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的 MacBook Air 15 在 7 月底推出,至今也已經使用快 2 個月時間,但這中間一直想為它尋找一個保護殼(畢竟… 相較於過去使用的 MacBook Pro 15,全新的 MacBook Air 15 太輕薄,有時候可能不小心手滑,還是…),但遲遲都沒有見到慣用的 Case-Mate 品牌推出。
但 Case-Mate 台灣代理商在 9 月中旬通知,MacBook Air 15 用保護殼已經到港,而我們也在第一時間收到相關保護殼進行使用。
Case-Mate Snap-On 是一款硬殼設計的保護殼,在 MacBook Air 15 以前,實際就有推出過 MacBook Air 與 MacBook Pro 系列保護殼(MacBook Pro 15 2017 Late Edition 就搭配著使用,相當好用),所以這次入手 MacBook Air 15 之後就一直在催促台灣總代理 ATTI 趕快引進。
這次 MacBook Air 15 的 Snap-On 保護殼內附有 2 張鍵盤保護膜,分別是 EU 與 US 鍵盤的版本,這當然是因為 EU 與 US 鍵盤配置在按鍵部份有些許差異。
在拍攝時候使用的是 EU 鍵盤配置的鍵盤保護膜,所以在左 SHIHF 鍵部份有些突兀。
MacBook Air 15 使用 Apple M2 處理器,採用被動式散熱,因此使用鍵盤保護膜不會影響機器散熱表現,但搭配鍵盤保護膜後,整個鍵盤的打字手感差異相當大,各位就自行評估是否要搭配 Snap-On 附贈的鍵盤保護膜一併使用。
MEG Z790 Ace Max 具有清除 CMOS、BIOS 清除 / 更新,以及智慧功能等 3個按鈕,高階板的外部便利機能一應俱全。而基於 Audio Boost 5 HD 設計的音效迴路,以 Realtek ALC4082 編解碼器作為基礎,搭配 ESS ES9280AQ 數類轉換 / 耳擴整合式晶片,以及音效電容器、線路隔離等用料 / 設計也是依舊。
I/O 背板保留提供 2 埠 Thunderbolt 4(USB Type-C),與其專用的 Mini DisplayPort 影像輸入埠,並未更換成功能性相仿的 USB4。如果因故需要使用處理器內顯輸出,另外有埠獨立的 USB 3.2 Gen 2 Type-C 可用,線路設計整合支援 DP Alt. Mode 輸出,而其餘 7 埠 USB 全為 USB 3.2 Gen 2 Type-A。
內部的機殼前置擴充埠方面,可以拉 4 埠 USB 3.2 Gen 1 和 2 埠 USB 3.2 Gen 2×2,其中編號 JUSB6 那組 USB 3.2 Gen 2×2 換用轉 90 度插槽,同樣附加支援 USB PD 60W 供電,記得要把一旁的 PD_PWR1 插座接上電源。事實上它那預載背板,如同產品主視覺設計那樣,也拿掉了先前的黑金裝飾做法。
除了視覺與硬體層面這些改變,MSI 也在韌體層針對 Raptor Lake Refresh 處理器,新加入 P-Core Beyond 6GHz+ 這項超頻功能。至於這可玩性以及 MEG Z790 Ace Max 本身的性能等面向,未完待續~
Nikon 近日推出咗全新嘅革命性無反光鏡相機 – Nikon Z f,而 Nikon 同功能性背囊品牌Gaston Luga 再度合作,推出全新「Gaston Luga x Nikon背囊」,為Nikon 用家提供更完善嘅相機保護!
呢款全新合作背囊,將會喺香港Nikon官方網店同顧客支援中心公開發售。新推出嘅Gaston Luga x Nikon背囊售價為港幣1550元。相信呢個Nikon官方授權嘅功能背囊,必定可以令Nikon Z f 用家有更佳嘅拍攝體驗。無論係日常拍照或旅遊攝影,呢個背囊都可為你嘅Nikon Z f提供全方位保護,同埋提升使用便利性。
純開啟軟體不開任何內容下音質不會有變化,而每個內容看似名稱有點複雜但其實有著個別對應:智慧型音效則為音量壓縮器效果,語音清晰度即是中頻範圍,低音、高音增強效果則對應著低、高頻範圍,至於增減的範圍在哪則由軟體自行定奪,玩家給予軟體的命令雖然是「DB」但實際體會起來比較像是給予 Nahimic for Headset 一個「期許增減程度」而非直接特定頻率上的分貝運作;儘管看起來如此粗枝大葉,但實際在遊戲、音樂以及觀影效果還是非常的有感,而且調整方向變得非常直覺!
