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開箱測試的 USB 充電器M2K PDQC (30.5W) T蘇。Techritual.com 這個全新的充電器欄目將為大家進行各類型的充電器測試,希望能夠覆蓋香港有售的大部份充電器,並為大家作出明智的推介。
產品規格
品牌:M2K
產品名字:PDQC (30.5W) T蘇
插頭(公):英式 13A
插頭(母):USB-A x 2 / USB-C x 1
支援充電標準:PD3.0 / QC3.0
單插頭最高輸出:20W
USB-C 最高輸出:20W
USB-A 最高輸出:18W
總輸出:30.5W
適合使用裝置:iPhone / Android 手機
尺寸:無注明
重量:無注明
售價:HK$198
外觀

M2K PDQC (30.5W) T蘇採用粉色為主軸,呈倒 T 軸,左方是 2 個英式 13A 插頭,右方是 2 個 USB-A 插頭及 1 個 USB-C 插頭,上方也有兩個開關鍵,但粉色版本的開關鍵是白色。

除了粉色外,此型號也有推出紫色、白色與黑色款。上圖為黑色款,可見它的按鍵都是黑色的,而背後的旋轉螺絲也是黑色的。(其他三種款式我們將進行有奬遊戲贈送予大家,就不一一拆開了,請留意我們的「公告」)

USB 插頭的位置全部在右方,2 個 USB-A 與 1 個 USB-C,標明提供 30.5W Share。

根據 13A 插頭位置的印刷,標明 USB-A 支援 5V 2.1A。
USB Type C 則支援 5V 2A / 9V 2.22A / 12V 1.67A,PD20W。
USB-A QC 則支援 2.6-6V 3A / 6.2-9V 2A / 9.2-12V 1.5A,QC3.0 18W。
最大輸出 30.5W

背面的左右下擁有兩個旋轉螺絲,方便在牆壁插座時作水平調較之用。

檢測充電標準
現時的充電標準主要是 Qualcomm 主導的 Quick Charge QC3.0 / QC4+ / QC5 與 USB-PD 的 PD3.0 與 PD3.1。另外還有華為的充電協議,分別是 18W 的 FCP 與最高支援 66W 的 SCP;而 oppo、OnePlus 等則是 VOOC 協議,最高支援 65W,至於 MTK 也有一個不流行的充電協議名為 PE。插頭包括:USB-A 與 USB Type C。
我們進行的測試以 Apple MacBook Pro 13吋、Samsung、小米 Android 手機或 iPhone 等終端產品進行,呈現的數據以真實情況出發,受終端產品內置晶片控電、溫度發熱或 PPS 等多種不同因素影響,與實驗室內或專業控電儀器所進行的測試會有些微差異,但並不影響一般使用者在真實使用環境效果。


