google,YouTube 等國際網站。

日間:速度測試下載約 197.2Mbps

JOYTEL 作為一張 371Mbps 最高速度的 5 天,速度測試一共進行了 3 次,測試速度效果以儲值卡來說合理,平均下載均約 197.2Mbps,在 23.4Mbps 至 371Mbps 之間,上載維持在 2.21Mbps 至 61.1Mbps 速度。

查詢:anlander.com
更多儲值卡評測請即睇:SIM Card 大全
https://www.techritual.com/category/sim-card-review/

【手機比較】小米 Civi 3 與 小米 13 Lite:規格表、效能、攝影功能

0

小米 Civi 3 和小米 13 Lite 是小米公司最新推出的兩款手機。這兩款手機都擁有出色的性能和功能,但在某些方面有所不同。本文將比較這兩款手機的屏幕與顯示、效能、攝影功能等方面,以幫助讀者選擇適合自己的手機。

項目小米 Civi 3小米 13 Lite
網路技術GSM / CDMA / HSPA / CDMA2000 / LTE / 5GGSM / HSPA / LTE / 5G
CPU聯發科Dimensity 8200 Ultra (4 nm)高通SM7450-AB Snapdragon 7 Gen 1 (4 nm)
顯示屏尺寸和類型6.55英寸,AMOLED,1080 x 2400像素,120Hz,Dolby Vision,HDR10+,1500尼特(峰值)6.55英寸,AMOLED,1080 x 2400像素,120Hz,Dolby Vision,HDR10+,1000尼特(峰值)
作業系統Android 13,MIUI 14Android 12,MIUI 14
內存256GB 12GB RAM, 512GB 12GB RAM, 1TB 16GB RAM128GB 8GB RAM, 256GB 8GB RAM
主相機三鏡頭,5000萬像素,f/1.77,PDA
F,OIS
三鏡頭,5000萬像素,f/1.8,PDAF
自拍相機雙鏡頭,3200萬像素,f/2.0,AF雙鏡頭,3200萬像素,f/2.4
WLANWi-Fi 802.11 a/b/g/n/ac/6,雙頻,Wi-Fi DirectWi-Fi 802.11 a/b/g/n/ac/6,雙頻
NFC視市場/地區而定
藍牙5.3, A2DP, LE5.2, A2DP, LE
3.5mm耳機孔
充電67W有線快充,廣告宣稱100%充電時間為38分鐘67W有線快充,廣告宣稱100%充電時間為40分鐘
傳感器光學屏下指紋(光學),加速度計,陀螺儀,接近傳感器,指南針,色譜光學屏下指紋(光學),加速度計,陀螺儀,接近傳感器,指南針
性能AnTuTu: 800000+ (預估)AnTuTu: 534143 (v9), GeekBench: 2936 (v5.1), 2434 (v6), GFXBench: 33fps (ES 3.1 onscreen)

屏幕與顯示

小米 Civi 3 擁有一個6.55英寸的AMOLED屏幕,分辨率為1080 x 2400像素,支持120Hz的刷新率,Dolby Vision和HDR10+,峰值亮度達到1500尼特。而小米 13 Lite 的屏幕尺寸、分辨率和刷新率與小米 Civi 3 相同,但峰值亮度只有1000尼特。因此,小米 Civi 3 在屏幕亮度和顯示效果方面更勝一籌。

效能

小米 Civi 3 搭載了聯發科Dimensity 8200 Ultra (4 nm)處理器,而小米 13 Lite 則搭載了高通SM7450-AB Snapdragon 7 Gen 1 (4 nm)處理器。雖然小米 Civi 3 的性能數據尚未公佈,但預估值顯示它擁有更高的性能。此外,小米 Civi 3 配備了更大的內存選項,包括256GB 12GB RAM、512GB 12GB RAM和1TB 16GB RAM,而小米 13 Lite 僅有128GB 8GB RAM和256GB 8GB RAM的選項。因此,小米 Civi 3 在效能和內存方面更勝一籌。