這次測試音樂很碰巧的是兩手披頭四(The Beatles)的音樂,甚至 Andy Timmons 那首 Lucy in the Sky With Diamond 是一直到撰文的這個當下我才知道是來自披頭四的,真的是對披頭四認識太少…。然而選擇這兩首很大的因素除了自己的喜愛之外,Andy Timmons 錄製版的前奏一開始那幾個觸弦聲以及中段打擊組有一種獨特、鬆散的空間感是我很喜歡的部分;而 Santana 版的 While My Guitar Gently Weeps 不是我最愛的編曲,但 Carlos Santana 的吉他佐 馬友友 的大提琴與 India Arie 的歌聲最後再用超高完整度的 Mastering 收尾,你得承認這是音樂工業最完美的一份套餐…。
測試部分,先以 Andy Timmons 進行三種模式(有線、無線、無線 + Nahimic)用較為簡單的方式速寫頻率感受(即使文字發布當下也不修正,盡量讓讀者理解我們第一手感受),而後再以 Santana 版的 While My Guitar 進行反覆地描寫聽感後彙整
有線模式: Andy Timmons – Lucy in the Sky With Diamonds:聲音距離較近,整體頻率輸出平均,中高頻部分相對狹窄,高頻表現扎實。
Santana – While My Guitar Gently Weeps:大提琴與吉他的高頻因為前述的因素非常強烈,但低頻對比起來略為鬆散;India 的聲音略感覺細聲、和音也不甚明顯,4:06 部分和音會有聲音頻率表現不出來,推測是中頻部分部分。
無線模式關閉軟體: Andy Timmons – Lucy in the Sky With Diamonds:高頻較少整體較有線模式暗許多,吉他中頻非常突出,而節奏組部分較為強勁。
While My Guitar Gently Weeps:大提琴與吉他的中頻變得非常有厚度、扎實,節奏組進入就明顯感覺到強烈的中低頻介入;India 的聲音風格顯得較為突出,和音明顯,整體人聲因為中頻提升而感到較為濕潤,沒遇到 4:06 的頻率消失問題
無線模式開軟體:
Andy Timmons – Lucy in the Sky With Diamonds:由於已經是軟體介入了,頻率的解析不太需要著墨,但可玩性這時候就出現了;在聽這首歌時,我們發現用預設音樂模式下開啟環境音效,前奏的觸弦聲會較明顯的放大,在中後段整體樂團演出時非常有坐在小型舞台前觀看小編制樂團表演的感受,特別是環境音效會把節奏組的高頻往後延伸,表現空間上的迴音,配上 Andy Timmons 的吉他音箱聲,很容易跨入其中。
沉浸,我不確定當我這篇文發出的時候,其他媒體會怎麼形容這隻耳機,但我會用這兩字來形容。 特別是 Nahimic for Headset 開啟後帶來的那種無與倫比,聆聽一場搖滾演唱會(我寫這段文字的當下在聽 Steve Vai – 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時會瞬間會忘記頭上這支耳機是電競耳機,他聲音寬闊、音場夠深,同時也夠熱烈;而當我想去聽一張慢悠悠的專輯 Nahimic 又能把 MSI Immerse GH50 Wireless 帶向悠揚壯闊的旋律中,嗯,我剛剛正點開了 Eric Clapton 的 One More Car ,One More Rider 專輯中現場版本的 Wonderful Tonight ,4:00開始的薩克斯風 Solo ,開啟環繞、語音清晰度開到5,閉上眼睛,音量催下去,有如置身在現場,一口啤酒一飲而下(未成年請勿飲酒),隨之而來 Eric 的吉他一同收尾,GH50 Wireless 與 Nahimic 就是這麼合作無間。
當被 9To5Google 問及為什麼這樣做時,一位 Google 發言人表示,該公司希望將重點放在使 Google 助手「更有幫助」上,並計劃實施「生成式 AI 能力」。因此,為了騰出空間,必須刪除一些「未充分利用的功能」。
可以想像,在線上的人們對這個決定並不滿意。一位討論區的用戶表示,這實際上將 Nest Hub Max 變成了一個「巨大的紙磚」。