採用 POWER-Z 器材檢測 USB-C 充電標準,可見支援 PD3.0 20W,提供 5V 3A / 9V 2.22A / 12V 1.67A。


採用 POWER-Z 器材檢測 USB-A QC 充電標準,可見支援 FCP,AFC,QC3+ 5V / 9V / 12V / 3.6-12V。

採用 POWER-Z 器材檢測 USB-A 充電標準,5V 2A。
充電原理
在以下的充電測試前,我們必需先簡單說明充電原理,充電在乎三個數據 伏特(V)安培(A)瓦特(W),我們日常充電所需的是「瓦特(W)」。
公式是:
伏特(V)x 安培(A)= 瓦特(W)
電壓(V)x 電流(A)= 瓦特(W)
充電速度快慢在乎充電器能夠輸出的瓦特(W)有多大,方法有三種,一是提昇電壓(V),二是提升電流(A),或者第三種方案是兩者都提昇。在大部份的充電協議中,都是採用提昇電壓(V)方式,搭配固定 3A 或 5A 的電流提升充電速度。例如 USB-PD 3.1 協議就是在原有的 20V 上增加 28V、36V 及 48V 以達到 140W、180W 與 240W 的充電速度。
QC / PD 快充最高速度
以下列出 Qualcomm Quick Charge(QC)/ Power Delivery(PD)快速充電的最高速度
標準 | 最大電壓(V)/電流(A) | 最大功率(W) |
QC 1.0 | 5V / 2A | 10W |
QC 2.0 | 12V / 3A | 36W |
QC 3.0 | 20V / 4.6A | 36W |
QC 4 / 4+ | 20V / 5A | 100W |
QC 5 | 20V / 5A | 100W+ |
標準 | 最大電壓(V)/電流(A) | 最大功率(W) |
USB PD 2.0 | 20V / 5A | 100W |
USB PD 3.0 | 20V / 5A | 100W |
USB PD 3.1 | 48V / 5A | 240W |
2022年有 30W 或以上都算合格
回到現實世界多一點,以一顆 4500mAh 電池為例,從 0%-100%,不同的 W 數約需要以下的時間才能充滿:
18W 約需要 2 小時
33W 約需要 1 小時
65W 約需要 45 分鐘
120W 約需要 15 分鐘
雖然以往有 18W 或 20W 充電速度會被稱為「快充」,但在普遍充電器都能輕易做 18W 或 20W 的情況下。18W / 20W 已經是充電的低標,沒有達到 30W 以上的在 2022年就很難達到實際生活環境感受下的「快充」了。
充電測試
如上所述,充電測試採用不同終端產品搭配具屏幕顯示充電效率的線材(有四捨五入情況,但影響不大)進行,目的是測試在不同插頭輸出的情況下,各個插頭提供的充電 W 數是多少,並非以實驗室專業設備的控電設備作測試。

連接:USB-C:充電器 – 最高 18.8W

連接:USB-C:充電器 – 最高 2.5W
連接:USB-A QC:充電器 – 最高 9.8W

連接:USB-C:充電器 – 最高 18.8W
連接:USB-A:充電器 – 最高 9.85W

連接:USB-C:充電器 – 最高 2.35W
連接:USB-A QC:手機 – 最高 7.6W
連接:USB-A:充電器 – 最高 9.7W
M2K PDQC (30.5W) T蘇評價:好用嗎?
MacBook Air / Pro 推介嗎?不太適合
作為一個總輸出 30.5W 的旅行充電轉插,如果你用來連接電腦或 MacBook Pro 進行充電的話,那不會太適合。
iPad 推介:iPad 建議使用 USB-C 充電
由於此充電器 USB-A 總輸出不超過 18W,在實際使用情況下,除了一些舊型的 iPad 可以用到 18W 充電外,其他幾乎不可能。而且你需要留意,你必須使用 USB Type-C 插頭 20W 充電才有效,也不能同時插上 USB-A,不然幾乎無法充電。
以下型號不適合使用(建議使用 USB-C 單獨供電):
iPad Pro(12.9吋 / 3-5代)
iPad Pro(11吋 / 1-3代)
iPad Pro(10.5吋 / 1代)
iPad Air(4-5代)
iPad(7-9代)
iPad mini(6代)
iPhone (iPhone 14)
– 建議最少供電 30W
iPhone 推介:可為 MacBook 或 iPad 充電同時,單獨使用 USB-A 充電
iPhone 11 以後的所有 iPhone 手機,包括最新的 iPhone 14,最好還是直接使用 USB-C 充電,這樣才能發揮 iPhone PD Type C 充電的 20W 充電速度。
若旅行在外本身也需要充 MacBook 或 iPad 或的話,那麼 iPhone 13 系列或以下型號有需要也可單獨使用 USB-A 連接 Lightning 插頭為 iPhone 充電,但最多只能獲 18W 充電速度,若同時連接 Apple Watch 充電則只能分到約 7W 充電速度。
以下型號適合使用:
iPad Pro(12.9吋 1-2代)
iPad Pro(9.7吋-10.5吋)
iPad Air(1-3代)
iPad(5-9代)
iPad mini(1-5代)
iPhone(iPhone 5-13)
Apple Watch(1-7 / SE)
– 建議最少供電 12W
Samsung / 小米 Android 手機:建議使用 USB-C 充電
Android 手機由於快充支援制式較多,無法一一說明,但基於M2K PDQC (30.5W) T蘇其 USB-A 僅支援 QC3.0 最高 18W 速度。若使用旗艦級手機建議使用 USB Type-C 充電,以享受更快達 20W 或以上的充電速度。
一句總結:
最重要不是充電效率,而是它適合在梳化旁等家居環境提供手機等充電能力,而不需要更換插蘇背板。
查詢:anlander.com 好貨加
更多詳細的充電器開箱評價,請觀看:USB 充電器 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