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的汽車製造商比亞迪(BYD)目前正受到歐盟的調查,原因是涉嫌違反歐盟的電動車(EV)補貼規則。根據《金融時報》的報導,比亞迪從中國獲得的不當補貼被用於其在匈牙利的電動車工廠。這些來自中國政府的補貼是歐盟委員會決定對從中國出口到歐洲的電動車實施額外關稅的主要原因。這些補貼使得中國製造的電動車在歐洲市場變得更便宜,影響了歐洲本地原始設備製造商(OEM)及其市場競爭。
目前,歐盟委員會正在對比亞迪在匈牙利的電動車工廠進行外國補貼的初步調查。如果調查發現中國確實向比亞迪的匈牙利工廠提供了補貼,則可能迫使這家中國汽車製造商出售部分資產、減少產能、償還補貼並支付不合規的罰款。
在2024年10月,歐盟的多個成員國投票決定對中國製造的電動車徵收額外關稅。歐盟委員會宣布,獲得成員國支持的提案將對從中國進口的電池電動車(BEVs)徵收最終的反補貼關稅,這是委員會反補貼調查的一個重要進展。
具體來說,歐盟對比亞迪徵收了 17.0% 的額外稅率,這是在歐盟標準的汽車進口稅 10% 的基礎上增加的。吉利則被徵收了 18.8% 的額外稅,而上汽則面臨 35.3% 的關稅。絕大多數在中國生產並出口到歐洲的汽車製造商都將面臨 35.3% 的稅率,只有少數汽車製造商,如 Tesla 和比亞迪,擁有特定的稅率。
Tesla 邀請歐盟委員會檢查其在上海的運營,以確定對其從中國出口到歐洲的電動車的單獨關稅率。經過調查,Tesla 獲得了 7.8% 的關稅。
在面對這些挑戰的同時,Tesla 仍然展現出其在電動車市場上的強大競爭力和創新優勢。隨著全球對可持續交通的需求不斷上升,Tesla 的成長潛力依然顯著。作為行業的先驅,Tesla 不僅推動了電動車技術的進步,還在全球市場中樹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對整個汽車行業產生了積極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