攝影功能

小米 Civi 3 和小米 13 Lite 都配備了三鏡頭主攝像頭,但小米 Civi 3 的主攝像頭像素更高,達到了5000萬像素,而小米 13 Lite 僅有5000萬像素。此外,小米 Civi 3 還配備了光學屏下指紋(光學)傳感器,可以提供更好的拍攝體驗。在自拍攝像方面,小米 Civi 3 配備了雙鏡頭,3200萬像素,f/2.0,AF,而小米 13 Lite 僅有雙鏡頭,3200萬像素,f/2.4。因此,小米 Civi 3 在攝影功能方面更勝一籌。

總結

綜合以上比較,小米 Civi 3 在屏幕與顯示、效能和攝影功能方面均優於小米 13 Lite。但小米 Civi 3 的價格也相對較高,因此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和預算來選擇適合自己的手機。另外,小米 Civi 3 還搭載了67W有線快充,廣告宣稱100%充電時間為38分鐘,而小米 13 Lite 也搭載了相同的充電功能,但充電時間為40分鐘。此外,小米 Civi 3 還配備了NFC功能,而小米 13 Lite 則視市場/地區而定。

總體而言,小米 Civi 3 是一款功能強大且性能優越的手機,特別是在屏幕、效能和攝影功能方面。但是,這款手機的價格也相對較高,而小米 13 Lite 則是一款更實惠的選擇,特別是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因此,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和預算來選擇適合自己的手機。

【評測】小米 Civi 3
【評測】小米 13 Lite

路由器 101:WiFi 7 還在開發階段,但速度比 WiFi 6 快 3 倍

現代人生活中離不開網路,而 WiFi 技術更是讓人們享受到了無線傳輸的便利。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 WiFi 技術也在不斷升級,而 WiFi 7 就是其中的一個代表。

WiFi 7 是一種全新的 WiFi 標準,它的速度比現在的 WiFi 6 更快,傳輸的效率也更高。目前, WiFi 7 還處於開發階段,但它已經被認為是未來無線傳輸的趨勢。

WiFi 7 的最大特點是速度更快。它的最高速度可以達到 30Gbps,比現在的 WiFi 6 高出了 3 倍。這意味著在未來,我們可以更快地下載和上傳大型文件,觀看高清流媒體影片也不再有卡頓的問題了。

除了速度更快, WiFi 7 還有一些其他的優點。比如說,它可以支持更多的設備同時連接,這對於家庭和辦公室來說非常有用。此外, WiFi 7 還可以減少延遲,使得在線遊戲和視頻通話更加流暢。

那麼, WiFi 7 是如何實現這些優點的呢?其實, WiFi 7 的技術升級主要體現在了三個方面。首先,它使用了更高的頻率,這意味著可以傳輸更多的數據。其次, WiFi 7 引入了更多的天線,這樣可以更好地接收和發送信號。最後, WiFi 7 還使用了更高效的編碼技術,這樣可以更有效地利用頻寬。

總的來說, WiFi 7 的出現將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更多的便利。它可以讓我們更快地瀏覽網頁、下載文件、觀看影片,也可以讓我們更加流暢地進行視頻通話和在線遊戲。隨著 WiFi 7 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我們相信它的應用將會越來越廣泛,並且將成為未來無線傳輸的主流技術。

想購買最新的 Mesh WiFi router 解決屋企網絡覆蓋問題,可以參考我地嘅:
【詳解】什麼是 Mesh WiFi 6?原理解說,安裝佈局推介及評測 2023https://www.techritual.com/2023/04/13/357074/

【詳解】什麼是 WiFi 6/6e?特性與速度,支援手機及路由器推介 2023
https://www.techritual.com/2023/04/15/357603/

如果你想知道自已的上網速度快與慢,可以前往 Techritual.com 與 SpeedTest 聯合的「香港網速測試 SpeedTest HK」進行測速。

【測試】Speedtest 全球上網速度 April 2023:香港上網速度再跌,今次輸埋俾澳門

Ookla 旗下的 Speedtest 持續測試香港的上網速度,從 Mobile Network 到 Fixed Broadband 都有進行測試。這次要跟大家分享更新的就是 2023 年 4 月的數據。

香港 Mobile 降至 41 位,Broadband 排名升至第 5

根據 Ookla 的數據,Mobile Network 上,香港的下載速度平均值為 52.61Mbps(1月 54.17Mbps),上載速度為 11.87Mbps(上月為 11.95Mbps),Latency 為 18ms,在全球的排名跌至 41 位。

