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 1994 年,七家公司:Compaq,DEC,IBM,Intel,Microsoft,NEC 和 Nortel 共同開始開發一種叫做 Universal Seiral Bus,也就是我們現在熟知的 USB 規格。
這種工業規格涵蓋了設備與 PC 閒的連接,數據傳輸,以及充電。要知道最早的手機上的充電/數據接口是多種多樣的,比如 Sony 和 Nokia 當時的數據連接綫就不容易買到。
當年的各大廠商一直都處於自説自話的狀態,行業規格沒有統一。即使 SONY、Motorola等廠商曾經有共同合作的意願,有一齊推廣 mini USB,但 Nokia 比較不願意的態度讓手機的插頭也維持了亂局一段時間。
直到 iPhone 出現與後來 Android 手機流行,大部分 Android 手機上使用的是 Micro USB 才讓這個混亂的局面有一個真正的結束。USB 接口經過近 20 年的演化產生了非常多的分支,下面小編就爲大家進行接口的梳理,幫助大家對 USB 有更加深入的認識。
USB-A
這是到現在都使用都還非常廣汎的接口,USB-A 。USB 接口是分公母的,但 A 類接口的公母都相同,所以很難看到有用兩端 USB A 連接的設備。這種接口主要存在于電腦上,用來控制 USB 規格的數據傳輸。
USB-B
這種接口叫做 USB-B,主要用於數據的「上傳」,一般能在可移動的設備「但又不那麽容易移動」上用到,比如打印機,掃描儀,CD 烤製、外置硬碟等等。
以上兩種規格可以稱得上是「歷史悠久了」,它們的缺點也顯而易見,體積大,用起來不方便,而且容易損壞。另一個重要缺點是,它們能夠傳輸的電量在被設計的非常非常小「100mA」,它們的數據傳輸能力「12Mbps」隨著科技發展也逐漸跟不上時代。
關於 USB A 接口還有一個痛點,相信各位讀者都有這種經歷,那就是永遠無法第一次就成功插進電腦!它並沒有設計明顯的正反面,使用起來非常不方便。
(編按一:有以上想法主要原因在於腦對於錯誤的記憶會較成功強烈,所以我們才會有失敗比成功多的記憶,但事實卻不然。)
(編按二:至於讓大家使用起來不方便的正反面設計主因是其應用了「Murphy’s Law」,即所謂的防呆設計,以便因誤插而造成損壞或接觸不良等情況。)
Micro USB/Mini USB
這種接口現在已經不多見了,但在兩年前還處於行業領導地位。Micro USB 的 Mini USB 是 USB 2.0 傳輸標準下的便携版本,轉爲便携設備設計,所以很長一段時間的 Android 手機都是使用的 Micro-USB 接口,很大程度上是因爲它下面設計了兩個倒扣讓連接變得更加可靠。
USB 3.0 傳輸時代
隨著人們對數據傳輸速度的需求越來越大,研發者們在現有的接口形狀基礎上增添了一些針脚,並用藍色來對 3.0 進行標識,來達到更快的速度,傳輸更多電量,能夠與當時興起的 eSata,Thunderbolt 接口競爭。
Lightning
Apple 的 Lightning 接口也屬於 USB 接口行列,這種接口本身耐用度更好「接口,並不是 Apple 的數據綫」,其中重要賣點就是能夠正反兩面隨意插入設備。但 Lightning 接口並非沒有缺點,它的傳輸速度還是被限制在 USB 2.0。
USB-C
這個接口解決了 USB-A/B 正反面插入的「世紀難題」,在體積與 Lightning 接口相當的情況下還能提供更快的傳輸速度。它的傳輸規格被歸類到 USB 3.1 ,比起 USB 3.0 要快上一倍,達到驚人的 10GBit/s,最高能夠提供 100W 的電量,所以你能用一根 USB-C 數據綫同時為顯示器+ Notebook 供電,與此同時它的使用壽命增加到了 10,000 插拔,即使是同一根綫用於不同設備,需要頻繁插拔也不需要擔心它會損壞。
例如這條 $45 的 USB-C to USB-C 的充電數據線就支援 18-65W PD 快充制式,可見一條 USB-C 能提供的能量比想像中大。
值得留意的是 USB-C 插頭在傳輸規格上雖然被歸類到 USB 3.1,但實際上它的傳輸規格也可以僅提供 USB 1.0 與 USB 2.0,因此會出現外型相同,但傳輸速度較差的情況。這主要是不少廠商為降低成本而造成的後果,所以大家購買時要特別注意傳輸速度標籤。例如一條簡單 5A 的 USB-C 線可能就只要 $22。
USB-C 目前已經在大多數 Android 手機上出現,而 Apple 的新款 iPhone8/X,也能通過傳接 USB-C 的方式實現快充,「也不知道 Apple 的 Lightning 接口還能堅持幾代 iPhone 」。
更多詳細的充電器開箱評價,請觀看:USB 充電器 系列