在 COVID-19 大流行期間,Zoom 成為 Nest Hub Max 的一個重要功能,可以方便地發起和加入群組視頻通話,而無需其他外部設備。此外,它還為智能家居顯示器增加了額外的實用性,使其能夠融入遠程工作環境。人們因其易用性而蜂擁而至,但現在,它存在的一個目的正在消失。
你可以說 Zoom 被淘汰是因為該公司不希望在其硬件上有第三方競爭。這倒是有道理,但這並不能解釋為什麼像 Google Meet 這樣的一方服務也被取消。也許用戶群體忽視了它。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不禁想知道還會有哪些功能會被取消。今年 6 月,設備上的遊戲已被移除。以這種速度,Nest Hub Max 可能會成為一個孤立的島嶼,完全與 Google 的生態系統脫節。
目前尚不清楚這款智能顯示器是否還能進行視頻通話。Nest Help 網站上仍然有一組使用 Google Duo 的說明。然而,如果你還記得,Duo 在去年與 Google Meet 合併,所以它可能無法正常運作。我們已經向 Google 詢問設備是否仍可以進行視頻通話,如果可以,將如何運作?稍後將更新此故事。
he Verge 聯繫了《原神》和 Niantic 兩家開發商 Mihoyo 和 Niantic 以獲取評論;Mihoyo 未回應,Niantic 則拒絕發表評論。此前,Unity 還表示,對於包含在訂閱服務中的遊戲(如 Xbox Game Pass),將由服務提供商(如微軟)支付安裝費用。微軟對於評論請求也未回應。
今次 iPhone 15 Pro 系列用咗航天工業級嘅鈦金屬做外框,咪以為只係換物料咁簡單,呢種物料最重要係佢強度高之餘,更加「輕」。以往嘅 Pro 系列唔多唔少都有一種「沉重」嘅感覺,但今次改用鈦金屬,手機強度高咗,硬件強咗,但重量反而輕咗,好似 iPhone 15 Pro Max 就輕咗 19g,只係有 221g。
7 種焦距,影相更加得心應手
講到 iPhone 15 Pro Max,點可以唔講佢首次用嘅 5 倍光學變焦鏡頭,但 5 倍光學變焦只係硬件上嘅升級,要有好嘅軟件先可以真正發揮實力。iPhone 15 Pro max 突破性有 7 種焦距,由最近嘅 Macro,最廣角嘅 13mm、再去到 24mm、28mm、35mm、48mm 到適合遠攝人像用嘅 120mm 都有。
返深圳食買玩,拿住杯咖啡影相又好,或者去澳門漫步世界文化遺產影人像照都好,一部手機,7 種焦距,點影都得。如果你想影得專業少少,今次 iPhone 15 Pro Max 更加有 4800萬像素 HEIF 相片及支援 ProRes Log Encoding。
iPhone 15 Pro 系列買機前必睇
無咗 128GB,最佳選擇變咗 512GB
值得留意嘅係,今次 iPhone 15 Pro Max 已經無咗 128GB,儲存空間選擇得番 256GB、512GB 及 1TB。用開 iPhone 嘅都知,一切嘅回憶都係哂 iPhone 入面,咁多年來拍落嘅相及片,莫講話 128GB,256GB 都未必夠裝,不過iPhone 15 Pro Max 512GB 版機價去到$11,899,如果有得用優惠價入手,當然係最好嘅選擇。
網絡商出iPhone 15系列應該點揀?
今時今日,買全新的 iPhone 15 系列,相信大家都知去 Apple Store 同官網買唔會有啲咩優惠折扣,想要首階段出機就有優惠,可以考慮網絡商上台出機。
鍵盤及滑鼠產品上都印上圖案,只需於電腦連上 USB 接駁器就可立即使用。而今年這個新款更附送超長鼠標墊,可以同時將你的無線鍵盤及滑鼠放到墊上,絕對是粉絲的恩物。滑鼠具有 DPI 切換器,可以輕鬆改鼠標速度以再適合你的需要,而這套無線鍵盤套裝只需使用乾電池供電,配合 AA 電池 x 1(滑鼠)和 AAA 電池 x 2(鍵盤)即可使用。而上一代有的中文輸入貼紙也包括在套裝內,絕對是不熟中文輸入法朋友的恩物,可見品牌的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