至於 Fixed Broadband 方面,香港的下載速度平均值為 205.19Mbps(2月為 198.53Mbps),上載速度為 148.56Mbps(2月為 139.39Mbps),Latency 達 4ms,下載與上載速度都有所上升,在全球排名升至第 5 位。

新加坡全球第一

至於全球最快的 Mobile Network 則是 Qatar,達 189.98Mbps,其次為 UAE 及 澳門(中國排名第 9 位,比香港還要快)。至於 Broadband 方面,第一則由 新加坡奪得,其次是智利與 UAE,香港排名第 5 位。

如果你想知道自已的上網速度快與慢,可以前往 Techritual.com 與 SpeedTest 聯合的「香港網速測試 SpeedTest HK」進行測速。

這個 S____ VPN 有漏洞,請馬上刪除

0

一個受歡迎的免費VPN服務被指控在網上洩露了超過3.6億條用戶數據記錄。SuperVPN的漏洞包括數量驚人的人們的敏感訊息,包括電子郵件地址、原始IP位址、地理位置記錄、獨特的用戶標識符、對所訪問網站的引用等等。

由於該服務在 Google 和 Apple 應用商店的全球下載量超過1億次,調查該事件的專家認為它應該為用戶 “敲響警鐘”,讓他們知道需要選擇一個值得信賴的VPN服務。

SuperVPN的風險

“隨着世界上越來越多的人關心數據私隱或試圖繞過審查制度,他們經常使用VPN。發現並報告被入侵資料庫的網絡安全研究員Jeremiah Fowler告訴TechRadar Pro,”這是一個最好的例子,說明哪些數據可能被捕獲,與政府共享,或在數據洩露的情況下被曝光。

Fowler發現了一個與SuperVPN應用程式相關的公開暴露的資料庫,其中包含133GB的數據,包括個人用戶訊息,如IP位置、使用的伺服器和獨特的應用程式用戶ID號碼,以及用戶在線活動、設備型號、操作系統和退款請求等細節。

在聯繫了與iOS和安卓VPN應用版本相關的可用電子郵件地址後,該資料庫被關閉,沒有任何解釋。Fowler告訴我們,此舉尤其令人擔憂,因為事實上,SuperVPN應用程式在Twitter上的熱度 “就在上週,巴基斯坦封鎖了社交媒體”。

另一個擔心的原因是看一下SuperVPN背後的所有權。在他為VPNMentor撰寫的報告中,Flower觀察到該應用在兩個不同的應用商店中是如何被列在不同的開發者名下的,儘管有完全相同的名字和兩個非常相似的標誌。

在Google Play上,SuperVPN被歸入SuperSoft Tech。而iOS、iPad和macOS的SuperVPN據說是由青島樂友滬東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開發。在洩露的文件中,福勒甚至可以找到另一家名為長沙樂友百川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的公司。”他證實,所有跡象都表明青島樂友滬東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是暴露SuperVPN用戶數據的公共資料庫的所有者。

兩家公司都沒有回應任何評論請求,也沒有在其網站上提供任何有關其所有權和位置的訊息–福勒認為,此舉引起了 “對這些免費VPN服務的透明度和安全性的擔憂”。這並不是SuperVPN第一次驚動網絡安全專家。2020年,用戶被警告要刪除這個VPN,因為它使百萬VPN用戶面臨黑客攻擊的風險。2016年,SuperVPN也被認定為危險,當時澳洲研究人員發現它是周圍惡意軟件最多的VPN應用之一。

iRecorder Screen Recorder 極危險!不斷偷錄你講野

0

一款名為 iRecorder Screen Recorder 的 Android 錄音應用程式最初是一款無害的螢幕錄製應用程式,但在其首次發布近一年後,它變得非常惡劣,詳見 Ars Technica 的報導。

該應用程式最初於 2021 年 9 月推出,但在接下來的 8 月進行更新後,它開始每 15 分鐘錄製一分鐘的音頻,並通過加密連結將這些錄音轉發到開發人員的伺服器上。整個過程在 Essential Security against Evolving Threats(ESET)研究員 Lukas Stefanko 的博客文章中有詳細記載。

