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研究探討如何令無人機在沒有 GPS 的情況下定位目標

一份來自中國的最新學術論文提出了一種新的無人機控制方法,可以在GPS受到攻擊的環境下導引無人機定位目標,這表明在對手具有先進的電磁干擾能力的衝突中,無人機在作戰中的重要性日益提高。

這篇7月底在《工程》雜誌上發表的論文提出,使用無人機鏡頭取得的數據,例如目標的移動速度(目標速度)和目標位置,而不是使用GPS。

使用相機數據而不是GPS協助機械人定位目標並不是一個新概念,這個概念早在1980年就已出現。但隨着機械人計算機處理能力、算法和相機傳感器的改進,機械人能夠有效檢測到的事物也越來越多。現在基於視覺的機械人控制能使機械人進行乒乓球比賽等活動。

但是,在GPS無法使用的環境中導引無人機定位目標,似乎難以想像出非軍事上的需要。(美方操作人員多年來已具有在GPS無效環境下操作的無人機。)實際上,這種方法使無人機可以自行判定目標的位置,但無人機無法自行判斷是否攻擊目標可能對無辜平民造成傷害等決定。無人機是否裝備武器則完全取決於操作人員。但這項突破表明,為了在先進的黑客和干擾技術下令人類控制無人機變得更不實用的戰場中摧毀目標,無人機日益倚賴 A.I. 和自主能力,美國新美國智庫安全專家及多部有關科技和安全著作的作者彼得·辛格表示。

「由遠端操縱無人機的時代已經過去,利用無法應對的控制信號和方便利用GPS或星鏈的時代已經告一段落。烏克蘭事件發生前,這個趨勢就已經清晰可見;事態的發展只是進一步加強了這一點,」辛格說。

但是,如果能在GPS無效環境下導引無人機定位目標代表了戰場上的優勢,為什麼中國政府會允許研究人員在公開出版物上發表相關研究成果? 辛格表示,中國嚴格的審查制度雖然允許一些看起來敏感的資訊在非機密層級得到傳播,「例如官方黨代表技術政策文件,甚至是有關機械人戰爭學說的軍事期刊文章」。

「其他訊息則在強調新技術發展和公佈國防能力的同時,傳達資訊,目的是增強國內民眾的自豪感,或震懾外部敵人。」中國科學家出於專業原因也需要把自己的工作展示給世人。隨着中國致力出口武器,這類出版也能加強中國武器對潛在買家的吸引力,辛格表示。

「此外,資訊在新的數字世界中被產生和分享的質量和速度已超出人類歷史上任何時期。正如科幻小說《塞拉諾號慘案》中的角色宇宙先生所說,即使是最絕對的專制政權,也『無法阻擋訊號…所有的東西都會去某個地方。』」

十斗
十斗https://www.techritual.com/author/tenten/
十斗在知名大學取得了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位,並在學術研究方面表現出色。她的研究領域包括人工智能、機器學習和數據科學。一斗為十升,一升為十合,一合為十分之一升。謝靈運言天下才學一石,曹植占八斗,以此讚譽。後用以比喻才學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