在該文章中,Stefanko 表示,該應用程式在 2022 年 8 月進行了更新,包含了基於開源 AhMyth Android RAT (遠程訪問木馬)的惡意代碼。該應用程式在被報告並從 Play 商店中刪除時已經下載了 50,000 次。Stefanko 補充說,嵌入 AhMyth 的應用程式曾經通過 Google 的篩選器。

在 Apple 或 Google 的應用程式商店中,詐騙應用程式並不罕見。錄音應用程式可能尤其糟糕,有時會有掠奪性的訂閱價格和虛假評論,以增加它們在這些平台上的曝光度。

Stefanko 的博客文章突顯了一個特別棘手的問題:在您使用了一段時間後,應用程式轉向黑暗面,使用您在一開始授予它們的權限,從您的設備中收集敏感信息並將其轉移到開發人員進行不良活動。

雖然這款特定的應用程式已經不存在了,但是還有什麼可以防止其他潛伏代理在您的手機上啟動呢?Google 至少正在努力更新,通過每月通知告訴您哪些應用程式已經改變了它們的數據共享做法 – 如果它發現的話。

【開箱評價】LuckySIM 台灣電話卡 – 使用中華電信網絡,速度很慢

LuckySIM 市場售價 $65 的 4.2GB 台灣旅遊卡,原價為 $148,並非採即插即用方式,包日 600MB 數據,七日共計得 4.2GB 數據,採用 中華電信 4G 網絡,最高速度 7.41Mbps。無限數據此卡是有。以 2023年 5月購買日為例,有效期間為 365 日。啟用日期為至 2023年 12月 (具體請留意包裝後說明)。

包裝面值:$148
市場售價:$65
即插即用:是
數據量:4.2GB
最高速度:7.41Mbps
無限數據:有
語音通話:0 分鐘
網絡供應商:中華電信
數據分享:可以
一日定義:00:00 – 23:59

LuckySIM 4.2GB 4G 卡,每 1GB = $15.4

我們以每 1GB 計算價錢的話,LuckySIM 這張的平均每 1GB 價值是 $15.47。如果你在使用儲值卡後,想保留LuckySIM 的號碼,答案係唔得的。

Facebook / Google 一樣可以用

在測試速度的同時也測試了能否順利使用國際社交媒體,我們實測可以使用 Facebook 與 Google,YouTube 等國際網站。

日間:速度測試下載約 7.275Mbps

LuckySIM 作為一張 7.41Mbps 最高速度的 7 天,速度測試一共進行了五次,測試速度效果以儲值卡來說合理,平均下載均約 7.275Mbps,在 7.14Mbps 至 7.41Mbps 之間,上載維持在 7.09Mbps 至 7.42Mbps 速度。

查詢:anlander.com
更多儲值卡評測請即睇:SIM Card 大全 https://www.techritual.com/category/sim-card-review/

Wear OS 六月會有 IP Cam 預覽畫面

0

上週,Google Home for Wear OS 迎來了一次重大的 UI 設計更新,同時也將推出動畫攝像頭通知預覽功能,但需要等到下個月才能使用。在 I/O 大會上宣布,動畫 Google Home 通知預覽功能將需要 Wear OS System UI 1.4 版本才能支援 Nest 攝像頭和門鈴事件。

目前,Pixel 手錶的該組件版本號為 1.1.80.x (不要與 “Wear Core Services” 混淆,後者作為 “Wear OS by Google 智能手錶” 應用程序在 Play 商店中更新,版本號也為 1.4.x)。

Google 今天表示 Wear OS System UI 1.4 將於 6 月開始推出,並在該月底前完全可用。這是 Wear OS 用戶一直以來的一個高度要求的功能。這也是 Google 在 4 月中旬宣布支持靜態圖像後推出的功能。

另一方面,Google Home for Android 和 iOS 中的更新照明控制器也在持續推出。這需要手機應用程序的 3.1 版本,並將亮度弧形曲線替換為藥丸形滑塊。

在下面有六個快速溫度選項,而 Light color FAB 會帶出一個新的選項。第一個選項卡顯示一個控制溫度的條,而下一個選項卡則有一個圓形的顏色選擇器。這兩個功能已經在 Wear OS 應用程序中實現,並將在未來幾周內在手機/平板客戶端上提供。Google Home 3.1 仍在 Android 上推出。它在 iOS 上可用,但該功能的到來也需要服務器端的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